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20年全球貿易因新冠疫情而普遍衰退,法國也未能倖免,根據法國國貿觀測(Le MOCI)雜誌分析,雖然法國全年對外貿易面臨災難式的衰退,但自春季後之復甦跡象似乎透露出一線生機,或許後市尚有可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2020年全球商品及服務貿易衰退9.6%,根據法國海關本(2)月5日最新公布的外貿分析年報,該國貨品進口較2019年減少13%,出口則減少15.9%。商品貿易逆差擴大72億歐元,達652億歐元,所幸尚不及2011年750億歐元歷史紀錄。   法國2020年國際商品銷售大幅衰退約16%,幾乎與2009年金融危機時17%的降幅一般赫然。但該數據並未反映自5月起首度封城解除後的出口成長,幾乎恢復達2019年底之水準。2020年上半年貿易大幅衰退43.9%後,自5月起即呈持續上揚趨勢。從事出口業務公司數量則由疫情前的13萬家減少至12月的12萬8,000家。   歐盟和中國大陸市場帶動商品出口回溫 分析指出,此一持續回升趨勢主要係對歐盟國家的出口抗壓力較佳,全年僅減少13%,情況優於對其他第三國出口減少了19.3%,應可歸功於歐洲價值鏈內化於歐盟內部市場之優勢。 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銷售額亦迅速復甦且反彈力道旺盛,上半年與下半年間成長20.4%,但對美出口復甦動力較小,上半年和下半年間僅成長3.3%。   航太業遭重擊 綜觀法國2020年商品貿易出口,除醫藥產品逆勢成長,較2019年增加4.7%外,其他商品均呈衰退。受到新冠疫情衝擊,首當其衝出口衰退最多為航太業,大幅衰退45.5%,而農業與農產食品出口受影響較小,僅衰退3.4%。汽車業出口上半年雖表現不佳,較2019年同期衰退37.7%,所幸下半年顯著回升,因此全年統計僅衰退 18.7%。   進口方面,能源產品降幅最大,衰退39.8%,也使進口能源帳單幾乎減半。   觀光服務出口受創嚴重 服務貿易也大幅趨緩,出口減少17.7%,進口減少13.8%,全年服務貿易順差僅83億歐元,遠不及上(2019)年的216億歐元。主要係國際觀光業嚴重受創所致,旅遊服務出口大幅衰退49.8%。   展望2021年,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將取決於新冠疫情的演變、全球景氣的復甦節奏以及貿易緊繃局勢與保護主義風險之發展。I MF預測2021年全球貿易將反彈回升8.1%,但可能仍低於疫情爆發前之水準。因此法國政府於去年秋天即啟動出口振興計畫,盼能及早恢復昔日榮景。

A: 依據日本港新聞本(2021)年2月15日報導辦理。 作為冷凍大目鮪市場行情指標之印度洋產台灣船之整船購買價格維持每公斤700日圓。大型大目鮪(40公斤以上)1月下旬價格700日圓/公斤,自去年12月開始維持於相同價格,較去年同期價格便宜1成。隨日本政府宣布緊急宣言,批發用需求低迷,高價商品銷售趨緩,尚且受疫情影響,預測入庫量持續減少,呈現市場行情上昇且需求減少的雙重打擊情形,讓相關業者對前景擔憂。 大型大目鮪行情受疫情影響持續維持在600日圓的低水準,直到去年10月才恢復到700日圓,但此後行情維持不動。批發商指出,批發用需求量尚未恢復,交易以量販店及回轉壽司業為主,整體流通緩慢。 受到需求低迷的影響,漁船出漁呈觀望態度的數量增加。靜岡.清水港的入庫情形持續減少,市場行情雖然維持住,但日本商社認為春季後,市場行情會向上攀升。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國外交部於2月12日發布新聞稿略以: (一)該部自杜特地總統(Duterte)於2016年7月上任以來,已針對西菲律賓海(南海)主權議題向中國提出60次外交抗議;而此次中國通過「海警法」,菲國係第1個向中國提出外交抗議之國家。菲國不需就該法向荷蘭海牙或其他國際法庭提出訴訟,蓋菲國於2016年贏得南海仲裁時,即已確立西菲律賓海(南海)之海洋權利及管轄權主張。 (二)菲國將續透過菲中「南海雙邊磋商機制」與中國協商,尋求務實合作。此外,菲國身為「東協-中國」對話夥伴協調國,將全力推動南海行為準則(COC)協商,惟近期中國升高區域緊張情勢,恐將威脅COC之後續發展。 二、杜特地總統於2月12日表示,菲國既不反對中國,亦不支持美國。渠指出,菲國正在走鋼索,無法在中國前逞勇,此刻需仰賴美國於南海之軍事存在,以平衡中國勢力。渠盼維持中立,不與美中任何一方爭執或結盟。渠另稱,倘美國欲維持部隊訪問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 VFA)續存,須先兌現川普前總統對於提供菲國相關武器系統之承諾。 三、菲國國防部Delfin Lorenzana部長則表示,菲國因為軍艦整備不足,故無法在具爭議之南海參與美國之聯合軍演,惟在菲國領海內可與美國進行軍演。渠並表示,美國航母在南海航行,或係在確保南海之商業及無害通過之航行。渠盼菲美VFA可延續,不被終止。渠對中國海警法並不擔憂,蓋中國瞭解該區為主權爭議水域,應不至於對菲國漁船、海巡或海軍艦艇動武。惟倘中國對美國船舶動武,則將觸動菲美共同防禦條約(MDT),菲國恐將涉入其中。

A:一、菲國衛生部食藥署(FDA)署長Eric Domingo於2月12日表示,因文件作業延宕,透過世界衛生組織COVAX機制取得之11萬7,000劑美國輝瑞(Pfizer)製藥生產之COVID-19疫苗將延後抵菲,確切抵達日期將待確認。 二、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2月12日表示,中國捐贈菲國之科興生物(Sinovac)COVID-19疫苗將由50萬劑增至60萬劑,並預計於2月23日抵菲,其中10萬劑將供菲國軍隊使用,以呼應菲杜特地(Duterte)總統之期待。惟目前科興疫苗尚未取得菲國FDA之緊急使用授權(EUA)。R發言人另表示,菲國雖然接受中國疫苗捐贈,並不會影響菲國擁有西菲律賓海(南海)主權之立場。

A: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國外交部 Locsin部長於2月13日表示: 一、有關杜特地(Duterte)總統於2月12日稱,倘美國欲保留菲美「部隊訪問協定」(Visiting Forces Agreement, VFA),須先兌現川普前總統對於提供菲國相關武器系統承諾一節,菲方認為美國應該提供菲國數量足夠之新型黑鷹戰鬥直升機及精準導彈 ,以確保菲國安全。 二、菲國日前舉行之內閣會議曾討論採購陸軍新型戰鬥直升機,國防部要求購買76架新直升機,惟受疫情影響,財政拮据,杜特地總統僅批准購置15架黑鷹直升機,不敷所需。 三、菲律賓與美國自2月12日起就VFA之地位及存續事宜舉行工作層級會議,後續將觸及雙邊防衛及安全合作議題,盼美方能提供優惠條件,以利加強1951年簽署之「共同防禦條約」(MDT),而該條約必須獲得VFA支持。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2月13日表示: (一)自2月15日起,實施一般型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GCQ)地區之宗教場所集會人數由滿座之30%增加至50%。 (二)政府將於實施GCQ措施之地區開放駕訓班、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以及主題遊樂園等文化休閒場所之營業。衛生部、相關機關及地方政府將針對上述場所訂定衛生準則,以維護民眾健康。 二、菲國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2月13日表示: (一)儘管菲國近日新增19名感染英國變種COVID-19病毒病患,致總病患人數達44名,惟目前仍無具體證據顯示該病毒已造成社區感染。該部刻正進行個案調查與接觸追蹤工作。 (二)倘未來民眾施打COVID-19疫苗產生嚴重副作用,相關就醫費用將由菲律賓健康保險公司(PhilHealth)支付,盼民眾踴躍參與疫苗接種計畫。

A: 依據日本港新聞本(2021)年2月15日報導辦理。 管理秋刀魚資源的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年會將於2月23-25日召開。日本政府由於去年秋刀魚漁獲量創歷史新低,認為徹底進行資源保護為當務之急,將提案削減漁獲量配額。而不願受到加強管理的中國與台灣,於去年亦受到漁獲量欠佳的影響,可能會同意。但在此情形下,問題在於如何有效地進行削減漁獲量配額讓資源恢復。 日本水產廳指出,日本秋刀魚漁獲量自1958年約58萬噸的頂點持續下跌,依其全國秋刀魚棒受網漁協調查,2020年漁獲量2萬9,566噸,較前年減少27%,並創下歷史新低點。原因除海水溫度上升外,加上秋刀魚來游日本近海前,遭中國、台灣於公海的大量先行漁獲。 NPFC於今年1月召開科學委員會,「秋刀魚資源量惡化中」的見解一致,因此日本相關人員提出,現行的秋刀魚漁業總許可漁獲量很難再繼續維持,提案討論削減漁獲量配額。 2019年NPFC年會中決議2020年對秋刀魚漁業實施總許可漁獲量(TAC)制度,2020年的TAC上限為55萬噸,其中,中國與台灣主漁場的公海水域為33萬噸,日本與俄羅斯專屬經濟區(EEZ)的沿岸域為22萬噸。本次年會日本認為兩海域(公海與沿岸域)於2021年應削減一定程度的漁獲量配額。但是,公海與沿岸域削減幅度的調整恐怕極為困難。 此外,日本的目標為設定國家.地域別的配額量,可能將留待下次年會再提。受到疫情影響,會議以網路視訊會議方式,日本政府認為因與各國利害關係有關,並無法進行複雜的交涉。

A:緬甸時報報導,一群志工及社會發展機構與歌手和名人合作,設立基金募資,以支持因參加反軍事統治抗議活動而被解僱的公務員。該團體被稱為「支持英雄小組」並表示,現在在位的政府是奪權而來非民選,全國各地的人民都在示威,明確表達他們反對在位者,現有的軍政府須透過堅決及強烈的公民不服從運動來推翻,並鼓勵更多公務員參與。 「支持英雄基金」的倡導者表示,許多歌手、名人及專業人士已紛紛加入,為恢復緬甸民主盡一份力。該組織在Facebook上註冊了帳號,並讓捐款人及受贈人直接面談。很多公務員希望每月領取薪資,讓他們的家人能有安身之所。 儘管安全部隊的暴力行為不斷增加,仰光及緬甸其他主要城市的街頭抗議活動已持續5天。

A:緬甸時報報導,欽邦工商會(CSCCI)已成為緬甸第一個公開反對軍方強制接管政府的經濟組織。該組織稱軍方的行為並不公義,要求釋放民選政府的領導人。 CSCCI主席Kyaw Hlae Hlyan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解決緬甸的政治動盪,盼雙方對談並提出解決方案,並盡最大努力合作以幫助緬甸經濟復甦,緬甸經濟已受到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還可能受到經濟制裁,恐在緬甸正需要維持競爭力以與其他東南亞國家或世界各國抗衡的關鍵時刻,發展反而倒退20年。 緬甸工商總會(UMFCCI) 稍早的假新聞事件後宣布,總部從2月10日起暫時關閉,期間並將支付所有員工全薪。該假新聞事件是有關抗議活動開始後,商會高層向員工施壓要求照常到辦公室上班,UMFCCI已澄清並未強迫員工工作,也沒有禁止員工為個人的信念挺身而出。

A:緬甸時報報導,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在2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紐西蘭暫停與緬甸的所有外交關係,包括向緬甸提供的援助及資金,因為紐西蘭不承認現任軍政府的合法性。 緬甸工商總會副主席 Maung Maung Lay擔心,紐西蘭可能會實施經濟制裁,並停止外匯交易,進而導致紐國投資者退出緬甸。外匯交易停止將使貿易中斷,隨之而來就是投資撤離,及切斷與當地企業的合作。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資料,紐西蘭迄今已在緬甸投資695萬美元,在51個對緬甸投資國家中排名第46位,但雙方在貿易關係更是密切。 緬甸從紐西蘭進口值約4,500萬美元。在2019-20財年,緬甸對紐的出口大幅衰退,僅為400萬美元。Maung Maung Lay副主席憂心政治動盪可能影響其他外國投資及國家經濟復甦,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復甦恐需7年或更長時間,緬甸則須要比那更長的數年時間。目前的政局已損及緬甸的聲譽,外資評估投資標的市場時,將優先選擇政局穩定的地點,倘情勢不穩,現有的投資者就會撤離,新的投資者也關注同樣的標準。各國目前焦點都放在緬甸政局,尚未著墨經濟議題,很可能稍後2周,就會延伸討論。

A:Business Times報導,經濟專家分析,緬甸近日政情削弱了經濟復甦,但外人直接投資(FDI)議題將是主要的挑戰。馬來亞銀行預估,緬甸2020-21財年的GDP成長率從先前的4.5%降為3%,而2021-22財年則由6%降為4%。Fitch Solutions則是將2020-21財年及2021-22財年的GDP成長預期,分別由5.6%及6%均下調至2%,但都維持為正成長。 經濟學家表示,即使美國與歐盟實施嚴厲制裁,緬甸經濟也不致衰退。由於緬甸日益依賴區域貿易,美國新制裁的影響可能有限。亞洲是占緬甸出口逾三分之二,其中以中國及泰國為首。不過, Fitch警告,緬甸政變後可能出現供應中斷及運營成本上升,近期出口也將面臨壓力。 在緬甸軍方於2月1日奪取政權後,白宮已經表示正在重新考慮可能的制裁措施。其他潛在的限制可能包括將緬甸從優惠貿易名單中除名,例如歐盟「武器除外(Everything But Arms-EBA)專案」,該專案允許免稅及免配額進入歐洲市場。Fitch分析,儘管緬甸對歐美的出口額不大,但中國製造業轉移的趨勢將有助緬甸對該等市場的出口。其中因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外移的成衣業者,原本選定緬甸為新的成衣生產基地,但現在們認為成衣製造業遷移到緬甸的前景已轉趨暗淡,根據馬來亞銀行的看法,紡織及成衣行業可能會受到歐盟潛在貿易制裁的影響,該行業約佔緬甸出口的16%。 專家另指出,沒有跡象顯示中國或東協將以貿易、投資限制或制裁來回應政變。這對緬甸軍政府來說是件好事,因為緬甸最大的FDI來源是新加坡、中國大陸及香港。馬來亞銀行分析,由於社會動盪及政治不確定性,以及制裁的影響,未來兩年緬甸的FDI將大幅下降。但在泰國及中國市場支持下,緬甸貿易及出口所受的衝擊較小。  

A: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年2月12日表示,為防堵新冠病毒疫情擴大對經濟造成長期影響,新加坡去(2020)年實施防疫阻斷措施,導致多項領域遭受短期衝擊,去年整體經濟成長率為-5%至-6%,本年因防疫工作較為妥善,疫苗亦開始接種,大部分經濟領域可望恢復至接近正常的狀態,因此預計星國經濟可在本年反彈。新加坡貿工部去年11月預估,本年可取得+4%至+6%的經濟成長。 但航空及旅遊業則需較長時間復甦,因許多國家極為嚴格的限制國際旅行,尤其是隨著更具傳染力和更危險的新病毒株出現,航空客運的復甦之路仍遙遠,除非新加坡國內有相當比例人口已接種疫苗,且各國間制定一套系統可獲知旅客的確實接種紀錄,否則各國對於重啟旅遊仍將保持審慎。依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計,全球乘客運載需求至2024年才可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A: 據日本內閣府本(2)月15日公布統計速報,受新冠疫情擴大導致經濟活動縮減的影響,日本去(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衰退4.8%,創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滑5.7%)以來之最大減幅;其中尤以個人消費萎縮5.9%,更創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準;2020年整體出口亦下滑12.3%。 為遏止疫情擴散蔓延,日本政府於2020年4月首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等因素,導致2020年4〜6月GDP大幅萎縮29.3%,創下戰後最差的負成長紀錄;之後第二及第三季GDP雖呈現正成長,惟仍無法回復至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 另外,日本內閣府同時公布2020年10〜12月GDP速報值,扣除物價變動影響的實質GDP成長12.7%,連續兩季呈現正成長;主要係受惠於個人消費較上期成長2.2%,除汽車及手機銷售穩定外,政府推動的「Go To Campaign」活動也帶動消費成長;另設備投資亦增加4.5%,成長率超乎經濟專家原預估值。 日本2020年10〜12月經濟雖維持高成長,但由於本(2021)年初國內疫情急遽嚴峻,日本政府再度發布「緊急事態宣言」防疫警戒,咸認日本2021年1〜3月經濟可能再轉為負成長,真正的經濟復甦或將耗費更長時間。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月15日報導稱,針對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izer)及德國生技企業BioNTech共同研發之新冠疫苗,日本厚生勞動省已於昨(2/14)日特別核准該疫苗的製造販售;係日本全國首例獲得核准之新冠疫苗,日本醫療從業人員預定自本月17日起率先施打。 運載首批輝瑞疫苗的飛機,2月12日已自比利時布魯塞爾運抵日本成田機場,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新冠疫苗數量約40萬劑。目前日本政府擬訂施打對象的順序,首先是針對醫療從業人員先行施打,預定4月以後再針對約3,600萬高齡者接種。 輝瑞公司以迄今在海外約4.3萬人實施的臨床試驗結果為依據,已確認到可將發病率減少95%的效果,向日本政府申請要求適用於可簡化審查的特別核准;上(1)月29日追加提交以約160名日本人為對象在國內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具有相同免疫反應。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10)年2月9日報導,義大利工業自2009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遭重大打擊後,又再次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而急速萎縮。根據義國國家統計局(ISTAT)最新數據顯示,義國去(109)年工業生產較前(108)年嚴重下滑11.4%,係自1990年以來之第二差歷史紀錄,所有工業部門表現皆呈萎縮,其中又以消費財最為明顯。另經季節調整後,義國12月份工業生產與上一月份相較下降0.2%,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則下跌2%,而 2020年第四季則較上一季相比減少0.8%。   此外,經季節調整後的單月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除能源表現仍持續成長(+1.8%)、中間財亦有所成長1.0%,而資本財則下跌0.8%,消費財也略跌0.3%。與去年同期相較,則僅有中間財呈成長趨勢(+4.1%),其中成長最快之產業項目包括橡膠及塑材製造(+10.9%)、化學產品製造(+7.5%)及電子設備製造(+6.8%);其他部門則走下坡,其中又以消費財最明顯萎縮(-9.8%),跌幅最大的產業項目包括紡織、服裝、皮革和配飾業(-28.5%),焦炭和精煉石油產品製造(-16.5%),及基礎與藥物成品製造(-10.9%),其他如資本財(-2.1%)及能源(-0.7%)則下跌相對較小。

A: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自2021年2月3日上午9時起,禁止14日內去過(含轉機)20個國家旅客入境,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黎巴嫩、土耳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愛爾蘭、葡萄牙、瑞士、瑞典、巴西、阿根廷、南非、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以及日本。   沙烏地內政部宣佈展延相關防疫規定,自2021年2月14日上午10時起生效,為期20日: 禁止過去14日內去過前述20個國家(含轉機)旅客入境。 所有社交活動或聚會上限為20人。 所有公共娛樂活動暫停舉行。 電影院、室內娛樂中心或遊樂場所(包括購物中心、餐廳或其他公共場所附設遊戲室)、健身房及體育館均關閉。 餐廳及咖啡店禁止內用,僅提供外帶服務。

A:彭博社(Bloomberg)新興市場首席經濟學家Ziad Daoud公佈沙烏地經濟相關研究報告,重點摘要如下:   1.2020年第2季沙烏地非石油經濟活動(non-oil activity)因封鎖受到嚴重衝擊,當季成長率為(-8%),下半年則隨著解封出現反彈,全年非石油GDP(non-oil gross domestic product)成長率為0%。 2.消費者支出增加使沙烏地非石油經濟逐漸回到疫情前水準。 3.其他非石油活動亦出現成長跡象,譬如2020年第4季市場採購經理人指數(Markit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顯示為緩慢擴張。 4.自動提款機現金提款、支票結算以及電子銷售時點情報系統交易(electronic point of sales transactions)金額等數據,皆顯示消費者支出增加的趨勢。 5.預估2021年沙烏地非石油部門成長率為3.6%,復甦力道優於許多經濟體。 6.沙烏地統計總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數據指出,2020年沙烏地經濟成長率為(-4.1%)。 7.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預測2021年沙烏地整體經濟成長率為2.6%。

A:2021年2月14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公佈,沙國境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7萬2,732人,當日新增322人;死亡人數累計6,433人,當日新增4人;復原人數累計36萬3,585人,復原率達97.55%。   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則宣佈相關防疫規定再展延20日,包括(1)禁止過去14日內去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日本等20個國家(含轉機)旅客入境;(2)所有社交活動或聚會上限為20人;(3)所有公共娛樂活動暫停舉行;(4)電影院、室內娛樂中心或遊樂場所(包括購物中心、餐廳或其他公共場所附設遊戲室)、健身房及體育館均關閉;(4)餐廳及咖啡店禁止內用,僅提供外帶服務。   沙烏地健康部發言人Dr. Mohammed Al-Abd Al-Aly敦促所有民眾下載該部設置的手機程式,避免疫情進一步蔓延,健康部為因應疫情,開發4款相關APP: TETAMMAN:使用者可預約COVID-19檢測,並可每日透過登錄症狀追蹤個案。 TAWAKKALNA:可顯示使用者健康情況,核發移動許可及舉發疑似案例或任何可能的違法聚會,目前進入所有公共場所需出示該app登載之個人健康情況。 TABAUD:可追蹤COVID-19蔓延情形,讓使用者瞭解是否曾與感染者接觸 SEHHATY:提供沙烏地各健康機構/組織健康相關訊息或醫療服務的管道。     註:沙烏地內政部(Ministry of Interior)自2021年2月3日上午9時起,禁止14日內去過(含轉機)20個國家旅客入境,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黎巴嫩、土耳其、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愛爾蘭、葡萄牙、瑞士、瑞典、巴西、阿根廷、南非、印度、印尼、巴基斯坦以及日本。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貝林時報於2月10日報導,丹麥衛生部長Magnus Heunicke於9日應保健及長者委員會要求衛生部解釋當全球許多國家已採用廢水檢測協助尋找病毒蹤跡,為何丹麥尚未使用。   於2020年4月,美國、荷蘭和瑞典的研究人員就在廢水中發現了新冠狀病毒。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正在對廢水進行持續測試,環境部長George Eustice稱其為“重要一步”,因為它可以為當局提供更多有關國內和本地感染人數的詳情資訊。 此外,廢水檢測還在德國,西班牙,瑞典,南非,巴西和美國等地進行了數月的測試。   事實上, 早在丹麥新冠肺炎爆發首例之前4天, 於2020年2月23日,因丹麥研究人員選擇對舊廢水樣本分析,於當時發現在Sorlød的廢水中就存在新冠狀病毒。   於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已有多家丹麥廢水檢測公司向丹麥血清研究中心 (SSI )提出藉由廢水檢測監測病毒的蹤跡。 衛生部主委Martin Geertsen亦指出,事實上於8月21日衛生部已知悉此項檢測提議, 但許多公司提議遭到婉拒,因為據評估,使用個人測試進行測試已足夠。  根據SSI 的說法,廢水檢測是在進行疫苗接種,感染率低或進行的檢測較少的情況下之一項輔助檢測工具。   去年, 當保健及長者委員建議丹麥衛生當局使用私人公司之快篩檢測協助大規模檢測, 也一度遭拒絕,因為所謂的抗原測試不夠安全。 但是,於去年12月,政府最終接受了兩家公司 的報價,推出快篩與 PCR同步普檢。   衛生部H部長召集衛生部之 Anni Matthiesen及Martin Geertsen進行磋商 ,並指出," 未來將進一步研究由廢檢測新冠病毒的方法。 因此,我已向SSI 要求提出一項說明及如何使用廢水檢測作為應對大流行的工具之具體建議。 ”   SSI目前正在進行評估透過廢水檢測是否將適用於協助找到區域性病毒感染的源頭。該報告將說明與利用廢水檢測有關的方式和時間,預計該報告將在本週完成並移交給衛生部長。

A:依據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日前報導,奧地利氣候保護暨能源部長Leonore Gewessler宣布,奧國政府首次推出橫跨兩年度(2021暨2022年)之「住宅修繕節能減碳」補助套案,總金額6.5億歐元。按,往年皆於年初提撥當年度預算,如2020年初提撥預算為1億4,270萬歐元。 上述補助案主要目的在加速奧國舊住宅淘汰過時之燃油及天然氣鍋爐,更換現代供熱系統,以及翻新舊宅之外牆、窗戶及門戶並換上隔熱節能效良好之現代建材。房主即日起可在「社區信貸平台」(Kommunalkredit)線上申請修繕補助款。在汰換燃油及天然氣鍋爐方面,投資新設備補助款比率自2020年之30%增加至35%,最高補助額5,000歐元。另,翻新舊宅使用隔熱建材方面,最高補助總額6,000歐元,單一項目最高補助2,000歐元。本案補助款係聯邦政府之預算,不含地方政府補助款。 據估計奧國迄今仍有老式燃油鍋爐供暖加熱系統逾600,000具,燃氣系統逾900,000具。奧國政府規劃以補助、減稅等方式,在2035年前協助住戶全面汰換完畢。爰此,前揭6.5億歐元補助款中4億歐元將專用於鍋爐汰換項目。 G部長表示,住屋修繕節能減碳補助計畫不僅有助於氣候保護,且將刺激經濟成長。估計該計畫可在未來兩年創造64,000個新工作機會,並觸發45億歐元投資。 根據奧地利能源署2020年12月公布統計數據,2018年奧地利約有390萬具供熱系統,其中約29%使用區域熱循環供熱系統(主要為垃圾焚化爐及火力電廠產生之熱能),19%使用生質供熱,8%使用太陽能熱泵,23.5%使用燃氣供熱設備(逾913,000具)以及16%燃油鍋爐供熱設備(逾626,000具)。 奧地利各邦仍使用燃油及燃氣供熱設備之住宅分布差異頗大;據奧地利房地產協會(ÖVI)提供之數據,提洛邦住宅使用此類老式設備者最多,達35%;其他比例較高者尚有福拉貝爾格邦(31%)、克恩騰邦(25%)。比例最低者為維也納,僅1%)。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