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Espectador日報電子版(2021.01.25) 去(2020)年哥倫比亞僑匯收入達6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主因去年哥國經濟受新冠(武漢)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失業率大幅攀升,促使旅居國外工作國民匯款回國金額增加,協助哥國家人渡過經濟難關。 去年3月哥國單月僑匯收入達7億1,500萬美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紀錄,該月下旬哥國正式執行全國嚴格強制防疫隔離措施;另去年12月單月僑匯收入居次,金額達6億9,300萬美元,應與協助家人聖誕節及年終採買等相關支出所需有關。
A: 資料蒐集:波蘭 /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7 PAP, IAR 據波蘭新聞局(PAP)及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波蘭衛生部長Adam Niedzielski於1月27日表示,目前波蘭政府總共已簽約購買8,500萬劑疫苗,足以為5,000萬人接種疫苗。其中一種疫苗是來自Johnson公司的單劑量疫苗。N部長向Radio Zet廣播電台表示,波蘭全國人口接近4,000萬人,已經簽約購買的疫苗總量足以滿足波蘭全國人口的需求。每個人都可以安全。 N部長表示,波蘭訂購的8,500萬劑中,約5,000萬劑來自輝瑞(Pfizer及Moderna製藥公司。接種這2家公司疫苗的人需要2劑,間隔數週接種第2劑。衛生部官員在週三宣布,到目前為止,波蘭總共有905,457人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包括過去24小時124,714人接種疫苗。 波蘭衛生部1月27日(週三)公布單日6,789例新的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有389例死亡病例,致使累計確診病例總數達到1,489,512例,累計死亡病例數為36,054例。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7 PolandIn, BUSINESSINSIDER.COM.PL 據波蘭PolandIn日報報導,美商亞馬遜(Amazon)公司宣布開始在波蘭啟動Amazon.pl平台的工作。該公司表示,將為波蘭客戶提供新的購買範圍,並使本地企業能夠接觸到波蘭以及世界各地的更多客戶。從1月27日開始,計劃透過亞馬遜公司平台在波蘭及全球範圍內進行銷售的企業家可以在sell.amazon.pl上登記其帳戶,以準備啟動網站。 據該公司發布的訊息,在Amazon網站上出售的商品中,有50%以上來自外部合作夥伴。因此,即將推出的Amazon.pl首次登場將為波蘭企業家提供機會,可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接觸超過3億家以上的Amazon客戶。 該公司負責歐盟業務發展副總裁Alex Ootes表示:Amazon多年來一直為波蘭客戶提供支持,並幫助在Amazon的歐洲商店中銷售波蘭企業的產品。下一步是為波蘭的消費者提供全面的零售服務,現在該是時候了。Ootes副總裁還表示希望Amazon能夠獲得波蘭人的信任。Amazon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波蘭營運,擁有9個物流中心,僱用員工超過18,000人。2021年該公司將建立第10個物流中心,將可創造1,000多個新職位。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電子版(2021.01.27) 哥倫比亞於2020年開始在境內5大城市進行5G行動通訊試驗計畫,哥國資通訊科技部(MinTIC)部長Karen Abudinen表示,該項試驗計畫成果相當正面,並稱國家5G行動通訊標案,應有機會在2022年8月現任政府任期結束前完成。 Abudinen部長並稱,政府正持續推動縮減數位落差工作,預計在今(2022)年底前全國家戶連網率可達62%,另將自今年起至明(2022)年3月間,協助境內約1萬所學校新建校園連網設備。此外,該部積極協助推動境內電子商務發展,協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架設自有網站、輔導建立電子商務能力等,並正研議提出郵政系統優化法案,因郵政系統係促進電子商務之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之一。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wnp.pl, 26.01.2021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認為,投資人在2021年應注意下列環境情勢之影響:預期經濟復甦及具社會意識的投資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世代交替、健康生活方式之推廣,以及公債(T-bonds)吸引力下降等。BNP Paribas銀行專家強調,預計2021年全球GDP增長5.6%,以及通貨膨脹率持續上升將改變投資者對未來之看法。專家認為,公眾越來越意識到自然資源之使用需要改變和環境保護,這已經開始影響投資。此外,長期的人口趨勢也攸關住房和醫療保健市場。據專家稱,投資風險因素包括資本在周期性商務間的輪換,這就是為什麼醫療保健行業短期內可能會走弱的原因。BNP Paribas銀行專家認為,防禦型投資人應多承擔一些風險,並擺脫傳統的公債。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本(2021)年1月27日報導,歐盟執委會日前批准一項總金額29億歐元之「歐洲電池創新」(European Battery Innovation)計畫,協助會員國企業開發下一代電池。 參加上述計畫之EU會員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埃西亞、德國、芬蘭、法國、希臘、義大利、波蘭、瑞典、斯洛伐克及西班牙等12國,參與開發企業共42家。該計畫除歐盟出資之29億歐元外,尚有額外逾90億歐元投資來自民營企業及基金,亦即總金額約120億歐元。 奧國政府負責協調該計畫之單位為「奧地利研究推廣總署」(FFG)及「奧地利經濟服務中心」(AWS);參與計畫之奧國企業包括:AVL、Borealis、Miba、Nextrom、Varta Micro Innovation、以及Voltlabor等,預計可自歐盟獲得補助款約4,500萬歐元。 前揭6家奧國企業參與「歐洲電池創新」負責分工開發領域如下: 一、 AVL:該企業主要從事車輛動力系統及內燃機之硬體與軟體研發。參與該計畫主要負責電池模組品質及生產線優化測試。 二、 Borealis(北歐化工):為奧國規模最大石化產業集團。參與該計畫主要負責研發電池隔離膜(含高質量聚烯烴)之解決方案。 三、 Miba:主要業務為自動化系統。參與該計畫主要負責研發電動汽車電池冷卻系統。 四、 Rosendahl Nextrom:該企業為奧國Knill工業集團子公司,專為電池製造商提供生產機器。參與該計畫主要負責電池組裝生產線及流程解決方案。 五、 Varta Micro Innovation:為德國電池大廠Varta奧地利分公司(研發部門)。參與該計畫主要負責儲能電池整合方案。 六、 Voltlabor:汽車電池生產商。該企業自2020年起投入下一代電池開發,目標市場為電動公共汽車、大卡車及農用機械車等使用之電池。前揭Miba集團於2019年購併該企業。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PARKIET, 26.01.2021 根據房地產服務諮詢公司仲量聯行(JLL)的估計,波蘭六個最大都會區的公寓銷售在2020年萎縮19%~53.1%。2020年房地產開發商共售出53,100套公寓,其中第一季度銷售創下歷史記錄,第二季度房市因防疫封鎖措施而崩潰,最後兩個季度出現反彈。資本市場開發商在第四季度創下最佳銷售記錄。預計2021-2022年房屋銷量將以個位數的速度增長,達到55,000-57,000間,回到2016年前(房市榮景前)之水準。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1.27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26.01.2021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駐波蘭首席分析師Arvind Ramakrishnan表示,Fitch預期波蘭中央銀行(NBP)不會進一步採取貨幣干預措施,但在COVID-19大流行後會加強改善財政。R氏補充,NBP在2020年12月進行貨幣干預,以削弱波幣(PLN)。NBP執行長Adam Glapiński在1月初接受採訪時證實,可能很快就不需採取重大干預措施。 Fitch略微下調波蘭的財政赤字預測,預計2020年占GDP比重為7.7%,2021年降為4.9%,2022年再降至3.1%。波蘭政府負債預計將占2020年GDP的60.5%,在2021年降為57.8%。R認為波蘭財政之改善將會很緩慢。依據Fitch公布資訊,波蘭在大流行後將會恢復遵循支出預算規則。預計要到2022年GDP才會強勁增長達5.1%,而2021年成長率則為3.3%。
A:依據奧媒ORF本(110)年1月26日報導,奧地利「福拉貝爾格能源研究所」日前公布「建築能源效率證書」(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 EPC)抽檢報告結果,約20%之節能評級有高估現象。 該報告係奧國福拉貝爾格(Voralberg)邦政府委託所屬能源研究所進行之隨機抽樣檢驗。「建築能源效率證書」係依據歐盟「建築物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Directive, EPBD)轉換為奧國國內法所制定。該證書之耗能評級事關各級政府對該建築物之節能補助款,以及其出售或出租時交易價格之重要參考數據。 福拉貝爾格能源研究所表示,建築物能源效率評級高估(或低估)原因很多,而最常見情形是屋主變更原來建築結構,例如:改變窗戶大小,或另外增加門、窗戶等,皆可能改變該建築物能源效率。
A:依據奧媒ORF本(110)年1月25日報導,全球物流「缺貨櫃」、「缺艙位」情形愈演愈烈,其中,尤以中國出口至歐洲航線最為嚴重,貨櫃及運費價格飆漲幅度亦為全球之最。這對已受新冠疫情衝擊之歐洲產業界及進出口業者無異雪上加霜;茲綜整奧國業者代表看法如下: 一、缺貨櫃可能係船運公司操控所致:奧國「中央貨運及物流協會」理事長Oliver Wagner懷疑缺貨櫃潮是否為船運公司操控所致。渠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3月及4月中國出口至歐洲貨物大幅減少(根據統計,中國出口至歐洲北部港口海運載貨量減少約1/5),因此航運公司減少航運量以降低成本,而迄今航運量實際上並無成長,造成歐洲港口空貨櫃持續堆積,而中國及亞洲卻出現一櫃難求現象。W理事長表示,對航運商而言,貨櫃總銷售量雖然下降,惟運費高漲使利潤創新高,或許「缺貨櫃」是刺激市場行情之策略。以2009年金融風暴後2020年3月初,以及目前40呎貨櫃報價相比較,可顯示出價格暴漲幅度:2009年6月報價為100至150美元,2020年3月為1,400美元,而2021年1月底衝上8,000美元,未來甚至可能突破10,000美元。 二、自中國運至歐洲海運報價特別昂貴:奧國物流專家表示,目前自德國漢堡港運至中國上海之40呎貨櫃單程報價為1,500美元,而往返來回報價為10,000美元,此價差已使歐洲海運公司逐漸改變策略,未來可能發生大批載滿空貨櫃之貨輪自歐洲港口駛向中國載貨。 三、貨櫃短缺及運費高漲情形短期無解:奧國維也納物流專校校長Andreas Breinbauer表示,2021年2月中旬為中國農曆春節長假(約持續2週),因此預估本年3月初以前貨櫃短缺及運費高漲情形難以緩解。過去5年,國際航運業因航運公司破產及併購頻繁,加速該產業高度集中化,進而造成租櫃需求方之議價空間減少。B校長指出,貨櫃短缺對歐洲影響最明顯之產業為部分零售業,如:消費性電子產品、園藝及DIY產品、自行車等可能出現缺貨;對於高價位產品及化學原料則較不受影響,因業者寧願出高價運費,也要將其自中國運至歐洲。 四、歐中鐵路運輸報價亦水漲船高:奧國某物流公司負責人表示,自2021年初迄今40呎貨櫃連漲近3倍至6,200美元,且不保證獲得貨船艙位,爭取貨櫃及貨艙等待期約需4至6週,預測此種亂象將持續至2021年第2季。該公司因應方式為貨櫃改走鐵路運輸,經「新絲綢之路」自中國運送貨櫃至奧地利,目前40呎貨櫃鐵路運輸報價已至少調漲3倍至4,000-5,000美元。 五、歐洲是否因此重新建構供應鏈仍有待觀察:Wagner理事長表示,部分歐洲大型企業開始擴大原料及進口品存貨量以應付供應鏈中斷之風險。一些企業正評估是否尋求其他供應商來源,甚至將攸關民眾福祉之供應鏈轉回東歐,如:醫療設備及醫藥產業。歐洲(包括奧地利)未來是否重新建構供應鏈仍有待觀察。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1月26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55萬6,289人(較上月增加12萬7,756人),重症累積人數為4,714人(較上月增加724人),死亡人數1萬1,247人(較上月增加2,763人),死亡率約2.06%。其中以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目前確診人數為13萬5,257人(較上月增加1萬8,683人),死亡人數為3,647人(較上月增加491人)。瑞典由於第二波疫情嚴峻,日前已通過傳染病暫行條例(The temporary pandemic law, Pandemilagen),控管公共設施(如商店、公共交通工具、國內航空、旅遊景點、公園及沙灘等)的開放時間及人數,並針對15歲以上違反傳染病暫行條例者提出相關罰則。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4萬2,772人(較上月增加7,352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131人(較上月減少90人),死亡人數655人(較上月增加105人) ,死亡率約1.56%。芬蘭本月雖感染和死亡人數雖有增加,但已較為緩和。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6萬1,314人(較上月增加1萬4,257人),重症累積人數為461人(較上月增加65人),死亡人數550人(較上月增加121人),死亡率約0.91%。挪威第二波疫情稍顯持平之勢。
A:出處:NL Times , 2021/01/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預計2021年荷蘭旅遊業將持續衰退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旅遊局NBTC於1月25日公佈,2020年來荷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量比2019年大幅下降65%。 荷蘭即時新聞NU.nl亦預計2021年上半年亦不會出現大幅成長。 NBTC主任Jos Vranken表示:儘管目前疫情嚴重,人們仍然渴望去渡假,但實際上預定旅遊行程者很少。 NBTC分析2021年旅遊業將出現的三種情況,最好的情況是,今年春季開始,來自鄰國的遊客增加,外國遊客將從2020年的700萬增加到2021年的900萬,惟仍比2019年少一半以上。 第二種情況下,今夏荷蘭人將可再次出國渡假,預計外國遊客人數將維持在去年的水準。最壞的情況則是國際旅行幾乎不可能,旅遊業將比2020年再度大幅下降40%。 Vranken表示,無論出現何種情況,對旅遊業而言,2021年都將是艱難的一年。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 2021/01/2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製藥公司在荷蘭進行大規模投資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目前製藥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在荷蘭進行投資。僅美國的三大巨頭就投入數十億歐元,用於興建新工廠和擴建現有的生產設施,隨之而來的還有數十家遍佈全荷的製藥公司。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激勵了製藥公司的投資行動,而荷蘭比印度及中國生產較多的新生物藥品。 MSD Nederland總經理Ben Lucas表示,荷蘭的政治、經濟的可預測性及良好的信譽,是製藥公司選擇在荷蘭投資的重要考量因素。 MSD及其美國母公司Merck&Co正在全球投資160億美元以擴大生產,其中很大一部份投資在荷蘭。為了滿足全球最暢銷的抗癌藥物Keytruda的需求,該公司正在Oss擴大產能。此外, MSD亦在Haarlem、De Bilt和Boxmeer三地興建新設施。 創新藥物協會(VIG)主任Gerard Schouw表示,由於現在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設在阿姆斯特丹,因此製藥公司更有可能選擇在荷蘭投資。 除Merck&Co公司外,美國的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亦在荷蘭進行大規模投資,其荷蘭分公司正興建第二座工廠。2020年美國第三大製藥商Gilead及其子公司Kite在荷蘭Hoofddorp興建了一座完整的新工廠,現正生產先進的抗癌藥物,且該公司正為進一步的擴增做準備。 根據荷蘭國家應用科學研究院(TNO)報告,近年來,荷蘭的製藥業平均每年以6.2%的速度成長,成長率居所有產業之冠。除美國外,亦有其他數十家製藥公司在荷蘭投資,例如德國的Wacker和Halix,分別在阿姆斯特丹和Leiden兩地,至少投資4000萬歐元興建生產線,且贏得生產新冠肺炎疫苗的重要合同。 Schouw主任亦提及數百家正在開發新藥的生物技術公司的大量投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Galapagous和Pharming,目前在荷蘭的Oss興建工廠,而歐洲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丹麥的Genmab,正在Utrecht設立研發中心。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1月27日 根據CMS公司的資料,2020年斯洛伐克企業併購價值年減61%,達8億9,000萬歐元,交易量為8年來最低,交易數量大減,主要為營建、製造、金融及電信領域的交易。 2020年中東歐地區共進行了1,700項併購交易,價值達608億歐元。
A: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於本(2021)年1月26日報導,近年來美國汽車業轉型發展電動車,帶動電動車電池產業興起。新創公司包括矽谷的電池材料公司Sila Nanotechnologies、加州的電動車電池公司Romeo Power、在美國有業務的加拿大美洲鋰業公司(Lithium Americas)近日皆獲得大量投資人基金進行擴張;韓國LG Chem和SK Innovation目前也在美國建立大型工廠擴大電動車電池生產。根據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據,美國電池製造能力在未來十年會急劇增加,將從去年約60吉瓦時的年產量增加至2030年約383吉瓦時。 然在美國境內生產電動汽車電池須面對消費市場需求的風險,美國電動汽車電池產業曾在歐巴馬政府的補助下嘗試擴大生產,但當時電動汽車消費市場未如預期。不過根據數據,美國電動車未來前景看好,電動車市占率將由目前2%成長到2025年的10%。汽車行業表示將電池生產移轉到美國有助於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商降低成本,將有利電動車消費市場。 中國目前在電動汽車電池製造仍處主導地位,且大部分供應鏈都集中在中國。中國除了占全球鋰電池製造70%以上,還提煉和製造電池所需的大多數礦物和材料。然美國希望能夠降低成本並且保持國產電動車和電池的競爭力,則需要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目前美國已有多家公司投入電池材料開發,如特斯拉正在擴大其電池製造能力,希望能夠自產電池材料降低成本。新創公司Sila則投入開發矽原料製造的矽陽極電池,該電池比現今以石墨為材料的鋰電池容量更大。目前該公司的矽陽極電池已經用於一些消費產品,Sila預計新建一個製造電動汽車用的電池工廠,預計在2025年前提供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電池。
A:2021年2月1日起白俄羅斯和亞美尼亞公民持COVID-19測試陰性證明,可自機場(俄政府表列共20個航空檢查站)入境俄羅斯。 此外,1月27日俄羅斯恢復與芬蘭、越南、印度和卡達國際航班從,並於1月25日宣布對芬蘭、越南、印度和卡達公民開放邊境。 (Y)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Abdul Hameed Shoman Foundation(AHSF)於本(110)年1月25日舉辦約旦數位轉型對話會議,邀請約旦數位經濟暨企業部部長Ahmad Hanandeh致詞,並由創新及優質企業中心處長Yazan Hijazi擔任引言人,就約旦政府推動數位轉型計畫進行討論。 約旦數位經濟暨企業部H部長指出,政府數位轉型之政策,係以人民為中心,數據及安全為導向;該部目前正透過建設適當之基礎設施,推動政府部門之數位轉型業務,主要目的係將數位轉型之架構由政府機構部門,擴大至全國。 H部長續表示,有關約旦推動數位轉型之立法及監管環境已經完成,為主要挑戰在企業端之監管環境,仍未完善,亟待建立。政府對於資通訊之管理法規已經建立,惟須依據數位轉型國際發展現況進行些微調整,俾更適合數位轉型業務後續推動與發展。 H部長復表示,該部目前推動本業務之方向係以國內需求為優先,不採全球分類方式,目前已由現有2,532項政府部門服務業務中,蒐集約2,000項數據資料,做為推動數位轉型業務之基礎資料。
A:依據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報導,諾華製藥集團(Novartis)於2020年的營業額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成長3%,金額為487億美金,企業稅前及息前獲利(EBIT)成長約12%,該集團的淨利潤為81億美金,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成長8%,另該集團的營業利潤亦從19.2%成長為20.9%。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1年1月27日
A:根據瑞士Homegate房地產諮詢公司與蘇黎世邦立銀行(ZKB)公布的瑞士城市房屋租金(Mietindex 2020)資料顯示,在2020年瑞士公寓租金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平均上漲0.9%。報告中指出,房屋租金上漲的主要因素為:外來工作人數增加導致公寓需求亦增加。另城市與市郊的租金差距則越來越小,主要因素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瑞士聯邦政府頒布之緊急狀態措施、在家遠距上班等影響,導致瑞士民眾想擁有更寬敞的住宅面積和活動空間,因此許多人遷至市郊租屋。 資料來源: 瑞士Homegate房地產諮詢公司 日期: 2021年1月27日
A:2021年1月26日路透社(Reuters)公佈海灣國家(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經濟恢復預測調查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調降前次對海灣國家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值,其中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科威特以及阿曼調降幅度最大;沙烏地與卡達則係預期成長幅度最高的海灣國家。 沙烏地: (1)係海灣地區最大經濟體,預期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2.8%(前次預測值為3.1%)、2022年及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分別為3.2%及3.1%。 (2)2021年沙烏地經濟將持續成長,惟原油減產以及緊縮的財政政策,可能使其恢復力道小於其他海灣國家。 3. 阿聯: (1)2021年預期GDP成長率為2.2%(前次預測值為2.7%),2022年為3.5%。 (2)阿聯係海灣地區貿易與旅遊中心,2020年經濟成長率為(-6.6%)。 (3)2020年12月阿聯旅館住房率及每間可售房收入(Hotel occupancy and revenue per available room, RevPAR)大幅增加,惟仍低於疫情爆發前水準。 (4)阿聯杜拜酋長國最大銀行NBD預測,由於第2波疫情爆發,2021年第1季住房率及每間可售房收入可能無法維持。 (5)10月份杜拜2020世博開幕(Expo 2020),使2021年下半年經濟展望看好。 4. 卡達: (1)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8%(前次預測值為3%),2022年為3.5%。 (2)2020年經濟成長率約(-3.5%),係衰退幅度最小的海灣國家。 5.科威特: (1)2021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2%(前次預測值為2.6%),2022年為3.5%。 (2)2020年經濟成長率為(-7.3%)。 6.阿曼與巴林: (1)係經濟體質偏弱的海灣國家。 (2)2021年阿曼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1%(前次預測值為2.5%)、巴林2.5%(前次2.6%);2022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7%及2.9%。 (3)2020年阿曼與巴林經濟成長率分別係(-5.3%)及(-4.7%)。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指出,GCC國家經濟可能還需要18個月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另影響未來GCC經濟展望變數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發展、國際原油價格、過度依賴外籍員工以及地緣地理政治風險(geopolitical risk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