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公共健康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FHM) 芬蘭衛生福利研究所(Finnish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 THL) 挪威公共健康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FHI) 有關瑞典、芬蘭及挪威等三國之COVID-19疫情的最新情況,截至7月1日為止,由各國主責單位公布相關資料如下: 瑞典境內確診總人數為109萬553人(較上月增加2萬2,080人),重症累積人數為7,583人(較上月增加120人),死亡人數1萬4,630人(較上月增加179人),死亡率約1.35%。其中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仍為瑞典境內疫情最嚴重地區,但已趨緩,目前確診人數為25萬4,930人(較上月增加3,645人),死亡人數為4,360人(較上月增加40人)。隨著瑞典整體疫情平穩趨緩,瑞典政府按五階段逐步解封計畫,於今(7月1)日開始第二階段,室內無固定位子可聚集50人,有固定位子可聚集300人。戶外無固定位子可聚集600人,有固定位子可聚集3,000人。 芬蘭境內確診人數為9萬5,742人(較上月增加3,254人),目前住院治療(含重症) 人數38人(較上月減少57人),死亡人數973人(較上月增加17人) ,死亡率約1.02%。芬蘭確診增加人數明顯減少,疫情持續維持趨緩。 挪威境內確診人數為13萬1,315人(較上月增加6,244人),重症累積人數為879人(較上月增加19人),死亡人數794人(較上月增加11人),死亡率約0.60%。挪威疫情維持平穩趨緩。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Ericsson官網 瑞典電信設備商Ericsson與美國企業Google Cloud將合作開發5G和邊緣雲解決方案,合併Google Cloud的電腦平台與Ericsson的5G科技,將可協助雲端服務供應商(communications service providers, CSPs)因應來自業務數位化和提供客戶數位服務的壓力,目前兩家企業已在Ericsson於美國矽谷的D-15實驗室共同進行研發工作。 Google Cloud期待透過與Ericsson的合作可奠定提供雲端服務供應商和其他產業相關企業(如汽車業、運輸業、製造業等)使用雲端技術和雲端原生服務(cloud-native services)之基礎。
A:資料來源: 瑞典廣播電台(Sverige Radio) 昨(6月30)日由國會議長Andreas Norlen提名溫和黨黨主席Ulf Kristersson為新任總理候選人後,由於確認國會將有過半數(175票)反對他組閣,因此今(7月1)日Ulf Kristersson已放棄該項提名。 Andreas Norlen議長為了儘速解決瑞典現在的政治困境,頃宣布提名甫於6月28日剛辭職的前總理Stefan Löfven為新任總理候選人,寄望Stefan Löfven重獲國會支持。本案目前規劃於下星期進行投票。 雖然Ulf Kristersson已放棄此次提名,Andreas Norlen議長表示,如果Stefan Löfven無法通過國會投票,已告知Ulf Kristersson做好準備,接受國會投票表決。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風電協會(Swedish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依據投資決策數據,預測2024年風力發電佔瑞典能源佔比將等同於核電佔比,達49TWh。瑞典風電協會表示,瑞典風電投資額已佔約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所有風電投資額50%,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的風電投資預計已達150億瑞典克朗,而且仍在增加當中。 之前因為瑞典北部無化石工業發展蓬勃,吸引不少相關業者包括風力發電業者前往北部或中部進行投資。但今(2021)年第二季風電投資案則多聚集於南部區域。瑞典風電協會認為這樣的趨勢顯示市場的需求走勢,因為南部電價需求大於供給,因此投入南部電力設施的投資可平衡目前南北供電不均的狀況。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Modular金融網(Modular Finance) 瑞典電信服務商Telia近日與Brookfield基礎設施基金和投顧公司Alecta簽署合約,以約70億瑞典克朗總價出售該企業設於挪威和芬蘭共4,700座無線電桿和無線電塔(radio masts and towers) 的49%所有權,預計於相關單位核准後,可於第四季完成出售案。根據Telia的財報顯示,透過挪威和芬蘭無線電桿及無線電塔的營運,該企業於2020年的相關獲利稅前達8,800萬歐元。 Telia表示,上述出售案主要配合該企業之數位化相關政策,包括建立更多策略合作夥伴關係,使財產價值更透明化及更致力發展相關基礎設施。目前,Telia是北歐和波羅的海地區無線電基礎設施的最大擁有者,擁有約 25,000座無線電桿和無線電塔。
A:德國地區Delta變種病毒確診病例也在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緊急衛生部負責人Mike Ryan表示,Delta變種病毒將「尋找最脆弱的人,使其患重病、不得不住院並可能死亡」,因此,應盡速推廣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接種疫苗。 德國地區Delta變種病毒一開始傳播速度並不快,根據德國防疫中心Robert Koch-Institut(RKI)6月初的數據,隨機樣本中的比例為6%,不過如今應該已明顯增加,已有多個聯邦政府表示,Delta變種病毒確診病例已顯著增加。 黑森邦(Hessen)的Delta變種病毒已佔新確診病例的五分之一以上;巴伐利亞邦(Bayern)的Delta變種病毒確診病例過去一周內增加近一倍,從 132例增加到229例;在個別實驗室中,目前Delta變種病毒佔新確診病例已近四分之一。 德國防疫中心所長Lothar Wieler表示,Delta變種病毒在德國的確診率占主導地位將只是遲早的事,這也將取決於如何有效透過保持安全距離、衛生習慣和戴口罩等措施來抑制進一步傳播。 根據蘇格蘭的觀察研究,與Alpha變種病毒相較,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住院風險高約一倍,而先前患有其他疾病的人風險更大。 德國病毒學家Christian Drosten認為,德國今年秋季的確診率必定會再次上升,並強調為學童家長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柏林慈善機構的專家也主張應提高對疫苗接種重要性的宣傳。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德國日報等 德國聯邦政府近日提出一項「2022年氣候保護即刻計劃(Klimaschutz-Sofortprogramm 2022)」草案,將提高風能和太陽能的發展目標,並規定新建築物須安裝太陽能屋頂。 在能源發展方面,預計將大幅調高風能和太陽能到2030年的擴展目標,其中風力發電須達到95GW,太陽能發電須達150GW;截至目前為止,德國聯邦政府所設定的目標分別為風能71GW及太陽能100GW;調高目標的主因在於先前政府內閣已通過更嚴格的氣候目標。 該計劃還將提撥額外補助予工業界,如二氧化碳無排放的鋼鐵或水泥生產等所謂氣候保護合約(Klimaschutzverträge),補助金額將在2022年成長一倍,達到12億歐元。 在建築物規定方面,所有新建築物自2022年起都須安裝太陽能屋頂,自2025年起,規定將進一步緊縮;規定包括屋頂翻修部分。 計畫中還將制定更嚴格的隔絕能源法規,自2023年起,所有新建築物都須符合節能房屋標準EH-55,並預計自2025年起須符合EH-40標準,屆時新建築最多只能消耗標準建築能源的40%,截至目前為止,是否符合標準並無特別限制與規定。 註:節能房屋(Effizienzhaus;EH)是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reditanstalt für Wiederaufbau;KfW)提出的住宅建築物之能源標準;數字越小,房屋的能源效率越高,節能房屋40(EH-40)的能源需求與傳輸熱損失皆最低。 此外,自2023年起,德國聯邦政府將不再對化石供暖系統進行補貼。 「2022年氣候保護即刻計劃」總計提撥金額約78億歐元,其中建築物改建資金為最多,達25億歐元,並計畫2023年再增加20億歐元;其次為購買電動汽車的補貼額18億歐元,這部分已計算電動汽車市場需求將較預期為高的情況。預計整份計畫將在6月23日於內閣作出決定,目前的聯邦議院不太可能在立法期結束前討論相關問題。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7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27/P200號(商情文號:第527號) 商情本文: 英國環境食品暨鄉村事務部於6月30日公布農業轉型計畫最新版本,確認參與改良土壤健康計畫的農民能夠獲得最高每公頃70英鎊的補助,以及農場牲畜得享年度免費的獸醫健康與福利檢查。另外永續農業獎勵方案 也將於2022年春天開始實施。 脫歐之後,英國不再適用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政府得以著手制訂符合英國農業發展的政策。政府承諾維持現行年均24億英鎊的農業補助,但不公平且無效率的直接給付方案將逐漸退場,改為透過環境土地管理方案直接撥款給農民。原本直接給付方案中用在環境與氣候項目,其30%的經費將改為透過永續農業獎勵方案,發放給農場申請者。符合地區特殊項目與地景類別項目的農民申請者,則可透過本地自然生態重建方案及景觀重建專案進行申請。 政府規劃三個環境土地管理方案,目前首推的是永續農業獎勵方案,旨在改善土壤健康與水質,加強樹籬與害蟲綜合管理。此計畫目標在2028年前能有70%合格的農場加入,目前已有2000位農民與土地管理者表示願意加入。另自明年起適用於永續農業獎勵方案,與現行的鄉村管理計畫提供農民更多元的申請管道,政策成果也將納入政府的25年環境計畫。 農業轉型計畫已經提出四項申請指導原則,適用於新頒布的永續農業獎勵方案、現行的鄉村管理計畫,以及具時效性的農業保護地景方案。這四項原則為:(1)需證明補貼將被妥善運用,且展現改善環境與氣候變遷的成果。補貼利率將設定為鼓勵擴大參與及公平有效的幫助農民達到目標。(2)補貼款項應該盡可能地達成環境保護與改善氣候變遷的目標。(3)補貼應該涵蓋計算現有的自然資產價值,不該虧待原本就致力於環境保護與氣候變遷的農民。以及(4)補貼應該成為環境保護成果的項目之一,讓參與者能夠從公私部門中獲利。
A:唯有第二劑疫苗接種後才具對Delta變種病毒的防護效力 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的數據,在接種Biontech疫苗和Astra-Zeneca疫苗第一劑後,對Delta變種病毒的防護有效性都僅33%,而對Alpha變種病毒的防護有效性則為50%;故值此Delta變種病毒擴大傳染之際,呼籲盡快完成接種第二劑疫苗的重要性。 至於其他已獲批准的疫苗,如嬌生(Johnson & Johnson)和莫德納(Moderna) 的疫苗,目前尚無關於對抗Delta變種病毒的有效性數據。 中國疫苗業者Sinovac的疫苗在歐洲未獲批准,且在印尼衛生部門超過350名員工全面接種該疫苗後仍確診的情況下,其防護作用受到質疑。 兩個突變病毒使Delta變種病毒更具傳染性 目前全球已登記超過1萬種Sars-CoV-2變種病毒,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僅有少數傳染速度快,並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值得關注的變種病毒, Delta變種病毒為這少數中之一,與原始病毒相較,它有15個突變,其中兩個與刺突蛋白有關,這種蛋白質使病原體穿透宿主細胞,繼而繁殖。 科學家們表示,Delta變種病毒這兩個受到關注的突變,在其他變種病毒中已出現過,但兩者間可能會相互增強嚴重性,也就是一個突變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抑制抗體反應,另一個突變會抑制細胞免疫反應。 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的小型測試結果,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性較Alpha變種高50%:與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密切接觸的人,被感染機率為12%,這在Alpha變種病毒方面則是8%;另一方面,Alpha變種病毒的傳染性又較從中國武漢傳出的原始病毒高出約40%。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Guardian 日期:110年7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26/P200號(商情文號:第526號) 商情本文: 原鋼鐵保護措施將於6月30日截止結束,英國國際貿易部長Liz Truss與支持鋼鐵業立場的商業部長Kwasi Kwarteng對鋼鐵貿易保護措施意見分歧,英國貿易救濟局(簡稱TRA)本月向Truss部長建議,應保留10類鋼鐵保護措施,但撤銷其他9類措施。根據英國法律,Truss 部長僅有否決或接受TRA建議的權力。面對高度敏感的鋼鐵業問題及來自鋼鐵業界的警告,Truss部長終在昨(30)日執行不用通過議會的緊急二級執法,以允許修改TRA的提案。在重新評估鋼鐵業新數據後,Truss 部長認為僅4類鋼鐵業保護措施可取消,並已初步將其他15類保護措施延長12個月。Truss 部長尚表示,將盡速審查現有貿易救濟措施。現有鋼鐵業保護措施始於2018年實施,當時英國仍在歐盟內,一旦某產品進口突破其配額標準,則可徵收25%的保護性關稅。 智庫歐洲改革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高級研究員Sam Lowe指出,在貿易或補貼制度等問題上,英國政府不能再指責歐盟制度。近期,歐盟將其鋼鐵保護措施延長3年,外界因此擔心若英國撤銷相關保護措施,可能使英國成為外國鋼鐵傾銷的目的地。英國鋼鐵業支持約3萬3000人工作,並也在供應鏈中支持4萬2000個就業機會。 在昨晚鋼鐵業保護措施決定出爐前,英國政府另公布脫歐後政府補貼制度細節。在該項制度中,低於31萬5000英鎊的補貼措施政府可自由執行,欲尋求具爭議性項目補貼的機構可自主徵詢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署(CMA)內新成立之補貼諮詢部門(subsidy advice unit)就該項補貼是否公平之非約束性意見。而最敏感的補助項目將受到前述補貼諮詢部門強制審查,以確認補貼機構是否遵守政府制定之一般原則。 前商業部長Greg Clark贊同英國政府對新補貼制度採取更靈活的方式,但尚有許多人不認同,如DWF律師事務所歐盟競爭法專家Alexander Rose表示,長達140頁的補貼制度法充斥複雜性,並認為新制度將導致未來在法庭上出現更多的補貼相關訴訟。
A:Biontech和Astra-Zeneca疫苗可預防Delta變種病毒 針對Delta變種病毒,Biontech疫苗顯示79%的防護作用,相較於對在英國發現的Alpha變種病毒防護效果92%為低,接種過疫苗的人在過去幾週仍感染COVID-19病毒的病例有增加。 Astra-Zeneca的ChADOx1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的防護有效性為60%,對Alpha變種的防護有效性為73%。 此外,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近日發布的數據,Biontech疫苗讓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需住院治療的風險降低了96%,Astra-Zeneca疫苗則可降低92%;約1.4萬Delta變種病毒確診病例中,有177例須住院治療,也就是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的防護效果與其他變種病毒一樣高。 而根據英國公共衛生部稍早於5月公佈的數據,Biontech 疫苗在第二劑接種後,對Delta變種病毒的確診風險可降低88%,相較於對Alpha變種病毒的防禦有效性93%;Astra-Zeneca疫苗的防護有效性則分別為60%和66%。 萊比錫流行病學家Markus Scholz表示,接種疫苗並無法確保「百分之百安全」而不被病毒感染,因此有可能完全接種疫苗的人仍確診,但機率很低;根據德國防疫中心Robert Koch-Instituts(RKI)推估,疫苗接種和曾確診後的康復者中,將有超過80%可避免嚴重的病程和死亡。 美國傳染病學家Anthony Fauci表示,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有防護效果,因此呼籲接種疫苗以結束疫情;美國目前Delta變種病毒的確診率超過20%,確診病例多為仍未接種疫苗的男孩,以及住在疫苗接種率低的州之人。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7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24/P200號(商情文號:第524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際貿易部頃於6月30日公布,英國及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Cooperation Council of the Arab States of the Gulf, 簡稱GCC) 之雙邊貿易和投資檢視情形。去(2020)年6月GCC秘書長Nayef Falah Al-Hajraf與英國國際貿易部次長Ranil Jayawardena研討英國及GCC進行雙邊貿易和投資工作會議(JTIR)事宜。隨後快速展開檢視,為雙方戰略對話提供平台,促進短期和長期關係,並全面解雙邊貿易投資流向。此次檢視於今(2021)年6月完成,調查對象涵蓋英國和GCC成員國等數百家公司與貿易組織,旨在有效加強雙邊貿易和投資。 英國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互動關係已有數百年歷史,且此關係已加強發展至現代夥伴關係。GCC成員國為英國2019年歐盟市場外的第三大出口對象,且同(2019)年雙方商品及服務貿易總額達414億英鎊。 脫歐後英國終能實踐本國獨立貿易政策。隨著GCC成員國均提出其經濟多元化願景,現為英國和GCC成員國發展更緊密貿易關係的時候,以進一步促進雙方貿易和投資。另隨著世界各國逐漸從新冠疫情的陰霾走出,展望未來並確保重建復甦。實現此目標的方法之一便是與GCC成員國發展更深入、更強大的貿易投資關係;GCC成員國共有:巴林王國(Kingdom of Bahrain)、科威特(State of Kuwait)、阿曼王國(Sultanate of Oman)、卡達(State of Qatar)、沙烏地阿拉伯王國(Kingdom of Saudi Arabia)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 英國和GCC成員國經濟互補性高,合作空間大。英國為世界第二大服務出口國,而GCC成員國對英國服務需求量也極高。GCC成員國也正推廣其願景計劃,以落實經濟多元化,並遠離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工業,也欲提高私營部門推動經濟成長發展能力。GCC成員國之願景計劃列出未來經濟成長的領域,這些領域與部分英國領先產業重疊:如高科技類、資訊科技類、生命科學類、創意產業及教育業,尚有AI人工智慧產業、金融服務業以及再生能源產業。 秘書處對當前雙方市場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係進行分析。商品貿易方面:英國與GCC成員國在2019 年的商品貿易總額為245億英鎊,且雙方市場相互出口的商品類型大多集中在不同部門,顯示其互補性。分析顯示,GCC成員國多從事自然資源開採、石化、鋁以及其他製造業等領域;相比之下,英國以生產運輸設備、醫藥產品及飲料商品為主。服務貿易方面:英國與GCC成員國在2019 年的服務貿易總額為169億英鎊,GCC成員國為英國同年服務出口之第七大目的地。2019年,英國向GCC成員國之總出口中,43.2%(113億英鎊)為服務貿易,而56.8%(148億英鎊)為商品貿易。英國向GCC成員國主要出口之服務貿易,主要為專業管理諮詢服務、旅遊以及金融保險服務業。 投資方面:GCC成員國對英國的直接投資非由單一部門主導,而為多元化。2010-2019 年期間,其向英國餐飲旅館業的投資在英國直接投資項總額占比最大(19%),其次為運輸倉儲部門(16%)和金融服務業(13%)。另一方面,英國向GCC成員國的直接投資項目則主要為商業及金融服務,同期間此兩類別便占英國投資的50%以上。此檢視報告確立英國與GCC成員國未來合作之優先部門。隨著審查現已完成,雙方同意加強政府間的合作,以促進雙方在農業、教育、生命科學、金融服務及再生能源綠色科技等領域方面更大程度地合作。此將涉及建立雙邊政府貿易對話,以保持並協調市場。雙方尚同意擴大在智慧財產權等跨領域議題之合作,加強在金融科技等新興領域之投資合作。英國和GCC成員國均希望迅速取得進展,以利用市場進入機會,並確保更密切和更深入的貿易投資關係。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7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25/P200號(商情文號:第525號) 商情本文: 日商Nissan汽車宣布將投資10億英鎊開發電動車,其中將在其Sunderland製造廠興建巨型電池工廠,據稱可創造6000多個就業機會。Nissan汽車電池供應商Envision AESC公司已在Nissan的Sunderland廠旁營運一小型電池廠,Envision AESC公司也將投資4.5 億英鎊參與興建該大型電池廠,而Nissan汽車將投資4.23億英鎊研發使用該電池廠所產出之電池的電動車款。 隨著世界各國政府競相吸引汽車產業轉型電動車之投資,Nissan汽車的新投資計劃將成為英國第一家巨型電池廠。為支持此計畫的初步階段,Sunderland地方政府也將投資8000萬英鎊為該廠地區更新基礎建設,建設由太陽能和風電廠組成之微電網絡為該工廠供電,亦興建由二手電動車電池製成之專用儲能設施。消息人士尚稱,中央政府將為該計畫提供約1億英鎊資金,惟產業部長Kwasi Kwarteng則尚未透漏政府將提供之實際金額。Nissan營運長Ashwani Gupta表示,第一階段建設之電池廠將有9 GW容量,將可為每年10萬台電動車生產足夠電池。若日產電動車需求急劇上升,Envision公司可能再投資18億英鎊,以在2020年代末擴建新工廠至25 GW容量。 英國汽車製造商與貿易商協會(SMMT)秘書長Mike Hawes本周稍早提出警告,英國需要有 60 GW容量的電池廠才能維持目前汽車製造產業的規模;在最糟的情況之下,若英國僅有一間大型電池廠,可能導致9萬份工作流失。英國政府雖已提供5億英鎊,鼓勵投資者支持國內汽車業轉型;但與歐盟向其成員國提供之29億歐元相比,英國政府資金極少。政府應將其對電動車製造業的支持,提高至德國和美國政府的水平。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等 COVID-19病毒的Delta變種病毒正在全球迅速傳播,葡萄牙里斯本(Lissabon)封城,英國最後一階段的解封期限也延後,Delta變種病毒的迅速蔓延受到歐洲和美國密切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堪稱最危險,傳播速度較其他變種為快,也正發展成主要的COVID變種病毒。 對抗病毒傳播的關鍵防禦措施在於疫苗接種。 歐洲地區正與時間賽跑,疫苗接種的進展顯得更加重要,以預防今年秋季可能的下一波感染熱潮,因為Biontech及Astra-Zeneca疫苗可預防 Delta變種病毒,儘管其防護效果較防護其他變種病毒為低。 根據最近一篇於「Lancet」雜誌發布的研究報告,蘇格蘭一項觀察性研究中,分析約1.95萬感染病例和377住院病例,顯示Biontech疫苗可在接種第二劑14天後,對預防感染及嚴重病症有較佳效果。
A:產業要求開放技術 針對整體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規定,可為燃油引擎汽車業者帶來機會,也就是採用電子燃料,如由乾稻草製成的合成燃料,汽車產業希望能有機會採用此法,而非僅依賴電池驅動;然而氣候目標緊縮速度越快,越難有機會採用電子燃料,因生產電子燃料仍需消耗大量電力,且價格昂貴,而要使電子燃料產量大、價格低,需要時間。 德國汽車產業協會表示,歐盟委員會加速緊縮二氧化碳排放限值,將迫使汽車產業僅能推出純電動汽車;德國聯邦交通部長Andreas Scheuer對於透過不切實際的二氧化碳排放法,達到禁止燃油引擎汽車的作法無法認同,因為要達氣候目標仍需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汽車產業人士表示,若二氧化碳排放限值進一步緊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lug-in-Hybride;PHEV)銷售量將在五年後明顯下降,也就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僅為過渡技術。 對環保組織和綠黨而言,電動汽車就是未來;綠黨議員Michael Bloss表示,緊縮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僅對氣候政策是必須,在經濟上也是必要與可接受的,此外也不認同這將影響就業機會的論點,表示反對者才是在威脅汽車產業就業機會、阻礙歐盟朝創新及經濟發展。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7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23/P200號(商情文號:第523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與歐盟代表終達成共識,同意將北愛爾蘭冷凍肉品貿易規範延長3個月,寬限期延至本(2021)年9月30日,而原本即日起將在北愛爾蘭被禁止的英國製冷凍肉品如香腸等將可繼續運往北愛爾蘭。 英國政府向歐盟提議,在某些條件下,延長冷凍肉品寬限期,相關規範與去年12月英國脫歐協議最初商定時間一樣。政府更將盡早推出產品級標誌,且將給予國內業者時間進行安排調整。 實際上,北愛爾蘭議定書造成許多貿易類別受阻,不僅冷凍肉品;而英國政府已就各種問題向歐盟執委會提交包括針對物流運輸及藥品相關報告,以盡速使相關問題獲得解決。英國政府透過英國與歐盟聯合委員會研討相關問題,以永續長期解決辦法。
A:充電基礎設施尚未齊全 歐盟地區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不均衡是一大問題;目前,歐盟地區55%的可用充電樁集中在荷蘭、法國和德國,東歐的電動汽車發展非常緩慢。 因此,西歐將須承擔更多責任,以達到歐盟針對整個歐盟地區的更嚴格排放標準,如根據產業界計算,到2030年,德國的電動汽車銷售量須佔總汽車銷售量約80%;此一數據在東歐最快要2035年才能達到。 目前在歐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規定,為每行駛1公里可排放95克,每家汽車業者所有銷售汽車的排放量平均值不得超過此值,一旦超過標準,須向歐盟委員會支付罰款,罰款最高可達數十億歐元。 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的汽車可對排放量較高的汽車產生平均作用;電動汽車被視為零排放汽車,而過去一輛電動汽車可被視為兩輛零排放汽車計算,不過電動汽車的特殊係數正逐年降低,2021年為1.67,2022年將為1.33,2023年則將再降為1。 歐洲議會議員Jens Gieseke認為不應再相信有零排放的車輛,因電動汽車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且部分充電所需電力來自燃煤。 目前還不能考慮是否在燃油引擎車輛中採用不含二氧化碳的生物燃料;汽車產業仍希望歐盟委員會改變其決策,因為若歐盟規定到2035年所有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到零,則考慮其他類型驅動方式以平衡整體排放量將沒有意義。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等 歐盟計畫對汽車業者制定更嚴格的氣候目標,預計將提出的12項立法提案中,規定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限值在2035年前降低至零,新車不應再使用汽油或柴油。 對此,汽車產業感到震驚;歐盟委員會發言人不予置評,因立法提案仍進行中,但也表明朝零排放方向制定規範是確定的。 德國汽車產業協會(Verband der Automobilindustrie;VDA)表示,這將導致裁員潮,特別是汽車零組件供應商;歐盟到目前為止所訂定的氣候目標,已影響約21.5萬個就業機會。 福斯汽車集團對進一步緊縮氣候目標的反彈不大,但認為應就電動交通的擴展加以規範,包括相對應的充電基礎設施和生產足夠的綠色電力。 汽車產業人士表示,歐盟委員會計劃在2030年前將二氧化碳排放的減少量從55%收緊至60%應是「可行」,因為若以減少55%為目標,則減少到60%也將能達成,不過60%已是底線,再多的量無法在十年內達成,因所有汽車業者將須共同興建大量新電池工廠,並確保所需原物料之供應。 歐洲議會部分議員認為歐盟委員會的提案切合實際,部分議員則持反對意見,如Ismail Ertug表示,以目前基礎設施狀況,計畫2035年達到僅銷售電動汽車的目標是不切實際的,因所有歐盟會員國都將為此大量投資充電站。
A:歐洲認同美國對中國許多指控 原則上,歐洲認同美國對中國經濟做法的許多指控,包括自絕於其他市場、通過補貼扭曲競爭、竊取智慧財產等,為反制中國,歐盟與美國密切合作,還包括科技領域,如民主或專制價值觀是否為建構數位化世界的標準等問題。 Hüther表示,一旦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再次建立,中國將不得不做出反應,然而,美國的行動已較布魯塞爾更進一步,美國想透過自我發展打敗中國,特別在產業政策方面。 中國自2015年起,以其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為目標,透過大規模國家援助達到全球科技領先地位;對此美國正透過產業政策反擊,投資近2,500億美元捍衛其在晶片、人工智慧、機器人和量子計算等關鍵技術方面的地位。 歐洲目前也朝此方向努力,試圖將半導體和其他關鍵零組件的生產移轉回歐洲,不過進度較美國慢,因歐盟須平衡27個會員國的利益。 美國已規劃其下一步,「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 2021;USICA)是少數民主黨和共和黨具共識的法案之一;民主黨參議員Mark Warner表示,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在科技和經濟上超越美國,並將其科技出口到全球,美國將透過與其夥伴的合作加以阻止。 慕尼黑安全會議(Münchner Sicherheitskonferenz;MSC)主席Wolfgang Ischinger對於歐洲是否為此做好準備不表樂觀,並認為「歐洲仍處於沉睡中」,歐洲的缺乏對中政策導致美國日益沮喪。
A:同時為競爭對手、合作夥伴和系統性競爭對手 基於經濟現實考量,中國對歐洲而言,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也是系統性競爭對手,這似乎是深思熟慮、在政治上也很方便的觀點,因為這樣一來,避免了特定的規則或規定。 不過歐洲人的觀念逐漸轉變,維吾爾少數民族受壓迫,香港民主被根除,中國企圖利用口罩和疫苗的供應擴大勢力範圍,激起了歐洲人的反中情緒。 德國聯邦外交部長Heiko Maas表示,與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其他民主國家並肩合作,並不表示世界的新分裂,歐洲不希望再次掀起冷戰,但會特別注意是否涉及系統性問題,特別是中國將經濟依賴轉變為政治效忠的情況日益嚴重。 然而,歐洲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對中國的依賴將可能增加;位於北京的歐盟商會進行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國有營運的歐盟企業中,59%表示正考慮擴大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個百分點,僅9%的企業表示將取消在中國的投資,或轉往其他市場,這是歐盟商會歷來調查的結果中之最低值。 這些數字在政治上極具爆炸性,因為實際上歐洲所宣稱的目標,是透過與亞洲其他夥伴建立更多的經濟合作,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如德國聯邦政府在其印度洋太平洋策略(Indopazifik-Strategie)中便闡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