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 2021/06/1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本年四月份荷蘭出口創新高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中央統計局(CBS)6月15日公佈,荷蘭本年4 月份出口創新高,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 25.7%,較2019 年 4 月(新冠肺炎尚未席捲全球前)亦成長 9.7%。   本年4 月份進口比 2020 年同期成長 21.5%,比 2019 年同期成長 9.4%。   CBS 認為,新高紀錄很可能暫時持續,現在 6 月份的出口條件比 4 月份更有利,主因是先前受疫情影響的德國工業產出反彈出現大幅成長。此外,各項信心指數亦增強。  

A:出處:Dutch News , 2021/06/1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計劃在高速公路兩旁和中間保留空地設置太陽能板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交通部道路署對荷蘭新聞台 NOS表示,在高速公路兩旁和中間保留地段設置太陽能板具有很大的潛力。據該署計算,在高速公路兩旁和中間保留空地設置太陽能板,可生產 1.2 至 4 兆瓦小時的電力,足供數十萬家庭使用。   目前該署正進行十處試點項目,旨在調查高速公路附近是否適合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例如測量眩光。該項目經理Sten Heijnis 對NOS表示,首先需要確保安全和交通流量問題,由於民眾對設置風力發電機不熱衷,因此未來可能選擇高速公路兩旁和中間保留地設置太陽能板,據初步調查,有許多路段適合設置太陽能板,該署正在調查當地人的意願。   目前荷蘭最先進的項目是A37高速公路,被稱作Drentse太陽線(Drentse Zonneroute)的路段 。該路段介於 Hoogeveen市和德國邊境之間,總長 40 公里,預計將生產 200 兆瓦的電力,可供 50,000 戶家庭用電。   Drentse省副省長 Tjisse Stelpstra表示,該省的太陽能板將與景觀融為一體,不會是凸起的結構,且顏色將與環境相吻合。雖然此種創新將會增加工程費用,但一旦景觀遭到破壞,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1年6月12及13日報導,西班牙政府於日前正式公告徵收數位服務稅(tasa Google,谷歌稅)作業程序,開始對企業徵收該項稅賦。6月11日西國政府公告敘明該項稅賦規範模式及課徵方式,同日7國集團(G7)領袖峰會聲明,鼓勵以全球最低企業稅取代數位服務稅及其他數位服務相關稅收之目標,顯示德國、加拿大、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及英國等G7成員國財政部長已取得共識,將進行國內立法,為7月於義大利舉辦之20國集團(G20)峰會及後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全部成員國賦稅規範之關鍵性步驟。 美國拜登總統特別重視制定G7最低企業稅協議,規範跨國企業之最低企業稅為15%,以協助該等企業將相關稅賦分配其營業所在國。鑒於上述目標,徵收數位服務稅之國家應取消該項稅賦。 以西班牙而言,數位服務稅於1月中生效,由於當時其徵收規範仍在制定中,爰延後該項賦稅徵收。西班牙財政部國稅局預計將於7月起徵收該項稅賦,屆時相關業者須繳納2021年第1季及第2季之應繳稅額。西班牙數位服務稅之徵收對象為全球營業額至少為7億5,000萬歐元及於西國營業額為300萬歐元之企業,稅率為企業網路廣告及數位媒體營業額或銷售用戶資料所得之3%。西國財政部預計,2021年可徵得9億6,800萬歐元稅收,惟目前仍須觀察該項稅賦是否納於全球財政框架之下,且不排除調降前述稅收金額。 歐洲統計局資料指出,倘跨國企業將稅捐分配予營運所在國家,則其企業稅將增加逾15%。歐洲財政觀察站(el Observatorio Fiscal de la UE)據以估計,認為西國政府至少可徵得7億歐元稅收。惟裕利安怡(Euler Hermes y Allianza)認為,跨國企業最低固定稅率將推動經濟成長潛力,使西國僅次於波蘭,為歐盟17個成員國中,最大受惠國之一,而義大利及匈牙利則因其稅率極低,將成為最大受害國。 依據前述西國政府公報,數位服務稅將以季為基礎,於每季之次月繳納,且僅得以電匯繳納。由於徵收機制於第1季尚未制定完成,財政部同意業者將2021年第1季及第2季應繳稅賦合併於7月1日至8月2日繳納,本年第3季之應繳稅賦須於本年10月完成,而第4季應繳稅賦則須於2022年1月完成。自此,納稅人須於每年4月、7月及10月繳納。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6月15日報導,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於2021年6月14日公布西國未來3年之經濟發展預測,上修經濟成長預測值並調整失業率預測,惟仍對高額之政府公債、財政赤字及政府能否善用歐盟援助資金等發出警告,認為西班牙經濟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爰以對西國經濟發展有利情況(escenario favorable)、正常情況(escenario central)及不利情況(escenario adverso)提出相關預測值。 在正常情況下,西班牙央行將2021年西國經濟成長預測值由原預估之6%上修至6.2%,預計於2021年第2季經濟發展將加速復甦,可望成長2.2%(在有利情況下,經濟成長為2.7%、在不利情況下,則為1.4%),同時亦將2022年經濟成長由5.3%上修至5.8%,2023年則由1.7%上修至1.8%。西國央行認為,迄今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管制政策影響最大之製造業預計將持續明顯擴張至2021年年底。另亦認為,至2022年年底西國經濟可望恢復至疫情前之水準。 西國央行調整原預估失業率,認為在正常情況下,2020年之失業率為15.5%,2021年將自17%調降為15.6%,2022年則自15.1%調降至14.7%,2023年自14.1%調降為13.7%。惟倘在不利情況下,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之失業率則將分別為16.2%、15.7%及14.6%。 西國央行政府公債及財政赤字之預測均較2021年3月之預測悲觀,認為在一般情況下,2020年政府公債將由原預估之117.1%調增為120%,2021年自117.9%增加至120.1%,2022年自116.4%調增至117.9%,2023年則自117.6%增加至118%。在財政赤字部分,考慮政府展延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等公共措施恐使財政支出增加,爰亦調高赤字預測值,在一般情況下,2021年為由-7.7%調高為-8.2%,2022年由原-4.8%調高為-4.9%,2023年則由-4.4%調為-4.3%。 西國央行經濟及統計處長Óscar Arce認為,歐盟援助基金於2021年對西國經濟成長影響不大,將於2022年發揮效益,於2023年可增加西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1.8%,惟仍取決於西國政府之歐盟基金執行速度與計畫品質。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1年6月12日報導,根據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公布資料, 2021年第1季西班牙政府公債達1兆3,930億歐元,為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25.3%,為自1881年以來(149%),西班牙公債最高之紀錄,倘以西國總人數計算,則每人須負擔之政府公債金額約3萬歐元。 由於2020年爆發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影響西班牙經濟發展,2021年第1季西班牙政府公債較2020年同期增加13.7%,其中增加最多者為中央政府公債,增加14%,其次為市政府公債,增加3.3%及自治區政府公債,增加3%。西國央行亦指出,目前西國政府公債仍以長期公債為主,占總政府公債之92.7%。2021年1月至3月期間,以短期公債增加最多,增加29.2%,另長期政府公債則增加11.3%。 2021年第1季西班牙政府公債大幅增加主要有2個因素: 1.為因應疫情危機衝擊,西班牙政府對家庭及企業採取一系列紓困措施:如發放基本生活費(Ingreso Mínimo Vital,IMV)協助西班牙極端貧窮家庭及對企業提供巨額援助等,其中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所衍生之財政支出最高,約400億歐元。 2.巨額財政赤字:2020年西國除增加財政支出外,稅收收入約減少10%。同時政府仍須持續投資公共服務,爰須透過舉債因應相關支出。另西國2020年經濟成長為-10.8%,2021年第1季為-0.5%,GDP減少導致使政府財政赤字比率相對增加。 歐盟預估2021年西班牙將為歐盟27個成員國中,經濟成長率最高之國家,達5.9%。由於經濟成長可降低政府公債占GDP之比率,爰西國政府盼公債占GDP之比重於2021年下半年得以下降,惟許多國際組織預估,2021年西班牙仍將維持高額政府公債比率,如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西國政府公債占GDP之比率為115%、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測為119.7%,歐盟執委會則預測為119.6%。西國央行經濟政策處長Óscar Arce表示,倘西國經濟維持目前復甦速度,預計西班牙經濟可於2022年年底恢復至疫情前水準,惟未來數年仍須解決高額政府公債問題。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日前加拿大聯邦財政部長Chrystia Freeland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 財政部長會議後表示,G7國家同意支持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以阻止跨國企業透過將利潤移轉至低稅率國家避稅之作法。此外,G7國家也同意針對全球大型企業(包括總部位於美國的科技巨擘公司)在那些沒有設立總部卻有進行銷售的國家,應當也須向該國繳納稅負。   Freeland部長指出,自明(2022) 年 1 月 1 日起,加拿大將單方面徵收數位服務稅,英國、法國和義大利先前已採行類似的課稅措施。Freeland部長表示,在全新全球稅制確定實施後,各國將廢除現行各自課徵稅收之計畫與措施,此次G7國家的決定將有助結束全球租稅競爭情形。  此外,加拿大公司也可能在明年開始需繳納數位服務稅,但Freeland部長未明確指出是否有任何加拿大公司將面臨此新稅。   該全球最低企業稅之建議架構可能將迫使全球最大企業包括美國科技巨擘如Apple、Google、Facebook和微軟等,將必須在正確的地方支付適當之稅額(the right companies pay the right tax in the right places)。

A:印尼家具工業在疫情期間仍然持續增長, 2020年印尼家具產品(HS 9401-9403)出口額約19.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17.7億美元)成長7.6%,主要市場包含美國(占49.9%)、日本(占8.5%)、荷蘭(占5.1%)等;其中,印尼為世界第6大「木製門、門框及門檻(HS 4418.20)」出口國,主要市場包含英國、美國、荷蘭、澳洲及南非等。   印尼工業部長Agus Gimiwang Kartasasmita表示,印尼原料豐富,例如印尼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及蘇門答臘等地區盛產藤條,此外,印尼境內生產木材之林區總面積約6880萬公頃(2018年統計),印尼熱帶氣候有利各種樹木生長,因此有利發展家具產業;此外,印尼工長並表示,疫情期間民眾消費習慣改變,原本用於交通、娛樂、觀光等方面之開銷,轉移至科技產品、室內裝潢及家具等方面,因此家具產業具有潛力。另據印尼家具及手工藝品協會(HIMKI)指出,由於美中貿易摩擦影響,美國減少自中國進口家具;2018年美國自中國進口家具金額約340億美元,惟2020年美國自中國進口家具金額僅96億,該協會因此認為美國家具市場釋出約240億美元商機。   惟查,據印尼家具及手工藝品協會(HIMKI)表示,印尼家具出口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疫情期間貨櫃不足及貨櫃價格上漲近10倍等因素影響印尼家具業者交貨,亦影響家具產業出口表現。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加拿大低價連鎖雜貨零售商Dollarama Inc.今(2021)年第1季銷售額成長13%,營業額成長逾1億1,300萬加元,高於去(2020)年同期的 8,610 萬加元。   Dollarama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第1季銷售額前9周以驚人速度成長持續到4月初,然而面對第3波疫情,加拿大各省政府於4月份紛紛採取嚴厲的商業封鎖限制,例如包括安大略省等多個省份在4月份採取新防疫封鎖限制,對商店客容量和非必需商品銷售採取限制,甚至頒布居家令並禁止實體店銷售非必需品,消費者僅能採購食品雜貨、清潔用品和其他必需品,造成總部位於蒙特婁的Dollarama多家店面銷售額亦受衝擊。    Dollarama 分析報告指出,雖然截至5月2日的第2季交易量下降3.2%,但消費者平均購物量卻成長9.3%,顯示消費者購物時會囤積採買更多商品。    Dollarama商店銷售種類繁多的食品、一般用品和季節性商品,目前該公司在加拿大擁有 1,333 家實體店面,其中約40%位於安大略省。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據加拿大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相較去年農產品及畜牧產品價格,今(2021)年大多數農作物及畜牧產品價格包括穀類及油菜籽等農作物,以及牛、豬、家禽、雞蛋和奶製品等價格大多出現大幅上漲。  加拿大統計局表示,由於美國對豬肉強勁需求和較低庫存,促使加國肉品價格進一步高漲。加國豬肉價格繼本年3月和2月連續2次上漲後,4月份繼續走強。同時,相較上(3)月,加拿大各省肉牛和飼養牛價格亦均上揚。  加拿大統計局分析,強勁出口需求和供應減少導致今年4月大部分農作物價格均上漲,芥菜籽價格已持續5個月成長,而大豆價格亦持續成長,且大麥飼料價格較今年3月上漲4.1%至7.8%,按年率上漲超過 40.0%。    

A:資料來源:Canadian Press   加拿大央行本(2021)年6月宣布仍維持低利率0.25%不變,並強調本年夏季加國經濟將會出現強勁反彈。   自疫情爆發至今,加國基本利率一直保持在低水準,央行已表示,在經濟復甦前,不會提高利率。雖然加國經濟第2季成長受第3波疫情採取嚴格封鎖措施深受打擊,但長期前景看好,因此央行預估加國經濟將於2022年下半年復甦。   加國整體通貨膨脹率可能在本年夏季保持在3%,高於央行原預估2%的目標,但預計今年底前將會有所緩解。央行分析指出,近期通膨上升主要是因臨時性因素與核心通膨指標上升所致。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曾任職瑞典國防部、電信企業愛力信和投顧公司East Capital的瑞典顧問Kristina Sandklef認為現階段因為中國政府對於企業的管控,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華為等國際科技企業,可能使瑞典中資汽車企業Volvo Cars的上市計畫出現商業風險。 部分人士認為,面對風波不斷的美中貿易戰,Volvo Cars計畫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交易所上市,可能是最佳的商業選擇。雖然Volvo Cars大股東中國吉利汽車集團Geely可能遭遇中國銀行刁難,但公開上市公司應盡全力維護其股東權益。 另,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et的報告,Volvo Cars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是電動車發展最完整且具最佳市場策略的歐洲汽車企業。Volvo Cars更有志於成為發展無化石鋼鐵計畫SSAB鋼鐵公司的商業夥伴,並採購設於瑞典北部Luleå的HYBRIT(Hydrogen Breakthrough Ironmaking Technology)零碳排鋼鐵廠的綠色鋼鐵,將先運用於測試和未來概念車。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歐盟環境海洋森林執委Virginijus Sinkevičius本周拜訪瑞典,於6月14日與瑞典總理Stefan Löfven和環保部長Per Bolund,以及相關產業代表、環保組織,就歐盟新森林政策進行面會與對談。Virginijus Sinkevičius建議瑞典應建立一套衡量森林狀況與林業證照的系統,但被瑞典以現有資源充足而婉拒。 不僅瑞典政府對於歐盟永續林業定義意見不一,瑞典林木產業代表亦不認同歐盟於去(2020)年發布有關透過衛星資料顯示2011年至2015年及2016年至2018年兩個時期,歐洲森林砍伐活動率大幅增加近50%,其中尤以瑞典芬蘭為甚之研究報告,瑞典農業大學甚至提出資料反駁該歐盟報告,並顯示相關區域砍伐活動減少之事實。 Virginijus Sinkevičius就此事回應,強調歐盟報告乃基於新的計算系統,而現階段應更加注重相關數據,特別是森林資源豐富且擁有強大林木相關科學機構的國家,期數據更應透明公開。歐盟會員國也不應該為了達到零化石燃料而犧牲生物多樣性或林木,這並非達到氣候中和的正途。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6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76/P200號(商情文號:第476號)   商情本文: 英國中央與地方政府頃與Nissan、Ford、LG、Samsung、Britishvolt與InoBat 等6家業者研商發展汽車超級電池工廠。英國與歐盟存在競爭關係,盼在汽車電池工廠搶得先機者,方能在未來的汽車產業中拔得頭籌。歐盟已經規劃29億歐元投資在汽車電池工廠,法國與德國並將額外加碼,以吸引投資與提升競爭力,惟英國研究機構雖是吸引超級電池產業投資的重要推手,例如電池創新中心與Faraday電池研究所,但是目前僅投注5億英鎊在汽車電池產業。綠色遊說團體Transport & Environment指出,目前全歐洲已有38處計畫興建超級電池工廠,惟目前在英國6家業者,僅有Britishvolt有公開的生產計畫,其餘的業者尚在與政府討論的階段,另外英國最大的汽車製造業者Nissan,上個月僅有由金融時報報導超級電池生產計畫。。 英國政府計畫在2030年後禁售新造的汽柴油引擎車,以及2035年後禁售新的油電混合車,意味著全英國的汽車工廠將轉型生產全電動車。英國汽車貿易暨製造商協會(Society of Motor 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SMMT)執行長Mike Hawes表示,我們需要超級電池工廠以確保英國汽車製造業的長久發展。 InoBat公司 副總裁Andy Palmer認為在英國與歐盟之間存在著競爭關係,誰先贏得超級電池工廠的市場,誰就能贏得汽車產業。近來英國汽車產業儘管受到脫歐的影響,在疫情之前,仍有年產130萬輛車的產能。要將汽車產業轉型為電動化,成功關鍵是在地製造的電池,否則可能失去製造新款汽車的優勢。過去的汽柴油車經常是在某地製造引擎後,送到世界各地進行組裝。但是電動車的電池太重,因此必須在汽車組裝工廠附近製造電池,以節省運費。 目前政府與業者之間的會談尚未定案,較特別的是,Ford在英國已經幾乎20年都沒有製造新車,但是仍有工廠在Dagenham製造Transit貨車柴油引擎。在這次會談中,Ford也暗示可能計畫在英國製造超級電池,然後運往土耳其組裝。Ford發言人表示,計畫在2023年推出Transit貨車的電動車款,電池供應商未定。Ford與韓國製造商SKI於上個月宣布共同成立電池公司。至於Ford預計在英國製造超級電池的地點未定,雖然不太可能是在Dagenham工廠現址。 電力供應,尤其是再生能源,將會是超級工廠選址的關鍵因素,因為製造超級電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這可能展現出英格蘭東北部的優勢,該地區具備完善的電力網路,且鄰近中部的英國傳統汽車製造中心。Nissan與政府研商在Sunderland打造超級電池工廠園區的癥結點正是在於電力費用。Nissan希望降低電費成本以提高產品競爭力。 InoBat與英格蘭中部的地方政府提議將舊的Coventry機場改建為超級電池工廠。InoBat預計生產限量的超級電池提供高性能的車輛使用。前百貨零售業John Lewis總裁,現任West Midlands市長Andy Street則表示,他將勢必爭取到超級電池工廠落腳當地。 Britishvolt則否決舊Coventry機場的提案,原因是電力不夠充足。Britishvolt屬意的廠址為位在英格蘭東北Northumberland的Blyth,該處臨近電力交換中心,提供來自愛爾蘭的再生能源。惟Britishvolt為新創公司,不若LG與Samsung具備自家的電池生產技術。知情人士表示,Britishvolt現與超過十家潛在客戶洽談中。 LG與Samsung均為全球重要的超級電池製造業者,已在歐洲各地設有工廠。與英國政府談判的投資尚在初期階段,兩家業者均表示,惟有與大型汽車業者簽約,才有可能在英國設廠。Nissan與其合作夥伴中國遠景(Envision)電池公司簽有專屬合約。 對超級電池製造業者來說,在英國最大的客戶會是捷豹路虎(JLR)與BMW Mini。據聞JLR計畫在2035年之前逐步減少生產汽柴油車,這計畫將可能是各家業者是否投資英國超級電池產業的重要關鍵。JLR執行長Thierry Bolloré於上個月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在英國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沒有透露在英國的超級電池計畫。BMW Mini目前在牛津製造一款電動車,電池自德國進口,未來將擴大生產。 擁有英國汽車Vauxhall的Stellantis集團也向英國政府表示,將在工廠現址Ellesmere Port製造電動汽車,但是沒有進一步討論超級電池工廠的計畫。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6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75/P200號(商情文號:第475號)   商情本文: 對於選擇將歐盟總部設在愛爾蘭的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在歐洲的監管規範下變得充斥不確定性。至今,設於愛爾蘭之跨國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在有違反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疑慮情形下,通常會選擇愛爾蘭隱私保護監管機構(Data Protection Commissioner) 為主要監管機構。在歐盟一站式系統(one-stop shop)下,若總部設於愛爾蘭的某公司在另一個歐盟國家違規,且被當地公民向本國國家數據保護機構(DPA)投訴,此投訴亦將被傳至愛爾蘭監管機構。此系統的初衷為簡化並加快投訴處理流程,並為在歐盟市場營運的企業建立監管穩定性;此系統也賦予愛爾蘭隱私保護監管機構相當大的監管責任及全球知名度。 但昨(15)日歐洲法庭(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做出一項決定,允許針對特定問題(如針對臉書在比利時營運使用cookie追蹤之投訴),投訴者可於其所在國之監管機構進行審視,此決定將影響歐盟一站式系統(one-stop shop)之運作。法院表示,特定投訴問題由事發國監管機構處理,而該機構有義務先與被投訴公司總部所屬之主要監管機構接觸;通常為愛爾蘭隱私保護監管機構。若事發國監管機構對後者的回應不服,事發國的監管機構便可進行本身的調查和行動。 此決定將導致愛爾蘭隱私保護監管機構的尷尬。值得注意的是,此決定將引發愛爾蘭隱私保護監管機構和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之間的緊張關係。他國監管機構有時公開抱怨在愛爾蘭的調查時間過長,以及不滿愛爾蘭隱私保護監管機構開出的罰款規模和範圍過於有限。儘管臉書公開回應,該決定體現通用數據保護條例;但實際上,歐盟的跨國公司均將不會對此一轉變感到滿意。因為他們將更容易受到歐盟內不同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和在不同國家實施情況而影響,此外,他國監管機構和法院對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解釋較愛爾蘭的更具敵意。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6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74/P200號(商情文號:第474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農民協會(Irish Farmers’ Association)和愛爾蘭肉類工業(Meat Industry Ireland)指出,英國與澳大利亞簽署之免關稅及免配額的協定,將可能減少愛爾蘭向英國的出口,尤其在牛肉出口方面,將近一半牛肉產品均出口至英國。尚有擔憂愛爾蘭牛肉產品的價格和標準將也被澳大利亞同行削弱者。愛爾蘭農民協會主席Tim Cullinan指出,任何損失均對國內處於低收入部門的畜牧農民造成極大損失。 愛爾蘭2020年牛肉出口總額為19億歐元,其中44%出口至英國。英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協定為英國脫歐以來,其談判達成的協議,將使澳大利亞食品生產業者幾乎不受限制地進軍英國市場;尚有計劃逐步賦予農產品免關稅和免配額。雖鑑於澳大利亞與英國的距離,以及澳大利亞的主要出口市場在亞洲,預計短期內英國食品貿易市場不會大幅改變;但此協定則可能成為英國未來與美國、加拿大、巴西、印度和紐西蘭等國的貿易談判標準,將可能導致英國市場充斥廉價進口食品。 愛爾蘭肉類工業發言人表示,英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澳大利亞、南方共同市場和紐西蘭的雙邊貿易協定對愛爾蘭所構成的潛在威脅,一直為國內對英國肉類進口市場的重大關心;過渡期適用的細節尚未公布,但仍有跡象愛爾蘭在英國的市場之競爭將加劇。 由於英國禁止生產使用激素助長的牛肉產品,此則在澳大利亞被允許,因此英國食品衛生部門代表也對政府食品標準可能出現的妥協表示擔憂。英國政府則強調,英國與澳大利亞協定的免關稅進口措施將設上限,且有15年過渡期,也將有其他保護措施以保障國內農民。英國強生首相也表示,貿易協定將遵守盡量嚴格的動物福利標準,而澳大利亞總理Scott Morrison堅稱澳大利亞的標準非常高。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6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73/P200號(商情文號:第473號)   商情本文: 英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協定將成為英國獨立的貿易政策標準,將成為英國未來貿易談判設定框架,亦象徵政府願意為實現該目標而做出的犧牲。同時,此也為英國貿易政策管理方面開創不幸的先例。 2016年脫歐公投展現出民眾對全球化對經濟影響的憤恨,也展現其政治合法性的掙扎。英國2013年時任David Cameron首相在宣布欲尋求全民公投手段時便表示,已見一項項歐盟貿易協定改變成員國與歐盟之間的平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從未被給予發言權。然而,時至今日,英國貿易政策的最新篇章又再一次被關起門來寫。 英國議會參與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決策程序之審查很少,也很少關注利益方。最具爭議的是此協定對國內農民的影響,他們擔心將面臨來自澳大利亞工業規模生產商的價格和標準之競爭,同時被要求承擔綠色轉型的成本。許多後座保守黨議員與反對黨議員均同意;對此議題,國際貿易部與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呈現對立的立場。事實上,在英國及許多其他國家,賦予行政部門在國際談判中的自由為常態。而英國政府締結條約為「特權」,可說是政府代表女王行使的權力,因此不需要經由議會批准。條約只能被批准或否決,而不能修改。即使議會拒絕一項條約,政府可反覆重新提交,以待議會批准。英國強生首相擱置蘇格蘭及威爾斯農牧業的擔憂,同意英澳協定的大綱,而兩地地方政府則缺乏重要的發言權。另《北愛爾蘭議定書》意味著任何英國政府簽署之貿易協定將不會完全適用於北愛爾蘭地區。 談判需要國家統一戰線,同心協力;議會的支持及改善透明度和更廣泛的政治支持均對達成協定極為重要。瑞士政府同意與歐盟達成協議,但國內批評聲浪亦導致紛爭。英國在脫歐談判中,國內對未來關係缺乏共識也曾為達成協議的最大障礙。壓制分歧也無法使之消失。英國與澳大利亞的自貿協定建議15年過渡期,將可能限制政治困難情形,也可能減少該協定的有限利益。為可宣示其首項獨立貿易政策的成就,英國政府對與澳大利亞協定的重視,導致其甚至願意在愛爾蘭海設立邊界。這也提醒人們,最重要的貿易談判應為國內本身的談判。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6月1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472/P200號(商情文號:第472號) 商情本文: 隨著政府第三階段防疫封鎖措施解除,服裝、能源與餐飲業價格在5月均上漲。英國國家統計局本(16)日數據顯示,英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1%,高於4月份之1.5%,亦高於原預期的1.8%。5月物價主要由服裝、汽車燃料、娛樂用品及酒吧、餐廳等場所用餐價格上漲推動;同時,食品和非酒精類飲料價格下降則部分抑制物價更大幅度上漲的現象。5月服裝價格比2020年同期上漲2.6%,為自2018年以來最高。餐飲業包括酒館及餐廳的價格現在以1.8%的速度年增加,而部分旅遊業服務成本也較2020年同期增加2.3%。個人美容服務價格同時上漲7.9%。過去一年來,燃料和原材料的投入價格更上漲10.7%,為10年來最大的年增加,工廠批發價格現也正以2012年以來最快速度增加。 5月份的漲幅為自2019年7月以來最大,實也符合部分經濟學家預測該指數將在年底前超過央行2%的目標,此可能促使央行採取抑制物價的行動,也強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的經濟學家Andy Haldane的觀點;其在5月曾投票終止央行 4500 億英鎊的獎勵計劃。他認為,消費者需求高漲給予業者機會將成本上漲轉嫁給消費者,而工人短缺可能導致工資上漲。貨幣政策委員會預測,當政府薪資補貼計畫結束之際,2021年秋季失業率將上升,物價飆升應將為暫時現象。央行行長Andrew Bailey則已在上月指出,若物價上漲持續超過目標,可能採取緊縮貨幣政策,調高目前0.1%的銀行利率。 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Paul Dales指出,5月時經濟重新開放導致的物價上漲比預期得大得多;整體而言,尚有信心英國物價上漲將不會像美國。但今年稍晚物價指數上漲可能超過其原推測的2.6%之高點,且明年長期物價指數上漲可能皆高於2%。Pantheon 總體經濟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家Samuel Tombs表示,5月數據在5月11日蒐集,早於5月17日政府第三階段防疫措施放寬,6月數據應可能展現服務業進一步的復甦現象。

A:印尼前於2016年5月18日頒布2016年第44號總統令,列出「完全禁止投資產業」共20項、「限本地中小企業或限定與中小企業合作才能投資之產業」共145大類(158項產業)、「有條件開放之產業」共350項。惟查,印尼政府於本(110)年2月2日頒布「2021年第10號總統令(PERPRES)」(本年3月4日起實施),並又於本年5月25日頒布實施「2021年第49號總統令(PERPRES)」,此2道總統令修改印尼2016年頒布之3種限制投資之產業清單,要點如次(修法情形對照表如附件1):   完全禁止投資:原有20項產業禁止投資,減為7項(包含「麻醉藥品」、「博弈」、「捕撈瀕臨絕種魚類」、「開採及使用珊瑚」、「化學武器」、「破壞臭氧層物質」、「釀酒」等7項),即放寬「汞極法製造氯鹼」、「製造殺蟲劑」、「飛行導航服務」、「船運通信服務」、「衛星軌道監測」等產業項目。   限本地中小企業或限定與中小企業合作才能投資之產業:原有145大類(158項產業),修改為106大類(182項產業)保留給中小企業或其合作夥伴,包含小農、手工藝、黃豆加工、鹽業、漁產加工、仁當牛肉(rendang)、傳統服飾等產業。詳如2021年第49號總統令「附錄二」(取代2021年第10號總統令附錄二)如附件2。   有條件開放投資(例如設有投資額門檻或外資投資比例限制)之產業:原有350項產業,大幅減少為37大類(41項產業),包含造船業、內河航運、食品加工、清真旅遊業、國防設備產業等,即放寬包含農業、能礦、石油天然氣設施、飯店、陸上貨運、銀行、保險、線上商店、製藥等產業。最新版清單詳如2021年第49號總統令「附錄三」(取代2021年第10號總統令附錄三)如附件3,經濟組摘譯該清單如附件4。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 日期: 2021年6月16日 斯洛伐克統計局表示,2021年5月斯國消費者價格年增2.2%,連續4個月上漲,為自2020年3月以來最高增速,主要受食品價格驅動,預期到2021年底通膨將停滯於目前水準附近;原物料及貨物短缺正推高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2021年第1季年減0.8%、4月份上漲2.3%)。 推動斯國食品價格上漲的3個主因,最重要為全球市場農產品價格上漲,第二為油價上漲,其增加運輸成本,第3個因素為大流行,由於一些國家(巴西、北美及亞洲)的防疫措施、檢疫及勞動力短缺,使產量減少。 預期未來幾個月斯國商品及服務價格將持續上漲(2021年1月通膨率達0.7%,4月為1.6%),增長速度甚至將加快,通膨年增率提高主因為燃料價格及菸草產品消費稅上漲,預期2021年斯國整體通膨率為1.8%。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本(2021)年6月15日公告,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政府支出暨專案效能管理局(Government Expenditure & Projects Efficiency Authority)、人力資源發展基金(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Fund, Hadaf)、技術暨職業培訓公司(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Corporation)、當地自製率暨政府採購管理局(Local Content an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uthority)等6個政府單位將合力提升營運及維修類約僱工作之本土化(沙化)。 上述單位將提供獎勵及補助予獲得政府合約之政府事業及政府持股之民間企業,以利推動相關就業聘雇本國籍人士。 據悉,沙烏地勞工暨社會發展部長Ahmed Al-Rajhi前已於2019年10月宣布針對所有政府合約下之營運及維修類工作提升本國籍人士雇用比例,嗣於同年12月宣布該類工作僱用本國籍人士之作業規範,使政府事業之人力沙化比例標準趨於一致。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