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宏國葉南德茲總統於1月26日稱,渠將支持民生相關之農業生產及食品產業,並提供小規模生產者獎勵、福利券、融資及技術援助,對大中型生產者將可獲得優惠條件之申貸及政府保證金。 日前推動之農業計劃(Agrocrédito 8.7,利率為8.7%),申貸利率將降至5%。此將為宏國農業史上前所未有之優惠措施,生產農應多加把握。 宏國葉南德茲總統並將擴大支持微中小型公司。並稱微中小型企業本(2021)年將有機會成長並成為驅動經濟成長之力量,持續創造70%大量就業機會。將透過資金融資、技術援助及相關優惠條件提供協助。

A:宏國葉南德茲總統於1月26ㄖ於國會表示,宏國2013年購房貸款利率為17%,自渠執政以來,除提供優惠貸款利率,亦推動親民社會住宅房價,渠宣布加碼購置社會住宅優惠利率為5%及提供20年分期付款措施。 宏國民眾可輕鬆購置房屋,減少繳納房屋利息,有利增加所得替代效果。社會住宅計畫將可提供1萬名新就業機會,計1.2萬戶家庭受惠;該計畫共可提供6萬名直接工作機會、30萬名間接工作機會。

A:宏國葉南德茲總統於1月26日於國會報告表示,本年為歷史性一年,亦為渠執政最後一年。本(2021)年將擴大投資基礎設施、綜合農業和微中小型企業同時創造就業機會。本年亦將持續推動基礎設施重建,投資成果將令人驚豔,政府資源將分配於道路設施、農業生產和社會基礎設施,項目包括重建高速公路、連接幹道、橋樑、道路、住宅、學校、醫院及醫療中心。並透過改善社區道路,提升宏國物流能力。 2021年宏國將擴大投資基礎建設,邁入宏國重建之年。

A:宏國論壇報(La Tribuna)於1月26日報導表示,宏國葉南德茲總統偕第一夫人、內閣成員及最高法院院長赴國會簡報施政成果。並於會中宣布啟動擴大「農業、社會住宅及微中小型企業計畫」,將於本(2021)年推動相關惠民措施方案,包括強化日前推出之農業信貸(Agrocredit)計劃為基準,提供更佳優惠貸款利率、輕鬆購置社會住宅並享有優惠貸款利率及擴大中小型企業申貸。 葉南德茲總統擴大推出優惠政策,於農業、社會住宅及中小企業貸款上提供更佳優惠措施,將對此時低迷不振之經濟注入活水,使宏國民眾及農業生產商有感。

A:墨西哥海關代理行總會(CAAAREM)指出,儘管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墨西哥海關仍課徵共8,700億墨幣(約443.6億美元)關稅,該稅收還高於2021年預期僑匯收入。     CAAAREM會長ArturoReyes表示,墨西哥對外貿易占墨國GDP比率達 79%,係墨國經濟重要支柱,墨國是對世界開放的國家,已與50國簽署13個自由貿易協定,認為墨聯邦政府所設定經濟成長目標至為重要,支持墨西哥新任經長Tatiana Clouthier提出經濟復甦工作計畫,該計畫4大支柱之一即為全力推動國際貿易。C經長表示,墨政府將尋求推動對外貿易,維護墨西哥商業利益,進行貿易協定談判,執行及管理貿易協定。     預期隨著C經長就任,經濟前景將會改善。CAAAREM正與墨西哥經濟部外貿次長Luz María de la Mora緊密合作,以便墨國8萬家進出口商正確遵守美墨加協定(USMCA)相關規定。

A:墨西哥經濟部頃通知核准Tesla、Volkswagen、Volvo、FCA墨西哥、Hyundai、Mazda、Toyota、Kia Motors México、Kia Motors Manufacturing Georgia、Nissan、Ford及Cooperation Manufacturing Plant Aguascalientes等12車廠展延「美墨加協定」(USMCA)原產地規則適應期5年,以較為彈性的原產地規則取得優惠關稅待遇,逐步調高北美區域自製率(62.5%至75%)、鋼、鋁北美自製率(70%)及勞工價值含量(40%汽車產值由時薪16美元以上勞工)。

A:資料來源:大陸統計局2021年1月18日 去(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2019年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速)3.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8%。 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7,540元,增長3.8%,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0,378元,增長2.9%,是平均數的92.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5,204元,增長5.7%,是平均數的88.7%。 按收入來源分,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7,917元,增長4.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5.7%;人均經營淨收入5,307元,增長1.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5%;人均財產淨收入2,791元,增長6.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7%;人均轉移淨收入6,173元,增長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9.2%。 去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比2019年名義下降1.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007元,下降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713元,增長2.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0.1%。 去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6,397元,增長5.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30.2%;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238元,下降7.5%,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8%;人均居住消費支出5,215元,增長3.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4.6%;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260元,下降1.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9%;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2,762元,下降3.5%,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3%;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032元,下降19.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6%;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843元,下降3.1%,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7%;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462元,下降11.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2%。

A:資料來源:大陸統計局2021年1月18日 去(2020)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6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回落0.4%。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695億元,增長4.4%。 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2019年下降3.9%。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52,566億元,下降4.1%。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12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4,706億元,同比增長4.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860億元,增長5.9%。去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9,119億元,比2019年下降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2,862億元,下降3.2%。 按消費類型分,12月份,商品零售35,616億元,同比增長5.2%;餐飲收入4,950億元,增長0.4%,11月份為下降0.6%。去年,商品零售352,453億元,比2019年下降2.3%;餐飲收入39,527億元,下降16.6%。 按零售業態分,去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零售額比2019年增長3.1%,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分別下降9.8%、5.4%和1.4%。 去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17,601億元,比2019年增長10.9%,增速比1—11月回落0.6%。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7,590億元,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30.6%、5.8%和16.2%。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月20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去(2020)年12月入境旅客有659,407人次,較11月增加3.6%,與2019年同月比較則減少78.6%;留宿旅客及不過夜旅客分別有390,300人次及269,107人次。旅客平均逗留時間按年上升0.3日至1.5日,當中留宿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2.5日)增加0.3日,不過夜旅客(0.1日)則減少0.1日。 按客源分析,中國大陸旅客按年減少71%至606,884人次,其中個人遊旅客有261,297人次;大灣區方面珠三角九市旅客共327,611人次,來自珠海市有138,773人次(占42.4%)。香港及台灣地區旅客分別有46,786人次及5,685人次。 去年全年入境旅客共5,896,848人次,按年減少85%;不過夜旅客有3,074,811人次(占52.1%),留宿旅客則為2,822,037人次(占47.9%),同比分別下跌85.2%及84.9%。旅客平均逗留1.4日,同比上升0.2日;留宿旅客的平均逗留時間(2.8日)增加0.6日,不過夜旅客(0.2日)則維持不變。 按國家/地區統計,去年全年中國大陸旅客(4,754,239人次)同比減少83%,其中個人遊旅客有1,865,152人次,大灣區珠三角九市的旅客共2,575,651人次,分別減少85.7%及77.4%。香港(843,165人次)和台灣地區旅客(104,124人次)亦減少88.5%及90.2%。按入境管道統計,全年經陸路入境的旅客共5,033,614人次,當中3,847,137人次(占76.4%)從關閘入境;經空路及海路入境的旅客分別有436,936人次及426,298人次。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月14日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去(2020)年第4季旅遊物價指數(118.21)按年下跌15.26%,主要是旅館房價下調,以及衣服價格下降所致,而首飾價格上揚則抵銷了部分跌幅。各大類指數中,住宿(-49.89%)的價格指數錄得較大的按年跌幅,衣履(-12.49%)和娛樂及文化活動(-7.56%)的價格指數亦有所下跌,雜項物品(+3.93%)則上升。 與上季比較,第4季旅遊物價指數上升2.68%。冬季新裝應市和手信食品售價回升,令衣履和食品及煙酒的價格指數按季上升5.34%及5.22%,餐飲和住宿的價格指數亦分別上升4.96%及3.85%,交通及通訊則下降8.33%。 去年全年旅遊物價平均指數(122.88)按年下跌8.20%,主要是疫情下旅館房價較2019年顯著下調,以及餐飲服務收費、衣服和手信食品價格下降所致;首飾和機票價格上升則抵銷了部分跌幅。按大類統計,住宿(-28.49%)和衣履(-13.75%)的價格指數按年跌幅較大,雜項物品(+4.49%)和交通及通訊(+3.89%)則錄得升幅。

A:資料來源:澳門政府新聞局2021年1月15日 澳門金融管理局本(2021)年1月15日公佈去(2020)年12月底外匯存底資產總額,初步統計為2,008億澳門元(251.5億美元),較去年11月經修訂總額1,932億澳門元(242億美元),上升了3.9%。去年12月底的外匯資產總額,約相當於去年11月底澳門流通貨幣的11倍或廣義貨幣供應(M2)中屬於澳門元部份的85.3%。 去年12月的貿易加權澳匯指數為102.4,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分別下跌1.28點及5.35點,顯示總體來說,澳門元兌澳門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匯率出現下降的情況。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19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本年(2021)1月19日發表去(2020)年10月至12月勞動人口臨時統計數字,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去年9月至11月的6.3%上升至去年10月至12月的6.6%。就業不足率在該兩段期間則保持不變,維持於3.4%的水準。 與去年9月至11月比較,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大多數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均見上升,其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有相對明顯的上升。就業不足率方面,下跌主要見於貨倉及運輸輔助活動業,而上升主要見於零售業。 總就業人數由去年9月至11月的3,650,100人,下跌至去年10月至12月的3,647,700人,減少約2,400人。去年10月至12月的總勞動人口為3,893,400人,與去年9月至11月的數字(3,894,400人)大致相若。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14日 香港政府本(2021)年1月14日根據WTO爭端解決機制,要求爭端解決委員會在其於本年1月25日舉行的會議上成立專家組,審理有關美國就香港貨品實施的產地來源標記新規定違反WTO規則的爭端。 香港特區駐WTO常設代表已於本年1月14日向WTO秘書處送交相關文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亦已去信美國貿易代表,通知美方香港特區已根據WTO機制向美方採取進一步行動。 邱騰華說:「美國單方面、不負責任地試圖削弱《基本法》賦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做法極不合理,亦混淆市場,破壞以規則為本的多邊貿易制度。香港的獨特地位是『一國兩制』下的基本原則,香港政府必定全力維護。香港政府於去(2020)年10月30日按WTO爭端解決機制要求與美方進行磋商,但美方的反應令人失望。我們有必要根據機制,向美國採取進一步行動,捍衞香港利益。」 邱騰華重申,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獨特地位是國家透過《基本法》賦予的。根據《基本法》第116、151及152條,香港特區是單獨的關稅地區,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WTO和APEC等國際組織作為單獨成員,並與世界各經濟體建立互惠互利的經貿關係。香港的獨特地位一直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尊重,所享有的經貿地位跟其他WTO成員一樣。在香港產品上標以「香港製造」的標記,多年來獲國際接納,這既符合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和WTO規定,亦為消費者提供清晰正確的產地來源資訊。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18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本(2021)年1月18日發表去(2020)年11月份對外商品貿易貨量及價格統計數字。 去年首11個月與2019年同期比較,香港的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分別下跌2%及4.1%。 去年首11個月與2019年同期比較,商品整體出口價格及進口價格分別下跌0.7%及0.8%。 與2019年同期比較,貿易價格比率指數在去年11月大致維持不變,而在去年首11個月則上升0.1%。 去年11月與2019年11月比較,輸往台灣的整體出口貨量錄得16.7%的雙位數字升幅。同時,輸往中國大陸(大陸)(8.6%)、日本(2.5%)及美國(2.4%)的整體出口貨量亦上升。另一方面,輸往印度的整體出口貨量則下跌14.7%。 與此同時,輸往日本(-0.1%)、美國(-0.1%)及大陸(-0.1%)的整體出口價格下跌。另一方面,輸往印度(0.8%)及台灣(3.4%)的整體出口價格則上升。 去年11月與2019年11月比較,來自韓國(18.2%)及台灣(17.6%)的進口貨量錄得雙位數字升幅。同時,來自大陸(5.9%)及新加坡(5.2%)的進口貨量亦上升。另一方面,來自日本的進口貨量則下跌0.4%。 與此同時,來自大陸的進口價格下跌1.5%。另一方面,來自韓國(0.2%)、日本(0.8%)、台灣(1%)及新加坡(1.8%)的進口價格則上升。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12日 香港政府統計處本(2021)年1月12日發表去(2020)年12月份中小型企業(中小企)業務狀況按月統計調查的結果。 中小企業務收益的現時動向指數從去年11月在收縮區域的43顯著下降至去年12月的35.6,而未來一個月(2021年1月)的業務收益展望動向指數則為39.7。按行業分析,所有統計調查涵蓋的行業的業務收益現時動向指數在去年12月均較上月下跌,尤其是餐飲業(從41下跌至14.3)、批發業(從54.2下跌至32.4)和物流業(從44.6下跌至34.5)。 進出口貿易新訂單的現時動向指數從去年11月的43.3下跌至去年12月的41.5,而未來一個月(即2021年1月)的新訂單展望動向指數為43.2。

A:資料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21年1月11日 香港作為WTO經修訂的政府採購協定(GPA)的21個締約方之一,本(2021)年1月11日通知WTO政府採購委員會(委員會),就美國擬修改其根據GPA所作的承諾,提出反對。 美國去(2020)年11月27日向委員會發出通訊,通知GPA下各締約方其擬修改在GPA下所作的承諾;美國提出撤銷該國所有中央政府實體對其認為必要的、用作應對化學、生物、放射和核威脅,以及公共衞生突發事件的任何商品(例如藥物和醫療設備)的承諾範圍。 香港政府發言人說:「香港認為美國的擬議修改等同於其撤回GPA下的承諾範圍,會導致受GPA規則約束的產品清單減少,從而影響到香港供應商在美國政府採購市場的機會;香港亦關注此修改或會影響各締約方在權利和義務之間的平衡。」 為此香港本年1月11日根據GPA的規定發出通訊。該通訊對美國撤回其承諾範圍提出反對,並要求美國提供更全面的資訊,以幫助締約方評估修改可能帶來的後果。香港進一步保留採取必要步驟的權利,以確保GPA下各締約方的權利和義務之間的平衡得以維持。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1月29日 根據Kruk公司的調查,約69%的斯洛伐克家庭有足夠的錢滿足基本需求,有46%的家庭可節省意外開支,20%的家庭有足夠的錢滿足所有需求,另有3%的人過著充裕的生活。 僅有8%的人表示僅有足夠的錢購買最便宜的食物,但沒有錢買最便宜的衣服。 與2018年相較,斯洛伐克家庭財務狀況略有改善。  

A:資料來源: Symsite Research 日期: 2021年1月29日 根據房地產顧問公司Cushman & Wakefield的資料顯示,2020年第4季斯洛伐克Bratislava市旅館每個房間平均銷售額年減76%,每房每晚平均價格下降17%,達66歐元。 Bratislava市旅館入住率下降72%,達19%。 中東歐地區以布拉格所受影響最大(每個房間收入減少85%),旅館營運商預期市場將在2022年至2024年間恢復。 根據Cushman & Wakefield的調查,Bratislava市在旅館擴張方面吸引力不大,在中東歐地區30個城市中僅排名第18名。  

A:資料來源: SITA 日期: 2021年1月29日 斯洛伐克財政責任委員會已將2021年公部門赤字估計由批准的71億歐元(占GDP的7.4%),調降至64億8,000萬歐元(占GDP的6.8%),儘管如此,該委員會警告表示,由於持續的大流行,該估計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最新估算包括政府協助受疫情影響企業經費14億歐元(占GDP的1.5%)。 2020年斯國公部門赤字達62億4,000萬歐元(占GDP的6.99%)。 2021年額外支出的2億8,300萬歐元應來自歐盟基金,斯國財政責任委員會預測2021年稅收將高於原先預估,國營企業業績則將不如預期。  

A:紐西蘭媒體1月31日報導,紐國衛生部擔憂歐盟此舉可能造成紐國取得疫苗數量不如預期。 該部刻正設法儘速瞭解歐盟新規,以及對紐採購疫苗可能之影響。 衛生部另表示紐國已向4家國外藥廠採購疫苗,倘遇採購困難,仍有備案。 報導另指出WHO批評歐盟出口管制措施,可能延長疫情蔓延期間,並不利全球經濟復甦。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