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 根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頃表示: (一)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前曾表示,菲國預計可經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架構下之新冠肺炎疫苗聯合取得機制(COVAX)管道,於2月下旬起分批取得疫苗,首批數量約能覆蓋菲律賓3%人口,盼最終能爭取到4,000萬劑,以覆蓋20%人口。 (二)由於菲律賓已登記參與COVAX,並已贊助10萬美元,且屬中低收入國家,符合免費取得之資格,惟因COVAX資金匱乏,無法取得足夠數量疫苗,因此菲國獲分配之數量將減少至覆蓋15%人口左右,超過部分需出資購買。民眾不需擔憂COVAX提供之數量減少,因政府已另透過雙邊管道洽購1億4,800萬劑疫苗,目標在於本(2021)年度內可供5,000萬至7,000萬民眾施打。 二、菲律賓紅十字會主席Richard Gordon參議員於1月24日表示,一旦菲國衛生部批准使用RT-PCR唾液採檢方式,該會可立即提供該項檢測服務。唾液檢測不但比Swab方式速度較快(3-4小時)、較無侵入性且價格便宜。在菲國等待COVID-19疫苗之際,可檢測更多醫護人員、學生及工人等,有助於防止疫情擴散。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2021/01/09   受到歐盟及比利時綠色政策及法規影響,2020年在比利時所售出的新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明顯下降,從2019年平均值121.2克/公里下降到2020年為107.9克/公里(-10,97%)。歐盟目標為達到平均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95克/公里。   油電車在比利時年度新車銷售量由2019年的4.7%增加至2020年的10.9%,純電動車則由1.6%成長至3.5%。此外,根據比利時暨盧森堡汽車和自行車工業聯盟Febiac數據顯示,2020年電動車在比利時企業用車占比首次達到20.5% (油電車15.3%,純電動車5.3%)。   值得注意的是比利時休旅車(SUV)市場穩定成長,占2020年新車銷售量41.88%,該數據在2019年為39.1%,2016年僅為25.9%。但Febiac認為該趨勢僅限於中小型休旅車,大型車輛不再是市場主流趨勢。數據顯示大型車輛在年度新車銷售量由5年前之19.1%下降至2020年為16%。

A:捷克下議院昨日通過將國家緊急狀態從今天延長至2月14日深夜,該決定得到了ANO黨、ČSSD黨和KSČM等黨的支持,捷克政府要求延長整整30天,但KSČM黨只願意支持較短的期限,另捷克衛生部長Jan Blatný承諾國小一年級生將重返校園但不會早於2月初,但其他中高年級國小生將於稍晚返校。學校寒假開始時也將允許滑雪場在本月底重新開放。內閣拒絕了反對黨的所有提議,諸如包括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補助、幫助公司對員工進行病毒檢測,以及為隔離員工於防疫隔離假期間提供薪資補助,此舉激怒了反對黨,故拒絕投票贊成延長國家緊急狀態案。​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月23日報導稱,日本百貨公司協會頃公布之統計數據,去(2020)年全國百貨商場營業總額計4兆2,204億日圓,較上年大幅減少25.7%,創1975年統計開始以來的最大減幅;主要係因國內爆發新冠疫情導致百貨商場被迫臨時停業,另訪日外國觀光客之免稅商品銷售額,亦呈現大幅衰退的窘境。 為遏阻新冠疫情持續擴散蔓延,日本政府於2020年4月中旬宣布「緊急事態宣言」,民眾自肅避免外出消費活動,致使全國百貨商場被迫臨時暫停營業影響的後遺症。另,受新冠疫情的衝擊,2020年12月末進行調查日本國內百貨商場的店舖數降至196家,2020年計有12家店舖被迫關閉。

A:據越南觀光總局稱,2020年12月份來越國際旅客約1萬6,300人次,較上(11)月份衰退8.1%,並較2019年同期減少99%。累計2020年來越國際旅客數約383萬7,300人次,較2019年減少78.7%,其中以運輸工具別統計,利用空運來越之旅客為308萬3,200人次,減少78.6%;由陸路來越之旅客60萬9,400人次,減少81.9%;利用海運來越之旅客14萬4,700人次,減少45.2%。 以旅客國別統計,亞洲旅客部份,2020年來越之旅客為281萬3,600人次,較2019年減少80.4%,其中中國旅客為95萬9,200人次,減少83.5%;韓國旅客為84萬人次,減少80.4%;日本旅客為20萬5,300人次,減少78.4%;台灣旅客為19萬6,700人次,減少78.8%;柬埔寨旅客為12萬1,800人次,減少46.6%;馬來西亞旅客為11萬7,100人次,減少80.7%。 歐洲旅客部份,2020年來越之旅客為67萬1,900人次,較2019年減少69%,其中俄羅斯旅客為24萬6,300人次,減少61.9%;英國旅客為8萬2,400人次,減少73.9%;法國旅客為7萬5,200人次,減少73.8%;德國旅客為6萬2,000人次,減少72.7%。 美洲地區來越之旅客為23萬6,500人次,減少75.7%,其中美國旅客為17萬4,100人次,減少76.7%。澳洲旅客為10萬2,800人次,減少76.2%,澳大利亞旅客為9萬2,800人次,減少75.8%。非洲地區來越之旅客為1萬2,500人次,減少73.9%。

A:截至2020年12月21日越南總支付手段(total means of payment)較2019年底增加12.56%,各信貸機構存款成長12.87%,授信成長10.14%。 為協助因遭受新冠疫情影響之整體經濟快速恢復,2020年越南央行已連續三次調降利率,調降幅度1.5%~2%。目前1個月以下與活期之存款利率介於0.1%~0.2%;1個月至6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3.3%~3.9%;6個月至12個月期之存款年利率為4.2%~6%;12個月以上為5.8%~6.9%。貸款利率部分,越盾貸款利率較2019年底趨低。目前越盾短期貸款年利率為4.5%。 保險部分,2020年越南保險市場保費總收入約較2019年成長17%,其中壽險保費收入成長21%、產險保費收入成長7%。累計至2020年11月計有69家保險公司,包含 18家壽險公司、31家產險公司、2家再保險公司以及18家保險經紀商。 證券部分,證券市場對整體經濟籌措資本有相當貢獻。至2020年12月17日止證券市場所籌措之資本總額約383兆6千億越盾,較2019年同期成長20%。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 2020年12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265億美元,較上(11)月份增加5%,亦較2019年同期成長17.6%;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減少0.1%,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增加25.8%。 累計2020年越南出口金額約2,815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6.5%;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782億美元,減少1.1%,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2,033億美元,增加9.7%。2020年計有31項產品之出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91.9%(6項出口金額逾10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64.3%),其中手機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509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1%;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出口金額447億美元,增加24.4%;紡織成衣品295億美元,減少10.2%;機械設備及其零件270億美元,成長47.8%;鞋類166億美元,減少9.6%;木材及木製品123億美元,成長15.7%。另若干農產品之出口金額較2019年下降,其中水產品出口金額為84億美元,減少1.8%;蔬果33億美元,減少13%;腰果32億美元,減少3%;咖啡27億美元,減少7.2%;胡椒6.66億美元,減少6.8%;茶葉2.2億美元,減少6.9%。僅有稻米31億美元,增加9.3%;橡膠24億美元,增加3.5%。 在出口市場部分,2020年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國,出口金額為76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4.5%;其次為中國,出口金額為485億美元,成長17.1%;歐盟348億美元,減少2.7%;東協231億美元,減少8.7%;日本192億美元,減少5.7%;韓國187億美元,減少5.1%。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2020年12月份越南進口金額約275億美元,較上(11)月份增加11.4%,亦較2019年同期增加22.7%;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增加2.7%,外資企業之進口金額增加37.4%。 累計2020年越南進口金額約2,624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3.6%;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936億美元,減少10%,外資企業之進口金額1,688億美元,增加13%。2020年計有35項產品之進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89.6%(4項進口金額逾10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49.4%),其中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進口金額640億美元,增加24.6%;機械設備及其零件374億美元,成長1.7%;手機及其零件166億美元,增加13.3%,布料118億美元,減少11.1%;塑料83億美元,減少7.7%;鋼鐵81億美元,減少15.2%;汽車63億美元,減少14.3%。 在進口市場部分,2020年中國仍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為839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11.2%;其次為韓國,進口金額為463億美元,減少1.5%;東協300億美元,減少6.9%;日本205億美元,增加5%;歐盟145億美元,增加3.5%;美國137億美元,減少4.9%。 2020年12月份貿易逆差約10億美元。累計2020年貿易順差約191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係逆差155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346億美元。

A:一、根據菲國媒體報導,菲貿工部Ramon Lopez部長頃表示: (一)由於日產菲律賓公司(NPI)在本地生產之Almera車款銷量大幅下降,該公司決定自本(2021)年3月起停止在菲律賓之汽車組裝業務,並預計裁員133人,勞動部將協助轉介至其他製造業。 (二)日產公司關閉本地汽車組裝業務,印證菲政府對進口汽車採取臨時防衛措施之必要性。 (三)目前在菲國組裝車型共有8款,汽車包括日本豐田Vios、Innova;日本三菱Mirage、L300及韓國現代Accent。貨車包括五十鈴N系列輕卡、日野貨車及福田Tornado。期盼國人多加採購本地產製之汽車,以提振本地汽車工業。 二、菲律賓汽車製造商協會(CAMPI)會長Rommel Gutierrez則表示,菲律賓去(2020)年全年共銷售汽車223,793輛,較前(2019)年之369,941輛銳減40%,主因菲政府自去年3月中旬起為防止疫情擴散,實施嚴格社區隔離措施,民眾出行不易所致。此外,進口汽車湧入本地市場,亦對本地汽車業者造成重大壓力。 三、謹查: (一)菲政府為保護本地汽車工業不受到進一步傷害,已對進口汽車實施臨時保護措施,對每輛進口汽車課徵7萬披索(約1,450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之防衛稅、輕型商業用車課徵11萬披索,該項貿易救濟措施爲期200天。 (二)我國經我方積極爭取,獲排除適用該措施。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1月23日宣布,菲國政府訂定施打COVID-19疫苗之優先順序為醫護前線人員、原住民老年人、老年人、原住民、軍警人員。總統杜特地(Duterte)亦特別要求將軍警人員之眷屬列入優先名單。另某些特定產業之員工亦將列入第1波疫苗施打對象。而第1批於下(2)月20日運抵菲國之5萬劑中國柯興(Sinovac)製藥疫苗將全數供醫護前線人員接種。 二、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1月22日表示,菲國預計可經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架構下之新冠肺炎疫苗聯合取得機制(COVAX)管道,於2月下旬起分批取得疫苗,品牌可能包括Pfizer、AstraZeneca、Janssen等,首批數量約能覆蓋菲律賓3%人口,盼最終能爭取到4,000萬劑,以覆蓋20%人口。由於菲律賓已登記參與COVAX且屬中低收入國家,符合免費取得之資格。  

A: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及財政部長王瑞杰本(2021)年1月22日參觀「波士頓諮詢公司數位創投」(BCG Digital Ventures)的創投校園表示,創新將扮演推動星國經濟復甦的關鍵角色,也是星國經濟政策的基礎以及預算的焦點。 波士頓諮詢公司於2019年在新加坡設立數位創投校園,把創業、投資、工程和設計的人才聚集一處,協助大型企業推出新產品和企業並擴大規模。王瑞杰副總理表示,該區域的數位經濟正快速發展,鼓勵波士頓諮詢公司數位創投在星國的企業創新基礎上繼續發展。 王瑞杰副總理指出,「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是推動經濟創新的方式之一。「企業創投」活動過去幾年穩定成長,各大企業在世界各地創立具全球競爭力的新創公司。許多大企業具備新創公司所欠缺的優勢,例如顧客群、既有的供應鏈和分銷管道,以及強大的智慧財產權基礎。其中的挑戰是在大企業和新創公司的創意之間創造加乘效果,從而打造成功的新企業,例如保險公司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醫療保健系統,提供即時遠端醫療服務。 過去兩年,新加坡設立超過40間企業創投公司,以新航的KrisShop為例,從訂購機票發展為全面的電商平臺,這讓新航拓展營收來源,在航班停飛期間仍能和顧客保持聯繫。

A: 依據「惠譽資訊服務公司」(Fitch Solutions)本(2021)年1月24日發佈的調查報告指出,新加坡本年經常帳順差(current account surplus)預計將佔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9.6%,創下超過10年來的最高水準。 報告指出,隨著大多數經濟體進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以及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零售業甚至是旅遊業開始逐漸復甦,星國貨品餘額(goods balance)將於下半年明顯改善。 新加坡對重啟旅遊採取開放且迫切的態度,這將帶動本年的服務順差。目前,星國已經單方面開放中國、臺灣、越南、汶萊、澳洲與紐西蘭的遊客入境。此外,世界經濟論壇將在新加坡舉行年會,服務順差的趨勢將會加強。 儘管新加坡當地金融服務業繼續吸引海外直接投資進入星國,但自2020年第二季以來,疫情卻造成星國海外投資額減少,金融帳戶盈餘僅占GDP的1.1%。進入星國的淨直接投資跌至2018年第一季以來的最低水準,但仍然占GDP多達14.8%。 新加坡本年的金融帳戶估計接近平衡,海外投資將保持低迷,金融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投資則可能保持強勁,因區域主要競爭對手香港的政治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金融服務業把更多的業務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

A:馬來西亞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指出,馬國政府刻正實施的「行動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簡稱MCO)期間,每日平均損失7億馬幣(約合1.73億美元)。 然本(2021)年的行動管制令2.0與上(2020)年3月期間的行動管制令有所不同,因本次五項基本經濟服務領域(Essential Economic Sector),包括工廠與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貿易與配銷業及種植與原產品業等皆允許營運。上年3月至5月的行動管制令中,馬國每天蒙受損失24億馬幣(約合5.94億美元)。   馬國政府頃再推出總值150億馬幣(約合37.1億美元)的「經濟與人民援助安心計畫」(PERMAI),以協助减輕新冠疫情對馬國經濟的衝擊。該計畫係對2021年財政預算所宣布的部弟計畫做出補充,同時也對已在參與中的「關懷人民刺激經濟計畫」(PRIHATIN)及「國家經濟復甦計畫」(PENJANA)做了改進。   目前馬國仍維持原定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預測值為萎縮3.5%至5.5%,這也是推出經濟與人民援助安心計畫的原因之一。 馬國上年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萎縮2.7%,較新加坡(-7%)、印尼(-3.5%)及菲律賓(-11.5%)為優。 另外,儘管馬國政府撥出總額150億馬幣的經濟與人民援助安心計畫(PERMAI)追加66億馬幣(約合16.33億美元)的財政支出,惟馬國仍維持財政赤字之預測為5.4%。儘管馬國政府頒布緊急狀態及落實行動管制令2.0,但仍維持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預測值為6.5%至7.5%目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頃發布消息指出,馬國政府於上(2020)年7月28日接獲Mycron Steel CRC S/B公司代表本地鋼鐵業者之投訴,稱越南進口之合金及非合金冷軋鋼捲等產品 (Cold-Rolled Coils of Alloy and Non-Alloy Steel,海關稅則號列為7209.15.0000, 7209.16.1000, 7209.16.9000, 7209.17.1000, 7209.17.9000, 7209.18.9900, 7225.50.1000, 7225.50.9000)等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稅率由2%至13.68%不等),惟基於傾銷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要求該部進行行政複查(Administrative Review)。該要求是根據馬國1993年反補貼和反傾銷法令第28(1)(a)條款提出。先前的行政複查已於2019年5月8日完成。   馬國對前述進口產品展開完整調查後,認定越南進口之前述產品,已對馬國產業產生負面效應及對業者造成實質損害,馬國政府決定自本(2021)年1月24日至5月23日訂定對越南合金及非合金冷軋鋼捲產品,課徵反傾銷稅(稅率由7.42%至33.7%不等),以保護國內鋼鐵產業。   依據前開新反傾銷稅,越南公司China Steel Sumikin Vietnam Joint Stock Co.將課徵33.7%,POSCO Vietnam Co., Ltd.將課徵7.42%,其他公司則將課徵33.7%稅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防部高級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宣布自本(2021)年1月26日至26日至2月4日延長在在六個州屬(檳城州、雪蘭莪州、馬六甲州、柔佛州、沙巴州及吉蘭丹州)及三個聯邦直轄市(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實施「行動管制令2.0」(Movement Control Order 2.0),以防範新冠病毒持續惡化。前述州屬及直轄市每日皆出現數百至千件的新冠確診病例,幾乎所有縣市均已轉為紅區,在馬國衛生單位加緊檢測後發現有更多的病例,因此政府同意延長上述地區的行動管制令。   截至本年1月24日止,馬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18萬3,801件並出現678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14萬1,446人。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智庫「市場教育中心」(Centre for Market Education)執行長卡梅洛·費利托(Carmelo Ferlito)指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離任後,美國新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的政府將繼續進行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權力鬥爭」,因此馬來西亞處於吸引更多外國投資的有利條件。美國與馬國關係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中關係的發展。在商業方面,美國的步伐可望改變,但實質的政策將維持不變。川普的商業政策非常直接且實施高進口關稅。拜登總統可能改變策略,並選擇世界貿易組織這樣的國際組織,以將中國推向另一個方向。這實際上可能給中國帶來更大壓力,因美國極可能讓歐盟參與其對中國的反競爭行為及侵犯人權的施壓。倘美中關係向南發展,將迫使外人直接投資移轉,馬來西亞和其他東協國家將能中受益。鑑於拜登的做法較為傳統,美國可能會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馬來西亞這等國家應以推動雙邊貿易協定為主,不應對充滿規則並因此與「自由貿易」協定相抵觸的大型全面協定寄予太大希望。   另一方面,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秘書處麗貝卡(Rebecca Fatima Sta Maria)表示,美國與馬來西亞的關係一直是積極的,與拜登總統的關係將可望提升至更高水平。倘美國決定重新加入CPTPP,則須經過一定的程序,條款將由11個成員國決定。   亞太地區與中東企業社會責任(CSR)解決方案供應商「威廉姆斯商業諮詢公司」(Williams Business Consultancy Sdn Bhd )創始人兼董事Geoffrey Williams表示,若拜登推翻川普對CPTPP的決定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則將促進區域與全球貿易。無論如何,在川普時期,美國與馬國貿易蓬勃發展,加上目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預計這種成長趨勢將持續下去。由於現在存在多邊框架,因此不太可能對馬來西亞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進行以往的討論。   根據美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與馬來西亞的商品與服務貿易總貿易額估計為592億美元;其中美國對馬來西亞出口額為163億美元,進口額則為429億美元,使美國對馬來西亞的商品與服務貿易逆差為266億美元。估計2019年美國與馬來西亞的雙邊服務貿易額為54億美元。   目前馬來西亞是美國第19大商品貿易夥伴,2019年的雙邊貿易總額達538億美元。2019年馬來西亞為美國第26大商品出口市場,亦為第15大進口商品供應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秘書長洛曼哈京(Lokman Hakim)頃召集國內外商會組織舉行緊急會議,促請所有外國和國內企業共同努力減少新冠確診病例及切斷感染鏈。馬國1月23日新增冠病確診病例以4275件再創新高,冠病基本傳染數(R-nought)已逾1.2,估計今(2021)年2月第3週將提早達每日5,000件新增病例,因此馬國政府促請出現最大感染群的製造業與營造業嚴加監督員工遵守標準作業程序(SOP),倘疫情繼續惡化,該國只有被逼採取更嚴厲的「行動管制令」(MCO),包括全面封鎖經濟領域。   根據馬國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確定 99個感染群係與製造業有關,亦為該疫情的主要感染源頭,所以要求從工廠的宿舍和員工社交活動控制疫情,包括監督住在宿舍的工人,確保他們全面遵守SOP;並建議工廠設置隔離區,一旦有員工確診或接觸到確診病患,可讓工人住進隔離區,以免他們帶病毒傳染給家人。   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總會長蘇添來表示,馬國政府與商會進行會晤,主要期盼商會帶頭控制並切斷新冠病毒感染鏈,如果還是不能降低每日確診病例,政府才可能在逼不得已情況下,重新落實類似去(2020)年3月落實的行動管制令。倘馬國再落實嚴格的MCO,將會有更多企業倒閉,失業潮會更嚴重。馬國各行各業已無法承受第二次行動管制令的打擊。去年3月馬國政府第一次落實MCO時,還有給予暫緩還貸以及員工薪資補貼等措施。相比之下,最近宣佈的援助配套只是杯水車薪,對製造業助益不大。由於30%的確診病例來自製造業以及20%來自營造業,馬國製造業與營造業須嚴格執行標準作業程序。   另一方面,根據馬來西亞歐盟商會(EUROCHAM Malaysia)發予會員的信函指出,倘馬國每日冠病確診病例依然沒能獲得顯著改善,馬國政府將於2021年2月4日,甚至之前宣佈全面封鎖經濟領域。該信函講述了馬來西亞歐盟商會執行長斯文施耐德(Sven Schneider)出席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秘書長洛曼哈京主持會議的內容,其中貿工部秘書長傳達了衛生部支持「全面封鎖經濟領域」的立場。   馬來西亞歐盟商會較後澄清,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在向該會舉行彙報會時,並未提及「若每日確診人數不減,將從2月4日起全面封鎖經濟活動」。因此,該會促請馬國民眾應繼續關注防疫大課題,並督促人人都做好防疫本分,齊心阻遏疫情擴散,則可避免再次發生全面封鎖。馬國貿工部提醒,倘未做好防疫本分,導致無法壓平感染曲線,則將可能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馬歐盟商會在文告中強調,較早前流傳的信函,其實是一封只供內部會員參考的密函,主要是告知會員有關馬國政府對抗疫所採取的最新措施。   馬歐盟商會主席羅奇(Oliver Roche)發布消息稱,該會亦呼籲所有會員企業重視員工住宿福利課題,因為職場感染群,尤其是製造業及營造業及其宿舍出現大規模感染群,導致感染人數不斷增加一事時有所聞,因此渠呼籲會員重視這個課題。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推出總值150億馬幣(約合37.06億美元)的「經濟與人民援助安心計畫」(PERMAI),以協助减輕新冠疫情對馬國經濟的衝擊。這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馬國政府所推出的第五項經濟配套以協助人民及工商界紓困。上述計畫建立在三個主要核心之上,包括(一)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二)照顧人民的福利以及(三)支持商業永續經營,並涵蓋22項措施。   一、抗擊新冠病毒疫情     (一)合併新冠疫苗計畫。衛生部獲8億馬幣(約合1.97億美元)額外撥款,國安會及其他機構則增加2億馬幣(約合4,941萬美元)撥款。馬國首批注射疫苗預計於3月初啟動,將為時12個月;至2022年第一季止,預計將有80%或近2,700萬馬國公民獲注射疫苗。     (二)再增聘3,500名醫護人員。     (三)加強與私立醫院合作。政府將撥款1億馬幣,以讓私立醫院協助接收和治療新冠和非新冠病患者。     (四)加強員工健康檢查,社會保險機構(PERKESO)將承擔紅區疫區職場員工的檢測費用。在2021年財政預算案下,體檢費用的減免稅率已從500馬幣提高至1,000馬幣(約合247美元)。      二、照顧人民的福利     (一)改善員工薪資補貼計畫。在「行動管制令」(MCO)區的所有業者皆可申請為期3個月的薪資補貼計畫,符合資格雇主的員工每月薪資低於4,000馬幣(約合988美元)者,每名員工將可獲600馬幣(約合148美元)薪資補貼,每家企業最多可為500人申請。     (二)放寬就業保險計畫(SIP)申請條件,未達繳付最低繳納金的會員獲准申請就業保險計畫財務援助,其所獲得的財務援助為基薪之30%,為期3個月。     (三)所有國家能源公司(Tenaga Nasional Bhd)的用戶(家庭與非家庭用戶)亦獲提供每千瓦時(kwj)2馬分電費折扣,為期六個月。     (四)加速發放關懷金。第二階段的「國家關懷援助金2.0」(BPN 2.0)將於1月21日起發放。本次家庭每月收入5,000馬幣(約合1,235美元)以下的人士將獲撥300馬幣的人民援助金(BPR),每月收入2,000馬幣(約合494美元)以下的單身人士則獲撥150馬幣。估計將有800萬名受惠者。     (五)加強福利計畫。政府將在2021年財政預算案增加22億馬幣(約合5.43億美元)的福利金撥款,從1月起生效,估計將有40萬名受惠者。     (六)社會福利局亦將加速撥款5,000萬馬幣的「食籃計畫」(Program Bakul Makanan),為符合資格的家庭提供價值100馬幣的日用品。     (七)延長暫緩攤還貸款期限及減少分期付款額,包括水災災黎、低所得(B40)、中所得(M40)及受影響的中小企業。     (八)改善公積金局I-sinar第一戶頭提款計畫。自上(2020)年12月21日起至本年1月13日止,已核准300萬名申請者,涉及金額高達240億(約合59.29億美元)馬幣。       三、支持商業永續經營    (一) 將進一步延長購買價值2,500馬幣(約合618美元)的手機、電腦和平板電腦的關稅豁免期限至2021年12月31日。(六)電信公司將延長提供免費1GB的上網數據,包括作教育用途,總值5億馬幣的便利已於本年1月1日起啟動,直到4月底為止。     (二)汽車業:國內裝配汽車享有100%銷售稅減免;整裝進口汽車則獲50%銷售稅減免,有效期自本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     (三)在實施「行動管制令」的50萬名中小企業主將獲1,000馬幣關懷基金。     (四)加速執行微型企業融資計畫。為協助微型與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動,政府將加速執行微型融資計畫。     (五)支持及促進線上業務。政府將撥出3億馬幣加速執行中小企業、微型企業電子商業運動以及Shop Malaysia Online運動,以支持企業家及業者能透過網絡平台銷售商品。     (六)改善Danajamin貸款擔保計畫設施,增加撥款至10億馬幣。     (七)繼續給予電費折扣。政府同意於本年1月至3月為全國6個領域(包括酒店、主題公園、會展中心、購物中心、國內辦公室以及旅行社)提供10%電費折扣。     (八)政府將提供10億馬幣(約合2.47億美元)撥款作為推動公車與計程車租購復原計畫。商業貸款擔保公司將推出「公車與計程車租購復原計畫」(Skim Rehabilitasi Sewa Beli Bas dan Teksi),旅遊巴士與計程車將獲提供50%的貸款擔保。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省投資委員會(YRIC)在2020-21財年的4個月(10月至1月)批准了4家來自中國、日本、新加坡及香港的製造業企業,預計投入資本為1,270萬美元。此外,一家國內企業也獲得了批准,資金為29億緬幣。這些企業將創造3,700多個就業機會。YRIC表示,他們將在來料加工(CMP)的基礎上生產箱包、鞋類、內衣及成衣,生產豆類以及生產及分銷魚醬。在上(2019-20)財年(10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仰光省吸引了137家外國企業共計3.08768億美元的投資。在仰光省,製造業吸引了最多的外國投資,企業從事製藥、汽車、集裝箱及 CMP成衣。迄今為止,來自中國、新加坡、日本、香港、大韓民國、越南、印度、台灣、馬來西亞、英屬維爾京群島及塞舌爾的外國投資抵達該地區。為了簡化投資項目的審核,《緬甸投資法》允許省邦投資委員會對當地及外國的提案給予許可。初始投資不逾60億緬幣(約合500萬美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