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國際媒體路透社本(2021)年9月5日報導,義大利財政部長Daniele Franco出席由顧問公司Ambrosetti舉辦的年度經濟論壇,並預測本年義國經濟成長率可超過5.8%。 義大利國庫本年4月原先預期年度經濟成長率為4.5%、2022年度則可達4.8%,而自4月起,隨著義大利經濟表現漸有起色,義大利國會預算辦公室在8月將預期提高至5.8%。 財政部長Daniele Franco表示,義大利正經歷強勢的經濟復甦,經濟成長幅度有可能更高於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期,然快速成長固然重要,背後最大的挑戰是達到整體結構性成長。 Franco部長透露明年政府仍會維持擴張財政措施以尋求疫後復甦,並認為明年度政府負債比率會改善,渠表示2020年平均公共債務成本約為2.4%,是政府可持續維持的程度。(義大利本年度預期赤字約為GDP的11.9%,將使負債與GDP比例上升至159.8%,為二戰後新高) 此外,為改善過去經濟疲軟表現,義國政府計畫在財政改革中推動降低所得稅等方案,並有可能在近期獲得內閣會議通過。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1.09.06   PAP, PolandIn   波蘭招聘公司GI Group 運營長 Ewa Klimczuk表示,波蘭製造、物流及食品行業現在正忙於招聘低階別員工。這種復甦在餐飲及旅館業中可見一斑。對IT、會計及物流方面的專家尤其受歡迎。   K營運長指出,波蘭公司正在努力解決專家短缺的問題,並且更願意協商工資,以留住現有員工或在空缺出現時尋找新員工。然而,K女士補充表示,由於零組件短缺,供應鏈持續存在問題,汽車行業略有下滑,因此生產無法全面展開。   Grafton Recruitment公司業務總監Joanna Wanatowicz表示,在IT、物流、運輸及製藥等領域人員,供不應求。在IT 領域,求職者可以在就業條件及薪水方面得到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兩位專家都指出,在大多數行業,波蘭僱主已經學會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如何運作,並且不害怕下一波冠狀病毒。專家們表示,波蘭公司已經學會如何運作,以免裁員,以及如何在那些預計成長的行業僱用工人。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9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39/P200號(商情文號:第739號) 商情本文: 愛爾蘭副總理兼企業貿易暨就業部長Leo Varadkar偕愛爾蘭企業局代表於本日到訪英國,展開對英國、法國和德國等三國之貿易代表團任務,後續將訪問法國及德國。此貿易代表團目的著重於為愛爾蘭企業與鄰近重要市場擴展貿易合作。據統計,英國、法國和德國於去年在愛爾蘭企業局成員的出口總額中占39%,共有超過2300家愛爾蘭企業局向此三大市場進行出口貿易。本次出訪亦為英國脫歐協議生效與疫情爆發後至今,愛爾蘭企業局首次執行之面對面貿易任務。在過去12個月內,有95家愛爾蘭企業局成員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三大市場設立新辦事處,且在過去18個月內,近70家愛爾蘭企業局成員公司在英國市場新建業務。 該訪問團將聚集愛爾蘭企業和英國企業、組織等舉辦一系列會談,共同研討住房、保險和醫療保健等領域之數位化轉型和創新發展。愛爾蘭企業局成員公司已宣布在英國市場的一系列新業務。 愛爾蘭企業局局長Leo Clancy表示,該局與英國的長期業務關係,建立在兩國存有共同價值觀,以及對企業有利競爭的商業環境基礎上,貿易代表團出訪英國,亦展現其欲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繫,並推動創新以解決當今全球挑戰。英國和歐元區均為愛爾蘭出口商的主要市場,英國和歐元區去年合計在該局成員的出口總額中占52%,出口額達134億歐元。

A:參考資料:The Irish Times 日期:110年9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38/P200號(商情文號:第738號) 商情本文: 根據歐盟稅務觀察聯盟(EU Tax Observatory)報告,愛爾蘭被列為歐洲主要銀行17個避稅國之一,在其分析中可見,這些主要銀行每年將200億歐元或14%的總利潤計入上述避稅區收益,而這些銀行當地員工的雇用率僅占總體的4%。此研究涵蓋2014年至2020年間統計,這些銀行在避稅國的利潤異常高,估計每位員工為23萬8000歐元,而非避稅國則為每員工約6萬5000歐元,愛爾蘭每名員工的平均稅前收入則約為25萬歐元。被列為大銀行避稅港的其他國家,還有巴哈馬群島(Bahamas)、百慕達(Bermuda)、英屬維爾京群島(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根息島(Guernsey)、直布羅陀(Gibraltar)、香港、曼島(Isle of Man)、澤西島(Jersey)、科威特(Kuwait)、盧森堡、馬靠(Macao)、馬爾他島(Malta)、模里西斯島(Mauritius)、巴拿馬(Panama)以及卡達(Qatar)。報告分析涵蓋36家歐洲主要銀行,其中20家去年在愛爾蘭設分點,包括ABN Amro銀行、Barclays銀行、KBC、Danske銀行、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BNP Paribas銀行、Santander銀行、Lloyds銀行和Rabobank銀行,沒有一家愛爾蘭銀行。 避稅國認定指標為公司稅低於15%的地區。研究發現,若全球最低公司稅設定為15%,如G20集團和OECD組織最近改革朝向之方向,上述銀行每年將支付30億至50億歐元額外稅收,相當於其目前支付稅收之13%;若全球最低公司稅設為21%,則將產生60億至90億歐元額外稅金;而若將全球最低公司稅設為25%,每年將可有約100億至130億歐元之額外總稅收。在稅收損失方面,英國為去年最大輸家,損失近5.05億歐元,其次為法國,損失4100萬歐元。歐盟稅務觀察聯盟由巴黎經濟學院主持,獲歐盟贊助,專注於稅收研究。該聯盟於今年6月發布針對跨國公司避稅的報告,不過報告作者強調其報告不代表歐盟執委會觀點。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Financial Times 日期:110年9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36/P200號(商情文號:第736號) 商情本文: 英國工商總會7月份調查報告指出,超過33%企業擔心勞力短缺將導致今年秋季經濟成長前景艱辛,國內勞力短缺比例落至1970年代中期規模,即使在政府薪資補貼計畫結束後,雖然預期有更多的勞動力將返回工作場所,但恐也將無法解決國內勞力短缺困境。 報告並指出,此短缺現象已導致許多業者生產力受影響,除在旅館業、餐飲業由於缺乏勞力導致服務時間受影響外,並且大量缺乏推高機駕駛、工廠機械操作員或木工等勞工,另企業反應,尤其在營造業及物流業方面,因應當前問題而加薪,導致人力成本上升,可能會將成本轉移在消費者價格上。因此,英國工商總會再次呼籲政府應考慮開放短期簽證的措施,以舒緩勞力短缺導致業者極大壓力。 英國商業部長Kwasi Kwarteng於8月份公開致信給國內商業領袖,呼籲企業薪資補貼措施於9月30日終止後,應聘僱更多的英國勞力,以解決當前勞動力短缺問題,而非期望依賴移民,尤其現在仍有許多英國人面臨失業問題。英國工商總會秘書長Tony Danker指出,政府僵化立場並等待勞力短缺自行解決不是經濟運行的方式,英國需要同時解決短期經濟需求和長期經濟改革。且強調,企業在訓練人力方面也需要投資金錢與時間,認為營造業、製造業以及零售業與餐飲業等的勞力短缺問題恐延續兩年時間。

A:參考資料:BBC 日期:110年9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37/P200號(商情文號:第737號) 商情本文: 英國Local Data公司調查報告指出,在新冠疫情和消費者習慣改變等持續影響下,英國零售業平均每日近50家店面關閉。由PwC顧問公司所委託,Local Data公司調查超過20萬家在英國擁有至少5家店面的連鎖業者,包括商業街、購物中心和零售購物區等地之零售店、餐廳、咖啡館、銀行及健身房等,其統計數據顯示,儘管英國2021年上半年有3488家商店開設,但為6年來最低數量;並且有共8739家商店關閉,5251家商店店家營利負成長,但是有750家的損失較2020年少。其中,時尚服飾零售業者受創最深,另有120多家百貨公司永久關閉。另外汽車展示店、博弈站和銀行等實體據點減少,證明消費者轉型電子商務消費的趨勢。 在地點方面,城鎮市中心仍為影響最深的地區,景氣消退速度比郊區更快,因郊區現成為居家工作者主要的活動場所,如倫敦已從2016年經濟表現最佳之地,變為連續第二年表現最差的地區。另零售園區因多以超市、家居用品和家具等零售商店為基礎,表現尚好,其客流量已回復近疫情前的規模。 此數據建立在去年已有超過1萬7500家零售業連鎖商店關閉之基礎上進行。Local Data公司零售部門負責人Lucy Stainton表示,目前可從數據所見,跌幅正在放緩,但國內多次封鎖措施導致之綜合影響仍不可被忽視,英國各地閒置單位數量已創歷史新高,且無跡象表明需求將長存以支持供應。PwC顧問公司研究員Lisa Hooker也表示,在去年商店關閉速度加快之經驗中,預計本年恐將有更多商店在稍晚面臨關閉。對於許多連鎖商店而言,未來6個月應將是成敗的關鍵,特別是小型零售業者仍尚未走出困境,許多業者與房東之間仍在處理租金延繳問題。

A:參考資料:GOV.UK 日期:110年9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0)經字第735/P200號(商情文號:第735號) 商情本文: 澳大利亞為英國鐵路貿易主要出口國之一,澳大利亞在未來十年中估計有超過 820 億英鎊(1550 億澳幣)鐵路投資,包括橫跨主要城市如墨爾本的橫跨鐵路項目,而英國鐵路出口商將有機會參與。在今年稍後將簽署之英澳自貿協定下,所有鐵路相關產品之5%關稅將被取消,此將使英國鐵路出口商參與澳大利亞國家鐵路開發項目更具競爭力。 該自由貿易協定亦將支持國內鐵路業者,持續在澳大利亞鐵路業之發展, 包括Altro地板製造商已參與墨爾本電車翻新等,以及Ricardo工程諮詢公司,其在澳大利亞之鐵路收入占其總收入25%,且已獲選過幾項備受矚目的計畫。在目前架構下,英澳自由貿易協定也將更大程度地給予英國公民在澳大利亞的工作權,允許年齡35歲以下的英國公民可在澳大利亞自由旅行及工作最多三年。同時,國際貿易部及國家創新局(Innovate UK)發布一項競賽活動,以支持英國鐵路業者在全球發展,該活動將提供小企業最高5萬英鎊資金,協助其進入澳大利亞、印度和加拿大等不斷成長之貿易市場。

A:根據瑞士聯邦統計局(BFS)最新公布瑞士2021年1至7月份旅遊住宿統計, 1至7月份於瑞士旅館住宿人數共計有1,500萬名旅客,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2.2% (增加160萬人次),另在本年1至7月份旅遊住宿統計中,外國旅客人數為330萬人次,減少32.1%(減少160萬人次);瑞士本地遊客人數1,170萬人次,成長37.2%(增加320萬人次)。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統計局(BFS) 日期: 2021年9月6日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2021/08/28   愛立信(Ericsson)執行長Börje Ekholm近期接受法媒《世界報》採訪指出,歐洲發展5G基礎建設大幅落後。目前全球2.2億的5G用戶中,中國使用者占80%(中國已有11%的電信用戶開始使用5G),北美占4%,而歐洲只占1%。   5G網路部署需要使用低頻段(約700MHz)基地台與中頻段(約3.5GHz)基地台相互配合。低頻段基地台由於天線傳輸容量非常高且部署快速,適合覆蓋大量區域。歐洲目前主要的5G基礎建設多為低頻段,然而在減少網路延遲方面,中頻段部署至關重要。   談及5G覆蓋率時,愛立信歐洲與南美洲網絡管理負責人Christian Leon表示目前韓國5G覆蓋率觸及約其四分之三的人口,中國約有50%,美國為38%,在歐洲則尚不及10%,估計歐洲在5G發展上落後美國與亞洲至少兩年。但Christian Leon認為歐洲仍然可以縮短該差距,關鍵在於如何協調。歐洲在5G部署上存在嚴重碎片化的問題,各地區網絡特性不盡相同,導致架設速度更加緩慢。此外,相較於美洲和亞洲,歐洲人對5G保持相對不信任的態度也是原因之一。   在27個歐盟會員國當中,比利時發展5G部署呈現落後趨勢。比利時政府將5G電信頻率拍賣截止日期延至2022年初,因此正式啟用5G網路的時刻也將一併順延至2022年下半。但比利時還是有其競爭優勢,比利時即使在城市裡也幾乎沒有像倫敦或紐約般摩天大樓四處林立的現象,因此5G基礎建設部署相對難度較低,可以快速完成。此外比利時人口密度高,不似德法等國人口分散,5G覆蓋率將更容易觸及總人口數。

A:依據德國媒體heise online報導指出目前德國計有約46,174 個公共充電站但有數百個營運商、不同費率及商業營運模式,汽車業者正嘗試不同的方式試圖使電動汽車購買者在使用上更加便利。   其中福斯汽車推出只需用一張充電卡客戶即可以使用位於歐洲不同營運商約 238,000 個充電站,每月客戶會收到一次帳單。福斯汽車發言人Tim Fronzek表示多數客戶似乎較偏好固定充電費率,惟並非所有充電站營運商都願意接受固定費率制。另一方面奧迪汽車則採用與車廠BMW相同之充電站系統,該系統亦使用充電卡而該等車廠客戶可使用位於歐洲總計近 250,000 個公共充電站,目前此系統之參與車廠包括豐田汽車與現代汽車。   在車廠特斯拉方面,目前特斯拉仍維持其自有品牌之充電系統網絡,該系統在德國擁有約 150 個快速充電站,在全球約 3,000 個快速充電站。特斯拉執行長Elon Musk表示預計今年稍後將向其他電動汽車廠開放特斯拉充電系統,歡迎其他車廠使用其網絡。   依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一項調查中顯示64% 的受訪者認為充電站數量不足仍是購買電動汽車的障礙。此外根據管理諮詢公司PwC的一項研究指出當前德國各地不同的營運商仍採用不同之充電系統與商業營運模式,消費者在使用不同系統需配合系統之要求進行個別註冊,該研究建議註冊與支付方式的標準化應可吸引更多消費者使用充電設施。  

A:1. 今(9月6)日菲國總統府宣布,國家疫情工作小組已通過將大馬尼拉地區自9月8日至30日調降為GCQ狀態,但此次GCQ與以往不同,將會包含新的定點封城措施,身為全國疫情大流行中心及主要經濟樞紐,將由大馬尼拉地區先行試行此措施。相關執行細節最遲明日公布。 2. 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定點封城(granular lockdown)將由市長或省長宣布,可能只是一個小範圍如一條街或社區,而不是整個城市或全省。屆時餐廳將會開放內用,宗教聚會可准許容納10%的出席。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9/0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雇主協會與中小企業協會希望員工提供疫苗接種證明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雇主協會 VNO-NCW 和 中小企業協會MKB希望能見到其員工是否接種了疫苗、檢測結果呈陰性或從新冠病毒感染中康復,此舉對加強工作場所的安全是必要的。 VNO-NCW 和 MKB 認為,若有人未接種疫苗或無法出示新冠病毒陰性檢測結果,雇主必須有要求該員工居家工作或當場做檢測的選項。 VNO-NCW 總裁 Ingrid Thijssen 指出,企業界各行各業越來越陷入困境,一方面法律要求確保安全的工作環境,但另一方面又不允許詢問員工是否接種過疫苗或接受過檢測,特別是現在大家都將再次回到辦公室上班,因此必須做出改變。 MKB主席 Jacco Vonhof 表示,越來越多的員工希望相互知道是否接種了疫苗, 另有些客戶則要求供應商只能派遣接種過疫苗或接受過檢測的員工。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9)月6日報導稱,美商特斯拉(Tesla)汽車積極推動研發並導入新材料,以取代過去經常使用在半導體電路板的矽原料,並帶動使用碳化矽(SiC)的風潮;除研發使用SiC與氮化鎵(GaN)的化合物半導體外,並同步進行鑽石的研究,盼能在已接近極限的迴路微小化進程,提升發揮新原料的潛能。 迄今半導體在1947年代多使用鍺(Ge)元素,到了1960年後開始改用矽(Si),目前在特斯拉的推動下,則開始進入SiC與氮化鎵(GaN)等原料的時代;藉由新原料的開發,電動車(EV)的續航力、伺服器的消耗電量、感測器的性能,屆時可望獲得大幅改善。 智慧型手機、電腦等電子機器的CPU及記憶體使用各種半導體晶片,其大部分的電路板原料多採用矽原料來製造。1947年在美國的研究下,有一段時間曾使用鍺(Germanium)來製作;惟至1960年代後,由於矽變得容易取得,也易於加工,爰成為半導體電路板的原料主流。目前特斯拉推出的主力EV車的「車款3」,在部分汽車的逆變器導入SiC電路板半導體,使得矽的優勢地位逐漸被取代。

A:柬埔寨-韓國自貿協定可望於下(10)月完成簽署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2021年9月5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韓國駐柬大使近日對外表示,期待已久的柬埔寨—韓國自由貿易協定可望於下(10)月完成簽署,一旦正式簽署,將進一步促進雙方自由貿易往來。   根據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柬韓雙邊貿易額達4.51億美元,年增6.7%。其中,柬埔寨對韓國出口達1.59億美元,年減1.6%;進口達2.92億美元,年增11.9%。   柬埔寨商務部表示,柬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將進一步加强兩國經濟夥伴關係與推動雙邊貿易,為兩國人民及商界創造更多經濟及社會利益。柬韓自由貿易協定涵蓋貨品貿易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以及貿易救濟、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與貿易便捷化、經濟合作、透明度、爭端解決、制度安排及最終裁決等方面。   據悉韓國總統文在寅於2019年3月訪問柬埔寨時,洪森總理提出兩國簽署自貿協定建議,並得到文在寅的支持。同年11月,兩國對簽署自貿協定展開可行性研究,並於2020年7月開始舉行正式談判。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1/09/06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新冠入場通行證可能將適用於餐飲業等行業 荷蘭新聞公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政府正考慮在引進新冠入場通行證,任何想要進入酒吧、餐廳、博物館、電影院或音樂會者,均須證明已接種疫苗,否則每次入場前都必須做病毒檢測。 荷蘭衛生部長 Hugo de Jonge 致函眾議院表示,仍有約 180 萬荷蘭人未接種疫苗,比率過高,若無法下降,將不得不廣泛使用疫苗接種證書。政府正準備一項法案,希望盡快採行此一新措施。 荷蘭新聞台 NOS記者 Ron Fresen 總結道,政府的意圖是讓很多人因每次要做檢測過於麻煩而最終接種疫苗,政府沒有越過強制接種的界限,而是朝向接種壓力的方向發展,惟此亦具有爭議,肯定會引發出更多討論。 目前荷蘭的一些人數眾多的活動如節慶、文化活動與體育比賽已需出示新冠通行證, De Jonge 部長希望同樣適用於室外露天座位區、餐廳和電影院等。  

A:出處:NL Times, 2021/09/03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消息人士指出:荷蘭政府不會在 9 月 20 日取消基本防疫措施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來自政府內部的消息人士指出,荷蘭政府不會按原定計畫在 9 月 20 日取消例如保持安全距離的基本防疫措施,而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和盡量居家辦公的建議亦將持續一段時間。 三週前的疫情記者會上,荷蘭政府承諾在感染數據許可的情況下, 9 月 20 日將進一步鬆綁疫情限制措施,同時提及可能將於 11 月 1 日取消所有的防疫措施限制。 據統計,截至 8 月 29 日全荷疫苗接種已超過 2290 萬次(荷蘭人口約1,740萬),其中接種第一劑者超過 1250 萬,接種第二劑者超過 1030 萬。目前 12 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一劑者有82.8%,完整接種疫苗者有73.3%。荷蘭接種率雖然高,然而最近一週確診案例為 17,575 例,平均每日仍達 2,510 例。確診案例高居不下,可能是致使荷蘭政府仍不敢大幅鬆綁的主因。

A: 據日本共同社新聞本(9)月5日報導稱,日本政府與國內能源相關企業為推動去碳化社會,將全面強化與亞洲及中東各國進行合作;除預定建構「去碳化資源」--氨氣的穩固供應鏈外,日本政府並擬藉由提供1兆日圓規模之金融資金,分階段協助推動亞洲地區的去碳化工程,並盼擴大衍生日本企業的潛在商機。 目前日本多家電力公司正鎖定燃燒不會產生二氧化碳(CO2)之氨氣及氫氣進行實驗測試,未來被驥望可廣泛用於發電及船舶燃料等領域;預估2050年日本氨氣需求將達3,000萬公噸,相當於現在國內消費量約30倍左右,若僅憑國內生產恐難以滿足,因此如何擴充建構海外採購網絡,將攸關未來去碳化社會的成功與否。 藉由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中介牽線,本(2021)年7月阿拉伯聯合國(UAE)的阿布達比國營石油公司、日本能源企業JERA、INPEX(國際石油開發帝石控股)等相關企業,雙方已就展開調查建構氨氣供應鏈達成共識。另外,日本JERA亦與馬來西亞國營企業及挪威企業等,展開研討穩固供應鏈及製造方面的合作路徑。

A:印尼貿易部長Lutfi與阿聯酋(UAE)外貿部長Thani bin Ahmed Al Zeyoudi於本年9月2日首次舉行「印尼-阿聯酋全面經濟夥伴協定(IUAE-CEPA)」談判會議,會中雙方針對雙邊貿易、投資、清真食品、汽車產業、鋼鐵、鋁製品、黃金、及電子商務等議題交換意見。對印尼而言,阿聯酋為中東國家第一個與印尼展開CEPA談判之國家;對阿聯酋而言,印尼則為第一個與其展開CEPA談判之東南亞國家。雙方盼於1年內完成談判。倘雙方順利簽署CEPA,印尼盼利用阿聯酋作為前進中東及非洲市場之跳板。 印尼與阿聯酋CEPA談判會議期間,印尼工商總會(KADIN)並與阿聯酋工商總會針對雙方產業合作可行性交換意見,印尼KADIN副主席Shinta Kamdani表示,雙方已初步達成共識,將鎖定房地產、再生能源、農業、食品加工製造、以及物流業作為重點合作領域,雙方並將針對幾項合作案進行協商,預計本年11月印尼總統左科威訪問阿聯酋時簽署相關合約。 印尼與阿聯酋雙邊經貿關係要點如下: (一)本年上半年印尼與阿聯酋雙邊貿易總額達18.5億美元。其中印尼對阿聯酋出口額約8.5億美,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31%,主要出口產品包含棕櫚油、珠寶、鐵管、汽車及合成纖維等;印尼自阿聯酋進口額約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主要進口產品包含鋼鐵產業半成品、無環烴、未鍛造鋁、膠體貴金屬、以及丙烯聚合物。印尼及阿聯酋雙方部長於首輪談判會議上表示,簽署CEPA後,目標為推動雙邊貿易額成長5倍。 (二)依據印尼投資部統計資料,自1990年至本年第2季,阿聯酋在印尼投資累計總額達3.7億美元。其中,阿聯酋本年上半年在印尼投資2百萬美元,為印尼本年上半年第43大外資(FDI)來源。惟查,據報載,阿聯酋目前積極推動在印尼投資能源產業,規劃中之投資案金額約190億美元,包含阿聯酋規劃在印尼西爪哇投資145兆瓦(megawatt)浮動式太陽能發電廠(完工後將為東南亞最大)、以及在東加里曼丹省Balikpapan建造煉油廠等。此外,在阿聯酋儲君Muhammad Bin Zayed建議下,左科威總統推動成立印尼主權基金,並於本年2月正式設立印尼主權基金管理局,阿聯酋並於本年3月承諾為印尼主權基金挹注100億美元做為種子基金。

A:據波士頓諮詢公司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及思科(Cisco)本年8月底共同發布之報告指出,本年起至2024年間,印尼資訊科技產業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3%,為亞太地區成長率最高者(其次為印度12%及馬來西亞10%),主要原因新冠疫情期間印尼民眾因封城管制進行居家辦公及學生居家上課等,帶動雲端科技相關服務及基礎建設之需求。 前揭報告預估,印尼2024年資訊科技產業相關消費將達60億美元,在亞太地區排名第11(謹註:該報告預估台灣將消費70億美元,在亞太區排名第10)。另據高德納諮詢公司 (Gartner)預測,印尼2024年資訊科技產業相關消費中,52%將用於公共雲端服務,其餘48%將用於資訊科技硬體基礎建設。據報導稱,由於印尼雲端科技產業市場潛力大,已吸引許多知名外商前來印尼設立資料中心,包含Google Cloud、微軟、阿里巴巴、以及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等。 惟查,印尼企業界數位化及雲端化進程似仍有挑戰。據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針對亞太地區國家共計800家企業進行調查之結果,約有84%印尼企業自認為數位化進度不如競爭對手。另據美商IBM及Google Cloud之印尼代表表示,部分印尼企業難改採用以雲端服務為基礎之業務營運方式,主要原因包含資訊安全考量、高額成本、以及專業人才不足等。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4日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將擴大「國際外派計畫」(International Postings Programme,簡稱iPOST),以支持更多星國民眾到海外工作,尤其是亞洲其他國家,使他們具備國際能力和國際觀,以擔任區域和國際職務。 金管局會支付那些派駐亞洲人員的薪資,且包含機票、住宿和津貼等費用。支持對象從擔任高階管理職位的管理層,擴展至年輕專業人才。自2016年以來,近110名星國人受益於iPOST計畫,其中多數已返回新加坡且擔任更高職務。此外,MAS也將擴展「金融助理管理計畫」(Finance Associate Management Scheme)以支持金融機構派遣年輕專業人才到海外栽培。金融機構依該計畫派送每名星籍國民到海外培訓每月將能收到5,000星元的資助。從明年起,此海外資助期限從3個月延長到6個月。 新加坡人力部長陳詩龍9月3日在金管局與新加坡銀行與金融學院(IBF)聯辦的「樹人」(Growing Timber)網路論壇上呼籲星國國人走出舒適圈並把握外派機會。另外,新加坡將繼續對全球保持開放和聯通,以維護星國作為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儘管新加坡民眾依然是金融業受雇人員核心,但星國仍需要全球人才來補充網路安全和投資組合管理等職缺,並帶來新想法和聯繫,一起攜手壯大勞動隊伍。 瑞士銀行(UBS)亞太區執行總裁許健洲表示,目前逾100位新加坡員工在瑞銀世界各地辦事處工作,鼓勵新加坡人爭取海外工作機會,並強調星國作為世界金融中心要繼續蓬勃發展,關鍵是要擁有能與世界頂尖並駕齊驅的全球人才。瑞銀在新加坡逾3,000名員工中,有6成是新加坡人,其餘來自45個國家。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