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蘋果(Apple)數月前才推出第一款5G手機,現在顯然正在著手開發6G相關技術,期盼成為這項技術的領導者,並減少對其他企業的依賴。 根據蘋果本周發布的徵才廣告,該公司將招募當前和下一代網路無線系統研發工程師。工作地點在矽谷和聖地牙哥的蘋果辦公室,這兩處辦公室正在進行無線技術開發和晶片設計,這項徵才廣告無疑是蘋果持續自行研發更多技術的最新跡象。 產業觀察家研判,6G須等到2030年左右才會問世,但這個徵才廣告顯示,蘋果希望在這項新技術開發的最早期階段超前部署。蘋果發言人拒絕置評。 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蘋果正在為最新款iPhone研發能夠無線充電的磁吸式行動電源,做為新配件,這將有可能成為該公司另一款新的暢銷商品。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已至少花費一年時間研發這款配件,並計畫在iPhone 12發售後的幾個月內推出。 此外,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蘋果正在為最新款iPhone研發能夠無線充電的磁吸式行動電源,做為新配件,這將有可能成為該公司另一款新的暢銷商品。 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已至少花費一年時間研發這款配件,並計畫在iPhone 12發售後的幾個月內推出。 報導指出,這款行動電源可透過iPhone 12的MagSafe系統,吸在iPhone 12的背面,和過去iPhone推出過的電池配件差別在於,這款行動電源將只提供iPhone更長的續航力,不具有保護殼的功能。 據了解,根據蘋果的內部測試,這款行動電源已能做到保證不會輕易鬆脫,但其他軟體問題導致這款配件的研發速度減緩,例如iPhone可能會錯誤顯示電池過熱。蘋果也在設法解決使用這款配件時,顧客穿脫保護殼會遇到的問題。消息人士說,由於這些研發挑戰,蘋果可能會延後甚至放棄發表這款配件。 https://www.worldjournal.com/
A: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於本(2021)年2月20日報導,IBM正在考慮出售旗下人工智慧(AI)部門Watson Health 業務 ,該部門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醫院、保險公司、和藥廠管理數據,年收入大約10 億美元,但目前仍未盈利。據了解,可能的方案包括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醫療行業企業,或者與收購公司SPAC合併。這項決策是IBM新任執行長Arvind Krishna接掌IBM後將業務聚焦在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更高利潤業務計畫的一部分。 Watson Health為10年前IBM前執行長Ginni Rometty於任內設立,為當時公司戰略業務,目標是運用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領域,且以發展腫瘤治療為重點。然該部門發展並不順利,曾經更換領導階層且在2018年進行裁員。專家表示,Watson Health的失敗凸顯將人工智慧運用在醫療領域具有挑戰,主因人工智慧無法全面捕捉臨床數據資料,對複雜疾病的成因了解不夠,以及領域缺乏數據資料蒐集標準亦增添開發困難度,另外還有其他人力、財務和技術障礙等。 目前人工智慧在醫療保健領域最普遍應用為識別醫療影像,以及解決基本狹義問題,如由線上機器人客服回答基本醫療問題,或提供醫生那些患者具有嚴重後果的風險,近來也應用在推斷那些為新冠肺炎感染高風險人口。儘管面臨挑戰,美國醫療保健人工智慧領域前景仍然看好,目前美國醫療保健市場約為1兆美元,其中40%至60%的可提供人工智慧發展。
A:彭博社周五報導,總部位於德州奧斯汀之芯科實驗室(Silicon Laboratories Inc)正考慮分拆計畫,不排除將出售其類比晶片事業。 消息人士透露,該類比晶片業務的估值可能介於20億~30億美元,或更高。報導亦指出,芯科若出售類比晶片業務,未來很可能將重心轉向已占大部分營收的物聯網(IoT)事業。 芯科是一家無晶圓廠科技公司,主要設計與製造半導體,以及用於物聯網基礎設施、工業自動化和其他消費用與車用產品的裝置與軟體。
A:標題:巴拉圭2021年1月公共投資較2019年同期成長82.8% 日期:2021.02.22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財政部主管經濟政策次長辦公室製作之政府財政現況報告(Informe de Situación Financiera,Situfin)資料,巴拉圭2021年1月公共投資金額5,08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2,780萬美元,成長82.8%。另據該報告,巴拉圭公共工程部(Ministerio de Obras Públicas y Comunicaciones,MOPC)為該公共投資之催化劑,前述公共投資金額5,080萬美元,其中MOPC即占95.5%,相當於4,850萬美元,公共工程投資內容包括:道路攤舖及維護工程、開通新道路,以及其他造橋工程等。其他參與公共工程投資計畫之巴拉圭中央部會包括:衛福部(Ministerio de Salud Públicas y Bienestar Social)、教育部(Ministerio de Educación)、財政部(Ministerio de Hacienda)、總統府(La Presidencia de la República),以及農牧部(Ministerio de Agricultura y Ganaderia,MAG)。 (二)該報告亦指出,巴拉圭2021年1月財政收支盈餘占國民生產毛額(GNP)之0.1%,相當於3,590萬美元。依據該部財政宏觀政策司Rolando Sapriza司長觀點,2021年1月財政收支盈餘主要原因:1. 用於財貨及服務之經常性支出減少;2. 公共工程投資支出增加;3. 稅收增加。 (三)S司長續稱,儘管巴拉圭2021年第1個月以財政收支盈餘收場,且相關數據亦顯示國內稅收將逐漸成長,惟該等數據亦顯示未來數月均將呈現財政赤字,恐將最終導致2021年底出現財政收支整體赤字情形等語。
A:標題:巴拉圭預測本週將完成境內100%牛隻口蹄疫苗施打作業 日期:2021.02.22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巴拉圭國家品質暨動物健康局(SENACSA)局長José Carlos Martin Camperchioli表示,預測100%牛隻將完成口蹄疫(Aftosa)及布氏桿菌病(Brucelosis)等疫苗施打作業,意即巴拉圭境內1,400萬頭牛隻將於本週全數完成施打前述疫苗。M局長續稱,動物健康委員會(Comisión de Salud Animal)上週五(2月19日)已通報牛隻施打疫苗季業完成作業75%,惟SENACSA自93%養牛場獲復完成施打作業通報,其餘養牛設施最晚應於本週完成最後施打作業。 (二)M局長表示,儘管2021年1月牛肉出口較2020年同期表現佳,為新年開出好成績,惟預測2021年2月出口可能稍微下滑,主要原因歸咎於2月即巴拉圭牛隻口蹄疫(Aftosa)及布氏桿菌病(Brucelosis)施打季節,爰此,牛隻屠宰作業亦隨之降低等語。 (三)2021年1月巴拉圭屠宰16萬2,000頭牛,出口金額9,000萬美元,出口重量2萬3,000公噸;2021年2月預計屠宰牛隻量為14萬頭,屠宰數量明顯下降,亦將影響出口數量。
A:2021年以來巴西油價數次調漲,2月19日再次調高油價,波索納羅總統隱忍不住,於19日撤換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執行長Castello Branco,由前國防部長Joaquim da Luna e Silva接任。投資者唯恐Petrobras將進行改革及管制,Petrobras股價連2日下跌,股價大跌20%,市值萎縮巴幣1,000億元(約192億美元),由18日收盤時巴幣3,830億元萎縮為巴幣2,820億元。連帶其他國家事營股價亦受波及。 巴西為多項大宗商品輸出國,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連動,常發生超額出口後,再進口商品平衡供需,價格平穩不在廠商考量範圍。巴西為石油輸出國,近來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油價跟著上漲,目前1公升汽油約1美元,創歷史紀錄,為石油出口國最高國內油價。
A:冬季風暴造成全州大停電後,德州州長Greg Abbott於周日召開緊急會議,會後德州公共事業委員會發布兩項命令,暫時禁止電力公司向用戶收取電費並禁止因用戶未繳電費而停止供電,直到商定如何處理電費帳單問題。報載風暴期間有的用戶收到電費帳單高達16752美元。 州長表示相關部門將制訂保護公共事業用戶的辦法,而處理電費帳單飆漲係當務之急。州長亦指出本周日德州大多數地區均已恢復供電,另據CNN報導截至21日止晚間,德州約880萬的民眾仍無乾淨用水或排隊取水,各地政府呼籲民眾煮沸後飲用。
A: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電動車供電站公司Blink於2/9與德州聖安東尼市簽約,將為該市設置140座Level 2 和3座DC快速充電站。第一階段將先設置50座,另經評估後再設置其餘的充電站。充電收入將由簽約雙方分享。 Blink將向德州環境品質委員會(Texas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監督之Texas Volkswagen Environmental Mitigation Program (TxVEMP)申請補助。此一計畫已核撥資金1千萬美元,專供興建Level 2 充電站以改善空氣品質。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國勞動部(DOLE)司長Domingue Tutay於2月19日表示: (一)該部刻正研究於4個部門積極創造就業機會,以使目前低迷之經濟儘早回到COVID-19疫情前水平。 (二)菲國經濟可能需要3年時間,始能從疫情及長期社會隔離措施造成之經濟萎縮中恢復,最早可能在後(2023)年初回到疫情前水平。 (三)該部目前規劃可望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之部門,包括醫療與保健;批發及零售;營建;政府。 (四)該部刻正根據甫修訂之「菲律賓發展計畫」研議創造約280萬個就業機會。此項目標需仰賴推動批發與零售業採取線上交易,營建業則需致力推動政府各項基礎建設工程。政府部門之工作較不易開創,因從業人員需具備特定資格及條件。 二、謹查: (一)世界銀行預估去(2020)年菲國因受疫情影響,約有300萬人陷入貧窮,主因去年底失業率高達10.2%,計有450萬人失業。 (二)菲律賓國家經濟發展部(NEDA)考量疫情已重創菲國經濟及社會,必須務實調整「菲律賓2017年-2022年發展計畫」(2017-2022 Philippine Development Plan)部分目標,始能反映真實情況。杜特地(Duterte)總統已於日前核准修訂版計畫。 (三)其中,失業率目標由3.4%-5.1%(2021)、3%-5%(2022)調整為7%-9%(2021)、7%-9%(2022)。菲政府相關部會刻根據新修訂目標,著手推動相關計畫。
A:一、菲國媒體報導,穆迪投資評級(Moody’s Investors Service)頃表示,菲參眾兩院於本(2)月3日表決通過之CREATE法案協商版本,刻送呈總統杜特地(Duterte)簽署。新法實施後,雖可消除稅務獎勵措施之不確定性,有助吸引投資,惟目前居東南亞最高之企業所得稅(CIT)稅率30%將立即降至20%~25%,將使稅收陡降,對已經空虛之國庫無異是雪上加霜。 二、菲財政部司長Maria Habitan表示,新法施行後,預計本(2021)年稅損1,332億披索(約28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明(2022)年稅損1,176億披索。受疫情影響,去(2020)年國庫收入僅2.84兆披索,較前(2019)年銳減9.5%,其中稅收占87.6% 。 三、謹查: (一)新法實施後,除立即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外,並同時精簡稅務獎勵措施。菲政府預估10年內將可吸引投資金額達2,500億美元,其中FDI約占900億美元,並創造180萬個就業機會,為菲國疫後之經濟復甦注入活力。 (二)過往無限期之稅務獎勵措施經精簡後,過渡階段稅收雖受衝擊(註:最長達17 年),長期而言稅損將逐漸縮小,並在投資陸續進駐下,逐漸擴大稅基,終使稅收回溫、成長。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菲律賓中央銀行(BSP)頃公布去年全年菲國海外移工(OFW)匯款達299億美元,年減0.8%,近20年首見衰退。 二、去年菲國移工匯款達299億美元,僅比前(2019)年之301.3億美元略減2.3億美元,萎縮幅度0.8%,優於中央銀行原預期之萎縮2%。匯款來源國中以美國居首,占39.9%,其次為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日本、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拿大、香港、卡達及南韓,該等國家占總金額之78.6%。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日本、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德國及科威特衰退,而美國、新加坡、加拿大、香港、卡達、韓國及臺灣則逆勢成長。 三、菲國央行總裁Diokno表示: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全球經濟陷入困境,致去年共有35萬1,000名菲國移工因失業遭遣返。 (二)展望本(2021)年,因歐美各國已陸續為民眾注射疫苗,經濟將重回成長軌道,且菲國將有更多專業人士前往海外工作,包括醫師、護理師及資訊科技工程師等,預期本年匯款將增加4%,其中美國將為主要成長來源,因拜登總統上任後,應會提出大型之振興經濟方案。
A:一、據菲國媒體報導,宿霧省(Cebu)省長Gwen Garcia於2月19日表示,儘管近日中部維查雅(Central Visayas)地區疫情升高,且發現英國及南非變種病毒之確診案例,伊認為疫情仍在可控制範圍內,拒絕接受實施更嚴格社區隔離措施之建議,原訂於2月23日開放國內旅遊之決定不變,惟該省將持續加強檢測、追蹤及隔離之作業,並徹底執行最低衛生標準。 二、菲國疫苗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於2月19日表示: (一)菲政府透過世界衛生組織COVAX機制取得之輝瑞(Pfizer)疫苗,因藥廠臨時要求簽定擔保賠償合約(Indemnification Agreement)而延遲交貨。該合約可免除藥廠因民眾注射疫苗死亡或嚴重副作用後遭訴訟與求償之責任,將風險轉嫁給菲政府。 (二)原訂於2月23日抵菲之60萬劑中國捐贈的柯興(Sinovac)疫苗,因中國要求菲國衛生部食藥署(FDA)先行核發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而延後出貨。 (三)渠對疫苗延遲抵菲表達歉意,並盼民眾體諒。 三、菲國內政部(DILG)發言人Jonathan Malaya次長於2月20日表示,該部支持全國進一步放寬至「改良版ㄧ般型社區隔離」(Modified 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MGCQ)措施之決定,將協助地方政府制定統一旅行規則,以利民眾遵行。 四、謹查2月25日為菲國定假日,菲總統杜特地(Duterte)可望提前於2月22日或23日宣布3月之全國社區隔離措施,以利相關單位預作準備。
A:一、菲國媒體報導,菲國科技部次長Rowena Guevara於2月19日表示: (一)美國嬌生集團陽森製藥公司(Janssen Pharmaceuticals Company)刻正於菲律賓馬尼拉都會區(NCR)進行COVID-19疫苗第3階段臨床試驗。該公司疫苗僅需施打1劑,保護力達72%,可儲存於2°-8° 冰箱,維持3個月有效。 (二)中國三葉草(Clover)與柯興(Sinovac)製藥公司亦著手準備在菲國進行臨床試驗,預計下(3)月啟動。 (三)迄今菲政府僅核准美商輝瑞 (Pfizer)製藥及英商AstraZeneca 製藥等2 家藥廠之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其餘藥廠尚未提出申請,或雖已提出申請,惟資料不完整,仍需補件。 二、菲國衛生部Francisco Duque部長於2月19日表示,即使菲國中部維查雅(Central Visayas)地區近來疫情攀升,仍不致影響NCR預計於下月初放寬至「改良版一般型社區隔離措施」(MGCQ)之決定。蓋渠認為兩者屬不同區域,惟NCR地區之地方政府官員仍應持續加強檢測、追蹤及隔離之作業,並徹底執行最低衛生標準。 三、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2月19日表示,為重啟經濟,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 刻正研議持續放寬外國人入境菲國之規定,惟目前仍未規劃允許觀光客入境。
A:一、菲律賓衛生部食藥署(FDA)署長Eric Domingo於2月21日表示,中國捐贈之60萬劑中國柯興(Sinovac)疫苗原預定於2月23日抵菲,惟自該公司於1月13日向該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後,迄未能提供相關文件及數據,致該署無法完成評估並據以核准,因而該批疫苗恐將延遲抵菲。 二、菲國衛生部於2月21日公布境內增加18例源自英國之變種病毒,總數達到62例,其中13例為1月3日至27日返國之菲籍海外移工,其餘為本土病例。衛生部已責成地方政府加強相關隔離與接觸追蹤調查,避免疫情擴散。
A: 墨西哥2020年外來直接投資粗估為290億7,940萬美元,較2019年外來直接投資329億2,120萬美元,衰退11.7%,主因應為新冠肺炎大流行對全球投資流動產生負面影響。其中投資流入金額為394億2,030萬美元,流出101億4,090萬美元。 2020年外人直接投資55.4%為營利再投資、公司間交互投資22.6%、新投資22.0%;以產業區分,40.6%為製造業、23.2%為金融服務、9.8%為運輸、7.7%為商業、4.6%為礦業、4.3%為大眾傳媒、9.8%為其他;主要投資來源國依序為美墨加協定(USMCA)成員國,占53.6%(其中美國39.1%、加拿大14.5%)、西班牙13.7%、日本4.2%、德國3.5%、其他國家貢獻25.0%。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CTAD)2021年1月出版的世界投資報告預估,2020年全球外來直接投資流動較2019年減少42%,顯示墨西哥2020年吸引外來投資表現仍較世界其他國家為佳。 2020年墨西哥共有212個外來投資計畫,投資金額為162億5,300萬美元,其中58億3,800萬美元已登錄到墨西哥全國外來投資註冊,包括3,334個外資參與公司;2,725信託合約及24個外國法人。
A:緬甸與其他RCEP共15個會員國已於上年11月15日已正式簽署協議。為順利執行RCEP協定內容,並提供緬甸國內民間部門必要資源與協助,緬甸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自本(110)年2月19日起召集相關部會,展開為期2週的視訊協調會議。 緬甸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副部長U Than Aung Kyaw於2月19日會中提到,緬甸已受惠於東協加六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將再為緬甸帶來促進出口、進口替代,以及便捷國內及外資投資,以增進就業與技術移轉等之效益,政府並將在執行計畫中納入緬甸商工會(UMFCCI)等相關公協會之建言,以提供私部門所需資源,共同推動RCEP的執行工作。 緬甸投資暨對外經濟關係部將主導緬甸國內RCEP執行與批准程序,並稱緬甸的批准程序將會較原先規劃時程更快完成。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20-21財年截至2月12日,緬甸與印度的雙邊邊境貿易總額為1.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23萬美元。在本財年10月1日至2月12日期間,緬甸向印度出口了價值約1.479億美元的商品。從印度進口了62萬美元。去年兩國邊境貿易額為5,618萬美元。 印緬兩國的邊境貿易主要通過Tamu、Reed及Thantlang跨境站進行,很大部分是通過船舶運輸的。Tamu商人協會官員表示,由於COVID-19大流行,於2020年3月印度與緬甸邊境關閉,也包括Tamu及印度莫雷鎮間的關卡,在COVID-19病毒規則及條例實施後,邊境貿易已於今年1月6日重啟。 印度自緬甸進口檳榔果、生薑、番紅花(saffron)、薑黃(tumeric)、月桂葉(bay leaves)以及其他水果暨蔬菜,此外還有人髮、漁業及林產品等,對緬則主要出口藥品、油餅(Oil cake)、電子產品、摩托車、棉紗、非合金鋼等建築材料等。緬甸通過16條陸地邊界與中國、印度、泰國及孟加拉國的總邊境貿易額為39.8億美元,包括27億美元的出口及12.6億美元的進口。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酪梨農民出口優質酪梨,已有國外訂單約1,000到2,000噸。緬甸酪梨生產者及出口商協會(曼德勒)副主席Myo Nyunt表示,緬甸在2019年以英國為試點,出口了Amara、Hass及Buccaneer三種酪梨品種,在英國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德國、義大利、新加坡及泰國也對緬甸酪梨表達興趣,目前並已收到今年出口酪梨的報價。 雖然緬甸的酪梨種植是為了打入外國市場,現在主要銷售仍以本地市場為主。倘能按照國際標準種植,就能打入更多國外市場,故緬農需要符合國際市場的系統包裝,並依照國際標準種植酪梨,同時敦促酪梨種植者確保水果質量。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在2020年季風季節,約有1,500萬英畝農地利用雨水灌溉,進而生產1,300多萬噸稻米。此外,夏季稻穀利用灌溉用水及河流抽水系統,目前種植面積已達到180多萬英畝。在食米產量逐年過剩的情況下,緬甸有望恢復昔日食米出口大國的地位。2018年,緬甸食米出口達到300多萬噸,為70多年來最高水平。為了重拾過去食米產量的輝煌,農民及食米產業的相關業者需學習及實踐新的農業方法,認識過度使用農藥及化肥等化學品的問題,以確保農民生產安全食品及消費者健康受保障。 在緬甸,大多數農民都是小農,因使用化肥及殺蟲劑讓農民負債,而化肥公司得利。此外,過度使用進口化學品、昂貴及不必要的農業投入,造成水資源浪費與污染,不但致命及有害生態,對農業發展及公共衛生都沒有好處。農業專家有義務進行研究,並讓農民瞭解使用化學物的後果,與造成氣候變遷影響。 緬甸需利用良好農業規範(GAP)生產安全及有營養的食品,才能打進外國市場。努力方向,包括提供農民培訓,以經濟及永續的方式投入關鍵資源,獲取更高的產量。小農在確保糧食充足及營養含量、消除貧困,以及促進包容性及永續農業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現在,是時候通過鼓勵農民採用良好的農業習慣,來提高農民的生計及發展緬甸的農業,對緬甸經濟成長將做出貢獻。
A:世界銀行頃於「2021年馬來西亞經濟與策略展望」論壇(MESOF)上指出,由於疫苗持續推出對推動全球消費帶來助益,預計馬來西亞將與全球其他經濟體一起於本(2021)年恢復經濟成長。 世銀表示,大多數經濟體中的疫苗接種計畫預定於本(2021)年完成,從而促進強勁的經濟復甦與需求,並推動貿易和商品價格上漲。該銀行預測馬來西亞本年的經濟成長率將介於5.6%至6.7%間。中國是亞洲經濟體(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該銀行警告稱,成長的下跌風險為疫苗部署進度緩慢及無效的新因應措施以及國內政治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另一個行動管制令,並補充說消費是馬來西亞經濟成長的最大推動力。在短期內,馬國政府政策應著重於遏制疫情爆發並保護最脆弱人群,並隨著經濟狀況的改善重新建立財政緩衝。財政緩衝(financial buffer)是馬國經濟成長的關鍵,馬國中央銀行在貨幣領域有很大的調整空間。 世銀預測布倫特原油的交易價格將介於每桶50美元至70美元間,這將有助於支撐馬幣兌美元匯率交易於1每美元兌3.67至4.10馬幣。 馬國財政部預測該國本年經濟成長率可達6.5%至7.5%,並指這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世銀的預期。 另一方面,馬來西亞統計局頃於「馬來西亞2021年經濟展望」預測馬國的對外貿易將因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復甦致成長3.9%,商品出口預計將成長2.7%。而進口預計將成長5.3%,主要歸功於所有類型進口的改善。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