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新聞來源:韓國貿易協會(2019年11月19日) 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研究院於日前公布之「2019年全球中之大韓民國」統計報告,去(2018)年韓國製造業當中,半導體之銷售金額居全球第1位、手機出貨數量居全球第1位、造船訂單量居全球第1位、乙烯生產力居全球第4位、粗鋼之生產量居全球第5位,均為全球最高水準。該報告係國際貿易研究院每年將韓國經濟、貿易及社會等170項指標與全球指標相較後公布之統計。 上述報告中指出,去年韓國之出口規模排名全球第6位、貿易總額為全球第9位、名目GDP為全球第10位,排名順位高,因此韓國之形象排名自全球第20位,提升至第12位,但國際競爭力及創新能力之相關指標排名卻後退。依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調查之韓國國際經濟力指數,自前一年之27位,後退至28位;經濟自由度自27位,退步至29位;透明性指數自35位退步至42位,國家競爭力指標下跌。 此外,韓國產業與學界合作指數排名自第29位,退步至第35位,顯示韓國產業與學界缺乏知識交流及國家創新能力低落。另韓國高科技之出口比重於全球之排名自2016年第9位,2017年跌至第19位、網路速度自2017年全球第1位,2018年退步至第27位,主要原因係中國、泰國、新加坡及歐洲國家之高科技及IT產業快速發展,造成韓國之排名後退。
A: 新加坡公共事務對外合作局(Singapore Cooperation Enterprise,簡稱SCE)於李顯龍總理訪墨西哥之際,在墨西哥當地時間11月19日(新加坡時間11月20日)與墨西哥瓜納華托州(Guanajuato)可持續經濟發展部簽署兩項MOU,提升該州的戰略規劃、監督和評估能力,及展開物流研究,並成為新加坡優選物流與供應鏈樞紐,協助新加坡企業與墨西哥合作夥伴鏈接。 地處北美和拉丁美洲之間、濱臨太平洋的墨西哥積極借鑒新加坡的發展經驗,開始注重地方聯通性與可持續發展。SCE局長官維文接受新加坡媒體訪問時表示,瓜納華托州位於墨西哥中心,方圓400公里的範圍涵蓋墨西哥約7成的經濟中心,並為墨西哥南北與東西向鐵路交會點,因此具備物流樞紐的潛能,希望能成為新加坡,甚至亞洲通往墨西哥的貨運和物流樞紐,同時也讓新加坡成為墨西哥進入亞洲的物流樞紐。 SCE所屬的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也積極協助新加坡企業於墨西哥發展,包括: 盛裕集團(Surbana Jurong)本(2019)年4月為墨西哥策劃東西岸兩海港間,長300公里、寬40公里的跨洋走廊(Interoceanic Corridor),規劃建設內容包括鐵路、工業區、工人宿舍等。 新加坡生物醫療科技公司迪飛(StratifiCare)所研發的全球首例登革熱預測試劑盒,預計明年在墨西哥展開臨床試驗,待申請核准後面市。
A:依據瑞士海關總局(EZV)公佈之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瑞士本(2019)年10月份對外貿易統計,與本年9月份相比較,出口大幅減少5.3%;而進口亦減少2.4%。瑞士10月份進出口貿易總額共計363億瑞郎,其中出口額為193億瑞郎,以化學製藥產品(減少10.9%、金額達12億瑞郎)跌幅最大;進口額為169億瑞郎,以化學產品衰退最大,進出口貿易順差為24億瑞郎。 資料來源: 瑞士海關總局 (EZV)日期: 2019年11月20日
A: 新加坡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本(2019)年11月19日為Aquaculture Centre of Excellence(簡稱ACE)的封閉式浮動水產養殖場「環保方舟」(Eco-Ark)揭幕。 「環保方舟」造價410萬元並由新加坡食品局(SFA)農業生產力基金資助,長48公尺、寬28公尺,位於樟宜尾渡輪中心10分鐘船程外近海,以臭氧殺菌結合重力引流海水的專利技術,養殖時無須使用抗生素或注射疫苗。其特色在於, 只需兩名員工便可年產166公噸,為新加坡政府為海上養殖場訂下最低年產量的20倍,傳統養殖場則需30名員工才能達成同產量。 屋頂上設置的太陽能板每小時能生產17千瓦的太陽能,每日可省下約80元電費。另與需將海水抽上三層樓高度的垂直封閉式養殖場相比,環保方舟水泵所需能源可節省30%。 環保方舟內有四個養殖箱,每箱可養殖24公噸的魚,目前養殖了紅鯛魚、金目鱸和混種石斑魚三種新加坡常見的食用魚。 海水回放大海前會過濾固體廢料如殘留魚飼料,並經過脫氣(de-gassing)程式,去除水中的氨(ammonia),確保污染物不會流入大海。 許寶琨醫生在環保方舟的揭幕儀式致辭表示,食品局正在進行一項研究,評估柔佛海峽現有水產養殖區的可持續承載力,他指出,類似環保方舟的封閉式水產養殖場在提升魚產的同時,可減少對水質和沉積物的環境影響。 SFA指出,新加坡目前有125個漁場,其中112個為海上養殖場;新加坡人過去三年食用每年約8萬多噸新鮮和冷凍漁產,為協助漁民掌握新科技和可持續的運作方式以應付氣候變化,SFA安排加坡漁業養殖業者至以色列、荷蘭、中國和日本等國參訪,與當地的研發人員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接洽,並為業者提供科技、商業發展和資金補助等建議;新加坡養殖業者可申請總值6,300萬元的農業生產力基金,設立新系統管理和使用新科技以因應環境變化與提高生產力。
A:泰國國內需求不振及出口成長停滯,影響整體經濟表現:依據泰國Krungsri於10月經濟研究報告指出,泰國經濟受到國內需求不振及出口持續下滑影響,整體經濟表現不佳。主要影響包括:國內消費不振:本年8月國內消費成長出現減緩現象,主要在於耐久財,以及私人投資出現2017年2月以來首次衰退;農產品消費減少,亦使農民收入成長出現6個月以來首次減緩;9月的調查顯示,企業信心不振,消費者信心亦為3年以來新低。預期2019出口成長將為負成長-1.6%:泰國8月份起貨品貿易出口成長出現負成長,扣除黃金出口,出口已連續6個月出現疲軟,除食品加工產品仍持續成長外,及出口美國、中東市場仍維持正成長外,其餘皆已出現負的成長。由於美中貿易爭端,尚未有平息跡象,對泰國影響仍在,加上美國決定取消部分泰國輸美享有普遍優惠關稅優惠,預測泰國2019年出口成長率可能負1.6%,FOB基礎計算則為負2.8%。泰國央銀第三次下修經濟成長率:泰國央行依據泰國經濟表現,2019年經濟成長預測由3.3%下修至2.8%;2020年經濟成長率由3.7%下修為3.3%,主要受全球經濟減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中貿易戰未解、泰銖升值損及出口及觀光等影響。2019年前9個月出口貿易下跌-2.1%:泰國前9個月出口受國際經濟走緩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之影響,尤其美中貿易戰,使出口負成長2.1%。泰國對美國出口成長14.1%,占總出口的12.7%,使美國成為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對中國大陸(-5.6%;占總出口11.4%)、東協(-9.6%)、歐盟(-6.6),前9個月出口金額為1,866億美,較2018年同期減少2.1%。製造業信心指數下滑,創1年以來最低:泰國製造業信心指數連續4個月下跌為92.1,主要受國際經濟走緩、國內需求不振、強勁泰銖影響出口等影響。泰國央行已展開泰銖匯率管理,泰國政府加速國內重大建設,尤其東部經濟走廊高速鐵路等建設,以提振國內需求,其成效仍待進一步觀察。
A:EEC辦公室負責投資暨國際事務副秘書長Luxmon Attapich於10月24日在泰國副總理Somkid Jatusripitak及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Paul Chan)的共同見證下,與香港工業總會(FHKI)主席Daniel Yip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以促進政府旗艦高科技投資中心(hi-tech investment hub)的合作。該諒解備忘錄旨在擴大政府與香港私部門間之合作,以促進對S曲線目標產業、研發、先進技術及創新的投資,以支持在EEC的新創企業。S曲線產業包括機器人、航空、生物科技、醫療設備及數位經濟。Somkid副總理表示,來自香港的企業家將於本月參訪EEC;此外,香港投資人計劃將其投資基地轉移至泰國與其他東協國家,以避免受美中貿易爭端影響。EEC係泰國政府的旗艦投資計畫,橫跨春武里府(Chon Buri)、羅勇府(Rayong)及北柳府(Chachoengsao)。該計畫將於2021年完成,旨在建立一個技術、製造及服務中心,並通過陸、海、空與東協鄰國相連結。泰國工業部規劃透過其創投公司InnoSpace Thailand Co.在2019年促進50家本土新創公司的發展。InnoSpace Thailand成立於2019年1月,是一家公私部門共同投資之合資企業,初始預算為5億泰銖,並可望成為泰國新創企業的孵化器。
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10月25日在曼谷發布報告,將泰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下調至2.9%,該組織亞太部副主任Jonathan D. Ostry將泰國緩慢的經濟成長率歸因於國內外因素,此前IMF曾在4月預測泰國今年經濟成長可達3.5%。今年8月泰國中央銀行(Bank of Thailand)將其政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1.5%,此舉為4年多以來首次降息,藉以提振泰國疲弱的經濟狀況。IMF建議泰國應繼續實施進一步的貨幣寬鬆政策以應對當前形勢。
A:印尼觀光客(Ministry of Tourism)主管區域市場行銷司長R. Sigit Witjaksono表示,2018年沙烏地至印尼旅客超過16.5萬人次,印尼觀光局刻組團參訪沙烏地,在吉達與利雅德舉辦活動,推廣印尼觀光、文化、時尚以及美食。 渠指出印尼刻積極推廣旅遊,目標係將全球至印尼旅遊人數提高至2,000萬,其中盼將來自沙烏地旅客提高至20萬人次。Witjaksono表示,沙烏地與印尼皆為伊斯蘭國家,類似文化傳統有助彼此瞭解,進而強化雙邊關係。 沙烏地媒體Arab News指出,印尼係全球最大群島國家,涵蓋超過1.7萬個島嶼,擁有豐富的海灘及野生動物等自然景觀。
A:美國宣布將停止給予部分泰國輸美產品之普遍優惠關稅制度(GSP)下之貿易優惠,並將於宣布後6個月內生效。泰國此間人士認為,預計不會對當地出口商造成太大影響,惟華盛頓可能會進一步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上述措施,將暫停泰國在普惠制下享有之約13億美元(合392億泰銖)優惠,尤其泰國海鮮產品所享之優惠亦被撤除。上述新規定將於2020年4月25日生效,泰國商務部貿易政策與戰略辦公室表示,總共涉及之573種商品,這些商品將面臨4.5%的更高進口關稅,進而導致對美出口下降 2880萬至3280萬美元之間,約占對美出口的0.01%。各界臆測其原因係美方關切泰國勞工權益、貿易逆差飆升、禁止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生產商常用的飼料添加劑)豬肉輸泰,禁止使用農藥嘉磷塞等。泰國學者Somjai Phagaphasvivat表示,取消普惠制優惠帶來的損失並不大,惟此舉引起泰國出口商的震驚,因為他們受到國內經濟下滑和泰銖升值的負面影響。Somjai表示,以美國在最近與日本的貿易協議中所佔的主導地位為例,美國川普總統對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為零和遊戲。Trinity 證券執行董事Nuttchart Mekmasin指出,儘管初步估計表明對泰國出口的影響很小,但它可能為將來泰國和美國之間更大的地緣政治風險鋪路。元大證券研究報告中指出,由於在SET上市的主要公司與GSP取消優惠之貨品的風險無關,因此對泰國股市的負面影響估計有限。預計美國的這一舉動將對泰國政府和出口商構成壓力,因為前九個月泰國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36億美元,高於同期對中國的出口額21.3億美元。在前九個月中,泰國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為10.3億美元,在與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中排名第14。元大證券亦指出,如果美國在評估其經營者所面臨泰國貿易限制條件下,對泰國施加額外的貿易限制或制裁,這可能對泰國出口產生重大影響。減少對美國市場出口的依賴、多元化出口市場是一種理想的方法,惟世界經濟論壇評估泰國競爭力較低,又泰銖升值以及與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進展不大,這阻礙泰國貿易結構上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儘管估計對泰國出口的影響占出口總額的0.01%,但脆弱的經濟狀況可能促使政府推出額外的刺激措施,以及促使泰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思考較低的利率之必要性, Asia Plus證券研究報告中指出。AP證券分析師Ankepong Putthapibal表示,但預計失去GSP特惠權不會對SET上市公司產生重大影響,這是因為泰國主要的農業食品和海鮮集團,例如Thai Union Group(TU)和Charoen Pokphand Food(CPF),在出口蝦、鮪魚和動物飼料方面沒有獲得任何GSP優惠。他說,Sri Trang農產工業公司也不受此措施的影響,因該公司的橡膠和橡膠手套的出口美國並不需支付進口關稅。根據AP證券的數據,泰國在2015年失去對歐盟普惠制關稅特權,但泰國向歐元區出口貨品值並未下降。泰國國家進出口人理事會主席Ghanyapad Tantipipatpong表示,美國政府將工人的權利與普惠制問題聯繫起來是不正當的。泰方還沒有真正暸解美國剔除泰國貨品普惠制的標準通常,剔除是基於兩個標準-市場份額和進口價值超過美國每年給予的限制,而受到剔除之泰國貨品不屬於這些標準。她並表示,外國工作者權利的藉口是向泰國施加壓力,要求開放豬肉進口。市場份額條件係要求從貿易夥伴進口的產品不超過從美國進口總產品的50%。CPF首席執行長普拉森Prasit Boondoungprasert表示,普惠制決定只會影響CPF的餛飩蝦麵湯的出口,該湯麵佔總銷售收入的0.2%,並需繳納6%的進口稅。Prasit指出,該公司透過在國外建立生產設施來擴大海外業務來調整業務。CPF公司總銷售額的70%來自海外。他並表示,CPF已經在美國投資即食食品的生產,且增長速度與預期的相同,業務擴展的機會也在眼前。”TU公司首席執行官Thiraphong Chansiri表示,美國的這一決定不會對TU的業務產生重大影響,因為GSP並未涵蓋到該公司向美國出售的海鮮或寵物食品。
A:泰國商務部國際貿易推廣局宣布將採取7項措施,以減輕美國暫停對泰國貿易優惠的影響。泰國商務部國際貿易推廣局代理局長Somdet Susomboon表示,該局已訂定了7項措施來緩解美國行動的影響,在普遍優惠制(GSP)下,泰國獲得約13億美元(392億泰銖)的利益將被刪除。本案定於明年4月25日生效,共涵蓋573種商品,這些貨品將不再享受免稅待遇,並將面臨每年4-5%的進口關稅,價值15-18億泰銖。美國聲稱中止是由於對在泰國勞工權利的擔憂而引發的。Somdet局長表示,首要任務是在取消GSP生效之前的未來六個月中增加對美國的出口。在此期間,預計美國買家將庫存他們受影響的貨物,特別是加工食品、橡膠製品和電器。他亦表示,美國還決定恢復對包括鮮切蘭花和可可粉在內的七項泰國產品的貿易利益,因此,泰國商務部將尋求擴大這些產品的市場佔有。另一措施是為受影響的產品尋找新的市場。印度、巴林、卡達、南非、日本、英國、歐盟和俄羅斯是潛在目標。由於泰銖匯率強勢,將鼓勵泰國農業和加工食品業的經營者投資技術以提高競爭力,或在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進行投資,以進入美國市場。其他措施包括加強貿易road show和促進出口活動;促進使用國家電子商務平台Thaitrade.com,並尋求與電子商務公司的伙伴關係以促進出口、通過確保產品質量和標準來強化泰國品牌。Somdet局長表示,中止普惠制不大可能影響今年美國市場的出口增長目標,該目標估計為4%,並指出前9個月的出口已占目標的73-75%。另,對外貿易局代理局長Kirati Ratchano表示,在東協和東亞峰會之後,政府將在接下來的六個月內就美國暫停實施普惠制與美國進行談判。談判將依據《貿易和投資框架協議聯合委員會》(TIFA)進行。Kirati局長說明,該局去年年底已告知企業可能會普惠制可能會被削減,並建議他們開始尋找新市場,並繼續改善產品以保持競爭力。與此同時,巴育總理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在即將舉行的東盟峰會上就此問題與美國代表舉行會談。巴育總理還呼籲公眾不要猜測為什麼美國決定取消貿易利益,稱美國仍然是該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並強調美泰雙方將就此進行協商,其涉及美國法律,請各界不要對此進行猜測或建立聯繫,避免與政治連結。
A:泰國計劃耗資74億美元修建從曼谷到Pattaya的高速鐵路,經過數月的協商,該計劃於10月24日終獲得通過。泰國政府表示,已於10月24日簽署合約,將與正大 (CP)集團領軍的企業合作,其中也包括中國鐵路營造公司。一些日本銀行也同意為該營造計畫提供部分融資,該高鐵全長220公里,計劃於2023年開始營運。政府批准了1,190億泰銖的投資,而民間部門也將投資1,170億泰銖。經過50年的特許經營期間後,所有資產將移轉給政府,另該合約的其他條款則未公開。CP集團和其他12家公司被泰國前軍政府選中營造該項建設。自2019年3月份大選後新政府上台以來,這些企業集團就一直在與政府機關進行協商,但在土地轉讓和風險分散方面一直存在爭議。 10月初,負責交通政策的副總理Anutin Charnvirankul設定了必須簽署開始施工合約的截止日期,並威脅CP財團若無法達成簽署則將列入企業黑名單。CP集團總裁,同時也是泰國最富有的人,Dhanin Chearavanont批評副總理Anutin有關政府對於解決延遲簽署合約爭議的方法。
A:泰國外交部10月18日表示,泰國已準備好於11月2-4日主辦第35屆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高峰會議。該部表示,主辦東協峰會的主要目的是確保東協成員間及與其他國家間的合作,以實現區域的永續發展。泰國外交部發言人Busadee Santipitaks表示,峰會將在曼谷附近的暖武里府IMPACT會議中心舉行。來自第10個東協成員國以及來自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和聯合國等領導人與代表將出席第35屆東協高峰會。外交部發言人Busadee補充表示,東協高峰會將討論東協三大支柱的相關問題,包括「東協政治安全共同體(APSC)」、「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和「東協社會文化共同體」。關於政治安全層面,發言人Busadee表示,峰會將討論該區域內外的永續性、連接性以及ASEAN 4.0等議題。關於經濟共同體支柱,商業部貿易談判局Oramon Sapthaweetham局長表示,峰會將討論東協全面和永續的經濟發展,並討論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有關談判的最新情況,包括開放新市場。另社會發展和人道安全部技監Saranpat Anumatrachakit表示,峰會的社會文化議程將包括東協人民間的連結以及未來的人道安全計劃。Saranpat技監表示,將成立兩個東協老年人和社會福利中心。同時,政府副發言人Rachada Dhnadirek表示,在峰會舉行期間,泰國政府計劃與馬來西亞和印尼就所謂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成長黃金三角(Indonesia-Malaysia-Thai Growth Triangle, IMT-GT)」經濟合作舉行會談。該計劃旨在規範和同步調和這三個國家之間關於農業、觀光業和其他產品的規定,這三國在地理和人口組成方面具有許多相似處。例如與馬來西亞和印尼一樣,泰國最南端的省份也有許多穆斯林。
A: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HN) 日期: 2019年11月19日 斯洛伐克房地產價格可能持續上揚,其將減緩營建工程。 斯洛伐克經濟雖減緩,房地產仍持續有需求,同時市場上缺少新建築且利率低,此為目前影響營建業之主要因素。 整體而言,2019年9月斯洛伐克營建業較2018年同期微幅成長,但2019年前3季減少2%。 2020年斯洛伐克營建工程量可能減少0.5%。 設計公司指出,預期到2020年斯洛伐克建築工程下降幅度最大為1.1%;2019年斯洛伐克營建工程約將成長2%,工程公司營業額將成長2.4%,但預期2020年將減少0.6%。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資料來源:VnEconomy.vn,2019年11月14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19年1至10月越南進出口總額計約4,286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成長8%;貿易順差達9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188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成長8.3%,進口額為2,098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成長7.7%。 出口金額最高之產品項目為電話機,出口金額約440億美元;電腦及電子產品排第2位,出口金額291億美元;紡織品排第3位,出口金額約272億美元;鞋類產品排第4位,出口金額148億美元;機械設備排第5位,出口金額為147億美元;木材及木製品排第6位,出口金額為85.6億美元;交通運輸業排第7位,出口金額為7.07億美元;水產品排第8位,出口金額為7.06億美元;鋼鐵類排第9位,出口金額為3.49億美元;紗線及布料排第10位, 出口金額為3.45億美元。 另一方面,進口金額最高之產品項目為電腦及電子產品,出口金額達426.8億美元;機械設備排第2位,進口金額達300.3億美元;電話及零配件排第3位,進口金額121.5億美元;布料排第4位,進口金額109.5億美元;鋼鐵類排第5位,進口金額為81億美元;塑膠原料排第6位,進口金額為74.9億美元;塑膠製品排第7位,進口金額為53.6億美元;金屬製品排第8位,進口金額為53.2億美元;紡織原料及皮革鞋類排第9位,進口金額為49.1億美元;原油排第10位,進口金額為48.8億美元。
A: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稱,為落實越南在東協之承諾及執行越南政府2018年10月17日第130/ND-CP號議定,本(2019)年11月13日越南工商部頒布第23/2019/TT-BCT號公告有關對具有東協產地之糖不採用進口關稅配額,該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公告生效後,自東協進口之糖量不計算於每年工商部依WTO承諾公布適用於WTO會員國之關稅配額量。同時對現行法規規定具有東協產地、稅則號碼為1701之糖品亦不採用進口關稅配額措施。越南工商部將繼續配合農業部及其他相關管理機關、越南蔗糖協會研擬並建議政府、總理:必要時在ATIGA准許之範圍內採用貿易救濟措施,以確保公平競爭,維持採用符合國際承諾之適合進口管理辦法及貿易救濟措施權利,俾保護國內產業。
A: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稱,為加強管理膠合板出口美國,以防止貨物產地貿易詐欺及不法轉口行為,導致美國對越南出口之膠合板產品實施加強管理措施,造成越南國內產業負面影響,以及影響正派營業企業之權益。根據越南政府2018年5月15日第69/2018/ND-CP號議定,規定有關外貿管理法若干條款施行細則,越南工商部本(2019)年11月12日頃頒布第22/2019/TT-BCT號公告,規定有關暫停膠合板暫時進口再出口美國營業項目。第22/2019/TT-BCT號公告規定有關暫停稅則號列為44.12之膠合板暫時進口再出口美國營業項目。適用對象為經營轉口業務、暫時進口再出口業務之商人;管理轉口業務、暫時進口再出口業務之機關及組織;與轉口業務、暫時進口再出口業務相關之組織及自然人。第22/2019/TT-BCT號公告生效期間自本年12月27日至2024年12月31日。
A:越南汽車生產廠商協會(VAMA)稱,本年10月份VAMA會員廠商汽車銷售量為29,948輛,較9月份增加4.3%。其中休旅車21,355輛、商務用車7,228輛、專用車365輛。越南國內組裝汽車達16,406輛,較9月份減少3%;原裝進口汽車為12,542輛,較9月份增加16%。有關市場佔有率方面,Toyota佔市場第一名,銷售量達7,216輛 ; Mitsubishi排在第二名,銷售量達3,566輛;Ford排在第三名,銷售量為3,114輛;Honda 排在第四名,銷售量為3,058輛。累計本年前10個月VAMA會員廠商汽車銷售總輛達259,282輛,較去年同期成長16%,其中休旅車達190,049輛,成長26%;商務用車為64,751輛,減少2%;專用車為4,482輛,減少27%。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國內組裝汽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2%,原裝進口汽車銷售量卻成長118%,銷售量分別為153,144輛及106,138輛。
A:越南財政部行第10756/BTC-CST號函致越南塑膠協會(VPA),有關該部建議政府修正、補充第125/2017/N-CP號議定之草案,其中該部建議將聚丙烯(PP塑料,稅則號列屬3902)之進口稅自3%調漲至5%。越南塑膠協會頃致函財政部、工商部及越南國會科技暨環保委員會建議維持聚丙烯目前3%之進口稅,不予調漲至5%。在建議函中越南塑膠協會表示,越南塑膠業協會支持建立越南石化工業,如在榮橘(Dung Quat)石化精煉區中興建生產聚丙烯塑膠原料工廠及義山( Nghi Son) 石化精煉複合區中生產聚丙烯(PP)及聚乙烯(PE)之工廠。惟目前生產PP之越南3家廠商之年產量分別未達15萬公噸( Binh Son)、30萬公噸(Nghi Son)及30萬公噸(Hyosung Vietnam),其中Hyosung Vietnam 僅有三分之一之產量用於PP射出,其餘三分之二致產量專用於紡織業。惟越南近5 年內之PP塑膠粒之需求每年均增加20萬公噸,自2014年之582,761公噸增加到2018年之1,274,988公噸。預計,2019-2023年階段,PP原料使用需求平均成長11.38%,自2019年之1,420,081公噸至2023年之2,185,453公噸。惟依據設計功率及產品在生產、設計實際運用之數據分析基礎上,上述越南3家廠商之供應能力將逐漸減少,即越南企業須尋找國外PP原料進口來源。越南塑膠協會主席胡德藍(Ho Duc Lam)建議,2019-2023年階段不調漲PP進口稅,因為保政策如欲避免對一個產業之生產、經營活動造成衝擊,則被保護之對象須佔 50-75%以上。根據越南塑膠協會之估計,根據目前之進口價,倘將進口稅調漲至5%,在5年內越南企業自中東、日本、韓國及中國等國家進口衍生之費用將高達1.2兆越盾。進口稅調漲時,企業可以轉向FTA區內之國家採購PP原料,惟屆時越南企業無法以之前之價格採購(雖然區內之進口稅為0%),因賣方將把價格調漲相當於FTA區外之價格。如此,在5 年內,越南企業須支付予FTA區內成員國之衍生費用將達3.628兆越盾。這筆費用均為FTA區內成員國收益,越南政府均無法收取。這將導致產品之成本增加,無法與自東南亞、韓國、中國及日本進口之產品競爭。越南塑膠協會主席另表示,研擬調漲進口稅之企業類型時,影響決定權之投資資金卻屬於外資企業,而這些對象在越南投資時已享有住多優惠如土地稅及營業所得稅。惟使用刻正建議調漲進口稅廠商產品作為生產原料之廠商卻在面臨自FTA零關稅進口產品之競爭。這無形中使越南塑膠產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遭遇高度不公平之待遇。
A:資料來源: SITA 日期: 2019年11月18日 2019年斯洛伐克新工業訂單量落後去年,2019年9月較2018年同期達7.6%。 斯洛伐克統計局表示,2019年9月斯洛伐克新工業訂單達46億4,500萬歐元,較上(8)月增加1.7%。
A:本(2019)年7月印度Andhra Pradesh (AP)州新政府上任後,以前州政府招標過程有瑕疵及財政困難為由,成立一個高階協商委員會( High-Level Negotiation Committee, HLNC),重新檢視各項再生能源招標計畫並要求降低購電價格,此舉引來國際開發業者強烈反彈,透過印度外交部向印度政府抗議並揚言訴諸國際仲裁,AP州政府卻執意要減少購電量,甚至取消計畫。Andhra Pradesh州原本規劃再生能源總發電量為8,156百萬瓦(MW),包括風力發電4,075.37 MW,太陽能發電3,030.74 MW及小型水力發電103MW,但目前有將近7,000 MW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計畫恐面臨被取消命運,業者總投資金額高達4,000億盧比(約56億美元)。日本、加拿大、美國、新加坡、阿布達比等國政府及業者已透過主權基金及退休基金參與印度AP等州的再生能源發電計畫,惟恐此例一開將影響在其他州的投資計畫,該5國駐印度大使已聯名致函印度電力部長R K Singh表達嚴重關切。日本軟銀能源(SoftBank Energy)公司在AP州標得350 MW太陽能發電計畫,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 JICA)已貸款給部分在印度當地的日商能源公司。部分國際金融機構也參與AP州的再生能源計畫,包括國際金融公司(IFC)、亞洲開發基金(Asian Development Fund)、Brookfield、Goldman Sachs等。AP州再生能源業者先前已將本案訴諸該州高等法院,法院於本年9月24日判決支持業者立場,命令解散HLNC,並要求AP州政府不得採取任何脅迫業者措施。雖然如此,AP州政府仍持續減少自這些再生能源計畫購電量,並向高等法院提出更審要求。部分印度官員表示,由於印度政府多數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並無國際仲裁條款,因此這些擬訴諸國際仲裁的國家必須找出適當的法源依據。印度各州政府積欠再生能源業者購電費用已超過1年,累積金額高達1,100億盧比,其中AP州政府積欠金額最多,達250億盧比。評等機構ICRA負責人Girishkumar Kadam表示,由於AP及Telangana等州政府積欠業者購電費用,計畫購電價格又懸而未決,加上減少購電量等問題,已重創印度風力及太陽能發電計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