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菲律賓統計局頃發布本(2021)年4月份最新貿易統計,綜整要點如下: 一、 整體貿易: 本年4月菲國貿易總額141.6億美元,年增107.5%;出、進口額分別為57.1 億美元及84.5億美元,分別年增72.1%及年增140.9%。貿易逆差為27.3億美元,年增1,361.5%。 二、臺菲貿易: 我為菲國本年4月第9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6.1億美元,年增52.4%;菲4月對我出口2億美元,年增54%,我居菲國第8大出口市場。菲自臺進口額為4.1億美元,年增51.7%,我爲菲第8大進口來源。臺菲貿易逆差2.2億美元,年增49.6%。本年1月至4月,我居菲國第8大出口市場、第 8大進口來源及第8大貿易夥伴。 三、菲中貿易: 本年4月中國為菲國第1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31.1億美元,年增138.1%;菲4月對中國出口額9.5億美元,年增80.5%,中國居菲第1大出口市場。菲自中國進口額為21.6億美元,年增177.3%,中國爲菲第1大進口來源。菲中貿易逆差12.1億美元,年增381.3%。本年1月至4月中國居菲國第1大出口市場、第1大進口來源及第1大貿易夥伴。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企業加強力道督促員工施打新冠疫苗,惟多數尚未採取強制性要求,且以員工疫苗接種情形決定重返辦公室時程,各公司返回辦公室政策相當分歧,許多雇主利用現金獎勵及休假等鼓勵員工施打疫苗,有些企業則開始要求員工回報疫苗接種情況,或對未施打員工實行活動限制,盼員工在辦公室重啟前接種疫苗。 紐約高盛集團上週指示員工報告疫苗接種情形,幾乎所有紐約員工已被要求本(14)日返回辦公室;花旗銀行預計本年7月召回30%員工返回辦公室,且允許員工可採辦公室及遠距工作混和方式;摩根大通已要求員工回報是否施打疫苗,美國員工預期下月重返辦公室,惟紐約總部維持員工數50%上限;科技巨頭Salesforce規劃完全接種員工可返回紐約及舊金山等辦公室;IBM宣布美國員工於9月7日回到辦公室,已完全接種員工不需要戴口罩;Facebook研擬辦公室重啟計畫,預計本年9月結合遠距辦公以50%容量重啟美國大多數辦公室,10月則全面開放。 美國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EEOC)表示,美國雇主可要求所有進入辦公室的員工施打新冠疫苗,倘因殘疾或宗教等理由不能接種疫苗,則需提供合理安排,惟美企仍面臨員工反彈,例如德州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 醫院1百多名醫護對院方要求接種新冠疫苗提出訴訟,惟目前已被聯邦法官駁回。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companies-push-employees-to-prove-they-are-vaccinated-11623672001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6月14日報導辦理。 2020年度日本中央批發市場數為65處(增加1處),因應修正「批發市場法」實施,仙台市中央批發市場「花卉」獨立增加1處,水產品仍然維持34處;地方批發市場在法律修正前2019年度最新統計市場1,009處(減16處)。2018年水產品經由市場交易比率47.1%,比前一年減2.1%,2年明顯減低,已比蔬菜水果、肉品及花卉跌幅更大,慢性減少吃魚除造成生鮮品減少外,加工品則呈現更嚴重狀況;目前水產品佔中央批發市場交易比重約35.4%(減1.6%)。 中央批發市場交易水產品的34處市場,2020年度底時點仍維持批發業者55個經營體,中盤業者2019年底時點為1,512個經營體(減38個),買賣參加者3,060個經營體(減123個),但較前1年經營體數減少已有減緩趨勢。2019年度中央批發市場水產品交易實績,數量134萬4,000公噸(減7萬2,000公噸),減幅連續2年未達10萬公噸,約減5.1%;金額1兆3,725億日圓(減5.4%),因魚價無法上漲,金額比數量減幅更大,生鮮品則數量與金額下跌更為明顯。 水產品拍賣·投標交易比率僅14.6%,減少0.4%(2019年度金額為基礎),委託集貨比率水產品僅16.9%(2019年度金額為基礎),減0.4%,2019年鮮魚、冷凍、鹽乾加工皆比前一年金額減少。2019年度水產品批發業者交易金額為1兆3,725日圓(減5.4%),下跌幅度超過5%,係自2009年以來10年首度發生;2019年度水產品交易依規模別批發業者數與前一年比較,1,000億日圓以上減少2家外,500億~未滿1,000億日圓增加2家,未滿500億日圓往低階變動,有規模漸小狀況。2019年度水產品交易中盤業者採買規模別內容,未滿1億日圓業者數幾乎持平外,大規模業者顯著減少,平均採買金額7億2,500萬日圓(減1,100萬日圓)。 由2019年度水產品交易批發業者營業收支狀況觀察,除交易量大幅減少外,為確保購買及兼業之銷售總利益,克服販賣費用及一般管理費的增加以確保營業利益。蔬果、花卉及肉品皆在營業赤字奮鬥中;但2019年度水產品中盤商每一業者的平均營業收支,儘管販售數量持平,但提高營業利益率有助紓解經費增加,已連續2年營業黑字。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Novavax生技公司在美國及墨西哥約三萬名測試者最新新冠疫苗臨床測試結果顯示,整體具有90.4%效力,中度及重症預防率則高達100%,效力結果接近輝瑞疫苗及莫德納疫苗,且高於嬌生疫苗,另對於Alpha(英國變種)預防率亦高達86%,常見副作用如疲勞、頭痛及肌肉痠痛,可於一般冰箱2至8度攝氏溫度下儲存。 去(2020)年12月底Novavax獲得美國政府提供1.6兆資金,規劃提供美國1億劑疫苗,惟因原物料短缺在開發及生產方面延誤,預計本年9月尋求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該公司表示欲在第三季每月生產1,000萬劑,第四季將提升至每月生產1,500萬劑,本年9月底可在美國以外的中低收入國家開始施打。 Novavax公司將與在印度的血清研究機構(Serum Institute)及與南韓SK Biosciences合作製造,並與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達成協議,供應11億劑疫苗至中低收入國家,另日本武田藥品透露已獲得Novavax疫苗製造技術轉移及使用許可,預計年內開始生產且估計每年提供2.5億劑產量,日本政府以1.5億疫苗數量與美國政府及Novavax協商,預計最快於本年下半年或2022年初到貨。 根據CDC公布的數據,已有1.73兆美國人至少接種一劑疫苗,拜登政府已確認將捐贈2,000萬劑包括輝瑞、莫德納及嬌生新冠疫苗,以及捐贈6,000萬劑AZ疫苗,儘管該疫苗未趕上美國這一波的疫苗接種,但因變種病毒出現及尋求群體免疫的需求,除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外,Novavax亦正研究針對南非變種病毒的增強劑。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novavax-covid-19-vaccine-is-90-effective-in-key-study-11623664800 https://www.cnbc.com/2021/06/14/novavax-says-its-covid-vaccine-is-90percent-effective-plans-to-submit-data-to-fda-in-third-quarter-.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1/06/14/health/covid-vaccine-novavax.html?action=click&module=Spotlight&pgtype=Homepage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14/2006641.htm
A:一、 據菲國統計局(PSA)本周公布數據顯示,儘管外國直接投資(FDI)下滑,本年第1季核准投資金額達1,651.6億披索(約34.4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較去(2020)年同期1,158.9億披索(約24.1億美元)成長42.5%。其中本國投資為1,456.1億披索(30.3億美元),占總額之88.2%,成長67.9%,FDI 為195.5億披索(4.1億美元),占11.8%,下滑32.9%。 二、 PSA表示,上述批准投資案預計將創造23,472個工作機會,其中78.5%工作機會來自外國企業投資專案。製造業為創造工作機會最多之行業,預計創造9,514個工作機會。 三、 以行業別觀察,以電力、天然氣供應等公用事業之投資金額最高,達1,224.5億披索(25.5億美元,占總額74%),其次為房地產業之193.9億披索(4億美元,占總額11.7%),再其次為製造業127.5億披索(2.7億美元,占總額7.7%)。 四、 以地區別觀察,主要投資區域為呂宋島中部,金額達800.8億披索(16.7億美元,占總額48.5%),其次為科迪勒拉區358.8億披索(7.5億美元,占總額21.7%),再其次為卡拉巴松區117.5億披索(2.4億美元,占總額7.1%)。 五、 菲國係由全國19個投資推廣機構(IPA)各自受理投資申請案,再由PSA彙集各機構數據,發布全國性統計資料。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去年第1季起,PSA公布之數據僅彙總包括菲國貿工部投資署(BOI)、克拉克開發公司(CDC)、菲國經濟特區管理署(PEZA)、蘇比克灣行政特區管理局(SBMA)、巴丹自由港區管理局(Afab)及卡加焉經濟特區管理局(CEZA)等6個主要投資推廣機構之資訊,惟因該等機構為菲國受理投資案之主要來源,故能反映真實情況。
A:依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發表之瑞士2020/2021年冬季(2020年11月-20212年4月)旅遊住宿旅客統計,共計有940萬旅客於瑞士旅館住宿,與上一年同期相比,減少26.4% (減少340萬人次)。其中,外國旅客人數為199萬人次,大幅減少70.1%(減少440萬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750萬人次,成長16.5%(增加110萬人次)。該局表示主要因素為受到第二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以及各國採取相對的防疫措施,例如:封鎖邊境及限制旅遊等,導致瑞士外國旅客住宿率大幅下跌及瑞士本地旅客宿率增加情況。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6月14日
A:依據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發布之新聞稿,在本年5月份共計約有45萬位旅客於蘇黎世機場進出,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約10倍,另搭乘瑞士境內航線旅客計36萬2,975人次,轉機旅客為8萬3,302人次,比例為18.7%。載客航班架次為8,043航班,增加162.5%,載客航班的旅客人數平均為92.6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44%;貨運流量則為3萬3,644公噸貨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78%。 該公司表示本年5月份旅客及貨運量持續增加主要因素為各國逐步解除限制旅行等影響。另由於各航空公司增加檢查防疫文件等因素,因此辦理登機手續時需要更長的等待時間,建議旅客至少在航班起飛前兩小時到達蘇黎世機場,並檢查旅遊目的地國家的入境和檢疫規定。 資料來源: 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 日期: 2021年6月14日
A:一、菲媒報導,菲國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於6月11日宣布,居住於實施「一般型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GCQ)與「改良版一般型社區隔離」(Modified General Community Quarantine, MGCQ)措施地區之65歲以上老年人,倘已完成2劑COVID-19疫苗接種,可憑疫苗紀錄卡離開居所外出活動(註:在GCQ措施下,只有18歲至65歲民眾始准外出)。 二、IATF另宣布,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4省份之室內非接觸性運動場所,例如健身房、溜冰場等,即日起開放消費人數客滿之30%營業。 三、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於6月11日表示,根據衛生部統計顯示,NCR地區COVID-19每日確診數呈下降趨勢。自6月4日至10日,該數目下降17%,病例低於1,000例,僅926例,且傳染數(reproduction number)已低於1,降至0.72,傳染風險降低。因此,NCR目前已屬於中度風險地區。 四、菲國科技部負責研發之次長Rowena Guevara於6月11日表示,儘管衛生部食藥署(FDA)已於5月28日將輝瑞疫苗緊急使用授權之年齡由15歲下修至12歲,惟從科技部角度而言,必須先完成針對18歲以下青少年之臨床試驗,以降低風險。此外,亦需評估在未成年人接種疫苗之前需要獲得其等父母或法定監護人免責聲明或書面協議。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9日報導,當論及氣候改善時,爭論通常歸結為商業界的碳排放越少越好。 然而,由34 家價值鏈丹麥公司所組成之DI碳捕捉和儲存顧問委員會向政府提出的7項新建議中提出, 若欲成為綠色燃料的領導者丹麥必須穩定進口二氧化碳。 其DI顧問委員會會員含括: Haldor Topsøe, Alfa Laval, Cowi, Danfoss, Shell, SAS, Ørsted, FLSmidth, Danish Crown, Arriva, Andel, Rambøll og Aalborg Portland。 丹麥工總 DI 的顧問委員會支持該建議,並表示進口二氧化碳對於丹麥碳捕捉和儲存 (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CCUS) 部門的發展至關重要, 該部門將促進PTX技術的發展,該行業將通過將電力轉化為氫和液體電燃料來生產氣候友好燃料,關鍵在於該過程必須使用二氧化碳。 DI 與氣候能源部長雙方認同擴張該行業對丹麥到 2030 年實現其氣候目標非常重要。 Haldor Topsøe 工程和技術公司最近成立了一個獨立的綠色氫部門並使用其2020 年之 4.96 億丹麥克朗營收中約 8% 於創新開發。 HT 公司之戰略和創新總監 Kim Grøn Knudsen 身為 DI 顧問委員會主席,渠指出: 碳捕捉、儲存,尤其是使用二氧化碳的市場潛力巨大,丹麥有機會獲得再生太陽能和風能,從而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製造綠色氫,如果我們要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我們仍然需要降低電價以擴大 ptx 行業,而且還需要降低碳捕捉的價格和可為商業界提供基礎設施服務。 此7項建議中之精髓提到, 除了確保穩定進口二氧化碳之外,還提及需要政府啟動大型項目並支持輔助提供該部門的發展,降低技術工業化成本及投入大量資金, 如果丹麥不這樣做將落後於 CCUS 技術競賽中。 目前丹麥氣候能源部長Dan Jørgensen已收到7項建議報告, 但不於此時提供關於進口二氧化碳與否將為於政府未來的碳捕捉及儲存策略之中,但J 部長指出,根據氣候委員會,透過 CCUS 技術可為丹麥減少高達 450 萬噸之碳排放, 該戰略的目標是應將使丹麥在 CCUS 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且為開發此技術預留資金。 J 部長於回覆財經報電子信件中提到: DI 顧問委員會的工作有很多重點。 DI 還認為碳捕捉在實現的氣候目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根據能源和工業氣候協議已預留用於即將提出之碳捕捉及儲存策略之 160 億丹麥克朗的資金為研究 CCS 的安全條件及框架。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6月10日引述丹麥統計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顯示,今年5月通膨率 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 1.7%,亦高於今年4月份之 1.5%,今年5月之通膨率為自 2012 年以來最高。 相較於2014 年至 2019 年期間的平均通膨率約為 0.7%, 根據 Nordea銀行,因全球食品價格正不斷上漲,而隨著綠色轉型引發對某些產品類別的稅負增加,通膨率將可能會更高,該行預估今年和明年平均通膨率約為 1.5% 。 另Nordea 和丹麥商總均認為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將成為影響通膨率之關鍵點。 根據Jobindex.dk 職缺發布數量顯示,今年 4到 5 月增加5.5%,其主要職缺行業為營建相關產業, 相當於一年內成長68%,並且已經接近 2007 年和 2008 年的創紀錄水平。 據丹麥統計局自2010 年開始之職缺統計數據顯示, 今年第1季私營部門高達 39,300 個職缺,為歷史新高。渠等估計,如果丹麥面臨勞工短缺瓶頸恐將導致薪資上漲,那麼通膨很容易再度上升。 丹麥商總經濟學家Tore Stramer 指出,民眾應該密切關注通膨的發展,因為它可以提供丹麥經濟是否過熱的第一個明顯跡象,不排除未來幾個月丹麥的經濟通膨壓力將顯著增加。 然而,Danske Bank 認為此次通膨上漲的首要原因是因為過去一年的油價翻倍而導致汽油價格上漲。該銀行稱,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丹麥尚未發生大量其他原材料和食品價格的類似價格上漲現象。 另一方面,該行分析師 Louise Aggerstrøm Hansen指出,據該銀行的廣泛指數顯示,自丹麥重新開放營業後,餐點價格上漲 2.6%,較去年同期外食貴,美髮價格也較去年上漲 4.4%,女裝的價格也出現特別的上漲,然而,該銀行估計,隨著生活回歸正常化後,價格上漲景象將快速趨於平穩。雖然紙面上創紀錄的高通膨似乎很戲劇化,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部分上漲是暫時的, 尤其是在能源價格方面。有趣的是應關注哪些服務業是否會進行調價以彌補疫情間所造成的部分損失及價格的上漲是否將帶來任何影響。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6月10日報導,經歷12小時的談判,政府提出重新開放協議。司法部長尼Nick Hækkerup 說: 該協議中之新冠肺炎護照成為我們社會持續開放的一個關鍵點。 下列為重新開放協議之簡述: 6月11日,餐廳和酒吧的營業時間將延長至午夜。 7月15日,將進一步延長至凌晨02點。 6 月 14 日,無須再配戴口罩進入公共場合,除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站立時仍需配戴口罩。 於 9 月 1 日將取消配戴口罩的要求。 7 月 1 日起,餐廳將取消餐廳就座區域要求和距離建議。 9 月 1 日,夜總會將重新開放,並要求出示新冠肺炎護照。 10月1日起將不再需要出示新冠肺炎護照。 新冠肺炎護照將是最後被取消的限制之一。
A:一、菲媒報導,菲國疫苗事務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與俄羅斯駐菲國大使Marat Pavlov於6月11日深夜在馬尼拉國際機場(NAIA)接收第4批Sputnik V疫苗,共10萬劑。由於該款疫苗需儲存於-18°C之冰庫,故立即被運送至馬里基納市之PharmaServ Express冷藏庫,再由衛生部分發。迄今為止,菲國共收到18萬劑Sputnik V疫苗,前2批各1.5萬劑分別於5月1日、5月12日到貨,第3批5萬劑於5月31日運抵。菲國共訂購該款疫苗2,000萬劑,將分批交貨。 二、菲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於6月12日表示: (一)政府採購並於日前交貨之100萬劑中國Sinovac疫苗及通過COVAX機制取得之228萬劑輝瑞疫苗,除40%分配予馬尼拉都會區(NCR)外,餘60%將用於近日病例激增之地區,包括維查亞群島(Visayas)、民答納額島(Mindanao),以及納卯(Davao)等地區。 (二)截至6月8日,共接種596萬5,651劑疫苗,其中168萬1,722人已完成接種,463萬2,826人已注射第1劑。
A:一、菲媒報導,菲國衛生部部長Francisco Duque於6月8日表示,該部食品藥物管理署(FDA)業於5月28日修訂美國輝瑞(Pfizer) 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之內容,允許12歲至15歲青少年接種疫苗(註:原輝瑞之EUA年齡下限為16歲),此將有助重啟經濟。惟迄今菲政府在COVAX機制下僅獲分配19萬3,050劑輝瑞疫苗,數量有限,政府已另採購4,000萬劑該款疫苗,預定於6月間先交貨220萬劑,屆時可讓12歲至15歲青少年施打該疫苗。 二、菲國疫苗事務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6月8日表示,菲國自6月7日起針對A4類別民眾施打COVID-19疫苗,該類族群包括需外出工作之民眾、政府員工、非正式產業工人、自雇在外工作,以及在私人住家工作之民眾,共約3,550萬人。政府設定目標為本年9月或10月完成渠等第1劑疫苗接種。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鑒於中國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車廠戴姆勒計畫將其在中國之產能提高45%。此外戴姆勒亦計畫從明年開始與中國合作夥伴吉利汽車共同合作生產電動汽車。依據中國政府之預估,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約五分之一的銷售新車將是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由於中國汽車市場需求提高,賓士汽車在中國市場本年第一季相較去年同期銷售量增長15%,隨著中國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復甦,消費者對汽車之需求增高亦導致車廠從中受惠。
A:依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G7國家希望在即將舉行的峰會上就全球基礎建設夥伴關係達成共識,其主要目的是促進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計畫並藉此作為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之替代方案。 目前眾多位於非洲、拉丁美洲及亞洲之發展中國家欠缺與全球市場快速連接之鐵道和港口同時缺乏氣候友善相關技術及高速網路之投資。世界銀行與其他相關提供基礎建設計畫之多邊國際組織長期存在行政程序過於繁瑣等問題,而G7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和日本等7個成員國正準備在此領域與發展中國家合作。 事實上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已與100個國家在基礎建設相關計畫上合作,主要項目包括鐵道、港口和一般道路等,惟報導指出部分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案對於合作對象由於缺乏相關之保障措施在財務資金運用上無永續性,長期而言導致債務攀升並危害受援國民眾之利益。 在此同時中國正利用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其全球政治影響力並制定對其有利之標準和規範同時扶持並促進其國有企業的發展。此現象已使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感到擔憂,該等國家認為若此趨勢持續長期將影響其利益與國際話語權。對此G7國家正準備提出名為Build Back Better World倡議,該倡議旨在推廣氣候友善相關技術、改善公共衛生系統及促進數位化,倡議中亦強調合作夥伴除適用相關勞工及環境標準外並應遵守透明度法規以防止貪腐。 G7國家希望透過Build Back Better World倡議吸引開發中國家並作為一帶一路之替代,該倡議對比中國之一帶一路較關注合作項目對開發中國家之環境生態及勞工社會等層面之影響,此倡議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美國期盼G7其他成員國支持將此項倡議納入峰會的最終宣言中,美國表示G7成員國因共同的價值觀聯繫在一起而此倡議透過發展全球基礎建設將更加深化G7成員與理念相近國家之夥伴關係。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年6月14日報導,依據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電子業本年5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從4月的61上升至61.6(註:指數高於50顯示電子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尤其新訂單迅速擴張,增速是2004年5月以來最快。 IHS Markit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分析師Rajiv Biswas指出,全球消費市場持續復甦,尤其是美國、中國、歐盟和英國,帶動各類電子產品需求。例如,美國3月電子和電器零售銷售環比成長10.5%,是因美國總統拜登推出1.9兆美元的財政刺激配套,使得1.6億家庭受惠,顯著提高3月個人收入,並推動私人消費支出。疫苗接種計畫推展及病例減少,加上就業市場復甦及薪資上漲,亦提振美國消費者情緒。 全球電子產品需求回升反映在許多東協國家的電子產品出口大幅成長,包括新加坡、越南和馬來西亞。與去(2020)年同期相比,新加坡4月電子業出口年比為+10.9%,3月則為+24.4%,以個人電腦、二極體和電晶體以及積體電路出口成長最多,年比分別為+39.9%、+54.5%和+3.2%。 Rajiv Biswas指出,中期而言,全球在工業4.0趨勢下,工業自動化、物聯網將推動工業電子產品的需求快速成長,另5G網路發展也將帶動5G手機的需求。儘管如此,市場對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使部分製造業面臨嚴重的半導體短缺問題,尤其是汽車及手機製造業。同時,作為區域重要生產基地的臺灣自5月暴發新冠疫情,導致半導體生產遭受供應鏈干擾的潛在風險增加。 由於半導體短缺干擾製造業供應鏈,美國、歐盟和中國等主要工業國把加強國內生產關鍵電子零件能力列為優先事項。美國和歐盟更視減少對亞洲半導體生產的依賴為未來10年戰略重點。歐盟立下明確目標,要將半導體產量在全球占比從2020年的10%,倍增至2030年的20%。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12日報導,依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去(2020)年初疫情暴發後,新加坡實施防疫病毒阻斷措施,使得去年第2季的戶外移動率顯著下跌,人流率每減少1%,造成該季整體經濟比前(2019)年第4季下跌0.25%,但在第3季對經濟衝擊減少至0.2%,第4季則進一步減少至0.11%。 到了本年第1季,星國整體經濟反而成長0.04%。該銀行指出,此是因為星國企業在疫情期間提升員工遠端辦公的能力,政府也持續提供援助措施。對小型開放的經濟體新加坡而言,外部需求強勁緩衝了人流限制對經濟的衝擊,另去年底開始的疫苗接種計畫持續進行,也為商業情緒和經濟展望帶來支持力量。 雖然疫情期間的人流行動限制對新加坡整體經濟的衝擊逐步減弱,但個別領域包括建築、交通與倉儲、住宿與餐飲、商業服務、房地產和零售等6大行業受人流限制衝擊依然顯著。前述行業在去年第2季疫情暴發時,人流率減少導致經濟產值比前年第4季下跌6.77%,雖然之後3季逐漸改善,但本年第1季的經濟產值仍下跌2.94%,尤其交通與倉儲業、住宿與餐飲業以及建築業所受衝擊最嚴重。 報告指出,儘管新加坡人流率已逐漸恢復,但邊境尚未開放,航空及旅遊相關行業的復甦仍緩慢。建築業則因實施工地安全距離措施、移工宿舍仍有零星感染,以及個別邊境管制導致勞動力短缺,影響了復甦進度。 上述報告是以谷歌移動(Google Mobility)的戶外及上下班通勤移動數據計算在疫情期間的人流率。去年第2季新加坡實施最嚴厲的阻斷措施期間,人流率相對於去年1月的正常時期大跌54%,過後逐步改善,本年第1季僅比疫情前低18%。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出口商表示,預料下個月發貨的黑豆及木豆的價格將維持漲勢。隨著印度豆類進口政策的變化,國內市場的黑豆及木豆價格均上漲。據曼德勒商品倉庫的貿易商稱,目前豆類的需求很高。4月底,黑豆每噸僅賣88萬緬幣,至6月10日,強勁的當地需求將黑豆價格由每噸109.9萬推高至123.4萬緬幣。同日,高需求將木豆價格推高至每噸108.5萬緬幣。 緬甸的農業領域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以上。緬甸主要種植稻穀、玉米、棉花、甘蔗、各種豆類。產量第二大是豆類,佔農業產品的33%,覆蓋了20%的種植面積。其中,黑豆、木豆及綠豆佔豆類面積的72%。緬甸也種植其他豆類,包括花生、鷹嘴豆、大豆、黑眼豆、奶油豆及米糠等。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Bayintnaung食米批發中心秘書Than Oo表示,稻穀價格仍然很高,每100籃子65萬緬幣左右(1籃子相當於46磅)。目前稻穀已經不在農民的手中,而是儲備在倉庫裡。稻穀商人要求高價格出售稻穀。因此,稻穀價格居高不下。Than Oo秘書續稱,稻穀的價格主要在區域市場上漲。先前稻穀是直接從農場出售的。現在,稻穀則被送到倉庫儲備。倉庫老闆會自訂價格出售庫存的稻穀。此外,出口到國外的稻穀價格上漲,但食米的價格沒有上漲。因此,對買稻穀磨的磨坊主不便。 由於食米貿易商不再用現金付款購買食米,只有少數幾家公司購買食米出口,食米貿易也因而下降。因為銀行無法像以前那樣提款,交易員無法以現金付款進行交易。據Bayintnaung食米批發中心報導,目前,出口海外的食米價格達到每100籃子60萬緬幣左右,而國內消費的食米價格在每100籃子65萬至70萬緬幣之間波動。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在本財年2020-21年近8個月(10月1日至5月28日)的出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與上財年相比衰退了18%。根據商務部統計顯示,過去8個月,緬甸出口跌到了96.9億美元的低點,與上一財年的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了逾21.69億美元。在上一財年的同期,出口額為118.6億緬幣。 疫情對製造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礦產業及其他服務業造成嚴重衝擊,打亂了供應鏈及物流,導致活動中斷。此外,大多數人民只需要主食。因此,今年出口僅在農業領域出現增長。商務部表示,天然氣出口、寶石、珠寶及來料加工CMP成衣的下降導致出口衰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海運貿易及邊境貿易都出現衰退。鄰國加強了邊境安全,限制了交易時間,以控制病毒的傳播。疫情導致的貨櫃短缺推高了緬甸的運費,導致出口商延誤。在7大出口類別中,農業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34億美元。相比之下,牧畜、森林產品、礦物、漁業產品及工業成品的出口急劇下降。 本財年10月1日至5月25日期間,農品出口價值為36億美元、牧畜出口為1,660萬美元、水產出口為5.37億美元、礦物出口為6.21億美元、森林產品出口為8,588萬美元、製成品出口為45億美元以及其他商品出口為2.82億美元。今年,緬甸的主要出口國是中國、泰國、日本、印度、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韓國及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