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謹查,印尼國內醫療衛生用品產業發展快速,過去1年印尼國內增加871家醫療衛生用品製造商。惟據雅加達郵報指出,印尼目前所需之醫療衛生用品中,大部分仍仰賴進口,僅11.4%在印尼製造。另據印尼財政部政府採購局(LKPP)資料指出,本年上半年印尼政府已花費15.4兆印尼盾(約10.7億美元)採購醫療衛生用品,其中12.5兆印尼盾(約8.7億美元)購買進口醫療衛生用品,2.9兆印尼盾(約2億美元)購買印尼產製之醫療衛生用品。 印尼海事暨投資協調部等政府部會刻正積極研議刺激方案以加強發展國內醫療衛生用品製造業、降低印尼對外國物資之依賴,並減少印尼國家防疫預算支出。據海事暨投資協調部部長Luhut表示,目前該部刻正草擬新規定,未來政府單位採購之藥品可能須達到55%國產化比率(TKDN)之門檻,此外,L部長表示,未來不排除對印尼國內已能生產之防疫物資課徵進口關稅。印尼醫療器材製造業者協會執行主任Ahyahuddin Sodri支持政府用關稅及國產化比率門檻保護國內產業,渠並認為,政府除應推出刺激方案外,更應設法協助國內業者取得製造醫療衛生用品所需之原物料,才能更有效協助國內相關產業發展。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4日報導,副總理王瑞杰9月3日在「亞洲數位金融研究所」(Asian 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的開幕儀式宣布,星國將在本年底正式推出當地金融業首個聯合學習平臺「中小企業信貸資料共用聯盟」(SME Credit Analytics Consortium)。金融機構透過該聯合學習平臺將能優化信貸評估、減少銀行風險、降低中小企業所須承擔的利率,並開發更好的評估模式,尤其是針對違約和債務回收。 聯合學習是透過機器學習,利用來自多個機構的資料對演算法進行優化,而微數據(microdata)仍由每個金融機構所持有。新加坡多家金融機構已承諾參與此聯合學習平臺,例如Funding Society、FundOn和GreenArc等,副總理王瑞杰表示,希望此舉是產業內資料共享的重要開端,也是合作的新範式,期待能有更多機構參與。 副總理王瑞杰指出,星國希望能把這項合作擴大至東南亞其他地區,以配合當地還未達成的龐大融資需求。該研究所也致力於對綠色金融做出貢獻。目前已與「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兩家當地的金融科技公司iAPPS和CriAT,以及非盈利機構建立綠色金融合作。 新加坡金融科技生態系統近年取得長足的發展,從5年前的50家金融科技公司,增至目前的1,400多家。儘管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星國金融科技業務仍吸引10億美元(13億4,300星元)的股權融資和併購,比2019年高出34%。此外,新加坡去年也成為東南亞第一個發放數位銀行執照的國家。副總理王瑞杰表示,能夠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特別是東南亞的數位經濟預計到2025年將成長兩倍,達到3,000億美元。
A:Facebook及Google規劃在亞太地區鋪設名為「Bifrost」、「Echo」及「Apricot」等3條海底電纜,總長約43,000公里,並規劃在印尼西爪哇及北蘇拉威西等地設立電纜登陸點,以利加強印尼網路基礎建設。 Facebook及Google本年3月宣布與TELKOM(印尼第1大電信業者)合作推動「Bifrost」電纜建設案,目前仍在探勘及規劃階段,預計2022年動工,該電纜將在北蘇拉威西萬鴉老(Manado)登陸,預計2024年完成鋪設;該二家美商並與PT XL Axiata(印尼第2大電信業者)推動「Echo」電纜建設案,該電纜將在西爪哇卡拉旺(Karawang)登陸,預計2023年完成鋪設。此二條電纜將連結美國與新加坡、印尼、菲律賓、以及關島等。Facebook及Google另於本年8月15日宣布推動鋪設「Apricot」電纜(尚未公布印尼合作夥伴),預計將連接新加坡、日本、關島、菲律賓、台灣及印尼等。 業者推動上述電纜建設案面臨最大挑戰為取得相關準證。依據印尼1999年電信法、2020年創造就業法及該二法相關施行細則,鋪設電纜及建造登陸點等,須向印尼海事漁業部、投資部、環境森林部、資通訊部、交通部、以及國防部等申請准證。據印尼海事漁業部發言人Doni Ismanto表示,該部目前僅已核發「Echo」電纜相關準證,尚未接獲業者針對另二條電纜建設案提出申請。 PT XL Axiata總經理Tri Wahyuningsih Harlianti表示,上述海底電纜計畫將有利印尼降低對國際電纜網線之依賴,且有利推動東印尼數位經濟發展。海事漁業部發言人亦表示,海底電纜建設案將有助印尼國庫增加收入、增加印尼網路速度、保障資訊安全、以及加強印尼數位基礎建設。 惟查,雅加達郵報認為美商鋪設海底電纜未必能直接改善印尼網路品質,因為依據印尼網路供應商協會(APJII)2020年調查,印尼2.7億人口中,約73%人口可使用網路,而網路用戶中,約90%使用手機數據上網,僅10%使用固網寬頻服務。此外,印尼資通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Heru Sutadi亦表示,美國-印尼海底電纜與東印尼網路基礎建設無直接關聯,若要改善該地區網路服務品質,需要在該地區各個村落改加強網路基礎建設,因此H執行主任認為,Facebook及Google鋪設電纜主要目的僅為鞏固該二公司在亞太地區及印尼之市場。
A:謹查,印尼總統左科威於2019年宣布規劃斥資466兆印尼盾(約326億美元)將行政首都自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其中19.2%來自政府預算、26.4%來自民間企業、其餘54.4%則為公私部門合作計畫(PPP),惟因去(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自去年9月即暫停相關討論。 據報載,左科威總統本年8月24日赴印尼東加里曼丹視察新首都所在地相關道路等基礎建設(包含連接東加里曼丹省第1大城Balikpapan及第2大城Samarinda之高速公路完工情形、以及該省海港與機場升級改造計畫等) ,並宣布將重啟遷都計畫。此為新冠疫情爆發後,印尼政府首度宣布重啟遷都計畫。 據印尼國家發展規劃署(BAPPENAS)署長Suharso Monoarfa 表示,遷都計畫至少需要15至20年,目前該署已草擬新法案,該法案倘通過,將有專門機構正式推動印尼首都遷至東加里曼丹。另據報載,印尼公共工程部、交通部、環境森林部、以及空間規劃部等部會已於本年7月提撥共計1.7兆印尼盾預算(約1.2億美元),預計將用於遷都計畫,至於本案明(2022)年度預算金額則尚未確定。 左科威總統提出遷都計畫主要考量包含:雅加達有常年水患、海平面上升、地層下陷、人口過多及塞車等問題,且渠認為遷都有利平衡爪哇島及其他島之經濟發展落差,並藉此帶動新都投資案及基礎建設發展。惟查,依據印尼經濟財政研究中心(INDEF)去年研究報告預估,遷都計畫短期內帶來之經濟效益不大,僅能帶動印尼經濟成長率增加0.02個百分點、投資成長率增加0.17個百分點、進出口成長率增加0.02個百分點、以及就業率增加0.05個百分點。 據報載,佐科威總統2014年及2019年總統大選主要競爭對手Prabowo Subianto(現任印尼國防部長)亦公開表示支持遷都計畫。佐科威總統第二任總統任期將於2024年10月屆滿。2024年印尼總統大選後,遷都計畫是否能持續進行仍須持續觀察。
A:依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本年公布之國際競爭力年報,印尼疫情期間經貿表現穩定、政府效率提升、以及投資人信心提升等,使印尼2021年名次自全球第40名提升至第37名。據雅加達郵報報載,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印尼名次提升,主要原因包含印尼網路用戶增加、道路橋樑等交通基礎建設改善、以及廉價勞工等。 另據報載,印尼大學商管學院研究中心主任Bayuadi Wibowo認為,雖然印尼政府已於去年頒布實施創造就業綜合法,並已陸續頒布相關施行細則,惟仍須持續制定相關施行細則才能更具體落實,並創造更好經商環境;綜合法及相關施行細則實施未滿一年,因此該法對印尼2021年經濟發展影響有限,2022年後(即法規執行滿一年後)印尼經商環境可能有較明顯差異。依據IMB評比,印尼在經貿法規項目評比自全球第50名提升至全球第40名,惟B主任表示,印尼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法規仍存在差異,影響投資人在印尼投資意願。B主任另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印尼政府應特別加強國民健康及國民教育,以避免印尼勞工素質受疫情影響而使印尼國際競爭力下滑。
A:9月4日 越南媒體報導,疫苗、相關防疫物資取得及接種: (一)越南衞生部於9月3日向治療機構分發5萬4,000 瓶瑞德西韋( Remdesivir )以治療 COVID-19 病患,此係衛生部第 5 次分配,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之COVID-19 治療機構,迄今累計分發總數超過22萬7,680瓶。該藥物係越南最大企業集團Vingroup購買50萬瓶瑞德西韋之一部分,該公司捐贈給衛生部,用於治療 Covid-19 患者。 (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於9月3日宣布,日本政府決定在9月初繼續向越南、泰國及臺灣提供總計44萬劑AstraZeneca疫苗。對越南而言,此係繼6月16日、7月2日、7月9日、7月17日之後,日本向越南提供之第5次疫苗援助,共計近300萬劑AZ疫苗。 (三)迄今在越南約9,600 萬人口中,已有2,054萬2,325人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1.3%),其中288萬1,553人完成2劑接種(3.0%) 三、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9月3日新增確診1萬4,922例,仍居高不下,累計確診50萬1,649例;新增死亡人數308例,累計死亡人數1萬2,446例;累計痊癒人數27萬669例。 四、3日確診病例中,胡志明市8,499例,創下單日新高,平陽省3,676例,同奈省986例,南越地區目前為疫情熱點。
A:9月3日 越南媒體報導,疫苗、相關防疫物資取得及接種: (一)越南衛生部要求絕對不可切斷醫用氧氣供應,已與各省市人委會協調,確保醫療設備及醫用氧氣運輸供應條件,俾能為患者提供救治,尤其應允許24小時運送醫用氧氣之特別單位進出省市禁止通行之道路。 越南全國每天供氧能力及供應量約為1200噸液氧/天,並可增加50%至100%。 (二)越南平陽省於9月2日開始注射100萬劑中國國藥(Sinopharm)疫苗, 此係該省居民自願性接種;另,同奈省獲分配50萬劑中國國藥疫苗,已有數萬居民及勞工亦主動接種,以預防 COVID-19。中國國藥疫苗接種,第1劑與第2劑間隔約3至4週。 (三)迄今在越南約9,600 萬人口中,已有2,021萬381人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1.1%),其中272萬6,563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2.8%)。 三、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9月2日新增確診1萬3,197例,仍居高不下,累計確診48萬6,727例;新增死亡人數270例,累計死亡人數1萬2,138例;累計痊癒人數25萬9,324例。 四、2日確診病例中,胡志明市5,963例,平陽省4,504例,同奈省803例,南越地區目前為疫情熱點。
A:9月4日 越南媒體報導, 越南政府防疫措施: (一)越南總理范明正於9月3日在視察南韓三星電子越南太原省工廠時表示,依越南政府在北寧省及北江省抗疫成功範例,在越南投資之外資企業可以信任越南政府之抗疫工作成效。渠表示,由於多種原因,胡志明市疾病預防工作更加困難,惟越南政府不會讓包括三星在內之外資企業失去對越南政府之信任。本著合作共贏、利益協調、風險共擔之原則,建議三星繼續在越南制定長期投資策略,促進生產經營。范總理並要求三星增加採購越南零組件並讓越南人儘快加入三星工廠最高領導團隊。關於抗疫工作,渠建議三星繼續做好防疫措施,包括遵守5K規定 (註:佩戴口罩、消毒、保持社交距離、不聚集及健康申報)、進行篩檢、接種疫苗、滿足醫療及藥品要求等。 (二)越南旅遊諮詢委員會(TAB)研究小組頃建議使用「越南綠色通行證」,並將該證明適用於國內與國際旅行,並試點實施,以恢復旅遊業。越南綠色通行證將整合個人身分信息、護照信息及預防 Covid-19 醫療信息,包括接種證明、疫苗測試證明、感染 Covid-19 後康復證明(陰性)等。該小組另建議越南政府與世界各國/地區進行雙邊或多邊談判,簽署協議,允許越南人民在入境時使用綠色通行證。
A:9月3日 越南媒體報導, 越南政府防疫措施: (一)越南總理范明正於9月1日下午與 70 多名醫學領域專家舉辦座談會時表示,越南不能永遠使用隔離及封鎖措施,因為將對人民生計及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困難。專家們在會中提出短、中、長期防疫措施建議,綜整如下: 1、短期:儘快允許輕症確診者(F0)及與確診者接觸者(F1)居家隔離,而非日前之集中隔離;封鎖應該只是抗疫最後手段,倘檢測出F0,只需封鎖幾組房屋及小巷,而非涵蓋整個坊。 2、中期:重新設計社會組織模式,改變習慣以適應「新常態」生活;養成做飯前後、上廁所、看病等必須洗手之習慣,公共場所放置消毒劑;儘快實現群體免疫, 即便越南70%人口已完成疫苗接種,每個人仍然需要遵守5K規定 (註:佩戴口罩、消毒、保持社交距離、不聚集及健康申報)。 3、長期:應優先改善疾病監測系統,俾能更快、更準確地預測流行病;需要大量投資於公共衛生,區级衛生機構需要配備醫護人員及檢測設備,以便在疫情爆發時能夠迅速得到控制;投資醫療科學研究及本土疫苗研發,以降低對國外疫苗之依賴。
A:9月1日 越南媒體報導,疫苗、相關防疫物資取得及接種: (一)越南胡志明市 COVID-19 預防及控制指導委員會發布COVID-19 疫苗接種計晝。預計自8月29日至12月31日需要使用疫苗總數約814萬5,900劑(其中,第1劑約140萬劑,第2劑約674萬5,900劑)。另據估計,居住在胡志明市18 歲(含)以上約有 83% 已接種疫苗。 (二)AstraZencca公司於9月1日上午運送超過200萬劑疫苗予越南,供接種使用。此係AZ公司依據與越南疫苗股份公司(VNVC)之3,000萬劑預購合約交貨,迄今已進口該款疫苗逾1,000萬劑。 (三)迄今在越南約9,600 萬人口中,已有1,971萬569人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0.5%),其中252萬4,407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2.5%)。 三、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8月31日新增確診1萬2,607例,仍居高不下,累計確診46萬2,096例;新增死亡人數0例,累計死亡人數1萬1,064例;累計痊癒人數23萬8,860例。 四、31日確診病例中,胡志明市5,444例,平陽省4,530例,同奈省634例,南越地區目前為疫情熱點
A:9月2日 越南媒體報導, 越南政府防疫措施 一、越南媒體報導, 越南政府防疫措施: (一)越南總理范明正於9月1日與胡志明市、平陽省、同奈省及隆安省首長召開會議時,責令需要更大決心及更大努力,俾於9月15日之前實現控制疫情目標。當天下午范總理與70 多名醫學領域科學家會面時表示,越南不能永遠使用隔離與封鎖措施,因為將對人民生計及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困難。渠認為醫學科學應用於疫情防控係成功戰勝疫情之關鍵所在。 (二)越南衛生部要求各省市政府,由尤其在 9 月2 日國慶長假期間,加強嚴格及澈底執行控制 COVID-19 疫情措施,將傳播風險降至最低。該部並推出抗疫新階段5T訊息,包括嚴格執行5K規定 (佩戴口罩、消毒,保持社交距離、不聚集、健康申報)、全面COVID-19測試、疫苗接種 、家裡存有足夠糧食,以及醫生上門送藥,俾便有效控制疫情。 二、疫苗、相關防疫物資取得及接種: (一)越南胡志明市衛生廳於9 月 1 日表示,頃收到AstraZeneca及輝瑞2種疫苗,計196萬劑。獲得上述數量疫苗後,胡志明市將自即日起至9月15日,為已施打第1劑疫苗者,施打第2劑疫苗。 (二)迄今在越南約9,600 萬人口中,已有1,996萬6,724人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約占20.8%),其中261萬9,186人完成2劑接種(約占2.7%)。 三、根據越南衛生部疫情統計,9月1日新增確診1萬1,434例,仍居高不下,累計確診47萬3,530例;新增死亡人數804例,累計死亡人數1萬1,868例;累計痊癒人數24萬8,722例。 四、1日確診病例中,胡志明市5,368例,平陽省3,440例,同奈省759例,南越地區目前為疫情熱點。
A: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批准3件投資案,投資金額達1,500萬美元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8月3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 頃批准3件新投資案,投資金額達1,500萬美元,預計將創造4,000多個就業機會,各投資案分述如下: 1. Shining Fashion Industrial Co Ltd位於幹丹省Ang Snoul區Peu公社Trapeang Peuk村,設立服裝成衣廠之最終註冊證書已獲批准。該公司計劃投資340 萬美元,創造947個工作職位。 2. Kicyn (Cambodia) Co Ltd位於武雄省巴蒂區的Trapeang Krasaing公社的Trapeang Krasaing村也獲CDC同意,以670萬美元設立服裝成衣廠,將僱用 2,947名員工。 3. Melyo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位於磅清揚省 Samaki Meanchey區的Sethy 公社的Spean Po村興建製造冰桶與其他塑料容器的工廠,投資金額約470萬美元,預計創造167個工作職位。 CDC 於8月下旬批准7件新投資案,總投資6,350萬美元,創造約870個當地就業機會。CDC過去2個月內已批准的投資案,預計將創造1 萬5,000多個工作職位。
A:越南本(2021)年前7月汽車進口數量,年增111.2% 資料來源:越南財政時報網站 2021年9月3日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統計,越南本(2021)年1月至7月汽車進口9萬5,525輛,年增111.2%,金額21億2,683萬美元,年增107.1%。 本年7月汽車進口1萬7,000輛,年增11%,金額約3億3,200萬美元,月減0.9%(本年6月整輛汽車進口1萬5,316輛,金額約3億3,500萬美元)。 另,越南本年1月至7月汽車進口,最大進口來源國為泰國,計4萬7,493輛,占全國汽車進口總數量49.7%,進口金額8億9,068萬美元(占42%);其次為印尼,2萬8,362輛(占29.7%),金額逾3億5,264萬美元(占16.6%),中國1萬2,851輛(占13.5%),金額4億7,746萬美元(占22.5%)。 越南2021年1月至7月自全球各國輸入整輛汽車統計1覽表 國家名稱 2021年1月至7月 較2020年同期 占比 輛數 金額(美元) 數量 增/減(%) 金額 增/減(%) (%) (%) 總量 95,525 2,126,826,087 111.21 107.11 100 100 泰國 47,493 890,679,635 477,461 138.13 120.87 49.72 41.88 中國 12,851 477,461,112 344.36 292.91 13.45 22.45 印尼 28,362 352,646,374 60.03 59.17 29.69 16.58 日本 1,841 88,673,352 33.41 45.27 1.93 4.17 南韓 908 48,326,660 87.6 66.64 0.95 2.27 歐盟 631 47,976,548 3.61 34.22 0.66 2.26 德國 626 47,549,912 4.33 36.34 0.66 2.24 美國 737 43,766,728 61.27 76.53 0.77 2.06 俄羅斯 570 33,693,795 225.71 42.98 0.6 1.58 英國 194 23,661,784 20.5 53.17 0.2 1.11 加拿大 31 4,401,318 181.82 180.13 0.03 0.21 印度 89 2,328,275 -1.11 -86.76 0.09 0.11 法國 5 426,636 -44.44 -50.84 0.01 0.02
A:柬埔寨資本利得稅將於 2022 年 1 月生效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1年8月30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稅務總局日前公告,自2022年 1 月 1 日起將對出售財產、租賃與金融資產等資本資產的個人徵收20%稅。該局強調此並非新稅目。柬埔寨企業一直繳納資本利得稅(CGT),但從明年開始,CGT也將適用於個人,尤其是出售土地與財產的個人。 柬國財經部於2020年4月首次推出個人資本利得稅,卻被推遲到2021 年 1 月,由於房地產的需求受到經濟放緩及疫情衝擊,加上2月20日社區事件之後,又再次延遲個人CGT的執行。稅務總局一直在準備額外的指導方針,以幫助個人納稅人履行其CGT義務。 財經部於2020年4月1日推出關於資本利得稅法,其範圍適用於居民和非居民納稅人,稅率為20%,涵蓋6類資本的出售或轉讓,包括不動產或土地、建築物與其他建築、租賃、股票與債券等投資資產、客戶或品牌等商譽、智慧財產權及外幣。CGT是針對在出售或轉讓盈利資本時實現的資本收益徵收的。賣家有3個月的時間付款。如果沒有利潤,則沒有義務繳納稅款。
A:資料來源: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1年9月6日)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本(110)年9月6日與新加坡貿工部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舉行視訊會議,呂本部長於會議中表示,韓國加入DEPA案已於本年8月份提報國會,完成國內程序,計劃於9月中公開加入「數位經濟夥伴協定(DEPA)」之意願。 呂本部長強調,DEPA係全方位規定數位貿易規範及合作,以新模式討論數位貿易規範之全球首項多邊數位協定,預期將可成為新的全球數位典範。另韓國為IT強國,目前除計劃加入DEPA以外,已完成與新加坡之韓-新DPA(Digital Partnership Agreement)談判,並正積極參與討論數位貿易規範。 呂本部長另指出,亞太地區為未來全球經濟成長之主軸,有必要制訂區域內之數位貿易規範,以利加速數位轉型及創新,未來韓國應與澳洲、美國、新加坡及紐西蘭等理念相近國家(like-minded countries)積極討論,並與新加坡全力合作有關數位貿易規範等議題。
A:9月1日 越南媒體報導, 越南政府防疫措施: (一)鑒於越南2021年9月2日國慶長假4天容易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風險,總理范明正要求各省市人委會主席以人民健康及生命為目標,全面、嚴格、高效實施疫情防控措施。范總理要求嚴格並澈底實施社區隔離措施,絕對不允許發生群眾聚集情況,不讓9月2日國慶長假期間人員流動、杜絕外出情況,並將依法嚴格處罰違反疾病預防控制規定之案件。 (二)為控制疫情,自8月31日起,河內市、胡志明市、峴港市、平陽省、同奈省、隆安省、巴地頭頓省、西寧省、前江省、同塔省、芹苴市、安江省、堅江省、金歐省、薄寮省、檳知省、茶榮省、永隆省,以及後江省等19個省市將繼續遵照總理第16號指令,實施嚴格之社區隔離措施,直至另行通知。
A: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西貢經濟時報,2021年9月1日 IHS Markit 於2021年9月1日公布,2021年8月越南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 PMI)為45.1,月減4.9,係2020年4月至今下降最多之月份。部分工廠表示,由於勞工短缺,造成產量大幅下降,僅次於2020年4月之下降幅度。 2021年8月越南生產業衰退更嚴重,產量大幅下降,訂單量為近16個月減少最多月份;在出口方面,則係國外訂單減少最多之月份。目前供應鏈繼續受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運輸作業嚴重堵塞,加上原材料短缺,造成貨品運輸時間延遲。上述問題導致原材料進口成本大幅增加,創10年來新高。雖原材料採購量下降,但庫存量為3個月內增加最多之月份,顯示越南工廠難以維持先前產量。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2021年8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月減4.2%,年減7.4%。2021年前8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年增2.2%;但與2019年同期比較,下降9.5%。
A:摘譯自德國商報、德國之聲等報導 繼mRNA(訊息核糖核酸)技術成功運用在COVID-19疫苗後,mRNA專家持續致力於發展mRNA技術應用在其他醫學領域。Biontech執行長Ugur Sahin預估,在15 年內,將有三分之一的批准藥物為mRNA藥物。 一、mRNA是由DNA轉錄而來,能傳遞遺傳訊息,為下一步合成蛋白質提供需要的訊息。mRNA技術在1993 年首次進行動物實驗,科學家將流感病毒蛋白的mRNA 注入動物體內,成功誘發出能辨認該病毒蛋白的 免疫T 細胞(可攻擊病毒蛋白), 惟mRNA療法雖理論上可行,但人體強大的防禦系統會摧毀外來的mRNA,停止蛋白質的合成或是引發劇烈的發炎反應。終於在2005年匈牙利科學家Katalin Karikó與美國免疫學家Drew Weissman共同突破障礙,成功將mRNA植入人體並誘發免疫系统的正常抗體反應。後經不斷改良,促使mRNA驅動每個細胞製造10倍蛋白質,同時不會引發免疫系統的攻擊,並在猴子身上重現了研究成果。最終美國莫德納及德國Biontech購買了該研究專利,成為mRNA疫苗開發的基礎。 二、mRNA的發展潛力在於其具備基因和核醣體(Ribosomen;細胞內合成蛋白質的場所)間傳遞訊息的功能,可視為控制細胞代謝過程的「軟體Software」,使藥物生產和開發更靈活、更具成本效益。除了Covid-19疫苗外,mRNA生技公司和大型製藥廠持續開發mRNA技術在不同醫學領域上的應用。 (一)癌症治療性疫苗:藉助mRNA啟動身體免疫力治療已發病患者,其基本原理是利用mRNA將癌細胞特徵傳遞給免疫細胞。 Biontech與賽諾菲(Sanofi)及美國製藥商Regeneron共同合作的癌症疫苗BNT111,開發用於治療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以及作為腫瘤切除術後的輔助治療,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第二階段;另與羅氏(Roche)共同開發病患腫瘤細胞在體內突變的mRNA疫苗,今年亦將進行此疫苗針對皮膚癌和結腸癌的第二階段臨床試驗;此外,美國莫德納(Moderna)和德國Curevac也在研究各種mRNA的癌症疫苗。 (二)治療性蛋白質:由於mRNA控制細胞中蛋白質的產生,因此理論上也可在病患體內產生治療性蛋白質,如治療癌症、自體免疫性疾病(如風濕病)和一些傳染病。 1、莫德納正在測試一種mRNA原料藥,讓在非洲和亞洲廣泛傳染的屈公病(Chikungunya)病患產生抗體,此外並針對罕見遺傳性疾病研究蛋白質替代療法,透過mRNA協助因遺傳缺陷的患者製造蛋白質。 2、生技公司Translate Bio(註)研究針對囊腫性纖維化(Cystische Fibrose)的mRNA療法,此遺傳性肺病是囊腫性纖維化穿膜傳導調節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的缺陷或缺失所引起,透過mRNA療法希望能為肺細胞提供正確的蛋白質。 3、Biontech也在今年開始基於mRNA原料藥的相關臨床試驗療法。 三、已有眾多mRNA療法正進行研究試驗,惟mRNA療法仍存在挑戰: 除疫苗外,仍無法完全證明mRNA療法與其他藥物一樣可有效治療疾病,使用劑量多寡是另一大挑戰,因許多療法所需劑量都須高於疫苗成分,如莫德納正測試的屈公病mRNA藥物劑量達7毫克,為其COVID-19疫苗(100微克)的70倍,截至目前為止,幾乎沒有高劑量mRNA原料藥進行長期治療的耐受性試驗,mRNA原料藥是否造成嚴重副作用也是關鍵。
A: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表示,為配合國家復甦計畫(PPN)落實的增長前景和財政目標,政府需要確保足夠的財政空間來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因此,渠將在國會提議將法定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將從現有的60%提高至65%。目前馬國法定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之58%,但鑑於政府對支持人民和企業的承諾,其比例可能會逐年上升至60%以上。 東姑賽夫魯部長在線上記者會上指出,截至2021年6月底,預計2021年債務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比例將提升至61.2%,法定債務則為58%,仍低於60%的法定上限,所以國家債務狀況仍處於受控制水準。在財政管理方面,基於為人民、企業和經濟提供持續的財政支持,2021年的財政赤字預料將攀升至6.5%~7%。 另外,東姑賽夫魯部長稱,在經濟領域重新開放和全球貿易及供應鏈逐步恢復的推動下,2022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預計將進一步擴大4.9%,其中馬國的經濟成長預測值將介於5.0%至6.0%間。,先前馬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值估計為6.0%至7.5%,但由於新冠新變種病毒的威脅,馬國政府須實施更為嚴格的遏制措施,因此在8月13日的聲明中已調整為3.0%至4.0%間。然經濟復甦計畫預料會持續至2022年,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馬國經濟明(2022)年成長6.0%,世界銀行則預測為5.0%,恢復到疫情前的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趨勢。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柔佛州士乃工業園區因新冠疫情嚴峻及反復,確診病例居高不下,衝擊被動元件大廠掀起第二波停工潮,繼MLCC廠太陽誘電、鋁電龍頭佳美工(Nippon Chemicon)馬來西亞廠二度停工之後,隸屬臺灣國巨集團的凱美旗下旺詮電阻廠亦爆本季度第二度停工,9月等於變相減產20%,估計將衝擊9月營收短少6%。 旺詮馬來西亞廠於本(2021)年7月首度停工,但當月尚有庫存可因應,此次第二度停工因有24名員工確診,產線將停產7天,凱美預期,兩次停工下來,將衝擊8至9月營收,9月營收影響最高上看電阻營收將近10%,對凱美整體營收衝擊約6%,8至9月營收接連受創,恐衝擊第三季獲利。 凱美頃發布消息稱,旺詮電阻廠因有員工確診24例,依馬國政府衛生管理單位要求自9月2日晚班起至9月8日止停工進行檢疫相關措施,全部員工須進行新冠病毒檢測,並視檢測結果遞交提早復工申請。 凱美將優化中國廠區產出,降低對客戶影響,預計將影響電阻單月產出降低約20%,不過旺詮大馬廠的產能比重高達60%,電阻月產能近200億顆,廠房可以銜接的產能有限,加上8日之後即使有機會復工,生產率仍較預期少,重新投產的電阻送回中國進行測試及包裝,均將拖延產能,凱美擔憂,疫情將衝擊下半年運作。 旺詮大馬廠不是首家二度停工的公司,MLCC廠太陽誘電的砂拉越廠區,也因員工確診,將停工至9月10日,該廠區是太陽誘電主要產能重鎮之一,太陽誘電已發函客戶,產線部分停工將衝擊產品交期,產品交付進度將個別通知客戶。而鋁電龍頭佳美工二度停工期限在9月1日,之後若疫情仍不受控,預計將自9月6日開始,陷入第三度停工,由於電價、材料價格及運費高漲,佳美工已與客戶協商調漲價格,預計明(2022)年起,新訂單將調漲5%至10%。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