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德國衛生部長Jens Spahn昨天又延長兩周直到3月3日的防疫規定,即前往德國薩克森州的捷克通勤者仍須每日進行新冠檢測,未來往返通勤者需出示僱用合約,並且還需出示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核發受僱的文件證明,該範圍已擴大到不僅包括醫療和農業,還包括公共設施、IT和其他關鍵企業,從今日起捷克前往巴伐利亞州的通勤者也必須出示他們是必要勞工的證明。BDI德國工業總會總經理Joachim Lang先生在日前表示捷德邊境的新冠防疫措施將產生多米諾骨牌連鎖效應,將可能影響到整個歐洲供應鏈的運作。
A: 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報導,土耳其總統府投資辦公室主席Burak DAGLIOGLU表示,2020年當全球面臨因新冠病毒疫情所導致的經濟後果時,在土耳其的外人直接投資(FDI)金額達到近80億美元(557.5億里拉)。 D主席表示,儘管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土耳其FDI的減少較全球數字以更緩慢的步伐進行。根據土耳其央行(CBRT)彙編的數據,2020年流向土耳其的FDI流量較前一年減少16.5%,達77億美元。根據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UNCTAD)數據,2020年全球FDI按年度計算下降42%,達8,590億美元。D主席強調,該投資辦公室致力於增加土耳其在全球大餅上的占比。 土耳其去(2020)年非居民直接資本投資從2019年59億美元下降至57億美元。義大利為在土耳其資本投資的第1名,投資9,77億美元,隨後為美國7.98億美元及英國6.93億元。 去年金融產業是最受外國投資者歡迎的產業,有13.9億美元投資,資通訊業為第2項最受歡迎產業,有13.7億美元投資。分析師指出經濟挑戰乃因前所未有的疫情所致,並為2020數字喝采,該數字提高土耳其在全球FDI的占比。分析師表示,2020年土耳其在全球FDI占比提高至約1%,而前1年為0.6%。 UNCTAD資料顯示,當已開發國家在FDI出現最大跌幅,暴跌69%至2,290億美元時,儘管較前一年下降12%,新興經濟體2020年仍吸引了72%、金額6,160億美元的全球FDI,為史上最高的占比。
A:依據瑞士20 Minuten日報報導,瑞士知名EMS化工集團2020年營業額為18億瑞郎,稅前息前利潤約5.15億瑞郎,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下跌17%。 該集團表示業績下跌主要原因為受到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全球汽車產業銷售量大幅下跌,導致該集團生產的汽車用高品質塑膠聚合物產品需求量減少。 資料來源: 20 Minuten日報 日期: 2021年2月18日
A: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報導,土耳其運輸暨基礎建設部Adil Karaismailoglu部長於本(2021)年2月17日表示,土耳其第5代電力推進系統電信通訊衛星Turksat 5A於本年1月8日發射,預計5月初抵達離地3.6萬公里之軌道,相關測試完成後預計於6月開始運行。 土耳其首顆運用國內資源生產之通訊衛星Turksat 6A則預計於2022年發射,K部長表示,土耳其已達到開發、生產及測試衛星之水準,土耳其重視太空領域之制度能力,並透過生產新世代衛星發展與世界上其他開發者競爭的能力。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於本年2月9日宣布未來10年國家太空計畫,包括登陸月球、送土耳其人上太空進行科學任務、開發國際通用衛星系統等,該計畫將由土耳其太空局(TUA)執行。K部長表示,國家太空計畫為衛星及太空技術發展注入動力,另衛星Turksat 5B之生產按時程持續進行,預計於本年下半年發射。 K部長指出,Turksat 5B最重要的特點為53 Gbps容量之Ka頻段(Ka-Band)通訊系統,透過該系統,土耳其目前的寬頻數據通訊容量將增加約15倍。 土耳其衛星通訊及有線電視公司(TURKSAT)及土耳其國防龍頭企業Aselsan於本年2月17日簽署Ka頻段國家衛星通訊控制站系統及數據機開發計畫,K部長出席簽署儀式時表示,該協議係促成增值衛星服務本地化之良好合作。
A:沙烏地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附屬國家債務管理中心(National Debt Management Center, NDMC)宣佈,2021年2月發行2檔以沙幣計價之伊斯蘭債券(Islamic bond, sukuk),收盤價格為沙幣31.6億里雅(折合8.4億美元): 第1檔債券募得資金為19.3億里雅,2028年到期。 第2檔債券募得資金為12.3億里雅,2033年到期。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分析師Ashraf Madani表示,未來12-18個月沙烏地阿拉伯融資需求80%來自伊斯蘭金融(2013年比例為70%),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公司及投資者涉入伊斯蘭金融商品市場。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伊斯蘭金融部主任Bashar Al-Natoor表示,沙烏地頃發行全球最大筆伊斯蘭債券,看好未來海灣地區(尤其係沙烏地)領導全球伊斯蘭金融市場。 註: NDMC在2015年成立,成立宗旨係透過短、中、長期最佳情況與成本,確保沙烏地的融資需求。 伊斯蘭債券(sukuk)係符合伊斯蘭律法的金融商品,投資者在到期日前持有資產部分所有權,伊斯蘭債券係以實體資產為基礎,被認為係較傳統債券安全的投資標的。 沙烏地吉達伊斯蘭開發銀行(Islamic Development Bank)報告指出:(1)到2024年全球伊斯蘭金融資產規模可達69兆美元;(2)2019年全球伊斯蘭金融資產規模為2.88兆美元,成長率達14%,創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紀錄;(3)全球伊斯蘭金融5大開發國家依序為馬來西亞、印尼、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沙烏地阿拉伯。
A:2021年2月17日沙烏地健康部(Ministry of Health)宣佈,境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累計37萬3,702人,當日新增334人(其中利雅德169人、東部省62人、麥加42人),復原人數累計36萬4,646人,復原率97.57%;死亡人數累計6,445人,當日新增4人。 2月17日沙烏地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檢測量為4萬9,608人次,境內總檢測量累計超過1,310萬人次。 沙烏地宗教部(Ministry of Islamic Affairs)重申,所有至清真寺禮拜者應確實遵守防疫規定,包括保持社交距離、穿戴口罩以及使用個人禮拜毯等。 沙烏地城鄉事務部(Ministry of Municipal, Rural Affairs)在過去24小時共進行2萬4,671次實地查訪(field inspections),共查獲1,808件違規案件並暫時關閉786家商店,違規理由包括未測量客戶體溫、未進行消毒、購物推車未在使用前後進行消毒、未穿戴口罩等。
A:2021年2月16日沙烏地內閣會議(Saudi Cabinet)通過,將成立中小企業銀行(Bank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該銀行將整合所有融資解決方案(financing solutions),讓中小企業取得適當融資方式,確保穩定與成長。 沙烏地國家發展基金(National Development Fund)副董事長Mohammed Al-Tuwaijri表示,該銀行將彌補資金落差,帶動國內經濟成長。 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企業家中心(Wa’ed)執行長Wassim Basrawi表示,此政策顯示沙國政府支持中小企業以及多元化經濟發展的決心。 註: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2020年沙烏地在科技新創(technology start-up)投資件數較2019年成長35%。 數據研究平台Magnitt研究發現,2020年中東暨北非地區(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投資件數為496件,其中18%在沙烏地。
A:2021年2月17日國際能源論壇(International Energy Forum, IEF)在沙烏地首都利雅德舉行國際能源專題(線上)研討會,包括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以及天然氣與再生能源廠商皆將出席,共同討論疫情下的能源展望,重要與會人員談話內容重點摘要如下: 沙烏地能源部(Ministry of Energy)部長Abdul Aziz bin Salman Al-Saud王子: 預測OPEC+未來走向對整體情況並無助益,全球各國應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學到,做好準備採取共同行動才是面對挑戰最好的方法。 目前市場情況較2020年樂觀,惟不確定仍高,必須高度謹慎。 印度石油部長Dharmendra Pradhan: (1)2020年末全球經濟逐步自疫情復甦,預估2021年將出現兩位數成長。 (2)警告近來油價驟漲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力道。 (3)印度承諾在持續使用石油及天然氣並擴增煉油產能下,接受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源效率。 IEA主席Fatih Birol:原油需求與全球經濟復甦情況息息相關,未來除非消費者偏好出現重大改變,否則對原油需求不會有最高峰情況,惟各國政府推動「淨零碳排放政策(net zero policies on emission)」有助減少石油使用。 OPEC秘書長Mohammed Barkindo: 原油需求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tremendous uncertainty),OPEC對原油供給採取審慎樂觀(cautious but optimistic)立場。 2019-2045年原油部門需求資金達12.6兆美元,平均3.8億美元/年,敦促各國應增加投資,以確保未來經濟快速復甦時的適當供給。 OPEC研究部主任Dr. Ayed Al-Qahtani: 預測印度與中國大陸原油需求將快速增加,2021年前述2國經濟成長率可達7.4%及7.5%,帶動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加580萬桶/日。 讚揚OPEC+減產將5年平均值(5 year average)減少至1.38億桶/日(2020年中5年平均值為2.67億桶/日)。 未來25年各類能源需求將持續增加,再生能源佔總電力比例每年將成長6%,到2045年對天然氣需求將增加2,100萬桶油當量(barrels of oil equivalent)。 註: 1.為因應全球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2020年5-7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其盟國(簡稱OPEC+)決議共同減產970萬桶/日、8-12月共同減產770萬桶/日。 2.2020年12月OPEC+決議,自2021年1月起增產50萬桶/日,即OPEC+共同減產數量為720萬桶/日(佔全球每日原油需求7%),自2021年1月起OPEC+將每月召開監督會議,由沙烏地能源部部長Abdul Aziz bin Salman Al-Saud王子主持,根據市場情形增減OPEC+產量。 3.2021年1月5日Abdul Aziz bin Salman Al-Saud部長宣佈,為對全球原油市場表達善意(gesture of goodwill to global crude market),2-3月除原承諾減產配額外,沙國單方面再減產100萬桶/日。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de) 文號:1104020040號 根據德國商報報導,加油站行業領先業者之一的Aral,將計劃加快擴建電動車高速充電樁網路。該連鎖加油站業者表示,到今年年底,將於全德國120家連鎖分站,建造500座功率可達350kW(千瓦)的超高速充電樁。 如果獲得上述相應的電池技術,那麼車輛可在10分鐘內自超高速充電樁吸收電力,最高行駛距離可達350公里。超高速充電樁的充電速度幾乎與利用加油槍管的方式一樣快。 Aral執行長Patrick Wendeler表示,該公司的E(電動車)產品正加速發展,今(2021)年充電點的數量將增加五倍。到2月底,Aral旗下25家加油站,將擁有約100個功率高達300kW或350kW的充電點。該加油站業者在德國約有2,400家連鎖加油站,其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的連鎖加油站店家將採用新的名稱“Aral pulse”。 為推動快速充電網路的擴建,德國聯邦政府日前甫提出一項草案,計劃到 2023年建造 1,000 座「快速充電站」,每個充電站配有多個充電點,這些充電點的輸出功率應超過150kW。根據德國聯邦交通部資料,目前約有800個功率超過150kW的充電點,比例約占公共充電點總數的2.4%。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20041號 由於援助金尚未支付、商店無緣由的關閉及缺乏解封開放規畫,引起德國工商經濟對新冠措施的強烈批評。德國經濟部長特於2月16日,計有近40個公協會參加的經濟峰會上表示希望能與各公協會達成共識,並對深受新冠危機影響的公司企業,提供進一步援助。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表示,迄今7億5,000萬歐元的營業額上限適用於過渡援助第三階段(Überbrückungshilfe III),這也獲得德國聯邦財政部的同意。此外,另將為去年11及12兩月設立困難援助基金,期能針對援助準確性不夠的個別情況做出因應。 自營業者也可獲得金額高達7,500歐元的一次性補助金,相關申請平台自即日起啟用,希望藉此能加快申請程序。凡經濟活動受新冠限制且符合申請資格的自營業者,可在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資助期限內提出申請。 A部長另表示,援助措施必須順應形勢發展,宣佈在3月3日下一次聯邦暨各邦會議召開前,將與各公協會再舉行一次會議。如果病例數量持續大幅下降,許多行業的解封開放規畫則有必要納入下次會議的討論事項,將與受邀公協會先達成共識,再於聯邦暨邦長會議上提出經濟建議。 在經濟峰會上,A部長認為成功援助受新冠封鎖影響企業的說法,並未獲部分出席企業代表的認同。德國聯邦旅遊公會理事長Michael Frenzel即指出,去年11月對企業的援助中,有25%(其中一些已關閉三個多月)仍未得到支付,而12月份也仍有75%未領到援助金。德國零售業總會Josef Santjohanser也表示,迄今的援助對20萬家零售商而言,好比是火石上的水滴(杯水車薪、緩不濟急),而非德國政府所承諾的如火箭般地迅速及時。 平均而言,去年每間商家在經歷數週關閉後,僅收到1萬1,000歐元,幾無法支付租金等相關租賃費用。由於企業不被允許從援助中支付個人的收入,許多人瀕臨求助社福救濟邊緣。S君及其他峰會出席者,除對A部長的邀請表達謝意之外,也表示為時已晚,除援助停滯不前無法理解之外,大部分零售商不成比例地關閉歇業,特籲請迅速解封開放。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20042號 可靠的新冠快篩檢測對恢復正常生活可發揮重要作用,目前也正大量上市中。鑒此,德國健康部長Spahn日前在Twitter上提出擴展國家檢測策略,擬自3月1日起,每個公民皆有權免費接受新冠快篩檢測,地方縣市可聘請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在其檢測中心或藥房提供此一服務。 德國編輯網路社(RND)首先報導上述計畫,根據該計畫,醫生及牙醫診所將提供免費新冠檢測,德國聯邦政府則將承擔這些費用。 此類不需送到實驗室之快速檢測,已使用在養老院、醫院及在有確診感染病例後,如進一步擴大在學校使用,但目前僅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提供檢測服務。但是,快速檢測被認為準確度不如PCR測試。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資料,快速檢測的陽性結果仍必須通過PCR檢測來進行確認。 國家檢測策略的擴展計畫還規定,在聯邦藥品暨醫療器材研究院(BfArM)批准後,應提供此類新型快速檢測做為家用產品,有助於安全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在學校及托育中心。德國聯邦衛生部正與各製造商進行協商,以確保德國市場獲得適當的配額。BfArM希望國內使用的快速檢測能在3月份之前獲得批准,並已收到近30份申請。根據德國診測行業協會資料,第一批產品已經通過測試程序,不久將準備交付。 以前的快速檢測需要用長棒在鼻子或喉嚨深處採樣,應僅能由經訓練過的人員操作,且進入深處採樣對許多人而言並不舒服。但現在討論的是各式家用快速檢測產品,如漱口及吐痰測試。科學家認為,可靠的自我測試對於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可發揮重大作用。例如,在嚴格的條件下,可考慮餐館的重啓開業。 另據新冠內閣決議的一份草案規定,由於檢測擴展計畫旨在對抗大流行病及維護民眾健康,因此費用應自1月1日起從聯邦財政預算中追溯承擔。測試費用最多9歐元,另需再支付9歐元的檢測服務及相關證明。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 德國在2019年中完成5G執照競標及發放後,到目前為止,各電信業者儘管提供所謂的5G服務,傳輸速度卻仍相當緩慢。以下進行整理: 一、 電信業者如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宣稱,其5G服務速度較4G快100倍,數據傳輸具即時效果,目前在德國已有5,500萬人可取得5G服務,鄉村地區也將從享受高速無線網路服務等: (一) 根據德國商報的調查,事實上僅在某些大都市地區才具5G高速傳輸; (二) 德國基礎建設和通訊服務科學研究所(Wissenschaftlichen Institut für Infrastruktur und Kommunikationsdienste;WIK)的Bernd Sörries表示,電信業者的承諾與說法,到目前為止都與實際情況不符,一切僅是行銷手法; (三) 儘管德國電信表示,為德國約三分之二的家庭提供5G服務,但實際上在許多地區僅以最便宜的解決方案擴展其網路,所提供的服務也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
A:二、 德國電信和Vodafone截至目前為止,都尚未達到要求,提供大範圍真正的5G服務: (一) 許多客戶在其5G手機可看到5G的顯示字樣,但事實上僅少數在大城市的用戶才有享受到真正5G高速傳輸速度; (二) 承諾與現實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在於技術 1. 電信業者透過動態頻譜共享(Dynamic Spectrum Sharing;DSS)的概念,利用軟體更新由4G升級到5G; 2. 此一做法節省成本,擴展速度也快,但幾乎無法增加傳輸速度,Sörries表示,用戶不會對這稱之為「5G lite」的服務,有傳輸速度較快的感覺; 3. 德國電信用戶確實多,但幾乎所有用戶接收到的服務,都是以動態頻譜分享的方式提供,僅約400個地區的用戶真正接收到3.6 GHz頻率範圍的5G高速服務。
A:三、 比較各電信業者目前的5G範圍: (一) 德國電信範圍最大,其次為Vodafone,近期才宣布開始佈建5G網路的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將一開始便建置高性能5G設備於3.6 GHz頻譜範圍內; (二) 德國電信服務範圍有四分之三連接到光纖網路,Vodafone服務範圍有約三分之一與光纖網路相連,西班牙電信則僅四分之一; (三) 只有光纖網路才具高數據速率,但鋪設光纖電纜既昂貴又費時; (四) 長期而言,光纖網路範圍小,將帶來競爭劣勢; (五) 西班牙電信將透過合作方式加快提供服務時程與範圍,包括向德國電信、Vodafone以及光纖網路供應商租用光纖網路;預計到2022年可提供其總用戶約70%光纖高速行動服務。
A:四、 新進行動電話業者1&1 Drillisch在取得執照一年半後,仍未開展其5G網路,進度落後一年: (一) 1&1 Drillisch於2月中宣布,將與西班牙電信簽訂漫游協議,未來將可使用西班牙電信的網路; (二) 此一合作關係的前提是1&1 Drillisch須建置其自有5G行動網路;德國聯邦網路局(Bundesnetzagentur)規定1&1 Drillisch要在2025年底前,完成覆蓋全德國四分之一的行動通訊網路; (三) Drillisch希望在其5G建置期,讓其用戶先漫游網路享受服務; (四) 1&1 Drillisch將直接佈建5G光纖網路。 五、 長期而言,電信業者都希望其5G服務覆蓋全德國,德國電信與西班牙電信的目標,都是提供99%的德國人口和覆蓋90%德國地區的5G服務。
A:六、 德國各5G業者截至2021年1月1日的服務情況: 德國電信 Vodafone 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 1&1 Drillisch DSS區域 17,000 1,700 0 無資料 5G區域 400 300 150 無資料 光纖覆蓋範圍 75% 32% 25% 無資料 服務客戶範圍 5,500萬 1,600萬 無資料 無資料 預計2021年達到服務客戶範圍 6,500萬 3,000萬 3,000萬 無資料
A:依據奧地利財政部新聞稿,該部推出新紓困措施、提高對個別企業補助上限及延長縮短工時補助。相關細節綜整如后。 1.提高對個別企業固定成本之補助上限:自80萬歐元提高至180萬歐元。第2波固定成本補助期間為2020年9月16日至2021年6月30日,營收較上年同期下滑30%以上之企業,按下滑比例補助其固定成本 (包括:租金、電費、瓦斯費、通訊費、已採購卻因無法營業之貨品損失等)。奧國財政部表示,已有670家奧國企業達到固定成本直接補助之80萬歐元上限。若依舊規定則無法再獲取政府支持,而該等企業共約30萬名員工;爰提高補助上限可確保企業資金流動性及拯救就業機會。此項補助攸關企業生存,而與相對於他國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無關。奧國此措施已獲歐盟同意,並已將更新之補助準則通知歐盟。 2.提高對個別企業「營業損失補償」(Loss Compensation)之上限:自300萬歐元提高至1,000萬歐元。補償營業損失金額為公司營收與費用間之差額。公司員工50人以上且年銷售額或資產總額逾1,000萬歐元者,補償損失之70%;公司員工50人以下及且年銷售額或資產總額小於1,000萬歐元者,補償損失之90%。補助期間為2020年9月16日至2021年6月30日。 3.新增對企業「營收下滑補助」:奧地利財政部自2021年2月16日開放申請「營收下滑補助」(Loss Bonus),針對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因疫情面臨巨額營收下滑之企業,補助(較上年同期)營收減少之30%,其中一半為「補助款」,另一半為固定成本補助預付,增加企業資金流動性;每月可申請最多6萬歐元之損失補助。損失補助預算編列10億歐元。 4.新增對受到封鎖性防疫措施「間接」衝擊企業之「營收替代」: 奧政府原針對2020年11月至12月,因封鎖性防疫限制暫時停止營業之店家提供「營收替代」(revenue substitute),11月份營收替代額度依行業不同而分別給予4級替代比率:2019年11月份營收80%(如旅館及餐飲業等)、60%(如服飾零售業及植物店等)、40%(如體育用品、文具店等)、20%(如家具、家電及電子產品零售業等);12月份營收替代額度將統一調整為50%。 奧政府最新針對受封鎖性防疫措施「間接」影響者提供營收替代,補助資格為:營收下滑40%以上,且2019年同期逾50%營收來自前述因封鎖性防疫措施無法營業之企業,補助比例依行業別與前述直接受衝擊企業相同,共編列預算8億歐元。另2020年11至12月不可重複申請「營收替代」及「營收下滑補助」。 5.延長縮短工時補助至2021年6月底: 奧國勞動部長Martin Kocher宣布,縮短工時補助將延長3個月至2021年6月底,員工每月最高平均可縮短工時比率為70%,倘因防疫措施必須停業者,最高可縮短100%工時;員工實際工時薪資由雇主全額負擔,縮短工時(未工作)部分則由政府補助薪資之80%-90%。另企業倘運用短工時期間提供員工培訓,將獲得培訓成本60%之補助。 目前已核准之縮短工時補助共106億歐元,實際已發出61億歐元。K部長指出,「縮短工時補助」非長久之計,6月底之後應隨奧政府防疫營業限制措施鬆綁,由其他保障就業之措施取代。衛生部長Rudolf Anschober認為縮短工時補助有助於穩定就業,比起解雇及失業,縮短工時使勞工於危機後能更快回到工作崗位,勞工總會(AK)會長Renate Anderl亦對延長縮短工時表示歡迎。奧地利工商總會(WKO)會長除讚許「縮短工時模式」外,認為「解封」才是就業市場最佳解藥。奧地利企業家協會(IV)會長Georg Knill則認為縮短工時能確保就業、提供企業營運保障,而企業應善用此段時間,加強對員工之培訓,因員工能力建構為面對危機挑戰之最佳良方。
A:資料來源: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1年2月18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國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2)月18日以「經濟政策分析暨研究中心啟動技能評鑑線上普查」(ESEPARC Launches skills audit online survey)為題,報導史國勞工及社會保障部(MoLSS)委託經濟政策分析暨研究中心(ESEPARC)進行勞工技能之普查,期能確實瞭解勞動市場之供需情形,進而改善國家人力資源開發政策。 該報導指出,已故勞工部長Makhosi Vilakati於上(2020)年11月啟動國家技能評鑑(national skill audit),盼能評估經濟產業優先部門所需之技能,釐清勞動市場之技術勞工供需情形,確認優先發展產業所需技能,尤其支持史國2019-2022年之戰略路線圖,並透過特定計畫協助解決失業問題,促進史國經濟發展。 ESEPARC表示,該項職業技能普查已著手進行,預定本年2月底3月初完成第一階段任務,該普查不僅可協助雇主媒合欠缺之技術勞工,亦可釐清已飽和之職能及產業領域;因此,下階段即可評估職能培訓機構及職能訓練課程是否與當前經濟及未來產業發展之需求相呼應,避免勞力供應與產業發展之供需有所落差。
A:出處:NL Times, 2021/02/1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2020年Air France-KLM 虧損71億歐元 荷蘭新聞台 NOS報導,2020年是法荷航空公司(Air France-KLM)有史以來最糟的一年,虧損高達71億歐元,遠高於2009-2010年的最高虧損紀錄16億歐元。 2020由於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空運流量明顯下降,外加班機載客量不足,導致去年成為Air France-KLM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乘客數量劇減67%,貨運量則下降21%。一年間,股東權益從21億歐元下降至負54億歐元。 2020年第4季Air France-KLM共虧損10億歐元,為當年最低季度虧損,第二季虧損額最高,為26億歐元。 荷航KLM亦公佈了單獨的數據,營業額幾乎減少了一半,為50億歐元。KLM之前曾宣佈將裁員近6000人,以渡過新冠疫情危機。 法國及荷蘭政府正為Air France-KLM制定新的紓困計畫, 2020年荷蘭政府向KLM提供34億歐元紓困金,而法國政府則向Air France提供70億歐元的紓困金。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18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RZECZPOSPOLITA, 18.02.2021 波蘭氣候和環境部正著手立法,以實施歐盟禁用一次性餐盤、餐具和吸管的指令。 波蘭法規最遲應在本(2021)年7月3日前生效實施。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新法規資訊。由於已知歐盟2019年6月5日關於減少某些塑料產品對環境影響的第2019/904號指令明確規定,哪些產品必須從本年7月3日起逐步淘汰,以及相關產品標示規定;故不難猜測波蘭法案將包含哪些內容,惟細節不得而知。其中包括棉花棒、塑料餐具、一次性餐盤、吸管,飲料攪拌器,牽氣球的塑膠棒,聚苯乙烯製的食品容器。歐盟指令亦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塑料產品必須有清晰的標示。波蘭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在國家法律還未規定前,就已不用一次性塑料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