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斯德哥爾摩市政府計畫在2030年以前,所有車輛都應達到零碳排的標準。為達到此目標,交通電氣化是關鍵條件,因此增設電動車充電站也更為重要。因為相關高新科技發展,促使車價降低並提高需求量,進而加速瑞典電動車數目成長。 雖然許多汽車製造商已接連宣布將停止使用內燃機,斯德哥爾摩市政府認為,若欲加快減少碳排速度,地方政府也必須採取行動,以確保斯德哥爾摩居民可便利使用電動車。透過汽車全面電氣化及電動車的低噪音與清潔性,將可為斯德哥爾摩城市整體生活品質帶來重大價值。
A:出處:Dutch News , 2021/06/1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從6 月 23 日起將啟用CoronaCheck 應用程式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於6月9日對國會表示,從 6 月 23 日起,接種過疫苗、檢測結果呈陰性或最近感染過新冠病毒但已痊癒者,可使用 CoronaCheck 應用程式(app)出席需「進場檢測」的各種場合。 目前民眾必須出具陰性檢測證明,才能出席節慶或體育賽事,但從 6 月 23 日起,持有前述app亦能入場。惟為保護隱私,app只會顯示出持有者的出生日期和姓名縮寫,不會載明是否接種過疫苗、檢測結果呈陰性或最近感染過新冠病毒但已痊癒。 歐盟議會已於6月9日投票贊成自7 月 1 日起開始實施歐盟疫苗護照,荷蘭希望其CoronaCheck app亦將能為歐盟其他國家所接受。 De Jonge部長即表示,正在努力協調,但不排除最終與一些歐盟成員國達成雙邊協議。 有關歐盟疫苗護照細節,荷蘭與其他歐盟國家仍存有若干歧見,例如一些歐盟成員國堅持至少要在旅行前 14 天接種疫苗,如此保護力最強,但荷蘭則認為接種疫苗後立即可出國旅行,且接種一劑即可出國。此外,荷蘭亦積極協調將綠色風險評級的感染率由目前的每 100,000 人可有25人提高至75 人,目前荷蘭為 200 人。 歐盟成員國的部長們訂於下週在盧森堡舉行會議,以敲定歐盟疫苗護照的細節,必須獲得議會的批准後,才能從 7 月 1 日起付諸實施。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60025號 經過多年的談判,重要的工業國家已就全球數位稅達成一致,希望制止跨國企業逃避在銷售暢旺國家繳稅的行為。德國財政部長Olaf Scholz日前在英國倫敦表示,現在是徹底的立場轉折,長時間以來的期待及希望的突破,並已為此付出艱苦努力。渠並強調,這對德國與世界而言都是一個好結果。S部長在接受英國廣播Sky新聞採訪時提及,這是一個將改變世界的歷史性時刻,惟具體細節需要再釐清。 計劃中的模式需就兩大面向加以規範。其一,跨國公司必須繳納多少的稅,以及在哪裡繳納。到目前為止,稅收僅限於公司總部所在,而不在Google或Amazon等大企業銷售暢旺的國家。因此,許多企業將總部遷往公司稅較低的國家。其二,規劃徵收的全球最低稅率不得低於15%。不過特別是美國在這裡施加壓力。這項最低稅率旨在結束全球對最低稅率的爭奪。 S部長亦表示,全球必須設法結束傾銷稅競爭,並在七國集團(G7)框架內達成的協定,繼而在今年夏天於G20經濟體集團內達成協定,公司企業不應該再透過避稅天堂不繳稅或繳交極少的稅。除德國外,七國集團還包括目前擔任輪值主席國的英國,以及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及加拿大。 鑒於G7工業國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為保護公民、就業及經濟花費大量資金,現在正是制定數位稅的適當時機。如果新冠危機後出現傾銷競爭,經濟重建就無法得到資金支援。此外,針對營業額的賦稅,可令德國等受益。S部長認為,對大型國際企業徵收營業稅也是一個涉及公平正義的問題,對凝聚力至關重要。 公司稅較低的國家,如愛爾蘭,仍然反對最低稅率。該國的公司稅稅率僅12.5%,是數家大公司總部設址於此的主因。如實行數位稅,愛爾蘭將不得不提高稅收,否則將受到其他經濟體處罰。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n-tv.de) 文號:1104060024號 新冠疫情危機令造船業的營運困難重重。為避免擁有約3,000名員工的MV Werften造船廠破產,德國政府於去(2020)年12月批准數金額高達百萬歐元的融資貸款,但這顯然不夠,現將提供更多紓困資金。 經濟部長Altmaier表示,位於Wismar、Warnemünde及Stralsund的MV造船企業可獲得總計約3億歐元的聯邦政府經濟穩定基金。這是一項重要的決定,讓該地區及整個邦的員工充滿信心。造船廠現在也有機會成功擺脫新冠大流行帶來的危機。 這家位於北德麥佛邦(Mecklenburg-Vorpommer)的造船廠,隸屬亞洲雲頂香港集團(Genting Honkong),主要業務為建造客輪。由於2020年初郵輪運輸受新冠疫情衝擊而中斷,令該集團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消失,給造船商帶來巨大後果。近3,000名員工中,大多數不得不從事短時工,650名員工必須外包給一家轉介公司。 為了避免MV造船廠破產,德國政府擔保的1億9,300萬歐元貸款已於去年12月獲得批准。A部長強調,隨著國家再次紓困援助,造船廠現在不僅可以完成已經展開的船舶工作,還可以爭取新的訂單。隨著新冠大流行的可預見消退,郵輪業前景可期。MV造船公司強調,該公司對未來持樂觀信心。 德國聯邦經濟部表示,國家援助的形式是金援投資6,000多萬歐元,及提供次級貸款4,700萬歐元,再加上去年底已經批准之1億9,300萬歐元。麥佛邦也另增加貸款援助。 2020年3月,德國聯邦政府啟動經濟穩定基金(WSF),以消減新冠大流行對經濟的影響。擔保及資金援助旨在穩定公司營運及確保就業,總規模達6,000億歐元。WSF已經多次金援受到新冠疫情重創的企業,包括德國航空Lufthansa及旅遊運營商,如TUI、FTI及Berge & Meer等。 A部長也強調造船業對德國工業及該地區的重要性。MV船廠是麥佛邦最大的工業公司,在這產業結構薄弱的地區擁有3,000名員工,對整個德國的海運供應行業至關重要。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6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58/P200號(商情文號:第458號) 商情本文: 根據愛爾蘭中央統計局(CSO)數據,受住房、水、電、天然氣和其他燃料成本上漲推動,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躍升至2年來高點1.7%,且一般租金與同期相比上漲 2.6%,而房貸利息成本也上漲2%。 愛爾蘭物價上漲的部門尚有,交通成本上漲3.6%,餐飲業及酒店業價格上漲2.9%,以及菸酒類產品上漲1.8%;價格下降的部門則有,服裝、鞋類價格減少2.1%、通訊產品類價格減少1.9%,以及食品和非酒精飲料價格下降1%。 歐洲央行(ECB)表示,近期整個歐元區物價強勁上漲,主要由區域內封城措施放寬後的經濟復甦及油價上漲帶動,皆為暫時性因素。同時,愛爾蘭央行也表示,本季度物價上升將為暫時的,不會威脅價格穩定性。
A:參考資料:BBC, The Guardian,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6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57/P200號(商情文號:第457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最新數據顯示,隨著國內防疫措施再放寬,英國經濟在4月連續第3個月成長,達2.3%,略高於經濟學家預測之2.2%,亦高於3月經濟成長率2.1%,為自2020年7月來成長率最高的月份。儘管經濟活動大幅增加,國內經濟成長仍較2020年2月疫情前低3.7%。生產部門總生產在4月下降1.3%,為今年首次下降;製造業生產下降0.3%,採礦和採石產量同月也急劇減少15.0%;建築業方面,在3月強勁成長後,4月生產下降2%,但仍高於疫情爆發前。 占英國經濟主導地位的服務業則為成長主要推動力,4月生產成長為3.4%;而實體零售業成長更達12.7%,零售業、教育部門和餐飲業均為本月成長最快的行業。另外,美髮美容院重新開業使美容和其他個人護理服務行業的經濟活動暴漲63.5%;健身房和休閒中心等也已恢復營業。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表示,從ONS數據可見英國經濟已朝復甦之路邁進。隨著零售業與餐飲業重新開業,3月及4月共有超過100萬人退出政府薪資補貼計劃。國家統計局副局長Jonathan Athow指出推動4月成長的因素,包括零售支出強勁成長、汽車和移動式拖車(caravan)的銷售增加、學校全月開放及餐飲業重新開放營業。 智庫新經濟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執行長Miatta Fahnbulleh認為,最新統計據符合經濟反彈的預期;然而,整體反彈由部分成長驅動,國內成長並不平衡,尚有失業者及國內小企業苦苦掙扎,更真實的現象應在政府逐步取消疫情支持措施後顯現。 不過OECD組織在5月預測,英國2021年GDP預期成長可能達7.2%,將成為已開發國家中最快者,領先全球5.8%的預期成長;且應到2022年中期,英國經濟活動可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與義大利、加拿大持平,但領先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 此數據亦表明,儘管英國政府實施多項防疫封鎖措施,2021年初的產出僅略下降,原因在於英國脫歐後與歐盟的貿易亦呈復甦,目前對歐盟的出口處於1月前水平,來自歐盟的進口雖也增加,但仍明顯低於英國脫歐前水平。 來自歐盟以外地區的進口成長更快,達自1997年有史以來的最高峰。Capital Economic顧問公司的Thomas Pugh表示,4 月GDP成長顯示隨著經濟重新開放,消費者渴望消費,所有早期指標更表明5 月份GDP也將強勁成長。
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網站2021.6.11日報導 依據越南財政部及工商部聯合公告,訂2021年6月11日15時起,調高國內燃油料市場零售價,E5 RON 92汽油每公升零售價最高19,048越盾(即調漲622越盾)、RON 95汽油每公升最高20,164越盾(即調漲633越盾)、柴油每公升最高15,448越盾(即調漲674越盾)、煤油每公升最高14,412越盾(即調漲587越盾),重油每公斤最高為14,954越盾(即調漲675越盾)。(目前官價滙率1美元兌換23,101越盾)
A:資料來源:VOV電子報,2020年6月11日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胡志明市蔓延難以控制的情況下,越南胡志明市人委會阮成峰(Nguyen Thanh Phong)主席表示,胡志明市決心與企業同行,因此,該市將繼續有效落實中央政府以及各部門提供的補助政策,以及在財政及非財政方面亦施行一系列的補助措施,如:有效落實穩定市場價格;為貨品進出口解除困擾;制定企業投資農村暨農業發展的項目及計畫案之補助方案等。 此外,為協助胡志明市企業及勞工渡過難關,胡志明市計畫投資廳已向中央政府提出一系列補助方案: 補助100%經費予企業參加國內促進貿易計畫之方案; 將2021年加值稅從10%調降為5%;延長調降2021年觀光業者之土地租金;允許旅遊業者在2年內減少80%之保證金;延長停繳交退休及撫恤保險金之時間;調高享受失業保險金之福利從以往60%調為80%等方案; 調整旅遊住宿場所的電價適用2021年以及後續幾年的生產電價表;落實國家旅遊發展扶助基金等方案。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6月9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自2020年8月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生效,截止2021年3月越南鞋業出口至歐盟市場金額見證6個月大幅度增長。而2021年第1季越南鞋業出口至歐盟較2020年同期成長19.2%,其中最明顯為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及義大利,分別成長39.2%、37%、23.4%及14.3%。 據越南工商報報導,越南鞋業出口雖增長,但越南企業仍面臨原材料之考驗。EVFTA條件雖允許越南從其他國進口一些用於鞋類生產之特定材料,但過度依賴原材料進口市場將成為越南鞋業最大風險。報導指出2020年初因中國大陸供應鏈阻塞而導致越南生產業發生原材料嚴重短缺之教訓。對此,越南進出口局認為企業需重點發展國產原料產業,以確保企業能充分利用EVFTA帶來之優惠以及越南出口業之永續性。
A:緬甸商務部貿易局自 2021 年 6 月 4 日起禁止自邊境貿易區以陸路方式進口肥皂 (soap)、皂粉 (soap powder) 及牙膏 (toothpaste),進口禁令並未規定結束的日期。商務部提出的原因是為減少對外匯的需求,且支持本土企業。 商務部曾於今年 4 月 12 日發布公告,自 2021 年 5 月 1 日起,部分食品被禁止通過邊境貿易區以陸路方式進口,包括:牛奶 (HS Code 04.02)、酸奶 (HS Code 04.03)、煉乳 (HS Code 19.01)、果汁 (HS Code 20.09)、速溶咖啡 (HS Code 21.01)、果汁粉與濃縮果汁 (HS Code 21.06) 及各類型飲料 (HS Code 22.02),詳情請參考:https://www.commerce.gov.mm/sites/default/files/for%20Notification.pdf。通過海運與空運的進口將不受影響。
A:2020年越南個人防護用品產量成長六倍 資料來源:越通社 2021年6月1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據國際金融公司(IFC)資訊,2020年越南個人防護用品產能大幅度提高,產量成長六倍。日前身為世界銀行集團成員的國際金融公司透露,該公司正協助包括越南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個人防護用品(PPE)生產商,供應優質可靠的個人防護用品,以有效地保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處於第一線的醫務人員,及遏制疫情的擴散蔓延。 國際金融公司透露,在越南個人防護用品產能已得到快速和大規模提升,2020年的產量翻六倍,成為全球市場個人防護用品的新供應商。供應量猛增是因為各家製衣公司為應對醫療緊急情況以及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服裝訂單取消造成的損失而轉產個人防護用品。 國際金融公司認為,全球對口罩、醫用手套、護目鏡和防護鞋、防毒面具、防護服、外套和全身防護服等個人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在2019-2020 年期間成長2-3 倍,預計至少到2025 年繼續將以6-9%的年均率成長。
A:根據CNBC報導,GE再生能源部門與全球最大的水泥製造商LafargeHolcim達成協議,共同推動風力發電機渦輪葉片的回收再利用,包括再利用葉片作為新風力發電機的建築材料,過去因為渦輪葉片使用複合材料難以回收,被視為回收難題,現階段處理方式為掩埋,隨各國政府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風力發電機數量將大幅成長,將增加產業渦輪葉片應再生利用的壓力。 近年來許多公司亦正關注循環經濟,找尋可將浪費減至最低的方法,GE與LafargeHolcim研擬利用3D列印技術發展風力發電機水泥基底:丹麥風力發電公司Orsted於上週表示,風力發電機退役將再回收利用所有渦輪葉片: GE再生能源部門去年12月與Veolia North America簽署協議,擬回收美國陸上風力發電機的渦輪葉片:風力發電公司Vestas本年1月表示目標2024年產出零浪費的風力發電機:本年4月學術界及產業界更宣布合作,將專注玻璃纖維製品的回收利用,盼協助減少渦輪葉片產生的廢物。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6/11/cement-firm-works-with-ges-renewables-unit-on-wind-turbine-recycling-.html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6)月11日報導稱,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正檢討評估在日本熊本縣投資設立首座半導體工廠;日本政府基於經濟安全保障等觀點,若能順利招商引進具有最先進半導體技術之台積電來日設廠,可望重振日本的半導體產業。 據該新聞社採訪幾家日本半導體供應商表示,TSMC接受日本政府希望該公司來日設廠生產半導體的請託,已開始檢討於日本熊本縣設立300mm矽晶圓的大規模工廠。對此,TSMC的公關單位表示,「無法透露任何消息」。 TSMC生產對美國APPLE的iphone手機與廣泛的電子機器企業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半導體夥伴,亦係世界上重要的供應商。TSMC於本(2021)年2月宣布投入186億日圓,決定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建立半導體研發中心,此將對日本半導體晶片零組件及設備等供應鏈,造成廣大影響。 半導體晶片係提升電晶體細微化性能及減低成本的關鍵所在,據悉TSMC現正檢討於新工廠導入16奈米及28奈米技術,雖不及目前最先進的5奈米,但這是活用於汽車、智慧型手機等的重要技術,並預估SONY集團及各汽車大廠將成為新工廠的客戶。 日商SONY將半導體主力工廠設於熊本縣,但因產量無法充分支援全球市佔率最多感光元件需求,所以一直以來將大量晶片委託TSMC代工製造。當前由於美中貿易摩擦等因素,半導體晶片更成為經濟安全保障的重點,全球各國紛紛出現招攬TSMC投資設廠的動作。TSMC在去(2020)年接受美國的邀請,決定在美國設立投資額達12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製造工廠。
A:柬埔寨與澳門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2021年6月11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澳門特區政府財政局10日公布,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與代表柬埔寨王國的副總理兼財經部部長翁本莫尼洛,以互換文書的方式於4月23日完成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柬埔寨王國政府對所得避免雙重課稅和防止逃避稅協定》。這一協定的稅種適用範圍包括澳門特區的所得補充稅、職業稅和市區房屋稅,以及柬埔寨的利潤稅和工資稅。 此外,澳柬雙方也通過協定就不同種類的所得訂定互惠條款,協定同時包含關於稅務資訊交換條文,使雙方可按照規定履行其提升稅務透明度及打擊跨境逃漏稅的國際責任。澳門特區政府相信,協定的簽署將進一步促進兩地的貿易和投資往來,強化澳門特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投資關係,同時有助減輕個人和企業稅負,減少政府稅收流失,長遠達成營造公平稅收環境的共同目標。 這是澳門特區繼與中國大陸、葡萄牙、比利時、莫桑比克、佛得角、越南、香港特區後所簽署的第八份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將在雙方完成內部法定程序並經相互通知後,按照指定日期生效。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新報(baomoi.com),2021年6月9日 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MARD)統計, 2020年5月越南蔬果出口金額約4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48.3%,累計2020年1月至5月,蔬果出口金額逹17.7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18%。 2021年1月至5月,越南蔬果對中國大陸以外地區之出口呈現增加趨勢。對美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主要之出口市場。例如,越南現是美國的第十三大芒果出口國。 為促進越南蔬果輸出業務,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委派植物保護局局長與各夥伴談判為20類產品開放19個市場,協助處理及解決出口過程中出現之技術性問題,配合各地方向各種植區及生產基地頒發產品原產地證明,確保原產地認證條件,以便追溯來源之目標,並滿足進口量大及進口價值高之市場需求。
A:綜合美媒及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報告,CBO頃公布美國2021財政年度前八個月(去年10月1日開始),預算赤字創新高達2.1兆美元,超過上財年同期1.9兆美元,增長幅度約10%;其中個人及企業稅收增加推動政府收入創紀錄達約2.6兆美元,與上財年同期相比增長29%;失業救濟、食物援助、紓困支票與小型企業貸款等紓困方案,造成聯邦支出暴增創新高達約4.7兆美元,增長20%。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政府持續經濟刺激措施,有助美國從新冠疫情衰退中快速復甦,惟聯邦債務亦飆升至二次大戰後的高點;民眾消費提高、就業機會增多及企業營收上升雖增加政府收入,然供應鏈及低薪勞工短缺等問題亦可能阻礙經濟成長。 美國預算赤字預期將為拜登政府後續推動重要法案爭辯核心,拜登總統上(5)月底提出6兆美元預算案,預計2022財年赤字為1.84兆美元,債務恐超過二戰後水準,批評者認為,聯邦政府積極應對疫情後,應重新調整支出計畫,而不是將債務留給下一代。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u-s-budget-deficit-widened-454-in-march-as-latest-stimulus-money-flowed-11618250412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11日報導,新加坡有效抑制主要由Delta變種病毒(原稱B16172)造成的新一波疫情,目前的高警戒第二階段措施將從6月14日起分兩階段放寬,但部分區域經濟體疫情並未減緩,邊境重開和消費情緒全面恢復的前景尚未明朗,當地各行各業恐將繼續呈現不均衡的K型復甦。 新冠疫情自去年初暴發後造成邊境封閉,旅遊相關行業為最受衝擊的產業之一。以住宿業為反映指標,去年全年萎縮28.7%,本年首季雖年比成長19%,但較去年第四季萎縮11.6%,復甦步伐受挫。以專門協助企業客戶籌辦會議、展覽與獎勵旅遊事務的M.I.C.E. Matters公司為例,由於跨境旅遊的恢復時間至今難以確定,該公司將繼續維持15名員工的運作直至本年底,再評估未來方向。 新加坡4月底開始延燒新一波疫情,旅遊業復甦再受衝擊。星展集團經濟分析師謝光威指出,Delta病毒傳播力更強,此波疫情將使星國政府短期內對重開邊境更加謹慎。唯一的解決方案是透過接種疫苗達到群體免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為至少70%接種率,星國的要求將更高,至少要80%至85%。星國「跨部門抗疫小組」(MTF)的聯合領導人財政部長黃循財6月10日表示,預計新加坡可在8月完成50%人口的疫苗接種,並在10月完成75%,甚至更高。 旅遊業復甦停滯也牽連製造業,即便新加坡整體領域連續三季成長,本年第一季年比成長10.7%,但「新加坡製造商總會」(SMF)會長符標熊表示,各個行業復甦並不均衡,除支援航空業的運輸工程業繼續低迷,專為會展業製作展位、海報等器材的製造業者仍面臨顯著挑戰。 符標熊會長也透露,疫情近期在該區域復發後,有會員表示其營運受干擾。全球晶片持續短缺、電子元件價格升高以及供應延後等因素,造成業者在交付客戶的進度遭遇困難。甚至有電子組裝業者無法向供應商確認訂單,也有資訊科技業者預期成本上漲將造成項目虧損。 新加坡製造業雖連續6個月年比成長,但漲幅在4月減緩到2.1%,當中電子業漲幅從3月的33.7%大幅縮減到6.1%。雖然中國成長動力將有所放緩,但美國及歐洲經濟近期開始復甦,將帶來顯著外部需求,因此分析師預期全年經濟成長有望超過官方預測的4%至6%。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11日報導,新加坡李顯龍總理6月10日下午與來訪的澳洲總理莫里森會面後,在聯合視訊記者會上表示,「星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五大支柱都取得良好進展。該五大支柱分別為「經濟與貿易」、「國防與外交」、「科學與創新」、「民間交流」,以及去年納入的「數位經濟」。 李總理指出,星澳雙方亦在探討透過「綠色經濟協定」建立更廣泛的夥伴關係,促進可永續發展產品的貿易、投資與服務,以及加強雙方對環境治理和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能力。 李總理表示,由於雙方對貿易和未來經濟具前瞻性,並且持有開放、進取的態度,使得星澳雙邊數位經濟協議得以落實。渠與莫里森總理已同意,在數位經濟協定的基礎上,開始討論建立金融科技橋樑。根據兩國總理的聯合聲明,金融科技橋樑將促進雙方在該領域的合作,以及在數位貿易和金融服務上的投資。未來兩國亦將在「低碳排放解決方案」和「醫療衛生」等領域加強合作。 此外,新加坡與澳洲攜手合作協助區域國家取得疫苗,星國是澳洲生產疫苗在該區域的配送樞紐,並具備疫苗灌封能力,澳洲廠商可在新加坡生產疫苗或者裝瓶分銷。李總理強調,抗疫是多國合作的專案,每一個國家都應肩負自己的一份責任。
A:柬埔寨商務部推出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2021年6月1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商務部將推出CambodiaTrade電商交易平台,旨在為中小企業(SME)提供線上銷售產品及服務給國內外市場的潛在客戶,以實現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的好處。該部呼籲那些希望在電子商務市場上銷售其產品的人進行預註冊。 據柬國商務部本年6月9日公告,中小企業必須是在商務部或其附屬機構正式註冊並持有有效專利稅和增值稅證書的公司或企業,才有資格使用柬埔寨貿易網站上的服務。此外,在柬埔寨製造產品的中小企業也有資格使用該網站服務。
A:澳洲支助柬埔寨村莊設立微型電網採用再生能源電力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6月10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澳洲參與湄公河次區域活動,發起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計畫,就是為柬埔寨未接入電網的村莊供電,澳洲大使館日前與柬埔寨能源暨礦業部(MME)合作加入該項計畫。新計畫將在未來兩年內提供高達約155萬美元的贈款,以刺激無法接入電網的地區採用再生能源。 湄公河-澳洲夥伴關係(MAP)係於2020年11月由澳洲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宣布,以支持柬埔寨、寮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的經濟整合及發展。MAP由澳洲政府出資1.8億美元,將為上述計畫提供資金。 柬埔寨再生能源技術工作組由柬埔寨能源暨礦業部、柬埔寨電力公司(EDC)及柬埔寨電力局進行全面協商後成立,以監督執行該項計畫。該計畫目的係支持柬埔寨政府向所有柬國人民提供高品質、安全和負擔得起的電力,利用再生能源電力不但使電力普及至偏遠地區,還為柬埔寨氣候變化承諾做出貢獻,並使社區連接到負擔得起、可靠和永續的能源以改變生活,讓人們能夠開辦小企業、獲得優質教育並充分發揮潛力。 該計畫的公私模式將引發民間大量額外投資,推動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並最終為柬埔寨使用再生能源技術的進一步離網電氣化提供藍圖。該計畫是澳大利亞支持柬埔寨能源轉型、改善電力供應、加強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的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