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市研機構Gartner表示2020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推動企業擴大使用雲端服務,如透過雲端提供員工在家工作所需的工具及視訊會議,根據Gartner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雲端基礎建設市場營收為643億美元,相比2019年457億美元成長40.7%。 2020年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 穩坐市場第一名,營收達262億美元,市占率40.8%,微軟雲端服務營收為127億美元,市占率19.7%,第三名中國阿里巴巴營收61億美元,第四名Google的Alphabet營收39億美元。 Gartner表示儘管亞馬遜目前主導了雲端基礎建設市場,隨整體市場的擴展及其他公司的參與,將使亞馬遜在該市場的占比下降,2020年亞馬遜在全球雲端基礎建設市場的占比從2019年44.6%下降至40.8%。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wsj.com/articles/amazon-maintains-lead-in-cloud-infrastructure-market-11624926470
A:根據CNBC本(29)日報導,美國莫德納藥廠持續針對新的新冠變種病毒進行研究,最新研究顯示該公司的新冠疫苗可有效對抗Delta等多種變種病毒,目前Delta變種病毒已出現在92個國家,預計將成為全球主要的變種病毒,美國拜登總統已公開表示,未接種疫苗者將為Delta變種病毒高風險族群,死亡人數有可能再度上升,呼籲年輕人盡快接種疫苗。 目前全球飽受Delta變種病毒肆虐,WHO擔心已接種疫苗者仍可能成為Delta變種病毒傳播者,呼籲已完全接種疫苗者仍需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暨其他防疫措施,然美國CDC先前公布的防疫指南已放寬完全接種疫苗者可在大多數空間無須配戴口罩,已引發部分輿論批評。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6/29/moderna-says-covid-vaccine-shows-promise-in-a-lab-setting-against-variants-including-delta.html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6-29/moderna-s-covid-shot-produces-antibodies-against-delta-variant?sref=1zdda0Kg
A:資料來源: 越南投資報網站 (2021年6月27日) 據越南工商部貿易防衛局黎召勇(Le Trieu Dung) 局長表示,越南至今已實施了14個自由貿易協會(FTA),其中新一代的自由貿易協定如EVFTA、CPTPP已明顯解除多項關稅,並創造經濟體的進、出口及生產經營等有利條件。但在有利的同時,越南貨品出口越多,面對國外對越南貨品實施貿易防衛措施就越多,以及來自進口壓力帶來的挑戰。 據越南工商部貿易防衛局統計,2020年越南出口貨品被起訴調查案例為39件,是2019年的2倍,而在2011年以前被起訴調查的案例僅有47件。且貨品被起訴調查範圍也在擴大,以往僅有紡織品、農產品及水產品被起訴調查,現在被起訴貨品則已是多樣化,但最多仍為纖維、鋼鐵及建材等。 此外,為維護越南國內企業生產的權利,越南亦對來自國外貨品進行防衛調查件數亦不斷增加。若在2009年至2015年期間,平均每年展開調查案件為1至2件,到2016年至2020年期間,每年約達4至5件。截至2020年止,越南已對來自國外貨品進行調查案件為22件,其中調查反傾銷為14件、調查防衛6件、反補貼1件,以及打擊逃避貿易防衛1件。 此外,2020年越南自泰國進口蔗糖高達130萬公噸,較2019年增長330.4%。自泰國進口的蔗糖獲補貼和傾銷大幅增加,已嚴重影響國內企業的生產。因此,越南對來自泰國的蔗糖課徵6個月臨時保障稅後,近日,已正式對來自泰國的蔗糖課徵47.65%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並為期5年。
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網站2021.6.26日報導 依據越南財政部及工商部聯合公告,訂2021年6月26日15時起,調高國內燃油料市場零售價,E5 RON 92汽油每公升零售價最高19,760越盾(即調漲712越盾)、RON 95汽油每公升最高20,916越盾(即調漲752越盾)、柴油每公升最高16,119越盾(即調漲671越盾)、煤油每公升最高15,051越盾(即調漲639越盾),重油每公斤最高為15,449越盾(即調漲495越盾)。(目前官價滙率1美元兌換23,169越盾)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6月20日 據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Pham Van Chinh局長接任該局指示,配合法制單位、越南糧食協會及農林漁產品進出口處共同調查針對印度稻米進口至越南數量在短時間內大增,將與5家企業包括:Tan Long集團股份公司、Thuan Minh 進出口股份公司、Loc Troi集團股份公司及Tan Dong Tien股份公司進行調查上述問題。 調查團任務依據2018年8月15日越南政府頃發布第107/2018/ND-CP議定有關稻米進出口管理作業以及依據2018年5月15日越南政府頃發布第69/2018/ND-CP號議定有關部分外商管理法規條例規定。 先前2021年6月22日,越南進出口總局致函越南自印度稻米進口企業要求相關企業需配合調查團所要求之印度稻米進出口、經營、銷售、庫存詳細情形,對所提供資料作出法律責任擔保,截止受理時間為2021年6月29日。 2021年1至3月越南稻米進口總額達7,480萬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554倍(2020年同期越南自印度進口額僅達13萬5,000美元),至於進口量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3千倍(2020年越南自印度稻米進口量僅達76公噸)。2019年以前越南每年自印度稻米進口量僅達500公噸至幾千公噸,但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首次爆發,2020年越南自印度稻米進口量突然大增,達4萬6,700公噸,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9.5倍,上述增加速度未有下降趨向。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6月27日 據越南國外投資局統計,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2021年上半年越南赴國外投資之新增投資額及增資額約5.47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2.5倍。其中,新增案件數量達24件,新增案件投資額達1.44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78%;增資案件之增資額為4.03億美元。 據專家認定,由於越南對國內企業赴國外投資管制逐漸減輕,同時加強協助赴國外投資企業,新冠肺炎疫情之影響不大,促進越南企業赴國外投資發展,投資行業亦逐漸多元化。據越南國外投資局表示,由於2021年6月德國Vonfram Masan有限公司獲該局核發國外投資證,帶動2021年上半年越南新增案件投資額大增,該新增投資案件之投資額達9,150萬美元。 另,2021年上半年越南赴國外增資額大增之主要增資案件包括,越南Vingroup加強赴美國增資額達3億美元;東洋橡膠責任有限公司赴柬埔寨增資額達7,600萬美元;Vinfast赴德國增資額達3,200萬美元。 2021年上半年越南赴國外投資之產業達12項目,主要為科技產業,增資投資案為3件,增資額達2.71億美元,占2021年上半年越南赴國外投資增資額之49.5%;其次為零售業,投資額達1.48億美元,占27%;其次有農業、漁業等產業。 目前越南赴國外投資之國家為15,2021年上半年美國為越南赴國外投資之主要國家,新增投資案為3件。增資投資案為2件,總投資額達3.3億美元,占55%;其次為柬埔寨,投資額達8,900萬美元,占16%;赴加拿大及法國投資額相同為3,200萬美元。 越南赴國外投資案累計至2021年6月20日達1,420件,累計投資總額達218億美元,集中投資礦產開發業,占36.4%、農漁業占15.3%;主要投資至寮國、柬埔寨及俄羅斯,分別占23.6%、13.1%及12.9%。
A:根據媒體報導,MSCI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之年度市場分類評估報告(ANUUAL MARKET CLASSIFICATION REVIEW)將阿根廷移除新興市場指數(Emerging),降為獨立市場(Standalone),較邊境市場(Frontier)更低指數。如此一來,阿國與牙買加、巴拿馬、千里達及托巴哥、波札那、辛巴威、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國同指數。 MSCI政策委員會成員Craig Feldman指出,自2019年9月迄今,國際投資機構在阿根廷股市長期受到嚴格的資本管制且無解決方案,不符合MSCI新興市場指數標準,因此重新歸類阿根廷,由新興市場調降為獨立市場。 由於阿國實施外匯管制,並與私人投資機構關係不良,此次MSCI調降指數將直接影響私營部門,因在阿根廷經營的公司將被認為風險大,不適合所有投資者。曾在 2019 年被列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八家阿根廷企業中,如今僅剩Globant、YPF及Adecoagro三家。
A:總部位於德州達拉斯的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於6月30日宣布,將以9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光科技(Micron)位於猶他州Lehi的半導體工廠。美光科技的Lehi晶圓廠占地2百萬平方呎,目前專門生產該公司與英特爾合作研發之3D XPoint記憶體晶片。德儀買下後將成為旗下第四座12吋晶圓廠,預料將改裝為以65奈米和45奈米製程技術生產邏輯晶片和嵌入式處理器。 德儀表示該公司第二季銷售預測中,晶圓庫存低於預期。此次收購案可以加強掌握供應鏈,也不會影響目前在德州Richardson市的擴建案。德儀目前正在達拉斯附近Richardson市興建1座12吋晶圓廠,總投資近31億美元。 美光在此案中除了自德儀取得9億美元現金外,並將出售原廠之機器設備,預料可另外獲得6億美元。美光亦將保留所有與3D XPoint相關之智慧財產權。美光退出3D XPoint市場後,開發重心將轉移至連結記憶體與計算的Compute Express Link技術。
A:資料來源: Daily News Monitor、SITA 日期: 2021年6月30日 斯洛伐克2021年6月經濟信心指數上升3.9點,達107點,連續第3個月高於大流行前水準,為自2017年9月以來最高值;工業信心顯著增加,零售、消費者及營建信心略微提高,服務業方面則略下降。 經季節性調整後,6月份斯國工業信心指數上升9.7點,達10點,該指標發展主要受未來3個月產量預期增長的影響。 貿易信心指標成長3.3點,達20點,正面評價反映當前經營活動趨勢及商品庫存下降。 消費者信心較上月上升2.7點,達18.4點,預期未來幾個月消費者信心將進一步提高,並逐漸接近大流行開始前水準。 營建信心指數上升2點,達負18.5點,原因為對整體訂單水準及預期就業的有利評估。 服務業信心指數經過3個月增長後,6月較上月微幅下降2.3點,達25點。 6月份受訪者對失業的預期明顯較上月樂觀,對整體經濟情勢預期亦溫和,對儲蓄的預期僅略微樂觀,對家庭財務狀況的預期則較5月略顯悲觀。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因房源短缺以及低房貸利率推動購房需求,美國5月2手房價格同比增幅再創歷史最高水準。不過,越來越多潛在買家因此被擠出市場,2手房銷售量也連續第4個月下跌。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公布的報告顯示,5月2手房中價有史以來首次超過35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28萬3,500美元上漲近24%,是該機構於1999年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的最大漲幅。也是美國房價連續第111個月同比上漲。 房價上漲令房屋銷售量下跌。NAR表示,5月2手房銷售量較4月下跌0.9%,是連續4個月下跌;和去年同期相比則上升45%。 經濟學家和房地產經紀人表示,待售房屋數量趕不上需求,也是導致房屋銷售量下跌的一個原因。 5月買家競爭依然激烈。5月房屋銷售速度為17天,和4月一樣,是歷史上最快的銷售速度,低於去年同期的26天。此外,5月售出的房屋中,近90%上市時間不足一個月。 5月美國4大區域中,只有一個區域2手房銷售量上升,其它均下跌。中西部地區房屋可負擔性是全美國最高的,價格增速也相對溫和,5月銷售量較4月上升1.6%;西部地區房價全美最貴,近期漲幅也最高,5月銷售量較4月下跌4%。 5月房源較4月小幅上升,但仍較去年同期下跌21%。待售房屋量僅夠賣2.5個月,遠少於去年同期4.6個月供應量,而供需平衡的市場通常有6個月供應量。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美國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向員工表示,預計在明年夏季前僱用逾1,000名機師。此為美國航空業因應旅行需求回升的又一個行動。 CNBC報導,達美航空4月表示,由於訂票量開始從疫情低迷中回升,公司將於年中重啟聘僱活動;其中,6月~8月僱用約75名機師。 達美航空在為航空旅行持續復甦做準備,以免出現缺人手的問題。該公司曾於去年感恩節和聖誕節期間因沒有足夠的機師,取消了數百個班次。 近日,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也因缺人手及其它問題,取消逾300個班次;該公司表示,計劃在7月中旬之前減少每月1%的班次,以免影響運作。 美國航空、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精神航空(Spirit Airlines)及其它航空公司都已恢復或準備在今年恢復招聘活動。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隨著疫苗注射率超過53%,美國各地經濟大量解封,許多因疫情而停擺的工廠也大量復工。 今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千板英尺木材期貨價格一度漲到歷史新高的1,711美元,近期,最新報價已下跌至837美元,短短1個多月時間價格暴跌51%。 反映鋸木廠在木材價格高漲而有利可圖情況下大量生產,整體產量已趕上需求速度,引發價格崩跌至合理價位。據彭博社報導,全美3,000家鋸木廠正全力開工生產。 鋸木廠得以快速增加產量,也反映缺工的問題已逐漸解決,卡車運輸和伐木等問題也逐漸消失,總歸是疫苗大量接種和確診人數大幅下降、勞工返回工作場合,也是美國整體勞工市場的一大寫照。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估計,鋸木廠產能將持續攀升,2021年底木材期貨價格可能跌至600美元,但仍高於3年前的300~500美元左右。部分專家估計未來可能跌到400~500美元。 木材價格下滑,對美國營建公司將是一個成本下降的好消息。據全美住宅建築協會(NAHB),營建業木材成本過去12個月上漲3倍,儘管最近木材價格暴跌,但部分建案仍因木材成本過高而一再延遲興建。 阿拉巴馬州營建商估計,一年前興建一個新屋所需木材成本為35,000美元,現在已增加至71,000美元。全美住宅建築協會統計,截至5月中旬,美國一套普通獨棟住宅價格在過去一年上漲35,872美元,一套多戶住宅的平均價格上漲12,966美元。 木材期貨價格飆漲過程中,美國4月新屋開工戶數由3月高峰173.9萬戶驟降10%至156.9萬戶,5月為157.2萬戶。6月木材價格暴跌,將有助於今夏新屋開工數據上揚。 隨著木材期貨價格的暴跌,或許暗示許多通貨膨脹因子已隨著經濟重開、勞工不斷復工而逐漸消除,此對一般擔心通貨膨脹降低生活品質的民眾是個好消息,對於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場參與者也同樣是好消息,此意味著疫後的經濟復甦過程中不需過度擔心通貨膨脹的問題。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在房價連創歷史新高之際,美國民眾租單戶型房屋(single-family home)需求高漲,租金也水漲船高。 CNBC報導,房地產研究機構CoreLogic最新數據顯示,4月美國包括連棟房屋(townhome)在內的單戶型房屋租金較去年同期上漲5.3%,創下近15年來最大漲幅。 由於千禧世代人士尋求更多戶外空間,4月美國單戶型獨棟房屋(single-family detached home)租金漲幅更強勁,同比達7.9%。 全美前20大都會中,亞利桑那州鳳凰城(Phoenix)單戶型房屋租金漲幅最高,同比達12.2%;亞利桑那州Tucson漲幅為10.6%,居第二;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Las Vegas)漲幅為9.3%,居第三;喬治亞州亞特蘭大(Atlanta)漲幅為9.1%,居第四。隨著房價繼續以2位數幅度上漲,越來越多潛在買家被擠出市場,單戶型房屋租金漲勢預計短時間內不會放緩。
A: 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受美國聯邦刺激措施推動大幅上升後,美國零售銷售5月下跌,且跌幅高於市場預期,顯示隨著經濟活動重啟,美國民眾消費支出開始從商品轉向服務。 彭博社報導,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美國零售銷售總額較4月下跌1.3%,跌幅較分析師預期的0.8%大。商務部同時將4月零售銷售漲幅上修至0.9%。 2020年美國民眾大幅減少外出旅行及休閒娛樂等活動,再加上政府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令家庭儲蓄大幅成長,進而推動零售銷售總額超越疫情爆發前水準。5月零售數據顯示,在旅行增加及娛樂場所重啟之際,民眾商品消費支出開始減緩。 5月美國零售銷售總額為6,202億美元,遠超過去年2月的5,260億美元。市場預期消費者支出會繼續增強,但增幅可能會隨著政府失業救濟即將到期及刺激支票用完而放緩;通貨膨脹上升也可能會令消費者減少非必需品支出。 剔除汽車、汽油、建材及食品服務,5月核心零售銷售下跌0.7%。13個主要零售類別中的9個銷售額出現下跌。其中,汽車和零件銷售下跌3.7%;家具、電子設備和建築材料銷售也下跌。餐館銷售上升1.8%,突顯隨著「社交距離」措施放寬,消費者支出轉向服務;服裝銷售上升3%,顯示企業辦公室陸續重啟,以及社交活動增加。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PD Group數據,截至3月的過去一年,網路訂單激增124%。在疫情期間,網路下單激增正促使大型連鎖速食業者,採取獎勵措施來留住新客戶。只要用餐者透過行動App訂餐,大多數連鎖店都會自動將其納入會員。 星巴克、Panera Bread及達美樂披薩已行之有年,而Chipotle Mexican Grill則在2019年推出自有版本。去年有更多業者推出會員制,如Wendy's漢堡、百勝旗下Taco Bell及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旗下漢堡王等,而麥當勞及Jack in the Box正準備在今年稍後推出會員方案。 然而,此並非推動餐廳會員制熱潮的唯一因素。企業也渴望更瞭解客戶,收集其訂餐偏好及對個資進行數據分析。這些消費者數據可用於更精準定位,包括行銷優惠和未來機會。 目前,客戶基本上不太介意洩露個資來偶爾換取免費飲料或折扣。高盛對2,000名消費者進行調查,以瞭解對餐飲業科技功能的看法,發現會員制對這些消費者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全球晶片短缺迫使過去直接向三星電子、英特爾等晶片製造商購買晶片的大買家,改向授權通路商購買晶片,而這些通路商在晶片漲價帶動下,獲利比以前更高,成為疫情大贏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電子零件通路商Select擁有數十年採購經驗,許多極需晶片之買家均前來求助,該公司有能力採購到稀有零件。一般情況下,英特爾、三星等大型晶片製造商直接出貨給財力雄厚的買家及授權通路商,其餘晶片流向鎖定小買家的其他中盤商。 然而,目前半導體產業局勢大亂,大買家發現取得晶片管道受阻或受限,被迫向授權通路商尋求額外協助。晶片漲價、出貨量增加也提高通路商獲利;通路商報價通常是成本再加上10%利潤。
A: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 根據市調機構Coresight Research,疫情導致全美 8,000多家零售商店去年關門大吉,包括1,347家百貨公司。百貨公司實力較弱的連鎖店面25年來持續消失,疫情讓已發生的趨勢變得更快速,約加快3年。 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關閉也影響零售業整個空間配置;Sears、JCPenny雙雙申請破產保護,這2家老字號百貨公司向來是購物中心支柱,退場後多出一大片閒置空間。 為配合消費者,有些購物中心早在疫情爆發前就開始調整,從提供商品轉變為提供體驗,疫情加速轉型。面對疫情衝擊,百貨公司及大型購物中心努力重新出發。 以下是專家們觀察到的幾個現象: 現象一:百貨公司押寶服飾付出慘痛代價 Coresight Research認為,百貨公司所受衝擊最嚴重,主要是因為服飾銷售受到衝擊最大。百貨公司銷售商品繁多,包括居家用品和床上用品等,而服裝占總收入50%以上,重要場合服飾是主要來源。疫情下,消費者網購活動提高、絕大多數正式場合活動被取消,營收高度倚賴服飾銷售的百貨公司無從獲利。 百貨業者並非全軍覆沒。高檔百貨公司Nordstrom近幾年表現不錯,且正從疫情衝擊下恢復,關鍵是該公司一方面在網路上提供多樣化商品,另一方面在店內保有豪華體驗,有些產品瞄準年輕消費者。 現象二:大型購物中心將改採混合用途空間配置以提供購物外的體驗 據地產顧問業者Hoffman Strategy Group,購物中心也必須不斷求新求變,重點是再開發與採混合用途,將住宅、商業、娛樂等多用途混合在同一區域。 為善用房地產,購物中心可能將閒置零售空間轉為多元化用途,除商店,也將包括公寓出租和餐廳等。 現象三:購物中心提供表演為購物增添樂趣 德州大型購物中心Vista Ridge Mall租戶也不斷流失,2017年出租率僅 72%,當年被德州房地產管理公司ICA Properties以1,730萬元收購,幾乎是以估價3,450萬元半價收購,之後改名Music City Mall。其策略是讓購物中心變為音樂表演和適合家庭同樂的場所,藉以吸引人潮。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蘋果於6月初向CNBC證實,該公司已經聘用德國汽車大廠BMW管理電動車業務的前主管Ulrich Kranz,為蘋果將認真從事電動車開發的最新證據。 蘋果從未證實開發電動車,但僱用了汽車業人才並在加州測試自駕車軟體。例如,該公司於2018年僱用參與打造特斯拉Model 3的Doug Field。以蘋果在供應鏈、汽車技術和用戶體驗方面等的專業度,若真推出汽車,將成為強力的競爭者。 Kranz在籌組電動車團隊方面經驗豐富。在加入蘋果前,創辦了電動自駕車公司Canoo;在BMW領導電動車開發計畫,並開發出電動車款i3及油電混合型車款i8等。
A:據媒體引述宏國中央銀行統計報導,本(2021)年第一季到訪宏國之觀光客及短程旅客達215,600人,與2020年同期相較,減少42.5%。 此係因自上年3月下旬迄今,宏國受COVID-19疫情之影響。入境宏國之觀光客及短程旅客主要來自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美國、尼加拉瓜,抵宏人數較上年同期分別減少25%、20.9%、18.6%、16.8%,另其他國家入境旅客則減少18.7%。
A:隨著公司全球化與遠端工作興起,像Zoom這類的視訊會議軟體大盛其道,但語言障礙會是推廣的一大難題。Zoom最近宣布,打算收購德國即時機器學習為基礎的翻譯新創公司Karlsru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lutions,或簡稱Kites。 兩家公司都沒有分享交易條款,但透過Kites,Zoom可獲得一支頂尖研究人員團隊,幫助提高公司的機器學習翻譯知識,以實現視訊會議即時翻譯。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Kites的12位研究科學家組成的人才團隊,將幫助Zoom的工程團隊推進機器翻譯領域,透過為Zoom用戶準備的多語言翻譯功能,來提高會議生產力和效率。」 隨著該公司將這12名研究人員加入到Zoom工程團隊,這筆交易似乎是一項收購。它打算將這團隊留在德國,並計劃建立一個機器學習翻譯研發中心,隨著公司放入更多資源在這領域,將會逐漸聘僱更多人才。 https://newsfor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