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內閣頃批准公共退休金管理署(Public Pension Agency, PPA)與社會保險總會(General Organization for Social Insurance, GOSI)整併,以利同時提升公私部門保險作業。PPA及GOSI對此共同表示,上述整併不影響保險運作機制、給付日期、給付方式等。 據沙烏地官方統計,目前沙國任共有830萬人受惠於社會保險。沙烏地財政部長Mohammed Al-Jadaan則對此表示,上述組織整併決定係政府在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下推動改革之重要一環,將有利退休金基金提升投資報酬率及財政表現。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統計總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Statistics, GASTAT)最新數據報導,自沙烏地政府於去(2020)年7月將銷售增值稅(VAT)自5%調升3倍至15%以來,物價居高不下,本(2021)年5月通膨率達5.3%,其中以食品及汽車價格增幅最大。 上述數據顯示,儘管汽車購買成本增加使運輸價格連帶上漲,惟此間通膨上升最大因素為民生飲食價格上漲7.3%,其中食品在沙烏地消費者之民生支出占比17%,以肉品上漲6.8%及蔬菜上漲6.7%為大宗。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瑞典、芬蘭及挪威三國均於去(109)年12月27日開始免費接種COVID-19疫苗,主要對象均為醫護人員、年長者、慢性病高危險群以及自願接種者,並以Pfizer/BioNTech、Moderna、AstraZeneca及Janssen等四款獲歐盟許可疫苗施打。 根據瑞典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6月15日所登記之接種COVID-19疫苗人數達420萬1,394人,約占全國人口40.4%,並有225萬996人已接種第二劑。接種年齡層已至40歲以上者;唯仍需視各地區疫苗存量與接種人數等狀況而定。 根據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的統計資訊,截至6月15日所登記之接種COVID-19疫苗人數達284萬8,931人,約占全國人口51.4%,並有72萬9,128人接種第二劑。接種年齡層已至40歲以上者;唯仍需視各地區疫苗存量與接種人數等狀況而定。 根據挪威公共健康局的統計資訊,截至6月14日所登記之接種COVID-19疫苗人數共有197萬5,770人,約占全國人口36.6%,並有135萬3,614人接種第二劑,接種年齡層已至45歲以上者;唯仍需視各地區疫苗存量與接種人數等狀況而定。
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6月15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108萬6,636人(較2週前增加16,163人),重症累積人數為7,552人(較2週前增加89人),死亡人數1萬4,574人(較2週前增加123人),死亡率約1.36%。其中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但已趨緩,目前確診人數為25萬3,951人(較2週前增加2,666人),死亡人數為4,353人(較2週前增加33人)。瑞典近兩周整體疫情出現稍微攀升之趨緩。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9萬3,520人(較2週前增加1,032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人數58人(較2週前減少37人),死亡人數964人(較2週前增加8人) ,死亡率約1.04%。芬蘭近兩周疫情持續趨緩。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12萬8,275人(較2週前增加3,204人),重症累積人數為874人(較2週前增加14人),死亡人數789人(較2週前增加6人),死亡率約0.61%。挪威近兩周疫情持平發展。
A:綜合美媒報導,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MOC)頃於6月16日決議繼續維持利率「趨近於零」(Near Zero),並重申持續每月購買至少1,200億美元國債及抵押債券,惟2023 年底前利率預期上調至0.6%,較本年3月預測提前,本次18位 Fed官員13位支持2023年底前至少升息一次,3月時僅為7位。 FMOC結束為期兩天會議發表聲明表示,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美國經濟活動及就業指標有所增強,主席Powell於會後記者會表示,Fed預期美國2021年經濟增長急劇反彈,GDP由6.5%調高至7%,失業率仍維持在4.5%,並上調衡量物價的通膨預測,2021 年將上升至3.4%,較3 月預測 2.4%為高,2022年亦由2%調高至2.1%,2023年則從2.1%上調至2.2%。 美媒指出,Fed官員雖盼在減少債券購買前,儘量滿足「就業最大化」及維持平均通膨2%的目標,並在升息前完全實現,然近期美國消費者與企業強勁需求超過產能,導致供應鏈出現瓶頸、交期延長及價格上漲,本年4月物價月增0.8%及5月月增0.6%,均創2009年以來新高:另就業增長亦令人失望,本年 4 月與 5 月僅增加 83.7萬個就業機會,總就業人數仍較新冠疫情前低760 萬個,本年5月失業率仍高達5.8%。 美國Fed自 2020 年 3 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一直保持利率趨近於零政策,以紓緩疫情經濟緊縮的影響,且自2020 年 6 月以來,Fed亦持續每月購買至少1,200億債券,以壓低長期借貸成本,支持美國經濟進一步復甦。
A:華爾街日報6月16日報導,新冠疫情促使美國電商快速成長,部分美企加強發展電商服務並以「反亞馬遜」做為訴求,反映近來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深陷反拖拉斯疑慮,民眾存有負面觀感。 亞馬遜在電商具獨霸地位,去年營收成長38%,市值提高約為1.7兆美元,許多傳統零售商在疫情前已被亞馬遜侵蝕市場,新冠疫情突顯加速發展電商的急迫性,部分業者並以對抗亞馬遜做為行銷訴求;亞馬遜表示,目前約有190萬中小企業在該公司平台銷售,占其零售銷售近60%,並估算去年帶給該等企業利潤超過250 億美元。 ShopIN. nyc位於紐約,該公司以「反亞馬遜」為其行銷定位,聯合紐約小型企業,提供各式商品選擇,強調交貨速度較亞馬遜快;紐約Bookshop Inc.提供全美1,000 家獨立書店電商服務,建立網路銷售平台及運送;Facebook去年推出協助小型店家銷售的Facebook Shops平台;Google 上月宣布結合數位支付Square及電商系統Shopify等服務,協助小型企業在其平台銷售;Shopify提供電商平台服務給小型品牌及傳統零售商,過去一年營收翻倍。 美國國會、司法部及FTC刻正調查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是否違反競爭,美國眾議院跨黨派小組上週提案約束大型科技公司,包括分拆或放棄自有品牌;代表數千家小型雜貨店、五金店等全美產業及地方商業團體於本年4月組成小型企業崛起聯盟,積極推動美國會制定更嚴格的反托拉斯法。 2019年CNBC/SurveyMonkey的一項調查顯示,59%受訪者覺得亞馬遜對小型企業不友善;根據蓋洛普本年民調,45%受訪者對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感覺有些或非常負面,57%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有些美國民眾已開始減少在亞馬遜購物。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not-being-amazon-is-a-selling-point-for-these-companies-11623835802
A:根據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統計數據顯示,馬國2021年第一季服務業投資額為37.52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3.48%;其中國內投資金額為36億美元(占服務業總投資額96%),成長2.62%;外資投資金額則為1.5億美元(占服務業總投資額4%),成長29.4%。2020年服務業已崛起成為馬國經濟主要成長動力來源,占該國GDP 57.7%。 2021年第一季服務業投資件數為737件,創造5,669個就業機會;房地產為服務業最大吸引資金領域,投資額達21.47億美元,占服務業總投資額57.23%;其他依次為金融服務(6.4億美元)、能源(4.75億美元)、支援服務(2.87億美元)、配銷貿易(1.17億美元)、教育服務(2,106萬美元)及全球營運中心(1,099萬美元)等。 MIDA自認,由於馬國地理位置適中,擁有多元種族之優勢、優惠獎勵與專才聘僱政策,帶來大量商機,成功吸引跨國企業前來投資服務業,包括設立區域辦事處及營運中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2021/06/08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衍生而出的限制措施明顯地改變人們的消費模式,隨著居家時間大幅增加,消費者更關注食材的選購,加上氣候條件惡劣導致收成不佳,以及邊境管理造成物流障礙等因素,大幅推升原物料及其運輸價格。 比利時食品加工業面臨供應鏈不穩以及價格大幅上漲的雙重問題已長達數個月之久。根據比利時食品同業公會(Fevia)對其下會員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公司面臨原料短缺或是交貨延遲的問題,尤其是調味料、食用油、菊糖(FDA認可的可溶性纖維)和葡萄糖等基本原料,此外食品加工業廣泛使用的包裝材料如塑料、鋁和紙板等也出現缺貨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原物料價格已經連續12個月上漲,相較於一年前平均物價上漲40%,其中塑料價格上漲75%,鋁的價格上漲36%,食用油更是飆漲120%以上。 95%的比利時食品相關業者表示正面臨成本上升的問題。這當中約有一半的公司無法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下游廠商,原因是大部分的食品加工業者在2020年底與零售商簽約,須以簽約時所訂的價格供貨至少一年。然而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幅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食品加工業者陷入兩難,既必須向原物料供應商支付更多費用,卻無法將上漲的成本轉嫁給零售業者。Fevia執行長Bart Buysse呼籲大型連鎖超市共體時艱,給予合作的食品供應商必要的彈性。
A:根據馬來西亞能源委員會(ST)頃發布的「2020年西馬半島發電發展計畫報告(2021-2039)」顯示,馬國可望於2025年前實現再生能源(RE)占總發電量31%目標。屆時再生能源在西馬半島的電力容量組合中的占有率將從17%增加至31%,估計至2039年,燃料發電的占有率則將從82%減少至69%。 與2005年的水準相較,西馬半島電力將於2030年將其碳排放量降低至45%,以符合馬國於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中的承諾,並將至2039年進一步降低65%。 前述發電規劃透過實施和採納政府的政策和規劃標準,並考慮到了能源的三難困境(trilemma)—即能源安全、能源負擔能力和環境永續性。此外,新冠疫情亦給電力供應的規劃帶來額外挑戰,因它影響了整體電力需求的增長。 該委員會預測馬國自2021至2030年對電力供應的淨需求將每年增長0.6%,而自2031至2039年的淨需求則將每年增長1.8%。因此至2030年,預計需要新增6,077兆瓦特(MW)的供電容量以滿足需求的增長、更換退役電廠以及確保系統的可靠性,至了2030年,備用電容量(Reserve Margin)預計將達到25%以下。 另一方面,目前馬國政府依然維持前政府「希盟」(Pakatan Harapan)終止核能發電計畫的立場。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頃宣布「國家復甦計畫」,該計畫將分成四個階段執行,每一階段以三項指標數據,包括新冠病毒社區傳播情況(根據單日確診病例)、公共衛生系統能力(根據加護病床使用率)以及受保護的人口水準(以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比率為標的)驅動。 前述國家復甦計畫規劃階段如下: (一)預料7月及8月:自首階段過渡至第二階段 門檻: (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低於4,000件 (二)加護病房床位:處於中等水平 (三)新冠疫苗接種人數:達到10%人口 首階段全面封鎖結束後,進入第二階段時,跨州和社交活動將繼續全面禁止。經濟活動將分階段重啟,允許高達80%的員工在職場上班;將沿用准許清單(senarai positif)的方式,只有被列入清單的領域才獲准營運,而沒有被列入者仍需關閉。第一階段的清單將在第二階段擴大,如水泥,以確保建築業可持續運作,以及電子產品和電腦等零售活動,以支持居家辦公;跨州活動仍不被允許。 在第二階段,仍有部分製造、建築、零售和服務活動未有被列入清單,並不獲准運作,如紡織和家具店。 (二)預料9月及10月:自第二階段過渡至第三階段 門檻: (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低於2,000件 (二)加護病房床位:處於足夠水平 (三)新冠疫苗接種人數:達到40%人口 (三)預料11月及12月:自第三階段進入第四階段 門檻: (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低於500件 (二)加護病房床位處於足夠水平 (三)新冠疫苗接種人數達到60%人口 第四階段為國家復甦計畫最後階段,將恢復生活常態,開放所有經濟領域,允許旅遊和跨州,但仍須遵守防疫SOP。 慕尤丁首相續稱,估計馬國自7月疫苗接種量將增加至1,600萬劑,接種越多,目前的全面封鎖措施將可更快放寬,並有序恢復生活常態。目前國家免疫計畫仍在初步實行階段,預料6月後才更為穩定。全面封鎖措施已成功抑制新冠確診病例飆升,國家若不全面封鎖,單日病例若攀升至1萬3,000件,馬國衛生系統將會崩潰。全面封鎖期間,馬國每日損失10億馬幣(約2.43億美元),將透過實施「經濟與人民強化配套加強版計畫」(PEMERKASA +),以減少低收入群體及經濟商業之衝擊。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吉打州(Kedah State)州務大臣莫哈末沙努西(Muhammad Sanusi)頃指出,儘管全球受到新冠疫情衝擊影響,但國內外投資人仍對吉打州充滿信心。2021年第一季吉打州製造業投資件數共18件,投資額423.88億馬幣(約102.14億美元);其中外人直接投資額為101.9億美元,占總投資額99.77%;其餘2,370萬美元為國內投資額。該州優於沙巴州(10.44億美元)、雪蘭莪州(9.69億美元)、馬六甲州(8.25億美元)、柔佛州(4.11億美元)及檳城州(2.61億美元),為馬國最熱門製造業投資地點。 奧地利技術與系統技術股份公司(AT & S,簡稱奧特斯)將在吉打州的居林高科技園區(KHTP)投資高達85億馬幣(約20.43億美元),製造高端印刷電路板和集體電路基板(IC substrate)。這是該集團在東南亞興建的海外第一家製造廠,亦為該集團史上最大金額投資。該集團作為一家跨國企業,在奧地利、印度、中國及韓國皆擁有生產設施,其產品應用於移動設備、工業電子、汽車以及醫療和保健產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國銀行(2021年6月14日) 1. 頃據韓國央行6月14日公布報告,韓國在電動汽車(EV)競爭力方面排名世界第5,在自動駕駛汽車引進方面排名第7。 2. 報告稱,內燃機(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ICE)汽車市場預計將停滯不前,惟未來汽車市場有望快速盛長。 3. 韓國2020年電動汽車指數(Electric Vehicle Index,EVI)競爭力排名第5,僅次於中國、德國、美國和日本。 4. 韓國在引進自動駕駛汽車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準備指數(preparation index)排名第7,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引進水平達到美國的95%左 右。
A:根據丹麥農業媒體於6月12日報導,由Biogas Denmark 主導的一份最新沼氣展望數據報告顯示,沼氣可以使丹麥在10年內減少 370 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 2020-2030 年將實現減少 2000 萬噸碳排放,即約接近丹麥政府之20%的減碳目標。 根據Biogas Denmark之技術主管 Bruno Sander Nielsen指出,根據丹麥能源署預測將透過沼氣減少320萬噸碳排放 ,然而根據Biogas Denmark 的最新報告指出, 若能增加約 6.78 億丹麥克朗的補助將能於2030 年減少 370 萬噸的碳排放, 其提議為加速減碳目標應每3年2021-2023年,2024-2026年及2027-2029年預留2.26 億丹麥克朗的資金, 如此一來將可於10年內實現減少 370 萬噸碳排放,因而更接近丹麥之氣候和環境目標。這些預留的資金將協助於2025年達成決定性的中期目標, 也將於2024-2030年減少約1百萬噸的碳排放。 氣候效應源自減少於農業以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形式之溫室氣體排放,尤其以來自馬厩的快速糞便泥漿具有顯著的效果, 透過沼氣儲存將減少牲畜糞便中的甲烷排放,也相對將減少碳排放。 N 技術主管預計隨著沼氣生產的上升,而使化石天然氣之使用量下降,於2030年將趨近100%淘汰。如果使用 PTX 產氫新技術, 組合PTX與沼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將可以一起生產額外的甲烷將增大減碳效益, 那麼對氣候影響的潛力實際上會更大, 該技術可以增加超過50% 以上的氣候效益。除此之外, 沼氣於2027年將減少較目前更多的氮排放。 沼氣生產有益於水源環境,是因為動物糞便中的氮被轉化了,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無需再次轉化將使植物生長得更好,產量更高,同時降低氮排放及對水源環境的風險。
A:新聞來源:韓國媒體(2021年5月14日) 1. 韓國在生物醫藥產能之優勢將成為全球疫苗生產樞紐,並盼與其他G7成員國探討建立疫苗合作夥伴關係(註:韓美峰會已建立)。 2. 強調自由貿易和開放經濟之重要性。 3. 通過韓國新南方政策和發展合作項目努力加強鄰國的民主能力。 4. 重申韓國對碳中和的承諾。 5. 韓英會談:加強合作爭取公平分配疫苗;連結英國印太戰略與韓國新南方政策。 6. 韓德會談:擴大疫苗生產和供應鍊合作。 7. 韓法會談:加強高科技方面合作。 8. 文在寅對未能與日本首相菅義偉舉行會談表達遺憾。
A:新聞來源:韓國媒體(2021年6月14日) 1. 釹鐵硼磁鐵(Neodymium magnet,NdFeB)是電動汽車馬達和風力渦輪機的關鍵元素,為世界使用最廣泛的稀土磁鐵(rare-earth magnet)之一。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KITA)所屬國際貿易和商業研究所報告指出,全球對釹鐵硼的需求急遽上升,而韓國88%的釹鐵硼需求仰賴中國。中國控制著全球70%以上稀土產量,韓國政府應仿效美國和歐盟,盡快建立穩定之稀土供應鏈,減少對中國依賴。 2. 眾所皆知,稀土無法輕易由其他元素取代,而且生產稀土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稀土廣泛應用在半導體磨料(abrasives)、石化催化劑、雷射以及戰鬥機等新高科技產業與產品上,最近又因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等產業蓬勃發展,世界對稀土需求激增。 3. 美國、歐盟以及日本刻正戮力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並建立區域間穩定的稀土供應鏈。不具名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政府考慮將《貿易擴張法》第232條(Article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適用於釹鐵硼磁鐵,顯示美國考量國家安全將減少對中國釹鐵硼的依賴。 4. 韓國智庫建議韓國政府,為確保韓國在環保和高科技產業中的全球領先地位與產業安全,韓國應需多元化稀土供應商並建立國內供應鏈戰略,以應確保稀土的穩定供應。
A:時間:2021年6月15日 來源:Pravda.sk 斯洛伐克總統恰普托娃(Zuzana Caputova)日前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歐盟高峰會,會後渠於社群媒體貼文表示,她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雙邊會晤洽談愉快,雙方對支持民主價值及全球規則有其共識,恰普托娃總統並向拜登總統說明斯洛伐克近期改革成果,拜登復以讚許,並期盼斯洛伐克與歐盟共同強化與美國之合作。 恰普托娃總統表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新戰略概念,即2030 年議程(Agenda 2030),特別關注盟國公民保護及利益維護,該議程源自於2019 年北約峰會各國領袖達成之共識,將展望未來十年後聯盟的發展方向,該進程強調地緣戰略上的布局以及同盟內部團結的強化,北約領導人應在明(2022)年馬德里舉行的峰會上就該新概念進行採認。 回應媒體詢問斯洛伐克如何看待該一議程時,恰普托娃總統表示,為因應網路戰、假消息等新興威脅,斯國需要確實根據前景和對未來的期望進行戰略更新,並以保護公民及安全的需要做為主要目標,同時斯國亦注重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維護盟友之間的團結和促進集體防禦等。 伊亦提及新的威脅包括氣候變化,將迫使盟國為氣候變化的安全後果做好準備,同時在自己的聯盟活動中對環境負責。另一方面,目前北約對新技術已投入一定的關注,並持續進行國防安全研發,所以在研發上投入更多資金是正確的路線,斯國將根據該路線持續改革及發展。 上(2020)年10月斯國舉辦全球安全論壇(Globsec)時,恰普托娃總統曾因華為係該論壇之贊助商,取消演說直到主辦單位解除與華為的贊助關係後始恢復發表演說,總統府發言人表示,此為總統對於安全及價值觀之原則性堅持。該事件美國多家媒體曾大肆報導,更有外媒形容為「美國的一場勝利」。另伊亦曾力挺捷克議長韋德齊訪臺案,表示不能接受中國對捷克的威脅,斯洛伐克將與捷克站在一起。
A:根據CNBC報導,能源研究公司Wood Mackenzie及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的報告指出,美國第一季太陽能裝置安裝率上漲46%,預計今年將相較去(2020)年成長24%,反映公共事業及企業為實現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目標,加上太陽能技術成本下降,可與傳統化石燃料競爭,帶動需求上漲。另受拜登政府支持綠能補貼計畫影響,美國太陽能裝置安裝數量有望在未來三年快速成長。 另太陽能產業亦受益於長期聯邦政府稅務抵免,以發展綠能因應氣候變遷,拜登政府期望國會將此減免延長10年,該報告指出,太陽能產業將面臨原物料短缺及運輸成本上漲,且近期勞動市場短缺影響,本年第二季受供應鏈緊縮現象的影響將更明顯。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6/15/us-solar-installations-soared-by-46percent-in-the-first-quarter.html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16日報導,「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與美國數據中心服務公司Equinix將簽署合資協議,共同注資39億美元擴大其XScale數據中心組合,雙方將透過有限責任合夥(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方式簽約,此合資專案交易預計於本年內完成。依據協定,GIC將持有合資項目的80%股權,其餘則歸Equinix。 完成交易後,XScale數據中心組合的價值將擴大至逾69億美元,數量則將增至32座,建成後可提供超過600兆瓦容量,多數數據中心分佈於歐洲、亞太區和美國。 Equinix總裁Charles Meyers表示,Equinix與全球大型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合作多年,其中包括阿里雲端(Alibaba Cloud)、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國際商業機器雲端(IBM Cloud)、雲端服務平臺Microsoft Azure以及甲骨文雲端基礎設施(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去(2020)年4月,Equinix和GIC已簽署總值逾10億美元的合資協議,為日本雲端運算市場興建3座數據中心。
A: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陳杰豪本(2021)年6月15日表示,為鼓勵小販加入送餐平台以因應疫情衝擊與線上訂餐趨勢,星國政府將與小販、線上訂送餐暨團購平臺等合作成立聯盟,探討如何鼓勵小販加入線上平臺,確保各方互利互贏,形成永續的商業模式。 相關討論重點包括:(1)平臺抽取的傭金合理,讓小販有得賺、平臺不會虧、顧客付得起;(2)協助小販克服不熟悉的平臺科技;(3)確保小販及時收到平臺付款,現金流良好;(4)建立完善的售後服務。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镟博士指出,星國有6,000餘個熟食攤業主,其中已逾半使用各類送餐平臺。疫情加速線上遞送服務趨勢,包括送餐服務,預計此趨勢將持續,因此政府將支援小販順應市場變化和積極採用數位化平臺,以穩定生意並擴大顧客群,適應疫後的新常態。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表示,在本財年2020-21年近8個月(10月1日至5月28日)的出口食米及碎米數量估計逾114萬噸,產生5.466億美元的收入,包括出口80.2萬噸食米及60.1萬噸碎米。在過去的8個月裡,出口量比上個財年減少了50多噸。 目前,運往歐洲國家的食米出貨量正在下降。然而,緬甸不斷向中國及孟加拉國運送食米及碎米。由於運輸困難及美元上漲,市場暫時降溫。緬甸食米的出口價格相對低於泰國及越南。然而,緬甸食米聯合會的統計顯示,食米價格高於印度及巴基斯坦的市場價格。隨著夏季稻穀種植面積的下降,緬甸將當前財年的食米出口目標定為僅200萬噸。在截至9月30日的前2019-20財年,緬甸從食米出口中產生了逾8億美元的收入,估計出口量逾25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