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0年7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35/P200號(商情文號:第535號) 商情本文: 英國商業部長Kwasi Kwarteng已公布新國家補貼機制架構,英國將可擺脫歐盟充斥官僚主義的國家援助,進一步為國內企業提供更有效且靈活之相關支持。然而,與英國脫歐的許多層面相似,政權更迭既帶來危機,亦帶來轉機。 優點在於,英國國家援助將不再需要由歐盟執委會簽署,並在全英國原則之下,北愛爾蘭、威爾斯以及蘇格蘭等政府也將擁有更多自主權;包括禁止將經濟從英國一地區轉移至另一地區的補貼、救濟不具永續價值的公司以及終止無限制地政府擔保。此外,另設有制衡機制,包括英國法院司法審查,且須遵守所有貿易協定條款,如WTO組織規範;另將在競爭與市場管理署內成立補貼諮詢部門。 惟另一方面,英國國家補助制度仍有以下值得爭論之處:第一個例子為,日商Nissan汽車宣布將投資10億英鎊開發電動車並於英國興建巨型電池工廠;大多數評論均從英國脫歐影響角度關注此事,但更有趣的問題是,Nissan汽車此項決定在多大程度上為受到國家補助制定之影響,以及是否真代表有其價值。 第二個例子為,英國政府部分擱置貿易救濟局針對鋼鐵產業關稅審查評論;鑑於新冠疫情對該產業造成之破壞來看,政府的決定並非沒有其道理,但是其否決獨立機構審查,以及隨後捍衛國內鋼鐵業的言論均有保護主義味道。勢必引起爭論,對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或國家補助均為政府保護工作關鍵選擇;確實,自由貿易很可能會摧毀某些產業部門,但也可在國家具真正優勢的產業方面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且具優勢的產業部門可能更為高薪且穩定的工作。國家援助捍衛者往往關注戰略利益如確保供應鏈;但實際上,從世界各地購買鋼鐵或電池應更可降低英國受到的衝擊。 第三個例子從英國成功的科技產業來看,根據Dealroom和Tech Nation數據,英國現有100家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此比歐洲地區的總和還多,此應為英國需要努力獎勵的新興企業部門;不論在有無政府支持之下,英國科技業皆蓬勃發展。願意投資英國科技新興企業的私人資本並不貧乏,國家似乎不需要介入。 英國國家補貼制度將成為未來政治戰場。在新冠疫情期間大規模地國家支持明顯助長成功,以及政府借貸和花費巨額資金的成本十分低廉,該等因素將會鼓勵民眾呼籲更多國家援助。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7月5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534/P200號(商情文號:第534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政府為取代歐盟外國專業人士資格認證制度之初步擬議立法被指控不完善,似乎是在缺乏指導或監督下執行。國際貿易部主管投資次長Gerry Grimstone承認政府對原擬議立法細節處理不周。Grimstone次長原列出之擬議資格認證立法僅包含160個職業和 50個監管機構,隨後其已公布之重訂版則涉及近200個職業和近60個監管機構;包括急性內科和加護病房醫學被納入,而監管機構包括法律服務委員會(Legal Services Board)、英格蘭和威爾斯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以及其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地區的同等機構亦被納進重訂版範圍。 英國政府欲透過新制度立法進一步加強英國專業人才之卓越聲譽,並加以確保解決英國境內目前尚無法滿足之技能需求。外國專業人士可在符合英國資格認證制度之下,在英國享有被認可之專業資格,同時監管機構擁有自主權評估資格認可並尋求交互認可。工黨表示,若立法在向上議院呈報階段時仍不時宜,將進一步跨黨合作修訂。 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公會(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秘書長Helen Brand稱讚,擬議立法將成為自由貿易協定的催化劑,尤其在流動性服務貿易。英國政府商業部表示,新立法將廢除既有過時歐盟專業資格認證制度,基於監管自主權建立新方法,亦將支持英國專業人士在海外提供服務。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貿易部長Mehmet Mus於本(2021)年7月2日援引初步外貿數據表示,土耳其本年6月出口較去(2020)年同期增加47%至198億美元,另進口增加39%至227億美元;受惠於年初以來強勁表現,土耳其本年6月及上半年出口均創下新高。 M部長指出,本年1-6月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40%至1,050億美元,另進口增加27.5%至1,261億美元,出口對進口比上升7.3個百分點至83.2%,對外貿易赤字縮小11.4%至212億美元,此期間出口商家數增加了12%。根據土耳其貿易部數據,本年1-6月以土幣里拉進行貿易的金額達155億里拉(19億美元)。 土耳其貿易部於每月首週公布上一個月之初步外貿數據,另土耳其統計局(TUIK)根據特殊及一般貿易制度公布每月外貿統計。TUIK於本年6月30日公布5月份對外貿易赤字為4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擴大20.2%,其中出口較去年同期增加65.7%至165億美元、進口增加54%至206億美元,出口對進口比上升至80%,高於去年5月之74.3%。 根據TUIK統計,土耳其本年5月出口最大市場為德國,達14億美元並占整體出口之9%,其次為美國12億美元、英國11億美元及義大利8.34億美元。另中國大陸為土耳其最大進口來源,達26.3億美元,其次為俄羅斯26.2億美元、德國18億美元及美國9.51億美元。 根據TUIK統計,土耳其本年1-5月對外貿易赤字較去年同期減少13%至183億美元,其中出口增加38.3%至852億美元、進口增加25.3%至1,035億美元。
A: 據南非News24 7月4日報導,彼得馬里茨堡經濟正義與尊嚴組織(PMBEJD)最新家庭負擔能力指數顯示,6月份南非家庭食品籃子價格為4128.23蘭特,在過去十個月內增長271.90蘭特。在近一個月內,食用油、食糖和糖豆價格居高不下,所有肉類產品價格都在上漲,玉米粕、大米、麵粉和除土豆和洋蔥之外的水果蔬菜價格有所下降。 PMBEJD表示,考慮到食品價格上漲以及第三波疫情持續蔓延,南非政府應該恢復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社會補助金。
A: 據南非businessday 7月2日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以及封鎖等級上調,南非製造業生產連續三個月放緩。經季節性調整的Absa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5月份的57.8點降至6月份的57.4點。儘管五個分項指數均高於50點中性值,但是商業活動指數和新訂單指數有所下降。 Absa經濟學家警告稱,為遏制第三波疫情蔓延而實施的四級封鎖可能會阻礙南非經濟成長,特別是如果封鎖持續時間超過兩週。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主要連鎖超市Coop收銀系統係由美國軟體供應商Kaseya提供,該軟體商於7月4日遭受駭客襲擊及勒索,導致約瑞典800家Coop連鎖商店被迫停止營業,造成該集團每天高達數千萬瑞典克朗損失。目前,數家超商使用Coop自有的收銀系統已透過手動方式恢復營業。美國軟體供應商Kaseya此次被駭不僅影響Coop,瑞典連鎖加油站ST1和藥妝連鎖店Apotek Hjärtat也同樣受害,但受影響層面較Coop為低。 資安專家指出,此次駭客攻擊事件應將持續困擾Coop一整個星期。瑞典民防局(The Swedish Civil Contingencies Agency, MSB)認為該事件顯示瑞典社會的脆弱點,如果駭客的攻擊範圍更廣,恐將造成社會民生、食物短缺的問題。
A: 據IFC(world bank)7月1日報導,南非ASPEN公司獲得6億歐元(約合100億蘭特)融資計劃以加快其公司運營以及新冠疫苗生產,由國際金融公司(IFC)、法國開發機構、德國開發金融公司和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提供資金。報導稱,該筆融資將幫助ASPEN為現有債務再融資以及支持業務發展,包括在非洲和新興市場生產新冠疫苗等產品。上述四家發展融資機構還將通過與ASPEN合作來提高非洲境內疫苗製造技術
A: 據南非商業科技網站6月29日報導,南非儲備銀行表示,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而採取的嚴格封禁措施可能導致南非經濟復甦放緩,南非儲備銀行將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以支持南非經濟成長。嚴格封禁措施將對經濟復甦產生負面影響,但不會使其脫軌,在2021年第一季經濟增速超出預期後,南非儲備銀行可能會在定於7月22日舉行的下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調2021年南非經濟成長預期。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雖然2020年COVID-19疫情肆虐,但是瑞典的外人投資額卻有驚人的表現,根據瑞典對外貿易投資機構Business Sweden的報告,外資主要投資國家排名,瑞典從原本的第28名大幅上升至第9名。Business Sweden認為主因是瑞典的先進創新科技吸引外資所致。 產業日報報導指出,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的投資額從2019年的1兆5,300億美元減少至9,990億美元,大幅衰退35%。歐洲的投資額僅970億美元,降幅更高達77%。根據瑞典統計局的初步統計,瑞典2020年外資投資額達2,400億瑞典克朗(約280億美元),幾乎是2019年的兩倍成長。 Business Sweden表示2020年在瑞典投資的外國公司多數來自歐洲,高達60%投資於服務業,主要為金融保險、貿易服務和房地產業等。其他40%則投資於製造業,以化學品和藥品、食品和車輛為主要領域。尤其以製藥公司Astra Zeneca、汽車企業Volvo Cars和自動化企業ABB等大型企業擁有不少外資持股,因此可吸引外資回流投資。另外,瑞典在綠色科技的發展也是主要吸引投資的因素之一,如電動車電池公司Northvolt、綠色鋼鐵Hybrit和H2 Green Steel等,均吸引不少外資青睞。
A: 據南非商業科技網站6月29日報導,南非統計局發布季度就業調查(QES)顯示,2021年第一季南非正規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達到約964萬,在2021年第一季期間減少9,000個工作崗位。其中,貿易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損失最為嚴重,分別減少40,000個、19,000個、5,000個工作崗位;社區服務業、採礦業、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分別增加47,000個、5,000個、 4,000個工作崗位。與去年同期相比,2021年第一季南非正規部門共計減少552,000個工作。此外,2021年第一季南非全職就業人數減少0.7%,從2020年12月的8,629,000人降至2021年3月的8,566,000人;兼職就業人數增加5.3%,從2020年12月的1,024,000人增至2021年3月的1,078,000人。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5月份旅遊住宿統計,2021年5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20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約213%(增加140萬人次),另在本年5月份旅遊住宿統計中,外國旅客人數為35萬3,000人次,成長321.3%(增加26萬9,000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70萬人次,成長196.8%(增加110萬人次)。 另該局最新公布之瑞士2021年1至5月份旅遊住宿統計, 1至5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91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7.3% (增加62萬1,000人次),另在本年1至5月份旅遊住宿統計中,外國旅客人數為170萬人次,減少54.4%(減少210萬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740萬人次,成長57%(增加270萬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7月5日
A: 法國財經雜誌國貿觀測(Le Moci)報導,法國企業行動聯盟(Medef International) 上(6)月29日與出口輔導顧問公司Stratexio及國際貿易公司聯盟Osci共同辦理「Back to Export」一日活動,探討當今國際貿易之機會及挑戰,共計700多名企業代表線上出席會議。媒體指出,在現階段即將脫離疫情的對外貿易事務,業界領袖已普遍察覺最關切的議題是減碳,而不再是數位化課題。 法國企業行動聯盟主席(同時亦為Fives工業工程集團總裁) Frédéric Sanchez致詞表示,企業刻面臨快速變革,疫情除加速數位轉型進程外,在國際貿易中,無論工業或服務業,減碳已儼然成為新興重要議題。受到國際市場對低碳產品與服務需求增加及法規趨於完善之影響,推動減碳日趨重要。在法規制定方面,以歐盟進展最為快速。因此不論企業是生產者、供應商或運輸公司,均需採取相應措施,無法置身事外。 法國國際檢驗集團必維(Bureau Veritas)之企業暨外部事務副主席Marc Boissonnet於會議中發言,減碳議題確實已為研究、測試及驗證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機會。此外,與會代表認為減碳對於企業而言,為資本主義中之神聖犧牲,企業被迫針對減碳之必要投資尋求財務支持,必然於產品或服務價格中反映相關成本。同時,碳洩漏問題恐將導致競爭環境之不公平。 法國權理對外貿易暨吸引力部長Frank Riester指出,針對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可就不同方面進行探討,包括: 資金層面:政府已透過「法國振興計畫」推動減碳之數位化業務,引導投資基金選擇綠色投資案件作為標的,並已於歐盟架構下取得400億歐元資金,因此歡迎企業運用相關補助機制推動減碳及能源轉型。 氣候相關承諾:遵守巴黎協議承諾已成為歐盟目前對外談判雙邊貿易協定之重點,內容包括針對森林濫伐等挑戰建立自我管理工具。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推動進展:R部長表示,歐盟預計本(7)月中旬正式提案,該機制將面臨兩大挑戰包括:(1)對出口商之影響及(2)如何符合WTO全球貿易規則並兼顧貿易夥伴期待下確實執行。在出口商方面,R部長認為需協助出口商因應並減緩進口成本之增加;另需說服貿易夥伴該機制係預防碳洩漏問題,絕非貿易保護政策。R部長認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將為2022年上半年法國擔任歐盟輪值國時須優先處理之議題。 法國企業行動聯盟S主席提及,業界對於碳邊境調整機制仍有許多疑問,包括如何評估對個別公司影響、綠色案件之評量分類、以及針對歐盟以外之外國工廠及商品物流運輸碳評分(score carbone)之作法等。最後,業界領袖已針對減碳將成為經濟成長動力達成共識,並認為供應鏈重組將勢在必行,同時工廠亦將逐漸遷往最終消費地,以有效減少碳足跡。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本(2021)年7月4日公告,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HRSD)部長Ahmed Al-Rajhi表示政府將針對不動產、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報關行、電影院、駕訓班暨技術與工程專業人員等6項產業進行本土化(沙烏地化),預估可為沙烏地本國籍人士新增40,000個就業機會。 R部長另表示,MHRSD已計劃於本年創造203,000個就業機會,同時持續提升國內就業環境,以利吸引更多沙烏地年輕人投入職場。 據悉,MHRSD前已於本年陸續宣布針對購物中心、餐飲、外燴中央廚房、教職等民間產業進行本土化,並已於本年前開始推動牙科、藥局、工程及會計等行業本土化,旨在推動國內經濟多元化、勞動市場發展自給自足、提升國人競爭力及降低對外勞之高度依賴。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本(2021)年7月4日公告,沙烏地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部長兼宗教捐暨稅務與關務總局(Zakat, Tax and Customs Authority, ZTCA)總指揮Mohammed Al-Jadaan頃批准沙烏地原產地規範(National Rules of Origin),旨在促進沙國及其他GCC國家推展在地製造。 A部長表示,沙烏地原產地規範分為34章節,沙國將據以判定GCC其他國家輸沙產品為完全在地製造或部分在地製造,將可促進GCC各國在地產業永續發展並使產品符合沙國要求。 沙烏地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部長Majed Al-Qasabi對此強調,沙烏地原產地規範將有助判定來自GCC其他國家產品是否可享有沙烏地優惠關稅待遇,並可確保合格產品可享有國民待遇。 沙烏地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部長Bandar Alkhorayef則表示,原產地規範將可促進GCC各國公平競爭及貿易,進而提升各國之區域及國際競爭力。
A:據媒體引用商業顧問公司IHS Markit最新調查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6月新增就業機會為19個月以來新高,主因為企業因訂單量大幅成長而收入增加,對人力需求旺盛。該調查亦顯示,沙烏地本年6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與5月同為56.4,顯示非石油產業之商業活動及市場需求持續擴張。 IHS Markit經濟分析師David Owen指出,沙烏地持續普及COVID-19疫苗施打即陸續放寬防疫措施之限制,使企業信心達到5個月以來新高,業者盼本年下半年經濟可加速復甦,另沙烏地輸入性通膨增幅係本年迄今首次見緩,亦有助商業活動復甦。
A:據媒體採訪沙烏地中央銀行(SAMA)總裁Fahad Al-Mubarak報導,一向被用來固定沙幣里雅兌美元匯率之沙烏地外匯儲備量近來呈現下跌,主因為出口進帳趕不及進口出帳,SAMA為穩定匯率不得不以儲備外匯暫時填補平衡收支落差。 據悉,SAMA持有之外國淨資產本(2021)年4月減少80億美元至4,360億美元,5月進一步減少至4,330億美元,剛好略高於沙烏地政府需出手干預匯率之外匯儲備底線。 A總裁指出,沙烏地國內需求因COVID-19疫情於去(2020)年跌至谷底,惟目前已大幅復甦並使進口大增,在石油出口收入增幅不及進口的情況下,遂產生收支落差。另官方統計顯示,沙烏地本年4月進口金額為491億里雅(約130.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較去年5月則大幅成長33%。
A:由於國際上各種新冠肺炎變異株盛行,且印尼境內疫情加劇,印尼防疫中心於本(7)月4日發布「2021年第8號行政命令之附加條款(addendum )」,自本月6日起實施直至另行公告調整,要點如次: (一)入境旅客仍須於搭機前3日內(包含例假日)須進行PCR檢測並取得陰性證明。 (二)入境旅客須在防疫旅館隔離8日,隔離期間進行2次PCR檢測。如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則可進入印尼社區。 (三)疫苗接種規定: 1.外籍旅客須證明已完整接種(兩劑疫苗)才能入境。持外交或公務簽證者、部長級以上官員,以及透過旅遊走廊協議入境者,入境後得豁免此項接種要求。 2.印尼籍旅客倘於入境前未施打疫苗,可在入境隔離期間取得PCR陰性証明後,直接施打疫苗。 (四)本項行政命令未敘明有關持有印尼居留證(KITAS)之外國人士是否比照印尼公民入境後再施打疫苗或須證明已完成施打二劑疫苗,本組將於洽查後另案陳報。 駐印尼代表處公告如附件,併請參考。
A:出處:NL Times , 2021/07/0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仍有 13,000 家獲得政府新冠疫情紓困的企業倒閉 荷蘭時報 NL Times 報導,荷蘭統計局(CBS)日前公佈,2020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有超過 13,000 家獲得政府紓困的公司最終仍然倒閉,佔獲得紓困公司總數(58.6 萬家)的2%。 較大型的紓困措施中,使用最多的是針對因疫情導致收入下降的自營企業家的TOZO計畫,有超過 30 萬家企業使用 該計畫,其中 1%( 2,800家)最終仍倒閉。 使用延遲納稅紓困措施的公司中,有 3%(7000 家) 倒閉,佔獲得新冠紓困卻仍倒閉公司總數的一半以上。 在使用 NOW 規定補貼員工工資的 129,000 多家公司中,有 1,900 家倒閉。不到 10 萬家公司利用 TVL 計畫獲得固定成本的補償,其中 有1,200 家倒閉。 無論是否獲得政府紓困,餐旅業倒閉案例最多, 獲得紓困的公司有3%倒閉,未獲得紓困的則有17%倒閉,該業亦為公司獲得紓困最多的行業,佔 73%。 農業、林業和漁業接受政府紓困卻仍倒閉的公司比例最低,僅佔 1%。
A: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頃宣布,玻璃市、霹靂州、吉蘭丹州、登嘉樓州彭亨州自2021年7月5日起因已符合三項指標門檻:(一)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低於4,000件;(二)加護病房床位:處於中等水平以及(三)新冠疫苗接種人數:達到10%人口,將從「國家復甦計畫」(PPN)的第一階段過渡至第二階段。 馬國首相馬希亞丁(Mahiaddin Md Yasin)先前宣布的國家復甦計畫分成四個階段,每一階段都以三個指標決定是否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即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加護病房床位、以及新冠疫苗接種率。 馬國政府宣布,進入第二階段國家復甦計畫的州屬,製造業與貿易配銷領域,營運時間自早上8時至晚上8時。獲准營運的製造業為汽車(車輛與零組件)、陶瓷製品、出口傢俱、橡膠、鋼鐵、水泥;至獲准營運的貿易配銷領域為書籍及文具、電腦及電訊、電器、洗車店及理髪店。食肆及餐飲業可於清晨6時營業至晚上10時;農業市集及早市,則獲准上午7時至11時營運;至於週末市集、土產市集及夜市仍不被允許運作。 另外,所有進入第二階段國家復甦計畫的關鍵領域,獲准讓80%的雇員返回工作場所,惟仍需遵守當局制定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尤其維持身體距離原則。 前述五個州屬雖進入國家復甦計畫第二階段,但該五州屬的居民仍嚴禁跨州和跨縣。此外,亦禁止人與人接觸的體育和休閒活動,惟獨自跑步、打太極、騎腳踏車、垂釣、打高爾夫球等都是允許的體育與休閒活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