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據日本財務省本(7)月8日公布國際收支統計(速報),顯示日本及海外的貨物和服務等交易狀況之經常帳收支順差計1兆9,797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85.3%,主要係受惠於因新冠疫情而下滑的出口呈現復甦回穩,致使順差大幅增加。 上述5月經常帳收支的項目,其中貿易收支順差為20億日圓,主要係因出口美國及中國的汽車銷售狀況良好。此外,2021年5月出口額計6兆1,832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46.5%;另一方面,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及新冠疫苗進口增加影響,5月進口額計6兆1,812億日圓,較上年同期增加30.6%。 另,包括旅行及貨物運輸等服務收支逆差2,555億日圓,惟減幅已較上年同期縮小趨勢。隨由國外汽車等製造業生産活動的復甦,日本企業取得之專利權費出現增加。另一方面,訪日外國遊客消費減去日本人在海外消費金額的旅行收支順差169億日圓。
A:新聞來源:韓國聯合新聞(2021年7月7日) 韓國國立農產品品質管理院本(110)年7月7日公布上半年白菜泡菜違反原產地標示案計420件,其中更有一家韓國餐廳將中國產白菜泡菜摻混韓國泡菜,做成包水煮豬肉之泡菜,偽稱韓國產泡菜,欺騙消費者,重量高達7千500公斤。
A:紐外長Nanaia Mahuta 7月7日出席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原住民企業領袖對話會議,致詞重點如下: 一、 協助原民經濟發展有助推動包容暨永續性經濟成長:推動包容性經濟成長為紐國及APEC優先政策,疫情對原民經濟帶來嚴重衝擊,更加凸顯推動包容性經濟復甦的重要。原住民企業領袖在APEC領袖與企業界對話機制中可扮演關鍵角色,引導各經濟體領袖更加重視原民包容性議題,強化區域經濟韌性,且有助推動永續成長。 二、 紐將與理念相近APEC經濟體推動原民合作協議:紐國瞭解各經濟體對推動包容性經濟成長熱衷程度不同,盼與有興趣之經濟體共同推動原民合作協議,促進原民經濟合作,以強化現有原民間關係與連結。 三、 紐盼將原住民發展納入APEC政策:紐國今年3月舉辦APEC第1次原住民經濟政策對話,以增加各會員體瞭解原民對整體經濟之貢獻,紐國以逐步將原民議題植入APEC各項議程為目標,期待原民議題在APEC 2021結束後,可成為區域整合架構之一環。 四、 M部長另特別於致詞中祝賀美國首位原住民女性內政部長Debra Haaland,M部長為紐國首位女性外長,兩人可分享彼此經驗,並推廣原民包容性工作。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網報,2021年7月7日 據越南胡志明市工商廳表示,該市糧食供應超市共有106家、家禽肉類供應地點共有112家、小型便利店2,469家、食品供應店鋪28,700家,足夠供應給胡志明市各郡縣及首德市市民之日常需求。貨源主要來自胡志明市3大傳統供應市場。 因應目前疫情影響,胡志明市新冠肺炎疫情預防指導中心與胡志明市工商廳已指導3大傳統供應市場,3大傳統市場與其他小型傳統市場及零售店將通過網購或使用手機進行採買活動,避免直接接觸。 近期胡志明市及首德市2市市民在同一時間集中購買食品導致在短期間內出現食品供應量短缺,因此,胡志明市工商廳已加強提供食品數量及增加各售貨點之經營時間。Saigon Co.op表示,該超市已增加儲存貨量,並提高防疫措施。該超市調控限制進入超市的客量,要求分批進超市。Satrafoods亦表示,由於顧客購買量太大導致貨暫時性短缺,目前已加強補充供應量,該超市營運時間延長自7點至23點。 2021年7月7日胡志明市工商廳公布目前胡志明市生活物資如糧食、食品、口罩、洗手液等貨品之主要供應名單包括:Co.opmart、Co.op Food、LOTTE Mart、Aeon、Bach Hoa Xanh、Vinmart、Vinmart+、Satra Foods、MM Mega Market、Big C、Go!、Emart、Circle K、B’s mart便利店、MiniStop、Family Mart等。
A: 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7月9日報導,依據國際會計公司安永(EY)和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發表的「風險管理年度調查報告」顯示,90%受訪亞太銀行首席風險官(CRO)認為氣候變化是未來五年最首要的新興風險,明顯高於前(2019)年調查的59%。所有亞太受訪者亦皆認為氣候變化是近期首要風險,未來12個月須迫切關注,比率高於全球的49%。 上述調查是針對亞太33國或地區的88家金融機構(包括總部位於亞太地區的銀行)展開,旨在瞭解過去10年全球和區域風險管理變化,並預期未來10年主要風險。 安永亞太金融服務風險管理負責人David Scott指出,自該調查10多年前展開以來,氣候變化第一次成為亞太銀行短期和長期首要風險。與全球平均水準相比,亞太銀行首席風險官更重視氣候變化的未來風險,凸顯亞太監管機構更注重氣候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投資者和股東更關注此方面的訊息披露。 報告指出,亞太銀行在評估實質和過渡曝險方面正逐漸上手,搜集和管理氣候變化風險相關數據則面對挑戰。八成受訪者對氣候變化曝險僅有初步瞭解,其餘兩成則有完整理解。 除了氣候變化,亞太銀行首席風險官認為網路安全(89%)和與經濟不確定相關的信貸風險(67%)係未來12個月的首要風險,凸顯韌性因素在疫情期間的重要。此優先順序與全球調查結果恰好相反,後者視信貸風險(98%)為首要風險,其次為網路安全(80%)和氣候變化(49%)。 根據新冠疫情中所汲取的經驗教訓,亞太銀行首席風險官預期將加強運營韌性方面監管要求和財務方面分別為八成和七成。另受訪者預期將銀行進一步加速數位轉型,包括自動化流程、先進核心技術平臺,以及提供客戶更深刻意見。
A: 依據星國貿工部(MTI)和精深技能發展局(SSG)調查顯示,企業每支援10%當地員工進行培訓,三年內盈利年均成長0.7%,兩年內勞動生產力年均提升2.2%。願意資助員工提升技能的雇主能更好的招聘和留住人才,而員工受訓後兩三年內,公司盈利和生產力也明顯提高。 上述調查之對象為曾在2010年至2018年間贊助員工參與精深技能發展局培訓課程的業者,調查數據證明提升員工技能的投資能為雇主帶來正面回報。 新加坡教育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顏曉芳指出,為協助和鼓勵企業提升員工技能,精深技能發展局已推出一系列計畫,包括資助企業讓員工參與培訓計畫,或協助企業建立職場培訓能力和系統。 截至本(2021)年5月底,逾 7,000名雇主因支持員工參與精深技能發展局補助的培訓課程而獲得「技能創前程企業補助(SkillsFuture Enterprise Credit,簡稱SFEC)」,該一次性補助津貼,最高1萬星元,用以支付課程90%費用;該局亦在「技能創前程產業領頭羊計畫(SkillsFuture Queen Bee)」下與超過20個合作夥伴協助500餘家企業推動技能提升,多數為中小企業。另截至本年3月31日,「全國職場學習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Workplace Learning,簡稱NACE)」亦協助650家業者改善學習系統,為3,700名員工進行培訓。
A:緬甸計劃暨財政部於 6 月 22 日發布第 372/2021 號公告,為緩解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自 7 月 1 日起下調經緬甸投資委員會 (MIC) 批准下以半散件組裝 (SKD) 或完全製造組裝 (CBU) 系統製造的車輛的關稅率如下: 車輛類型 噸/類型 目前的稅率 (%) 降低的稅率 (%) CBU SKD CBU SKD 1 採用 SKD 系統製造之巴士 (Bus) 6 噸以上 - 10% - 2.5% 6 噸以下 - 10% - 2.5% 2 採用 SKD 系統製造之卡車 (Truck) 5 噸以上 - 10% - 2.5% 5 噸以下 - 10% - 2.5% 3 三輪摩托車 客運 20% 10% 10% 0% 貨運 10% 7.5% 5% 0% 4 三輪摩托車 - 5% 5% 5% 0%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7)月6日報導稱,日本環境省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研擬2030年度太陽能發電導入的目標值,將較現有發電量再增加2,000萬千瓦。未來若日本中央政府、地方縣市及企業等持續推動增加太陽能發電,預估日本在2030年度太陽能發電量將超過1億千瓦。 日本首相菅義偉於本(2021)年4月出席全球氣候領袖峰會,正式對外表明至2030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較2013年度降低46%之新節能目標。為實現上述目標,如何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能源領域,攸關未來成敗的關鍵,因此日本政府正在推進修訂國家能源基本計劃。 日本環境省表示,若在中央及地方縣市的建築物屋頂等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預估能導入600萬千瓦的發電量;若再加上企業導入1,000萬千瓦的發電量,將可逐步邁向達成增加太陽能發電之綠能目標。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根據商務部的統計,邊境貿易總額逾7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逾6.93億美元。在此期間,緬甸通過陸路邊境站的出口總額為49.8億美元,進口總額為26.6億美元。與上一個預算年度的83.4億美元相比,本財年的邊境貿易減少了逾6.93億美元。中緬木姐邊境貿易額逾2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38億美元。 緬甸開設了18個邊境貿易營地,並通過木姐、雷基、甘拜地、清水河及景棟等地與鄰國中國開展邊境貿易。與泰國通過大其力、苗瓦低、高當、丹老、提基、Mawtaung及眉色邊境站;與孟加拉國通過實兌、Maungtaw邊境站;與印度通過Tamu及Reed邊境站進行貿易。緬甸主要出口產品有農場、動物、海洋、森林、礦產品、來料加工CMP等產品。緬甸主要進口資本品、工業原材料、個人用品及CMP原材料。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仰光證券交易所(YSX)的月度報告顯示,2021年6月, YSX的股票交易量小幅上升至79,296股,但交易價值下滑至4.3億緬幣。Amata 控股上市有限公司(AMATA)於6月3日在交易所新上市,基本價格為4,500緬幣。在6月份,7家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交易的—FMI、MTSH、MCB、FPB、TMH、EFR及AMATA—的每股股價分別收於9,000緬幣、3,500緬幣、8,100緬幣、2萬緬幣、2,800緬幣、3,200緬幣及5,000緬幣。 2021 年 2 月,YSX交易了 77,388 股,價值 4.42 億緬幣。2021年3月,這一數字進一步下降至19,816股,價值1.1億緬幣。隨後,股市在4月份小幅上漲,共42,964股,價值2.8億緬幣。股票在5月份保持牛市,共有78,642股,價值4.32億緬幣。全球股市出現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同樣,當地股市也被COVID-19的崩盤嚇壞了。當前,在新冠肺炎危機及當前政治形勢下,人民都在保持應急儲蓄,而不是投資。在COVID-19危機及政治變革期間,緬甸證券市場能夠在不停止交易的情況下繼續運作。
A:Global News Wire電子報報導,Telenor 集團已達成一項協議,將其在緬甸的移動業務100%出售給黎巴嫩投資公司M1 集團,總價款為1.05億美元(約9億挪威克朗),其中5,500萬美元(約4.7億挪威克朗)是5年內的延期付款。該交易對應的隱含企業價值約為6億美元(約52億挪威克朗)。M1集團將收購緬甸Telenor的所有股份,並繼續目前的運營。 5月4日,Telenor 宣布對Telenor Myanmar進行減損。Telenor當時強調,在緬甸的行動仍在繼續,今後的存在將取決於緬甸的政情發展及對緬甸人民作出積極貢獻的能力。緬甸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及最近的事態發展是決定出售該公司的基礎。在目前的情況下,Telenor無法進行一般的銷售。 Telenor集團總裁兼執行官Sigve Brekke表示,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緬甸的情況對Telenor來說,在人民安全、監管及合規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我們已經評估了所有的選擇,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出售公司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出售給M1集團的協議將確保其繼續運營。Telenor進入緬甸是因為我們相信,提供平價的移動通訊服務將有助於緬甸的發展。我要感謝所有員工及合作夥伴,他們為建立一個影響緬甸人民的公司付出了巨大努力,並在Telenor在緬甸的歲月中提供了最先進的電信服務。 自2014年開始運營以來,Telenor向緬甸提供的資金約為53億挪威克朗。在2017年實現現金流為正後,Telenor Myanmar已經分配了約32億挪威克朗的股息。從2021年第2季起,Telenor Myanmar將被視為待售資產並停止運營。
A: 新聞來源:韓國媒體(2021年7月9日) 1. 韓國國務總理金富謙今(9)日一大早緊急召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會議,決議從7月12日起將首都圈防疫因應級別上調至最高級別第4級,為期兩周。 2.自下周一起首都圈禁止晚6點後三人以上聚集,全面禁止一人示威之外的集會和遊行等活動,婚禮和葬禮只允許親屬參加。營業性娛樂場所將繼續禁止營業,給予疫苗接種者的防疫放寬措施也將暫時擱置。 3.詳細之首都圈防疫措施調整方案內容將再由保健福祉部公布。
A: 由於日本東京首都圈等新冠疫情仍持續擴大,日本政府本(7)月8日正式宣布對東京都發布第四次防疫「緊急事態宣言」,適用期間為7月12日至8月22日。此外,日本政府亦決定延長沖繩縣「緊急事態宣言」,亦同實施至8月22日止。 另,針對疫情較為和緩之大阪府、埼玉縣、千葉縣及神奈川縣等4個府縣,日本政府發布延長「防止疫情蔓延等重點措施」之適用期間,同樣延長至8月22日。至北海道、愛知縣、京都府、兵庫縣及福岡縣等5個道府縣之「防止疫情蔓延等重點措施」,將在7月11日解除。
A:1.尼加拉瓜新聞報報導,依據尼國出口作業中心(Cetrex)初步最新統計,2021年1-6月尼出口金額達18億6,013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億8,549萬美元成長18.1%,惟其出口量仍較上年同期減少13.49%。尼國本年1-6月出口金額成長,主要係因出口產品平均單價自上年同期每公斤1.15美元,增加至本年每公斤1.57美元成長幅度達36.5%所致。 2.尼加拉瓜生產暨出口商協會(Asociacion de Productores y Exportadores de Nicaragua,APEN) Guillermo Jacoby會長表示,儘管出口量減少,惟出口平均單價大幅上漲,2021年6月出口金額達3億2,100萬美元,創下近4年同月份新高紀錄,惟受到尼國產區雨季延遲及氣候變遷影響,導致蔗糖及菜豆產量減少,使出口數量呈衰退走勢。按2020年尼國出口29億5,207萬美元,倘本年出口商品維持高單價表現,本年出口額至少逾30億美元,樂觀預期可達32億美元。 3.尼國2021年前6月出口10項主力產品分別為黃金、咖啡、牛肉、蔗糖、花生、菜豆、蝦、乳酪、飲料及漁產品等。黃金出口4億3,11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63.04%,出口平均單價上漲12.7%,出口量亦較上年同期成長44.5%居尼國出口首位產品。咖啡出口3億5,960萬美元成長4.14%,平均單價上漲10%;牛肉出口3億2,010萬美元成長17.4%,平均單價上漲8.5%;蔗糖出口9,590萬美元衰退19.7%,平均單價上漲33.3%。 4.倘以出口市場為區別,本年1-6月尼國出口美國達8億7,879萬美元居其第1大出口市場,占該國外銷市場47.24%,另其第2至第5依序分別為薩爾瓦多(1億7,999萬美元,市占9.68%)、哥斯大黎加(7,805萬美元,市占4.2%)、墨西哥(7,400萬美元,市占3.98%)及瓜地馬拉(6,201萬美元,市占3.33%)。
A:
A:法國財經振興部長Bruno Le Maire、生態轉型部權理交通部長Jean-Baptiste Djebbari及財經部權理產業部長Agnès Pannier-Runacher於本(7)月5日共同主持汽車與機動性產業研發第二次指導委員會(le deuxième Comité d’orientation pour la recherche automobile et mobilité, CORAM)),法國汽車產業聯盟( la Plateforme automobile)主席Luc Chatel與業界高層代表亦列席參加。三位部長會中盤整法國總統去(2020)年5月26日宣示汽車產業輔導計畫以來之成果,至今已投資8.95億歐元(3.12億歐元為公部門投資)於產業現代化與多元化發展,計有350家企業受惠,同時保障近萬工作機會。 法國政府盼以此輔導機制鼓勵汽車產業創新,自去年7月為25項研發計畫挹注1.7億歐元後,本屆會議甄選14項專案計畫,由國家提供資金,配合業界本身之策略承諾與投資,自9月起執行,並將獲第四階段「未來投資計畫(Programme d’investissements d’avenir, PIA)」1.09億歐元之共同資助。今年下半年其餘甄選結果則將於8月31日公布。 前開會議並提出汽車業因應結構性挑戰,掌握供應鏈關鍵技術之優先項目,包括: 1.電池設計:以提升新世代電池效能,同時確保相關戰略性金屬供應無虞; 2.氫能電動車兩大關鍵技術,即燃料電池與儲能組件之研發:法國汽車業期能取得技術領先地位; 3.電力電子(power electronics)技術之掌握:在目前半導體供應仍吃緊情勢下,預期其市場到 2030 年將成長10倍; 4.智慧聯網車與自動駕駛車之軟體開發:該等技術在汽車生產附加價值急速攀升,應予重視; 5.材料研發與選擇:以迎合輕量化與循環經濟之必然趨勢。 為了正面迎接此等結構性挑戰,產業須大幅投資於研發與生產工具轉型,惟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以及半導體短缺與原物料漲價等間接因素影響,削弱業者財務實力,因此政府決心鼎力相挺,在CORAM架構下,扶植汽車產業順利轉型。有關獲選14項創新研發計畫概述,請參見 : DP - 14 nouveaux projets sélectionnés par le CORAM vdef.pdf (ecologie.gouv.fr)。
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部網站,2021年7月7日 亞洲開發銀行 (ADB) 已批准提供 460 萬美元技術援助,以協助越南政府加強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PP)、私營企業發展、以及國營企業改革。 該筆技術援助款,分別由加拿大政府提供270萬美元無償援助及澳大利亞政府提供190萬美元無償援助,並交由亞洲開發銀行管理,以提供政策諮詢、基礎建設計畫案作好準備、以及體制改革,從而推動越南經濟持續增長。 亞行私營企業發展首席專家唐納德•蘭伯特(Donald Lambert)表示,過去30年,越南通過體制改革,經濟繼續維持高速增長,取得令人矚目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為實現2021年至2030年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目標,保持6%至7%經濟增長速度以及達成持續發展等目標。越南還需進一步加強經濟改革,在促進國家發展時發揮私營企業的作用。 在2011年至2020年期間,越南雖已投入1,170億美元來建設基礎設施。然而,越南的基礎建設仍較其他國家落後。因此,在2021年至2030年,越南需再投入2,370億美元以彌補基礎建設之不足。 意識到私營企業能解決基礎建設短缺問題的潛力,越南2021年至2030年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已優先解除開放競爭障礙,建立有利環境,以增加私營企業對經濟的貢献,包括在基礎建設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亞行的技術援助將有助於加強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私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應用G20投資優質基礎建設原則的試點計畫案,以及加強PPP及私營企業發展的能力體制。
A: 依據日刊水產經濟新聞本(2021)年7月8日報導辦理。 考量蒲燒鰻最需要時期,本年5月由中國大陸輸入的加工鰻單月超過3,000公噸,除表示日本鰻原料的增產效果外,國內零售相繼轉好呈現從來未有的增長。判斷2021鰻年度(2020年9月~2021年8月)為近年平均1.5倍相當超過2萬公噸的數量。 本年5月中國大陸加工鰻輸入量3,112公噸(比前一年同期增68%),延續4月狀況增加約7成,多數為2020年鰻年度入池為日本種鰻魚苗而來,但美洲鰻原料日漸普及下,日本市場鰻魚版圖急速重組。近年匯集人氣的10公斤30~35尾尚不容易穩定供給,單就取肉率高的日本鰻,35~40尾已更多被看作是相同的產品,因新貨來源的原料肉質佳,超出想像地可順利切換進行銷售。但本年6月以後預見持續輸入一定水準數量,因5月時點2021鰻年度累計達到1萬3,840公噸(比前一年同期增61%),以每月2,000公噸的速度累積,極可能超出過去10年從未有過的單年2萬公噸。 而中國大陸當地加工廠看日方有意購買狀況,價格談判轉為強勢,在貨櫃運送機能不完整造成輸入延遲約1週等,開始轉為逆勢。鰻魚專門貿易商負責人表示:「零售而言6月以後能不能大量獲利恐極為有限」,也傳出最近調配步調減緩。歐美需求及中國大陸內需活潑化,美洲鰻原料未見明確的價格下跌,但日本鰻原料行情上漲產生相對價格的優越性,因此美洲鰻原料可能再受到注目。 按近年中國大陸加工異種鰻以日本國產鰻魚半價販售,我國輸日加工鰻幾乎已消失在日本市場超市及量販店,在品質無法大幅超越中國大陸及日本產狀況,價格成為消費者最重要考量因素。而活鰻在各國入池狀況穩定下,未來我國產活鰻恐也受到各國的擠壓,在日本市場競爭力逐漸消退,我養鰻產業似須革新性做法,調整產業結構及經營管理,尋求永續發展。
A:
A: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