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L Times , 2021/01/22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國會通過從1月23日星期六晚間9點開始實施宵禁 荷蘭國會通過從1月23日晚間9點開始到凌晨4:30實施宵禁,宵禁時間比看守內閣總理Mark Rutte提議的推遲半個小時。宵禁至少將實施至2月10日凌晨4:30。 違反宵禁者將被處以95歐元的罰款,外加行政管理費,但不會留下犯罪記錄,倘使用偽造文件證明意圖逃避宵禁管制者,將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宵禁時間,下列情況例外: 外遞員和其他因工作必須外出的員工,但需出具公司證明。 涉及人和寵物的醫療緊急事件。 災害處理。 法院傳票或類似的法院聽證會。 開始或已完成國際旅行的旅客。 參加喪禮者,惟須出具證明。 學生參加既定的考試。 允許每次單獨1人遛狗,但須繫鍊。
A:依據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La Alianza para Excelencia Turística,Exceltur)資料顯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使西班牙2020年觀光業倒退至1995年之水準,觀光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自2019年之12.4%大幅降至4.3%,觀光業產值自1,544億8,700萬歐元減至480億5,100萬歐元,計減少1,064億歐元,降低69%;受影響之勞工計72萬8,000名,其中43萬5,000名領取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另遭解僱勞工為29萬3,000名。Exceltur另預估2021年西國全年觀光業收入仍將僅為2019年之55%。 Exceltur表示,與觀光業相關企業受疫情之衝擊亦較其他產業更大,2020年旅行社之銷售大跌80%,休閒娛樂相關產業營銷下跌71.1%,旅館業下跌66.6%,航空公司銷售減少65.5%,汽車出租公司收入減少50.3%。倘以地區分析,西班牙以高度依賴國際觀光客之海岸及島嶼為主要受衝擊之地區,其中位於地中海之馬約卡島(Mallorca)觀光業受損最為嚴重,觀光收入減少91.8%;其次為巴塞隆納市(Barcelona),減少90.9%;及伊比薩島(Ibiza)、福門特拉島(Formentera),兩者均減少86.8%。 Exceltur預測,2021年西國觀光業產值將可逾960億歐元,占GDP比重可自2020年之4.3%增至8.2%;惟因西國觀光業高度依賴國際觀光客,2021年疫情仍將限制觀光業之發展,預計觀光業欲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前之水準,則至少需至2023年。 Exceltur認為,西國政府應將私人醫療系統納入新冠疫苗接種計畫,以加快施打速度,並於高風險族群完成接種後,優先為觀光業勞工施打疫苗,以利於國際上建立西國觀光安全之形象。該組織亦表示,西班牙為歐盟少數未提供觀光業直接現金援助之國家,西國政府應將ERTE展延至2021年年底;並針對觀光業提供為期6個月總金額計53億1,600萬歐元之紓困計畫,其中20億800萬用於資助觀光旅館、14億9,800萬歐元資助觀光餐廳、10億2,000萬歐元用於觀光休閒娛樂業及7億9,000萬歐元分別協助旅行社、汽車出租及觀光交通運輸業等,惟此直接現金資助之提議並未獲西國中央政府之同意。
A:根據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公布之勞動力調查報告(Encuesta de Población Activa,EPA)顯示,2020年第3季西班牙公務員人數較第2季增加11萬1,200人,增加3.4%,總計為333萬7,100人,約占全國就業人口之17.8%,較2011年紀錄之330萬6,000人增加約3萬1,000人,創歷史新高,其中93萬1,600人為約聘僱人員,占總公務人員之27.9%,甚至高於同期民間企業短期勞工之23.2%。 西國政府原規劃於2020年將公務人員中之約聘僱人員所占比率自原22%調降至8%。為達成前述目標,2017年時西國財政部 (Ministerio de Hacienda)曾與工會代表簽署相關協議擬將公部門約聘人員總數調降至27萬至30萬人之間,惟2020年6月至9月間,西班牙公務員人數卻增加11萬1,200人,其中6萬4,000人(約58%)為約聘僱人員,而其增加之主因係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第3季開學時各學校須調降每個班級之學生人數,爰須增聘教職人員。 在公務員體系中,2020年第3季以國營企業員工人數增加最多,總計17萬2,000名,增加比率為6.5%,係自2006年第2季以來增加幅度最大之一季;其次為中央政府行政人員,總計達56萬4,400人,增加比率為5.1%。此外,西班牙公務員有高齡化現象,2020年第3季年齡超過50歲之公務員增加12萬4,800人,增加比率為8.8%。全體公務人員中,50歲以上所占比率為46.3%,而30歲以下所占比率僅為7.4%。另各部會間,則以社會保險局(Seguridad Social)公務員高齡化情形最明顯,年齡為50歲以上者占76.1%,30歲以下者則僅有2.7%,預計未來幾年將有一波退休潮。 單位 人數 第3季增長 約占總數 中央政府(Central) 56萬4,000人 5.1% 17% 自治區政府(CC.AA.) 189萬人 2% 57% 地方政府(Entidades Locales) 67萬1,000人 1% 20% 社會保險局(Seguridad Social) 2萬5,900人 0% 1% 國營企業及機構 (Empresa e Institución Pública) 17萬2,000人 6.5% 5% 總計 333萬7,100人 3.4% -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據加拿大新聞媒體報導,疫情日益嚴峻,雖然食品超市實體店仍開門營業,但食品網購的加拿大人持續增多,因此,占有60%以上的加國食品超市產業的3大食品超市連鎖商 Loblaws、Sobeys 和 Metro面臨空前線上訂單需求,致使三大巨頭加快電子商務擴張計畫。 加拿大食品零售巨頭 Sobeys在最新季報顯示,相較 2019 年,其電子商務銷售額成長241%,該公司電商資深主管Sarah Joyce表示,目前網購市場強勁增長,隨著封鎖繼續,越來越多人轉向網上購買食品。去(2020)年 6 月,Sobeys 公司於安大略省Vaughan新設置價值 1 億加元的自動化倉庫,內部採“蜂巢”式設計3層食品存放系統,儲存超過 16,000 種食品,數百個立方體形的機器人沿著 “蜂巢” 移動,可以按著訂單取貨,這些機器人能在 5 分鐘內完成含 50 種食品的訂單。 同時,主要位於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食品超市連鎖商Metro 公司財務報告指出,該公司線上食品銷售額較上一年成長近兩倍,該公司為提高網路訂單處理能力,計劃於今(2021)年夏天在蒙特婁設立第1個線上訂購中心,盼2021 年底前,於該公司100 多個實體店提供 “線上訂購,自行取貨” 的服務。 另一大食品零售商 Loblaws 表示,2019 年全年網購訂單金額約為 10 億加元,而 2020 年中旬,網購訂單就已達 12 億加元。Loblaws 公司也新增更多網購後取貨的地點,並於去年 11 月份宣布,今年 1 月開始在多倫多地區開展為期 10 個月的自動化送貨試點計畫,並與自動駕駛汽車公司 Gatik 合作,透過自動駕駛貨車來運送食品。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由於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旅遊業,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公布,2021年第1季持續縮減航班規模,預估運能減少25%,導致該公司將再裁員1,700人。加拿大航空表示,加拿大航空今年第1季運能僅為2019年第1季的20%。 加拿大航空副總裁Lucie Guillemette表示,自加拿大政府提高旅行限制措施後,對該公司營運造成直接衝擊,但仍對未來充滿希望,且加拿大衛生部已陸續批准疫苗,期待9月前大多數加拿大人即可完成疫苗接種,航班可以逐漸恢復正常,而現在處於休假和裁員的2萬多名員工也能回到工作崗位。 日前加航已宣布,將於1月23日起暫停飛往6個國內小城市機場航班,包括卑詩省Prince Rupert和Kamloops、紐布朗斯維克省Fredericton、西北特區Yellowknife以及紐芬蘭省Gander和Goose Bay。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加拿大最佳企業雇主排行榜出爐,以高科技公司居多,其中Google位居榜首。全球求職網站Glassdoor公布年度「員工選擇獎」(Employees' Choice Awards)獲獎名單,選出加拿大、美國和其他國家2021年之最佳辦公企業。 與其他最佳企業雇主排行榜不同,Glassdoor「員工選擇獎」是基於過去一年中員工自願匿名提供的訊息進行評分,包括職業、工作環境及雇主評鑑等方面。 Glassdoor公布針對加拿大25個最佳企業雇主(擁有1千名以上員工)的公司,包括技術、零售、保險、醫療保健、電信、食品服務、能源和公用事業及旅遊業等產業。 加拿大10大最佳企業雇主為Google、微軟(Microsoft)、卡加利的能源公司TC Energy、蘋果公司(Apple)、保險公司Belairdirect、電腦軟體公司Sage、瑜伽運動服飾集團Lululemon、商業軟體巨頭SAP、人力資源機構Manpower以及雲端軟體巨頭Salesforce。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影響,使用遠距工作技術日益重要,今年前25名上榜名單中多達8家公司為高科技產業。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19/22 The First News, PAP 據波蘭The First News日報報導,波蘭2020年旅館、餐廳及餐飲公司的債務與上一年相比增加1/3,目前約為2.8億波幣(6,180萬歐元)。根據波蘭國家債務登記機構(National Debt Register ; KRD)-經濟資訊辦公室的數據,僅在大流行期間,債務總價值就增加超過5,840萬波幣(1,290萬歐元)。旅館及餐飲企業必須償還銀行超過1.02億波幣(2,250萬歐元),以及償還收債公司及證券化資金(securitisation funds)7,300萬波幣(1,610萬歐元)。食品工業供應商被拖欠1,550萬波幣(340萬歐元),以及租賃公司也正在等待償還。負債公司中約70%是獨資企業。 KRD分析師還指出,波蘭旅館業商會的代表在去年年中所作的預測顯示,由於這些防疫限制措施,有20%的旅館業者恐將無法生存至今年年底。他們還指出,到目前為止,這些旅館還沒有彌補去年的損失。 另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於1月19日週二表示,受到大流行影響的餐館,旅館及非公立學校已從政府所謂的金融保護措施(financial shield)獲得超過7億波幣(1.544億歐元)的援助。M總理表示,政府已經對1000多家餐廳,500多家旅館及200多家非公立學校提供支持。除了先前援助的1500億波幣(331億歐元)之外,目前對餐館,旅館業者及學校提供的資金總額將約達400億波幣(88億歐元)。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2 The First News, PAP 據波蘭新聞局(PAP)及The First News日報報導,波蘭經濟發展、勞工及技術部已規定從2月1日起重新開放包括購物商場在內的貿易。波蘭副總理兼經濟發展、勞工及技術部部長Jaroslaw Gowin於1月22日週五表示,現在重新開放其他部門為時過早。該部的提議是從2月1日起恢復全部可用的商場貿易,或者簡單地說,重新開放大型購物中心。今天就其他部門而言,作出這樣的承諾肯定是為時過早。 另波蘭政府官員宣布,有關於1月31日之後將實施的限制措施訊息將於下週發布。G副總理兼經濟發展、勞工及技術部部長還表示,根據該部的估計,2020年波蘭GDP下降幅度在3-3.5%之間。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2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polsatnews.pl, 21.01.2021 根據波蘭中央統計局(GUS)公布數據,2020年12月平均工資達5,974波幣。較11月增長近500波幣,較2019年12月增長350波幣。另GUS數據顯示,12月份有632.9萬人在企業部門工作;較11月增加10,000多人,但與2019年12月相比卻減少約1%。在2020年6-12月期間,員工9名以上的企業工作機會增加15萬個以上;惟在3-5月間,也就是第一波疫情大流行時,該等工作機會減少約27萬個。數據顯示,目前波蘭勞動市場狀況穩定。但分析人士認為,不利的趨勢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加劇。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2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ankier.pl, 21.01.2021 波蘭bankier.pl新聞社援引分析師的觀點認為,因2020年疫情大流行對出口造成衝擊,故今年出口占營收比重高的公司業績應該會改善。根據專家Jakub Szkopek的說法,12月份PMI之新訂單指數超過60%,這對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尤其是沒有加薪壓力且通貨膨脹率預計不會超過3%。出口商利用波幣匯率貶值的優勢,預計今年的前幾個月內波幣會維持弱勢。分析師Michał Sztabler認為波幣將支持波蘭出口商。在這種情況下,波幣中央銀行的近期匯市操作應可算具正面意義。專家認為,出口進步最大的應為汽車以及冶金產業。惟運輸價格的預期增長則可能是影響今年出口的不利因素。另外,由於英國脫歐造成的行政障礙也可能影響對英國之出口。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2 IAR 據波蘭中央統計局(GUS)1月22日週五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波蘭的零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該官方統計機構稱,由於世界正努力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上個月波蘭的服裝及鞋類產品的銷售年比率下降10.9%,燃料的銷售下降10.3%。同時,根據中央統計局的數據,家具、家用電器及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額成長3.5%,而食品、飲料及煙草製品的銷售額成長0.7%。統計局還表示,按月計算,12月份零售額比11月份成長19.8%。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2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tvn24.pl, 21.01.2021 依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公佈數據,波蘭2020年第三季度的公共債務占GDP的56.7%,而第二季度為54.8%,去年同期為47%。而該等期間歐盟平均值分別為89.8%,87.7%,79.2%。根據Eurostat數據,前述債務占GDP比重顯著提高是COVID-19疫情衝擊的結果,疫情大流行導致債務增加和GDP下降。同時,波蘭財政部數據顯示,按照歐盟方法計算的廣義政府債務超過1.307兆波幣較2019年同期增加2,620億波幣。此外,根據國內方法計算,第三季度末公共負債超過1.1兆波幣,同比增長115.3%。 另波蘭財政部長Tadeusz Kościński於2020年底表示,預算赤字在2021年將達到約820億波幣,並在2022年降回正常水準。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政府 文號:1104010039號(下) 德國推動人工智慧國家戰略進展 聯邦政府於2019年就推動人工智慧國家戰略成果提出一年期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一、KI出版刊物:科學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在國際科學出版刊物數量排名中將德國列為第五,僅次於中國、美國、日本和英國。 二、專利: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研究報告(WIPO 2019年科技趨勢-人工智慧)中指出,弗勞恩霍夫協會(die Fraunhofer-Gesellschaft)是歐洲AI專利申請研究機構中排名最前的組織。人工智慧應用開發的重點之一是自動駕駛,其中58%的專利申請來自德國。 三、KI新創公司 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數量較2018年增加了62%。依據Unternehmer TUM公司2019年6月統計的滿足特定標準之AI應用新創公司共有214家,其中位於柏林最多,共有86家AI新創企業,其次是慕尼黑,共有57家AI新創企業。 四、教授職位及學程 依據「人工智慧學位及教授研究」列出截至2019年2月德國大學與AI相關的教授職位和學程的相關數據,現有192位AI重點領域教授職位、22個計劃中的AI領域教授職位、75個學程(學士和碩士) 。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政府 文號:1104010039號(中) 德國AI推動重點 一、擴大AI研究 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德國政府將建立至少由12個AI研究和應用中心組成的全國創新網絡,並在相關領域增加至少100個教授職位,加強AI領域的教學和青年人才的培育。 二、知識轉移、應用和企業家精神 德國中小企業可透過德國各地的26個「中小企業4.0能力中心」(Mittelstand 4.0 Kompetenzzentren)獲得技術和商業資訊,德國將為這些企業在數位提供支持,助其為AI時代作好準備;在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建立的AI學系系統平台幫助下(Plattform Lernende Systeme)組成歐洲人工智慧創新聚落。 三、德法共同合作 德國於2019年10月與法國簽署AI路徑圖,共同打造人工智慧創網絡,強化德國及法國經濟參與者間的連結,協調AI的標準化方法,共同處理AI相關的法律問題。 四、國際和社會對話 展開以人為本的歐洲及跨大西洋AI對話,擴展AI生態系統以實現公共利益。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政府 文號:1104010039號(上) 德國AI推動策略 一、德國政府於2018年7月18公佈「聯邦政府人工智慧戰略要點」(Key points for a Federal Government Strateg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係由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聯邦教育及研究部,與聯邦勞動及社會事務部共同撰寫而成。德國政府表示該要點將作為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基礎方針,並希望以負責任的方式以及朝向社會利益發展的方向進行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德國人工智慧戰略要點摘要如下: 1. 研究能量:大幅增加研究支出並爭取世界一流人才。 2. 人工智慧能力應廣泛分佈在社會各處:各學科與產業領域皆需要人工智慧。 3. 資料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資料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關鍵,德國的資料發展重點將放在資料品質的強化。 4. 基礎設施:人工智慧中重要的技術「深度學習」,不僅需要大量資料,同時還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德國需要加強計算能力的硬體設備。 5. 經濟應用:德國數位化發展的下一步需要仰賴人工智慧技術,尤其是中小企業採納人工智慧技術方面將會是焦點之一。 6. 社會法制: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牽涉許多道德以及法制、監管議題,德國政府認為這些都必須請不同利害關係人共同公開討論。 7. 國際合作:德國作為歐盟會員國之一,未來的人工智慧發展將力求與歐盟各國合作。 二、德國AI推動重點: 德國聯邦政府2018年11月15日正式發布「AI Made in Germany」人工智慧國家戰略,預計至2025年時投入人工智慧研發經費將高達30億歐元,主要三大目標: 1. 德國和歐洲成為引領全球的人工智慧據點,並有助鞏固德國未來的競爭力。 2. 以負責的態度及共同利益為導向、充份開發和使用人工智慧。 3. 在廣泛的社會對話和積極的政治規劃中,以符合道德、法律、文化和制度的方式將人工智慧落實且深入社會。 資料來源:德國聯邦政府 日期:2021/1/21 文號:1104010039號 分類:A20 標題:德國政府發展人工智慧(AI)產業相關政策及進展(上、中、下) 德國AI推動策略 一、德國政府於2018年7月18公佈「聯邦政府人工智慧戰略要點」(Key points for a Federal Government Strateg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係由德國聯邦經濟暨能源部、聯邦教育及研究部,與聯邦勞動及社會事務部共同撰寫而成。德國政府表示該要點將作為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基礎方針,並希望以負責任的方式以及朝向社會利益發展的方向進行人工智慧開發與應用。德國人工智慧戰略要點摘要如下: 1. 研究能量:大幅增加研究支出並爭取世界一流人才。 2. 人工智慧能力應廣泛分佈在社會各處:各學科與產業領域皆需要人工智慧。 3. 資料作為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資料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關鍵,德國的資料發展重點將放在資料品質的強化。 4. 基礎設施:人工智慧中重要的技術「深度學習」,不僅需要大量資料,同時還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德國需要加強計算能力的硬體設備。 5. 經濟應用:德國數位化發展的下一步需要仰賴人工智慧技術,尤其是中小企業採納人工智慧技術方面將會是焦點之一。 6. 社會法制: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牽涉許多道德以及法制、監管議題,德國政府認為這些都必須請不同利害關係人共同公開討論。 7. 國際合作:德國作為歐盟會員國之一,未來的人工智慧發展將力求與歐盟各國合作。 二、德國AI推動重點: 德國聯邦政府2018年11月15日正式發布「AI Made in Germany」人工智慧國家戰略,預計至2025年時投入人工智慧研發經費將高達30億歐元,主要三大目標: 1. 德國和歐洲成為引領全球的人工智慧據點,並有助鞏固德國未來的競爭力。 2. 以負責的態度及共同利益為導向、充份開發和使用人工智慧。 3. 在廣泛的社會對話和積極的政治規劃中,以符合道德、法律、文化和制度的方式將人工智慧落實且深入社會。 三、德國聯邦政府基於對抗新冠疫情以及為疫情後強化競爭力奠定基礎,更進一步於2020年12月決議更新2018年的「AI Made in Germany」人工智慧國家戰略,正式發布「AI Made in Germany」人工智慧國家戰略,擴大對未來科技AI的投入,至2025年時投入經費由原本30億歐元提高至50億歐元。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新聞(Tagesschau.de、n-tv.de) 文號:1104010038號(下) 就業市場穩定上升趨勢於14年後結束 2020年德國平均就業人口4,480萬人,比2019年減少1.1%,即47萬7,000人。德國長達14年的就業增長因新冠疫情流行而結束,即便是2008/2009年金融暨經濟危機下,德國就業也持續增長。邊緣就業及自營業者尤其受到影響,但有繳納社會保險義務之受僱人數則維持穩定。最重要的是短時工的擴大做法可防止裁員。 國家財政在連續八年盈餘後首次出現赤字 根據初步統計,2020年德國國家財政赤字達1,582億歐元,為2011年以來首次赤字,也是德國統一以來僅次於1995年創紀錄的第二高赤字,當時的信託債務被納入國家財政預算。2020年以德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983億歐元最多,其次是各邦政府261億元,社會保險及地方縣市赤字分別是318億歐元及20億歐元。以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計算,2020年德國財政赤字率為4.8%,顯然超過歐洲《穩定與增長公約》3%之參考目標。鑒於新冠大流行,2020及2021兩年歐盟國家首次暫停執行財政預算相關條款。據此,國家財政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3%之上限,且債務總額不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的60%。 德國聯邦統計局將於2021年1月29日就2020年第四季發佈國內生產毛額相關初步結果,更詳細之總體經濟結果將於2021年2月24日公佈。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新聞(Tagesschau.de、n-tv.de) 文號:1104010038號(上)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今(2021)年1月14日公佈的初步統計,2020年德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前一年減少5.0%。德國經濟在歷經十年增長後陷入衰退,但衰退程度不及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嚴重程度,2009年經濟衰退5.7%。德國經濟部長Altmaier認為2020年經濟衰退比預期小,不僅是由於德國經濟的彈性,且聯邦政府提供必要財政援助,保護德國經濟免受不可逆轉之實質性損失。A部長預期2021年經濟將恢復成長。 新冠危機嚴重打擊工業及服務業,僅營建業增長 新冠疫情大流行對2020年德國所有經濟領域帶來明顯影響,部分服務業及製造業之生產皆嚴重受限。營建(占比約1/4)以外的製造業較2019年減少9.7%,加工業減幅更達10.4%。德國工業於2020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甚深,爰全球供應鏈暫時中斷。 服務業經濟景氣下滑尤為明顯,部分行業的衰退嚴重程度更勝以往。例如貿易、運輸及餐旅等經濟部門,經價格調整後的經濟產值比2019年減少6.3%;另一方面,當實體店銷售深陷赤字時,網路交易則明顯增長。住宿及餐飲的嚴格限制導致餐旅業的歷史性衰退。唯一能屹立於危機外的是營建業,經價格調整後的總產值甚至較前一年成長1.4%。 國內外需求皆大幅下降 新冠大流行對需求之影響也顯而易見。不同於金融暨經濟危機爆發時,總體消費為經濟提供支撐,2020年民間消費支出較前一年衰退6%,減幅之大前所未有。至國家消費支出,則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穩定作用,經價格調整後增長3.4%,其中包含防護設備及醫院服務之採購。 設備投資總額經價格調整後減少3.5%,為2008/2009年金融暨經濟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反之,營建投資增長1.5%。相較之下,2020年機械設備及車輛方面投資,按價格調整後較前一年下滑12.5%。根據初步估計,其他設備投資(包括研發投資),經價格調整後減少1.1%。 新冠大流行另對外貿造成巨大影響。2020年商品暨服務進出口量為2009以來首次下降,經價格調整後之進、出口額分別衰減8.6%及9.9%。其中以服務進口衰退特別大,主要是由於旅遊運輸急劇下降之占比很高。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瑞典貿易委員會(The Swedish National Board for Trade, Kommerskollegium)初步統計數據,瑞典在去(2020)年對中國出口大幅增加10%至-15%,並認為今(2021)年的出口也將持續同樣的趨勢。 對中國出口增加的走勢並非意料之外,瑞典產業原本就預期瑞典出口將跟隨中國強勁的經濟成長同步上揚。然而,影響此出口趨勢的變因是中國內部的人權問題,人權團體正對歐洲立法單位施壓,強調歐盟應在與中國的投資協議中納入人權議題,並對中國貿易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歐洲環保局(The 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 EEA)最新的資訊顯示,歐洲再生能源佔比在過去15年是以雙倍數成長,瑞典風電緊跟在荷蘭和英國之後,為貢獻綠色能源的第三大歐洲國家。 瑞典政府將利用從歐盟所取得的疫情紓困金推動瑞典綠色轉型。瑞典外貿部長Anna Hallberg表示,不管國內外企業,只要按照《巴黎協定》達到減少碳排所訂標準,均可申請政府經費補助。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1月22日 大流行使在斯洛伐克工作的外國人數量由2020年2月的7萬8,200人,減少至2020年底的6萬9,000人。 烏克蘭人數減少至1萬9,600人、塞爾維亞人減少至1萬200人、羅馬尼亞人減少至7,400人,他們主要在斯洛伐克西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