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西班牙Expansion日報2021年6月24日報導,依據西班牙生物技術企業協會(Asociacion Espanola de Bioempresas, AseBio) 2020年年報資料,該產業2019年營收119億1,400萬歐元,較2018年成長20.8%,貢獻西國國內生產毛額1%。投入該產業之業者約3,585家,其中790家以生物技術為主要營業活動,提供11萬7,700個就業機會,約占全國總就業人數之0.6%。 報告指出,由於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生技業者投入症狀研究、治療方法及疫苗等重要領域,以因應新冠肺炎,增加科技生產、貢獻國內生產毛額(GDP)並提供就業機會,爰該產業益形重要。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使西班牙成為全球第8大生物技術檔案國,使業者推出疾病診斷及疫苗等商品及服務數量增加70%。 前述數據亦反應西國生技業研發投資金額9億4,000萬歐元之成果,西國投入該產業之研發金額占全國研發總額之6%。報告亦指出,儘管2020年西國疫情肆虐,生技業私部門透過42項生技業務,投入研發資金逾1億5,000萬歐元,較2019年成長50%。此外,國際資金投資西國該產業之金額約1億歐元,且生技業者策略聯盟之情形較2019年增加59%,其中40%為與公部門合作。  

A:新聞來源:韓國媒體(2021年6月28日) 本年6月27日韓國政府自動駕駛研發工作小組(autonomous driving R&D task force)宣布,韓國政府將投入850億4000萬韓元(約新台幣21億3000萬元)預算用在實現4級以上自動駕駛商業化之53個子計畫。 另外,產業通商資源部、科學和信息通信技術部、國土交通部、以及國家警察廳刻正共同展開自動駕駛之研發項目,研發總投資金額達1兆974 億韓元(約新台幣274億3500萬元)。 自駕研發小組、各部會以及研究部門所主導之計畫分為:汽車匯流(convergence)、資通訊匯流、道路交通匯流、服務創造以及生態系統等5類88個子項目。

A:紐政府宣布自本周日(7月4日)晚11.59pm起,將重啟和南澳大利亞州,ACT(首都特區)、塔斯馬尼亞和維多利亞州的旅行泡泡。前往澳大利亞的旅客則需提供登機前72小時的陰性檢測證明。 另威靈頓將於今晚(6月29日)11.59pm調降疫情警戒至1級,取消集會人數限100人以下之限制。

A:馬來西亞檳城港務局(PPC)主席陳德欽頃發布消息稱,在經濟和社交領域全面封鎖的第一階段期間,馬國全國港口,尤其是檳城港口的貨櫃堵塞受到控制,該局自 2021 年 6 月 18 日起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分階段實施非必需品的貨物和集裝箱清關,以減少檳城港口的擁堵。檳城港使用率仍低於 50%。此外,前述措施使出入口商避免雙重損失,除集裝箱的租賃費用外,亦節省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儲存成本。   自獲得馬國交通部批准以來,檳城港口已四次實施貨物和集裝箱清關,涉及出口集裝箱6,122個標準貨櫃(20英尺當量單位)和進口集裝箱5,268個標準貨櫃口。集裝箱管理涉及製造商從北部地區進口的集裝箱,以及透過巴生港出口至新加坡、香港、台灣和中國青島的集裝箱。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馬希亞丁(Mahiaddin Md Yasin)頃推出總值1,500億馬幣(約361.93億美元)的「保護人民與經濟復甦援助配套」(PEMULIH),包括政府再挹注100億馬幣(約24.13億美元)的新撥款,以幫助人民緩解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在當下實施「國家復甦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第一階段措施。這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馬國政府所推出的第八項經濟配套,總值高達5,300億馬幣(約1,278.8億美元),以協助人民及工商界紓困。上述計畫建立在三個主要核心之上,包括(一)關懷人民、(二)支持商業永續經營以及(三)加速疫苗接種計畫。   一、控制新冠病毒疫情 (一) 政府將撥款4億馬幣(約9,651萬美元),充作增加疫苗供應量,足以應付國家130%的人口,以確保醫療體系不會崩潰。 (二)加速推動全國新冠疫苗接種計畫。 (三) 政府將撥款1.5億馬幣(約3,619萬美元),充作公民營合作工業免疫計畫(PIKAS)。雇主可使用高達10%的人頭稅用以疫苗接種計畫的費用。   二、刺激經濟復甦  (一)政府將撥款45億馬幣(約10.86億美元),充作「薪資補貼計畫4.0」,政府將為每位雇主最多500名員工提供每人600馬幣薪資補貼為期4個月,即前2個月為國家復甦計畫第二階段下所有領域,之後2個月則惠及國家復甦計畫第三階段被列入負面清單的領域。估計將有250萬名員工受惠。    (二)「關懷特別補助金4.0」(GKP4.0)為微型企業提供補助金,本年9月及11月將分別獲得500馬幣。約100萬家微型企業將受惠,另提供中小企業給予高達44億馬幣(約10.62億美元)之貸款。 (三)重新推出暫緩還貸(Moratorium)計畫,所有低收入群體(B40)、中等收入群體(M40)或高收入群體(T20),以及微型企業,皆可提出申請自動暫緩還貸半年。 (四)政府將各別撥款2億馬幣及1億馬幣予微型企業及中小企業,以助落實數位化轉型計畫。 (五)酒店、主題公園、會展中心、航空公司辦公室、旅行社及購物廣場等受衝擊產業可從10月至12月,享有10%電費折扣。 (六)在國家復甦計畫第三階段,將向逾5,300家登記在之旅行社提供3,000馬幣援助;第四階段則將提供旅遊援助,即高達1億馬幣(約2,413萬美元)之住宿劵。   三、繼續關懷人民 (一)政府將撥款30萬馬幣(約7.24萬美元)給每一位國會議員,以推動「食物籃計畫」,向受影響的群體提供食品援助。 (二)政府同意撥款5億馬幣(約1.21億美元)給人民關懷援助金計畫(BPR),一次性派發500馬幣援助金予失業人士,估計100萬名馬國社會保險機構(PEKERSO)及公積金局(EPF)會員將從中受惠。 (三)政府同意撥款46億馬幣(約11.1億美元),充作「新冠疫情特別援助金」,為低收入家庭和單身人士提供額外援助。赤貧人士每戶家庭及單身人士,可分別獲得1,300馬幣及500馬幣援助金;低收入群體(B40)的每戶家庭及單身人士,可分別獲得800馬幣及200馬幣援助金;中等收入群體(M40)的每戶家庭及單身人士,則可分別獲得250馬幣及100馬幣援助金。 (四)家庭用戶可從10月至12月,享有5%至40%電費折扣。每個月用電量頂限為900千瓦小時(kWh)。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棕油巨擘IOI集團頃發布消息稱,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已於本(2021)年5月26日,致函勞工維權人士安迪赫爾,內容指CBP已接獲一份有關IOI集團涉嫌剝削勞工的請願書。惟CBP尚未就此事,直接聯繫IOI集團。儘管如此,IOI集團將主動聯繫CBP,瞭解相關調查情況,並透過給予解釋和文件,以配合調查。   作為棕油永續發展圓桌會議(RSPO)的創始成員和首批推出零招聘費政策的馬國企業之一,IOI集團非常清楚勞工權益和工作條件的重要性,和遵守馬國勞動法以及國際勞工標準的要求。   該公司續指出,過去五年不斷與國內外勞工課題專家、非政府組織合作,監督自身勞工政策的實施,和針對改善勞工權益課題提出建議。   IOI集團係馬國第三家受到CBP關注的種植公司,前兩家公司分別為FGV控股及森那美種植集團(SIME Plantation)。   此外,馬國國內已有多家來自手套業及電子製造服務業等公司近期皆遭指責牽扯強迫勞動權益,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發出暫扣令。在面對調查的馬國企業中,頂級手套公司(Top Glove)是其中一家受到嚴重衝擊的企業,其產品更直接被美國海關扣押至今。頂級手套公司曾表示,由於北美是該公司手套售價最高的市場,美國禁令導致第三季銷量下降了68%。該公司亦因美國的禁令間接迫使頂級手套公司的香港上市計畫推遲幾個月。另外,同是手套業者的速柏瑪(Super Max)和賀特佳(Hartalega)在稍早前也捲入美國強迫勞動風波,不過雙方皆否認剝削員工。   繼手套業之後,馬國電子製造服務商--開泰工業公司(ATA IMS Bhd)亦捲入奴役勞工的指控,其大客戶戴森(Dyson)隨後亦出面駁斥指控,然仍無法挽回投資人信心。根據英國《星期日鏡報》報導稱,開泰工業公司1家工廠的外籍員工每月加班時數高達186小時,並與其他60名員工合住一個房間,生活條件非常糟糕,值得一提的是,這5家捲入強迫勞動風波的公司,皆與一位名為安迪賀爾的勞工權益社運分子有關;他多次向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舉報有關公司涉嫌強迫勞動,要求當局對這些公司展開調查行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緬甸計劃、財政暨工業部統計,在本財年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 月) 期間,空運外貿額約為 1.69 億美元,與上財年 (2019-2020) 同期相比下降56.45%,上財年空運外貿額為 3.89 億美元。 另據商務部統計顯示,在本財年 10 月至 3 月的 6 個月,緬甸 10大出口國中,中國以 29.41 億美元位居榜首,泰國以 15.51 億美元位列其後,日本為4.98億美元;印度為3.93億美元;美國為3.49億美元;西班牙為2.03億美元;德國為2.02億美元;英國為1.85億美元;韓國為1.67億美元;荷蘭為1.52億美元。2019-2020財年10月至9月,緬中貿易額逾 121.26 億美元,緬甸對中國的出口額為 54.01 億美元,而進口額為 67.24 億美元。同財年,緬印貿易額超過 13 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檀娜卡(Thanaka)協會主席Kyaw Moe稱,該協會將努力將 檀娜卡列為草藥中的授權成分。檀娜卡是一種由樹皮製成的黃白色化妝品膏體,在緬甸是一種天然化妝品。由於檀娜卡植物具有藥用價值,所有人都將尋求從樹皮及種子中提取檀娜卡粉末用於藥用目的的許可。Kyaw Moe主席表示,檀娜卡將被用於草藥產品。它在醫學上用於治療疤痕,緩解牙痛及其他健康益處。要將它們分銷到市場,需要許可證。目前,檀娜卡葉及積雪草(Centella)作為草藥茶進行實驗生產。該協會將生產更多的檀娜卡草藥產品。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6月24日,緬甸中央銀行(C​​BM)第2次出售600萬美元。大約600萬美元以1,590緬幣兌1美元的拍賣匯率售出。6月7日,CBM本月首次以拍賣市場價格售出約300萬美元。該銀行本月已經售出了總計900萬美元。據報導,今年5月,CBM以拍賣價格售出了2,400萬美元。CBM正以拍賣匯率出售美元,以保持匯率穩定。 今年1月底,美元兌緬元匯率約為1美元兌1,330緬幣。隨後,5月12日,緬元兌美元匯率躍升至1,730緬幣。隨著美元匯率的上升,CBM自5月12日起一直以拍賣匯率不斷出售美元。因此,在當地外匯市場上,匯率跌至1,600緬幣左右。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實皆省投資委員會(SRIC)秘書Than Zaw、實皆省管理委員會主席Maung Maung Lin及委員、相關部會有關官員及Hephaestus國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6月25日舉行的SRIC會議上,該公司討論了實皆市的鞋業製造投資案,預計金額為150萬美元,可為當地居民創造478個就業機會。 SRIC兼實皆省管理委員會主席Maung Maung Lin表示,歡迎國內外的投資企業,投資在國家經濟增長中具關鍵作用。該委員會關注社會經濟發展、就業機會及投資機會。Hephaestus國際有限公司以來料加工CMP為基礎申請成為外商獨​​資鞋業企業,我們對此表示感謝。我想敦促SRIC根據緬甸投資法批准這些項目。隨後,主席就提議的項目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滿足其他相關官員的需求。 SRIC擁有從事水上公園及花園、農作物種植及製造、農作物烘乾、分類及碾米加工、混凝土支柱製造及銷售、摩托車配件製造、特種竹家具製造、飯店服務、包裝包裝設備供應商,甘蔗泥加工包裝,私立學校以及家禽企業。根據《緬甸投資法》,各省邦投資委員會可以批准初始投資不逾60億緬幣(約合500萬美元)的國內外提案,目的是簡化投資項目的核查程序。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截至6月16日的本財年,緬甸與其4個鄰國之間的貿易額已達到74億美元。緬甸與中國、泰國、印度及孟加拉國接壤。在此期間,緬甸通過邊境站的出口總額為48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6億美元。與上年度的82.4億美元相比,本財年的邊境貿易減少了逾8.06億美元。 木姐邊境檢查站以37.6億美元的貿易額位居首,其次為苗瓦低的12.3億美元。緬甸通過木姐、雷基、甘拜迪、清水河及景棟與鄰國中國進行邊境貿易,與泰國通過大其力、苗瓦低、高當、丹老、提基、Mawtaung及眉色邊境站,與孟加拉國通過實兌及Maungtaw邊境站,與印度通過Tamu及Reed邊境站。緬甸主要出口農產品、畜產品、海產品、礦產品、林產品、製成品等,進口資本品、中間品及消費品。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發布的統計,在2020-21財年的上半年(10月至3月),緬甸與中國海運及邊境貿易總額逾61.3億美元,其中出口31.8億美元,進口29.5億美元。緬甸主要通過邊境站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然而,由於中國打擊邊境站的非法貿易,農產品貿易經常中斷。此外,4月底以來,中方一直在加強邊境管控,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因而阻礙邊境貿易。為通過邊境貿易降低貿易壁壘,緩解緬甸貿易商的壓力,商務部、有關部會及利益相關方一直在與中方談判。兩國正在努力建設更多的邊境經濟合作區,促進邊境貿易。在2019-20財年,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為120億美元。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由於邊境地區加強了新冠肺炎病毒防控措施,貨櫃運輸成本增加,其他出口類別出現下降趨勢,但在本財年的過去8個半月內,緬甸農產品出口飆升達38.8億美元,大幅9.24億美元。根據商務部發布的貿易統計,2019-20財年同期,緬甸農業出口達到29.5億美元。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漁業、畜牧、礦產、林產品、工業製成品等其他出口群體的需求產生影響,但緬甸農產品出口仍出現意外大幅增長。在出口領域,農業表現最好,占出口總額的37%。農業的主要出口商品是食米、碎米、豆類及玉米。水果蔬菜、芝麻、乾茶葉、糖等農產品也運往其他國家。緬甸農產品主要出口到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孟加拉國、印度、印尼及斯里蘭卡。有時,由於全球需求不穩定,出口市場仍然不確定。緬甸目前仍是由市場供需決定出口,政府應為每一種農產品制定具體的出口計畫。

A:馬來西亞首相馬希亞丁(Mahiaddin Md Yasin)頃宣布,基於馬國新冠確診病例每日依舊逾5,000件,截至6月27日平均每日新確診病例為5,586件,加上活躍病例6萬1,395件,該國將自本(2021)年6月28日起延長實施「國家復甦計畫」(National Recovery Plan)第一階段措施。所有被准許以及禁止運作的經濟領域,以及工廠、商業和工業活動的標準作業程序(SOP),與先前公布的維持一樣。自6月28日起,食肆與餐館(僅限打包和外賣服務)准以延長營業時間,由早上6時至晚上10時(先前為早上8時至晚上8時)。   馬國預估7月及8月,將自第一階段過渡至第二階段,其門檻: (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低於4,000件;(二)加護病房床位:處於中等水平以及(三)新冠疫苗接種人數:達到10%人口。   馬國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則提前宣布在過渡國家復甦計畫第二及第三階段擴大至製造業與貿易配銷領域,營運時間自早上8時至晚上8時。獲准營運的製造業為汽車(車輛與零組件)、陶瓷製品、出口傢俱、橡膠、鋼鐵、水泥;至獲准營運的貿易配銷領域為書籍及文具、電腦及電訊、電器、洗車店及理髪店。 第三階段將允許所有經濟活動投入營運,惟涉及傳播新冠病毒的高風險活動包括水療(Spa)、美甲,以及酒吧與夜店除外。旅遊活動在第三階段獲准推展,條件為只能在州內,旅遊景點的開放則需視當局的風險評估及嚴格的SOP。創意領域亦獲准在第三階段展開,但只允許未有現場觀眾的節目。第三階段仍不允許展開社交活動,無論如何,標準作業程序(SOP)將會有所放寬,即可以在住家接待訪客,但同一時間只限10人;第三階段允許跨縣,但仍不允許跨州。在公共交通方面,如計程車及電召車,包括私人轎車的載客量將提升至3人,包括司機。第四階段是最後階段,也是讓所有人能夠回到日常生活,所有領域均能在遵守現有SOP下獲准重新開放與營運。   另一方面,馬國製造廠聯合會(FMM)總會長蘇添來表示,該聯合會與業界對政府延長國家復甦計畫第一階段措施的決定感到異常失望,尤其製造業,因為這將讓中小企業與微商無法正常營運,在缺少收入來源下,恐加劇倒閉與裁員潮。馬國是許多重要製造業的供應中心,除非基本經濟服務領域被禁止營運外,許多基本經濟服務領域亦因為受限於60%的人力運作,和供應鏈受到禁令影響而少了原物料貨源。許多受影響的客戶只能取消訂單,並轉向其他區域的廠商訂購,這造成馬國廠商永久性的失去客戶源,也讓許多出口製造商因無法及時交貨而面對法律訴訟。該聯合會探悉部分跨國企業因各項因素,刻正考慮結束在馬國的業務,如今政府又再延長全面封鎖,恐將讓局勢惡化。   馬國雇主聯合會(MEF)主席賽胡先指出,延長第一階段封鎖措施將造成更多馬國企業與公司倒閉,衍生出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即因經濟壓力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包括雇主、雇員及所有民眾皆無法倖免。許多苦苦支撐的企業已無法再撐下去,只好選擇結業,這將導致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民眾產生莫大的心理壓力,社會問題將日愈增加,如精神疾病、罪案、家暴、自殺、被逼流浪街頭等,不僅是衝擊家庭與社會,更會毀了國家。馬國在全面封鎖期間,每天損失10億馬幣(約2.4億美元),馬國已無法再承擔高額的代價了。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棕油生產國理事會 (CPOPC)頃發布聲明指出,該理事會已敦促歐盟 (EU) 在再生能源指令II授權法案(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 II,簡稱RED II)的框架下修改其生質燃油中使用植物油的方法。鑑於前述指令即將於 7 月 14 日進行修訂,以及該委員會即將透過鑒定相關農作物是否會導致森林砍伐及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是否會造成間接土地用途變更(ILUC)的最後期限即將到來,並更新「高ILUC風險」清單。   該理事會重申反對 2019 年 3 月授權條例中規定的標準,其中棕油是唯一被列為高 ILUC 風險的農作物,因此將受到歐盟再生能源計畫的凍結和淘汰。該理事會認為,使用 ILUC 作為政策工具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歧視與偏見。因此,該理事會表示迫切需要一種新認證方式,基於經過驗證的生產而非商品類型並平等對待所有永續的植物油。   該理事會稱,棕油生產國馬來西亞與印尼對歐盟生質燃油計畫深感興趣並已對其棕油生產的永續性做出承諾及採取具體行動。馬來西亞承諾限制棕油種植區只是其永續土地使用管理的例子。此外,印尼野火和森林砍伐的顯著減少為永續植物油生產的承諾提供有力證據。這類雙重認證計畫為歐盟和棕油生產國提供了實現 SDG(永續發展目標)的正確途徑,最終可以成為永續植物油的全球典範。棕油生產國期待刻正進行的歐盟--東協永續植物油聯合工作小組,將可製定對植物油的整體和非歧視性方法來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世界銀行頃發布「馬來西亞最新經濟監督報告」時稱,與區域同業相較,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在受循環行動管制措施時,承受衝擊的能力較差,以及應對新冠危機的現金流也較少,其剩餘現金流中間值只有2個月,平均現金流則是4.9個月,低於印尼與越南等國家的同業。   根據馬來郵報引述前述調查報告指出,由於行動管制影響了生產和需求,大馬企業特別是小型和微型企業現在面臨措施的流動性約束(liquidity constraints);超過一半的受訪業者表示,他們不是無法償債,就是面臨拖欠風險。此外,60%的中小企業拖欠或在未來六個月內面臨拖欠風險。由於擔心償還貸款風險,公司似乎不願意借款,賣家也不願意提供信貸。”   世界銀行指出,新冠病毒危機暴露馬國中小企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弱點,即使在疫情衝擊馬國之前,這些中小企業在產出和生產水平的表現一直低於東協國家。   中小企業貢獻了馬國製造業大約一半的就業人口,但只占產出的31%,生產力低下。該報告亦發現,服務業中,馬國企業的勞動生產力落後;新冠疫情對旅遊業和零售業的影響可能進一步擴大生產力的差距。食品飲料業面臨結業的比率更高,尤其在北馬,攤販主要依靠雪蘭莪州及吉隆坡地區的旅客光顧他們的美食街。相比之下,其他製造業在東馬的結業比率則相對較高。   該報告另稱,馬國中小企業在技能提升和研發方面的投資進展緩慢。馬國需要政府支持進行更深入的結構改革,以使國家擺脫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但政治領袖的行動遲緩。倘不加快經濟轉型,馬國在創造高價值就業機會的潛力將有限。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日期: 110年6月28日、6月29日   來源: NSW Health, Queensland Health, NT Health, WA Health, Victoria Health, SA Health, Tasmania Health 及ABC News https://www.abc.net.au/news/2021-06-28/nsw-covid-19-cases-set-to-grow/100247744 https://www.nsw.gov.au/covid-19/financial-support   新南威爾斯州州長Gladys Berejiklan今(6/28)日早上宣布,新州再增加18個印度變種病毐(Delta) 新確診病例,累計至今日共有130例本土確診案例。新州並從上週六(6/26)晚間6點起至7月9日啟動為期二周封城措施,封城地區包含大雪梨都會地區(Greater Sydney)、藍山(Blue Mountain)、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和臥龍崗(Wollongong)地區。新州封城限制規定如下:   非必要不可外出,除非購買食品或民生必需品、緊急醫療、疫苗接種、必要的工作或學習 室內及室外皆強制戴上口罩,包含超市、公共運輸、健身房、國際國內機場等,違者重罰最高罰責可達4,000澳元。 婚禮可照常舉辦,葬禮的出席人數須在100人以內,並須符合每每人4平方米的社交距離規定。 幼稚園將保持開放。 餐館僅允許外帶。 新州衛生廳(NSW Health)於昨(6/27)日晚間公布雪梨東區South Coogee公立學校已有四個學生感染病毒,要求學生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新州教育部表示,即使檢測結果呈陰性,該小學所有550名小學生都必須在家隔離兩周,截至今(6/28)日已有5萬9,000人檢疫。新州已透過疫調另增加的熱點疫區為Mascot國內機場T2航站大樓及Olympic Park附近餐館。 新州截至6月26日止,已有77萬9,670人接種疫苗,已接種第一劑約有49萬7,725人,已完成接種第二劑的人約28萬1,945人。 而新州州長亦表示,目前正在草擬一份補助津貼方案,以協助受封城影響的本地企業。而新州政府將於7月1日起發放「疫情照顧假津貼(Pandemic Leave Disaster Payment)」,而此次一次性補助金將用於居家隔離、酒店隔離或照顧者 14 天所需之協助。本年6月初,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宣佈推出一項「新冠臨時抗災津貼(Temporary covid-19 disaster payment),發放給因新冠熱點地區或由於封城二週以上而無法工作的民眾或密切接觸者,每週工作通常超過20小時的民眾將獲得500澳元的津貼,工作時長少於20小時的民眾將獲得325澳元,所有符合標準的澳大利亞居民和擁有工作權的民眾將可以領取這項臨時津貼,惟已領取其他種類補助金如JobSeeker者不列入此項受惠人群。 由於Delta變種病毐傳播力強,為免疫情擴散,各州公佈最新防疫措施如下: 北領地 - 因新增5例確診病例與金礦工人有關,並框列密切接觸80人,首次於周日(27日),實施實施 48 小時的封城行動。並於主要道路設置檢查站,以確保確實的封城措施。   昆士蘭州–因今(6/28)日新增3例確診案例,公佈從6月29日淩晨1點啟,布里斯本、黃金海岸(Gold Coast)、陽光海岸(Sunshine Coast)、Noosa、Ipswich、Logan、Redlands、Scenic Rim、Lockyer Valley以及Somerset等區強制要求戴口罩。跳舞被禁止,婚禮參加人數限制在20人以內。家庭訪客人數限制在30人以內。 西澳 –從6/27日下午6點起,凡自昆州、北領地及首都坎培拉入境西澳者皆需自我隔離並當場做檢測,任何欲入境西澳者,皆需申請G2G入境許可。室內外皆強制戴口罩。另因州內有新增印度變種病毒確診病例,西澳州政府已於6月28日凌晨12點01分起封城4天至7月3日為止。 首都坎培拉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坎培拉首度被要求戴上口罩,從周日(6/27)午夜啟,室內場所(超市、咖啡館和健身房)及公共交通皆必須戴上口罩。本週六(6/26)晚,聯邦警方亦趨離 50名違反新州封城令的人士返回大雪梨地區。 維州- 因維珍航空機組人員確診,入境維州皆需申請旅行許可。   南澳 - 已關閉與昆州、西澳、首都領地和北領地的邊界。只允許南澳居民返回或特殊許可旅客進入,抵達邊境須接受檢測。另設置 100 公里的跨境緩衝區,新州居民仍然被禁止進入南澳,僅自塔斯馬尼亞的旅客將不受此限。 塔斯馬尼亞州-入境皆須申請許可。並已禁止來自大雪梨地區、中央海岸、藍山和臥龍崗的旅客入境。任何在 6 月 21 日或之後進入任何新高風險疫區之塔州民眾須立即自我隔離並接受檢測。  

A:紐國政府6月17日宣布將於2024年前,在300艘近海商業漁船上加裝船上攝影機,配合數位追蹤及申報制度,強化漁業管理透明度,並陸續宣布推動信天翁零誤捕行動,於北島北海沿岸增設18個保護區,及改革捕撈規範等相關措施。紐政府認為加裝船上攝影機有助提升紐國形象,並增加消費者對紐國優質、永續漁產品之信賴。

A:紐國政府6月17日宣佈一般民眾將可透過全國線上系統預約,依年齡分組依序接種,60歲以上者自7月28日開始接種疫苗,55歲以上者自8月11日起,45歲及35歲以上者則分別自8月底及9月底起,其他人則自10月起,紐總理並於6月18日接種第一劑Pfizer疫苗,全國已近1百萬人接種,並以今年底前完成全民接種為目標。

A:紐政府6月15日宣布將於政府採購規範中納入低碳排建築規範,要求新建築使用低碳排原料,以符合碳排標準,並鼓勵民間企業採行。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