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郵輪業因疫情影響已停業超過一年,將於今夏逐漸復航,皇家加勒比郵輪、地中海郵輪及維珍郵輪將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穿戴裝置、人工智慧及其他科技確保旅客維持社交距離,有效提供確診者接觸追蹤資料,儘管不能保證每位旅客皆接種疫苗,但仍可滿足已接種疫苗旅客的需求。 皇家加勒比公司近期開發一款名為Tracelet具有藍芽晶片的裝置,可隨時記錄旅客間的社交距離,並要求所有旅客及工作人員配戴,若出現確診者,將可透過此裝置蒐集資料找尋接觸者。 地中海郵輪規劃在未來數月從美國啟航,為降低人與人之接觸,將藉助原先用於支付船上費用及預約活動的手腕配戴裝置,搭配應用程式追蹤確診者接觸資料,亦可讓旅客透過應用程式查看活動參與人數。 維珍郵輪計畫秋季於邁阿密啟航第一條美國航線,船上搭配約3,000個WIFI閱讀器,讓旅客可透過應用程式預約活動、訂餐及聊天,亦可錯開與清潔人員接觸的機會。 儘管追蹤裝置已在郵輪上測試,專家較認為追蹤裝置雖具有好處,但技術尚未完善,美國CDC目前將郵輪旅遊風險降為3級,建議尚未完成接種疫苗者不要搭乘,認為在郵輪上近距離接觸的人群較易傳播感染。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as-u-s-cruises-resume-operators-outfit-ships-with-contact-tracing-tech-11624300600
A:一、菲媒報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於6月17日公布「202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菲律賓在64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52名,較去(2020)年暴跌7名,創下2017年以來最差紀錄。在14個受評比之亞太國家中,排名第13,輸給新加坡、香港、臺灣、中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南韓、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印尼,以及印度,僅領先蒙古。 二、上述排名評比主要考量「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及「基礎建設」等4大類指標。除「基礎建設」指標仍排在第59位以外,菲律賓在其他3項大類指標均下滑。其中「經濟表現」惡化最爲嚴重,較去年暴跌13個名次,主因菲國疫情嚴峻,政府採取嚴格社區隔離措施,企業減少營運或關閉,導致就業人數急劇下降,即使目前重啟經濟,就業率尚未完全改善,此外,基本商品及服務價格高漲,構成通膨隱憂。至於「政府效能」及「企業效能」等指標亦因體制架構、公共融資、勞動力市場困境,以及生產力欠佳等問題,拖累整體競爭力。 三、展望未來,IMD敦促菲律賓確保包容性經濟復甦、迅速恢復企業與消費者信心,並全力推施疫苗接種計畫,以控制COVID-19疫情,始能提升競爭力。
A:一、菲媒報導,菲律賓出口商聯合會 (Philexport) 會長 Sergio Ortiz-Luis Jr.頃表示,由於船隻及貨櫃短缺,海運供應鏈呈緊繃狀態,全球進出口運輸成本急速上升,以紡織品出口而言, 40呎貨櫃之運輸費用從 5,000 美元暴增至 15,000 美元,更有出口商船期延宕超過2個月。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海運公司在疫情期間面臨需求波動,以及本(2021)年初蘇伊士運河事故等挑戰。 二、Philexport表示,倘出口商願預先付運費,海運公司承諾優先提供貨櫃,惟出口商常因現金短缺而無法預付運費。部分菲國紡織品訂單因無法順利出口而被取消,預估紡織品出口商損失高達 2 億美元。Philexport將向菲國政府提議設立緊急出口基金,幫助出口商預付貨櫃費用,以期順利出貨。 三、Philexport認為,菲國相關經濟紓困振興法律可作為緊急出口基金來源,例如「 同舟共濟經濟重建法案」(Bayanihan 3) 編列4,010 億披索(約83.5億美元,1美元約合48披索)之預算,計劃對受疫情影響之民眾及企業進行紓困,眾議院已三讀通過該法案,惟參議院迄未提出相對應之法案,目前卡在該院。Philexport表示,倘無該基金,許多工廠將被迫關閉,導致更多工人失業,盼政府正視。
A:一、菲媒報導,菲律賓太空總署(Philippine Space Agency, PhilSA)署長Joel Joseph Marciano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理事長山川宏(Yamakawa Hiroshi)於本(110)年6月11日線上簽署旨揭合作備忘錄。 二、M署長表示,日本係第1個與菲國太空總署簽訂太空合作備忘錄之國家,該MOU建立菲日兩國在衛星開發、航太科技能力建構、航太科學發展、太空探索,以及促進航太產業等潛在合作領域之架構。山川理事長表示,航太科技係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之工具,可協助解決地球上災害管理、農業管理,以及氣候變遷挑戰等社會問題。 三、菲日兩國在衛星研發、發射及部署等領域合作已久, 本年2月JAXA協助將菲律賓研發之Maya-2 奈衛星(nanosatellite)送上太空,其他菲律賓衛星,包括Diwata-1、Diwata-2及Maya-1,亦係與日本大學及JAXA合作開發完成。 四、謹查,菲杜特地(Duterte) 總統於2019年8月8日簽署第11363號共和國法,又稱菲律賓太空法(Philippine Space Act),依據該法成立菲律賓太空總署(PhilSA),直接隸屬於菲國總統府。PhilSA負責菲律賓國家太空政策之規劃與執行,以及太空科學技術之發展。
A:一、菲媒報導,菲國疫苗事務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6月20日表示: (一)渠代表菲政府於6月19日與美商輝瑞(Pfizer)公司完成4,000萬劑疫苗採購合約,預計自本(2021)年8月起分批交貨,足夠2,000萬菲人施打。採購疫苗款項將由貸款機構,例如亞洲開發銀行(ADB)等直接支付輝瑞公司,以杜絕弊端。 (二)菲國迄今已與5家疫苗公司簽訂1億1,300萬劑疫苗採購合約,包括2,600萬劑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1,000萬劑俄羅斯Sputnik V疫苗、2,000萬劑美國Moderna疫苗、1,700萬劑英國AstraZenaca疫苗,以及4,000萬劑美國輝瑞疫苗。 (三)此外,另將透過世界衛生組織COVAX機制取得4,400萬劑各種不同廠牌疫苗。總計,菲國預計本年將獲1億5,700萬劑疫苗。 (四)菲國另刻與美國Novavax及嬌生公司洽談約1,600萬劑疫苗採購合約。 (五)截至6月19日,菲國共已接收1,421萬劑疫苗,共已施打805萬劑疫苗,其中210萬人已完成接種,595萬人已注射第1劑。每個優先族群疫苗施打速度均提升,顯示民眾對疫苗之猶豫態度逐漸化解,加上未來持續增加疫苗供給,均有助推動全國疫苗接種計畫。 (六)菲政府計劃本年為5,000萬至7,000萬菲人接種疫苗,以達群體免疫目標。
A:一、菲媒報導,菲國疫苗事務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6月22日表示: (一)世界衛生組織COVAX機制提供之220萬劑AZ疫苗將於6月23日抵菲。此外,6月24日將有150萬劑中國科興(Sinovac)疫苗抵菲,6月25日則有15萬劑美國Moderna疫苗抵菲。 (二)迄6月21日,菲已注射860萬劑疫苗,650萬人已注射第1劑疫苗,210萬人已完成2劑接種。 二、菲國駐美大使Jose Manuel Romualdez於6月22日表示: (一)菲國已向Moderna採購5千萬劑加強劑(booster shot)疫苗,供明(2022)年使用,以加強已接種疫苗之保護力。 (二)美國已於日前宣布將向世界各國分享高達8,000萬劑疫苗,其中將捐贈80萬至100萬劑Moderna或AstraZenaca疫予菲國,預定於7月間交付。
A:為因應澳洲疫情升溫,紐西蘭政府宣布全面暫停與澳洲安全旅遊泡泡至6月30日。 另紐首都大威靈頓地區因1名澳洲旅客回澳後確診,威靈頓已自6月23日調升防疫警戒為第2級,該澳洲旅客之伴侶日前亦證實染疫,紐國爰宣布威靈頓地區延長2級警戒至6月30日。
A:一、菲媒報導,菲國總統府發言人Harry Ruque於6月21日表示: (一)杜特地(Duterte)總統已決定在室內與室外均須戴面罩且係強制性規定,請民眾遵守,以獲得額外保障。 (二)迄今菲國共已發現17例印度變種病毒(Delta)病例,全部從國外輸入,目前均獲控制,未出現社區傳播。為阻斷病毒自境外移入,政府將加強邊境管制,決定延長對印度等7國之臨時旅行禁令至6月30日。 (三)總統已再次拒絕教育部所提恢復面對面授課之建議,鑒於大多數民眾仍未接種COVID-19疫苗,尤其是在傳染性更強之印度變種病毒威脅下,必須優先考量2,700萬學生及84萬7,000名教師之健康安全。即便目前菲國為東南亞唯一尚未展開面授課程之國家,在菲律賓實現群體免疫之前,總統不會允許恢復面對面教學。
A:一、菲國總統府於6月18日宣布,本(2021)年醫護人員出國工作之人數上限由5,000人增加至6,500人。 二、菲國疫苗事務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6月19日表示,25萬劑Moderna疫苗預計於6月25日抵菲,另有100萬劑與200萬劑Moderna疫苗將分別於7月及9月抵菲。 三、菲衛生部發言人Maria Vergeire次長於6月19日表示: (一)根據衛生部統計顯示,截至5月26日,全國共發現13例印度Delta變種病毒(B1.617.2)案例、1,071例英國Alpha變種病毒(B.1.1.7)案例、1,246例南非Beta變種病毒(B.1.351)案例、2例巴西Gamma變種病毒(P.1)案例,以及162例菲律賓(P.3)變種病毒案例。 (二)為防止高傳染性之變種病毒自境外移入,尤其是印度Delta變種病毒,建議應嚴格實施邊境管制。 (三)伊提出此項建議主要係回應世界衛生組織近日宣布印度Delta變種病毒已成為最主要病毒株,並已傳播至80個國家/地區。報告顯示,Delta病毒株具高度傳染性,一旦感染,住院及重症可能性很高,因此必須加強執行邊境管制,以阻斷變種病毒移入。
A:一、菲律賓前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於本(24)日上午因病在馬尼拉逝世,享年61歲,舉國哀悼。基於臺菲兩國傳統友誼,我國政府稍後將發布新聞稿,對菲國表達誠摯哀悼,並向艾前總統家屬表達慰問之意。謹查艾前總統在2010年至2016年任內締造菲律賓經濟穩定成長政績,並向國際仲裁法庭提告中國侵害西菲律賓海主權獲得勝訴,積極捍衛國家尊嚴,甚獲菲國人民愛戴。 二、菲媒報導,菲國疫苗事務全權負責人Carlito Galvez部長於6月23日表示,鑒於菲國已與美商輝瑞(Pfizer)公司簽訂4,000萬劑疫苗供應合約,8月起將陸續有大批該款疫苗交付並需冷鏈儲存設備。渠鼓勵缺乏冷鏈設備之地方政府尋求與私人企業合作,以確保獲分配之疫苗能妥善冷藏保存。
A:新州再度爆發群聚感染,截至今日已確診110個本土案例,於6/27起封城二週至7/9日 日期:110年6月25日 來源:新州衛生廳(NSW Health Department)、ACT Health、ABC News https://www.nsw.gov.au/covid-19/rules/greater-sydney https://www.covid19.act.gov.au/community/travel/nsw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06-25/nsw-covid-cases-not-enough-to-spark-snap-sydney-lockdown/100242430 新州連續爆發群聚感染,截至今(6/25)已確診案例達49人,紐西蘭與雪梨旅行泡泡亦暫停72小時,新州州政府亦重新提高防疫規定,新州衛生廳首席醫療官Kerry Chant認為目前雪梨及周邊地區暫無須全面封城必要,至於過去曾實施快速封城三天是為了讓追蹤人員能夠及時匡列密切接觸者,目前確診病例接觸者仍在控制中,將視情況而決定是否需有封城的可能性。然而因群聚感染擴增至110人確診,於6/27日新州決定封城2週至7/9日 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流行病學家和傳染病專家Abrar Chughtai博士表示,新州當局將視三個指標的基礎發展上考慮封城措施,其中包括: 社區的疫苗接種狀況 確診患者類型 病毒變種種類 C博士並表示,一旦澳大利亞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升高,政府就不必考慮封城,現今新州只約20%的人口接受過第一劑新冠疫苗接種,而全澳僅不到10%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種,這也意味著必須依靠其他措施,如封城、保持距離和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最新限制措施 新州州長宣佈,從23日下午四時起,雪梨大都會地區將實施為期一周的限制措施,措施如下: 家庭訪客人數將被限制在包括兒童在內的五人以內 在包括工作場所在內的所有室內非住宅環境中,以及有組織的戶外活動中,將強制要求佩戴口罩 餐廳、酒吧、電影院及健身房等室內場所皆開放,惟要保持社交距離 不允許室內或禮拜場所唱歌及跳舞,婚禮的新人派對上允許跳舞,舞池中不能超過20人 舞蹈和健身課程人數限制在每節課不超過20人(必須戴口罩) 在所有的室內外場所,包括婚禮和葬禮,必須保持每人2公尺的社交距離規定 戶外有座位的活動人數不能超過座位數量的50% 如果在Sydney、Waverley、Randwick、Canada Bay、Inner West、Bayside或Woollahra市區內居住或工作者,非必要不得前往悉尼市區以外地區 新州首席衛生官透露,有14個新感染病例皆與邦黛( Bondi)地區的群聚感染有關,但兩個新病例不明感染源。此外,尚在追查昨天訪(6/24)確診的九歲女孩的感染途,懷疑與Bondi感染有關,該女孩就讀Bondi東南區的Waverley區學校(Saint。新州衛生當局表示,迄今仍有四例感染無法追蹤到源頭,疫調仍在進行中)。 新州此次爆發的Delta變種病毒株與維州之前爆發的Kappa變種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值得擔憂的四大新冠變種病毒中的兩種,且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已將Delta變種病毒稱為傳播最迅速且最強健的新冠病毒株種。 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流行病學家Mary-Louise McLaws指出,Delta變異株種的傳染性比其他新冠變異株種傳播力高出70%。而該變種將更都更容易傳播低年齡族群。以以色列為例,Delta病毒目前正在當地中小學傳播,必需謹慎防範。 各州對新州邊境管制措施如下: 西澳- 宣佈關閉與新州的邊界,並將新州從“很低風險”地區提升至“中度風險”。除非申請豁免否則不允許入境西澳。 昆士蘭州-宣佈從週四(6/24)淩晨一點起關閉與大雪梨地區六個熱點區域(Greater Sydney、 Waverley、 the Central Coast、 Blue Mountains、 Wollongong and Shellharbour)的邊界。昆州居民從這些地區回家者須於酒店隔離。 南澳- 立即關閉與新州的邊界,無論是從新州前往南澳州的民眾,還是在過去14天去過新州的民眾,都將不被允許進入南澳。 塔斯馬尼亞州-入境皆須申請許可,宣佈Greater Sydney、the Central Coast, Blue Mountains, Wollongong and Shellharbour、Waverley、Randwick、Canada Bay、Inner West、Bayside和 Woollahra等熱點區域為高風險地區,凡6月11日起去過在沒有豁免的情況下將不被允許進入塔州。 首都坎培拉-針對Greater Sydney、the Central Coast、 Blue Mountains、 Wollongong、Shellharbour及Waverley等區關閉邊境,曾到訪這些熱點地區的首都居民在返回後須居家隔離至6月30日,並等待進一步公告。該隔離日期或將延長。 維多利亞州-此前已對邊境採取旅行許可申請制度。目前,維州已將雪梨部分地區列為高風險地區。這意味著所有旅客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將無法入境維州。如果維州居民需要從新州部分地區返回,則需居家隔離。 北領地- 入境皆需申請入境許可,並宣佈悉尼的Waverley和Woollahra為熱點地區,這兩個地區的旅客在抵達時需至隔離所隔離。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6月18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1至5月越南腰果進口量達140萬公噸,進口額達22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進口量及進口額分別增加247%及281%,平均進口價格達每公噸1,655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17%。 柬埔寨、坦桑尼亞及象牙海岸為2021年1至5月越南主要腰果進口國,占越南腰果進口總量之86%。據越南腰果協會(VINACAS)Dang Hoang Giang會長表示,2021年1至5月越南自柬埔寨腰果進口量與2020年全年相比,增加21萬6,330公噸,與2019年全年相比,增加17萬5,000公噸,為越南自柬埔寨腰果進口量最大之時段。 柬埔寨腰果不僅出口至越南,且出口至中國大陸及南韓,加強提高粗製腰果產量。目前非洲地區為越南腰果傳統進口國亦逐漸減少出口量,因該區農企業也開始將庫存粗製腰果轉型至加工腰果成品以提升出口價格。至於目前越南腰果原材料短缺問題,眾多專家呼籲農民擴大腰果種植場地,多協助農民爭取商機,恢復越南腰果出口發展。 至於出口方面,2021年5月越南腰果出口量達5.5萬公噸,出口額達3.39億美元。累計,2021年1至5月越南腰果出口量達21.6萬公噸,出口額達12.9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及出口額分別成長18.3%及4.9%。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1年6月10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2021年5月越南肥料出口量約10萬公噸,出口額達3,570萬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及出口額分別成長28.7%及46.5%。累計2021年1至5月越南肥料出口總量達57.7萬公噸,出口總額為1.85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及出口額分別成長50%及66%。 2021年1至5月越南肥料主要出口至柬埔寨,出口量約21.4萬公噸,出口總額達7,270萬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出口量及出口額成長63.3%及75.6%,占該產業出口總量37%,出口總額占39%;其次有馬來西亞,出口量約4.1萬公噸,出口額達860萬美元(平均出口價格至馬來西亞為每公噸208美元);寮國出口量約2.4萬公噸,出口額達900萬美元(平均出口價格為每公噸369美元)。此外出口至菲律賓、台灣、南韓、泰國、緬甸、日本及莫桑比克等國家。 近期,越南國內肥料價格亦大幅上漲,部分意見認為越南肥料大量出口至國外,市場供應量短缺導致越南肥料價格不斷上漲。此外,除了受世界肥料價格影響以外,運費價格增高,造成越南肥料價格不斷上漲之因。 至於越南肥料價格,越南九龍江平原金甌氮肥報價為每公斤1萬500越盾,相當於每50公斤包裝52萬5,000越盾,但實際農民購買價格約56萬至66萬5,000越盾。富美氮肥報價為每公斤1萬200越盾,相當於每50公斤包裝51萬越盾,但實際農民購買價格約54萬5,000至55萬5,000越盾,與2021年3月份越相比,越南氮肥價格為每50公斤包裝增加10萬越盾。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6月25日報導辦理。 據報導日本政府已批准ICCAT的規定,承認台灣為正式成員。目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寄存程序正在進行中,如果被接受,將成為繼挪威和歐盟(EU)之後第3個批准國家。臺灣雖為ICCAT公約海域捕獲鮪魚的重要國家,卻遭以非聯合國會員為理由,無法成正式會員,但以締約方·地區(捕魚實體)加入將有助於強化資源保育措施。 該公約修正,「為大西洋鮪類保育國際公約修正議定書(大西洋鮪類保育公約改正議定書)」是在2019年ICCAT年會通過後,其間「歷經13年獲得合作地位的捕魚實體」才明列納入臺灣。臺灣因非聯合國加盟國,未被納入目前ICCAT的52個締約方·地區,但倘修約案生效,以捕魚實體正式成為ICCAT正式會員,享有會員同等權利義務。 依日本外務省表示,中國大陸並未提出不同意見,台灣2019年在公約海域捕獲鮪類等ICCAT規範種約2萬6,014公噸,是次於日本號稱第8位的一大勢力,依據過去實績台灣分配到漁獲配額,且尊重ICCAT規則,並自發性提出漁獲報告。大西洋黑鮪(東大西洋)儘管資源有恢復傾向,但大目鮪持續被評估有濫捕及過剩漁獲量,台灣成為ICCAT一員對推動資源保護管理措施有利,判斷對全體締約國有優點。 該國際公約修正案的日本國內程序,眾議院已於本(2021)年5月18日通過,參議院於6月4日通過。但公約生效,須有締約國4分之3(39個國家地區)通過,目前為止ICCAT公約修正2次,至生效皆須費時13年。再者本議定書係ICCAT規範魚種的總稱,不僅鮪類,加上鯊魚及魟類,擴大規範對象魚種,新修正條文並追加明確地糾紛產生時的制度及程序。 按ICCAT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最重要,且會員國最多的國際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MFO),我國歷經多年努力將成為會員,是產官學投入諸多心血的結晶,儘管生效仍須耗費時日,但所產生波及效果將無遠弗屆,包括目前印度洋鮪類委員會(IOTC)我國僅以受邀專家出席會議,未來援引先例成為會員將成為可能。但在國際漁業資源保育風潮下,維持適當船隊規模,永續利用資源及永續發展產業似成重要課題。
A:紐航日前宣布,將自8月起重啟奧克蘭往返台北直飛客運航線,目前規劃至10月每月一班,此乃疫情爆發以來,紐航重新經營台紐直飛客運航線。 另紐航已自6月13日起重啟奧克蘭往返台北的台紐直飛貨運航線。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6月24日報導辦理。 日本海洋生態標章協議會(MEL, 垣添直也會長)於本年6月22日在東京赤坂的三會堂大樓召開實體及視訊併用的第6次會員大會,報告2020年度事業報告、認可收支決算計畫及收支預算。垣添會長在開場致詞報告,本年3月認證件數超過100件,高興表示增加到3位數,「日本也進入如此時代」,另也報告舊MEL於本年1月31日失效的案件漁撈10件,流通加工階段(CoC)認證12件失效。 會議中談及世界水產物可永續倡議(GSSI)的持續性確認審查(MOCA),明顯的「原4月應終止似乎停滯不前」,而「客訴處理」及「審查報告書的判定根據的透明化」等將與專家一起討論進入最後協商階段。2020年度事業報告有關養殖飼料方面,朝開發配合飼料、魚油、魚粉的認證規格, 並將與行政、相關團體交換意見,以及召開國內外推廣·宣傳活動、商談會、講習會等。 日本日鰹漁協新組合長香川謙二被選任為理事,另2021年事業計畫已於本年3月召開的理事會中認可,大會僅報告內容。繼日本水產資源保護協會後,海洋生物環境研究所也申請2項認證機關的認定。後續也報告日本養魚飼料協會入會。 按國際海洋生態標章以海洋管理協議會(MSC)及水產養殖管理協議會(ASC)最有名氣,受到許多環保團體支持,日本以水產大國之姿創設該國版的生態標章,目前積極進行推廣,甚至有意普及至國外,未來我國捕撈及養殖業在生態標章認證似有更多選擇。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29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聯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七個國際組織一同發起「零售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提高支付效率,推動普惠金融。 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漢蒂(Sopnendu Mohanty)表示,世界各個央行都在籌畫發行中央銀行數位貨幣,但同時在政策和技術方面面臨許多挑戰。透過全球挑戰賽,金管局希望鼓勵世界各地的創新社群,開發能發揮中央銀行數位貨幣潛能的方案。全球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機構以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皆可參與挑戰。 參賽者必須針對中央銀行數位貨幣的工具、分配以及基礎建設等3個關鍵領域的12道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參賽者所提議的方案應具有成本效益,且同時滿足消費者目前和未來的支付需求。這些創新解決方案也必須可供所有用戶使用,包括低收入家庭和不太擅長科技的用戶。此外,也應有助於促進金融系統的韌性和完整性,並保持貨幣和金融穩定一致性。因此,參賽者提案時必須能回應多道問題,包括:系統對使用者是否高度安全且易於使用?能否同時滿足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士的不同需求?金融機構能否透過現有的國家支付系統,向終端使用者提供中央銀行數位貨幣?如何處理不同系統之間的支付?在缺乏統一標準下,不同數位貨幣和技術如何相容互通? 進入決賽的參賽者有機會接受專家的指導,加入API Exchange(簡稱APIX)的數位貨幣沙盒,以快速構建數位貨幣解決方案的原型。並有機會在本年11月8日至12日舉辦的「新加坡金融科技節」(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向全球展示其創新方案。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6月29日報導,新加坡旅遊局、國際組織會議管理專業協會(PCMA)以及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聯合推出「疫情下及疫後-重新構想展覽會議活動」(Reimagining Business Events–Through COVID-19 and Beyond)白皮書,強調推動行業轉型的關鍵支柱和案例研究,也反映亞太區會展業強勁復甦的跡象,以及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活動的興趣。 新加坡會展組織者和供應商協會(SACEOS)和勵展博覽集團(Reed Exhibitions)於 6月28日舉行的「會議、展覽與獎勵旅遊業」(MICE)論壇公佈該白皮書。此活動是星國進入「高警戒解封第三階段」後第一個大型會展活動,約250名業界人士出席,並約有1,000人線上參與。 根據白皮書,44%的策展者和23%的供應商因新冠疫情不願出國參加會展活動,但有25%的策展者和31%的供應商認為,若活動內容值得參與,仍願到場。近期參加實體活動的與會者中,約63%的策展者和77%的供應商表示,採取額外的防疫和安全措施是值得的,並願意再次參展。 會展業收入已開始回升,預計本年全球會展業收入將比去年成長一倍,其中亞太地區的收入漲幅預計比去年高121%。整體而言,業界人士對未來的發展趨勢保持樂觀,國際組織會議管理專業協會本年6月的調查顯示,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活動策劃者和供應商分別達到69%和64%,明顯高於1月皆低於50%的調查結果。此外,亞洲區對數位或混合型活動的興趣較高,該地區參與此類活動的可能性比其他地區高出超過兩倍。 受疫情影響,去年被迫延期或取消上百場會議、展覽與獎勵旅遊業(MICE)活動的商務活動技術供應商善晤(GEVME)首席執行官威瑪(Veemal Gungadin)指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活動將是新加坡MICE產業未來的方向。混合式活動的參與人數可更多。但是,高成本是混合式活動最大挑戰之一,因為混合活動創造實體及線上兩種不同的體驗,因此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和科技等。去年,為特定數量的人舉辦混合活動的成本是為同樣數量的人舉辦實體活動的成本的兩到三倍。然而,由於技術的進步、場地的變化以及同業競爭,因此成本正在降低。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6月24日報導,2020年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使西班牙夏季國際觀光客人數減少約70%,國內觀光客人數亦僅剩50%。2021年夏季西班牙觀光業已出現復甦現象,惟以國內觀光客為主,而度假租屋需求增加則以沿海地區為主。據西班牙BrainTrust顧問公司調查資料,西國約82.9%之民眾選擇於國內度過暑假,且約一半民眾計劃於未來6個月內旅行,與2020年相較,當時僅有30.4%之西國民眾計劃旅行。另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之接種速度增加,使西班牙度假公寓預約數量增加,租金價格亦隨之上揚。 依據西班牙Pisos.com租屋平台資料,西國大多數民眾傾向前往沿海地區度假,該現象亦反應於公寓租金價格上。2021年5月31日西國海灘沿岸地區度假公寓之租金較2020年同期成長2.86%,其中漲幅最大地區為阿斯圖里亞斯(Asturias)自治區之綠色海岸(Costa Verde),租金上漲7.08%、續為坎塔布里亞(Cantabria)自治區海岸,租金上漲6.9%、太陽海岸(Costa del Sol),租金上漲6.85%及白色海岸(Costa Blanca)租金亦上漲5.7%。 Pisos.com租屋平台調查亦顯示,疫情期間國際觀光客大幅減少,約20%原以觀光客為主之短期出租屋已改為長期租屋。目前已有2%之公寓從長期租屋改為專供觀光客短期租用。另據西國國家觀光研究機構(Observatorio Nacional de Turismo Emisor,ObservaTUR)報告,西國每4名民眾中就有1名之住宿地點傾向選擇短期出租度假公寓。 儘管西班牙沿海度假公寓需求大幅成長,惟英國為西班牙第1大國際觀光客來源國,西國觀光業者仍盼英國政府儘速解除對前來西班牙觀光旅客之旅遊限制,將西國列入旅行安全國家名單中,以利加快觀光業之復甦。
A: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1年6月24日報導,西班牙造紙業頃完成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損益計算,西國10大纖維廠及70家造紙廠為疫情期間屬必要物資生產活動,先受惠於衛生產品需求增加,後由於電子商物包裝用紙箱需求大增,整體僅減產2%。然而產品價格大幅下跌,收入減少13%。 依據西班牙造紙企業協會(Aspapel)資料,以生產面而言,2020年西國業者生產纖維及紙類產品之產量為792萬公噸,與2019年之產量808萬公噸相較,減少2%。在紙類及紙箱產品之生產上,西國業者共生產627萬公噸,較2019年減少2.6%,另在纖維生產上,產量為165萬公噸,較20119年減少0.4%。 另就銷售面而言,2020年西國業者銷售額為39億8,100萬歐元,遠低於2019年之46億1,800萬歐元。值得一提的是,造紙業於2020年提供之就業機會與2019年相近,提供1萬6,637個就業人數,較2019年增加2名。2021年6月紙類及纖維價格與銅、鋁、石油及天然氣等其他原物料均上漲。依據Aspapel每月追蹤數據,紙箱價格於1月上漲18%、2月上漲0.7%、3月及4月上漲54%,而5月則下跌15%。 2020年出口持續增加,帶來較佳營收,出口量約占總產量之46%,而2020年進口則持續減少。造紙產業受惠於2015年至2020年投資20億歐元,其產量持續改善。造紙業未來3年將自歐盟補助取得投資額約14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