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與中國「脫鉤」對歐洲而言是危險的 歐洲對中國的看法與美國不同,但更為複雜,也更分散,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經濟層面,在「脫鉤」情況下,歐洲失去的將較美國多。   就貿易數據來看,2020年歐盟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產值達2,030億歐元,幾乎是美國的兩倍,特別是德國的出口經濟強烈地往中國市場發展;此外,福斯汽車(Volkswagen;VW)和BASF等大企業也極度依賴中國;世界經濟研究所(Institut für Weltwirtschaft)所長Gabriel Felbermayr表示,中國和美國在全球經濟中「脫鉤」,對德國而言是將造成經濟劣勢。   慕尼黑Ifo研究所所長Clemens Fuest也認為,歐盟應與Biden持共同利益,但仍應秉持獨立的對中政策,此外,歐洲也應有獨立的貨幣政策或數位化政策。   美國和歐盟對中國的利益看法是相似的,但並不完全「一致」;對歐盟而言,經濟利益和人權問題是最重要的,對美國而言,則還包括泛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和軍事利益。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等   美國總統Joe Biden正尋求反中聯盟,包括政治上、經濟上及科技上,不過此一孤立中國的目標與歐盟的經濟利益背道而馳。   Biden在任職美國總統後的首次歐洲訪問行程,將停留四站:繼首站在英國舉行的G7高峰會後,將到比利時布魯塞爾(Brüssel),首先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後與歐盟進行磋商,接著到瑞士日內瓦(Genf)與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會晤,預計最後一站是最有可能發生衝突的會面。   會談主題將涵蓋多個層面,不過就美國角度而言,每個議題都具關聯性,也就是在日益激進的威權主義與反系統的競爭中,為民主的未來而奮鬥。   俄羅斯對美國而言,算是干擾因素,而主要對手是由農工國家轉為高科技獨裁的中國;因此,Biden此行最重要的目標在於為歐洲制定共同的跨大西洋對中政策。   Biden在歐洲行前表示,希望能確保由以市場為基礎的民主國家來決定21世紀的貿易和科技規則,而非中國或其他任何人。   美國有著清晰的世界觀和明確的利益取向,而歐洲則面臨難以平衡的困境,一方面,在經歷了Donald Trump時代的窘境後,美國再次有了一個承認夥伴關係價值的政府,這讓歐洲各國感到欣慰;但另一方面,美國的言論與透過更多外交手段延續Trump的政策,讓歐洲人感覺像是將要掀起一場新的冷戰。   歐洲政府官員暗地表示,Biden較Trump正更有效地採取孤立中國行動。如六月初Biden增列59家中國企業於其黑名單中,其中包括製造用於監視反中國政權者的監控產品企業。   自2021年8月2日起,美國投資者將被禁止投資這些企業;Trump任職期間,有48家中國企業因涉嫌與中國解放軍相關而被列入黑名單。   美國稱其對中政策為「脫鉤」,目的在於避免任何因北京政府所採取的政治槓桿行為,造成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美國不再只為傳統的貿易而努力「脫鉤」。   與地緣政治相關的是正興起的「科技戰」,然而在增進地球福祉之處,美國仍然希望與中國合作,如氣候政策方面;紐約全球政策諮詢公司歐亞集團總裁Ian Bremmer表示,美國總統將中國視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最嚴重的國家。   德國經濟研究所(Institut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所長Michael Hüther表示,此一認知也已傳到德國,Biden對中國的談話和行事,與他的前任幾乎相同;美國兩個政黨都支持此一立場,他們不信任中國人,也沒忘記中國的進口破壞了美國的就業機會。

A:葡萄牙經濟新聞網(ECO NEWS)2021年6月23日報導,葡萄牙電力公司(EPD)於2021年2月時曾宣布將於能源轉型上投資240億歐元,預計其中192億歐元(約80%)計畫為在2025年前投資於再生能源發展上,包括風電、太陽能、綠色氫氣及儲能技術等。 日前EPD執行長Miguel StilWell d’Andrade表示,未來5年EPD將於美國投資超過90億歐元,主要用於能源轉型項目上。EPD已於美國投資長達14年,係該公司主要市場之一。  

A:綜合丹麥新聞媒體報導,PTX 技術已引起許多公司廣泛的興趣透過公共和私人投資的形式以支持該技術生產更環保的燃料。丹麥能源局自 2007 年以來已透過歐之EUDP能源發展示範項目補助資金( Det Energiteknologiske Udviklings og Demonstrationsprogram)補助1000 多個能源技術項目,到 2021 年 6 月,補助額總計 2.65 億克朗。 受益者包括小型、中型和大型公司、初創公司和大學。其中最大撥款補助為REDDAP項目,此項目旨於將再生能源轉換成氣候友善之燃料。   近日丹麥能源局宣布Skovgaard Invest、Vestas 和 Haldor Topsøe之REDDAP項目獲得共計 8100 萬丹麥克朗之補助,目標於 2023 年生產 5000 噸綠氨。 REDDAP 項目所生產之綠氨之電力來源將來自再生能源,其中有12 MW 將來自Vestas現有的6台 V80-2.0 MW 風機,50 MW 將來自新的太陽能板。 Skovgaard Invest、Vestas 和 Haldor Topsøe 將在丹麥西岸建造一座 Power-to-X 工廠,自 2023 年起,該工廠將可每年生產 5000 噸液態綠氨,2017 年在丹麥加油和航行的船舶佔丹麥航運碳排放量 80 萬噸, 如能將前述年產量之綠氨用於船舶運輸將可減少 8,200 噸之碳排放。   Haldor Topsø 戰略和創新主管Kim Grøn Knudsen表示: 世界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減少全球碳足跡。 Power-to-X 可以做出非常重要的貢獻,因為PTX可以在解決大部分運輸業的碳排放問題。 通過 REDDAP 項目,我們可以證明利用再生能源可使氨工業和航運業之主要碳排放者轉化使用氣候友好型燃料大量減少碳排放。   據悉, 丹麥政府已與荷蘭合作對ptx技術進行7.5 億丹麥克朗之投資, 上週再加碼提撥8.5 億丹麥克朗的補助。

A:依據瑞士通訊社(SDA)6月30日新聞報導,瑞士歷峰集團宣布收購比利時精品皮件公司 Delvaux,該公司成立於 1829 年,為歷史最悠久之奢侈皮件品牌;且於1908 年為其設計之皮包註冊專利,為全球先驅。其產品於比利時及法國製造,並於全球精品店銷售。   歷峰集團未公布收購金額。     資料來源:瑞士通訊社(SDA) 日期:2021年6月30日

A:依據瑞士資訊(swissinfo.ch)6月30日新聞報導,瑞士Cutiss AG初創公司推出可製造個人化移植皮膚之機器。該機器係藉由生物工程技術,現階段可由燒傷患者健康皮膚樣本與水凝膠結合後,生產出樣本100倍面積,厚度1mm之移植用皮膚,該公司計畫該技術將能進一步發展至可培養500倍面積之植皮。現有皮膚移植技術最多可製造初始面積之9倍,因此該項新技術將大幅推進大面積燒傷患者治療成效。   該產品DenovoSkin目前處於IIb期臨床試驗階段,並已被瑞士、歐盟和美國指定為燒傷治療之罕見疾病治療藥物。目前僅少數患者接受過該植皮,估計完成III期臨床試驗後最早將於2023年後上市。   Cutiss AG公司估計於歐洲及美國約有20億美元重度燒傷治療市場,以及超過50億美元之燒傷疤痕修復市場。該公司表示未來計畫先與歐洲20家重度燒傷機構合作,若未來業務進一步擴張將尋找合作夥伴。     資料來源:瑞士資訊(swissinfo.ch) 日期:2021年6月30日  

A:依據歐盟執委會資訊,針對在歐盟境內或自境外線上購物課徵加值稅之新規範已於7月1日生效。新規範主要內容為:   (一)自2021年7月1日起,歐盟將取消現行進口貨品價值在22歐元以下免徵加值稅之規定,屆時所有進口貨品均需被課徵加值稅。據歐盟研究,此項免稅規範遭到濫用,不良歐盟境外廠商以不實標示逃稅,用低價與歐盟廠商競爭,估計造成歐盟國庫每年70億歐元之損失,令其他納稅人承擔更重的稅務負擔,因此取消該項免稅規範。   (二)過去歐盟境內電子商務賣家只要在某一歐盟會員國年營業額達該國所規定門檻,便需在該國登記加值稅號。各會員國所設門檻不一,造成企業困擾,但自2021年7月1日起,將統一門檻為年營業額1萬歐元(稅前)。此外,為使企業負擔降低並更易於對其他會員國銷售,線上賣家如今可以在一站式電子入口網站(One Stop Shop)註冊,就其在全歐盟境內之銷售按季申報及繳納加值稅,由該網站將所獲稅金轉送至相關會員國。   (三)歐盟也為非歐盟賣家設立進口一站式網站(Import One Stop Shop),讓該等賣家可以輕鬆註冊並確保所繳交的加值稅金能正確送達各會員國。對歐盟買家而言,好處是自國外線上購買商品所面對的加值稅透明度大為增加,當買家向註冊在案的非歐盟賣家或平臺購物時,賣價即包含加值稅,後續便不會再收到海關或快遞業者關於補繳稅金的通知。許多非歐盟企業已在歐盟進口一站式網站註冊,包含幾個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   關於新規範的詳細資訊,請參考歐盟執委會稅務暨關務總署(DG TAXUD)網站: https://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business/vat/vat-e-commerce_en https://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business/vat/modernising-vat-cross-border-ecommerce_en   歐盟執委會稅務暨關務總署也針對新的規範製作說明文件(包含常見問答),請參考: 英文版 https://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sites/default/files/vatecommerceexplanatory_28102020_en.pdf 中文版 https://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sites/default/files/vatecommerceexplanatory_28102020_zh.pdf

A:據媒體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國家核能公司(Emirates Nuclear Energy Corporation, ENEC)頃與法國國家電力公司(EDF)於兩國核能供應鏈合作倡議會議(Emirati French Industrial Supply Chain Initiative for Nuclear, E-Fusion)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進行核能研究,此為UAE政府多元化經濟發展、落實推展綠能發電及因應氣候變遷重要計畫之一。 EDF擁有全球最大核能團隊,透過對外輸出低碳排能源專業技術協助他國推動能源轉型。根據上述協議,雙方將共享核能產業相關之國際專業技術,同時研發由零碳排核能所生產之環保氫能。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發布之最新統計報告指出,2021年5月份瑞士零售業實際銷售額與2020年同期相比較,上漲2.3%。另外,不含加油站的零售業銷售額則比去年同期上漲1.0%。 該報告中另指出,與2021年4月相比,在2021年5月份,食品、飲料及菸草類產品減少4.7%,非食品類產品銷售成長8%,其他類產品(服裝、藥房、鐘錶及珠寶)上漲18.4%、電腦資訊及視訊會議產品成長7.5%、運動用品及玩具類產品上漲7.3%、線上購物成長3.5%、其他家用產品、紡織產品,以及自行組裝家具類產品減少3%。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7月1日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查報告,與上月份相比較,價格指數微幅上漲0.1%,為101.1點(該局以2020年12月為基數=100);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則上漲0.6%。 與上月相比物價指數在水果、蔬菜、國外旅遊及暖氣用油等價格呈現上漲情形,在漿果類及航空交通等價格則下跌。   該報告中另指出,與2021年5月相比,2021年6月份上漲最多的項目為: 休閒文化類(+0.8%)、家用產品及家庭用器具雜務類(+0.6%)、食品和不含酒精飲料類產品(+0.2%)、酒精類飲料及菸草類(+0.2%)、住宅及能源類(+0.1%)及新聞傳播類(+0.1%)。價格下跌的主要項目為:服飾類及鞋類(-1.9%)、餐廳及旅館類(-0.1%)及其他雜物類產品(-0.3%)。健康保養類產品、交通類及教育類用品價格則維持不變。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7月1日

A:華爾街日報及彭博社本(7)月1日報導指出,美國就推動15%跨國企業最低稅率取得重大成果,全球130個國家支持美方提案,同意對於跨國企業徵稅規範進行改革,此將確保拜登政府推動增加國內稅收與支出最終協議向前跨出一大步,包括G20所有國家在內全球130個國家代表幾乎全數同意美方提案,此為一世紀以來國際稅收制度最大改革,過去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大型發展中國家均持保留態度。 各國政府將推動法案以確保企業在營運所在國至少繳納15%最低稅率,從而減少避稅機會,下周G20財長會議與會代表將簽署原則協議,最快將可能於2023年實施,主導本次國際稅務諮商之OECD估計,各國政府每年因跨國企業避稅損失1,000億至2,400億美元稅收。 OECD秘書長Mathias Cormann表示,歷經多年諮商終可確保未來跨國企業在全球各地公平繳納稅款,美財長葉倫亦稱本日為經濟外交史上關鍵一日,佔全球GDP 90%的130個國家對國際稅務改革達成共識。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7-01/global-tax-overhaul-endorsed-by-130-nations-as-deal-gets-closer?sref=1zdda0Kg https://www.wsj.com/articles/u-s-wins-international-backing-for-global-minimum-tax-11625153698

A:出處:Dutch News , 2021/06/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新冠病毒企業紓困措施將於第三季後結束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由於現在荷蘭新冠病毒單日確診案例急劇下降,荷蘭政府已決定比預期稍早結束對企業的紓困計畫。   各部會部長已同意,除非疫情變得更糟,政府對企業的一系列紓困計畫將於第三季做出一些改變,並於 10 月 1 日結束。   預計企業亦將從10月開始正常繳稅,但有5年時間繳納疫情期間的相關稅賦。   荷蘭央行和政府的總體經濟智庫 CPB(國家計劃局)均表示,應在第三季以後縮減一系列的企業紓困計劃。  

A:出處:NL Times , 2021/06/30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目前近600 萬人已完全接種新冠疫苗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根據荷蘭新冠疫苗接種計畫公佈的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荷蘭共有 5,923,497 人已完整接種一劑Janssen疫苗或兩劑荷蘭認可的其他品牌疫苗。此外,共有3,994,694人接種一劑輝瑞、Moderna 或AstraZeneca疫苗。   如果包括不能或尚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在內,全荷約 57% 的人口至少已接種過一劑疫苗, 34%已完全接種了疫苗。   荷蘭國家衛生暨環境研究所RIVM 表示,45 至 64 歲群體很快接種了疫苗,目前該群體中有 79%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32%則人完全接種了疫苗。   RIVM 亦估計6月28日當天共施打 210,040 劑,接種疫苗總數已達 15,553,035劑,預計本週將再施打 148 萬劑。    

A:出處:Dutch News , 2021/06/2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額外訂購650萬劑新冠疫苗以確保至2023年的足夠用量   荷蘭時報Dutch News報導,荷蘭政府已額外訂購了 650 萬劑 Moderna 疫苗,以對抗新冠病毒新變種毒株。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致函國會表示,該合約將確保在 2022 年和 2023 年有足夠的疫苗可用,此外,亦要求 Moderna 提供合適的疫苗以因應新變種病株。截至 2023 年底,荷蘭共訂購了 3000 萬劑新冠病毒疫苗,足以確保 12 歲以上的民眾均可接種兩劑。   De Jonge 表示,先前已與輝瑞疫苗製造商 BioNTech 達成了類似的協議,未來兩年訂購的疫苗中有 90% 都採用mRNA 技術,與Astra Zeneca和Jassen等腺病毒載體疫苗的方式相比,mRNA技術提供的保護力較高。   此外,荷蘭小兒科協會 NVK 主席兼疫情管理團隊成員 Károly Illy於 6月28日對民眾日報(Volkskrant)表示,現在支持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以遏制更具傳染性的 Delta 變株傳播。   該組織此前認為兒童染疫的直接風險很低,除非有潛在的健康狀況,否則沒有接種疫苗的理由,但根據最新的預測疾病傳播模型清楚顯示,若青少年不接種疫苗,今年秋季荷蘭的染疫人數將大幅增加。    

A:出處:NL Times , 2021/06/29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投資者信心達三年多以來最高峰   荷蘭NL Times報導,ING銀行研究報告指出,荷蘭投資者信心達到2018年1月份以來最高峰。三分之二投資者預期荷蘭經濟情況在未來三個月後將有所改善。投資者偏好穩健的傳統投資,對於虛擬貨幣投資信心最低。   38%受訪者表示將投資在房地產、34%表示將投資在股票基金。三分之二的投資者預期他們的投資將在未來幾個月有所獲利,認為將會虧損者則由9%降為7%。此外,超過一半投資者表示不敢投資虛擬貨幣。   自本年5月以來,投資者對於風險項目的投資態度一值維持不變,超過一半的投資者相信,目前是投資風險產業的好時機。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 2021/06/2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駐荷蘭經濟組陳報   荷蘭政府擬擴大併購與投資國家安全風險評估的產業項目   荷蘭NIS News Bulletin 報導,荷蘭政府擬擴大併購與投資國家安全風險評估的產業項目。目前,荷蘭政府僅針對能源與電信部門進行風險評估,惟經濟部長最近送交眾議院的一項法案中,已將擁有敏感技術的重要提供者與企業,納入進行評估範圍。   眾議院一直甚為擔心因為新冠肺炎危機與股價下跌,使得荷蘭公司成為美國企業與中國國營企業獵取的目標。雖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此一關切,惟荷蘭政府仍提出法案以預防其發生。   法案授權政府可對欲併購或投資敏感產業的資金進行審查,不論資金來自那一個國家,即使是來自歐盟或荷蘭,皆可能被審查。雖然歐盟允許資金自由流動,惟國家安全屬於例外,因此荷蘭的做法可以站得住腳。   涉及敏感產業併購與投資的投資者或企業,應向經濟部投資評估委員會報告控制權之變動情形,該委員會有權禁止併購或投資。該委員會將使用歐盟的軍民兩用敏感技術清單,並依賴國內專家科學的建議。雖然法案中並未正式指出適用那些企業,惟國會議員強力主張晶片機器製造商ASML應納入其中。  

A: 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本(2021)年6月25日報導略以: 各汽車廠在歷經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1年後,持續面臨晶片短缺問題,並因此打亂其恢復生產之計畫。西班牙汽車及貨車製造商協會(Anfac)表示,晶片供應不足問題將持續至2022年第1季。由於晶片供應短缺,Anfac會員廠商如喜悅汽車(Seat)、福斯汽車(Volkswagen)、Stellantis汽車、雷諾汽車(Renault)及福特汽車(Ford)恐需規劃新一波裁員。 依據Anfac最新資料, 2021年1至5月西國汽車生產量為103萬輛,較2019年同期減少19%,5月汽車生產量則為18萬2,838輛,較2019年同期減少37.8%。儘管西國汽車製造業者已竭其所能,惟其生產仍受晶片供應不足之外部因素影響。Anfac主席Jose Lopez Tafall表示,晶片不足雖係由產業內部及外在環境整體造成,卻嚴重影響汽車業生產製造,因而延誤該產業之復甦。 鑒此,各汽車製造業者依據晶片供應情形,透過裁員及延後生產等方式調整製造速度。喜悅汽車(Seat)宣布位於加泰隆尼亞自治區(Cataluna)巴塞隆納市(Barcelona)馬托雷爾市(Martorell)之工廠配合自治區地方節日,於6月25日、28日及29日暫停生產,該工廠暫停組裝喜悅汽車(Seat)之Ibiza、Arona及Leon等高價車。另於7月2日之前,前述工廠亦將暫停生產奧迪汽車(Audi)之A1車款。 位於瓦倫西亞自治區(Valencia)阿爾穆薩費斯(Almussafes)市之福特汽車(Ford)已申請展延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期間為7月1日至9月30日,夜班生產線並暫停至10月。目前其車身廠已恢復製造活動,但恐將裁撤夜班生產線之勞工。 位於納瓦拉自治區(Navarra)之福斯汽車(Volkswagen)亦暫時關廠至6月28日,其工廠堆滿已生產之5,000部半成品車,多數車款均為需數顆晶片之T-Cross車款。 位於卡斯蒂利亞-里昂自治區(Castilla-Leon)維戈市(Vigo)之Stellantis汽車工廠已協議於本年底之前暫停生產50日。另同位該自治區帕倫西亞市(Palencia)及巴利亞多利德市(Valladolid)之雷諾汽車(Renault)則因晶片短缺問題,已申請於4月30日至9月30日採行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 位於巴斯克自治區(Pais Vasico)維多利亞市(Vitoria)之賓士汽車(Mercedes)於6月21日至25日工廠全部暫停生產,後續將視車用晶片取得情形,再安排5,000員工之工作。 另在歐洲汽車市場銷售情形方面,法國市場衰退22%,德國市場衰退26%,英國市場衰退30%,西班牙市場則衰退35%。由於市場銷售不佳,使西班牙2021年前5個月汽車出口數量僅15萬7,365輛,衰退34%。 關於電動汽車電池方面,西班牙喜悅汽車(Seat)、Iberdrola及Gestamp計劃運用歐盟補助基金,成立一座大型電動汽車電池廠。Jagar、Land Rover總裁Thierry Bollore表示,該公司於英國設立之電動汽車電池廠近日有長足進展。目前除該公司外,另有福特汽車(Ford)、日產汽車(Nissan)、樂金(LG)及三星電子(Samsung)等業者與英國政府合作,現已有適當設廠地點及融資來源,認為該電池廠將有助英國汽車業發展。瑞典富豪汽車(Volvo)及瑞典Northvolt電池製造公司近日亦宣布將成立年產量為50吉瓦小時之電動汽車電池廠,以供應50萬部電動汽車之需求。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本(2021)年6月30日以「2020年西班牙封城期間家庭支出減少28%」為題報導略以: 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公布之「家庭預算調查」資料,2020年西班牙每個家庭平均支出為2萬6,996歐元,較2019年減少3,247歐元,減少10.7%。其中,2020年3月至6月期間西班牙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西國政府採取嚴格封城 之防疫措施,更使西國家庭支出較2019年同期大幅減少28.2%。 封城期間大幅改變西國家庭之消費模式,除食品之支出由原占總支出之20%增加為30%之外,餐廳與旅館支出由疫情前占總支出之12%減為2%,交通運輸支出由16%減為11%,而服飾與鞋類支出則由6%減為1.6%。 由於無法外出及不需至公司工作,使2020年西國家庭之餐廳與旅館支出金額由2019年之2,944歐元減為1,752歐元,減少40%;休閒與文化支出金額為1,126歐元,減少31.9%;交通運輸支出金額為2,741歐元,減少29.5%;服裝與鞋類支出金額為1,009歐元,減少28.8%。惟2020年西班牙家庭年平均房屋租金支出增加至5,683歐元,高於2019年之5,507歐元及2016年之4,775歐元。 西國自2008年經濟大蕭條至2019年之家庭平均支出扣除通貨膨脹後仍未回復至大蕭條前之支出水準,疫情則更使其復甦速度每況愈下。西國家庭收入由於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及相關補助措施而獲得保障。依據INE西國國內生產毛額相關資料,倘西國政府未提供紓困補助措施,則西國2020年家庭平均支出恐將更低。 因2020年西班牙家庭平均支出減少,爰儲蓄金額大幅增加。依據西班牙中央銀行統計,2020年西班牙家庭儲蓄金額較2019年增加約600億歐元,其中400億歐元係導因於疫情限制措施之被動儲蓄(。

A: 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本(2021)年6月30日報導略以: 依據西班牙統計局(INE)6月29日初步統計數據,由於2021年6月燃料及油價下跌,西國消費者物價指數(IPC)減為2.6%,結束過去3個月之強勁成長紀錄,較5月之消費者物價指數2.7%減少10%。 西班牙2020年至2021年2月受疫情影響消費物價下跌。2021年3月起西國消費物價大幅上昇,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3%、4月為2.2%、5月為2.7%。待6月數據獲正式確認,則6月西國消費者物價水準為自2021年2月起,首次下滑。 西班牙消費者物價指數主要反應疫情、燃料及油價之變動。2020年春季受封城等防疫措施影響,使能源價格大幅下跌。2021年初西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應能源常態化及價格大幅上漲,使IPC受階梯效應影響而大幅增加。與封城期間低廉之燃料價格相較,6月燃料價格上漲,使西國通貨膨脹微幅增加。 以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等對物價較敏感商品之核心物價指數(Core CPI)來看,6月西班牙之核心物價指數為0.2%,物價水準相對穩定及低價,與5月之水準相當,惟較4月增加20%。 另以歐元區各國量測通貨膨脹之調和消費者物價指數(ICPA,英文為HICP)而言,6月西班牙之HICP為0.2%,與5月相同。  

A:綜合美媒及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報告,ISM本(1)日公布本年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上(5)月61.2略為下降至60.6,美國製造業連續13個月呈現擴張,其中新訂單指數從67減少至66、生產指數從58.5上升至60.8、價格指數從88增長至92.1,係1979年7月以來高點;另未完成訂單指數從70.6下降至64.5、雇傭指數下降至49.9、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減少至75.1,存貨指數增加至51.1。   ISM報告指出,大部分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已取消,美國商品需求強勁,惟關鍵原料短缺、交期延長、商品價格上漲、產品運輸受限,以及缺乏足夠勞動力等供應鏈問題持續影響產能,製造商尚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另ISM調查涵蓋的產業均呈現溫和至強勁增長。   本次報告「價格指數」及「雇傭指數」特別值得留意,「價格指數」從88增長至92.1,係1979年7月以來高點,反映原料不足正推高製造商及消費者成本,並導致近月來通膨加速,儘管普遍認為較高通脹僅為暫時,惟供需失衡未緩解前,預期美國民眾將支付更多商品及服務的費用;「雇傭指數」僅為49.9低於50,係7個月來首次萎縮,推估可能因原材料及勞動力嚴重短缺所致。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a-economy-manufacturing/u-s-manufacturing-sector-grows-moderately-prices-paid-at-record-high-ism-idUSN9N2KB022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