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稱:金管局)本(2021)年6月9日發表永續報告指出,氣候變化預計將影響星國外匯儲備的預期報酬,尤其是股票市場的投資,因此該局採取策略加強外匯儲備抵禦氣候變化衝擊的韌性。目前金管局投資組合的多元化性質抵消了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其中固定收益佔絕大部分。截至本年5月底,該局管理的外匯儲備金為3,980億美元。 上述報告針對氣候變化對新加坡未來20年外匯儲備的潛在影響進行分析指出,若全球去碳化進展快速,企業和資產將面臨更高的轉型風險,例如與石化燃料有關的資產將擱淺。如果因應氣候變化的行動緩慢,將會有更大的氣候災害和氣候條件變化所帶來的實際風險。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表示,將在股票資產類別實施緩解氣候風險覆蓋(overlay)計畫,減少對碳密集行業如能源、材料和水電的曝險,但並非完全避免投資碳密集型產業,而是投資具成功轉型潛能者,同時也考慮把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風險最大者排除,例如大部分收入來自煤開採、且無可行轉型計畫者。 金管局未來每年將彙報外匯儲備金因應氣候風險的進展,首先是披露股票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碳密度(Weighted Average Carbon Intensity,簡稱WACI)」,依據所投資公司每單位營收碳排放和投資比重計算。截至本年3月底,該局的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WACI,比市場基準低30%,已開發市場股票投資組合的WACI則比市場基準低3%。 在綠色金融方案領域,金管局亦推出津貼,協助抵消發行永續債券、綠色與永續掛鉤貸款的成本。新加坡去(2020)年共發行38億星元的綠色、社會和永續債券,低於前(2019)年的48億星元;綠色與永續掛鉤貸款發行量則增加8.6%至101億星元。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下稱:金管局)本(2021)年6月9日發表首份永續報告,宣佈數項金融業綠色與永續發展措施,以推動新加坡轉型至低碳經濟。該局將強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遵循國際標準作出氣候相關財務披露,並在外匯儲備管理中納入氣候風險考量,將提撥18億美元(23.8億星元)進行氣候相關投資。新加坡金管局是繼英格蘭銀行之後,全球第2家發表永續報告的央行,也是亞洲首家發表此報告的央行。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表示,氣候變化對金融業構成重大威脅,金融業在因應氣候變化的挑戰中發揮關鍵作用。金融業是開啟永續未來的關鍵,支持經濟過渡至較低碳模式,將資本引向綠色技術和基礎建設。作為中央銀行和金融監管機構,金管局將從4方面著手推動永續發展:(1)與金融機構合作加強新加坡金融業對環境風險的抵禦能力;(2)與金融機構合作發展充滿活力的綠色金融生態體系,以支持亞洲向低碳的未來轉型;(3)將氣候風險和機會納入投資框架;(4)減少自身的碳和環境足跡。 金管局已在綠色投資計畫下委任5名基金經理人管理氣候相關的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資組合,未來也會減少受低碳經濟轉型衝擊的企業和領域的投資,甚至將高風險的公司排除在投資範疇之外。前述基金經理將在新加坡設立亞太永續中心,為亞太區推出新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主題基金。 在提高金融業因應環境風險的韌性方面,金管局和新加坡交易所(SGX,下稱:新交所)將制定藍圖,分別強制要求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作出氣候相關財務披露。此將分階段進行,規模較大或面臨較高氣候風險的上市公司以及大型金融機構可能率先披露,有關當局將在未來數月徵求業界意見後制定細節。 金管局已要求所有銀行、保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從明(2022)年6月起作出氣候相關披露。該局將著重探討如何根據與國際接軌的單一標準,將期望值轉化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要求。新交所則要求上市公司在「不遵守就須解釋(comply or explain)」的原則上發表永續報告,但尚未說明可遵循的框架。 孟文能局長指出,綠色金融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數據,披露整個價值鏈上的碳足跡是巨大的挑戰,新加坡要建立起整個生態圈,確保使用的數據和資訊要具備最高水準。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副教授表示,強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的氣候相關報告非常重要,除可強化星國對巴黎協定的承諾,並成為推動新加坡「2030年綠色計畫」的關鍵因素。

A:綜合美媒報導,IBM宣布將要求美國員工於9月7日重返辦公室上班,規劃讓已完成接種疫苗員工於辦公室不必配戴口罩,另將制定關於商務旅行及客戶會面的健康安全計畫,惟尚未具體表明員工是否可繼續遠距辦公。 另Facebook亦加強研擬辦公室重啟計畫,預計9月份結合遠距辦公以50%容量重啟美國大多數辦公室,本年10月份則全面重新開放,惟將員工重返辦公室時間點交由各團隊決定,計畫中包括定期評估員工人際關係及合作能力,結合辦公室工作與遠距工作,期望辦公室仍是建立關係及合作的地方。 目前Facebook約有6萬名員工,將成立內部諮詢委員會研析遠距辦公員工需求,該公司執行長樂觀認為隨視訊及虛擬實境發展,應可大規模進行遠距辦公,Facebook本月10日宣布若員工可透過遠距辦公完成工作,將允許所有全職工作者在家辦公,並將允許員工跨國遠距辦公,例如下週二開始美國員工可在加拿大遠距辦公,歐洲員工可在英國遠距辦公,預計2022年1月起員工可在歐洲7個國家永久流動辦公。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facebook-lets-more-employees-choose-full-time-remote-work-or-return-to-the-office-11623258049 https://www.cnbc.com/2021/06/09/ibm-tells-us-employees-they-will-return-to-the-office-in-september.html?&qsearchterm=ibm https://www.cnbc.com/2021/06/09/facebook-will-let-all-employees-who-can-work-remotely-to-request-full-time-remote-work.html

A: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目前高盛銀行全美約有2萬名員工,為規劃安全重返辦公室的形式,已通知員工強制回報新冠疫苗接種情形,根據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表示,若員工提供的資訊保密,詢問員工疫苗接種情形為合法。 美國許多公司亦盼重啟辦公室前,可瞭解員工疫苗接種情形,相關方法包括進行調查及提供疫苗接種獎金等,或仿效高盛強制要求員工報告,俾據以評估是否提供進一步獎勵措施,或用潛規則要求員工施打,例如高盛強烈建議員工施打疫苗,惟稱其為個人選擇。 高盛銀行本年5月僅告知員工若回報接種疫苗情形,可在曼哈頓辦公室無需配戴口罩,然目前已強制全美員工回報,無論員工是否在辦公室佩戴口罩,然高盛並未要求員工出示疫苗接種證明,僅要求紀錄接種疫苗的日期及種類。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0/business/goldman-sachs-vaccination-status.html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由於今年作物季節孟加拉對曼德勒市場的需求突然增加,近5年內香菜種子的價格急劇上漲。 從2016年到2021年的5年間,香菜種子的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價格從每蒲式耳(1蒲式耳等於8加侖)1萬緬幣升到1.5萬緬幣,市場需求仍然很高。香菜種子被用作香料,從實皆、Shwebo、Wetlet、Myinmu、Thetaw、Myingyan、Mahlaing及Taungtha鎮運輸到曼德勒市場。相較之下,仰光省及伊洛瓦底省市場則多以香菜葉販售,用於魚湯麵及其他菜餚,而不是等待種子發芽。鑑於香菜種子價格高漲,香菜農此時不應摘採葉子出售,而應該等待長出種子再販售。除香菜種子外,茴香種子(Fennel seeds)及茴芹(Aniseeds)作為香料及傳統藥材在市場上的價格也較高。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仰光工商會表示,國內黑豆價格已躍升至每噸108萬緬幣以上(Bayintnaung商品倉庫)。豆類市場統計顯示,儘管5月1日黑豆價格為每噸88.85萬緬幣,但6月4日價格躍升至每噸108.5萬緬幣左右,在短短1個多月內每噸上漲約20萬緬幣。由於印度將黑豆、綠豆及木豆從限制進口商品改為自由進口,緬甸黑豆價格隨之上漲。然目前的價格尚不及2019年底每噸130萬緬幣的水平。   自2017年以來,根據印度政府及2015-2020年的對外貿易政策,印度對包括黑豆及木豆在內的豆類設有進口配額。目前,印度商業及工業部已於2021年5月15日發佈第S.O.1858(E)號公告, 自2021年10月31日起,該3種豆類從限制商品改為收費進口商品。緬甸的黑豆種植園每年生產約40萬噸,主要出口到印度。同樣,緬甸每年也生產約5萬噸木豆,主要出口到印度。據緬甸豆類及芝麻商人協會稱,包括綠豆及木豆在內的豆類,主要產於非洲、澳大利亞及緬甸。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發佈的統計,2020-21 財年10 月 1 日至 5 月 28 日期間,緬甸進口額為10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3.97億美元大幅減少了33.38億美元。在當前財年,消費者、資本、中間產品及來料加工CMP企業集團的進口值均有所下降。 在當前財年的近8個月裡,緬甸進口的資本財包括汽車零件、車輛、機器、鋼鐵及飛機零件等,進口額約計36億美元。該數字較上財同期的數字減少15.56億美元以上。此外,緬甸進口價值20.8億美元的消費產品,包括藥品、化妝品及棕櫚油等。消費產品進口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減少1.89億美元。中間財佔緬甸進口的第二大,主要的進口品為石油產品及塑料。今年,原材料進口從上年同期的44.5億美元大幅降至33.4億美元。 該期間CMP成衣業進口原料約計9.89億美元的,較上年減少了4.88億美元。 目前,CMP成衣業約佔緬甸出口30%,因新冠肺炎疫情歐洲國家取消訂單而陷入困境,故CMP企業的原材料進口額持續下降。根據商務部的數據,緬甸的前10個進口來源國是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越南、日本、韓國及美國。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6月7日,緬甸中央銀行(CBM)以1美元兌1,590緬幣在匯市首次售出300萬美元。今年5月CBM在匯市售出2,400萬美元以穩定緬幣匯率。美金在當地匯市持續升值,從1月底的1,330緬幣升至5月12日的1,730緬幣高點。為因應美元的飆漲,CBM分別在2021年2月3日賣出680萬美元,4月22日及27日各賣出600萬美元,以及5月在匯市賣出2,400萬美元,才使目前的匯率降至1,590緬幣。CBM依據外匯拍賣市場的規定,與獲授權的私人銀行進行外匯交易。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6月2日   據越南工商報報導,2021年前5月越南至美國出口金額達376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49.8%。自2021年初至今,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越南貨品輸往美國一直穩定增長,使美國也成為越南企業最大出口國。   據胡志明市投資貿易促進中心阮友信(Nguyen Huu Tin)主任表示,美國市場近來傾向將從傳統供應國進口轉移至其他新興國家,而越南逐漸成為美國首選。據美國Material Handling & Logistics資訊網頁評估,受訪問中之43%美國企業均表示越南是其2021年前3大優先供應國之一,該數據較2020年調查增加一倍。越南商工總會(VCCI)阮新城(Nguyen Tan Thanh)副主席亦表示,近年來越南貨品出口結構呈現明顯變化。除越南傳統主要出口貨品如紡織品、鞋及水產,製造業產品如電子、零件及木製品出口量大幅度成長。累計至目前為止,超過10組貨品出口至美國市場金額亦達逾10億美元。

A:標題:南方共市與韓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第6次諮商談判 日期:2021.06.09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南方共市與韓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第6次諮商談判於本年5月31日至6月4日以線上視訊會議方式舉行,雙方財政部門代表主政國民待遇市場進入(National Treatment Market Access Group,NTMAG)章節之談判,且為雙方貿易條件建立優惠待遇。在談判過程中,雙方就產品製造之互惠報價與製程規範進行研議,並獲實質進展。 (二)除NTMAG章節之談判外,雙方尚就其他關切議題交換意見,包括服務貿易、投資、技術貿易障礙、原產地規則、動植物衛生檢疫條件、智慧財產及貿易便捷化等。雙方跨部會另業規劃於2021年下半年續就其他技術工作,準備展開第7次雙邊諮商會議。 (三)另依據國際貿易中心(ITC)統計資料,韓巴雙邊貿易關係中,韓國2020年自巴拉圭進口金額5,600萬美元,主要產品包括黃豆、大豆油、牛肉、豬肉、芝麻及其衍生物、糖及小麥等;對巴拉圭而言,韓國市場仍具相當成長空間。 (四)近年來,韓國已於亞太地區成為經濟強國之一,業與全球52個國家簽署15個自由貿易協定,亦係唯一與中國、美國及歐盟等國際強權擁有自由貿易協定之國家,對南方共市而言,韓國係連結生產整合之重要進入平臺。

A:標題:2021年1-5月巴拉圭養豬場收入增加30% 日期:2021.06.09 單位:駐巴拉圭大使館經參處 消息來源:國家報(La Nación) 內文: (一)依據巴拉圭國家品質暨動物健康管理局(Servicio Nacional de Salud y Calidad Animal,SENACSA)統計資料,2021年1-5月巴拉圭養豬場收入363萬4,623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279萬3,211美元,增加84萬1,412美元,成長30.12%。另以豬肉產品(含豬肉、豬內臟及豬雜等)重量計算,2021年1-5月出口重量2,079公噸,較2020年同期之1,669公噸,增加410公噸,亦成長24.57%。 (二)單以豬肉出口金額計算,2021年1-5月出口金額超過22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210萬美元,成長7.2%;再以豬肉出口重量計算,2021年1-5月出口重量較2020年同期亦成長6.8%。以豬內臟出口金額計算,2021年1-5月出口金額超過10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27萬8,000美元,成長272%;再以豬內臟出口重量計算,2021年1-5月出口重量較2020年同期亦成長267%。以豬雜出口金額計算,2021年1-5月出口金額32萬2,000美元,較2020年同期之39萬3,000美元,則衰退18%;再以豬雜出口重量計算,2021年1-5月出口重量亦較2020年同期衰退23%。 (三)巴拉圭2021年1-5月豬肉主要出口市場為喬治亞,占巴拉圭總豬肉出口63%;第2大出口市場為海上中轉產品,占14%;烏拉圭自2021年2月25日起同意巴拉圭豬肉輸銷,業成為巴拉圭第3大出口市場,占巴拉圭總豬肉出口13%。其他市場包括安哥拉、亞塞拜然、莫三比克及加彭等。

A:2019-2020年產季瓜地馬拉共出口416萬公擔咖啡   依據瓜地馬拉咖啡協會(Anacafe)統計資料,2019-2020年產季瓜國共出口416萬公擔咖啡,金額達6億5,703萬美元,瓜國為全球前10大咖啡出口國之一。   瓜國咖啡產業已自2000年咖啡價格危機逐漸恢復,2020年瓜國咖啡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2.5%,豆蔻、蔗糖及咖啡為瓜國前三大農產品,咖啡產業共創造40萬個工作機會。瓜國咖啡主要出口市場為北美(50.4%)、歐洲(24.6%)、亞洲(22.3%)、其他地區(2.7%)。

A:瓜地馬拉2021年1月服務業出口增加22.8%   瓜地馬拉央行統計資料顯示,瓜國2021年1月服務業出口增加22.8%,金額達8,670萬美元。瓜地馬拉發展基金會(Fundesa)總幹事Juan Carlos Zapata指出,本年1月服務業如客服中心及商業流程外包公司(BPO)出口成長達27.4%,金額約5,000萬美元;科技及軟體業成長118%,出口金額約2,090萬美元。   瓜國2020年服務業出口約37億美元,較2019年的44億美元減少15.9%,預估2021年服務業出口金額約為40億美元。Z總幹事指出,瓜國必須加強都市化及城市間的連結度以促進服務業發展及出口。​

A:2020年瓜地馬拉就業市場倒退5年,減少4萬1,863個職缺 國際勞工組織(OIT)報告指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拉丁美洲減少約1,000萬個工作機會,預估2021年即使消費者及企業信心恢復及疫情受到控制後,全球仍有3,600萬個工作機會缺口。 2020年瓜地馬拉就業市場至少倒退5年。依據瓜國社會保險局統計資料, 2020年擁有正式工作的保險人數約134萬7,205人,較2019年的138萬9,608人減少4萬1,863人,約減少3%。瓜國央行統計資料則顯示去年約喪失6萬個正式職缺,以往瓜國每年平均新增6萬個職缺。 瓜國全國經濟調查中心(Cien)指出,瓜國經濟主要挑戰在於透過正式職缺創造收入的機會仍非常有限,工作機會缺口達320萬個職缺。缺少工作機會不僅影響職缺品質、勞工權益及生產力等,亦將影響政府稅收。2020年自2月起職缺即開始減少,其後數月逐漸惡化,4月單月即減少5萬4,227個職缺。6月就業市場小幅度恢復,主要由公共行政、商業及製造業動。 瓜國經濟部長Antonio Malouf表示,瓜國將致力透過吸引外資、促進外貿及加強輔導中小企業以增加就業機會及振興經濟。​

A:瓜地馬拉2021年1月服務業出口增加22.8%   瓜地馬拉央行統計資料顯示,瓜國2021年1月服務業出口增加22.8%,金額達8,670萬美元。瓜地馬拉發展基金會(Fundesa)總幹事Juan Carlos Zapata指出,本年1月服務業如客服中心及商業流程外包公司(BPO)出口成長達27.4%,金額約5,000萬美元;科技及軟體業成長118%,出口金額約2,090萬美元。   瓜國2020年服務業出口約37億美元,較2019年的44億美元減少15.9%,預估2021年服務業出口金額約為40億美元。Z總幹事指出,瓜國必須加強都市化及城市間的連結度以促進服務業發展及出口。​

A:2021年2月瓜地馬拉等國自美墨邊境偷渡人數較1月增加28% 2021年2月瓜地馬拉等國自美墨邊境偷渡人數較1月增加28%   拜登政府採行較溫和的移民政策後,造成美國邊境偷渡客激增。使得美墨邊境的偷渡掮客趁機運作,利用社群媒體在窮困鄉間宣傳可輕易協助偷渡美國,以收取高額非法佣金。   2021年2月偷渡人數較1月增加28%,自去年10月至今年2月已逮捕約40萬偷渡客。瓜國成人偷渡情形增加12%,無人照顧的幼童偷渡增加90%,家庭偷渡增加281%。本期間被逮捕的瓜人達6萬4,217人,較上年度同期的2萬3,219人增加176%。本年1月共1萬3,138人被逮捕,2月增加至1萬9,600人。瓜國是中美洲北三角同盟被逮捕人數最多的國家。去年10月至2月美國政府共拘留無人陪伴的1萬114名瓜國幼童。​

A:美國政府通過1.9兆紓困案後,對瓜國對美出口及僑匯將有正面影響,預估瓜國外匯將成長8% 瓜地馬拉美國商會(Amcham)理事長Juan Pablo Carrasco指出,美國政府通過1.9兆紓困案後,對瓜國對美出口及僑匯將有正面影響,預估瓜國外匯將成長8%。C理事長說明,美國經濟與就業復甦後,瓜國在美移民將有更多資源匯回母國,預估瓜國經濟在本年5、6月將有顯著提升。   瓜國出口業者協會(Agexport)總幹事Amador Carballido指出,對美出口占瓜國總出口34%,往年平均每年成長3%至4%,去年受疫情影響衰退1.5%,預估本年將成長6.5%至8%。去年受影響最深的業別為紡織業,預估本年將成為首先反轉的產業之一。   瓜國紡拓會理事長Alejandro Ceballo指出,受疫情影響,瓜國紡織品及成衣出口自去年4月開始衰退,至今尚未恢復,渠並指出,雖然瓜國為紡織品重要出口國,倘瓜國持續僅出口布料至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將對瓜國有負面影響,因該等國家已成功吸引外資投資成衣廠,出口附加價值更高的成衣。依據紡拓會統計資料,2021年1月至3月8日,瓜國成衣及紡織品出口金額為3億3,18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減少3.07%。   瓜國社會研究暨調查協會指出,21.5%移民從事建築業,19.3%移民從事商業及餐旅業,紓困案將有助增加該等產業職缺。瓜國2020年出口成長3.3%,預估本年將成長9%;經濟成長率預估成長3.5%。

A:瓜國每年消費之穀物約50至60%係由走私管道進入瓜國 瓜地馬拉穀物協會(Anagrab)理事長Sebastian Charchalac指出,瓜國土壤肥沃,可耕地面積廣大,惟缺乏提升農業競爭力政策及創新科技作法,使得產量無法提升,此外,瓜國每年消費之穀物約50至60%係由走私管道進入瓜國,品質及衛生皆未受管制。   瓜國穀物協會會員約3,000家榖農,全國約15,000家。該會會員擁有可耕作土地面積達24,675公頃,每年可產280萬公擔玉米、12萬5,000公擔紅豆及50萬公擔白米,倘穀農擁有先進技術及資金,產量可增加3至4倍。   依據瓜國統計局資料顯示,玉米及紅豆佔瓜國大部分可耕作面積,占比分別為8.7%及1.6%,因該兩種作物是瓜國主食及營養來源。近年因可耕地減少,玉米產量亦隨之減少,因此必須引進創新科技以提高產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派駐瓜國代表Ricardo Rapallo 建議瓜國農業從業人員、公私部門及慈善組織等應組成聯盟以促進瓜國農業發展並增加就業機會。​

A:瓜地馬拉2020年極度貧窮人口比例達19% ​ 依據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經濟委員會(CEPAL) 調查指出,瓜地馬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去年11月艾塔及優塔風災影響,2020年極度貧窮人口比例達19%,較2014年增加4%。該調查係基於瓜國經濟成長率、勞動市場概況及在瓜國執行之援助計畫進行評估。CEPAL預估整體貧窮人口約占總人口51%。   CEPAL指出,2018年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及尼加拉瓜飢餓人口約220萬人,2020年增加至800萬人,僅管拉丁美洲各國皆採取相關措施以減少貧窮人口比例,2020年貧窮率依然創下20年新高,貧窮人口比例達33.7%,約2億900萬人,極度貧窮人口約7,800萬人。0歲至14歲的貧窮及極度貧窮人口較其他年齡層為多,分別占47.2%及19.6%,此情形在原住民及黑人族群更為嚴重。婦女受疫情影響而失業,勞動參與率倒退10年。

A:中美洲與韓國自由貿易協定進展   依據瓜國自由報報導,巴拿馬與韓國自由貿易協定於2021年3月1日生效,目前中美洲6國僅瓜地馬拉尚未與韓國完成談判。   瓜韓商會副理事長David Juárez指出,2020年瓜國出口韓國金額為7,800萬美元,較2014年的3億2,060萬美元大為減少,其他中美洲國家如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及哥斯大黎加在協定生效滿一年後,對韓出口皆大幅成長,其中尼國成長達250%。瓜國對韓主要出口項目為粗糖,每年平均出口金額為1億5,000萬美元,2020年降至500萬美元,薩爾瓦多及哥斯大黎加糖產品對韓出口呈大幅成長,對瓜國影響甚鉅。   瓜國咖啡協會理事長Juan Luis Barrios指出,韓國係瓜國咖啡進軍亞洲市場重要踏板,2019年至2020年產季,瓜國咖啡對韓國出口占咖啡總出口4.2%,對亞洲占咖啡總出口25.1%。談判停滯將使瓜國農產品在韓國逐漸喪失競爭力。 瓜國工業總會理事長Eduardo Girón則盼瓜國政府極力維護瓜國利益,並爭取與其他簽署國相同待遇,以吸引投資及保護就業。 瓜國經濟部表示,瓜韓於2017年中止談判至今,目前瓜國已向韓方表達重啟談判意願,尚待回復。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