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COVID-19疫情嚴重衝擊旅遊業,瑞典連鎖飯店Scandic營收幾近停滯,近日該企業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Scandic連鎖飯店在疫情爆發一年後營收艱難,8成以上的飯店房間仍為空房,每個月該企業損失約3億瑞典克朗。 Scandic連鎖飯店近期也將申請取得紓困資金之外,對於未來持樂觀態度,期盼今(2021)年和2022年的營業會恢復疫前原狀。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加密貨幣科技公司Safello自2013年提供加密貨幣的交易服務,所經手的交易總額達約10億瑞典克朗,該公司將與Fintech企業Klarna進行合作,由Klarna提供Safello加密貨幣的先買後付服務(Buy Now, Pay Later,BNPL)。 Safello規劃於2021年第二季在那斯達克First North股市上市。Safello表示該公司原本就從群眾募資(crowdfunding)起家,所以上市取得更多股東和資金是很自然的經營發展走勢。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17日報導,可口可樂公司公布於匈牙利上市推出瓶裝植物蛋白飲料瓶裝,其幕後推手為來自丹麥新創公司Paboco.   Paboco是由丹麥企業家Jesper Servé於2010年以Ecoxpack的名義成立培育而於2019年正式成立,其背後有2家金主企業為瑞典的造紙廠包裝材料開發商BillerudKorsnäs與奧地利瓶製造專家Alpla的共同合資之企業。   除可口可樂外,P公司還與嘉士伯,酒精品牌Absolut和化妝品公司L'Oréal合作,開發用於啤酒,伏特加和護理產品的紙瓶。   可口可樂在2019年公開宣布每年的約產出300萬噸數的塑料包裝瓶。    因此,Paboco公司受可口可樂委託在過去的2年中開發紙製瓶,目前於紙瓶中填充的第一種產品是一種名為Adez的植物性飲料,該紙瓶裝產品將在匈牙利的1家零售商進行2000份試賣。   該瓶子主要由紙製成,內含一個較薄的塑料面和一個由塑製成的螺帽。M氏說:這個想法是,它應該是紙瓶的第一個版本,從長遠來看,應該將開發出無塑料的瓶子。 “眾所周知,水和紙是不融的。在我們的第一個原型中,我們在內部使用了這種非常薄的回收塑料內襯。” “將來,它會變成紙,內襯也會有少量生質材料。”   紙瓶的想法是使用自然資源-木材-可藉由種植新樹木來進行更新。如果以負責任的方式收集木材,則與清潔的塑料瓶相比,它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  在匈牙利進行的測試將可瞭解消費者對產品的看法,然後Paboco和可口可樂將研究紙瓶在從工廠到灌裝廠到零售商再到消費者再到回收廠等系列過程中的表現。   M氏說:“這些將是世界上最早的紙瓶,一旦遍及整個價值鏈,就將可以預測紙瓶裝的未來展望。“這將是將紙瓶產品在完全商業化前的最後的步驟。”

A: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16日報導,於2019年日本富士軟片生劑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以59億丹麥克朗的價格收購位於希勒勒(Hillerød)的丹商Biogen生技公司, 收購之後,日本富士軟片公司在2020年加碼投資61億丹麥克朗為擴大及提高其生產能力,並創造了300個新工作崗位。F公司現受委託為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生產一種針對新冠肺炎之型抗體療法藥物-bamlanivimab,旨在保護所有出於某種原因,且又不能使用疫苗的人。這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法,適用於在接種疫苗之前生病的人, 那些由於疾病或年齡及免疫力太弱而無法從疫苗中受益的人, 或者那些可能被感染有對疫苗產生免疫感染上新病毒變種的人。 該抗體是由美國製藥公司禮來( Eli Lilly)公司開發的。   但是,丹麥人不能受益於有此製藥廠所生產的抗體藥,因為丹麥分廠生產是為提供給貧窮國家人民使用的。F公司之Hillerød製藥分廠之管理經理Lars Petersen 說: “有幾家製藥廠生產這些抗體,但是在丹麥所產出是為幫助貧困國家。”   據P氏稱,該工廠將於春季開始生產抗體藥。但是,工廠已經準備好在此階段開始。 “我們遵循制定的計劃,從開始到結束,整個生產過程最多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如果一切順利並無突發狀況發生,工廠可以遵守時間表,將計該藥品在6月準備就緒上市。 P氏認為, Hillerød的製藥廠是少數幾家有大規模生產藥品能力的工廠之一。當比爾·蓋茨基金會選擇使用在丹麥生產抗體,這一事實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丹麥成為製藥生產國,將會敞開許多可能性。"每次我們與蓋茨基金會,禮來公司或其他類似規模的公司建立聯繫時,在評估及開發是否可以在丹麥進行的生產條件上的所有參數都將提供未來更多的機會。

A:據丹麥新聞媒體於2月17日引述馬士基之新聞稿,馬士基將於2023年成為世界上第一貨櫃公司使用碳中和的貨船於海上航行。該公司最初計劃在2030年在海上航行碳中和貨船,但現在希望能夠提前7年實現。該船將可容納2,000個20英尺貨櫃的空間,馬士基計劃讓其沿區域內航線航行。 例如於位於歐洲大陸的兩個城市之間。馬士基是世界上最大的貨櫃運輸公司之一,其計劃到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的船隊。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2月17日報導,衛生部 H 部長與司法部 H部長於記者會上強調將增加檢測次數為進一步開放社會的前提。以下為記者會摘要: 1.將提供一個新的計劃確保對公民每週進行2次檢測。此項檢測計劃可以讓年齡較大的學生重返校園2.丹麥目前發現9個南非變種。今天發現案例,並沒有任何旅行活動。3.必須將增加數百個可以執行快速檢測的站點。目前有55個快速檢測站點。計劃在執行將所有學生能夠返校上課前,每天需要進行16萬個檢測。4.政府已經採購1千萬個一項新的不須經插入鼻孔太深的檢測劑。5.下週,政府將提供專家小組的計算結果計算出進一步開放將對健康產生之影響。

A:據丹麥統計局最新資料,今年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受持續封城之影響,仍處於偏低之負5.2,惟消費者對未來經濟之發展看法逐漸轉為正向。丹麥Danske銀行經濟學家Louise Hansen認為,消費者對未來經濟之看法較正面應與許多民眾於疫情期間財富反而增加有關,例如目前房價正處於10年來之高點、封城使得大部分民眾節省渡假旅遊之開銷及政府近日宣布將於今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16歲以上民眾之疫苗接種作業等均有助民眾對未來經濟採較樂觀之看法。 統計顯示,丹麥消費者信心指數於去年4月疫情剛爆發時為負11.9,而歷史最低點則為1988年12月之負22。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18日報導,維斯塔斯創投投資初創公司Modvion,該公司開發了一項可以為風機生產更具永續性塔架的技術。   通過這項投資,維斯塔斯創投公司將成為M公司的少數股權投資者,這亦是維斯塔斯新投資部門進行的首次正式投資。   Modvion專門從事開發和生產層壓單板,它是一種比傳統鋼塔可減少80%碳排放的永續材料、將可用於為製成風機的塔架。   維斯塔斯在一份聲明中說:“成立維斯塔斯創投公司的目的是促進可以幫助加快能源轉型的創新,與Modvion的合作夥伴關係將有可支持我們踏上這加速能源轉型的旅程。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2月18日引述"有機農業的世界"報告,在2019年,全球有機商品銷售額增長約710億丹麥克朗、總值達到8000億丹麥克朗。丹麥在幾個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    目前美國為最大的有機產品市場,營業額達3350億丹麥克朗。在以下地區營業額分別為: 德國的營業額為900億丹麥克朗, 法國為840億丹麥克朗,中國630億丹麥克朗,雖然丹麥營業額僅達150億遠不及此於其他國家,但在丹麥每人平均銷售額方面達到了2,580丹麥克朗,居首位。丹麥在有機零售業市場中為佔有最大比率的國家,其有機產品之市場佔有率為12.1%,而瑞士為10.4%,奧地利為9.3%,瑞典為9%。   根據該報告,2019年全球有機農業面積增加了110萬公頃達總面積7230萬公頃,相當於丹麥總農業面積的29倍,聽起來很多,但有機農業僅佔全球農業面積之1.5%,於大洋洲有機農業面積佔該州總農業面積之 9.6%。 這是因為全球有機耕種面積幾乎有一半位於澳主要作為自然放牧。在歐洲,有3.3% 農業區域種植為有機農產品,在丹麥則有11%。    

A:出處:NL Times, 2021/02/1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對服務業的關注挽救了新冠疫情經濟危機 荷蘭新聞時報NL Times報導,經濟學家預計,由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2020年荷蘭經濟衰退約4%,衰幅低於許多其他歐洲國家(德國衰退5%、英國10%、西班牙11%)。 荷蘭即時新聞NU.nl報導,經濟學家和專家討論後認為,荷蘭經濟衰幅較低與國家經濟結構有關,與其他歐洲國家相較,荷蘭經濟結構更側重於服務業而非生產業,外加良好的數據基礎設施,有利疫情期間居家上班。 荷蘭ABN Amro銀行經濟學家Sandra Phlippen表示,荷蘭從事與身體有接觸的行業,例如髮廊和餐旅業等,遭受新冠疫情危機的嚴重打擊,但大部分公司之間的服務業務仍在繼續運作。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總體經濟學教授Sweder van Wijnbergen表示,荷蘭良好的數據基礎設施有利居家上班,有條件讓員工居家上班的行業,基本上不會受到疫情嚴重的打擊。 經濟學家指出,荷蘭金融服務業、諮詢顧問業和工程業不僅很強,且出口並提供大量就業機會。Utrecht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Charles van Marrewijk表示,荷蘭政府實施一系列較為慷慨的疫情紓困措施亦有助於減少經濟的傷害,失業率因此受到限制。2020年3 月,荷蘭失業率為2.9% ,後受疫情影響,8月份攀至4.6%高峰,而後逐月下將,至2021年1月份降為3.6%。  

A:出處:Autocar, 2021/02/1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Shell將大規模擴展電動汽車充電網 據Autocar報導,英荷石油巨擘Shell表示,該公司打算逐步減少石油產量(2019年達到頂峰),同時,為擴大再生能源、生物和氫燃料而努力。 最近Shell擴大其對電動汽車(EV)充電的興趣,2020年在英國開設了第一個EV充電場,並收購了EV充電公司Ubitricity。 目前Shell在其Shell、Ubitricity和NewMotion品牌下,全球共有約60,000個電動汽車充電點,該公司執行長Ben van Beurden表示,到2025年底將擴充超過50萬個。 Shell公司未透露其在單一市場上將安裝多少個EV充電點的計畫細目,目前該公司在全球14個國家經營EV充電。 此外,Shell亦將開始在其現有的煉油廠中生產環保生物燃料,並計劃大力發展電池電動汽車和家用取暖用途的氫燃料的生產和銷售,亦將擴大氫、液化天然氣(LNG)和再生天然氣的銷售。    

A:德州州長Greg Abbott 17日表示,德州供電已有進展。昨晚以來德州電網增加6000兆瓦電力,相當於恢復120萬戶家庭的電力。 州長亦表示已要求2月21日前,出口天然氣廠商(運往德州以外地區)優先供氣給德州的發電廠。但州長未說明何時全面恢復供電。 嚴寒天氣造成德州、路易斯安那州及奧克拉荷馬州境內的20座煉油廠減少煉油產量近550萬桶/日,由於油管破裂漏油、煉油設備損壞,需一星期以上時間才能清理恢復正常運作,已造成油價上升壓力。 位於阿肯色州的全美最大肉品公司Tyson Foods,也因停電與員工安全問題,產線暫時停擺。 德州奧斯汀媒體Austin American Statesman報導指出,包括三星電子、恩智浦(NXP)及英飛凌(Infenion)等半導體公司在當地之工廠,因奧斯汀電力公司要求,被迫停工,短期內將受到衝擊。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瑞典公視 (SVT)    歐盟近日啟動達7兆5,000億瑞典克朗的COVID疫情重建基金,主要補助重點為數位化與綠色轉型。瑞典計畫將其用於加強老年照護數位科技,以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COVID疫情重建基金包含補助與貸款兩部分,瑞典計劃僅申請補助的部分,至2023年約300億至400億瑞典克朗。在瑞典提交給歐盟執委會的重建計畫中,除了加強老年照護數位科技,重點也包括寬頻建置、高等教育及協助製造業更加環保等項目。 各會員國申請重建計畫補助的計畫必須由歐盟各個會員國相互核准,預計補助應於今年夏季前發給。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全球車輛製造業從去(2020)年12月就已經注意到半導體晶片短缺的問題。在瑞典,2大車輛集團Volvo AB及Scania已就此一問題進行因應。瑞典巴士卡車集團Volvo AB頃因為半導體晶片短缺暫停比利時工廠製程,未來將每週進行評估。另,瑞典哥德堡工廠的製程雖未受影響,但已密切注意情勢發展,並準備以暫時停工或關閉訂車購買系統等方式因應,避免客戶等待時間過長。 至於瑞典巴士卡車集團Scania,目前暫未停工,但同樣面對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已出現零組件供應遲滯的問題。

A:法國主要工業雜誌「新工廠」(Usine Nouvelle)本(110)年2月19日引述法國塑膠生產協會(Polyvia)指出,歐洲塑膠原粒(resin)供應自去年8月起普遍缺貨,目前該協會下多家生產塑膠醫療用品的企業已無法順利製造醫療用品供應法國各地醫院作為防疫物資,影響法國政府全面擴大篩檢之防疫政策。 Polyvia協會分析供應鏈問題之相關原因: 自美國進口塑膠原料斷鏈:去(109)年8月起德州當地接連風災,使包括台塑美國公司德州廠在內之多家聚乙烯廠中斷生產,加上於美中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塑膠原料廠於風災前多採低價搶攻歐洲客戶策略,致使歐洲塑膠生產廠認為無需儲備足夠原物料,復於中國對塑膠原料需求強勁造成風災後轉單效應,使8月後法國即未曾再進口聚乙烯。 歐洲當地塑膠原料廠遇天災或勞資問題停產:法商道達爾(Total)比利時廠、法國廠、Borealis比利時廠均於近期宣布因寒災不可抗力因素暫時關廠;法石化商Ineos則因勞資問題於1月間宣布暫時關廠。 航運塞櫃問題嚴重:除既有主要航線塞櫃及延遲到港問題,由於目前有限運能多集中於主要航線,致使法商倘欲向非洲或土耳其採購塑膠原料,則面臨過少船期,並須負擔過高運送成本。 中國對塑膠原料需求強勁,吸納各國出口產能。 綜整上述因素,法國2月初聚乙烯進口盤價已高達150歐元/噸、聚丙烯200歐元/噸,低密度聚乙烯則高達250歐元/噸,價格已創下繼2015年全球塑膠原料缺貨期之後的新高。 Polyvia協會指出,中國新年停工期間使亞洲地區對塑膠原料需求下降,有助緩解匱乏情形,然目前已有多家法國塑膠製品生產商表示已暫停生產,該協會呼籲下游客戶應理解此為全球供應鏈震盪問題,勿就違約訂單進行求償。

A:依據奧地利數位經濟部2021年2月18日新聞稿,奧國數位經濟部長Margarete Schramböck對歐盟執委會甫於2021年2月18日公布新貿易政策文件表示歡迎,並指出在此經濟面臨挑戰時刻,應重新思考如何改善歐盟供應鏈韌性,並進一步強化在貿易協定等架構下落實永續性。 奧數位經濟布新聞稿指出,此份文件將替代2015年之「Trade for All」貿易政策文件,新的歐盟貿易政策文件除規劃整體歐盟貿易政策外,亦包含對WTO之改革建議。2020年6月歐盟執委會展開全面性貿易政策檢討,包含向歐洲議會、利害關係人,以及公民社會進行公眾諮詢,以就新的中期歐盟貿易政策達成共識,並對新冠疫情等全球新挑戰有所回應。 奧地利積極參與此檢討過程,並提交奧地利對歐盟貿易政策檢討之優先關切事項。奧國許多關切事項均已被納入,包括:提高韌性、支持永續價值鏈、與貿易夥伴緊密合作、改革WTO、支持中小企業、聚焦貿易協定履行等。 該部新聞稿綜整歐盟新貿易政策文件重點如下: 1.在疫情過後建立具韌性及永續性之歐盟經濟; 2.改革WTO; 3.為企業,尤其是中小業創造全球貿易機會; 4.對解決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或數位轉型等全球挑戰作出最大化貢獻; 5.強化與重要貿易夥伴(含鄰國)之貿易及投資關係; 6.支持公平競爭,保護歐盟企業及人民權益。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19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tvn24.pl, 18.02.2021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2月18日週四公佈,1月工業產值同比增長0.9%,較前一個月(2020年12月)下降5.1%。而PAP Biznes調查的分析師原先預測值則分別為年增0.6%,月減5.4%。季節性調整後的工業產值年長5.7%,月增1.7%。 Pocztowy銀行主要經濟學家Monika Kurtek指出:“繼12月份強勁增長後,1月份表現明顯較差。但與市場預期相差不遠。”K氏還強調,與2021年1月相比,2020年12月和2020年1月的工作日更多。K氏認為,春季有可能恢復到兩位數的增長。增長最大的是電氣設備(31.3%),電子產品(8.6%)和塑膠產品(5.9%)。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19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18.02.2021   波蘭一月份的通膨指數顯示價格上漲的速度超出預期。通貨膨脹率從2.4%提高到2.7%。糧食價格以十年來最快的速度增長。今年,預計麵包和乳製品的價格將會上漲。但肉類產品應該會較便宜。一月份,波蘭食品價格月增1.6%。這可歸因於寒冷的冬季以及課徵新稅-糖稅和零售稅。2021年物價還將受到行政措施的影響,例如實施尖峰用電費率(capacity fee)和再生能源費(renewable energy fee),兩者均將提高電價,或增加垃圾處理費等。ING的經濟學家表示,物價將在2022年繼續上漲,估計CPI可能會達到3.4%。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2.19   PAP, The First News   據波蘭新聞局(PAP)及The First News日報報導,波蘭農業部長Grzegorz Puda表示,波蘭農業食品出口收入在2020年創紀錄達到340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億歐元。P部長於2月19日週五在視訊會議上表示,農業食品出口收入的增加是許多因素的結果,其中包括對歐元及美元有利的波幣外匯匯率,這有助於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儘管發生COVID-19疫情大流行,但波蘭業者設法更佳地利用機會,成為農業食品市場上的真正參與者。農業食品產品在波蘭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率成長至14.3%,而相較於2019年占13.3%。這是波蘭農業及波蘭出口商的一次大跳躍,並獲得巨大的成功。   根據波蘭國家農業支持中心策略及分析局(Analysis and Strategy Bureau of the National Support Centre for Agriculture ; KOWR)的數據,2020年波蘭的食品進口總值為223億歐元,比2019年增長4.9%。由此產生的貿易順差成長11.4%,至117億歐元。   波蘭的主要貿易夥伴仍是歐盟國家。2020年波蘭對歐盟市場的農產品出口成長5%,達到272億歐元,占食品出口的80%。同時,2020年波蘭對非歐盟國家的農產品出口總值成長17%,達到68億歐元。 KOWR表示,出口商及政府機構在那些對波蘭農業食品尚不熟悉的國家之促銷活動也有助於獲得良好成果。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2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47/P200號(商情文號:第 147 號) 商情本文: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房價在2020年上漲8.5%,為自2014年10月以來最高年成長率。英國平均房價在2020年12月更創紀錄高達25萬2000英鎊。其中,英格蘭西北部房價漲幅在去年最高,為11.2%;相比之下,倫敦房價僅增加3.5%。整體而言,12月英格蘭地區平均房價為26萬9000英鎊;威爾斯地區平均房價其次為18萬4000英鎊,上漲高達10.7%;蘇格蘭平均房價為16.3萬英鎊,上漲8.4%;北愛爾蘭地區平均房價為14萬8000英鎊,仍較2019年同期相比上漲5.3%。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遠距工作盛興,反映在房價上,獨立樓房平均上漲最多達10%,而公寓與複式公寓則上漲5%。儘管倫敦平均房價在去年11月至12月下降約5000英鎊,英國整體房價在該月仍呈現增長1.2%。國家統計局表示,近期房價上漲反映一系列因素,包括封城下消費者需求之積累,或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民眾對住房偏好之改變以及全國房地產稅收調整。 2020年7月英國財政部長為推動房地產市場交易,宣布房屋印花稅減免措施,放寬英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置產稅款,價值最高為50萬英鎊;更將蘇格蘭和威爾斯地區免稅門檻調整為25萬英鎊。此項措施將於2021年3月31日結束。Hargreaves Lansdown金融服務分析公司個人理財分析師Sarah Coles表示,根據Halifax早期統計,1月份房價下跌0.3%,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RICS)調查顯示,房地產交易市場預期銷售會下降;房地產經紀人更預計,隨著春季到來情況將持續惡化。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