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主席San Lin表示,隨著進口食用油價格的下跌,國內棕櫚油價格略有下降。2021年1月初,由於天氣條件不穩定及COVID-19的影響,進口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的產量暴跌,在減稅的情況下,某些國家的進口量很高,這對生產國的出口產品增稅,並在這些國家中,棕櫚油的臨時存儲導致食用油價格上漲。 棕櫚油在國外市場的價格為每噸1,055-1,075美元。因此,在國內批發市場上,價格在每緬斤2,500緬幣左右(1緬斤等於1.6公斤)。今年1月的第三週,油價跌至每噸990美元。此後,棕櫚油批發價格在2,400緬幣左右波動。San Lin主席稱,目前,食用油價格比較穩定。進口價格下降,因此,國內市場與前幾週相比也有小幅下降。它從每緬斤2,500多緬幣下降到每緬斤2,400-2,420緬幣。為確保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的自給自足,商務部採購了逾1.2萬噸棕櫚油儲備,並分配到各省邦。這些食用油開始出售,以控制國內食用油市場的價格上漲。從2020年5月起,商務部與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通過招標系統採購儲備油。目前,由商務部、消費者事務部及相關政府機構處理的食用油已分發給消費者。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也在合作某些事宜。必要時,出售食用油儲備旨在為消費者提供合理的價格並控制價格。該協會敦促其成員在大流行期間有充足的食用油供應。San Lin 主席表示,該協會將重點放在可持續進口,以滿足市場需求。此外,還有貨物運輸問題及大流行期間因產量下降而引發的食用油短缺問題。該協會正在與它的附屬成員(進口公司)合作,以便食用油進口不會停止。 在1月7日, 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發出通知,要以可持續的方式從國外進口棕櫚油,以合理的價格向消費者分配食用油,并確保當進口食用油價格上漲時,在各省邦不會出現食用油短缺。國內食用油消費量估計每年為100萬噸。當地的食用油產量只有40萬噸左右。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自給自足,每年需要進口約70萬噸食用油。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仰光城市發展委員會(YCDC)稱,緬甸首座從仰光廢棄物轉製能源的電廠(Waste to Energy Plant)已經建成,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該電廠每天發電760千瓦。2015年5月,YCDC污染控制及清潔局與東京都政府委託的JFE工程公司合作建設該工廠。該工廠位於仰光Shwepyitha鎮Hlawkar 路附近的15英畝土地上,該項目耗資1,600萬美元。這個工廠利用燃燒垃圾產生的熱量來發電。 自2017年4月7日以來,該工廠從Mingaladon鎮接收了約60噸垃圾。它焚燒垃圾,每天產生760千瓦的電力。在這760千瓦的電力中,大約400千瓦用於運營電廠,其餘360千瓦則輸入仰光電力供應公司(YESC)的國家電網。YCDC的成員Thura Aung 表示,仰光焚化廠僱用了91名工人,包括官員、工程及垃圾收集工人。為了進行年度維護,工廠通常每年停工40天左右。這是緬甸首個焚化廠,空氣污染也將被控制在最低水平。空氣污染指標符合國際空氣污染標準。垃圾場可以在3天內處理約200噸廢物。然而,該工廠每天只能焚燒60噸垃圾。因此,該工廠只能處理來自Mingaladon鎮的60噸垃圾。 據YCDC表示,仰光每天產生大約2,500到2,700噸垃圾,所以YCDC正在努力建造更多的焚化廠,以產生更多的電力。緬甸工程人員前往日本接受技術培訓,並聘請了日本專家在工廠工作,幫助員工獲得技術知識。在过去4年里,緬甸员工的技能及知識有了顯著的提高。在臭氣熏天的工廠環境中,垃圾收集工人一直在值班,必須不斷鼓勵他們調動積極性,只有這樣,員工才能在工廠長期工作。YCDC稱,多達90%的廢物可以在仰光焚化廠處理,10%的廢物在Shwepyitha鎮的Kyu Chaung公墓妥善處理。

A:緬甸時報報導,農業、畜牧暨灌溉部(MOALI)計劃在內比都建立一個農業市場中心,以進一步發展緬甸農業市場。該中心於本年1月20日開幕,將與韓國國際合作署合作開發。韓國將為該項目撥款837萬美元,預計將為當地農民帶來許多好處。該中心將收集並提供有關產品的信息,同時也確保所售商品的質量。它也希望改善消費者的安全,並促進直接批發貿易。MOALI常務副秘書長Myo Tint Tun表示,該項目將主要面向收穫後的企業。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農業市場中心的收穫後服務。貨物將在到達及離開時進行檢驗,並有拍賣服務。該項目旨在幫助緬甸農業市場的發展。它希望為製造商與消費者提供互惠互利,為農民帶來更高的生活水平。

A:緬甸時報報導,旨在改善伊洛瓦底省勃生(Pathein)鎮生活水平的勃生工業園(Pathein Industrial Complex)的第二階段工程於今年開工。伊洛瓦底發展上市公司的副執行長Kyitha Tun表示,第二階段將在伊洛瓦底省的勃生鎮建設購物中心、飯店、度假村以及豪華及經濟適用房項目。我們將包括旨在創造城市生活方式的住房項目。在經濟及生活方面,勃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標準。一旦住房項目完成,勃生將很容易成為一個高生活水平的地方。在第一階段結束後,今年將實施第二階段的工作。勃生目前還沒有高質量的住房項目。第二階段不僅將改善社區的生活方式,而且還將通過吸引投資者來促進該鎮的經濟發展。 第一階段是在1,200英畝的土地上建造工廠,可以長期及短期租賃,還包括建設一個國際標準的港口。目前有4家來料加工(CMP)工廠在運營中,另外4家工廠安排在今年開始運營。勃生工業園包括3個階段,將在勃生鎮Ngaputaw路外的6,700英畝的土地上進行開發。該項目已投資約5億美元。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1月22日 斯洛伐克統計局表示,2020年11月斯洛伐克旅館旅客較2019年同期減少85.7%,為2020年觀光業第3差的月份。 2020年11月旅館旅客共達6萬8,500人,4月及5月生意也很差。 2019年11月斯洛伐克旅館共接待50萬名客人,過夜次數達120萬次。 2020年11月斯國旅客在旅館過夜數超過26萬3,000次,較2019年同期減少約80%,統計局表示,下降原因主要為第2波疫情的旅行限制。  

A:拜登在1/15推出美國救援計畫 (American Rescue Plan),預計使用1.9兆美元來刺激經濟。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美國經濟重啟恐呈現 K 字形,意旨富有的人將更富有,貧窮的人將更貧窮,針對此議題,拜登的美國救援計畫提到: 發放1兆美元的救濟金(每人1,400美元),及延長失業救濟金計畫至今年9月 投入4千億美元來處理公共衛生問題及重啟學校 投資4千4百億美元來幫助地方政府資金短缺的問題 利用10億美元加強網路安全議題。 有關稅務議題,拜登表示希望美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增加4兆美元的稅金收入。為達到此目標,拜登恐將取消川普先前的節稅政策,增加聯邦稅收。稅務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 預計,美國最高收入的20%家庭將負擔超過93%的責任,另外,企業所得稅恐從現有的21%提升至28%。拜登支持將聯邦最低薪資由目前的 $7.25上調至$15。

A:瑞士Zur Rose網路藥局集團1月21日公布其2020年營業統計數據。2020年營業額為17.5億瑞士法郎,較2019年成長14.4%,第4季更較上年同期成長26.6%。   Zur Rose表示其業務在所有市場均成長。在瑞士市場營業額成長7.1%,在德國營業額成長12.3%,在歐洲其他地區營業額成長67.3%。不過,Zur Rose在歐洲其他地區市占率不大,總營業額約為6,600萬瑞士法郎。Zur Rose之中期營業目標為30億瑞士法郎,並預測2021年處方藥業務將有顯著的成長。     資料來源:瑞士琉森報(Luzerner Zeitung) 日期:2021年1月21日

A:Stadler Rail集團總裁Peter Spuhler今年 1月21日表示,其將不參選3月Autoneum董事會之成員,並希望專注於Stadler Rail董事會主席及集團執行長之工作。     Peter Spuhler之PCS Holding公司持有Autoneum汽車供應商16%之股份。     資料來源: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 日期:2021年1月22日

A:參考資料: The Economist 日期:110年1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3/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3號)   商情本文:      當英國政府為控制新冠疫情,強迫餐飲店家停業並提倡居家工作,帶動在家自煮風潮。英國大型連鎖超市商家皆不受當前經濟蕭條影響。境內最大連鎖超市Tesco數據顯示,去年最後一季銷售額增長7.2%,為數十年來最快之成長。競爭業者Sainsbury 超市市占第二,銷售額更增長8.6%。然而,Sainsbury超市預測本年度的利潤約為3.3億英鎊,將低於去年總額5.86億英鎊,Tesco也預測今年利潤最多僅能與去年同期相同。報導指出,英國實體超市業者為確保店面符合衛生標準與員工安全,加上英國脫歐物流供應影響,皆面臨成本增加、利潤縮減。  另外,消費者行為漸在疫情影響下轉變,食品雜物在電子商務市場流行。據統計,Tesco線上超市訂單因此增加80%,Sainsburys線上訂單更狂升高達128%,占全國生鮮超市零售產業銷售總額18%。美國管理諮詢公司McKinsey表示,英國民眾長期以來即是歐洲地區線上購物熱衷者,在新冠疫情前即有7%;相比之下,法國僅5%,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皆為2%以下。英國由於人口稠密與產業結構之故,超市零售服務業相對集中且競爭激烈,知名企業如德國超市折扣商Aldi和Lidl皆須壓低利潤以積極參與價格競爭市場。 大型連鎖超市在強烈競爭下,在電子商務服務上,也樂於補貼貨物運送費以增加訂單量;業者提供滿額低價運送費,甚至免運,積極吸引消費者。另Bain管理諮詢公司在2020年調查發現,雖實體超市銷售營業利潤僅為2-4%,線上超市往往承受虧損,如英國境內線上超市Ocado,即使為每筆訂單收取高達6.99英鎊配送運費,遠高於同行業者,仍面臨第三年度盈利虧損,在2019年營業利潤率更慘跌至-3.6%。在英國因社交距離而持續增長的電子商務市場中,超市零售業者也積極參與;即使利潤往往較實體店面更低,仍因便利性大受消費者歡迎,為實體超市銷售帶來相當衝擊。為避免電子商務服務利潤虧損,相關人士認為,線上超市業者勢必將調漲運送費以負擔成本,但在強烈市場競爭下,各大商家靜觀其變,而消費者更成為最大贏家。

A: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1月22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062/P200號(商情文號:第1062號)   商情本文:      日產汽車在英國Sunderland擁有境內最大的汽車製造廠,該公司營運長Ashwani Gupta表示,雖受新冠疫情蔓延影響,去年汽車行業在銷售與生產量急劇下降,但隨著脫歐協議達成仍為汽車製造行業保持與歐盟貿易免關稅優勢,將免於仰賴從東亞進口電池的麻煩,可繼續留在英國市場與歐盟貿易,日產汽車當下正著手生產旗下最新油電混合動力車Qashqai SUV。 日產汽車營運長Gupta進一步補充,英國脫歐後邊境雖因海關行政交易成本增加,但並非難以負擔。對於像日產汽車一樣全球擁有150個市場、14個汽車製造大廠的巨大製造商而言,海關檢查僅是小事。除旗下純電動車Leaf之外,在Sunderland車廠製造的大多數車種皆受英歐協議保障,享免關稅。而由於電動車Leaf仰賴由美國進口的高容量62kWh電池;日產企業日前已與科技廠商Envision AESC談妥,將在日產英國車廠旁製造原單靠進口的62kWh電池。Gupta尚未透露目前對車廠電池的新投資額,但表示投資工程可能在今年年底完成。 評論者對日產汽車的態度轉變感到訝異,汽車製造業曾被認為是在英國脫歐後影響最深的行業之一。日產汽車前執行長Carlos Ghosn在2016年向英國政府要求,若汽車製造商因脫歐後必須負擔額外成本,政府應向境內業者進行補償。日產汽車最終獲得政府承諾6100萬英鎊的補償保證金額,而事後仍對新車在英國製造態度搖擺不定,強調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對行業產生影響過於負面。當時統計,日產Sunderland車廠年生產力約為60萬輛,在2019年卻僅生產35萬輛汽車。 在聖誕節前夕英國與歐盟才談妥的貿易協議,維持雙方免關稅與配額的重要利益。而當大部分製造業者仍紛紛抱怨英國脫歐後在港口邊境產生動盪與額外成本時,日產汽車最新的言論勢必將鼓舞英國政府。

A:

A:依據智利媒體報導,智利2021年1月25日與荷蘭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盼透過此協定促進兩國之間的投資,並減少國際逃稅情形。   該協定是智利簽訂之第33個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智利財政部長表示,該協定將強化智利與荷蘭間的投資合作,促進服務出口並促進技術及轉,並將促進稅務資訊交換及強化智利稅收系統完整性,提供更好的法律框架,防止國際逃稅情形及減少2國間的稅收爭端。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於本(2021)年1月26日報導,亞馬遜計畫於美國波士頓增聘3000名員工,這是亞馬遜近日在美國主要城市擴張計畫之一。新增人力將分配到Alexa智能揚聲器系統、網頁服務、機器人業務及網路藥房,主要為技術及軟體開發相關職位。 亞馬遜先前在紐約興建第二總部的計畫受到地方人士反對而取消,這兩年開始在美國主要城市進行擴張。亞馬遜目前為全美第二大僱主,在美國員工總數超過80萬人,去年不受新冠疫情肺炎影響新增40多萬名員工,在全美各地分部包括紐約、聖地牙哥、達拉斯等大都會區都皆招募新員工,目前全球員工總人數超過110萬。 亞馬遜表示此次波士頓的擴張計畫未獲得任何稅務優惠,將在波士頓海港開發區租賃17樓高的辦公室,約630,000平方英呎的空間將包括工作區、創新實驗室和供員工使用的多功能公共區域。亞馬遜早前另外租賃一座43萬平方英呎的建築作為辦公室用,該建築將於今年完工,可容納約2,000名員工。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月22日引述丹麥智囊機構Axcelfuture的新報告指出,綠氫燃料可能是促成丹麥展開新的綠成長之最佳途徑, 因此丹麥許多商業組織紛紛向政府提出在促成綠色奇蹟上應快馬加鞭 。 當PtX(Power to X)被宣佈為一項完全適合丹麥能源系統的技術時,它不僅可以解決來自風機的過剩電量,也可以解決卡車,輪船和飛機的碳排放問題,而且它具有巨大的出口潛力。 一旦當丹麥成功達成綠能轉型時,全世界幾乎都將需要相同的解決方案。   丹麥能源(Dansk Energi)總監Lars Aagaard說: “若成功的話, PtX的潛力是巨大, 但我也非常擔心政府在論談戰略工作進展是如此緩慢。”    目前多方不滿的情緒逐漸上漲, 丹麥商總主管Jesper Højte Stenbæk 亦指出: “荷蘭,德國和英國已進入在吸引工業發展所需資本階段,而在丹麥,還正在等待政府提出計劃, 當我們擁有一項技術又有大型公司, 如馬士基,維斯塔斯,DSV和哥本哈根機場可以促成發展,此時的等待是一個不幸的絆腳石。另外,PtX不僅是解決碳排放的問題, 如果能成功解碼,那麼這將可帶來一筆可觀的的收入。”   在Axcelfuture新報告中亦指出目前PTX 的發展中有幾個不同障礙必須克服,其中一項已被克服了,如丹麥政府明年起將進行對使用替代混合燃料排放量的要求,為PtX鋪路。另一項障礙則是缺少PtX的補貼。   丹麥商總之S氏說:“如果馬士基必須使用價格是競爭對手3倍的燃料來航行,那它將行不通。必須找到一種使運輸公司合理的獲利方法購買PtX。”   社會民主黨的氣候發言人Anne Paulin 解釋說: “商業界的不耐煩是可以理解的, 但有時,在做出重要決策之前有必要花費一些時間來建立正確的基礎分析。但是我可以保證,我們會加快腳步,以便我們能夠擺脫採用Power-to-X策略困境, 預計策戰略提案將在年底之前準備就緒。”  伊提到,PtX已經被指定為新研究策略的重點領域,也已經為此特定項目提供了資金,並且丹麥與荷蘭已經達成投資10億丹麥克朗在丹麥建立PtX設備的協議。   Axcelfuture的報告概述了丹麥工商界在綠能有可能從目前之4,500億丹麥克朗的收入增加到 2030年達到12000億丹麥克朗的潛力。此報告也提出政府必須將稅收花費於支持與丹麥能力相匹配的技術,而不是支持諸如電動車之類的外國之技術。P氏同意這一個觀點 ,伊提到政府在籌畫氣候計劃時,為丹麥工商界提供如能源島的支持, 除了PtX之外,政府在去年12月簽署了一項預計到2030年將有775,000輛電動車上路協議。   " 當然,我們還必須在確保綠色轉型盡可能具有符合成本效益因素。 如果僅考慮減碳的價格,那麼就有一點很昂貴,但我認為我們的電動車協議進行的很順利,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融資模式。 對許多丹麥人來說,意味著他們有機會購買更環保的汽車。 " P氏說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1月21日報導,丹麥工總與丹麥8 家公司聯合刊登以 Green X Power讓我們攜手共創綠色未來為標題之廣告信給新任美國總統拜登及副總統哈里斯推廣丹麥的再生能源技術。 這8家公司為HaldorTopsøe,Grundfos,Siemens Gamesa,Cowi,Rambøll,Semco Maritime,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合作夥伴(CIP)和Kamstrup。   公開信內容如下: “代表丹麥的綠色產業和技術公司,我們歡迎您帶領著您的國家雄心勃勃地邁向碳中和的未來,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們擁有解決氣候變化所需的解決方案,數據和知識,同時將創造上千個工作機會並加速經濟成長。讓我們同心協力實現這一目標,讓我們共同攜手共創打造綠色未來,我們期盼支持一個更綠色的美國。   丹麥工總執行長 Lars Sandahl Sørensen 在DI 網站上寫道:我們迫切等待美國的氣候能源計劃,這既可以改善氣候,也可以為丹麥公司帶來好處,因為丹麥公司在再生能源節能解決方案,水技術和其他綠色解決方案方面實力雄厚,隨著拜登的上任,將為丹麥擴大出口的機遇,這也是丹麥公司現在邀請與美方合作的原因。”     拜登的當選也使幾家丹麥綠能公司在股市上漲。例如自去年11月3日美國大選以來,維斯塔斯(Vestas)上漲了32%,Ørsted上升了21%在再生能源領域擁有30家最大的全球上市公司之股票基金Ishares Global Clean Energy亦股票上漲51%。

A:根據丹麥媒體於1月21日引述華爾街日報, 近期 太平洋異常惡劣天氣引發幾起海上風暴, 容量13,000個的貨櫃船Maersk Essen,於1月16日由中國廈門市航運到美國洛杉磯時遇上風暴,約750個貨櫃掉落在的海上。  馬士基於華爾街日報指出:  目前所有船員都是安全的,船舶繼續航行,貨物的審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將對此事進行迅速徹底的調查。   根據世界航運理事會(World Shipping Council)的數據,2008年至2019年之間,平均每年丟失1,382個貨櫃。  海運公司於航程運送中受強烈風暴影響所損貨櫃將導致數億美元的貨物損失。  去年11月,一艘新加坡海洋網絡快遞公司(Ocean Network Express)的貨櫃船在中國鹽田與洛杉磯附近的長灘之間的航程中遇上夏威夷海域的一場風暴,損失了2,000個貨櫃, 該船最終到達日本神戶,目前正在維修中,那起事件損失已超過13億丹麥克朗。  今年年初,以色列運輸公司Zim的一艘貨櫃船在從韓國到北美的航程中也丟失了76個貨櫃。 去年12月31日,一艘台灣長榮的貨櫃船在日本沿海失去了大約40個貨櫃。加上馬士基的近期750個貨櫃損失, 僅在過去兩個月中, 初步估計丟失將近3,000個貨櫃。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工程師現在正在研究事發原因, 可能是由於固定貨櫃保持在適當位置的鎖定係統出現故障,也有可能是由於船舶裝有超載貨櫃而使它們更加不穩定。   根據當局的說法, 未來應可以選擇安裝感應器以及時提醒船上人員。   Sea Intelligence Consulting 諮詢公司 的 Lars Jensen說: “貨櫃疊的越高,在波浪中影響船舶的力就越大, 這可能是一個促成貨櫃落海的因素之一。  ”  

A:最早的市售隨身數位音樂播放機不是蘋果公司製的,但iPod一問世就接收了這個市場;高階手機市場原本是諾基亞的天下,但iPhone一推出就顛覆市場,引領全球邁入智慧手機時代。那麼,iCar未來若是上路,也會超車特斯拉(Tesla)嗎? 近年來有關蘋果研發電動車的傳言始終沒停過,去年12月路透報導傳出,蘋果希望2024年前推出自駕電動車,所謂「iCar」更成為市場津津樂道的話題。畢竟電動車實在太酷,而擅長電腦軟、硬體的蘋果把iPhone放大,再加四個輪子組裝成一台時髦酷炫的車,似乎是十分合理的推論。蘋果拒絕評論。 那麼,蘋果該不該打造一輛電動車呢?美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Evercore ISI分析師Amit Daryanani認為,簡單說,答案是肯定的。 蘋果至少從2014年起就傳出投入研發電動車的「泰坦計畫」(Project Titan),至今卻尚未正式發動,可能是因當時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都尚未準備好駛入大眾市場。 現在不一樣了。特斯拉已向投資大眾證明,電動車技術不再只是狂燒錢的玩意,真的有利可圖。 同時,自駕車技術也加速發展,通用汽車(GM)的Cruise自駕技術剛獲微軟和其他投資人注資20億美元,賦予該部門約300億美元的身價。Cruise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等公司都有信心在兩年後打造出「第四級自駕車」,這將使自駕計程車(robotaxi)服務成真。 但生產汽車的利潤比智慧手機差,即使汽車市場規模比智慧手機大得多,蘋果有必要分神跨足一個利潤遠比手機微薄的新市場嗎?蘋果現在的市值就已經比傳統汽車製造商統統加起來還高,就算把汽車零件供應商也加入計算亦然。一些投資人認為,蘋果應該三思。 Daryanani則認為,獲利不成問題。這位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移動性利潤加總起來,長期而言不會稀釋盈餘。」他相信蘋果未來銷售軟體服務提高利潤的能力,遠勝過傳統汽車製造商。 他預估,「長期」而言(他未界定「長期」有多長),蘋果「iCar」計畫可能產生360億美元營收,每股盈餘上看30美分。若蘋果iCar營收達360億美元,事業規模將大於現在的特斯拉。 Daryanani給蘋果「買進」評等,目標股價為160美元。他形容蘋果進軍車市,會把車子變成像裝上輪子的軟體產品,一如iPhone把手機變成搭載應用程式(App)和行動運算的平台。 要實現這個願景,Daryanani認為蘋果會像生產iPhone一般,找某個代工製造廠合作打造蘋果硬體設計。這或許是蘋果可能碰上的第一個問題。因為目前支援汽車生產的代工製造業規模遠比手機代工業小,這意味代工廠可能是現有製造商,例如通用汽車。 這對通用汽車股票投資人來說,或許是一大好消息。然而,蘋果挑選合作夥伴的決定,對傳統汽車工業會不會形成某種「贏者全拿」的情況呢? 據巴隆周刊分析,蘋果若加入車市戰局,傳統汽車工業未必面臨「不是榮景就是死期」的處境;這可能宣告「車子即軟體加持的產品」時代來臨,為汽車工業帶來一股成長新活力。 iCar上路最快也是多年以後的事了,但投資人密切關注是對的。蘋果是一家巨大的公司,蘋果進軍車市也將是巨大的消息,未來欽點誰當合作夥伴,可望驅動傳統汽車股行情水漲船高。至於推測iCar計畫是成是敗,現在還言之過早。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經過一年來尋找可能幫助新冠患者治愈的藥物後,由舊金山市加州大學(UCSF)領導的科學小組確定了特別具有潛力的選項:一種原本用來抗癌的藥物,在實驗室研究中證實可以殺死新冠病毒,而且功效幾乎是目前少數抗新冠藥物之一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30倍。 上述經過同行評審的最新研究已於周一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重點介紹一項叫做Aplidin的藥物,該藥物是從在西班牙伊維薩島(Ibiza)沿海發現的海洋生物「海鞘」(Aplidium albicans)提取,海鞘看起來有點像被分解的大腦。 Aplidin又稱plitidepsin,專利權由潛水科學家創立的西班牙公司Pharma Mar擁有。該藥物已獲澳大利亞批准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但在世界上大多數地區尚未上市銷售,並且雖然已經試用於西班牙的數十位新冠患者身上,仍尚未被批准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這項研究已從舊金山市加大定量生物科學研究所多間實驗室的共同努力,進一步擴大規模,成為稱作QBI COVID-19的研究小組(簡稱QCRG),與紐約西奈山醫院、巴黎巴斯德研究所(IPP)和其他機構的科學家密切合作。 在過去一年中,QCRG科學家鑽研新冠病毒的分子世界,詳細描述該病毒如何在微觀層面劫持和重組人類細胞。然後,研究團隊縮小對可能阻止感染的藥物的搜索範圍,並在實驗室中測試了數千種針對該病毒的現有藥物和實驗性化合物。 Aplidin從中脫穎而出,該藥在極低濃度時可殺死感染人體肺細胞和猴子的類似細胞中的病毒。據新發表的論文稱,科學家還向數十隻感染新冠的小鼠注射Aplidin,基本上消除了牠們體內的病毒。同時該團隊利用基因技術發現,該藥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發揮作用:Aplidin並未像瑞德西韋那樣直接攻擊病毒,而是具體針對人體細胞內的某種特定蛋白質,新冠病毒需要該蛋白質才能複製。 最近研究團隊還與英國實驗室合作,對Aplidin進行針對英國新冠病毒新變種B-117的測試。科學家於周日在biorxiv.org網站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表示,該藥也殺死了新變種,並且在實驗室測試中比瑞德西韋更具效力。 https://www.singtaousa.com/

A: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去信獲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為商務部長的雷蒙多,呼籲她上任後迅速重新檢討特朗普制裁中國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等措施,加快審批許可,形容拖延等同否決申請。信中批評外國競爭對手毋須遵守限制,認為美國與德國、英國、日本和韓國等盟友合作,制定將半導體技術限制出售中國的共同政策。 SEMI25日致函美國商務部,要求應重新思考上屆 (特朗普) 政府的中國管制出口令,並強化與盟國合作。信函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單邊規則已使任何潛在利益隨時間流逝而降低效果,同時,這對美國產業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並使美國出口商容易遭到報復。 SEMI全球總裁暨執行長Ajit Manocha致函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雷蒙多(Gina Raimondo),他於信中批判特朗普政府時代發布的美國出口管制令,抨擊其缺乏明確的總體政策,而且不尋常地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Ajit Manocha建議新政府透過多邊控制,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發揮了最大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損害。他在信中說:「在多邊管制下,各個關切項目是由所有的生產大國管制,可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可將效力最大化,並儘量減少對美國國家安全與經濟競爭力的傷害。」 特朗普政府去年8月17日全面封殺華為取得商業芯片的可能性。Ajit Manocha信中敦促雷蒙多,上任後立即糾正這項一項規定,其中擴大了美國對外國公司銷售產品給中國華為技術公司的干涉權,從而在無意間影響到某些外國製造的半導體生產和測試設備。 他表示,這影響到某些外國製造的半導體生產和測試設備,要求拜登政府迅速予以糾正,並減少許可證申請積壓。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去信獲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為商務部長的雷蒙多,呼籲她上任後迅速重新檢討特朗普制裁中國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等措施,加快審批許可,形容拖延等同否決申請。信中批評外國競爭對手毋須遵守限制,認為美國與德國、英國、日本和韓國等盟友合作,制定將半導體技術限制出售中國的共同政策。 SEMI25日致函美國商務部,要求應重新思考上屆 (特朗普) 政府的中國管制出口令,並強化與盟國合作。信函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單邊規則已使任何潛在利益隨時間流逝而降低效果,同時,這對美國產業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並使美國出口商容易遭到報復。 SEMI全球總裁暨執行長Ajit Manocha致函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雷蒙多(Gina Raimondo),他於信中批判特朗普政府時代發布的美國出口管制令,抨擊其缺乏明確的總體政策,而且不尋常地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Ajit Manocha建議新政府透過多邊控制,創造了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發揮了最大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損害。他在信中說:「在多邊管制下,各個關切項目是由所有的生產大國管制,可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可將效力最大化,並儘量減少對美國國家安全與經濟競爭力的傷害。」 特朗普政府去年8月17日全面封殺華為取得商業芯片的可能性。Ajit Manocha信中敦促雷蒙多,上任後立即糾正這項一項規定,其中擴大了美國對外國公司銷售產品給中國華為技術公司的干涉權,從而在無意間影響到某些外國製造的半導體生產和測試設備。 他表示,這影響到某些外國製造的半導體生產和測試設備,要求拜登政府迅速予以糾正,並減少許可證申請積壓。 https://www.singtaousa.com/

A:推特(Twitter)已達成收購電子報服務業者Revue的協議,反映社群媒體想找到能幫平台上內容創作者營利的工具。 華爾街日報報導,雙方並未透露這筆交易的收購條件,但都看好這樁購併案。推特高階主管在部落格貼文表示:「Revue將加快我們工作的速度,並讓用戶隨時能收到他們感興趣事物的通知,同時讓所有類型的作家能從他們的讀者身上賺錢,無論是透過他們發表的作品、網站、推特或其他地方。」 Revue則在推文表示,推特買下該公司,將有助加速他們對產品的投資,進而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 另據科技網站The Verge報導,這樁購併案也讓推特直接槓上另一家近期崛起的電子報服務業者Substack;一些備受關注的新聞工作者陸續離開傳統媒體公司,並在Substack提供付費電子報的內容。 Substack去年12月推出了電子報的閱讀器功能,並承諾採取一種相當寬鬆的方式對其服務進行內容審查。 紐約時報先前報導推特在去年11月還討論過收購Substack一事,但共同創辦人Hamish McKenzie堅決反對。推特如今要讓所有帳戶都能免費使用Revue Pro的功能,且對付費電子報的抽成降至5%,低於Substack的10%,顯然是為了吸引更多作家加入Revue。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