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為了培育AI人才,由英瑞(典)製藥公司AstraZeneca、瑞典軟體科技公司Zenseact、 Sahlgrenska醫學院(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l,位於哥德堡市)和瑞典AI中心(AI Sweden)共同參與一項AI人才培訓計畫,將自今年秋季起,從歐盟國家招募6位具IT碩士學位之人士,利用1年半的時間輪流於AstraZeneca、Zenseact和Sahlgrenska University Hospital工作實習,每周並於AI Sweden聚會一次,進行交流增進彼此的認識、提高語言能力及增加對於瑞典文化的了解。 AI人才培訓計畫盼於2020年能夠吸引全球100名人才加入,並促進更多企業共同參與培訓計畫。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北歐銀行(Nordea)表示,疫情影響經濟的時期已經結束,瑞典經濟正逐漸復甦,該銀行並將瑞典2021年經濟成長調整至4.6%。但隨之而來的挑戰包括通貨膨脹、人才欠缺及伴隨而來的薪資成本和人口減縮等。 但北歐銀行也指出,效率不佳的刺激方案可能導致市場過熱及金融市場泡沫化,尤其近期瑞典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從7月的64.5降至8月的60.1,可顯示瑞典從2020年開始回溫的製造業已出現降溫走勢,及供應鏈不穩所導致製造業產線中斷的問題。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投資顧問公司Jadwa最新月報及產業暨礦產資源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Mineral Resources)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7月製造業投資設廠達500億里雅創新高,此間製造業新僱用2,931名勞工,國內工廠總數則達10,138座,其中40%位於首都利雅德。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製造業主要包括16項重大產業且分布於13個省份之行政區,另本年1月至7月製造業投資總額達700億里雅(約187億美元)。

A:據媒體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杜拜之最大自由經貿區 - 杜拜綜合商品交易中心(Dubai Multi Commodities Centre, DMCC)本(2021)年8月吸引204家新企業進駐,本年1月至8月則共吸引超過1,500家新企業進駐,創7年來新高。 DMCC係成立於2002年,迄今共吸引逾19,000家企業進駐,並曾6度獲國際金融媒體 -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評選為全球年度最佳自由經貿區(Global Free Zone of the Year)。 DMCC總裁暨執行長Ahmed Bin Sulayem表示,該區各項優秀條件成功吸引各國不論規模大小之企業進駐,加上杜拜將於本年舉辦2020年世界博覽會(EXPO 2020),預估將可吸引更多企業進駐,本年底前進駐企業總數可望提升至20,000家。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通訊暨資訊科技委員會(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ission, CITC)頃於本(2021)年9月1日與中小企業發展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Monshaat)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促進更多企業投資成立外送服務應用程式(App)。 根據上述合作協議,沙烏地政府將與金融機構合作協助中小企業開發及營運外送App,Monshaat技職訓練學院則將提供業者所需訓練課程。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全國資訊科技產業發展計畫(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 Development Program, NTDP)頃於本(2021)年9月1日針對從事IT及數位科技發展專案之中小企業推出專屬融資興業方案 - Technology Growth Financing,企業可獲得10萬里雅至最高1,500萬里雅(約400萬美元)不等之融資,該方案亦與現行之中小企業貸款保證計畫(Kafalah)合作協助業者發展。 NTDP將為企業擔保以協助其取得發展資金,並將有助相關產業提升當地自製率,同時促進沙烏地年輕人實現創業及創新理念。有意申請融資之企業可直接向參與此興業方案之銀行及金融機構申請,或可申用中小企業發展局(General Authorit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Monshaat)線上入口網之現行融資方案。

A:據沙烏地政府公報於本(2021)年9月1日公告,為利政府提升勞動市場本土化(沙化)以及本土勞力對GDP貢獻,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部長Ahmed Al-Rajhi前已於本年5月7日宣布針對私立及國際學校教職進行第1階段本土化,而此新規定於9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預計可於未來3年內為本國籍人士創造28,000個就業機會,未來包括數學、物理、生物、科學、電腦、等學科都將有一定比例之沙籍教師。 根據上述新規定,第一階段教職本土化包括國際學校之阿拉伯語、國族認同、伊斯蘭研究、社會研究、藝術、體育等學科,亦包括私立學校之數學、物理、生物、科學、電腦等學科。 另根據沙烏地私立教育本土化執行規範(procedural guide for Saudization of private education),需有沙烏地社會保險總會(General Organization for Social Insurance, GOSI)註冊在案、月薪不低於5,000里雅且擁有大學或同等學歷者方可被認定為沙籍教師,學校需聘用該等師資方可達到本土化標準。

A:資料來源:歐盟110年9月2日第L309號公報   查歐盟自104年6月6日起以Commissio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EU) 2015/865對自中國進口之非合金鋼線及鋼絞線課徵反傾銷稅,嗣因歐盟國內產業於上(109)年2月28日提出申請,主張措施屆期後可能造成持續傾銷及國內產業再度受損,歐盟執委會爰於上年6月4日公告展開落日複查。   執委會本年9月2日公告落日複查結果,自次日起分別對自中國進口之非合金鋼線及鋼絞線課徵0%至46.2%不等之反傾銷稅,受課徵產品歐盟稅則號列為CN codes ex 7217 10 90、ex 7217 20 90、ex 7312 10 61、ex 7312 10 65及ex 7312 10 69 (TARIC codes 7217 10 90 10、7217 20 90 10、7312 10 61 91、7312 10 65 91及7312 10 69 91)。   本案公告內容請詳歐盟公報,網址為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15R0865&from=EN。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9月2日報導,目前服務業嚴重缺少人手例如, 近期丹麥清潔公司 The 5 Stars向就業中心提供450 個職缺,僅有兩位失業者接受。對此梅特總理在丹麥商會的周年紀念日上提出警告,失業者謝絕就業中心提供之工作機會,將得不到失業救濟。 伊指出,無論失業者之工作經驗或教育背景, 不申請既有的職缺,而在丹麥失業是無法被接受的。  實際上, 如果已由就業中心評估進入就業市場,能夠很快速進入就業市場,挑三揀四不進入勞動市場的民眾,將面臨喪失失業救濟金的福利。 伊認為, 這與“權利和義務”原則相關,目前的失業民眾在經濟復甦全速發展且有大量職缺之際, 必須出去從事就業市場提供之任何工作, 而非挑三揀四不進入勞動市場,仰賴失業救濟金。   據悉財政部部長Nicolai Wammen已宣布政府將“很快”提出一項改革提案,以確保改善丹麥長期和短期的勞動力供應。具體而言,政府承諾將增加至少10,000人的勞動力供應,因為之前的養老金計劃相應地削弱了勞動力供應。預計改革提案重點將放在外國人和 45,000 名既沒有工作也沒有上學的年輕人身上。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8/3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8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強勁成長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本年8月份荷蘭工業Nev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 65.8,雖比 7 月份略降,惟仍持續強勁成長。 Nevi 採購經理指數是針對 350 名採購經理進行問卷調查後的綜合指數,提供各工業業別經濟活動的整體情況,指數超過 50.0 即表示成長。 Nevi採購經理人協會指出,本年8 月份荷蘭就業人數大幅增加,惟產出成長率創近六個月以來新低,未完成的工作量大增。 Nevi 表示,產出成長不佳的主因係供應鏈出現問題, 8月份延遲交貨時間為有史以來第五大,原因是運輸能力不足和全球原物料大短缺。 接受調查的公司稱,採購價格通膨亦維持高水準,價格普遍上漲,尤其是電子零組件和金屬原材料。

A:出處:Dutch News, 2021/09/0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2022年將斥資 60 億至70億歐元以因應氣候變遷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政府的消息人士證實,荷蘭財政部長Wopke Hoekstra即將於9 月的第三個星期二(王子日,亦稱預算日)向議會提交的 2022 年預算中,將撥出 60 億至70億歐元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預算執行上,荷蘭政府可能會採取補貼的方式,例如鼓勵住家安裝防止散熱裝置或改開電動車,並為投資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的企業現有計畫提供更多資金。 據悉約有 5 億歐元將用於發展電動交通,另外還有 5 億歐元將用於發展氫氣的應用。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勞工部本(2)日公布,截至8月28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34萬,較前一週35.4萬減少1.4萬,再創2020年3月新冠疫情後以來新低紀錄,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逐漸復甦。美媒指出,聯邦政府額外失業補助金將於9月6日到期,牛津經濟研究院估計約1,120萬美國人將失去聯邦失業補助金,預計美國就業率將因此提升。 截至8月21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74.8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2%,較前一週290.8萬人減少16萬;目前申請各式失業補助計畫總人數約為1,218.6萬,較前一週增加約17.9萬。 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領地依序:波多黎各(4.8%)、加州(4%)、哥倫比亞特區(3.6%)、紐澤西州(3.5%)、伊利諾州(3.4%)、羅德島州(3.1%)、康州(3%)、紐約州(3%)、維京群島(2.7%)及內華達州(2.6%)。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9)月2日報導稱,為推動可不被竊聽之「量子密碼」及「量子計算機」等技術普及,日本東芝、NEC及豐田汽車等24家企業成立相關協會,共同合作構建穩健體系,以強化產業國際競爭力。 上述協會名稱為「透過量子技術創造新產業協議會」,昨(9/1)日上午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未來將針對量子技術的動向及可應用的領域進行調查,並預定培養專業人才及技術普及之相關制度。 上述參加主要會員,包括NTT、日立製作所、富士通、三菱化學、JSR、瑞穗金融集團、東京海上控股、第一生命保險等,今後歡迎更多有興趣會員加入,暫定以超過100家為目標。 當前日本在量子技術領域,被認為具有優勢地位,惟中國企業等正努力緊追在後,咸認若要保持領先優勢,勢必要加速新藥的研發、提升物流效率、加強資通訊安全等相關技術。

A:依據斯洛維尼亞時報2021年8月31日引述斯國統計局資料,斯洛維尼亞2021年第2季經濟較2020年同期成長16.3%,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個人消費及投資。統計局另修正對斯國2020年GDP預估至469.2億歐元,2020年經濟衰退幅度自2月份預估之-5.5%上修至-4.2%。 2021年第2季個人支出成長18.8%,支出總額甚至高於新冠疫情前2019年第2季,對貨品及服務之個人消費支出均顯著增加。2021年第2季斯國固定資本形成毛額較2020年同期成長19.2%,其中以機械設備投資增加最顯著(+43.2%)。 對外貿易部分,斯國2021年第2季進口額較2020年同期成長34.9%,出口額成長30.2%。貨品及服務進出口均有所成長,惟服務貿易成長幅度相對較小。另進口成長幅度大於出口,以及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惡化,使對外貿易(含貨品及服務)對斯國GDP之貢獻於2021年第2季呈-0.3%。 斯國2021年第2季經濟成長幅度較大之業別為:製造業(+27.4%)、專業、科學、技術、行政暨支援服務活動(+21.8%)、批發零售、運輸倉儲暨旅宿餐飲業(20.1%),以及其他服務業(+18.2%)。 就業部分,斯國2021年第2季總就業人數達到104.4萬人,較2020年同期增加1.4%。多數新就業機會係由製造業、醫療保健暨社會工作業、行政暨支援服務業,以及營建業所創造。反之,旅宿業就業人數減少最多。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 2021年8月29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8)月29日以「史瓦帝尼18家廠商中僅有2家受惠於美國非洲成長暨機會法案」(Only 2 out of 18 firms benefit from AGOA)為題,引用「史瓦帝尼使用AGOA之戰略及實施計畫」(AGOA Utilization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Plan)研究報告指出,史國紡織成衣協會(Eswatini Textile and Apparel Traders Association, ETATA)認為美國紡織成衣市場之利潤率相較南部非洲地區不具吸引力,且程序繁瑣、無法直接與買主接洽等多項缺點,因此史國18家紡織成衣業者僅有2家業者出口至美國市場。   該報導指出,上述「史瓦帝尼使用AGOA之戰略及實施計畫」研究報告係美國國際開發署南部非洲貿易及投資中心(USAID TradeHub)所資助之計畫,透過與史國主要利益團體訪談及諮詢方式,期能尋求AGOA使用效益最大化之解決方案。該報告引述史國紡織成衣協會(ETATA)之觀點指出,AGOA暫停適用時,史國紡織業者隨即面臨進入南非市場之挑戰;史國紡織成衣產業約有2.2萬名員工(95%為女性員工),對史國GDP貢獻高達37%;南非市場之利潤率較美國市場更具吸引力,爰目前18家廠商僅有2家出口美國市場。此外,美國出口文件手續繁瑣、史國廠商須透過代理商而無法直接與美國買主接洽、史國業者多屬CMT之來料加工方式(Cutting 剪裁、Making縫製及Trimming後整理),且廠商亦缺乏對AGOA要求之認識與理解。   此外,ETATA亦提出下列建議:應設立處理AGOA文件之一站式服務平台(one-stop desk)、改善多數業者無法獲得政府支持之合作關係、咸認該產業對史國經濟之貢獻並簡化繁瑣之文件程序、運用貿易便捷化委員會(trade facilitation committee)協助該部門克服挑戰,以及考慮成立一特定出口委員會,以解決特定出口問題等。   該報導亦引述史國工會聯合會(FESWATU)、史國商會(BE)及史國貿易工會(TUCOSWA)等組織之觀點及建議指出,該產業多屬臺灣及中國投資者,史國當地勞工因低薪而未受益,且該產業無相關技術移轉;應運用AGOA平台,創造有利出口之環境,透過史國貿易便捷化委員會簡化出口程序;應透過多元化及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以增加出口競爭力。   此外,依據史國2017年至2022年之貿易政策(National Trade Policy, NTP),史國自1968年建國以來,從未曾制訂過全面性之貿易政策;在貿易方面欠缺明確指引,缺乏透過貿易促進國家發展之政策。因此NTP之願景係盼促使史國轉變為出口導向及具國際競爭力之經濟體,透過貿易部門之出口多樣化及提升附加價值,以推動史國經濟永續成長與繁榮。因此,NTP之目標係達到增加出口對GDP之貢獻達5%、增加拓展新市場、透過塑造品牌及提升產品質量,加強史國出口競爭力等。   謹查前揭「史瓦帝尼使用AGOA之戰略及實施計畫」研究報告全文98頁可逕上網下載:https://agoa.info/images/documents/15843/eswatini-agoa-strategy-2021.pdf。

A:馬來西亞雪蘭莪州(Selangor State)掌管投資、工商業暨中小企業事務的行政議員鄧章欽(Teng Chang Khim)頃於州議會上表示,自2020 年 1 月迄今,雪蘭莪州共核准411項製造業投資計畫,累積投資額違 224.5 億馬幣(約53.59億美元);其中120.2億馬幣(約28.69億美元)為外人直接投資額(占製造業總投資額之53.54%),其餘104.3億馬幣(約24.9億美元)為國內投資額(占製造業總投資額之46.46%);共創造了 2萬7,491 個就業機會。   雪蘭莪州政府透過網路研討會、會議和展覽等各項渠道以虛擬方式實施計畫,並根據標準作業程序(SOP)運作。為確保雪蘭莪州的投資能持續增長,該州已選定航太與生物科技作為招商引資等策略產業。該州政府亦透過常務委員會實施了 121 項招資計畫或活動,以鼓勵新的投資活動。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頃發布消息稱,新冠疫情令經濟停擺,阻礙商品的需求,使製造業的產量和新訂單持續承壓,但商界開始展望馬來西亞可逐漸解封,讓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低谷中回升至43.4點,較上(7)月的40.1點表現為優,惟仍低於50點的榮枯線。   HS Markit在前述報告中指出,從PMI與官方統計數據的歷史紀錄來看,PMI萎靡不振,可能意味國內生產毛額(GDP)停滯不前,因疫情持續衝擊馬國經濟。8月PMI數據顯示,企業產量連續第4個月下降,且降幅依然顯著,為5月以來最嚴重水準,主因市場需求欠佳以及各種生產因素干擾所造成,導致企業被迫減產。新訂單亦有所減少,降幅為近3個月以來最嚴重。   馬國製造商指出,隨著新冠確診病例飆升,客戶信心減弱,導致不少計畫遭到擱置或推遲;出口銷售亦也遭到主要海外市場疫情惡化衝擊,而未能獲得支撐。同時,馬國8月製造業的就業人數再次減少,意味勞工人數在過去5個月中,有4個月都下跌,因疫情導致製造業者無法引進外勞。馬國企業另強調稱,較低的產能和採購困境亦帶來額外壓力,使無法執行的累積訂單進一步增加。此外,8月的營運成本連續第15個月飆漲,因主要原料和運輸費價格皆上漲。   展望未來,馬國製造商仍對未來一年的前景感到樂觀,持樂觀看法的人數達到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並相信疫情將會逐漸消散,令經濟加速復甦,屆時全球供應鏈也將有所改善。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製造商聯合會(FMM)主席蘇添來頃表示,根據該聯合會與馬國經濟研究院(MIER)自本(2021)年7 月16 日至8月16日對687家廠商展開之調查顯示,新冠防疫措施緊縮對製造業帶來更大壓力,導致本年上半年商業活動指數猛降36點至65點,低於100點榮枯線,並預期下半年情況可能持續嚴峻。除生產成本指數以外,其他現況和遠期指標均低於去(2020)年下半年,突顯出本年上半年製造業情況非常嚴峻,而這樣的情況更可能持續至下半年。   該報告指出,54%受訪者表示本年上半年商業活動下跌,比率高於去年下半年的37%,而活動增加者比例更較前期減半至19%。本年上半年國內銷售表現比出口銷售為差,國內銷售和出口銷售分別下跌至56點及71點;其中國內銷售為主的57%受訪者通報銷售減少,僅有13%銷售出現增長;出口銷售增加和減少比例則為20%和49%。   銷售放緩打擊產量和產能使用率,產量現況指數從前期的101點下跌至61點,產能使用率現況指數也跌至59點。其中57%受訪者在上半年減產,高於增產的18%,產能使用率減少比例亦增加至57%,僅16%選擇增產。生產成本卻與產量和產能使用率呈現反差,連月走高,生產成本現況指數從去(2020)年下半年的146點增加至165點,其中72%受訪者稱成本攀升,下跌比例僅有7%。   在前述情況下,商家投資信心持續謹慎,資本投資指數從去年下半年的88點減少至78點,當中有38%受訪者減少資本投資,但有一半暫時維持不變,提高投資者僅14%。   製造業嚴峻情況亦衝擊就業表現,就業現況指數從前期的95點降低至82點,反映出製造業增聘活動趨於被動,其中26%製造商選擇裁員,僅有8%增聘人手。   展望下半年,蘇添來主席認為,基於疫情持續對經濟和企業前景帶來不確定因素,當前嚴峻的商業情況可能持續至下半年,當中除生產成本可能進一步攀升外,所有其他指標仍遠低於榮枯線,顯示出來月製造業前景依舊萎靡不振。   該報告另預測年,本年下半年馬國商業活動將持續緩慢,商業活動預期指數從前期的87點下跌至60點,其中55%受訪者預期下半年商業活動依舊緩慢,僅15%受訪者正面看待未來前景。   受到全國復甦計畫(NRP)和全面封鎖措施對商業活動影響,48%基本經濟服務領域業者雖獲准復工,但整體業務仍受到影響,44%受訪者預期生意僅可以支撐1至6個月,另22.4%預期生意僅可支撐1至3個月。另21.5%受訪者相信業務可持續4至6個月,12%看好業務可以支撐逾12個月,僅19%認為業務完全不受影響。   受到封鎖和人手限制影響,55%受訪者因無力交貨被迫取消訂單,另40%對下半年訂單進行評估,38%則需承擔卡在港口或機場的貨櫃倉儲與滯留成本;21%受訪者因延遲交貨需做出賠償,16%則因貨櫃無法移出港口或機場被迫支付貨運取消費。   至於從疫情有效退場的策略,多數受訪者均認為雇主需確保所有雇員全面接種疫苗,甚至要求新聘員工需在上班前接種疫苗,接著為延續現有防疫標準作業程序(SOP)、限制海外商業旅游至2022年,以及提升員工房屋設施等。   蘇添來主席另稱,在當前情況下,56%受訪者選擇減少人力成本,其中凍結增聘人手、取消非合約補貼和福利、減少工作日、強制年假和禁止兼職工作/外包為最受雇主歡迎的五大削減成本措施。裁員方面,只有2.5%於6月選擇裁員,6.7%擬於8月至12月期間裁員,另3.6%考慮於明(2022)年裁員。同時,13.2%受訪者選擇減薪,另34.2%考慮減薪。   與此同時,隨著2022年財政預算案逼近,83%受訪者盼政府能調低公司稅,接著為電力與天然氣提供折扣(71%)、延長所有領域員工的針對性薪資補貼(52%)、延遲/降低監管成本(包括正在草擬的新法規成本,51%)和降低法定成本(執照、門牌稅和地稅等,49%)。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本年9月2日發佈研究報告顯示,由於新冠疫情在各地反彈及封鎖措施尚未解除,使得東協製造業連續三個月萎縮,本年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下跌0.1至44.5,其中新加坡反轉上(7)月擴張狀態,從過去八年新高的56.3,下跌至44.3,緬甸萎縮程度最嚴重(36.5),印尼(43.7)和馬來西亞(43.4)雖稍微回升,但仍持續萎縮,越南(40.2)跌至去(2020)年4月以來新低,菲律賓(46.4)則跌至15個月來新低,泰國(48.3)跌勢則較不明顯(註:指數高於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低於50則代表萎縮)。 IHS Markit經濟分析師Lewis Cooper指出,疫情暴發和更嚴厲封鎖措施拖累東協製造業。客戶需求持續減少,工廠產出再次迅速下降,雖積壓訂單出現好轉,但企業仍減縮人手,商業信心也降至13個月來低點。儘管如此,東協製造業前景並不完全悲觀,因為企業對未來12個月提高產出仍充滿信心。 整體而言,東協製造業本年8月雖陷入萎縮,但仍保持穩定。產出和新訂單連續三個月下降,但跌幅自7月以來沒太大變化,是記錄以來最大,反映更嚴厲的防疫措施持續對製造業造成挑戰。新出口訂單連續三個月下跌,凸顯外國需求減弱,但下跌速度稍微放緩。採購持續減縮,但減幅有所放緩,使得庫存進一步下降。供應鏈干擾仍然嚴重,交貨時間延已至歷來最長。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本年9月1日發佈最新「經濟分析師調查報告(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顯示,24名經濟分析師對星國本年全年經濟成長預估中位數為+6.6%(新加坡官方預估為+6%-+7%),高於6月的+6.5%,第三季經濟成長預估為+7%;明(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則預估為+3.9%。 若以各領域而言,預估製造業本年全年成長為+11.4%,較先前預估的+8.3%強勁;金融與保險業預估成長為+6.8%,亦優於先前預估的+6%。另本年全年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預估成長為+9%,高於先前預估的+7.5%。 高達九成經濟分析師認為,新冠疫情進一步惡化,新加坡再次緊縮防疫措施,是影響經濟成長最主要的下行風險;若重新開放邊境,國際旅遊復甦,則將推動新加坡經濟進一步成長,70%經濟分析師將此因素列為首要上修經濟成長率的可能性,比率高於先前的44.4%;有效控制疫情以及全球電子產品需求強勁,製造業產出成長優於預期,是另外兩項上修的可能性。 依據報告,新加坡本年全年通膨率中位數預估為+1.7%,較6月預估的+1.4%高;排除住宿和個人交通成本的全年核心通膨率中位數預估為+0.7%,低於先前預估的+0.8%。明年整體通膨率預估為+1.4%,核心通膨率為+1.3%。 星展集團經濟分析師謝光威表示,新加坡經濟穩健復甦,已逐漸正常化成長,但在下半年仍面對不少外部風險,包括中國、美國和東南亞疫情惡化;中國近期加強對部分企業的監管,也可能造成其下半年經濟成長低於預期。另鑒於星國經濟穩健復甦,謝光威不排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能在本年10月開始緊縮貨幣政策。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