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當前財年2020-21年的近9個月(10月1日至6月25日)中,工業品出口急劇下降至51.4億美元,與上一個財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18.6億美元,2019-20財年同期工業品出口逾70億美元。 IHS Markit緬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過去幾個月製造業惡化最嚴重。該指數是製造業績效的綜合單一數字指標。因材料成本上升及匯率變動導致成本負擔急劇增加,使完成訂單受到限制。倘此問題仍無法解決,可能對外國投資領域造成更大的傷害。根據IHS Markit的聲明,PMI衡量指標包括產出、新訂單、業績、製造過程中的延遲以及原料投入與成品庫存。由於政治不穩及新冠肺炎疫情惡化,使緬甸裁員時間延長,工人被迫回家鄉。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當地外匯市場統計顯示,2021年前6個月,美元兌緬元匯率上漲了380多緬幣兌1美元。儘管1月份在當地外匯市場上,美元匯率僅為1美元兌1,330緬幣左右,但6月30日,美元兌1,620緬幣,6個月內升值逾380緬幣。緬甸中央銀行(CBM)持續拍賣美元,以減少短期內匯率的波動。CBM 在今年 1 月購買了 180 萬美元,然後在 2 月出售了 680 萬美元。同樣,該銀行在4月份、5月及6月份分別賣出了1,200萬美元、2,400萬美元及1,200萬美元。目前,美元匯率在當地外匯市場達到每美元兌1,620緬幣。但這一匯率沒有達到5月份創下的1美元兌1,730緬幣的高點。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國家啟蒙研究所(NEI)的統計,來自孟邦的橡膠種植者佔緬甸橡膠產量的進一半,除了缺乏勞動力外,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雖然孟邦有逾一半的土地可以種植橡膠,但他們仍面臨著許多挑戰,如缺乏熟練工人、設備及硬脂酸酸購買不易。另外,優質的橡膠種子獲得困難,向當局申請將農田用作其他用途十分耗時,且後續還有許多程序。因此,橡膠種植面臨著橡膠品質不均、從偏遠地區僱傭勞動力不便以及無法獲得貸款的問題。由於緬甸自2021年2月以來的政局不穩,對夜間採集膠乳的活動進行了限制。此外,新的銀行系統使橡膠商人難以向橡膠種植者支付現金。乳膠產量的下降加上外部貸款,使當地種植者面臨財務困難及利潤下降的問題。 目前,緬甸天然橡膠的價格為每磅910緬幣(0.45公斤),而煙膠片RSS的價格為每磅920緬幣。根據國家啟蒙研究所(NEI)的橡膠價格分析,橡膠價格可能在未來兩個月,即7月及8月保持高位。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商務部的統計顯示,在本財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25日期間,已出口逾23,675噸鷹嘴豆到國外市場,估計價值為1,390萬美元。由於交易及運費飆升的問題,鷹嘴豆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根據品種不同,價格在每3籃袋8.6萬至8.8萬緬幣之間波動。來自曼德勒的商人表示,目前國內豆類市場價格主要受市場供給與需求影響波動,豆類裝船後,價格就上漲了,在運輸問題及交易困難的情況下,需求穩定,價格繼續看漲。 去年,緬甸出口鷹嘴豆到印度、巴基斯坦、阿聯酋、土耳其等國外市場。鷹嘴豆種植在仰光省、曼德勒省、勃固省、實皆省及伊洛瓦底省以及奈比都。全國有89萬英畝鷹嘴豆。鷹嘴豆在10月及11月種植,在1至4月期間說活。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投資暨公司管理局(DICA)的統計,自去年10月1日以來,截至2020-21財年的5月底,畜牧業及漁業已經吸引了6個外國投資項目,合計約1,920萬美元,包括現有肉雞養殖場、養豬及豬的銷售、雞蛋及蝦的生產及養殖等合資企業的投資增資。 自1988-1989財年以來,約有9.24億美元的外人直接投資流入畜牧及漁業領域,迄今已有16個國家投入畜牧業及漁業領域。其中,泰國以逾3.8億美元的投資高居榜首,其次是新加坡,約1.3億美元。

A:日期: 110年7月2日   來源: 總理辦公室新聞稿 https://www.pm.gov.au/media/national-cabinet-statement-6   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於今(7/2)召開第45次國家內閣會議(National Cabinet),並對最近這一波Delta疫情制定新舉措。截至7/1日,澳洲已發放797萬153劑疫苗,過去24小時內已有16萬3,178人接種疫苗,施打總數達800萬劑,並已有30% 澳人(含50歲以上)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   國家內閣同意制定一項國家計劃,將澳大利亞的國家因應COVID策略從當前的疫苗接種前環境過渡到疫苗接種後環境,重點是預防嚴重疾病、住院和死亡和其他傳染病的公共衛生管理。國家內閣將該計劃分為下列實施階段,並依照現今疫苗可施打對象(16歲以上)接種現況來做調整,   國家內閣會議根據COVID-19 風險評估以完全疫苗接種目標,為每個階段推提出階段性實施目標及措施如下:   現階段(Current Phase) - 疫苗接種、準備和試行 - 以繼續減少病毒最大程度在社區傳播   實施全國疫苗接種計劃,讓每個澳人盡快接種必要疫苗; 截至7月14日,境外商業旅客人數減少至少 50%,以防止Delta病毒傳入風險,進而對檢疫所帶來壓力; 增加國際遣返航班,讓旅外的澳洲國人能返回澳洲,並將增加達爾文在Howard Springs 檢疫所設施,以因應未來返回國內隔離人數所需; 受各國機場商業貨運上限,聯邦政府將透過國際貨運援助機制,確保國際貨運供應線正常; 試行替代隔離方案,包括對已接種疫苗的回國國人進行居家隔離; 擴大試行有數量限制學生和經濟簽證持有人入境; 將採用現有的線上電子醫療保險疫苗接種證明書(Digital Medicare Vaccination Certificate)於每次疫苗接種記錄將自動載入系統; 與各國海關合作建立電子疫苗接種認證計畫; 制定疫苗加強計劃, 並審查現有隔離酒店檢疫分佈現況。   疫苗接種後階段(Post Vaccination Phase) -致力減少因新冠疫情而導致之嚴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率 放寬已接種疫苗的國人邊境管制措施; 僅在緊急情況下才實施邊境封鎖,以防止住院和死亡人數激增; 將未接種疫苗的返澳之國人人數上限部份恢復,並上調已接種過疫苗的返澳國人人數限制; 根據隔離安排和可利用性,允許國際學生和商業簽證持有人入境; 引進已接種疫苗的返澳國人減少隔離檢疫天數新措施; 準備/實施疫苗加強計劃(取決於時間)。   鞏固階段(Consolidation Phase)- 針對新冠疫情採行與其他一級傳染病相同公共衛生管理方式。 解封開放邊境; 持續加強疫苗計劃; 開放已接種疫苗的居民國內旅遊限制; 取消已接種疫苗返澳的國人入境上限; 開放所有國際學生、經濟或人道主義簽證持有人入境; 取消對已接種疫苗者出境旅行所有限制; 擴大各國旅行泡泡合作如新加坡、太平洋等國。   最後解封階段(Final Phase)- 持續落實針對新冠疫情採行與其他一級傳染病相同公共衛生管理方式 開放所有已接種疫苗的旅客入境,無需隔離; 無須3天前PCR檢測報告,允許未接種疫苗的旅客在飛行前或抵達時檢驗   為因應疫情,聯邦政府所編列之7.52 億澳元基金將延長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以支持州和領地對抗疫情,基金包含有醫院、州公共衛生基金、疫苗計畫、老年護理計畫和私立醫院協助計畫。聯邦政府迄今已提供約 57.65 億澳元支持各州和領地防疫所需,總計防疫基金預算將超過 270 億澳元。   截至本年6月底,約有83.9% 的澳洲永居國人及其家人入境,國家內閣會議中同意暫時將目前的國際旅客到達上限減少50%,以因應Delta變種病毒,並在8月底前重新審查,優先以返澳之國人申請為主。聯邦政府並將提供資助增加商業航班數量,並擴大北領地Howard Spring檢疫隔離設施並。澳洲移民署並對開放國際旅客入境、恢復國際進出口貨運水平及邊境檢疫管理做出相關策略。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7)月1日報導稱,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協會(SEAJ)公布統計,由於目前全球對半導體產品需求持續增加,預估2021年度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為2兆9,200億日圓,將較上(2020)年度大幅成長22.5%,並連續2年創史上新高。 本(2021)年度雖全球處於新冠疫情持續擴大的情況,惟市場對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及遊戲機等家電産品的需求,預估仍可持續保持暢銷;未來更隨由推動通訊5G的普及,數位資訊的設備投資將更上一層樓,各國正強化半導體產業的穩定供應。 由於各國企業致力進行數位化轉型及設定零碳排放的目標,預估全球半導體設備的需求市場,將連續呈現上揚趨勢。當前各界盼台灣及中國的企業能增加半導體代工的產能,爰此台積電(TSMC)公司計劃大幅提高車用半導體晶片產量。

A:紐國第一大報NZ Herald 日前報導,紐商Ubco自2015年成功開發首款多功能電動機車 (electric utility bike)後,日前對外向美國創投基金Seven Peak Ventures 及 Nuance Capital,以及我國製造業巨擘宸鴻集團(TPK Holdings)募得1千萬美元資金, 將用來拓展美國市場,並開發新產品。   Ubco日前製造之多功能電動機車,時速可達50公里,續航力為120公里。前後雙輪驅動 可適應各種不同地形,頗獲紐國畜牧業者喜愛,電動車安靜環保,亦贏得從事保育工作 機構及觀光業者青睞,此外引擎結構簡單,維修保養容易,電池可快速取出,並可用來 充電電動工具,亦為其主要優點。   該公司電動機車號稱是市面上唯一的農用多功能電動機車,每台(含電池)售價介於 7,500至8,600紐元,今年銷售額預期可達3百萬紐元,預期銷售1,700至2,300台,明年 收益預期為1,200至2,000萬紐元。 Ubco在紐國生產關鍵電子零組件及雲端軟體,並委外由中國及台灣業者製造,疫情衝擊 供應鏈,日前從下單至交貨需時6至8個月,惟疫情亦大幅帶動該公司銷售業績,疫情下 外帶消費蓬勃發展,除Uber Eats及Deliveroo騎士購買Ubco電動機車外,比薩業者達美 樂(Domino’s)亦為新客戶,並在英國試用運送比薩。 Ubco刻正開發新款電動機車,時速可達80公里,有助在高速道路上行駛,該公司亦規劃 生產四輪驅動多動能電動機車,擴大事業版圖至郵務快遞等其他客戶群。 Ubco電動機車造型簡單,同時具備不少載掛空間,加上前後雙輪驅動適應不同地形的特 性,適合歐美畜牧大農場使用,亦可用於觀光休閒、森林保育、城市代步等用途,目前 已出口至澳洲、美國、歐洲及英國。

A:根據法國國貿觀測雜誌(Le MOCI)報導,本(7)月1日起適用於歐盟內與第三國供應商之電子商務增值稅(VAT)新制生效。歐盟上次修訂增值稅制遠在1993年,隨後跨境電子商務急速興起,徹底改變零售業面貌,因此舊制早已不合時宜,亟須更新,加上去年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與歐洲各國祭出封城等因應防疫作為之影響,更加速相關情勢發展。   歐盟高層表示,新規之制定主要目的為打擊逃漏(增值)稅及簡化行政流程,促進跨境貿易,確保消費者所在國可順利徵得相應之電子商務增值稅。同時,新制亦可確保歐盟或第三國之企業均有公平競爭環境,與電商平台與商家、郵務機構、快遞服務、海關財政部門及消費者等均息息相關。   新制主要重點內容包括:   一、取消自第三國進口至歐盟之價值低於22歐元商品可免徵增值稅之舊規 部分設於歐盟境外公司利用舊規漏洞販售特定商品,如智慧手機等高價電子產品,卻假報遠低於實際成本之低價(低於22歐元),不僅扭曲競爭,陷歐盟企業於不利。據歐盟執委會估計,其會員國政府更因此平均每年短收70億歐元增值稅。目前每年約有1.5 億個包裹免徵增值稅。   二、統一公司適用增值稅之營業額門檻為1萬歐元 為簡化調和歐盟各會員國不同標準,根據新制,企業年度營業額超過1萬歐元者,則須在交貨之會員國繳納增值稅,以減少在歐盟多國經營電商平台與賣家之混淆與困擾。   三、OSS歐盟電商增值稅單一申報窗口 新制設立便捷的OSS(One Stop Shop)單一申報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中心,提供電子商務納稅人增值稅申報、繳納等服務。零售商只需在向母國稅務機關登記註冊並取得增值稅識別號(法國為稅務官網 :impot.gouv.fr),即可每季在OSS單一入口網站申報支付所有歐盟內部銷售相應之增值稅,由系統負責自動清算轉交應收國,亦可大幅降低網路賣家增值稅相關法遵成本。該網站亦針對網路賣家與電商平台等之適用手續提供詳細說明,網址為 : https://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business/vat/oss_en   四、IOSS非歐盟電商增值稅單一申報窗口 新制同時也為自歐盟境外第三國進口交易設立IOSS(IMPORT ONE-STOP SHOP )單一窗口,服務類型與OSS 相同,設於歐盟境外第三國的電商零售賣家也將因此受益,使渠等佈署開展全歐業務更加便捷。此外,因增值稅已計入購買價格,消費者亦能享有更佳透明度。歐盟執委會欣見目前已有許多包括大型電商平台等第三國企業上網註冊。相關資訊詳見官網:https://ec.europa.eu/taxation_customs/business/vat/ioss_en   五、加強對直運的規範 新制除考量一般電商營運便捷化之外,亦相對加強對直運(dropshipping)業者的相關規範,此類無庫存網路銷售形式近年來日漸普及盛行,該等訂單轉銷之商業仲介業務將視同實際購入商品再販售的零售行為,一併納入增值稅適用項目。

A:據《汽車新聞》報導,拜登總統上週會見10名跨黨派參議員後就基礎建設法案達成初步協議,同意1.2兆美元的支出計畫,較原計劃減少約1兆美元,有關電動車的基礎建設將大幅削減。 原計劃包括編列1740 億美元透過擴大信貸、建立全美公共充電站系統等以促進電動車普及,但已削減至僅剩150億美元。原計劃中興建電動車充電站一項即編列150億美元。據報導,新法案將投入75億美元興建全美50萬座電動車充電站,另投入75億美元用於電動校車、公車和其他大眾交通。由於修訂後的法案已取消所有消費者補貼,預料民主黨將在今年下半年為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提供補助一節另外提出法案。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Portafolio財經日報電子版(2021.07.07)   依據哥倫比亞Portafolio財經日報彙整國內外21個單位研究資料,哥國今(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均值為6.3%,經濟表現持續看升,惟4月底開始歷時約2個月的全國罷工與封路事件,以及4月起新冠病毒疫情再起等負面因素,仍可能對哥國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因素。   目前對哥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最高的單位為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達7.6%,其次為摩根大通(JP Morgan)的7.5%,哥國的Fedesarrollo及Corficolombiana等單位則均為7.2%;預測成長率最低的單位為國際貨幣基金(IMF)的5.1%,哥倫比亞銀行(Bancolombia)及哥國Casa de Bolsa財經投資公司則分別預估為5.2%及5.3%。   哥國Itaú銀行表示,哥國去(2020)年第2季因疫情封城,造成經濟嚴重衰退,惟在基期較低情況下,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有可能超過15%。哥國Bolívar金融集團則表示,目前哥國新冠病毒疫苗施打狀況優於預期,將有助產業恢復正常營運,貢獻經濟成長。  

A: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上週六表示,位於阿肯色州的Tyson食品商 正在召回大約 850 萬磅受到李斯特菌污染的即可食雞肉產品。根據美 國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表示召回的產品包含冷凍雞肉條、雞肉丁、雞 翅和雞肉披薩。 H-E-B表示,此次召回包括其 1 月 28 日至 7 月 4 日生產的 Meal Simple 產品。Kroger週日也宣布召回Tyson雞肉產品,包括冷凍雞胸肉、冷凍 雞胸肉條和冷凍雞胸肉丁。 Tyson食品公司表示此次回收是自願性,尚無證據證明產品在運送中受 到汙染。受影響的產品是去年 12 月 26 日至 4 月 13 日期間生產於密西 西比州Dexter的一家工廠。 美國農業部獲知有兩人出現李斯特菌症狀後聯邦政府業於 6 月 9 日介 入調查,蒐集的樣本似與Tyson的即可時雞肉產品有關。李斯特菌症的 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發燒、 肌肉痛、頭痛、失 平衡和抽搐等等,對65 歲以上長者、抵抗力較弱的人 士、孕婦、初生 嬰兒等可引致嚴重感染,甚至致命。 美國農業部表示,此次事件中已確定三名病患,一名已經死亡。美國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則表示,李斯特菌引起的常見食物中毒症狀通常無 需治療即可康復,並指出嚴重症狀通常在食用後一到四個星期後才會 出現。 美國農業部表示,業者應停止提供這些產品並且提醒消費者勿購買此 類受污染產品。

A:根據法媒Le Figaro及Les Echos本(7)日報導,鑒於Delta變種病毒威脅漸增,法國政府於本日上午召開內閣會議時,決定設立衛生防禦委員會加強應變,並訂於本月12日召開第1次會議。總統府發言人Gabriel Attal表示, Delta變種病毒於法國確診案例之占比已由2週前之僅占9%~10%,進一步升高至40%。因此,國內應全面動員加快疫苗接種進度,以有效抵禦該病毒掀起另一波疫情。 法國衛生部數據顯示,目前55歲以上法國民眾仍有460萬人未施打疫苗,而政府目標係於本年8月底前完成4,000萬人(約四分之三成年人口)施打第1劑疫苗,以及3,500萬人(約三分之二成年人口)完成2劑疫苗施打(謹註:法國成年人口約計5,200萬人)。據法國醫療預約平台Doctolib統計,大約3週至4週前,預約接種第1劑疫苗人數明顯趨緩,近2週則每週反彈成長10%~20%。本月5日預約人數較前週大幅增加40%,預計本月27日完成疫苗接種之人口比例可超越50%。 為加快疫苗接種進度,法國政府已採取主動出擊計畫,包括在度假勝地或群聚之節慶活動、巴黎商業中心及Giverny等觀光景點設置疫苗接種站;另安排疫苗巡迴專車在Gironde省為季節性農夫及觀光客施打疫苗,以及在Landes省與Indre-et-Loire省之小城鎮設置疫苗流動接種站。此外,法國衛生部另鎖定社會弱勢族群加強疫苗接種,採取之策略包括已寄送300萬則簡訊及360萬封電子郵件提供疫苗優先施打編號、撥打130萬通宣導電話、到府施打疫苗41萬次、與700餘個相關組織協會締結合作夥伴,以及赴監獄與緊急安置中心施打疫苗等。 針對法國衛生部日前預警本月底國內恐出現第4波疫情一節,A發言人表示,此預測雖具有可能性,但因有疫苗接種妥善因應,故尚無致命風險。然而Delta病毒散播力強,入侵英國後疫情嚴重擴散,類似情形已逐漸發生於法國,需加快疫苗接種速度。此外,法國政府將評估新冠疫苗納入照護人員應施打疫苗之一的可行性。

A:資料來源:波哥大市政府新聞稿、哥倫比亞Portafolio財經日報電子版(2021.06.29)   哥倫比亞政府正式公布波哥大捷運2號線工程初步規劃,與去(2020)年底開始施工全程採高架設計的波哥大捷運1線不同,2號線將全程地下化,全長16公里,設有11個車站,行經Chapinero、Barrios Unidos、Engativá、Suba等地區,將造福沿線及鄰近地區約250萬居民,讓民眾通勤時間減半。   哥京捷運2號線,預估經費為13兆哥倫比亞披索(約35億美元),目前初估2032年完工營運,屆時將有22班列車投入營運,每班列車載客數可達1,800人,尖峰時段每小時載客數可達4萬人,每日載客數則達36萬人。   興建中的哥京捷運1號線全長達23.96公里,預計2028年3月15日正式完工營運,該線共有16個捷運站,營運初期尖峰時段最大載客量為每小時4萬6,300人次,未來可視需要逐步擴充車廂,使每小時最大載客數增加至7萬2,000人,單日最大載客量可達105萬人次。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06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iznes.interia.pl, 05.07.2021   波蘭經濟發展、勞動和技術部報告稱,6 月份登記失業率為6.0%,較5月份之 6.1%微降。副部長Iwona Michałek表示,6月是2021年首次登記失業人數降至100萬以下。數據顯示:勞動市場的趨勢是積極正面的,主要可歸功於政府為減輕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而採取的紓困措施。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Wielkopolskie省的登記失業率最低(3.5%),Warmińsko-Mazurskie省最高(9.2%)。然而,沒有一個省份的比率超過10%。該部還指出,根據歐盟統計局 2021年7月1日公佈的數據,按照歐盟統計局採用的定義計算,波蘭2021 年5月的失業率為3.8%。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06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05.07.2021   波蘭國家銀行行長Adam Glapinski曾表示,今年可能會升息。他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倘發現未來幾個季度物價上漲可能由需求因素推動的話,該行就會做出反應。G氏補充,升息可能會在2021年秋季或2022年中期,即使在2022年上半年升息亦不奇怪。這是G氏第一次提到2021年秋季可能升息。此外,G氏保證目前沒有理由升息,因為通膨率升高是暫時的,是受央行無法控制的因素驅動。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07 Polish News Bulletin, bankier.pl, DZIENNIK GAZETA PRAWNA   科法斯(Coface)信用保險公司7月6日週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波蘭2021年上半年公司破產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160%,達到1,175家。其中有380家波蘭公司經法院核定破產和重組程序,比去年同期減少16%;有795家企業根據簡化程序宣布破產,即未經法院登記,佔所有案件的2/3以上。   波蘭破產公司家數激增的原因,包括COVID-19大流行對波蘭經濟的影響,以及2020年6月的法律變更,引入新的簡化程序,此類重組程序的啟動僅須在法院和經濟公報(the Court and Economic Gazette)公告,而不經由法院登記。   統計數據顯示,所有行業的破產件數都增加,其增加的規模反映市場受防疫限制措施和封城的影響狀況,各行業受創程度不同。製造業表現最好,企業進入破產和重組件數增加61%。而增幅最大的是服務業(+245%),其次是運輸(+159%)、商業(+127%)和營建業(+114%)。

A:出處:NL Times, 2021/07/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批准混打AstraZeneca疫苗與輝瑞 / BioNTech疫苗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政府決定准許先前已接種第一劑AstraZeneca疫苗的民眾,第二劑可改為接種輝瑞 / BioNTech疫苗。荷蘭政府表示,最近英國的研究表明,第一劑接種AstraZeneca疫苗,第二劑接種 BioNTech/輝瑞疫苗的混打方式對預防重症的效果與施打兩劑AstraZeneca疫苗一樣好。   已預約接種第二劑AstraZeneca疫苗的 60 至 64 歲群體,現均有資格轉為接種BioNTech/輝瑞疫苗。從 7 月 16 日起,可到全荷各地衛生所( GGD )接種,政府將於稍後公佈詳細的相關說明。對於未來幾天已排定接種第二劑AstraZeneca疫苗的民眾,荷蘭政府建議仍按原計畫進行接種,因為如此可最快速的獲得最佳保護力。   荷蘭衛生部長Hugo de Jonge表示,儘管二劑均接種AstraZeneca疫苗的重症防護力效果也很好,但有些人因對AstraZeneca疫苗持懷疑的態度而拒絕接種第二劑,現則樂見以混打方式說服大家完整接種疫苗。   荷蘭政府指出,雖然疫苗混打安全有效,但出現更嚴重的短期副作用的機會更高,例如手臂疼痛或發燒。至於AstraZeneca疫苗是否可與莫德納疫苗混打,目前仍需更多臨床研究資料,始能做決定。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7.07   Biznes Polska   據波蘭Biznes Polska報導,波蘭的R.Power公司在與當地開發商簽署共同開發協議後將進入德國太陽能市場,以在德國合作開發太陽光電(photovoltaics; PV)計畫。該合作夥伴關係最初將可在德國各地開發80MWp的太陽光電站,預計這些發電站將得到長期電力購買協議或德國太陽能拍賣的支持。   R.Power公司已經為收購計畫取獲得資金,這些計畫已於上個月制定發行綠色債券的計畫,總面值高達10億波幣(2.22 億美元)。R.Power公司的聯合創始人Tomasz Sek向PV Tech公司表示,該公司選擇德國是因為這個市場在未來兩三年內的整體環境及成長方面將相當穩定。他表示,德國與波蘭非常相似,因為他們在環境與許可處理程序方面都有穩定的規定。除了今天宣布的共同開發協議外,R.Power公司還在與德國的其他開發商進行持續討論,這些討論可能在未來成為合作夥伴。   德國2020年安裝了4.8GW,去年底累計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達到54.6GW左右。在2030年之前,德國的目標是部署98GW。

A:Renewable Energy,2021/07/06 駐荷蘭經濟組   TES 與鹿特丹港就 10,000 平方尺電池回收設施達成協議   根據Renewable Energy報導,永續技術生命週期服務供應商 TES 宣佈,已與鹿特丹港(歐洲最大港)達成設立10,000 平方公尺回收設施的協議。   該設施地點位於鹿特丹港航道附近,未來有需要可擴增至 40,000 多平方公尺,目前已獲得廢物處理許可證,可接受、儲存和轉送鋰電池,並可管理電動汽車電池和電池生產廢料,以及粉碎鹼性電池。   該場地計劃於 2022 年底全面投入營運,並將成為荷蘭第一家鋰電池回收廠,與Grenoble(法國)和新加坡的另外兩家 TES 鋰電池回收設施相得益彰。   2021 年 3 月,TES憑藉其在法國獲得的專業知識,於新加坡開設東南亞第一家鋰電池回收設施。此最先進的設施,每天可回收多達 14 噸鋰電池,相當於280,000 個智慧手機用電池。   本項協議旨在改善歐洲可攜式和工業電池的收集和回收,並支持歐盟在歐洲綠色協議中制定的目標。隨著電動汽車產量增加,這也是為全球鋰電池需求大幅增長做準備的策略舉措,預計到 2030 年,電動汽車產量將較2018 年成長 14 倍。   Circular Energy Storage於2020 年 12 月 公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歐洲的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產能不足,到 2030 年需要更多產能來滿足鋰電池廢棄物處理需求。根據歐盟執委會的數據,到 2030 年,歐盟可能佔全球鋰電池需求的 17%,高居全球第二位。   TES全球副總裁 Thomas Holberg 表示,該公司有信心將鹿特丹港變成最先進的歐洲電池回收設施,一旦啟動並運行,TES每年將有高達 10,000 噸的粉碎能力並將著重在回收鎳、鈷和鋰等原材料。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