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2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60/P200號(商情文號:第 160 號)   商情本文: 英國Hampton-Alexander Review機構針對富時指數公司的近5年女性董事比例調查報告顯示,英國富時100指數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比例近5年上升50%,在2020年底,英國女性董事在富時100及250指數上市公司已達到占董事會33%的目標。 該機構於2016年設立,在英國政府支持下,鼓勵英國上市公司提拔女性至董事會並擔任高階領導職位。 另針對英國富時350指數公司,本年1月女性董事占董事會34.3%,人數由682名增加到1026名,比去年同期占30.6%高。許多公司皆已達性別平等之目標,包括Diageo烈酒公司及Severn Trent水資源公司,2家公司女性董事成員均超過男董事,其中Diageo公司女性董事比例高達60%,Severn Trent公司女性董事比例也達55.6%。   報告統計並顯示,在富時350指數之公司中,仍有16家企業董事會僅有1名女性。儘管與2015年10月調查統計之116家企業僅有1名女董事相比,明顯已有一大進步。Mastercard公司副董事長兼30% Club全球主席Ann Cairns指出,儘管過去5年來相關數據取得進展,但英國最高業務領導領域之女性代表的進展仍不足且緩慢。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2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61/P200號(商情文號:第 161 號) 商情本文: 英國於本年1月1日不適用歐盟碳交易制度,並將獨立設立英國碳交易制度,該項制度係針對重度污染廠商生產設定上限,並強迫購買碳信用額度以支付其年產量,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目前政府仍然在與電力能源廠商針對英國碳交易制度的關鍵問題洽談,導致英國電力能源廠商在販售電力時仍未知其碳排放成本。一般而言,電力能源廠商販售電力價格係在2年前即計算並與歐盟碳交易制度成本連接;目前英國業者仍在等待政府確定第1次碳額度拍賣日期以及是否將與歐盟碳交易制度連結。 目前多數英國能源廠商已購買碳信用額度,並且預期歐盟碳交易制度續行並有聯結。但歐盟目前尚未與英國就與歐盟歐盟碳交易制度聯結進行正式談判。歐盟執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目前未確定何時開始談判,但脫歐協議期待雙方需認真考量結合雙方碳交易制度。 英國Drax發電廠商表示政府應儘速與歐盟碳交易制度進行連結,以使市場提供更大的流動性。倫敦Redshaw顧問公司代表Louis Redshaw表示,碳信用額度交易的缺乏與延誤,可能導致電力價格大幅上漲。英國政府目前將碳信用額度價格下限設為每噸22英鎊,遠低於歐盟日前每噸40歐元歷史新高之價格。儘管廠商提交今年碳信用配額日期截至2022年4月,電力供應商往往提前1年或2年進行合約制定。VPI 輸電公司的政策主管Iwan Hughes指出,當前產業不確定性將使電力公司難以運營。並認為,碳額度市場短缺使境內工業和天然氣供應商等皆無法正確計算生產成本;自從今年初脫歐以來,英國境內所有發電廠皆承受重大壓力。 目前政府聲明,全新碳交易制度將可實現英國2050年前淨零排放目標,並強調其比歐盟碳交易制度更具野心,政府將盡速針對本制度與各界進行諮詢。

A:參考資料:BBC, The Guardian,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2月24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159/P200號(商情文號:第 159 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109)年第4季,174萬失業人口,較2019年同期增加45萬4000人。英國失業率上升至5.1%,為5年最高峰;比去年第3季略為上升0.4%。目前英國中央銀行預估本年失業率將持續上升至7.8% 。   另稅務暨海關總署1月僱用員工薪資數據顯示,企業在1月份已連續2個月使員工回歸職場,與去年12月相比,約有8.3萬人已回歸公司正常薪資系統。但是與去年2月新冠疫情爆發前之統計相比,今年1月份公司薪資單仍減少72萬6000人,其中有42萬5000人係18-24歲。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Jonathan Athow認為, 2月初統計局數據指出約有640萬人仍在政府薪資補助計畫。倫敦政經學院上月報告並顯示,若政府無法進一步提供企業支持,14%企業(約250萬員工)將可能在今年春季倒閉。目前企業界盼該計劃可續由4月份延期至6月份,以進一步支持勞動市場,工黨影子內閣財政部長Anneliese Dodds批評,政府花太長時間規劃未來6個月之商業支持措施,而政府昨(22)日宣布的解除封鎖計畫,更缺乏針對企業之明確支持。財政部長Rishi Sunak表示將在下週提出支持企業以及經濟復甦措施等最新預算案。

A:依據奧地利統計局新聞稿,2021年1月奧地利物價較2020年同期上升0.8%,低於2020年12月之1.2%。如按照歐元區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HICP 2015)之計算方式,通膨率為1%。 「房租、水費及能源費用」及「餐廳旅館消費」2分類為2021年1月主要推升物價因素,較2020年同期分別上漲2.1%及2.4%。其中主要推升因素為房租費用上漲5.3%及電費上漲5.9%;整體餐飲暨休閒服務及旅遊暨住宿費用分別上漲1.9%及3.9%。除此2類別外,價格上升較顯著之細項尚包括:香菸(+3.6%)、速食(+12.7%)及纜車暨電梯(+5.6%)。 反之,2021年1月較2020年同期,柴油及高級汽油價格分別下降11.6%及10.7%;批發輕燃油、行動電話價格及機票費用平均降低21.9%、5.7%及9.5%。 2021年1月較2020年同期,多數食品、日報、咖啡飲品等組成之「每日所需消費」價格約上漲2.1%,倘再加上燃料等構成「每週所需消費」,則物價下降0.7%。

A:機持續影響奧國經濟及勞動市場,惟隨著奧國政府自2021年2月8日開始逐步解封,開放零售及個人服務業營業,奧國經濟重獲動能。失業情形及產值表現略有改善,惟縮短工時人數持續增加。奧勞動部長Martin Kocher指出,2021年1月中旬為冬季失業高峰,失業人數達到53.5萬人,而勞動市場正持續復甦,目前失業人數下降一部份源自解封,一部分因營建及相關產業之季節性景氣轉佳。 依據奧地利較嚴格計算標準,目前奧國失業總人數為512,898人,較上週減少7,000人,包括登記失業人口441,482人(-8,500),以及正接受奧地利就業服務中心(AMS)職業培訓之71,416人(+1,500);另1月底奧國長期失業人口(失業期間逾365日者)約有14萬人。縮短工時部分,2021年第6週之人數較第5週增加2萬人至48.5萬人。在封鎖性防疫措施期間,受營業限制之產業尤其大幅運用縮短工時補助,作為危機期間重要紓困工具;奧政府另針對縮短工時期間之員工培訓提供補助,亦被大量運用。

A:資料來源 : 瑞典製造業雜誌 (Svensk Verkstad)     瑞典巴士卡車Scania集團執行長Henrik Henriksson將轉任新創公司H2 Green Steel執行長,該公司計劃於2024年前在瑞典北部Boden城建置綠色鋼鐵製造廠,預期可於9年後生產約500萬噸鋼鐵,並創造近1,500個工作機會。 透過使用新能源科技 - 氫能源製造生產可減少全球碳排量7%以上,比2020年一整年因COVID-19疫情減少的碳排量高。瑞典數位音樂串流企業Spotify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Daniel Ek、創業家Christina Stenbeck和創投公司Vargas Holding 董事主席Harald Mix都是H2 Green Steel的投資者,渠等認為該項投資可運用現有的創新鋼鐵生產技術,是獨一無二的投資機會,也是目前少有的產業革命。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左黨國會黨鞭Nooshi Dadgostar指出,目前COVID-19疫情日益嚴峻,將就滑雪渡假區營業問題,諮詢總理Stefan Löfven相關因應做法。鑒於學校春季運動假期即將到臨,為了避免加重疫情,希望敦促Löfven總理考慮縮緊管制措施,關閉滑雪區。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20059號   根據德國聯邦局初步統計,儘管爆發新冠危機,但與2019年相比,2020年德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仍增長3.0%。大多數進口來自中國,而美國則是德國最重要出口市場。資訊處理設備、電器暨光學產品是德國最重要進口商品,汽車及其零配件則是德國最重要出口商品。   2020年中國連續第五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初步資料,德、中兩國雙邊貿易額為2,121億歐元。儘管爆發新冠危機,但德國與中國的外貿金額與2019年相比仍然增長3.0%。排名第二及第三的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依序是荷蘭及美國,雙邊貿易額分別為1,728億歐元(-8.7%)及1,716億歐元(-9.7%)。   中國對德國進口的重要性穩定增長。1980年中國居德國最重要進口國的第35位,1990年則是第14位。自2015年以來,中國是德國進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德國從中國進口價值1,163億歐元的商品,較2019年增加5.6%。荷蘭(885億歐元)及美國(678億歐元)雖分居2020年德國最重要進口國的第二及第三,但與2019年相比,新冠危機令自荷蘭、美國兩國的進口分別下降9.6%及5.0%。   自2015年以來,美國是德國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儘管與2019年相比下降12.5%,至1,038億歐元。中國以959億歐元(-0.1%)排名第二,法國則以911億歐元(-14.6%)位居第三。   2020年德國出口盈餘(貿易順差)最高者依序是對美國(361億歐元)、法國(344億歐元)及英國(322億歐元)。但德國與中國雙邊貿易則是進口多於出口,2020年貿易逆差額高達204億歐元。   在進口方面,資訊處理設備、電氣暨光學產品是2020年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商品,金額達1,141億歐元(較2019年衰減3.8%);汽車暨汽車零件排名第二,進口金額達1,098億歐元(-14.5%);化學產品排名第三,金額達792億歐元(-8.7%)。此外,儘管新冠危機造成經濟及進出口衰退,汽車暨汽車零配件仍連續第11次成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根據初步結果,2020年德國汽車暨零配件出口總值達1,867億歐元,比2019年減少16.9%。機器是排名第二的最重要出口商品,金額達1,741億歐元(-11.4%),化學產品排名第三,金額達1,111億歐元(-6.3%)。   2020年以德國的機械(961億歐元)、汽車暨零配件(769億歐元),及化學產品(319億歐元)的貿易順差(出超)最高。至貿易逆差(入超)較高的商品則是原油暨天然氣(365億歐元)及農產品(208億歐元)。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德國新聞(tagesschuau.de) 文號:1104020058號   根據德國聯邦局最新統計,德國工業製造去(2020)年因新冠大流行大幅下降10.8%,各部門產業皆受重創,尤以4、5兩月衰退最為嚴重,較前一年同期分別下降29.7%及23.4%。至12月與11月相比則僅減少1.5%。與前一年相較,2020年礦業及加工製造業的營業額下降10.1%,國內及國外銷售分別衰減8.3%及11.9%。   特別是德國工業之重的汽車業,受新冠疫情影響最深,2020年德國汽車產量較前一年減少25.0%,4、5兩月的減幅分別為84.3%及52.7%,但12月的減幅則僅為1.0%。至2020年汽車暨汽車零配件製造營業額,與前一年相較下降17.8%。德國汽車業968家廠商共計有80萬9,000名從業人員,2020年僱用50名員工以上企業之營業額共達3,793億歐元,約占德國工業總營業額的22.8%。   在機械工程領域,2020年經價格及日曆調整後的產值比前一年下降13.8%。2020年4月機械工程公司的產量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幅更達28.6%,12月產量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幅10.3%。另與前一年相比,2020年經過價格及日曆調整後之機械工程工業公司銷售額也下降13.7%。以營業額而言,機械工程是德國第二大工業,3,798家機械工程公司共僱用約96萬8,857名員工,2020年僱用50名員工以上企業之營業額共達2,174億歐元,約占德國工業總營業額的13.1%。   另金屬行業在2020年中也受到嚴重影響。金屬生產暨加工廠商的產量比前一年減少13.3%,而金屬製品的產量也下降11.6%,在這兩個部門中,以4月的降幅最大,與2019年4月相比產量幾乎減少三分之一。   服飾、鞋子及皮革製品之生產也受到新冠大流行的嚴重影響。與前一年相比,服裝製造商的產量下降20.0%,4月減幅更達56.1%;皮革製品及鞋子產量下降17.6%,以5月減幅46.5%最大。就銷售額而言,以服飾製造商的跌幅19.3%最大。   相較之下,2020年食品暨動物飼料及化學製品產量減幅相對較小,分別下降2.8%及1.1%。而木材工業是唯一產量增長的產業,2020年木材、柳編籐籃暨軟木產品(不包括家具)的產量經價格及日期調整後增長3.1%。

A:資料來源:德國聯邦統計局 文號:1104020056號   自2020年12月中以來,遠距線上課程已成為全德國學校生活日常的一部分,自2月22日(週一)起許多邦將陸續恢復到校上課。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資料,本(2020/2021)學年德國約有280萬名國小學生,總計840萬名兒童及青少年就讀於一般學校。   薩克森邦(Sachsen)已於上週重新開放學校,本學年大約有14萬5,000名學生就讀小學,但無出席義務,父母可自行決定是否送孩子到校上課或繼續在家學習。自1月以來,下薩克森邦(Niedersachsen)的27萬9,000名小學生也恢復分班授課。   目前德國有11個邦於本週起開放學校,除巴登符騰堡邦、布蘭登堡邦、柏林、巴伐利亞邦、黑森邦、北萊茵西伐利亞邦、萊茵法爾茨邦、薩爾邦、什霍邦及圖林根邦外,麥佛邦也將在上述各邦開放兩天後重新開啟小學。在2020/2021學年,上述各邦共計超過230萬名小學生就學。自3月起,漢堡及薩克森安哈特兩邦也將恢復有限的學校運營,另布萊梅的小學不分年級將全數返校上課。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因新冠限制實行遠距線上授課,德國計有75萬3,000名(初步統計)小學一年級新生,其中多數(94.3%)進入小學就讀,3.2%在特殊學校就讀,綜合性學校及華德福學校(Waldorfschule)的占比分別是2.5%及0.9%。   如果沒有合格的教學人員協助,對有學習障礙、情感暨社會發展及語言等特殊需求的學生而言,居家上課、遠距學習或緊急照護等皆尤其困難。在2019/2020學年,一般學校有56萬8,000多名學生有特殊的教育需求,其中9萬5,000名為小學生。這些學生中約一半以上(32萬5,000人)就讀於特殊學校,其他則在所謂的綜合學校就讀。   鑒於目前德國正討論儘速實施疫苗接種,小學教師與其他老師一樣,應納入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族群。2019/20學年在一般學校任教的近69萬4,000名教師中,30%於小學任教,近10%在特殊學校工作。在這20萬5,000名小學教師中,幾乎有一半集中在人口最多的北萊茵西伐利亞(4萬8,906)、巴伐利亞(2萬7,365)及巴登符騰堡(2萬5,946)三邦任教。   此外,托育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應給予更高的疫苗接種優先權。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是為令他們能迅速恢復正常工作。截至2020年3月1日,全德國計有78萬6,000人在托育中心工作,其中31%為全職。大多數屬於教學人員,直接參與托育工作(64萬9,000)。托育中心的大多數員工集中在北萊茵西伐利亞(14萬4,000)、巴伐利亞(12萬5,000)及巴登符騰堡(11萬3,000)等三個人口最多的聯邦工作。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德商Bosch將與微軟在軟體開發進行合作,該公司表示其目標是開發新的軟體平台以便未來能夠更快、更全面地研發車用軟體。該軟體平台將立基於微軟的Azure雲端系統,未來2家公司共同開發之軟體將利用此平台並透過微軟之雲端系統應用於車輛的控制系統中,Bosch預估最快於2021年底首批車輛將能使用此新平台。Bosch總經理Markus Heyn表示目前該公司已經可以對汽車軟體進行空中更新即透過網際網路下載及更新軟體,新的軟體平台將為汽車業者提供更佳的技術支援並優化車用軟體相關之應用。   Bosch表示此項合作將降低汽車軟體的開發成本並縮短創新週期。當前軟體開發在汽車業中已日趨重要,如電動車廠特斯拉在汽車軟體空中更新方面已擁有多年的經驗,目前許多汽車廠正尋求與科技公司合作發展車用軟體相關之應用,如福斯汽車近期亦宣布將與微軟合作並使用其雲端系統同時福斯汽車亦希望加快其自動駕駛軟體的開發。   此外,近期趨勢似乎顯示汽車業越來越認知到若不與科技巨頭如微軟、Google等公司合作,未來將可能失去競爭力,隨著車用軟體功能逐漸提升未來汽車中所使用的軟體將可能在客戶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微軟雲端業務部副總經理Scott Guthrie亦表示軟體正逐漸成為汽車業主要差異化之面向,我們與Bosch的合作將彙集微軟雲端優勢與世界領先汽車供應商之專業知識。另柏林工業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Sahin Albayrak指出戴姆勒、BMW、福斯汽車及相關供應商在軟體開發上已錯過先機,透過與科技公司合作是他們能迎頭趕上的方法。   Albayrak接續分析指出Bosch等業者缺乏有效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專業知識亦不遠不如科技公司,因此汽車相關業者在處理大量車輛數據時需依賴科技公司如微軟和Google之技術。   另一方面,業者與美國雲端系統之合作並非全無風險。由於美國情報機構可查閱美國企業儲存之數據使得部分人士擔憂隱私安全性及數據保護不足等風險。Bosch表示,負責任地處理客戶數據是重中之重,該公司將先使用微軟Azure雲端系統並預計於今年年底首批車輛上進行測試後再決定未來使用何種雲端系統。

A:依據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公會(Swissmem)發布之新聞稿表示,在2020年該公會會員的新訂單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下跌6.5%,營業額減少9.8%,產品出口下跌11.2%。 另依據該公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在2020年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的貨品出口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下跌11.2%,金額為607億瑞郎;在主要出口市場皆呈現負成長,其中對美國出口減少12.6%,歐盟國家減少11.9%,亞洲地區減少7.5%。在產品方面,機械產品減少12.4%,金屬產品減少11.2%,電子及電機產品減少9.4%,精密儀器產品則減少8.5%。該公會表示訂單、營業額與出口減少的主要因為受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   資料來源: 瑞士機械、電子與金屬產業公會(Swissmem) 日期: 2021年2月24日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0年旅遊住宿旅客統計,共計有2,370萬旅客於瑞士旅館住宿,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40% (1,580萬人次),為自1950年來旅客人數最少的年份,該局表示主要因素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以及各國採取相對的防疫措施,例如:封鎖邊境及限制旅遊等,導致瑞士旅遊住宿大幅下跌。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730萬人次,減少66.1%(減少1,430萬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640萬人次,減少8.6%(減少150萬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2月24日

A: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本(2)月24日公布景氣調查月報,受訪企業主管普遍預期該國2月份企業景氣將略為惡化,服務業與零售業維持衰退趨勢,而工業則逆勢成長。反映整體企業景氣之綜合指標(composite business climate indicator)降為90分,遠低於其長期平均標準100分。   法國費加洛報( Le Figaro)引述前開報告分析,服務業景氣指數自去(2020)年12月起成長兩個月後,在本月明顯下降為88分,再度偏離其長期平均標準100分。零售業則連續第三個月下降,應是受到宵禁政策提前至下午6時執行之衝擊。反觀工業部份,自去年11月二度封城以來,景氣持續復甦之勢。   此外,就業景氣指數在前兩個月微幅改善後再度下降,INSEE分析,主要係零售業受訪企業主管對於過去三個月僱用員工之平衡意見(solde d’opinion ,英文為balance of opinion )指標明顯下降,遠低於長期平均,而預期雇用指數亦僅微幅上升之故。 謹按 : 根據 INSEE名詞定義:「企業景氣綜合指標(L'indicateur synthétique du climat des affaires,  英文composite business climate indicator)」。該指標彙總歐洲短期經濟信心調查,分數越高,代表企業主管越看好經濟前景。以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方式計算,可由綜合指標變化洞察經濟現況,影響相關經濟前景調查之平衡意見。

A: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及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跟隨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腳步,上調了土耳其本(2021)年經濟成長的預測,其中高盛自4%上修至6%,美國銀行自4.1%上修至4.6%。   摩根大通(JP Morgan)於本年2月初將土耳其本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之預測自3.3%上調至4.6%,另滙豐銀行(HSBC)於2月中旬將預測自2.1%上調至4.2%。此外,國際貨幣基金(IMF)前於1月底表示,土耳其本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6%,高於去(2020)年10月預估之5%。   囿於新冠病毒防疫措施,土耳其去年第2季經濟衰退9.9%,其後經濟復甦於第3季成長6.7%,土耳其中央銀行新任總裁Naci Agbal表示,去年第4季預估將成長7%至8%,使整年度經濟成長達到約2.5%,另考量本年1月及2月經濟活動狀況,本年第1季經濟可能成長5%。   信用評等機構惠譽(Fitch)於本年2月19日表示,新領導人採取更一致及正統的政策組合,有助於緩解近期外部融資風險,爰將土耳其前景自「負面」調整為「穩定」。   土耳其央行於本年2月18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即一週附買回利率(one-week repo rate)維持在17%,並將視控制通貨膨脹之需要,採取更緊縮的貨幣政策。

A:俄羅斯最大線上零售商Wildberries宣布在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開始銷售。貨物交付將由該公司之物流合作夥伴處理。   相關國家消費者可以在線上商店下訂單,並本國語言使用該公司APP,相關商品分類包括約400萬個品牌之40,000項品牌商品。   1月該公司開始在德國銷售,並於2020年進入波蘭、斯洛伐克、烏克蘭和以色列市場,現於13個國家/地區運營。   https://www.interfax.ru/business/752291 (Y)

A: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公司發佈最新報告稱,儘管全球和地區經濟形勢存在不確定性,該組織仍將哈薩克主權信用評級維持在疫情前「Baa3」,水準,評級展望為「積極」。   維持評級和展望主要原因包括哈薩克國家債務水準較低、財政儲備充裕、經濟和居民收入增長潛力較大、政府反危機和穩定財政措施靈活有效等。穆迪對2020年該國實體經濟實現正增長表示肯定,積極評價哈採礦業、製造業之巨大潛力,認為此為抵禦疫情帶來之經濟衝擊奠定基礎。未來如持續推進體制改革、實現經濟多元化、提升銀行業穩定性,將考慮上調該國信用評級。   此前,俄羅斯評級機構ACRA確認維持哈薩克主權信用評級,將評級展望由「負面」上調至「穩定」。   參考資訊: https://kapital.kz/economic/93504/moody-s-podtverdilo-reytingi-kazakhstana-na-urovne-baa3.html (Y)

A:俄羅斯中央銀行「俄羅斯銀行」週六發布貨幣政策報告指出,世界主要經濟體挽回因COVID-19疫情造成之損失局勢步調比預期更快,到本年年底負成長之缺口將消失。   該行認為,感染病例和相關限制之峰值在於2020年第4季度。許多大型經濟體(例如英國、德國、義大利、美國、日本)實施大規模預算支持措施避免去年中旬起出現嚴重衰退。此外,在去年3、4季疫情擴散加劇期間,人口和各國經濟逐步適應於疫情狀況下開展業務,各國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國家及地區再次實行限制措施時之執行精準度提高,為鞏固世界經濟初步復甦做出貢獻。   根據更新之指標,外部產出將保持負值直至預測期結束,惟自2021年第4季度開始,該值將趨近於零。造成外部產出負值持續存在主要因素為歐元區局勢,該區年底受到冠狀病毒感染激增之困擾,比其他主要區域(例如美國和中國大陸)遭受更大損失,且疫苗接種遭遇困難,此外,與美國相比對經濟支援之預算規模小得多。   鑑於外國經濟更加活躍,中央銀行提高2021年俄羅斯出口的增長率至1.1至3.1%,而此前提出之值為-0.8%至+1.2%間。   https://www.interfax.ru/business/751966 (Y)

A:哈薩克國民經濟部部長Asset Irgaliev2月16日出席政府會議時表示,2021年1月該國GDP同比萎縮4.5%。除採礦業外,其他實體經濟部門保持成長,總體增幅達3.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5%,為今後實現經濟穩定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I部長表示,2021年政府主要工作是確保經濟成長達到3%。為此,政府為各個行業區域分別確立相關發展指標。全年計畫吸引投資15.4兆堅戈(約合366億美元),確保將投資在GDP中比重提高至20%。   參考資訊: https://kursiv.kz/news/ekonomika/2021-02/vvp-kazakhstana-upal-na-45-v-yanvare   (Y)

A: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部長Maxim Reshetnikov2021年2月10日在​​莫斯科會見哈薩克共和國貿易整合部長Bakhyt Sultanov。   會中指出,在COVID-19疫情限制下,俄羅斯和哈薩克間的經濟互動仍顯示出對外部挑戰之抵抗能力。2020年相雙邊貿易受到反疫情限制措施影響,1月至11月的雙邊貿易額較2019年同期下降4.6%,至172億美元。隨著相關措施緩解及2021年局勢恢復正常,2020年損失將得到補償,雙邊貿易額將能夠進入可持續成長之軌道。   此外,會中雙亦討論與東協國家進一步互動及夥伴關係之議題。   同時,雙方達成協議,於該兩部領導層定期接觸,以發展雙邊和多邊形式之國家間經濟合作。   參考資訊:https://www.economy.gov.ru/material/news/rossiya_i_kazahstan_stavyat_zadachu_kompensirovat_v_2021_godu_spad_tovarooborota.html (Y)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