A:

A:

A:

A:

A:

A:根據法國費加洛1月10日報導,法國外交部主管觀光國務秘書Jean-Baptiste Lemoyne指出,去(2020)年全球觀光因新冠肺炎幾近停擺,對法國觀光業而言是震撼的一年,約損失610億歐元的觀光收入。L次部長引述法國旅遊發展署(Atout France )觀察估計,去年法國的國際旅客收入減少了320億歐元,大幅衰退52%,國內旅客收入部分則減少了290億歐元,衰退48%。 身為全球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法國觀光業產值約1,800億歐元,相關收入占其國內生產毛額(GDP)的7.4%,而去年因新冠疫情嚴重,不得不關閉邊境以及封城與宵禁等措施而付出昂貴的代價,旅遊消費衰退了三分之一。 儘管L部長樂觀認為法國表現比起世界其他觀光大國,還算差強人意,但專業觀光休閒顧問公司Protourisme 總經理Didier Arino指出,以上數據並未考量遊客的花費,若再計入相關私人民宿租金交易和遊客在旅遊當地的餐飲及表演觀賞門票等所有衍生消費一併估算,損失總額應更加龐大,恐高達750億歐元。 雖然目前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法國旅遊發展署仍預期2021年將有1,110億歐元的觀光收入,其中國際旅客部分成長 48%,國內旅客部分成長 16%。 L部長表示“法國的魅力、文化遺產以及多元的風光景點使其觀光產業仍保有穩固的基礎。畢竟巴黎依舊是巴黎,沙布利(Chablis)仍然是沙布利,比亞希茲 (Biarritz )依然是比亞希茲 ”

A:資料來源:大陸統計局2021年1月11日 去(2020)年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上漲1.2%,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上漲0.2%,服務價格上漲0.3%。 去年1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7%。其中,城市上漲0.7%,農村上漲0.9%;食品價格上漲2.8%,非食品價格上漲0.1%;消費品價格上漲1.2%,服務價格持平。 去年全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2019年上漲2.5%。 去年12月,食品煙酒類價格同比上漲1.4%,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約0.44%。食品中,鮮菜價格上漲6.5%,影響CPI上漲約0.17%;鮮果價格上漲6.5%,影響CPI上漲約0.11%;水產品價格上漲1.7%,影響CPI上漲約0.03%;畜肉類價格上漲0.6%,影響CPI上漲約0.04%,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3%,影響CPI下降約0.06%;蛋類價格下降10.8%,影響CPI下降約0.07%。 其他7大類價格三漲一平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務、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和娛樂價格分別上漲2.2%、1.3%和0.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持平;交通和通訊、居住、衣著價格分別下降3.1%、0.6%和0.1%。

A:資料來源:大陸統計局2020年12月31日 去(2020)年12月,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9%,雖比去年11月回落0.2%,但連續10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製造業繼續穩步恢復。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7%,雖比去年11月回落0.3%,但仍高於臨界點;中型企業PMI為52.7%,比去年11月上升0.7%,繼續位於臨界點之上;小型企業PMI為48.8%,比去年11月下降1.3%,低於臨界點。 去年12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5.1%,雖比去年11月回落0.6%,但連續4個月位於55%以上。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月7日 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維持本年澳門博彩毛收入1,300億的預測不變,並預測2021年澳門經濟「企穩向好」,澳門政府會密切關注市場變化,續推擴客源措施。 李偉農表示,澳門政府預測本年澳門博彩毛收入為1,300億澳門元,維持穩定向好的方向不變。自去(2020)年9月23日大陸旅客逐步恢復訪澳,至今客量雖未達預期,但持續向好,社區客流趨旺。由去年9月6日至今,為提振經濟及吸引遊客訪澳,當局共送出105,000間客房。 最新的數據顯示,澳門去年的商舖結業情況比2019年減少30%,開業則有11,000間,與2019年相若。失業率由4.1%略降至4%,就業登記由7,000人回穩至6,200人,失業救助申請由去年4月的780多宗回落至約330宗。他重申,澳門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市場變化,持續做好就業配對和轉業培訓等相關工作,幫助更多勞工就業轉業。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月5日 澳門金融管理局發佈統計數字顯示,去(2020)年11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回升,其中澳門元的份額保持平穩。與此同時,居民存款按月上升而居民貸款則錄得跌幅。 居民存款較去年10月上升1.1%至6,745億澳門元,非居民存款亦增加1%至3,257億澳門元。另一方面,公共部門在銀行體系的存款減少1.2%至2,591億澳門元。綜合計算,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額較去年10月上升0.6%至12,593億澳門元;當中,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所占的比重分別為19.2%、48.6%、4.7%及23.8%。 澳門私人部門貸款按月減少0.7%至5,384億澳門元。與此同時,對外部門貸款亦下跌4.1%至6,575億澳門元。綜合計算,私人部門貸款總額較去年10月減少2.6%至11,960億澳門元;當中,澳門元、港元、人民幣及美元所占的比重分別為16.6%、41.9%、10%及28.5%。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0年12月31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去(2020)年11月進口貨值按年上升56.6%至134.3億元(澳門元,下同),當中美容化妝及護膚品、香水、手袋及銀包分別增加3.8倍、1.8倍和78.6%,娛樂場用製品、燃料及潤滑油、手提電話則分別減少64.8%、36.1%和11.6%。貨物出口總值為9.6億元,按年下跌15.7%;再出口(8.1億元)下跌16.6%,當中娛樂場用製品減少82.7%,澳門產品出口(1.5億元)亦下跌10.5%,其中香煙減少80.9%。去年11月的貨物貿易逆差為124.7億元。 去年1至11月總出口貨值為96億元,按年下跌17.9%;再出口(82.1億元)減少20.7%,澳門產品出口(14億元)則增加3.2%。總進口貨值為808億元,下跌0.5%。去年首11個月的貨物貿易逆差為711.9億元,較去年同期(694.8億元)增加17.2億元。 按出口目的地統計,去年1至11月出口至香港(65.8億元)與歐洲聯盟(1.7億元)按年分別減少12.3%及4.8%,輸往中國大陸貨值(14.8億元)則上升2.5%,其中至泛珠三角九省(13.7億元)的貨值同比相若,出口至美國(5億元)上升1倍。輸往一帶一路國家(2.6億元)的貨值下跌21.8%,至葡語系國家(1,100萬元)的貨值則增加7.7倍。紡織品及成衣出口上升56.3%至14.9億元,非紡織品則減少24.5%至81.1億元。 去年1至11月對外商品貿易總額共90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928.8億元下跌2.7%。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8日 香港政府發言人本(2021)年1月8日表示,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中涉及柬埔寨的部分將於2月12日生效,標誌着香港與十個東協成員國簽署的《自貿協定》及《投資協定》將會全面生效,香港企業和服務提供者將可受惠兩份協定下10個東協成員國承諾的所有優惠待遇,大大提高他們在東協的商機。 東協是香港2019年第2大貨物貿易夥伴,亦是香港2018年的第4大服務貿易夥伴。香港與東協的貨物貿易總額在2019年達10,180億元,雙方的服務貿易總額在2018年則達1,370億元。 香港於2017年與東協締結《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兩份協定自2019年6月起陸續生效。2份協定涵蓋範圍全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爭端解決機制及其他相關範疇,除了為香港企業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佳的市場進入條件,亦有助降低營商門檻、擴大商機,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就柬埔寨而言,對香港原產貨物實施的關稅將逐步減免。有關減免涵蓋香港不同類型的貨品,包括珠寶、服裝及衣服配件、鐘錶和時鐘及玩具等。香港商號如欲為出口到柬埔寨的香港貨物取得上述的優惠關稅待遇,須符合有關的優惠產地來源規則和相關規定,並向工業貿易署(工貿署)或政府認可簽發來源證的機構就其貨物申請產地來源證。 在服務貿易方面,香港服務提供者於柬埔寨將取得市場進入的法律保障,涉及廣泛的服務界別,包括專業服務、商業服務、電訊服務、建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教育服務、金融服務、旅遊及與旅行相關的服務,以及運輸服務。這些都是香港具有傳統優勢或具進一步發展潛力的行業。 在《投資協定》下,柬埔寨將給予香港企業在當地的投資公正和公平的待遇,向投資實體提供保護和保障,並承諾投資和收益可自由轉移。柬埔寨亦會在投資被徵收或因戰爭、武裝衝突等事件引致投資損失時,按《投資協定》商訂的標準,給予在當地投資的香港企業相關補償。 香港至今已和20個經濟體簽訂了8份《自貿協定》。隨着香港與東協的《自貿協定》全面生效,4份由本屆政府簽訂的《自貿協定》將全部生效。有關的4份《自貿協定》分別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喬治亞、澳洲和十個東協成員國(即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簽訂。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4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本(2021)年1月4日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 去(2020)年1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87億元,較2019年同月下跌4%。去年10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19年同月下跌8.7%。與2019年同期比較,去年首11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25.3%。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去年1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較2019年同月下跌4.7%。去年10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修訂估計較2019年同月下跌9.2%。與2019年同期比較,去年首11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26.6%。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去年11月與2019年11月比較,百貨公司貨品的銷貨價值下跌12.4%。其次為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銷貨價值下跌8.8%);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下跌16.1%);服裝(下跌13.3%);藥物及化妝品(下跌34.8%);燃料(下跌5.5%);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下跌18.3%);書報、文具及禮品(下跌17.7%);中藥(下跌15.2%);以及眼鏡店(下跌16.5%)。 另一方面,去年11月與2019年同月比較,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的銷貨價值上升22%。其次為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上升1.6%);其他未分類消費品(上升15.3%);汽車及汽車零件(上升22.2%);以及傢俱及固定裝置(上升15.1%)。

A:

A: 摩根史坦利金融集團甫公布的報告不再預期美元短期走貶,理由係基於對重大財政政策擴張前景等因素推動下,美國利率的主導因素轉變,釋放出美元近期跌勢可能告終訊號。 該集團之策略師於報告中表示,基於對美國將推出新財政刺激措施的預期以及對美元看貶情緒過多的情況下,對美元的看法轉為中性,該集團過去九個月均看空美元,此乃自去年3月以來首次調整對美元預測。 摩根史坦利指出,民主黨上週在喬治亞州參議員選舉獲勝,代表1兆美元額外疫情紓困方案最快可在本季出爐。此外,聯準會最快可能在今年6月討論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這兩項因素或將改變普遍認為美元可能因美債低殖利率而走弱的假設,隨著焦點轉向美國新的財政政策,該集團認為美國實質殖利率和美元都處於觸底反彈的過程。

A:依據最新數據顯示,去(2020)年全球新船訂單驟減逾50%,主要係隨要求使用低汙染燃料期限日益逼近,船東在不知應改用何項替代技術情況下,大舉削減新船訂單。 彭博資訊引據IHS Markit的數據指出,繼2019年新船訂單減少近10%後,2020年訂單更是銳減逾50%至20年來之最低數據,倘未來訂單無回升跡象則可能導致船隻不足,進而推升未來幾年的運費。 丹麥船公司D/S Norden的市場研究主管奧拉普表示:「不訂船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用何種燃料。」他認為,工程師和船隻設計師必須加緊合作,以找出最佳解決方案。 目前被視為未來驅動商業船業的燃料包括液化天然氣、氨、氫、生質燃料,以及電力,然大多仍處於試驗階段,且至少在十年內無法擴展。業界指出由於商船使用年限平均達20年,倘選擇錯誤,代價將可能非常高昂。 然而,船東做決定的時間所剩不多,國際海事組織(IMO)於2018年訂定目標,要求2050年以前海運業者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須降至2008年的一半。此一期限促使部分船東推遲新訂單,直到瞭解使用何種新燃料係屬最佳選擇為止,嗣又遭逢全球貿易紛爭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訂單減少情況更加惡化。 IMO亦於2020年初訂定另一項新規定,要求未安裝脫硫器的船隻,必須使用硫含量不超過0.5%的燃料,以減少汙染。此外,隨著愈來愈多客戶要求海運業者須兼顧環保議題,爰無法改用乾淨燃料的船東未來可能處於競爭劣勢。據顧問業者Drewy Maritime Services表示,在訂購的船隻中約12.3%係採用替代燃料氖為動力,相較下,目前全球船隊中僅0.6%採用替代燃料。

A: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最新研究結果,證實在過去30年中,氣候變遷加劇的降雨讓美國承受近750億元的洪水災害。 該份報告分析氣候和社會經濟數據,以量化數據顯示歷史降雨趨勢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係。報告指出,1988年至2017年期間,極端降雨惡化導致的損失幾乎占美國洪水總財務成本的三分之一。 研究發現,全球暖化在美國洪水損失上漲中扮扮演重要角色,並警示有關「巴黎氣候協定」指出的不斷全球暖化將加劇極端災害事件,巴黎氣候協定力促全球暖化速度控制在攝氏2度或華氏3.6度內。 史丹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副教授、研究共同作者伯克(Marshall Burke)表示,準確地全面計算出氣候變遷的過去和未來成本,是做出良好政策決策的關鍵,研究結果顯示,光是洪災的氣候變遷就已對美國經濟造成數百億元的損失。 以全美而論,數百萬計人民面臨洪災風險。非營利研究和技術組織First Street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超過1400萬幢房屋極易受洪水破壞。然而許多高風險地區屋主仍然沒有購買洪水保險,因為提供保險需求的聯邦洪水指南通常都已過時,無法將氣候變遷和強降雨的影響考慮在內,且少數種族社區往往面臨更大的未公開洪水風險。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最新研究結果,證實在過去30年中,氣候變遷加劇的降雨讓美國承受近750億元的洪水災害。  

A:《舊金山紀事報》報道,由13日起,網的公司Lyft向加州所有車程徵收額外費用,以彌補由去年11月通過的22號提案規定提供的新工人福利所產生的成本。 另一網路叫車Uber早於去年12月,即通過22號提案後不久即加價,該公司稱此舉有必要以支付提案規定的工人保障。 即日起Lyft加州乘客將見到他們每趟行程被多收0.3至1.5元定額附加費,視乎地方而定。 相較之下,舊金山市Uber乘客每趟搭乘會被收取30仙額外費用,送外賣則每次多收2元。 兩間網路叫車公司去年大灑2億元,促請選民通過22號提案,否則選民將面臨網路叫車公司搭乘和外賣服務加價。提案獲58%選民贊成通過,將Uber、Lyft和外賣平台DoorDash等零工經濟企業免除於規定將工人視為僱員而非獨立承包商的AB5法案。豈料兩間公司卻加價,令原本沒有在競選材料上被告知這情況的選民感到震驚。 https://www.singtaousa.com/

A:調查發現,灣區2020年糧食價格大漲,對許多失業的民眾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13日公布的最新報告,灣區去年糧食價格大幅上升,包括魚、肉、蛋、蔬菜和水果。民眾的個人服務支出小幅增加,但在汽油、醫療費、交通費的支出則大幅減少。 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計算,與2019年相比,灣區2020年整體生活成本或通貨膨脹上升了2%。聖荷西信使報(Mercury News)對聯邦公布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灣區去年的平均消費物價漲幅其實是十年來最小。 灣區去年上漲最多的糧食價格依序是:魚、肉、蛋17.5%、蔬果12.2%、奶製品7.3%,所有糧食平均漲幅為4.9%。民眾在家煮食的成本上漲5.5%。下跌最多的消費支出依序是:汽油9.5%、交通費2.1%、醫療費1.7%。 灣區不同類別的消費支出出現明顯的漲跌對比,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量勞工因疫情失業。 灣區去年11月的工作數量,比2月減少了35萬6500個。對失業的民眾而言,即使汽油、交通和醫療成本減少,他們也難以承受糧食價格大幅上漲。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高通13日宣布,將斥資14億美元收購由前蘋果員工創辦的CPU設計新創Nuvia,盼能在關鍵晶片領域與競爭對手蘋果與英特爾正面交鋒。 高通表示,Nuvia在CPU設計領域的專業知識,有助其提高晶片性能和電源效率,該公司計劃將Nuvia處理器整合至自家產品,為旗艦智慧手機、下一代筆記型電腦、資訊娛樂以及駕駛輔助系統等應用提供動能。 Nuvia成立於2019年初,由三名曾經從事蘋果iPhone晶片開發的架構師合作創立,主要專注於CPU核心設計,在2019年11月完成5300萬美元A輪融資後,去年9月再度完成2.4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此舉足以顯示高通對於重新建立晶片性能市場領導地位的渴望。高通技術長Jim Thompson表示:「納入Nuvia對於高性能設計的理解,將Nuvia CPU與高通驍龍結合,再加上我們在繪圖晶片和AI的領先地位,得以幫助我們將運算性能提升到新的水平,為不同產業的產品提供全新功能。」分析指出,這筆交易可能有助於高通減輕對ARM的依賴。目前該公司多數晶片均採用ARM直接授權的運算核心,Nuvia的CPU核心雖然也採用ARM的基礎架構,但屬於客製化設計。 https://www.singtaousa.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