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媒體引用最新市場數據報導,沙烏地本(2021)年7月不同性質之建材價格較去(2020)年同期漲幅介於4%至40%之間,創歷史新高,其中國產18毫米鋼筋每噸價格增加29.39%至3,505.45里雅(約935美元)、國產2.5毫米電纜線每公尺價格增加34.15%、進口木料價格最高增加40.7%等。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本年1至7月建材進口金額達130億里雅,此間銀行業者則提供136.07億融資予建材進口商,較去年同期的134.42億里雅增加1.3%。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人力資源暨社會發展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部長Ahmed Al-Rajhi發言報導,沙烏地政府與商工總會(Federation of Saudi Chambers)及各地方商公會合力推動勞動市場本土化/沙化(Saudization)計畫,預估本(2021)年可為國民創造213,000個就業機會。 A部長並表示,政府瞭解加速企業發展及提高政府服務品質之重要性,因此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目前政府每日可於線上平台完成之勞工案件服務量高達21,000件,遠高於先前僅能透過勞動機關實體辦理的每日最高700件。另政府針對自由業推出之服務平台(self-employment platform)已核發超過800,000件許可文件,至於遠距辦公服務平台(remote work platform)目前共協助52,000名本國籍勞工可於線上辦公,皆為政府推動本土化成效。

A:據媒體引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產業暨先進技術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Advanced Technology)消息報導,UAE目標於2025年前將國內產業之附加價值自目前的330億迪納爾(約89億美元)提升至550億迪納爾。 據悉,UAE政府已規劃針對製造業及技術發展專案分別編列5億迪納爾資金,盼能藉此帶動經濟發展並達成上述目標。

A:據媒體報導,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頃於本(2021)年9月6日邀集經濟學家針對中東暨北非地區經濟舉辦研討會,分析各國發展情勢。 上述研討會指出,COVID-19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對於高度仰賴石油產業的海灣地區國家來說,不得不改以推動多元化經濟發展,惟在目前國際疫情稍見緩解及市場需求復甦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回升則有助該等國家渡過疫情造成的衝擊。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鐵路公司Saudi Railway Co.與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BIC)頃簽署一項25年合作協議,前者將負責輸送後者產製之聚合物產品。 沙烏地運輸暨物流服務部(Ministry of Transport and Logistic Services)部長Saleh Al-Jasser表示,上述合作協議將可使產品透過鐵路直送港口船運,有助降低物流成本並加速出口,此係沙烏地國家運輸暨物流服務策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Services)重要一環。

A:據媒體報導,國際科技公司思科(Cisco)頃宣布與沙烏地網路安全暨編程及無人機協會(Saudi Federation For Cybersecurity, Programming and Drones, SAFCSP)結為策略合作夥伴,將由思科網絡學院(Cisco Networking Academy)針對沙烏地8,000名相關領域人才實施數位暨能培養計畫。 據悉,Cisco與 SAFCSP前已於2018年簽署一項合作備忘錄,兩者合作協助沙烏地首間先進技術學院Tuwaiq Academy及首個網路訓練平台CyberHub進行學員數位能力建構。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出口發展局(Saudi Exports Development Authority, Saudi Exports)頃於本(2021)年9月6日與阿布都拉國王金融城 (King Abdullah Economic City)之開發公司Emaar Economic City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協助政府推動沙烏地製造計畫(Made in Saudi)及對外出口。 Made in Saudi 旨在促進沙烏地產品及服務對外出口,使民間企業對GDP貢獻占比提升至65%,並將非石油出口在非石油GDP整體占比於2030年前提升至50%。

A:出處:Dutch News, 2021/09/07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電網面臨容量滿負荷的問題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網路營運商 Alliander轉型主管 Daan Schut 表示,未來幾年荷蘭電網將面臨重大的容量問題。 Schut日前對荷蘭時事節目 Nieuwsuur表示,近年來荷蘭對永續能源的關注過多,對基礎設施的關注太少。 荷蘭每年消耗 1080 億千瓦時的電力,一直是世界上電網擁有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且電價低於鄰國比利時和德國。但隨著荷蘭人口成長,對能源的需求亦穩步增加。 2020 年荷蘭四分之一的電力來自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其餘則來自煤炭、天然氣和核能。 Schut 表示,政府對於綠色能源採取頗多補貼措施,惟並未提供儲能設備的獎勵措施,以激勵電力儲存容量。而勞工短缺也是問題,未來幾年電網業將需要 3,500 名新的技術人員,而有資格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並不多。 電網營運商 Liander 於 7 月曾宣佈,阿姆斯特丹市北部的 Buiksloterham 和 Overhoeks ,以及 Westelijke Havengebied兩個地區的電網容量已達極限。9月6日又宣佈Gelderland、Flevoland、North Holland和Friesland省亦出現新問題。 電網營運商TenneT 在一份聲明中亦表示,Gelderland、Flevoland兩省的高壓電網已達到可傳輸的最大極限。

A:今(2021)年上半年法國出口強勁反彈18.4%, 法國公共投資銀行(Bpifrance)出口業務也因此欣欣向榮,其執行總裁 Pedro Novo日前於法媒國貿觀測( Le Moci)專訪中剖析當前外貿大趨勢,表示將持續積極輔佐法國中小企業( PME )與中型公司(ETI)開拓國際商機,讚揚法商資方團體振興法語國家經濟之倡議,並維持開發非洲市場之策略方向。   截至 8 月底,出口信用保險( assurance-crédit export )擔保之合約價值總額已超過100億歐元,較去( 2020) 年同期成長 121%,擔保專案件數亦增加 16 %,遠高於往年水準。市場開發保險(assurance prospection)部分,截至7月底已簽訂800筆交易,較去年同期增加100筆。針對小型企業之市場開發保險業務快速成長,自今年年初推出以來,訂定年度業績目標為150件,目前已有約百份合約刻正審查中。國際成長力貸款(prêt croissance international)業務,去年衰退三成後已明顯回溫,至今年7月底已簽核3.5億歐元貸款,受惠企業逾300家。押標金保證(Garantie des Cautions)業務亦每月成長12% 至 15%,顯示中小企業已恢復國際競標活動。新興業務如國際專案保證(Garantie de projet international,GPI)亦全速起飛,較去年成長17% ,顯示中小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之趨勢。   N總裁因此欣慰表示,自年初以來該行業務復甦快速,創歷史新高,甚至已超越新冠疫情前之投資水準,渠分析應可歸功於政府推出具體振興政策,民間中小型與中型企業信心持穩並積極進取之成果。除了持續配合法國政府振興出口計畫外,Bpifrance 年度盛會「創新世代(BPI Inno Génération, BIG))」 科技年會(BIG新創展)即將於10月7日假巴黎舉行,年會前夕分別有10月5至6日由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主辦之本年度法非合作旗艦盛會Ambition Africa 2021,10月8日則假南法Montpellier,舉行法非高峰會(Sommet Afrique-France),屆時法非雙方企業將有機會充分交流,為法國外貿的非洲路線挹注更多動力。同時Bpifrance也與商務投資署將聯手展開第三屆國際商機開拓加速器之中小企業成員招募,明年亦將續辦非洲商機加速器。   日前Medef 在巴黎倡議之法語國家企業大會(La Rencontre des entrepreneurs francophones,LaREF)即吸引約30 個法語系國家之企業家代表團與會,其中大部分來自非洲。N總裁欣見終於有針對法語系國家經濟發展出具體策略,在企業文化、融資管道與銀行業務等增添實質內容,可與現行國際機構總體經濟政策相輔相成。非洲市場再度成為焦點,法語系國家以其經濟文化特質,若能擺脫歷史偏見,結合非洲成長潛力,定能再度攜手共創榮景。   Bpifrance亦將加強對非洲企業宣傳該行出口融資服務,鼓勵渠等與法國中小企業合作,實現相關投資計畫。此外,法國總統馬克洪的願景宣示與號召,加上法國開發署(Agence française de développement, AFD) 及旗下經濟合作投資和促進公司(PROPARCO) 等機構亦能對法企之非洲投資規劃助一臂之力。截至7月底,Bpifrance已核准20件出口信貸,金額達2億歐元; 而AFD旗下PROPARCO在過去 5 年中,每年核准 30至40件企業直接貸款,年平均金額為 6.3 億歐元。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1)年8月26日起E5 RON92汽油調降19,890越盾/公升 (約為0.86美元/公升)、RON95 油價調降21,130越盾/公升(約為0.92美元/公升)、柴油調降至15,660越盾/公升(約為0.68美元/公升)、煤油調降至14,760越盾/公升(約為0.64美元/公升)、重油調降至15,050越盾/公升(約為0.65美元/公升)。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1)年前8個月越商赴海外之投資金額約計5.75億美元(包含新登記金額及增資),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74.1%。其中,新登記之投資案件數為40件,投資金額約計1.5億美元;增資案件數為13件,增資金額為4.25億美元。在投資產業別方面,專業項目暨科技投資金額約計2.7億美元,占投資總額之47.1%;批發暨零售約計1.51億美元,占26.2%;農林水產業約計9,840萬美元,占17.1%。本年前8個月越南投資地點共有20個國家及地區,美國居首位,投資金額約計3.02億美元,占52.7%;柬埔寨 8,940萬美元,占15.5%;寮國4,780萬美元,占8.3%;加拿大3,210美元,占5.58%。

A:越南Covid-19疫情持續惡化,越南南部諸多省市執行社交距離政策,對貿易及服務業帶來嚴重衝擊。 本(2021)年8月份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達279.8兆越盾(約121.7億美元;1美元約為23,000越盾),較去年同期減少33.7%。 累計本年前8個月越南貨物零售總額及消費服務營業額達3,044.5兆越盾(約1,323.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7%(倘扣除物價成長因素,減少6.2%)。其中,貨物零售金額為2,499.7兆越盾(約1,086.8億美元),減少1.4%。其中文化、教育用品減少9%;家庭用品減少7.5%;成衣減少6%;交通工具減少3.1%;糧食、食品成長4.5%。 本年8月份若干省市受疫情之衝擊,導致貨物零售營業額大幅減少,如: 胡志明市減少13.8%、慶和省減少8.1%及河內市減少2.1%。 值得留意的是本年8月份旅遊業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97.6%,僅為200億越盾(約87萬美元)。 累計本年前8個月餐宿服務營業額達254.3兆越盾(約110.6億美元),減少19.8%。其中,河內市及平陽省均減少21.5%、胡志明市減少20%、峴港市減少14.3%、同奈省成長13.5%、芹苴市減少8.9%、廣寧省減少8.7% 及海防市減少2.3%。 旅遊業營業額達4.5兆越盾(約1.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61.8%。其中減少幅度較大的包括慶和省減少89.1%、廣南省減少82.4%、順化省減少63.9%、藝安省減少66.1%、胡志明市減少52.2%、河內市減少50.3%、海防市減少47.1%、峴港市減少41.9%、芹苴減少29.8% 及廣寧省減少28.4%。 其他服務業營業額達286兆越盾(約12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3.6%。其中胡志明市減少17.8%、巴地頭頓省減少14.4%、河內市減少13.8%、平定省減少9.7%、平陽省減少6.7%、堅江省減少4.7%、芹苴市減少3% 及峴港市減少2.4%。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1)年8月份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5,861家,較上月衰退34.1%,登記資金約計68兆越盾(約計5.34億美元),衰退44.6%;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865家,衰退21.9%;有期限暫時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118家,衰退31.1%,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2,511家,衰退36,1%,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812家,衰退43.7%。本年前8個月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81,600家,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8%,登記資金約計1,133.4兆越盾,衰退7.5%;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2,400家,衰退0.6 %;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30,100家,成長24.5 %,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12,200家,成長17.8%。

A:根據越南統計總局之公告,本(2021)年8月份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年同期減少7.4%,其中礦產開採減少2.4%,製造業減少9.2%,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1.5%,自來水供應、垃圾及廢水處理成長0.2%。    累積本年前8個月越南工業生產指數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5.6%,其中製造業成長7%,電力生產及供應成長6.6%,自來水供應、垃圾及廢水處理成長4.4%,礦產開採減少6.2%。 在二級產業中,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如:金屬生產成長30.4%,生產具引擎車輛成長23.1%,生產尚未分類之機械設備成長9.2%。    若干產業較去年同期衰退:如藥物、藥物化學及藥料生產減少13.9%,原油及天然汽開採減少10.7%。

A:  資料來源:德國每日報、雙輪車產業協會等   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電動自行車需求量大增,並造成供不應求的情況,Bosch eBike Systems總經理Claus Fleischer表示,預計下半年自行車缺貨情況將更嚴重,且原材料及零組件也將出現中期短缺,特別是機械相關零組件如車架、前叉和煞車等,另外電動自行車所需電子元件也因供貨不足及需求激增而缺貨。   根據雙輪車產業協會(Zweirad-Industrie-Verbandes;ZIV)的數據,2020年德國自行車銷售量超過500萬輛,較2019年成長近17%,其中電動自行車銷售近200萬輛,成長率為43%,粗估2021上半年售出120萬輛,成長率為9.1%,不過預計整年度銷售量將為190萬輛,較前一年減少約2.6%。   在無電動驅動器的傳統自行車方面,2021上半年德國的銷售量因缺貨而僅銷售155 萬輛,較2020年同期減少26%,粗估價格也因此提高10%;總計2021上半年德國自行車銷售量為257萬輛,較2020年同期減少約14.1%。   載貨自行車市場將是未來趨勢,根據雙輪車產業協會數據,2020年德國約銷售10.3萬輛載貨自行車,其中四分之三具電動驅動功能。

A:東南亞地區新冠疫情相繼升溫,供應節奏也跟著被打亂,雖然最快可望2022年初可陸續恢復正常化,但東南亞若可趁機修正經營方針,或許疫後就有機會升級自己的產業價值鏈。   過去幾十年,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越南及泰國等,已漸成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主要生產包括汽車、電腦、電子科技與服裝等產品。2021年,受Delta新變種新冠病毒株侵害,東南亞大規模生產活動因而中斷。   英國金融資訊公司IHS Markit調查約2,100家東南亞工廠,發現8月生產仍處於積弱不振狀態,當中以緬甸、越南與馬來西亞最為糟糕,加上航運貨櫃缺貨,許多國際大廠皆面臨前所未有的營運危機。   自5月以來,馬國雖一直處於封城狀態,但染疫與疫歿病例還是有增無減。然在馬國政府快馬加鞭下,截至9月4日止,全國3,300萬人口中已有高達48.3%完成接種二劑疫苗,另有62.5%至少接種一劑疫苗。   外界預估,東南亞供應鏈中斷所產生相關負面影響,有機會於2022年初獲得改善。惟晶片短缺問題可能還會持續更長時間,這對汽車業來說絕對是負面消息。美國福特汽車表示,德國科隆車廠將暫停旗下人氣車款Fiesta生產工作,因來自馬國晶片的供應貨源短缺,導致目前組裝欠缺原料供應。因此,歐洲智庫Bruegel認為,產業升級將勢不可擋,因價值鏈除可幫業者策略定錨外,也可協助優化生產流程,讓產出更有效率。趁疫情之際,若整合不同企業的產業環節並將其變得更有價值,包括供應面、通路商與消費者等。若一切順利,日後東南亞可從單純供應鏈,晉級為取代性較低的價值鏈一員。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頃指出,由於失業率持續偏高及經濟放緩,馬來西亞民眾在開銷方面將更趨謹慎,專注於尋求價格廉宜、有折價優惠的產品,這將為使用壽命較短、消費速度較快的民生消費品(或稱快速消費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FMCG】)公司帶來潛在擴展業務和成長機會。   2021年第二季,馬國消費者消費支出較上季萎縮11.5%;過去5年(疫情前),按季平均成長率大約2.4%。   惠譽頃在報告中指出,2020年馬國經濟萎縮5.6%,預測2021年經濟亦將成長呆滯,可能導致馬國家庭緊縮錢包、不隨意消費。,就業機會選擇減少,加上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尋找工作,競爭更為激烈,他們當中有些願意接受低於疫情前所給的薪資。由於經濟成長呆滯,家庭將面臨可供消費收入壓力,這情況可能迫使消費者,特別是收入較低群體,專注在基本的必需食品與飲料。在馬國營運的企業,需應對目前的挑戰,且將消費者需求疲弱考量在內。   由惠譽調查研究的數據顯示,2019年大約150萬個馬國家庭的年度可消費收入低於1萬美元(約4萬1,460馬幣),2020年這個數據的家庭估計大約180萬個,2021年底約160萬個家庭。   顧慮到馬國目前的新冠疫情,預料在2021年和2022年大學畢業生和工人的最低薪資將繼續面臨下跌之壓力。惠譽指出,民營民生消費品零售商將有很大的成長機會,更多消費者尋求價格低廉、有折價優惠的產品。   由馬國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宣布的I-Keep措施,主要是在部分特選必需品,提供2%至20%的折價優惠,這些產品包括白糖、食油、麵粉和白米,假如更多馬國消費者傾向於謹慎消費,估計較多公司將接受該項建議。當馬國家庭對價格反應更為敏感,零售商、合作社與小型貿易商將進一步合作,以便將物價維持在低廉水平。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7日報導,星國衛生部(MOH)公告,最近一週新增本土病例超過1,200起,比前一週的600起超過一倍。為減緩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新加坡將進一步擴大檢測範圍,規定更多行業強制檢測,並向企業派發免費自助檢測劑。政府也鼓勵公眾減少非必要活動,以避免重症激增以及再度提高防疫措施的局面。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9月6日表示,未來兩周內可能出現每日1,000起病例,或在一個月內出現每日2,000起病例。星國將嘗試在不加強防疫措施的情況下,減緩病毒傳播速度,其策略是更積極地追蹤病例接觸者、阻斷病例和感染群,以及更廣泛地檢測。由於Delta病毒在社區傳播更快,政府將增加高風險產業員工進行強制「快速簡易檢測」(Fast and Easy Test,簡稱FET)的頻率,以更快偵測和圍堵確診病例。 自9月13日起,餐飲業、個人保健服務業,以及在健身設施等病毒傳播高風險場所工作的員工,必須每7天進行快速檢測,比原本的每14天一次更頻繁。並擴大定期檢測範圍至經常與社區接觸的前線員工,包括零售商場和超市員工、送貨員和送餐員、計程車司機,以及公共交通工作人員等。 其他企業未來2個月也須讓在工作場所辦公的員工,每週自行檢測一次。政府將免費發放自助「抗原快速檢測劑」(ART)給尚未進行強制定期篩檢的企業,每名在工作場所辦公的員工可獲8個ART。員工可在家或工作場所自行檢測,但雇主應制定程序確保員工正確執行檢測,並向相關政府機構回報檢測結果。此外,星國政府先前已郵寄每戶家庭6個自助檢測劑。希望透過向家庭和企業分發檢測劑,提高公眾定期自行檢測的意識。 此外,星國抗疫小組強烈呼籲所有人未來兩週減少非必要社交聚會,但黃循財部長強調,這不代表新加坡會收緊防疫措施或回到高警戒抗疫階段,且「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畫」(Vaccinated Travel Lane)等試點計畫仍將繼續。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1)年9月7日報導,星國人力部(MOM)在9月6日發佈的每月失業率報告指出,新加坡7月的整體失業率為2.8%,比6月高0.1%,失業率為10個月來首次上升。新加坡居民失業率從3.5%上升到3.7%,公民失業率則從3.7%升至3.9%。失業率增加可能是因5月16日至6月13日星國處在「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導致部分產業對人手的需求暫緩。 星國人力部長陳詩龍指出,人力部會持續留意失業率的情況,隨著新加坡逐漸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更多領域將重新開啟,防疫措施亦將進一步放寬。這有助於提高人力需求,讓勞動市場繼續復原。他同時也鼓勵企業持續創新並檢討業務,以滿足經濟轉變的需求,求職者也可透過「新心相連」計畫,取得工作與培訓機會。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分析師蔡學敏表示,8月的「經濟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企業在招聘員工,但填補空缺時遇到問題。勞動市場復甦不是立即且平順的,即使經濟重啟,仍需經歷一段波折。擴大「漸進式薪資模式」和規定聘用外籍員工的企業應達到「當地員工薪資門檻」的政策也可能影響企業的招聘,部分企業已面臨財務問題,或許會放慢招聘或縮小團隊。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監督主管杜惠珍指出,目前餐飲和零售產業已見復甦跡象,雖然承辦宴席等大型活動,以及仰賴旅客生意的業者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恢復,但整體情況已有所改善。職總將繼續為員工提供協助,例如提供調任機會並向企業介紹其他節省成本的措施,支持企業保住員工工作。

A:       在國際貨幣基金(IMF)所提撥之特別提款權帶動下,2021年8月27日墨西哥外匯存底達2,053億9,100萬美元,一舉超越2021年1月22日1,96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墨央行表示,IMF前述特別提款權之撥款金額約合121億3,100萬美元,另央行國際資產重估則增加約1億700萬美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