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本(2021)年7月6日公告,沙烏地通訊暨資訊科技委員會(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 CITC)針對違法電信裝置供應及販售商所給予之60天矯正寬限期已結束,未來於沙烏地販售非法電信裝置依電信法(telecom law)最高將被判處2,500萬里雅罰金。 CITC表示其於上述60天之寬限期內針對國內電信市場及店家進行抽檢,查獲許多違規產品例如非法網路訊號延伸器,該等訊號延伸器對於手機等通訊裝置引起無線電干擾並降低電信服務品質,因此嚴正提醒電信設備供應、通路及販售商避免提供未獲許可之電信裝置觸犯相關法規招致鉅額罰金。 CITC並表示,其官網中設有裝置許可服務專區,可供通訊暨資訊科技裝置製造商於生產或進口前先確認產品符合沙烏地技術規範。

A:據媒體報導,首條聯結沙烏地與阿曼之公路工程延宕多年,惟阿曼運輸部頃於本(2021)年7月6日表示,該跨國公路已近完工階段,待通行作業服務佈建完成後即可開通,未來兩國之間路程可大幅減少約800公里,對於雙邊人員及貨品往返極為重要。 據悉,上述跨國公路大部分位於沙烏地境內並途經Empty Quarter沙漠及Al-Ahsa行政區等最崎嶇路段,長度約580公里,至於在阿曼境內部分路長則約160公里。

A:據法媒L'Usine Nouvelle本(7)月5日報導,法商賽諾菲總裁Olivier Bogillot於同日對外表示,該公司目前與英商葛蘭素史克(GSK)合作之重組蛋白新冠疫苗應可順利於本年年底前上市。儘管其疫苗上市時間晚於Pfizer、Moderna、AstraZeneca及Janssen等4種已獲歐洲藥品管理局核准使用之疫苗,但Sanofi對其疫苗仍抱持信心,因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問世之前,該商多年來已運用重組蛋白技術驅動人體免疫反應原理產銷季節性流感疫苗,其有效性已獲全球認可。 另據法媒RFI本月5日報導,Sanofi與GSK之重組蛋白新冠疫苗在第2期臨床試驗時,已顯示在所有成年群體中有高度抗原反應,而目前已進入第3階段之臨床試驗係使用免疫佐劑(adjuvant)。法國權理工業部長Agnès Pannier-Runacher認為,目前仍有數百萬法國民眾不願接種新冠疫苗,倘為Sanofi本土藥廠研製之疫苗,基於使用國貨心理作用,或可得到民眾支持而回心轉意。據法國衛生部統計,迄本月4日法國已有3,454萬4,691人接受第1劑新冠疫苗施打(占總人口數51.56%),其中有2,443萬7,132人已完成2劑接種(36.47%),尚未達到集體免疫之60%目標。衛生部長Olivier Véran指出,目前Delta病毒在法國已有擴大現象;倘情況持續惡化,法國恐於本月底再掀第4波疫情。 根據Sanofi於去(2020)年7月1日發布之新聞稿,其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獲選為美國政府推動疫苗開發計畫「神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之候選疫苗,雙方已簽署協議,首批將供應1億劑新冠疫苗,長期可能再另供應5億劑疫苗。同月29日該商另宣布與英國政府達成協議,將供應6,000萬劑新冠疫苗。同年9月22日再與加拿大政府簽署協議,供應7,200萬劑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自去年初在全球爆發以來,陸續出現數支超強變種病毒,不斷演變,短期內恐難以杜絕,世界各國均須提高集體免疫力,而目前全球僅有20%人口完成疫苗接種。此外,疫苗接種亦非一勞永逸,因此未來多數國家勢將持續購買疫苗,以備後患。

A: 法國財經部權理產業部長Agnès Pannier-Runacher與主管數位事務國務秘書Cédric O於本(7)月6日宣布,自即日起至2025年止,將在「法國振興(France Relance)」及未來投資計畫(PIA 4)架構下投入7.35億歐元加速5G發展,其中4.8億歐元於明(2022)年底前撥付,以支應5G應用創新計畫包括運輸及醫療等領域。此外,政府預計若加入私部門的投資部分,2025年前5G應用之總投資金額將達17億歐元。   Pannier-Runacher權理部長指出,5G將使生產優勢重新洗牌,產業界不應被動等待5G基礎建設佈建完成,才開始進行可能翻轉生產或經營模式之相關試驗及實務應用等。前揭5G加速計畫預計可於2025年前創造約2萬個就業機會,並於法國市場創造150億歐元的市場價值。目前已有180家法國企業以5G發展作為定位,5G技術勢必具有進軍國際市場化之潛力。高通新任執行長Cristiano Amon亦指出,5G技術將決定產業是否具有競爭力。   法媒分析,法國政府透過提供5G產業生態系相關資金,以協助現有產業界及研究單位進行歐洲規模之解決方案,因此半數的資金將流向法國及歐洲電信設備商,以建構具國家主權之5G網路供應鏈。同時,政府將透過培訓計畫,以建構足以提升產業競爭力之專業人才庫。   針對法國政府上(2020)年9月發布之5G創新應用徵案,目前已有21個計畫獲選,政府亦已投資約9,300萬歐元。其中3件具體應用案例日前才脫穎而出,案件分述如下: 智慧處理器供應商Kalray與源訊 (Atos)、電信龍頭Orange、雷諾汽車集團(Renault)共同開發可程式化平台,以協助人工智慧使用,及雲端、邊緣運算中神經元(neurones)的使用。 無線電及聯網系統供應商Adeunis則將與營建業者共組聯盟以開發聯網建築物軟體解決方案,主要係因應有關可預測的維護、更高能源效率及空氣品質預測等需求。 法國電力公司(EDF)將與ICT產業工程顧問公司Médiane system合作,針對高效能的運輸產業5G應用進行試驗,從資料蒐集到雲端處理,能確保最高程度資訊安全。   在醫療領域應用方面,土魯斯大學附屬醫院(CHU)亦與產業界組成聯盟,以遠端定位無法辨識方向之病患(如阿茲海默症患者),並在救護車運送患者之際,傳輸重要資訊或超音波結果,使到院後能儘速送往正確區域進行醫治。   此外,政府預定於本年9月份成立5G產業應用之任務小組,將提供產業界具體建議,並研商如何加強法國5G產業生態系合作綜效。O國務秘書表示,在馬克洪任期(2022年5月)結束以前,政府不會針對能提供高網速之26 MGHz頻段進行公開拍賣,針對是否保留特定頻段以提供產業使用,仍值得進一步討論  

A:根據CNBC本(7)日報導,美國能源部(DOE)宣布投入2,700萬美元推動「波浪能(Wave Energy)的研究及發展,盼將波浪能技術予以商業化,以配合拜登政府乾淨能源政策,創造相關工作機會及達成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 該計畫規劃在俄勒岡州PacWave South進行,並已於本年6月開始建設,預期2023年完成,三個主要項目包括:1,500萬美元資金將用於測試波浪能轉換技術、700萬美元用於研發波浪能、500萬用於強化PacWave波浪能轉換設計,並於本年10月前完成資金申請。 波浪能技術並非美國獨有,全球許多公司正利用此技術開發各種系統,先前英國大學宣布領導總額1,037萬美元的8項波浪能開發計畫,波浪能相較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技術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前述報導全文,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www.cnbc.com/2021/07/07/us-announces-millions-in-funding-for-projects-focused-on-wave-energy.html https://www.energy.gov/articles/doe-announces-27-million-accelerate-ocean-wave-energy-technology-market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7月2日報導,西班牙凱克薩銀行(CaixaBank)與工會在歷經3天日以繼夜之艱困談判後,於2021年7月1日達成協議,凱克薩銀行將由原規劃裁員之8,291人減至6,452人,減少1,839人,減少22%,惟仍創該公司及西國銀行業歷來最高裁員人數紀錄。雙方同意所有受裁員工將採自願方式離職,惟仍將協商資遣細節。 西國勞動者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 de España,UGT)對協商結果表示滿意,並認為其結果除提供離職員工良好經濟條件外,亦確保該銀行可持續為西國鄉鎮地區民眾提供金融服務及進一步改善該銀行全體員工福利。 近2個月以來,西班牙副總理兼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vicepresidenta encargada de coordinar los asuntos económicos y transformación digital) 部長 Nadia Calviño及勞工暨社會經濟部(Ministerio de Trabajo y Economía Social)部長Yolanda Díaz等均曾對凱克薩銀行規劃大幅裁員表示不滿。另勞工暨社會經濟部則曾致函凱克薩銀行,要求該行應遵守勞工法令所規定之程序進行裁員。  

A:俄羅斯總統普丁2021年7月2日簽署針對酒類產品之新法案,規定往後僅俄羅斯氣泡酒生產商有權使用俄文「香檳(Shampanskoe)」字樣,進口氣泡酒僅能使用俄文於酒標標註「氣泡酒(sparkling wine)」。 法國香檳酒協會(CIVC)7月5日針對俄羅斯新法發佈聲明表示憤怒,該協會2位理事長Maxime Toubart及 Jean-Marie Barillère指稱香檳字樣為共同重要資產,應加以保護,並譴責俄羅斯新法未能保障俄消費者就酒類來源及特性的資訊正確與透明性,動搖法俄20年來就產地名稱保護的雙邊對話基礎。因俄羅斯官方自始未曾通知本項修法,基於香檳名字已在120個以上的國家受到保護,該協會刻就該法細節及影響層面分析中,並呼籲法國及歐洲外交單位促使俄羅斯更改此一無法令人接受的新法律,同時要求所有香檳生產商暫停出口俄羅斯。 俄羅斯氣泡酒市占率最高的LVMH集團(旗下包含Dom Pérignon、Moët & Chandon、Veuve Cliquot等香檳品牌)於4日宣布暫停出口香檳至俄羅斯,該公司將尊重當地法規,於進行調整後盡快恢復出口。 法媒指出,法俄雙邊就「香檳」字樣使用權爭議已久,因俄羅斯當地慣稱氣泡酒為「香檳」,且自1930年末至蘇聯倒台後,多家當地酒廠仍以「蘇聯香檳(Champagne soviétique)」為名持續生產價格低廉之氣泡酒。本次修法動機係為俄國酒廠創造市場優勢,其中獲利企業包括俄羅斯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半島後,當地氣泡酒特產品牌Novy Svet,及向與普丁總統關係密切的Abrau-Durso氣泡酒廠。 截至本(6)日止,法國政府尚未就此發表任何回應。依據CIVC2020年出口統計資料,法國出口俄羅斯香檳達180萬瓶,出口金額3,500萬歐元,為第15大出口國;法國香檳最大出口國為美國及英國,出口額分別達5億100萬及3億3,800萬歐元

A:據越南統計總局稱,越南本(2021)年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2020)年12月份上漲1.6%,亦較去年同期上漲2.4%,並較上(5)月份上漲0.17%。其中,除餐飲服務、文化、娛樂及旅遊等服務費分別減少0.13%、0.08%、以及成衣帽子暨鞋類維持穩定之外,下列貨品與服務項目之CPI呈上漲趨勢:包括飲料與香菸上漲0.11%、房屋及建材上漲0.63%、家具設備上漲0.10%、藥品及衛生服務上漲0.02%、交通費用上漲0.88%、郵電費用上漲0.01%、教育費用上漲0.03%、其他貨品及服務項目上漲0.06%。 此外,本年6月份黃金價格較上個月上漲1.12%,與去年同期相較上漲12.37%。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1)年第二季越南經濟成長率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約6.61%(按:2020年第二季經濟成長0.39%);其中工業暨營造業成長10.28%、服務業減少4.30%、農林水產業成長4.11%。本年上半年越南經濟成長率較去年同期成長約5.64%(按:2020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1.82%);其中工業暨營造業成長8.36%、服務業成長3.96%、農林水產業成長3.82%。 在農林水產業方面,本年上半年由於冬春季稻米豐收、畜牧與水產養殖業均維持穩定成長、主要農水產品成長較為良好,爰農業較去年同期成長4.24%、林業成長3.98%、水產業成長4.25%。 在工業暨營造業方面,本年上半年工業較去年同期成長8.91%,其中製造加工業成長率為11.42%,礦物開採業減少6.61%,營造業成長5.59%。 在服務業方面,本年上半年由於若干地方因新冠疫情爆發而採取社交距離作法導致餐飲服務與乘客運輸等服務業遭到困難,故本年上半年服務業僅高於去年上半年服務業成長率0.48%;其中,批發與零售業成長5.63%,膳宿服務減少5.02%,金融、銀行與保險業成長9.27%,物流業減少0.39%。 有關本年上半年GDP經濟結構方面,農林水產業占12.15%、工業暨營造業占37.61%、服務業占41.13%,產品稅收(產品補貼除外)占9.11%。(按:去年上半年前述比例分別為14.16%、33.51%、41.99%、10.34%)。 在本年上半年GDP以支出面估計,終端消費較去年同期成長3.56%、資產累積成長5.67%、貨品與勞務出口成長24.05%、貨品與勞務進口成長22.76%。

A:西班牙ABC日報2021年7月4日報導,後新冠肺炎(pos-Covid)時代,工業復甦及各國政府之經濟重建計畫方興未艾,如今卻因原物料價格上漲,恐將影響經濟復甦之速度,短期內即將影響消費者購買產品之最終價格。工業部門表示,中國為了保護自我工業,採取囤積原物料政策已導致工業主要之產業鏈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與一年前相較,紅銅與鋁之價格上漲50%,鎳之價格上漲40%,石油及木材更分別上漲75%及100%。 西班牙國際工業企業協會(Asociación de las Empresas Industriales Internacionalizadas)理事長Joan Tristany表示,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消費停滯,市場需求減少,疫情後工業生產增加,加上全球復甦基金推動新基礎建設,惟卻受到原物料不足之重擊,造成需求雖增加而生產卻受限,訂單延遲已成常態,許多業者被迫調降利潤以避免價格上漲而失去客戶。T理事長指出,工業部門發現此現象已成市場機制而非過渡性問題,故已逐漸將上漲成本轉嫁至客戶,客戶亦已瞭解商品上漲已為常態。此外,原物料短缺為全球性問題,似難於其他市場尋求解決之道。 近數十年來,工業全球化使許多原物料來源幾乎完全依賴中國,因此當中國對原物料過度需求(ultrademanda)時,則對其經濟採取保護措施,以囤積原物料確保其工業得以自給自足,然卻對全球工業造成衝擊。此外,目前海運運輸成本高漲則更加劇原物料價格上漲問題。據彭博社世界貨櫃指數(Drewry World Container Index de Bloomberg)估算,2020年上海與鹿特丹海運價格上漲485%,西班牙工程營建公會(Asociación de Empresas Constructoras y Concesionarias de Infraestructuras, Seopan)指出,在歐亞往來最多之8條海運航線,貨櫃價格幾乎上漲3倍。 致力於包裝自動化之西班牙Xolertic Prodec公司,由於憂心原物料價格上漲及短缺,自數月前已開始囤積材料,惟仍面臨無法按時交貨及不敢接受新訂單等問題。該公司表示,中國亦加劇半導體短缺之危機,除影響汽車生產外,並影響使用電子元件之企業;未來許多大型製造商恐須分散生產來源,以避免過分依賴自中美進口;歐盟已設立目標,盼於2030年歐洲半導體之生產可達全球半導體產能之20%。

A:西班牙Invest in spain資訊網2021年7月2日報導,美國私募股權公司Platinum Equity將以35億歐元向中國天楹(China Tianying)收購西班牙廢棄物管理公司Urbaser,預計將於2021年第3季完成交易,此收購案尚有待中國天楹董事會批准。 中國天楹於2018年自西班牙最大建築集團ACS手中收購Urbaser,自2021年年初以來即有意出售該公司。Urbaser成立於1990年,總公司位於馬德里,員工人數約5萬人,其營業項目主要為城市服務(垃圾收集、街道清潔與水管理)、城市垃圾處理與工業垃圾處理等3項;服務範圍除西班牙外,亦跨及智利、阿根廷、法國及北歐等25個國家,負責清潔超過800萬公里之街道及管理2,500萬平方公尺之綠地;目前管理133座廢物處理設施,每年可處理約2,000萬噸之廢棄物,並從中發電1,500吉瓦(GWh);2020年Urbaser之營業收入達23億歐元。

A:新聞來源:韓國外交部(2021年7月6日)     1. 7月6日韓國外交部次官補(外長助理)余承培與東協輪值主席國汶萊外交部副部長艾瑪琳線上主持韓東協對話會議,就擴大韓國新南方政策合作方案交換意見。     2. 余承培介紹韓國新南方政策將加強與東協在衛生、教育、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3. 東協成員國評論韓國新南方政策有助於東協區域克服新冠疫情、推動經濟復甦,盼在疫情防控方面進一步加強政策對接與溝通。  

A:印尼投資部長Bahlil在6月24日的「印尼電池產業的前景和挑戰」網絡研討會致詞時表示,印尼電池公司(Indonesia Battery Corporation)與韓國LG集團合資的電動車電池廠,總投資98億美元,預計在7月底破土動工,2023年底開始投產。   Bahlil部長續表示,印韓兩國企業預計在6月完成建廠協議的簽署,然後在7月底或8月初舉行奠基儀式,該廠在初步的階段,產能可達1,000萬千瓦小時;該廠將是印尼甚至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工廠,也是印尼經濟改革後,發展工業上下游一體化的最大投資案,即從上游的採礦、冶煉,到下游的前驅體、陰極、電池、回收廢舊電池等。

A:印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每日確診人數迭創新高,已突破2萬1千人大關(按:目前已突破3萬人大關),與此同時,各界開始質疑中國疫苗的有效性。迄今,印尼施打的疫苗大多來自中國科興(Sinovac),但許多接種科興疫苗的醫護人員依然染疫,有些住院、有些甚至死亡。   依據美國杜克全球健康創新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科興(Sinovac)、國藥(Sinopharm)、康希諾(CanSino)等疫苗佔印尼已確認訂購疫苗的58.5%,若沒有科興,印尼將無法在 1 月份開始大規模疫苗接種;截至 6月底,印尼已接種1.04億劑疫苗,其中90%是科興,國藥僅佔1.9%,其餘是通過 COVAX(國際疫苗公平獲取計劃)獲得的阿斯利康(AstraAeneca)。   印尼衛生部官員表示,印尼的目標是在1年內為1.815億國民(人口的70%)接種疫苗,以達到群體免疫;目前,僅中國能滿足印尼需要的疫苗數量,據估計(含報廢品)總共需要4.268億劑疫苗。   根據印尼媒體的報導,印尼古突(Kudus)鎮的350名醫師和醫務人員,儘管接種了科興疫苗,依舊染疫,數十人因此住院。印尼醫生協會表示,2月至5月死於新冠肺炎的14名醫師,有10名已接種2劑科興疫苗,其餘則接種了1劑。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7日報導,由於消費、電腦、5G網路,以及汽車方面半導體持續強勁成長,「國際資料公司」(IDC)看好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本年將成長12.5%至5,220億美元。新加坡擁有逾60多家半導體公司,產值占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以上,在製造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雖然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產出比重不高,但因地理優勢及卓越商業環境,仍成功吸引跨國企業擴大投資,以星國為東協和亞洲晶片生產基地。 新加坡是德國「英飛淩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的亞太總部,也是開發智慧生產方案及測試車用微控制器的中樞。「英飛淩科技」去年12月宣佈未來3年在新加坡打造首個全球人工智慧創新中樞,包括投資2,700萬星元及提升當地逾1,000員工的技能。 此外,全球5大晶圓代工廠中有3家在新加坡設立據點,分別是美國半導體公司「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臺灣的「聯華電子」(UMC)以及「台積電」(TSMC),而「台積電」與「飛利浦電子」(Philips Electronics)也合資成立「晶圓系統公司」(Systems on Silicon Manufacturing Company,簡稱SSMC),在星國發展。其中格羅方德為當地最大的晶圓代工廠,該公司6月宣佈斥資40億美元(53億星元)建設新工廠以提高產能逾三成,是近年來半導體公司在當地最大宗的新投資項目。晶圓系統公司亦在2018年斥資3億星元設立新淨室,使生產設施空間擴大逾三成。 新加坡半導體工業協會執行董事洪瑋盛接受訪問時指出,星國生產的晶片種類繁多且具差異化,涉及無線射頻技術(RF)和汽車領域,使新加坡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繼續擴展製造業以滿足全球晶片需求,當地半導體業者也須提升產業鏈,以及增強投資積體電路研發和設計領域,同時繼續擴大人才庫,以支持行業走向未來。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和「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本年4月發佈聯合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鏈極度全球化,現有6個主要區域,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以及臺灣,它們各自的市場佔有率介於9%至38%,也各有強項,例如美國在晶片設計研發方面領先全球,而資本密集型的原材料供應及製造則集中在亞洲,尤其臺灣在晶圓代工市場獨佔鰲頭,而中國大陸則是封裝測試市場的龍頭老大。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7日報導,從政前曾參與自貿協定談判工作的衛生部長王乙康,7月6日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闡述自由貿易協定對星國的重要性,並反駁自貿協定放任外籍專業人士在當地生活與工作的不實指控。李顯龍總理也在臉書表示,如果將一切歸咎於「新加坡—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CECA),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情況惡化。 新加坡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梁文輝曾多次在國會辯論中針對CECA提問,並表示外籍人士搶走星國國民工作。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7月6日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時表示,2005年至2020年,就業准證持有者增加11萬2,000人,新加坡當地「專業人士、經理和執行員」(PME)人數則增加超過38萬人,新增的PME工作多由新加坡人獲得。截至2020年,星國約有17萬7,000名就業准證持有者,其中,約一成從事製造與建築業,其他均從事服務產業,資訊通信及專業服務各占約五分之一,金融產業占七分之一。 新加坡金融產業和資訊通信產業提供良好的工作機會,占所有產業就業准證持有者新增人數的四成,即便在這2個產業星國國民獲得的就業機會也高於就業准證持有者。資訊通信產業就業准證持有者約增加2萬5,000人,新加坡民眾PME的工作機會則增加約3萬5,000個;金融產業,就業准證持有者的人數增加約2萬人,當地PME的工作則增加約為8萬5,000個。目前,新加坡仍有2萬2,000個PME職缺。陳詩龍部長表示,星國人才仍無法滿足企業需求,企業得引進外籍人士,與新加坡員工的技能互補。 新加坡吸引外來投資方面仍維持良好表現,在當地營運的5萬家國際企業中,750家把區域總部設在星國;去年關閉的外國公司區域或全球總部雖有45家,但仍有超過130家在此新設總部。星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轉捩點,若能持續吸引企業,新加坡經濟就能未來5至10年裡繼續取得成長。陳詩龍醫生指出,與全世界做生意,可為新加坡人創造更多機會,也將帶來更多競爭。

A:馬來西亞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頃宣布,檳城州自2021年7月7日起因已符合三項指標門檻:(一)7天平均新增確診病例低於每10萬人每日確診人數少於人口的12.2%,即每10萬人每日確診人數有9.5件;(二)加護病房的使用量處於中等水平、反應能力評估處於適當水平以及(三)10.1%的成人完成2劑疫苗接種。檳城州是繼吉蘭丹州、登嘉樓州、彭亨州、霹靂州與玻璃市之後,第六個進入第二階段的州屬。   馬國政府宣布,進入第二階段國家復甦計畫的州屬,製造業與貿易配銷領域,營運時間自早上8時至晚上8時。獲准營運的製造業為汽車(車輛與零組件)、陶瓷製品、出口傢俱、橡膠、鋼鐵、水泥;至獲准營運的貿易配銷領域為書籍及文具、電腦及電訊、電器、洗車店、理髪店、五金店及眼鏡店。食肆及餐飲業可於清晨6時營業至晚上10時;農業市集及早市,則獲准上午7時至11時營運;至於週末市集、土產市集及夜市仍不被允許運作。   另外,所有進入第二階段國家復甦計畫的關鍵領域,獲准讓80%的雇員返回工作場所,惟仍需遵守當局制定的標準作業程序(SOP),尤其維持身體距離原則。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以亞洲經濟學者為對象進行「亞洲共識」(Asian Consensus)調查顯示,東協5個主要國家(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的2021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測值下修至4.1%,與3月調查時相較下降0.2%;其中馬來西亞下修幅度最大,由先前5.3%調低至4.1%,主因為新冠疫情再爆發,迫使馬國政府實施全面封鎖措施。   另一方面,出口強勁的新加坡與3月預期相比提高0.8%,預計增長6.9%。新加坡製造業受益於全球半導體需求擴大,且正在復蘇中,景氣度呈現改善態勢。印尼成長預測也從3.9%小幅上調為4.1%。菲律賓較3月預測下調0.9%至4.3%,泰國亦下降0.7%至1.9%,主因為疫苗接種遲緩,變異病毒感染亦在擴大。泰國主力的旅遊業,其預期外國遊客人數較原先預測大幅下滑。   在東南亞,疫苗接種率僅為10%至20%的國家很多,該區域整體的經濟或需要較長時間復甦。此外,原油價格走高帶來的通膨和美國加息亦成為風險因素。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率領貿易與投資代表團於本(2021)年7月5日起對卡達進行為期三天的招商訪問,以促進馬來西亞成為卡達首選貿易與投資目的地。   阿茲敏部長與卡達商業暨工業部長阿里阿末(Ali bin Ahmed Al Kuwari)舉行雙邊會議,雙方討論了廣泛的問題,包括如何推進合作計畫促進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以提升貿易與投資關係以及可持續的經濟復甦。   阿里阿末部長表達了卡達盼望主辦第三屆馬來西亞--卡違聯合貿易委員會(JTC),並將在疫情好轉時透過外交渠道傳達召開此類會議的合適時機。為使JTC會議產生更多實效,阿茲敏部長提議邀請民間企業參與,兩位部長皆持相同意見,以促使民間企業成為雙邊經濟的主要推動者。阿里阿末部長另強調需要繼續致力於簽署雙邊投資保障協議(IGA),其中根據 IGA 給予的投資保障將鼓勵卡達與馬國之間更多的投資流動。阿里阿末部長進一步建議,雙方可以在下一次 JTC 會議上簽署該協定。   阿茲敏部長重申,卡達可利用馬國作為其在東協區域貿易樞紐,強調馬國處於該區域最優越地理位置。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協定之簽署,馬國變得更具吸引力,因它與超過 20 億人口的市場規模相連;卡達則提議馬國企業將卡達作為進入中東地區的樞紐。在雙邊投資方面,阿茲敏部長建議卡達可以馬國重點發展產業作為投資重點。為了推動這一目標,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將向卡達投資促進局(IPAQ)分享該產業清單。   此外,馬國貿易與投資代表團亦將與卡達企業及潛在投資人進行一對一會談,以進一步探索零售服務、網絡安全和擴大馬國在全球的清真產業的新商機與合作。   2020年卡達為馬國在中東地區的第六大貿易夥伴及第七大進口來源國。雙邊貿易總額達 21 億馬幣(約5 億美元),馬國對卡達的出口額達 11.3 億馬幣(約2.7 億美元),進口額則達 9.7 億馬幣(約2.3 億美元)。卡達對馬國之投資皆大多集中於商業房地產開發和保險服務。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越南統計總局之公告,本(2021)年第二季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11.45%。累積本年前半年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成長8.91%,其中製造業成長11.42%,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8.16%、自來水供應及廢物廢水處理成長6.75%、礦產開採減少6.61%。 在二級產業中,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如:金屬生產成長37%,生產具引擎車輛成長33.1%,礦產開採服務業成長29.4%,生產尚未分類之機械設備成長17.2%,床櫃桌椅生產成長15.3%,皮革及其產品成長12.9%,電子產品、電腦及光學產品生產成長12.7%,垃圾及廢料回收、處理成長12.6%,紙及其製品成長11.2%,機車汽車生產成長10.6%,電力設備生產成長10.1%。 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衰退:如原油及天然汽開採減少10.1%,煤炭開採減少4.4%,印刷、燒錄減少3.9%,藥物、藥物化學及藥料生產減少2.3%,機械設備維修、保固及安裝減少1.8%,排水及廢水處理減少1.6%。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