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本(6)月25日公布「2021年版不公平貿易報告」及因應對策,內容聚焦在各國以安全保障為由採取過度保護措施;其中並指稱中國於去(2020)年12月實施「出口管制法」,認為與現行國際貿易規則相違背,對中國限制出口日本高科技產品及稀土商品,尤應提高警戒意識。 上述報告闡述,對過多產品種類出口設限或要求公開技術的可能性,建議應藉由雙邊及多邊管道協商,致力解決相關問題;另,為符合快速蓬勃發展的數位化科技時代,亦應早日研擬對跨國數據轉移之不當管制。 此外,上述報告列舉20個國家和地區之150件不符貿易規範的事例,例如菲律賓本(2021)年2月起對汽車實施之保障措施(緊急進口限制),印度禁止進口空調的措施等,恐將影響企業的經濟活動。
A:新聞來源:韓國媒體 韓國頃發佈2021年下半年經濟政策方向,預測本年GDP成長將達4.2%,較去年12月預期上調1個百分點;2022年經濟成長預期為3%。 2021年貿易出口總額預計將達6,075億美元,較上年成長18.5%;進口額為5,725億美元,成長22.4%,進出口有望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全年貿易總額將達1.18兆美元。 截至本月27日,韓國總人口29.8%接種首劑疫苗,有利提振經濟。惟央行行長李柱烈24日表示央行將適時有序地將當前的寬鬆政策轉為正常,暗示年內上調利率的可能性。倘央行升息,美聯儲緊縮流動性,這些因素將打壓投資信心,經濟復甦力道可能削弱。 2020年GDP初步校正回歸為-0.9%,自1998年金融危機(-5.1%)以來首次出現負成長。2019年GDP最終校正回歸為成長2.2%。
A:華爾街日報6月28日報導,美國政府過去一年已頒布多項命令禁止來自中國新疆地區涉及強迫勞動的棉花及番茄製品,主因為中國政府大規模拘留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由於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不斷加強執法力度,已引發貨物遭扣押糾紛,以及進口商對貨品延誤與CBP缺乏執法透明度的抱怨。 美國商務律師及商業團體表示,美國政府要求進口商需高度舉證,證明供應鏈每個環節無涉及強迫勞動,並從貨物被扣留之日起3個月提供證明,否則進口貨品必須出口或丟棄,例如Uniqlo公司本年1月被扣留一批男士襯衫,CBP懷疑部分由中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製造,Uniqlo提交文件表示棉花來源為澳洲而非中國,惟CBP仍拒絕貨物放行,認為Uniqlo無法證明縫製襯衫是否涉及強迫勞動,而該批襯衫縫製地係遠離新疆的中國東部地區。 美國棉花及番茄進口禁令係由前川普政府發布,拜登政府上週進一步將棉花及番茄製成的產品列入黑名單。CBP表示已計劃增派人力、改進處理流程,並認為與進口商合作遇到困難,進口商並沒有完全追溯供應來源,然CBP亦無提供被扣押貨品包括來源或內容的詳細資訊。 根據 CBP 統計,自去年10月開始的本財政年度,已查獲1,255 批抵達美國價值 7.65 億美元的貨物涉及強迫勞動,其中近一半(623批)被扣押,其他最終沒有進入美國,而2020財年有324 批貨物被扣留,2019財年僅12批。CBP自本年1月開始執行棉花及番茄商品暫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s),預期隨著美國更加重視中國人權議題及CBP 加強執法,將有更多的進口禁令與爭議貨品。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wsj.com/articles/bans-on-forced-labor-goods-from-china-fuels-disputes-with-importers-11624881600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1年6月23日 據越南商工總會(VCCI)表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為越南與加拿大貿易關係帶來明顯改善。協定生效後,加拿大將取消越南進口貨品關稅之94%,同時越南將取消從加拿大進口貨品關稅之66%。據悉,越南占加拿大市場份額之1.1%,協定生效為雙方貿易關係打開新商機。 據統計,自協定生效後,2020年加拿大與越南貿易金額達89億美元,較2019年及2018年分別成長12%及37%。而2021年前2個月,越南出口至加拿大成長14.8%,出口金額達6.63億美元,較2018年協定生效前明顯成長78.67%。至目前為止,越南是加拿大在東盟最大貿易夥伴,加拿大主要進口越南紡織品、鞋、家具及手機,而越南主要進口加拿大礦物燃料、水產、油籽和水果、穀物及農藥。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投資報,2021年6月20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資料,2021年5月越南鋼鐵出口量達98萬噸,出口金額達8.33億美元,較2021年4月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分別下降4%及增加8.2%。累計2021年前5個月,全國出口鋼鐵達488萬噸,出口金額達36.1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出口量及出口價值分別上升61.6%及117%。據悉,歐盟、中國大陸、柬埔寨、馬來西亞及墨西哥為越南鋼鐵前5大進口國。其中,2021年前5月越南鋼鐵出口至歐盟、中國大陸及墨西哥分別增加5倍(71.3萬噸)、2倍(110萬噸)及2.5倍(29.3萬噸)。 據越南鋼鐵協會(VSA)評價,國際市場對鋼鐵需求連續數月強勁增長,為越南鋼鐵出口企業帶來無數優勢,特別是主力輸往歐盟市場之企業。越南鋼鐵出口至歐盟市場呈現明顯增長,主要原因是受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EVFTA)之積極影響。協會指出,歐盟市場對進口貨品標準屬最嚴謹國之一,而該市場大力進口越南鋼鐵證明,越南企業已達到標準化生產線,有能力滿足進口國對產品之嚴格標準及要求。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28日報導,新加坡和英國將就「數位經濟協定」(Digital Economy Agreement)正式展開磋商,以促進雙邊數位貿易,同時在兩國所處區域展開更多數位商業合作。 主管貿易關係的新加坡交通部長易華仁表示,儘管目前全球面臨新冠疫情的挑戰,但數位經濟表現依舊強韌,是推動經濟成長和企業轉型的催化劑。星英數位經濟協定將建立在英國—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推廣可靠、強大和互通的數位市場,讓兩國人民和企業受益。該協定將是亞洲與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份數位經濟協定,旨在加強兩區域間的數位聯通,讓企業透過星英兩國把握亞洲和歐洲的新商機。 依據新加坡貿工部、通訊及新聞部,以及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發表的聯合新聞稿,星英兩國將制定具前瞻性的條規,確保跨境數據交流安全可靠,同時也禁止數據在地化(data localization)儲存並設下嚴格的數據保護標準。 星英雙方也將商討如何讓不同數位系統相容互通,銜接兩國的新創生態圈,以及探討使用新興和創新科技(如人工智慧)。雙方同意網路安全是推動數位經濟和建立智慧國的關鍵,因此網路安全將是上述合作計畫的基礎,以打造一個安全且能因應網路攻擊的數位經濟。 此外,在制定清楚的合作條文後,不論是大型公司或中小企業,都能從相關規定中獲益,數位交易將順暢無阻,交易成本也會下降。星英數位經濟協定也會藉由兩國作為區域創新和金融中心的優勢,探討如何讓彼此的科技生態圈進行合作,為新創公司開創商機。 星英自由貿易協定係於本年2月正式生效,讓兩國企業在英國脫歐後,繼續享有與歐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相同的貿易優惠,包括讓兩國在商品貿易上享有免稅待遇、更易於進入對方的服務業和政府採購等。兩國並於本年3月針對前(2019)年1月確立的「展望未來的夥伴關係」發表聯合聲明,雙方致力於進一步擴大和深化長期關係,尤其是經貿、氣候和永續發展、科技、知識與教育,以及安全與韌性等5大領域合作。
A: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本(2021)年6月25日發表最新數據顯示,星國本年5月製造業產值連續第7個月擴張,年比成長為+30%,創10年來最快增速,是因去(2020)年同期實施「防疫阻斷措施」,比較基礎較低所致;不包括生物醫藥業年比成長為+29%。若經季節性調整,本年5月製造業產值季比成長為+7.2%;不包括生物醫藥業成長為+9.8%。 新加坡本年前5個月製造業產值年比成長為+12.5%,5月是自2010年11月以來表現最佳的月份,6大製造業領域全面取得雙位數成長,以精密工程業表現最為強勁,年比成長為+58.6%,其中由於全球半導體業資本投資強勁,機械與系統業因半導體設備產量增加,年比成長為+73.4%。 電子業在本年5月也維持強勁擴張,產值年比成長為+23.2%,其中半導體業也因去年同期比較基礎較低,加上5G市場需求強烈,年比成長為+25.5%。交通工程業本年5月產值年比成長為+44%,其中海事與離岸工程成長為+71%,但本年前5個月該產業仍下跌5.8%;化工業、一般製造業和生物醫藥業年比成長分別為+16.2%、+27.8%和+35.6%。 由於新加坡本年前5個月製造業產值成長優於預期,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顏聖充將製造業全年成長預測,由+5.5%上修至+8%。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李鈞豪則同時上修本年製造業和整體經濟成長預估至+7%和+6.3%。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也上修新加坡全年經濟成長至+6.2%,並預估新加坡貿工部將在8月份上調全年經濟成長預估至+ 6%-+7%(目前為+4%-+6%)。
A:一、菲媒報導,COVID-19疫情已導致菲國經濟連續5個季度衰退,菲國中央銀行(BSP)於6月24日宣布基準利率維持於2%之歷史最低水準,以加速經濟復甦。 二、央行總裁Benjamin Diokno表示: (一)鑒於通貨膨脹預期以及國內經濟成長之下行風險對貨幣政策尚屬平穩,貨幣決策委員會決議隔夜逆向回購利率維持在2%、隔夜存款利率維持在1.5%,隔夜貸款利率維持在2.5%。 (二)委員會認為持續支持內需仍為貨幣政策優先事項,尤其是確保金融體系中流動性充裕,惟銀行避險情緒升高與企業借寬意願低落仍阻礙信貸活動。 (三)本年前5月通膨爲4.4%,略爲超過政府設定之目標區間2%~4%上緣。近期因氣候好轉及開放肉品進口,供給增加,導致食物價格不再上漲,通膨壓力大為舒緩,預期第3季後通膨將降溫,本年通膨將抵目標區間上緣4%。 (四)未來將持續關注國際油價、供應鏈瓶頸對通膨之影響,以及國內是否因防堵變種病毒而再度採取嚴格社區隔離措施,上述因素均可能影響解封速度,並為內需及經濟成長帶來下行風險。 三、查: (一)鑒於去(2020)年菲國經濟萎縮9.6%,為提振經濟,菲央行去年迄今共已調降基準利率5次,累計調降200個基點(2個百分點)至歷史新低2%,估計已注入貨幣市場2.2兆披索(約458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流動性,廣大企業及消費者可望取得廉價資金,有助鼓舞投資意願及刺激內需消費。 (二)本年第1季經濟衰退4.2%,變種病毒持續威脅經濟成長,且通膨壓力仍在可控制範圍內,菲央行應會將利率維持在低檔水準直至明(2022)年底,藉由寬鬆貨幣措施,搭配財政刺激措施,以緩解疫情對菲國企業衝擊,並協助疫後復甦。
A:一、 菲媒報導,身爲菲國財政獎勵審查委員會(FIRB)共同主席之貿工部Ramon Lopez部長頃表示,「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CREATE)」之施行細則業已制定完成,且已通過FIRB審查,將擇期另行公布施行細則之內容。 二、 CREATE法明定,DTI與財政部應於CREATE生效(2021年4月11日)後90日(即2021年7月11日)內,制定並公布該法案之施行細則。該施行細則將為投資人提供更新版稅務優惠清單以及FIRB新增之權責。在制定CREATE施行細則過程中,FIRB曾向相關利害關係人諮詢,例如菲國經濟特區管理署(PEZA)即曾表示,盼CREATE施行細則能強調進駐特區業者及特區開發商可享之稅務優惠種類。 三、 L部長另表示,菲國刻正制訂策略性投資優先計畫(SIPP),作為CREATE下核准稅務優惠獎勵之重點投資產業清單,初步鎖定之產業,包括電子電機業、化學業、生物醫藥、機械業、運輸業、農業與相關產業、資訊科技商業流程管理業、研發活動、人工智慧、自動化、機器人,以及數位科技等。在SIPP完成制定前,仍將以2020年投資優先計畫(IPP)作為核准稅務獎勵措施之臨時依據,因兩者架構極為相似。 四、 查: (一)菲政府目前係以IPP作為核准獎勵措施之依據,IPP係於去(2020)年12月由杜特地(Duterte)總統所簽准,主要提供優惠奬勵措施予在偏遠地區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之投資案、商品與服務之專利商業化,以及出口業務等經濟活動。俟SIPP完成制定後,將改以SIPP為依據。 (二) 根據CREATE規定,溯自 2020 年 7 月 1 日起,企業可課稅所得在500 萬披索(約10萬4,000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以下,且總資產低於1億披索(約208萬美元)以下之菲國企業,企業所得稅稅率由 30%立即降至 20%,至於其他菲國企業及菲國外資企業則適用 25%之所得稅稅率。
A:一、菲媒報導,菲國衛生部食藥署(FDA)署長Eric Domingo於6月25日表示,該署頃於6月24日核准印度Bharat Biotech所研發COVID-19疫苗Covaxin之緊急使用授權(EUA),允許18歲以上民眾施打該疫苗。印度駐菲大使Shambhu Kumaran表示,菲國計劃採購800萬劑Covaxin疫苗。 二、謹查迄今獲菲國FDA核准EUA之COVID-19疫苗依時間順序,包括美國輝瑞(1/14)、英國AZ(1/27)、中國科興(2/22)、俄羅斯Sputnik V(3/18)、美國嬌生(4/19)、美國Moderna(5/5)、中國國藥(6/7),以及印度Covaxin (6/24)等共8種疫苗,可在菲國施打。 三、菲國衛生部部長Francisco Duque於6月25日表示: (一)6月23日單日注射COVID-19疫苗人數已達35萬,可望於6 月底達成每日爲50萬民眾施打疫苗之目標。倘疫苗供應充足,最晚明(2022)年1月可完成70%民眾注射2 劑疫苗,達致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目標。 (二)截至 6 月 20 日,菲律賓共已注射840萬劑COVID-19疫苗,224 萬菲律賓人(占人口2.04%)已完全接種疫苗。6 月底可望達到注射1,000萬劑COVID-19疫苗目標,樹立新里程碑。
A:菲媒報導,國立菲律賓大學疫情研究小組(OCTA)於6月26日表示: (一)馬尼拉都會區( NCR)及其他8個COVID-19疫苗接種優先地區,包括Bulacan省、Cavite省、Laguna省、Rizal省、Batangas省、Pampanga省、Cebu都會區,以及Davao都會區可以在本(2021)年聖誕節前達到群體免疫目標,惟前提條件係將具高度傳染性之印度變種病毒(Delta)之威脅排除於菲國之外。 (二)過去1年半以來,每當菲國境內發現新變種病毒,確診案例即激增,因此應防堵新變種病毒侵襲。迄今菲政府已檢測出17例Delta病毒株病例,均已受嚴密監控,並未發生社區傳播。 (三)截至6月22日,菲律賓共已注射892萬劑COVID-19疫苗,224萬菲律賓人(占人口2.04%)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菲政府已設定本年為7,000萬菲人施打疫苗之目標。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主席San Lin表示,國際市場棕櫚油的價格已跌至每噸995美元,因進口價格回落,國內棕櫚油價格也隨之下降。緬甸國內批發市場上,棕櫚油每緬斤(1.6公斤)的價格在2,800-2,900緬幣之間。今年油棕樹結果豐收使得國際市場棕櫚油的價格下跌,出口大國的馬來西亞由於6月開始的油棕櫚產季盛產,如果不出現任何貿易壁壘,價格下跌可能會延續到10月。2021年初,受天氣不穩定以及疫情影響,馬來西亞及印尼的產量大幅下降、某些進口國以減稅增加進口,棕櫚油生產國則提高出口稅,使棕櫚油庫存短缺,導致食用油價格上漲。棕櫚油價格在國際市場為每噸1,055至1,200美元。 緬甸食用油經銷商協會1月7日發佈公告,要求從國外持續進口棕櫚油,實現自給自足、將食用油以合理的價格分配給消費者以及確保在進口油價格上漲時,各省邦不會出現食用油短缺。緬甸食用油消費量估計為每年100萬噸,當地食用油產量只有40萬噸左右,為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每年進口量約達70萬噸。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統計,在2020-21財年前8個月(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大多數外國投資集中於製造業,共投入 23 項、總計 2.54 億美元的資金。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及政治變化,勞動密集型企業面臨資金困難,緬甸特別歡迎外資投資可提供大量工作機會的製造業。 緬甸製造業主要集中於以來料加工(CMP)基礎上的成衣及紡織品,並為緬甸的GDP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貢獻。目前由於歐盟市場需求下滑,緬甸成衣出口大幅下降。因此,部分成衣廠永久及暫時關閉,留下數以千計的工人失業。這些工廠面臨著訂單取消,產量及新訂單下降。然而,瑞典時尚零售商H&M在今年3月暫停了緬甸的訂單後,正逐漸重新向緬甸下訂單,然後有更多的國際時尚零售商跟進,如Primark及Bestseller也開始恢復新的訂單。 據DICA統計,在2020-21財年前8個月內,緬甸吸引了逾37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包括現有企業的資本擴張及在迪拉瓦經濟特區的投資。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間內,MIC及各投資委員會批准的44項外資案中,有23項投資製造業,6項投入電力行業,6項投入畜牧及漁業,其他服務業則吸引5個項目,農業吸引了2個項目,工業園區及飯店及旅遊業則各吸引1案。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木姐食米批發中心副主席Min Thein表示,緬甸目前每天通過八莫-雷基(Bhamo-Lwejel)路線向中國運送約2萬袋食米。原本Man Wein 是緬甸與中國間主要食米出口過境點,由於檢測出 COVID-19 病毒傳播而自 3 月 30 日起暫時關閉,出口通道因此轉移到八莫-雷基路線。食米從曼德勒經水運到克欽邦八莫,再用卡車運到距八莫59英里遠緊鄰中國邊境的雷基。 Man Wein邊境站目前已關閉2個半月,新的八莫-雷基間貿易通道可縮短運輸時間,也降低了運輸成本。根據商務部貿易局統計顯示,緬甸通過木姐、雷基、清水河、甘拜地、景棟等邊境站與中國開展邊境貿易,其中木姐口岸表現最好。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仰光Bayintnaung批發中心交易統計,仰光市場上洋蔥、大蒜、辣椒、土豆及香料等廚房作物價格正在上漲。在批發市場上,洋蔥價格每緬斤上漲100緬幣(1緬斤等於1.6公斤),價格在每緬斤375至475緬幣之間波動,大蒜價格也上漲至每緬斤1,350至1,950緬幣,3週內相差100至150緬幣。Bayintnaung市場統計顯示,6月23日,優質大蒜(Kyukok品種)大幅飆升至2,900緬幣,上漲1,000緬幣。辣椒價格也根據質量的不同上漲了每緬斤100-300緬幣,土豆及其他香料的價格也在1週內出現每緬斤100緬幣的差距。 食品、非食品、家庭用品及維修、租金、交通、娛樂及文化等消費品價格飆升,而其他大宗商品、煙草及飲料以及服裝的CPI則下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衛生、電信等行業價格指數基本維持穩定。相關政府部門針對物價,一直設法根據金融、貨幣、貿易及外匯管制政策等工具降低通脹率。
A:Ecotextile電子報報導,ACT倡議的成員—包括H&M、Zara所有者Inditex及Primark等領先品牌發佈保護緬甸成衣工人的指導方針。自今年2月軍方在政變以來,成衣工人一直處於緬甸民主抗議活動的中心,這些工人由於街頭危險的環境而難以正常上班。ACT倡議發佈了來自其品牌成員的指導方針,要求其供應商不要在沒有賠償的情況下解僱因安全問題而未上班的工人。 ACT(行動、協作、轉型)是由20個全球品牌,包括H&M、Inditex、Primark、Next、PVH、Tesco、Zalando、ASOS、Bestseller及C&A等,與IndustriALL全球工會之間的一項協議,旨在為紡織及成衣供應鏈的工人爭取足夠的工資及條件。 ACT在其網站上的聲明中表示,緬甸當前局勢的主要關鍵問題是在工人因安全問題而無法上班的情況下保護他們。ACT品牌成員已通知緬甸的供應商,如果可能的話,應給予因安全原因連續曠工逾3天的工人無薪假,在沒有支付足夠遣散費的情況下不得解僱他們。今年初所達成的ACT快速通道爭議解決機制(DRM)應該用於處理在緬甸當前形勢下有關工人權利的任何投訴。ACT品牌商將鼓勵其緬甸供應鏈下的工廠在自願的基礎上分享被解僱工人或未向緬甸現有人道主義援助組織支付金額工資的工人的相關統計,以幫助在人道主義救濟的基礎上獲得收入。緬甸成衣工人可通過向緬甸產業工人聯合會(IWFM)投訴,以保護相關權利,包括不得在沒有遣散費下被解僱。 在緬甸政變後,H&M、Bestseller、Primark、C&A及Benetton等品牌暫時停止了在緬甸供應商的訂單,儘管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現在再次從緬甸採購。ACT成員上個月發佈了如何對待緬甸危機中的供應商的指導方針。各大品牌承諾不會因為供應商延遲交貨而對其進行懲罰,同時敦促工廠主繼續尊重工人的權利。ACT表示,目前ACT成員關注供應鏈上200多家工廠的工人及僱主,並承諾採取具體行動及實施過程,幫助保護及支持工人及僱主。
A:一、 菲媒報導,菲國財政獎勵審查委員會(FIRB)於上周採用策略性投資優先計畫(SIPP)架構,據以制定符合「企業復甦及稅務優惠法」(CREATE)之重點產業獎勵措施清單及期限。 二、 菲財政部表示,上述獎勵措施係依據重點產業其創造價值高低及勞力密集程度分成3類,分類定義如下: (一) 第1類:可創造大量就業、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及有助產業發展之行業,例如農業與食品加工、以設計為重點之產業如家具、珠寶、遊戲、玩具、成衣、節能及環保產業、健康醫療業、產業園區,以及機場港口等。上述產業之外銷企業可獲得14至16年之租稅優惠獎勵,內銷企業則為9至11年。 (二) 第2類:製造目前菲國當地並未生產之零組件等行業,因可促進當地生產並彌補本土供應鏈之缺口,例如金屬製造、初級塑料品合成、基礎化學品、藥品、光纖電纜、煉油、半導體及其他電子元件製造業。上述產業之外銷企業可獲得15至17年之租稅優惠獎勵,內銷企業則為10至12年。 (三) 第3類:有助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及產業革命之關鍵行業,包括研發活動、醫療及科學重大突破、專利、版權、工業設計及高技術性製造業等技術,例如疫苗開發及生產、3D列印、無人機、機器人與電動車、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之創新產業等,上述產業之外銷企業可獲得16至17年之租稅優惠獎勵,內銷企業則為11年。 三、 上述外銷企業定義係指企業總產出至少70%出口至國外,內銷產業則需在投資促進機構(IPA)註冊,另外,優惠措施期限亦因投資地點而異,馬尼拉都會區及其附近精華地區之優惠期限較其他較偏遠地區為短。
A:一、菲媒報導,菲律賓中央銀行(BSP)頃公布本年4月菲國海外移工(OFW)匯款達23.1億美元,較去(2020)年同月之20.5億美元激增12.7%,創下2016年11月以來單月最高成長紀錄(註:主要係反映低基期效應)。本年前4月累計匯款達98.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8%。 二、本年前4月匯款來源國中以美國居首,占40.3%,其次為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日本、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拿大、南韓、卡達,以及臺灣,該等國家占總金額之78.1%。 三、菲國央行總裁Diokno表示: (一)去年菲國移工匯款達299億美元,僅比前(2019)年之301.3億美元略減2.3億美元,萎縮幅度0.8%,優於該行原預期之萎縮2%,係2001年以來首見衰退。 (二)4月份菲國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政府實施嚴格之社區隔離措施。菲海外移工擔心在菲親友生活困頓,爰擴增匯款,此舉對菲國經濟至爲重要,因家庭消費占菲國經濟70%。 (三)展望本年,因歐美各國已陸續為民眾接種疫苗,經濟將因解封而重回成長軌道,例如美國迅速復甦與沙國受惠於國際油價彈升,且菲國已有更多專業人士前往海外工作,包括醫師、護理師及資訊科技工程師等,預期本年匯款將增加4%,其中美國將係主要成長來源。
A:一、菲媒報導,針對菲總統杜特地(Duterte)於6月14日晚間決定再(第3)度延後廢止VFA6個月一節,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於6月15日發布聲明稿表示,美國政府歡迎菲律賓政府決定再次暫停廢止VFA;美菲聯盟不僅繼續為兩國安全做出貢獻,並鞏固以規則為基礎之國際秩序,嘉惠印太地區所有國家。 二、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oque於6月15日表示,馬尼拉都會區(NCR)與Bulacan省因疫情稍爲緩解,新興傳染病跨部會專案小組(IATF)頃決議自6月16日至30日止,放寬隔離措施為「有些許限制之一般型社區隔離」(General Communicty Qurantine with some restrictions)。健身房及餐廳入內用餐之人數可達滿座之30%。 三、菲國疫苗事務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6月15日表示,本(6)月份除已抵菲之438萬劑疫苗外,6月底前預計將再獲492萬劑疫苗,包括250萬劑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25萬劑美國Moderna疫苗、202萬劑英國AstraZenaca疫苗,以及15萬劑俄羅斯Sputnik V疫苗。 四、菲國教育部部長Leonor Briones於6月15日表示,鑒於源自印度之Delta病毒傳染力與惡化風險均較高,該部將諮詢衛生部及IATF等機關,以向總統杜特地建議下學年是否恢復面對面教學。
A:一、IMF頃將菲國本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4月之6.9%,大幅下修至5.4%,遠低於菲政府之6%-7%設定目標,主因 本年3月起因變種病毒肆虐,導致確診人數激增,菲政府因而決定將馬尼拉都會區(NCR)及其鄰近4省精華區自3月29日至4月11日實施2周「加強型社區隔離」(ECQ)措施,嗣於4月12日至5月14日改為實施「改良版加強型社區隔離」(MECQ)措施。上述期間民眾出行困難,收入減少,影響內需消費與投資,導致供應鏈中斷及產能受到衝擊,出口表現亦欠佳,以致拖累經濟復甦力道,爰調降本年經濟增長預估值。 二、IMF另指出,由於菲政府開始推動全國疫苗接種計畫,疫情逐漸緩解,並陸續放寬社區隔離措施,讓更多企業恢復營業,消費及投資信心因而增強,且政府持續推動基礎建設並採寬鬆貨幣政策,透過乘數效應,經濟活動將反彈回溫,因此將明(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由6.5%上調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