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央行(Saudi Arabian Monetary Authority, SAMA)、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及各阿拉伯國家統計單位之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經濟去(2020)年名目GDP為7,001億美元,在阿拉伯地區2.39兆美元之整體經濟中佔比29.3%,維持名列第1大阿拉伯經濟體,較排名第2之埃及3,619億美元約高出1倍。 另包括沙烏地在內之海灣地區6國去年整體GDP達1.41兆美元,在阿拉伯地區整體佔比為58.8%,至於此間阿拉伯地區在全球經濟佔比則為2.8%,排名第8,僅次於法國。
A:據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國有電力公司-中國南方電網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擬收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之阿布達比國家能源公司(TAQA)10%股份,金額估計約為42億美元。 媒體指出,上述交易若順利完成,將成為UAE本(2021)年最大中資收購案,惟雙方仍處於協商階段,是否能達交易協議或出現其他收購方仍有待觀察。
A:據媒體報導,英國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及巴林Investcorp將共同針對海灣地區成立總計8億美元之基礎建設基金,沙烏地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預計將成為該基金之最大投資金主。 上述8億美元之基礎建設基金將聚焦海灣地區之醫療照護、教育、社會住宅、水利、數位化等公共建設專案,預估將符合各國推動經濟轉型及社會發展計畫之目標。
A:據印尼衛生部表示,截至本年6月6日,雅加達共有435,135人確診,其中約有11.516人尚未康復,未康復之確診者中約35%(約4000人)仍需住院治療,此外,雅加達確診比率約7.62%,表示雅加達傳染情形仍嚴峻。雅加達特區推動全民疫苗接種已進入第三階段,即已開放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施打疫苗,惟此族群目前受接種人數有限。考量上述因素,且雅加達特區為印尼首都及政治經濟中心,必須儘速防止疫情擴散並達到群體免疫目標,印尼衛生部本年6月7日發布第SR.02.04/II/1496/2021號通函,授權雅加達特區開放所有18歲以上居民接種疫苗。 另由於雅加達地區部分醫院有AstraZeneca疫苗庫存須於6月底前使用完畢,因此開放雅加達18歲以上居民,包含居住於雅加達且持居住地證明SKTT、身分證號碼(NIK)及戶籍證明(surat keterangan domisili)等文件之外國人,均可報名接種此批疫苗。據了解,目前可報名此項方案進行接種之醫院(或指定地點)名單如次,旅居雅加達之印尼國人如有意願報名施打,可逕聯繫報名: 1. RS Grand Family (開放18歲以上居民接種) - 期間:本(6)月7至11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 - 需先上網報名 : bit.ly/vaksin18GF - 名額 : 每天300人 - 攜帶文件:身分證及戶籍文件(surat keterangan domisili) 2. RS Royal Taruma (開放18歲以上居民接種) - 期間本月7日至12日(上午8時至中午12時) - 名額:每天50人 - 攜帶文件:身分證及戶籍文件(surat keterangan domisili) 3. RS Pluit (開放18歲以上居民接種) - 需先上網報名: s.id/pendaftaran-vaksin-rspluit - 完成線上報名後,將另通知接種時間。 4. RS Gading Pluit (開放18歲以上居民接種) - 周一至周五(上午8時至下午2時) - 期間:至本月30日止 - 攜帶文件:身分證及戶籍文件(surat keterangan domisili)
A:資料來源:西貢經濟雜誌網站(2021.6.9日) 越南計畫暨投資部預測,2021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約達4,000兆越南盾,較2020年同期增長5.8%。此增長預測較越南政府第01/NQ-CP號公告預定的目標(增長7.11%)減少1.31%,以及較2021年第1季更新的目標(增長7.19%)減少1.39%。 然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演變複雜,再加上內資能力有限,仍依賴外國直接投資。因此,越南經濟成長的前景仍存有諸多風險及挑戰。 據越南中央經濟管理研究院阮庭弓(Nguyen Dinh Cung)院長評論,2021年第2季的經濟成長將低於原預定計畫。因本第4波新冠肺炎疫情,除了承受前3次的負面影響外,還存在以下3大影響。 - 其一,本次疫情已擾亂北江省及北寧省工業區的生產狀況; - 其二,部分大型企業,尤其是生產加工業已暫停或縮小生產規模導致工業產值降低。 - 其三,出口金額增加速度,尤其是生產製造加工品之出口將會減少,甚至會出現貿易逆差狀況。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6月9日報導,摩洛哥政府2020年曾因疫情暫停實施「跨海峽通行行動(Operación Paso del Estrecho, OPE)」計畫,日前亦宣布暫不接受來自西班牙港口之轉運。西班牙工會、企業組織及政府當局表示,此項決定並非僅影響直布羅陀海峽經濟與就業,恐將使西國損失5億歐元及造成數千名勞工失業,而目前許多領取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之勞工亦恐無法復工。 就直布羅陀灣(亦稱阿爾赫西拉斯灣,Bahía de Algeciras)而言,該項暫停OPE之措施將使阿爾赫西拉斯港口市及塔里法市 (Algeciras y Tarifa)地區自2021年6月15日至9月15日損失1,000萬歐元收入及減少數百個季節性工作機會。直布羅陀灣服務業協會(Asociación de Empresas de Servicios Bahía de Algeciras)理事長Manuel Piedra表示,暫停OPE措施雖不表示業者須進行裁員,惟卻導致直接與間接減少1,500個就業機會。此外,由於西班牙阿爾赫西拉斯港(El puerto de Algeciras)每年有3萬艘船隻停泊,衍生船隻停泊費、拖輪費、維修及補給等經濟效益。前述暫停措施使船隻無法停靠轉運,將造成收入損失及勞工需求減少,對阿爾赫西拉斯(Algeciras)市等不易就業地區影響甚大,使失業人數占該市總人數33%。 阿爾赫西拉斯市長José Ignacio Landaluce表示,疫情以來海運相關業務業者、旅行社及計程車業者等持續面臨巨幅損失,其中以海運業者受影響最大。另西班牙緊急暨民防總局(Dirección General de Protección Civil y Emergencias)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在OPE計畫下,法國及比利時旅客從西班牙經海運至摩洛哥之人數逾320萬名,跨海運送之車輛數目逾73萬4,000輛,疫情使前述榮景恐難再現。 該地區Baleària渡輪公司表示,疫情後僅偶爾提供少數商品及旅客自阿爾赫西拉斯港至丹吉爾港(Tánger)之往來運送。為進行防疫,西國關閉與摩洛哥之邊境,並限制伊比利半島本土與休達自治市(Ceuta)、梅利利亞自治市(Melilla)間之移動。該公司估計,2020年其渡輪乘客人數約減少81%。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2021/06/02 隨著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逐漸取消,部分特定行業如非醫療接觸行業、藝術娛樂、服務業等的營業額開始小幅回升;然而隨著經濟回暖,比利時企業開始面臨供應問題。 比利時政府為分析並因應疫情對經濟活動的衝擊,於2020年3月19日成立經濟風險管理小組(Economic Risk Management Group,ERMG)。該小組自成立以來已經進行了21份調查報告。最新一期是由比利時國家銀行(NBB)與比利時工商協會(FEB)主導,針對2,274家公司進行調查。 根據該份調查報告結果,比利時政府雖然自2021年5月中旬准許餐飲業開放戶外用餐,營業額卻不見改善,主要原因為氣候不佳。非食品類的零售業營業額也不如預期,雖然略有回升,仍低於疫情爆發前時期之21%。旅行社的營業額更是不見起色,仍低於疫情爆發前的80%。值得高興的是企業破產風險大幅降低,原本被評估為未來6個月內極可能破產的公司數量由4月的4.8%下降到5月的4%,主因為飯店餐飲業的破產風險從4月的17%下降到5月的 5%。 挺過破產危機,受訪企業表示當前主要難題為供應方面的產能問題,以及徵人不易的現象。許多產業均受到供應鏈中斷的影響,包括工業(57%)、建築業(58%)、貿易批發(64%)、非食品零售業(46%)和農業(44%)。這些業者表示將不得不調整銷售價格來消化成本大幅上漲的問題。相較之下,服務業受到的影響要小得多。造成供應困難的兩大主要原因為供應商亦面臨原物料短缺問題,以及物流運輸上之困難。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2021)年6月9日晚報報導,日本參議院通過「產業競爭力強化法」及相關6法之修正法案,透過優惠稅制,鼓勵日本企業推動溫室氣體減排及數位轉型。本次修正法案重點摘陳如下: 提供減碳排及數位轉型優惠稅制: 減碳排優惠稅制:企業倘採取溫室氣體減排措施,例如投產減碳排相關產品或投資導入生產線溫室氣體減排設備,例如投產電動車用蓄電池,則可以投資額10%為上限,扣除法人稅應繳稅額。 數位轉型優惠稅制:企業倘採取數位轉型措施,例如投資導入雲端系統或新軟體設備等,則可以投資額5%為上限,扣除法人稅應繳稅額。 修正「虧損跨期扣除」制度:日本現行稅制中,法人可將去年度虧損額自本年度所得扣除,由於日本法人稅應繳稅額係以當期所得計算,法人倘活用「虧損跨期扣除」制度可有效節稅。為援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業績惡化的企業,本次修法將中堅、大企業「虧損跨期扣除」的扣除上限由扣除前所得的50%改為100%,藉此減少企業的法人稅負擔。
A:依據日本電氣新聞本(2021)年6月10日報導,日本相關部會首長及地方首長於本年6月9日在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官邸舉行第三次「國家‧地方實現去碳化會議」,討論「地區去碳化路徑圖」草案。會中決議將選定100個地區推動去碳化,並推動中央及地方政府公共設施之半數於2030年前導入太陽能發電設備等。重點決議摘陳如下: 推動去碳化示範區: 選定100個人口約1千人的地區做為去碳化示範區。先建構成功案例後再參照成功案例作法進一步推廣至其他地區。 將在2030年前實現示範區內之家庭及商業建築電力消費淨零碳排。其餘產業例如物流等,則配合各示範區之地域及產業特性,以達成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3年減少46%之目標進行調整。 示範區的招募及選定辦法之具體要件及程序將於2021年度(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內決定。 最大限度活用可能裝設再生能源設備之空間:環境省將盤點建築物屋頂等可利用空間,最大限度導入太陽能發電設備。另將針對優良再生能源導入範例進行表揚。 公共設施推動淨零碳排:中央及地方政府率先推動公共設施之半數於2030年前導入太陽能發電設備,並於2040年全面導入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另原則上2030年後所有的新造建築物皆須為零碳排建築(Zero Emission Building, ZEB/ Zero Emission House, ZEH)。 推動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視化: 透過活用數位技術,在2030年度前實現產品及服務之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視化。 參考目前在食品包裝上標示熱量,作為消費者選購參考指標之作法,日本政府擬透過制定相關規範,賦予標示產品或服務排放二氧化碳總量之義務,藉此改變國民購買傾向及促進企業採取溫室氣體減排措施。 人才派遣及資金支援:日本政府將透過派遣人才及提供資金面之援助,協助去碳化示範區推動相關減碳排措施。為集中支援有意願推動去碳化的地方政府及業者,日本政府將檢視現行資金支援制度架構,重新建構可跨年度持續提供支援之新制度。
A:越南2021年前5個月貿易逆差3.69億美元 資料來源:越南投標網報(baodauthau.vn ) 2021年5月30日報導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5月,越南貿易逆差20億美元,而1至5月貿易逆差3.69億美元。 2021年1至5月,越南出口金額約2,622.5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33.5%。其中出口金額約1,309.4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30.7%。美國為越南第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超過376億美元,成長49.8%;其次為、歐盟出口金額161億美元,成長20.8%;東協出口金額115億美元,成長23.7%;南韓出口金額89億美元,成長17.1%;日本出口金額84億美元,成長7.7%。 2021年1至5月,越南進口金額約1,313.1億美元,成長36.4%。 中國大陸為越南第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約433億美元,成長52.8%;其次為南韓進口金額約209億美元,成長20.5%;東協進口金額約181億美元,成長54.2%;日本進口金額約89億美元,成長14.8%;歐盟進口金額約67億美元,成長16.8%;及美國進口金額約64億美元,成長6.8%。 2021年5月越南出口總額約260億美元,較2021年4月減少2.1%,較2020年同期成長36.4%。而進口總額280億美元,較2021年4月成長0.8%,較2020年同期成長56.4%。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副首相兼外交部長Ayman Safadi於本(110)年6月8日與荷蘭外交部長Sigrid Kaag舉行電話會談,就加強兩國經濟與安全合作措施進行討論。並檢視該區域政情發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巴勒斯坦問題有關情事發展,以及為解決區域危機與實現該區域安全與穩定所作的努力。 S部長指出,約旦隊荷蘭支援兩國解決方案及繼續支援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Works Agency for Palestine Refugees, UNRWA)表達感謝。強調必須努力保證在1967年6月4日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知獨立巴勒斯坦國的基礎上解決衝突,以便根據國際合法性決議與阿拉伯和平倡議與以色列一起生活在和平與安全之中。另強調,必須停止以色列破壞兩國解決方案所有做法。雙方並討論重建加薩地帶與維持停火之國際倡議,強調以色列必須尊重Sheikh Jarrah居民區居民的權利,並尊重耶路撒冷伊斯蘭與基督教聖地之法律及歷史現狀。 報導指出,約荷雙方另檢視解決敘利亞危機所作之努力,呼籲國際社會繼續提供支援,特別是考慮受新冠疫情之影響。K部長指出,約旦在促成該地區安全與穩定方面具關鍵地位,讚揚約旦在收容敘利亞難民方面所發揮之人道主義精神。雙方同意未來兩國將保持溝通,發展各項領域合作,維持區域穩定及和平發展,並深化兩國夥伴關係。
A: 據約旦時報報導,約旦總理Bisher Al Khasawneh於本(110)年6月8日星期二會見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 WBG)執委會主席Mirza Hassan、世界銀行集團中東暨北非事務副總裁Ferid Belhaj及Mashreq區域主任Saroj Kumar Jha時,表達約旦擬加強與世界銀行集團WBG合作的願望,強調加強與世界銀行集團戰略夥伴關係之重要性,以及在幾個優先方面支援約旦政府下一階段之努力。 報導指出,K總理指出,加強與世界銀行集團合作之目的,是實現一系列包括加強社會保護、為約旦人創造就業機會以及推動加強金融與貨幣穩定之經濟與結構改革等目標。約旦政府下一階段將側重於促進實現預期之經濟復甦,並克服新冠疫情帶來之經濟挑戰。強調加強雙邊合作之重要性,透過與世行有聯繫之國際金融機構促進公共與私營部門之投資及支援夥伴關係專案。 世界銀行集團執委會H主席表示,該集團與約旦間係夥伴關係,約旦係該集團在中東北非地區最大之戰略夥伴,強調將向約旦提供更多之支援與援助。並指出,該集團在疫情流行一年多之後訪問該區域之目的,係討論採取何種援助措施幫助各國克服受疫情影響之經濟情勢,目前該區域需要為青年創造數百萬個就業機會,此是需要解決最大挑戰之一。鑒於約旦在該區域具有很高之競爭力,約旦必須加強吸引投資之能力,以吸引解決貧困與失業問題之重大投資,WBG願意提供更多之財務援助,以協助約旦因應現有之經濟挑戰。
A:根據丹麥工總於6月7日報導, 丹麥財政部長Nicolai Wammen於7日到丹麥工總(DI)聽取加強數位化所需策略。 W 部長指出: 我們要求提供具體的建議以便做出一些可以推動向前發展進程的重要決定。 這項工作不應該只是以另一份精美的報告結束, 當建議提出時,政府將準備採取行動。 丹麥領先之數位化及創新力使丹麥在疫情中享有處於較安逸的起跑點,然而也因為受益於數位化起步較早,更應強化制定全面性的數位化再提升。 DI Digital 數位董事 Rikke Zeberg 表示很高興聽到部長的政治抱負。 同時,伊表示有必要幫助中小型企業(SME)加強數位化轉型。根據 Z董事的說法,為了使全體社會成功擁有更多可用的數位能力必須從小學至青年和高等教育開始將數位化教育併入學校計劃之中,並且需要教育更多年輕人了解這項技術,伊並補充說:如果要在未來做得好,亦應提升所有已經進入勞力市場的民眾數位技能,這是絕對必要的。 DI Digital選擇下列6個關鍵議題為 DI 數位化戰略的一部分: 丹麥必須是數位先鋒國家 通過數位化實現綠色轉型 提升每個人的數位能力 所有人對數位安全和信任有所認知 業務數位化 公部門創新數位化 Z氏表示, 丹麥在數位化方面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丹麥工總之會員必須有目的地努力維護和擴大這一點為創造民眾的社會利益,並補充道:就丹麥的規模和成熟度而言,丹麥是一個測試國家。必須多利用我們的優勢來出口丹麥數位化解決方案,並引進新的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鞏固丹麥的地位。 W財政部長還表示,正如我們在疫情下已經看到的那樣,數位化使整個丹麥受益。 數位化程度和創新能力不僅使丹麥在危機中成為表現出色的關鍵工具和先決條件,亦使丹麥在疫情間提供其價值並全面展示自身的潛力。
A:越南2021年前5個月咖啡出口平均價格每公噸為1,810美元,較2020年增加7.3%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 2021年6月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越南工商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Trade)稱,越南羅布斯塔(Robusta)咖啡隨全球價格上升而漲,2021年5月28日平均每公斤咖啡出口價格,較2021年4月30日,增加從1.2至2.1%不等。其中得樂省每公斤出口價格34,000 越南盾,增加 2.1%;崑嵩省(Kon Tum)省每公斤出口價格32,800 越南盾,增加1.2%。於胡志明市港口,R1 級羅布斯塔咖啡價格每公斤35,000 越南盾,增加1.7%。 據越南工商部統計,2021年5月咖啡出口平均價格每公噸為1,837美元,較2021年4月減少1.5%,較2020年增加8.5%。而出口數量逹13.5萬公噸,出口金額為2.48億美元,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較2021年4月增加2.2%及0.7%。 累計2021年前5個月,越南咖啡出口平均價格每公噸為1,810美元,較2020年增加7.3%。而出口數量逹72萬公噸,出口金額為13億美元,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較2020年同期減少11.4%及5%。 目前,越南咖啡產量居世界前列,羅布斯塔咖啡產量平均每公頃為2.6公噸,阿拉比卡咖啡產量平均每公頃為1.4公噸。越南咖啡持續認證領域排名第三、出口排名第二及占全球咖啡出口市場比重8.3%。預期2021年咖啡出口市場前景樂觀。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勞工部本(10)日公布本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5%,創2008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CPI月增0.6%,雖較4月月增0.8%小幅降低,惟仍高於市場預期,其中二手車價格上漲即占1/3;至除去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年增則為3.8%,亦係1992年6月以來最大升幅,月增則高達0.7%。 本年5月CPI增幅較預期為高,顯示商業活動限制放寬及美政府紓困措施帶動民眾消費,商品需求增加與庫存減少,而原物料供應不足、運輸及勞動薪資上漲等問題,造成企業成本上升與未完成商品訂單積壓,均推升美國物價,尤其全球車用晶片短缺,新車生產受限,帶動二手車價格飆漲;去年5月新冠疫情的基期效應,亦擴大本次CPI幅度。 根據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調查,約48%中小企業在5月提高平均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為1981年以來最高比例;美媒指出,過去3個月核心CPI以5.2%年率增加,為1991年最快增幅,反映近月通貨膨脹明顯加速。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雖堅稱通膨僅為暫時性,惟已引發經濟學者與投資人爭辯;隨著拜登政府、國會及聯準會透過財政及貨幣政策措施支撐美國經濟,通膨是否僅暫時將是美國經濟及金融市場的關鍵問題。
A:根據馬來西亞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發布銷息稱,該機構本(2021)年3月原預測2021年零售業成長率為4.1%,然隨著馬國政府相繼於5月3日實施「行動管制措施3.0」(MCO 3.0),以及6月1日實施「全面封鎖」措施(Total Lockdown),因此調低馬國本年零售業年成長率至4%。倘延長封鎖措施將使更多商店倒閉。 去(2020)年是馬國零售商自 1987 年以來最糟糕的時期。自去年底以來零售業出現初步復甦跡像後,今(2021)年復甦的希望最近完全破滅,因馬國每日新冠確診病例躍升至歷史高位。當馬國消費者避免去購物中心等封閉場所時,馬國許多零售商進而受到重創。 該機構表示,自 2021 年 5 月起馬國政府實施一系列新的封鎖措施後,零售業重燃復甦念頭已暫時熄滅。由於馬國新冠疫情 發展的不確定性和封鎖限制,目前馬國零售商協會(MRA)與馬國零售連鎖協會(MRCA)皆無法做出新的預測。 受新冠疫情衝擊,致消費信心低迷,馬國百貨公司、超市和大賣場等銷售萎縮,拖累整體零售業表現。本年第一季零售業衰退9.9%,表現略優於3月原先預期之衰退13.4%,亦較2020年同期萎縮11.4%稍微改善,馬國自 2021 年 2 月 5 日起,允許更多零售商分階段恢復營運。當「行動管制措施2.0」(MCO 2.0) 於本年 3 月 5 日結束時,購物流量有所恢復。馬國各大城市的購物中心都迎來了大批人潮。此外,部份旅遊區在週末也接待了大量遊客。 馬國本年第一季經濟萎縮0.5%,市場對出口商品需求偏高,特別是電子與電機產品,進而對第一季經濟做出積極貢獻,放寬行動管制措施推高市場對貨品與服務的需求。 本年第一季,百貨商店與超級市場銷售萎縮14.5%,MCO2.0期間,非食品組別不准營運;其中百貨商店的零售銷量下跌24.3%,雖然獲准營運,然超級市場與大賣場的銷量,亦較新冠疫情前遜色,第一季業務下跌11.9%。2020年業務強穩成長的便利商店以及合作社,在本年第一季則萎縮3.7%。此外,成衣與服飾領域萎縮23.4%,在MCO2.0期間,該組別不准營業。兒童與嬰兒產品零售銷量亦萎縮12.2%。 與去(2020)年同期比較,藥劑領域萎縮6.2%,該領域與雜貨零售商一樣,是最不受影響的零售領域。另外,個人護理產品銷量萎縮17.7%,家具與裝飾品、電子與電機產品則在這一季取得35.3%成長率,是零售業表現最佳的領域。其他特定商店,包括攝影器材專門店、保健器材商店、資通訊產品零售店、體育器材商店、音樂器材零售店、眼鏡店、二手貨商品店、烘烤器材、藝術與工藝品商店以及直銷公司,與去年第一季相較,銷量為負0.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統計顯示,雖然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猶存,加上新冠病毒疫情依舊肆虐,但馬國港口本(2021)年第一季貨櫃處理量仍達714萬5,150個標準貨櫃(TEUs),較上(2020)年同期成長10.43%。 馬國第一大港─巴生港(Port Klang)本年第一季貨櫃處理量為346萬7,139個TEUs,占馬國貨櫃總處理量之48.52%,較上年同期成長9.7%;柔佛州丹絨柏勒巴斯港(Port of Tanjung Pelepas,簡稱PTP)貨櫃處理量則為278萬2,133個TEUs,占馬國貨櫃總處理量之38.94%,較上年同期成長15.78%。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種植暨原產業部(Ministry of Plantation Industries and Commodities)部長莫哈末凱魯丁(Muhd Khairuddin)頃發布消息稱,本(2021)年1 月至 4 月馬國農特產品出口額達681億馬幣(約165.29億美元),占該國總出口額 17.6%,亦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66.5%,主因為農特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所致。該期間由於乳膠製品,尤其橡膠手套的出口額銳增至245 億馬幣(約59.47億美元),較 2020 年同期增加257.6%,主因為全球醫療保健產業的需求旺盛所帶動。 棕油產品占馬國農特產品總出口額40.6%,2021年1 月至 4 月棕油產品出口額為276億馬幣(約67億美元),較 2020 年同期增長29.5%。木材產品出口額為83億馬幣(約20.15億美元),較 2020 年同期增長29.2%,成為第三大貢獻來源,占農特產品總出口額 12.2%。可可產品的出口額為22億馬幣(約5.34億美元),較 2020 年同期成長2.9%;胡椒製品出口額為4,210萬馬幣(約1,022萬美元),增加28%。 隨著馬國政府頃宣布推出總值400億馬幣(約97.09億美元)「經濟與人民強化配套加強版計畫」(PEMERKASA Plus),以提升公共衛生能力、繼續關懷人民和支持商業永續經營,將進一步推動該國農特產品產業的發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勞工部本(10)日公布,截至6月5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37.6萬,較前一週38.5萬申請人數減少9千,申請人數連6週下滑;截至5月29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349.9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2.5%,較前一週375.7萬人減少25.8萬(相當失業下降0.2%),為去年3月21日疫情爆發以來最低水準;申請各式聯邦及地方失業補助方案人數總計1534.9萬,亦下降約9.5萬。 另美國勞工部近日公布美國本年4月職缺增加近100 萬達930萬,係2000年以來最高水準,其中住宿與食品服務類別增加34.9萬最多。另根據求職網站 Indeed,截至本年5月底職缺較去年2月成長27%,主要來自食品服務、休旅業、運送及倉儲等。專家指出,無論政府與民間數據均顯示餐旅等服務業增聘員工需求遽增,反映隨著疫情消退,民眾消費模式產生變化,已從購買商品轉為外出用餐及旅遊等服務支出,企業徵聘員工類別亦隨之改變。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領地別依序:內華達州(4.8%)、羅德島州(4.5%)、康州(4.2%)、波多黎各(4.1%)、加州(4%)、阿拉斯加州(3.9%)、賓州(3.9%)、紐約州(3.7%)、伊利諾州(3.6%)及哥倫比亞特區(3.3%)。
A: 依據日刊水產新聞本(2021)年6月10日報導辦理。 日本農林水產省發表2020年漁業·養殖業生產統計,2020年日本國內養殖鰻魚生產量1萬6,887公噸(比前一年減1%),該年鰻苗漁期,是國際協議設定鰻苗入池量上限(21.7公噸)以來最高的入池量20.1公噸,但成鰻生產量並沒增加且比前一年減少。 20世紀以後日本養殖成鰻生產量每年約2萬公噸間變動,但鰻苗入池低於20公噸,也有出現成鰻生產量低於2萬公噸的例子,近年鰻苗入池量也在未滿20公噸上下變動。設定入池量上限前的2014年鰻苗入池量27.1公噸, 2015年間受影響濃厚,到2017年入池量相對穩定,成鰻年產量都超過2萬公噸,但之後連續2年入池量減少,導致生產水準下降。 本次6年來首度鰻苗入池量超過20公噸,被認為成鰻應增產,但仍暫時停滯不前狀況,因鰻苗量多養殖過密造成成長緩慢,且作為蒲燒使用的小規格整年商品過快上市也有影響,另周年養殖場(整年可出貨)將部分產能延至隔年出貨,導致部分產量計算到2021年以後所生產,但2020年前半年已減產停滯不前。 縣別生產量高低依序,第1位鹿兒島縣7,057公噸(未增減)、第2位愛知縣4,315公噸(減1%)、第3位宮崎縣2,856公噸(減7%)、第4位靜岡縣1,536公噸(增1%)、第5位德島縣243公噸(增10%),第1~4位順位不變,德島縣取代高知縣成為第5位,鹿兒島縣、愛知縣、靜岡縣生產量幾乎持平,宮崎縣稍有減少,德島縣則增1成。 另經營養鰻的縣為中心,進行保護親鰻(往下洄游成鰻)關係,捕撈野生鰻魚生產量受到抑制,比前一年減少1公噸至65公噸,2015年以後幾乎都在70公噸前後變動,雖然野生成鰻產量不多,但最近連續2年更新最低記錄。 按日本基於傳統鰻魚飲食文化,過去大量捕獲河川的野生鰻魚及陸上養殖鰻魚,但因養殖所需鰻苗捕獲狀況不佳,間接影響養殖成鰻之供給,造成各地保護河川親鰻(讓往下洄游成鰻在海裡產卵)風潮。而日本養鰻所需鰻苗,多數由日本各地河口及沿岸所捕獲,2020年入池量20.1公噸,其中3公噸是由國外進口,未來各國對親鰻及鰻苗的保護及管理似成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