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依據瑞士郵局發布之新聞稿,自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迅速蔓延及瑞士聯邦政府採取緊急狀態措施後,瑞士民眾線上購物情況大幅增加,以致該局於瑞士Härkingen最大的包裹處理中心所需處理的件數大幅增加,每小時處理包裹為25,000個,每天約需處理370,000個包裹,與疫情爆發前相比增加約30%的業務量。   資料來源: 瑞士Aargauer zeitung日報 日期: 2020年4月6日  

A:捷克新冠確診案例累計至本(6)日已達4591例,其中昨日確診人數為115例,為3月20日以來低點,另篩檢出現陽性比例亦僅有2.4%,為疫情爆發以來之最低點。在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之際,捷克政府宣布從本週四開始,包括服裝、兒童用品、文具、鞋店、修店、玩具和五金等商店將重新開放營業。

A:海地:本日確診個案增至24例(死亡1例),較上週五增加6例。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個案增至105例(死亡8例),較上週五增加7例。千國政府宣導民眾如進入群聚區域,應配戴口罩,並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以防範傳染。千國總理表示鑒於近期疫情持續惡化,全民隔離擬於4月15日後續予延長。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個案增至15例,較上週五增加6例。  

A:巴拿馬:本日確診個案增至2,100例(死亡55例),較上週五增加427例。   對於巴國個案數遠超鄰國,巴衛生部長解釋係檢驗數較多所致,另有醫院反應操作呼吸器人才不足,恐使死亡個案數增加。   巴政府本年3月預算收入約7.2億美元,惟因疫情僅籌獲4.1億美元,短收43%,爰巴政府刻著手調整本年總預算。巴國會亦研議會議改以視訊召開。

A:巴拿馬:確診個案增至1,988例,增加187例,死亡54例,增加8例。   衛生部呼籲民眾外出時一律配戴布製口罩,並應經常清洗口罩、洗手;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盡量少摸臉等防疫措施。

A:海地:確診個案維持21例,死亡個案出現首例。根據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泛美對話”組織的研究,新冠肺炎對於海地影響甚大,海國GDP之36%來自於海外僑匯,2019年海國GDP衰退0.7%,幸有高達1億5,000萬美元僑匯支持,使海國經濟不致進一步惡化,惟此次嚴峻疫情可能造成158萬海外僑民中有約4.5%失業,其中約90%因之無法持續匯款予在海國家人,而這些家人的收入可能半數來自僑匯。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個案增至104例,增加1例,死亡7例,增加1例。千國政府也開始宣導民眾如需進入群眾區域,必須配戴布口罩(包括自製口罩),惟仍應配合勤洗手、避免摸臉、保持社交距離及待在家中等措施。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維持15例,無死亡個案。

A:尼加拉瓜:尼國本(6)日確診個案增至6例(死亡1例),較上週五增加1例,政府仍稱為境外輸入個案。然而4月4日古巴衛生部發布1名古巴人確診,並有尼國旅遊史,為自尼國輸入之第2例,顯示尼國恐有隱性帶原者。   墨西哥航空公司甫宣布將自4/9起至4/30停飛尼-墨-美客航航線,屆時恐已實際形成”被鎖國”。

A:哥斯大黎加:本日確診個案增至467例,增加13例,死亡維持2例。   哥政府業決定限制未持居留證之外國人禁止入境措施延長至4月30日。   聯合國難民署駐哥辦事處決定,對經濟困難之難民提供每月500美元、為期3個月之補助,並對約6,000名難民提供醫療保險。另近日哥國政府亦逮捕近百名擬非法越界或居留之移民,多數為尼國籍。   穆迪(Moody’s)於4月3日發布報告,指出哥國因疫情,本年GDP恐衰退1.5%,尤以僱用勞工數及經濟規模均占13% 之觀光業受損最大,明年恢復成長3%。然而哥國本年政府赤字將增至GDP之8.1%,公債占GDP比率亦將升至66%,對原屬脆弱之哥國財政雪上加霜。

A:尼加拉瓜:本日確診及死亡個案維持5例及1例,確診中有2例病情惡化,尼政府強調尼國無社區傳染,惟古巴政府於週五宣該國新增19個確診案例中,其中1例來自於尼國,為自尼國輸入第2例。

A:哥斯大黎加:確診個案增至435例,增加19例,死亡維持2例。   自今日起哥國實施依據車牌末碼管制行駛時間,週六末碼為0,2,4,6,8者不得上路,週日則為基數號碼,違者將被處以11萬哥幣(約190美元)之罰鍰,惟此措施不包含計程車及食品運送車輛。

A:巴拿馬:確診個案增至1801例,增加128例,死亡46例,增加4例。   巴政府規定自週日起所有車輛禁止行駛,因特殊原因有特別證明者除外,如軍警、藥房、超市、重要原料物資供應商、媒體等。

A:海地:確診個案21例,增加3例,無死亡個案。海國媒體報導我政府已捐贈海國28萬片口罩,另亦盡速將援贈7台熱像儀、一批溫度計、價值約200萬美元之白米2,000公噸、以及用於提供海衛生部購置抗疫物資5萬美元款,另兩國刻正準備召開視訊會議,交換防疫經驗。   千里達及托巴哥:確診個案增至103例,增加5例,死亡維持6例。拉丁美洲開發銀行已決定提供千國40萬美元援助款以加強千國防疫能力。   安地卡及巴布達:確診維持15例,無死亡個案。

A:尼加拉瓜:本日尼衛生部及官媒以”暗示”方式在新聞中”提及”尼國出現另一起境外移入確診且病情嚴重案例,爰累計已達6名,死亡個案維持1例。尼政府宣稱實施了203萬次訪視,以宣導強化家庭及社區防疫。

A:哥斯大黎加:確診個案增至454例,增加19例,死亡維持2例。   原先禁止社區使用公共區域之規定已自4/3起放寬由各自社區管理委員會決定,惟如開實體會議,須遵守間格1.8公尺社交距離及出席人數不得超過委員會總人數一半的規定。  

A:世界銀行針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對亞太地區經濟影響,發表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in the Time of COVID-19報告,其中評估緬甸經濟在2019-20財政年度第1季(2019年10-12月)受到電力、基建及房地產部門投資增加表現亮麗,世銀曾預估全年度GDP成長可達6.5%或6.8%,但受到全球以及國內疫情影響,製造業及出口放緩,加之國內衝突及11月大選不確定性,第2-4季經濟走低,2019-20年度GDP成長預測將下調至2-3%。 世銀報告指出,緬甸受到中國乃至全球疫情衝擊,在2019-20財政年度剩餘時間內,緬甸經濟活動將明顯放緩。隨政府限制旅行及加強邊境管制,影響與旅遊相關之服務業、對中國農產品出口以及製造業供應鏈中斷(尤其是佔緬甸出口13%之成衣業),以及由供給面不足轉變為外部需求萎縮。 中國遊客在2018-19年度佔入境旅客20%,農業出口占總出口19%或GDP之4%,其中約一半銷往中國大陸。旅館,飯店及運輸活動的收入仰賴旅遊業的支持,這些約佔國民生產總值16%,已並受到了重大影響。農業同時也是緬甸最大就業部門,僱用農村勞動力多達78%,城市勞動力則有27%從事與旅遊相關的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產生之短期經濟波動,可能將嚴重損傷緬甸貧窮及脆弱家庭。目前 有68%貧窮人口在農業部門工作,可能因對中國出口減少及農產價格下降受到影響。此外,創造50萬個工作機會的成衣製造業受到中國供應鏈中斷影響而大量裁員,失業影響家庭收入以及國內匯款,如果疫情持續,不利之影響會更大。世銀評估,在就業及收入減少情況下,緬甸可能會失去近10年來在致力減少貧窮取得的進展,因為脆弱家庭以及失業人口將再次擴大。 總體通貨膨脹率自2019年7月電價上漲時10.9%的高峰小幅下降至2019年12月的9.5%。 2019年12月,食品通貨膨脹率升至7.8%,這主要歸因於供應面,尤其是食用油、肉類及蔬菜供應之 不足,並因燃料及運輸成本增加而加劇。 緬幣於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間相對於美元升值約9%,相對於貿易夥伴而言,緬幣升值更多,緬幣升值歸因對外貿易趨於平衡、外人投資流入、美元利率下降以及國內外匯市場投機活動。升值對已經因疫情中斷供應鏈的出口商帶來壓力。隨著銀行遵守新的審慎規定,信貸增長預計繼續逐漸下降,也將使銀行對不良貸款準備更為審慎。 財政收入在2018-19年度佔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至16.8%,並將2019-20年度計劃預算赤字推高至GDP的6.9%。世銀預估因預算執行力不足,可能會使赤字保持在GDP規定的5%以內。年度計劃總支出為28.7萬億緬元(191億美元),將較比2018-19財年增加0.7%。這反映出國防開支計劃下降,但電力開支及公共債務償還增加28%。公共支出中衛生醫療支出可能會加劇財政赤字。 世銀仍看好緬甸經濟前景,藉重於緬甸新的投資項目銀行(Project Bank)的推動,一些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正在進行,以及一些大型發電項目將開始商轉。緬甸經濟在2019-20年受到與COVID-19衝擊後,可望在2020-21年緩慢恢復6%之成長,並在基礎設施投資、強勁的出口以及私人消費反彈之支持下,於中期恢復成長趨勢。 緬甸國內疫情爆發,勢必需要採取遏制措施,包括限制社會互動,將從而降低國內消費,國內消費目佔GDP的50%。疫情也加劇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全球需求受到限制,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性增高,並通過貿易、外人直接投資、旅遊業及商品價格對緬甸產生直接重大影響。尤其是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可能放緩,中國分別佔緬甸出口與進口的33%,外人直接投資的15%以及入境旅客的20%。加之,全球能源價格下跌將會降低緬甸天然氣的出口值以及相關財政收入,緬甸天然氣出口約佔GDP的2%,約佔GDP的2%。 世銀提出緬甸面對變局可以採行的經濟應對措施包括:通過針對受影響疫情部門及弱勢人群提出針對性措施來解決問題;以及利用可行之財政政策空間來加快資本項目支出。緬甸還可以通過進一步取消許可限制,提高海關通關效率來促進出口與相關原料進口。但經濟改革的動力可能因2020年11月舉行大選而放緩,另外,緬甸逾放率普遍偏高的銀行業,雖然接受新監管措施改善放款,但在疫情下,銀行業仍然容易受到衝擊。此外,若開邦難民依然流離失所,以及緬甸在國際法院被控訴的不確定性,仍然是吸引外人投資以及國內減貧問題上的一大挑戰。  

A:新聞來源: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2020年4月6日)    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FKI)日前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已嚴重影響全球經濟,以及韓國之出口仍逐漸衰退之情況下,韓國航空運輸業面臨損失慘重之前所未有最大危機,籲請政府緊急救助航空業界及出口業者。   FKI指出,韓國出口占GDP之比重高為44%,韓國經濟對出口之依存度高,但因近年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擴散、受美陸貿易衝突之間接影響及去(2019)年7月日本對韓國採取出口管制措施,韓日關係惡化,韓國之出口成長率自2018年起逐漸減少,去年更出現10年以來最嚴重之減少率(-10.4%),在出口已衰退之情況下,目前再因新冠肺炎疫情,生產廠商暫時停工及部分出口產品因客機及貨機航班減少,航空運輸業遭受嚴重損害,亦連帶衝擊到出口。   據悉,目前韓國出口業者因客機貨艙載貨(Belly cargo)大幅減少,運費上漲及運輸遲延增加,遭受相當程度之損害。另因前10大出口項目多屬於高附加價值項目,而高附加價值產品利用空運之比重高,預計出口連帶所受之影響可能會愈趨嚴重。此外,FKI認為,供應鏈發生問題時,空運之需求會較船運或陸運多,但目前航空貨物之運輸減少已造成國際貨物之運費持續上漲,若無法快速解決貨物運輸之問題,運費恐將持續上漲,增加韓國出口企業之負擔,影響競爭力。以3月30日貨物運費TAC指數來看,上海與北美間之空運費較2月底上漲約117.%。   FKI強調,目前為解決出口情況混亂及恢復正常之空運輸送,除解除入境管制措施之外,有必要優先救助營運陷入困難之航空業界。於全球部分國家已開始支援本國之航空業之際,韓國政府雖然亦提供3千億韓元之緊急融資及減免各航空公司之費用與延長繳納期限,但仍有必要更加強提供可使業界實際感受到效益之救助。   FKI另表示,據經濟學人(economist)之研析,目前全球1/3人口處於禁止移動之狀態,嚴重影響航空及運輸業界,因此該會已於3月份與全球商務團體(GBC)、美國商工會議所(US Charmber)召開緊急會議,就促進航空貨物及運輸業界之合作達成共識,並強力籲請政府更積極支援出口企業、物流企業及航空業界。

A:尼加拉瓜:本日確診個案維持6例,死亡維持1例,政府仍稱所有皆為境外輸入個案。然而4月4日古巴衛生部發布1名古巴人確診,並有尼國旅遊史,為自尼國輸入之第2例,顯示尼國恐有隱性帶原者。   墨西哥航空公司甫宣布將自4/9起至4/30停飛尼-墨-美客航航線,屆時恐已實際形成”被鎖國”。

A: 據日本NHK及共同社等多家媒體報導稱,因日本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預定本(7)日晚間發佈「緊急事態宣言」,實施時間維持1個月,以遏阻疫情快速蔓延及避免醫療設施不堪負荷。若是,此係日本政府首次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適用對象包括確診病例最多的東京都,以及大阪府、埼玉県、千葉縣、神奈川縣、兵庫縣及福岡縣等七個地區。 依據上述「緊急事態宣言」,將賦予重災區首長更大的授權,得以要求人民居家避難、取消活動、關閉學校等公共設施。爰此,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的地區:(1)民眾將被要求自律,除購買食料品及上班等外,儘量別外出;(2)可要求或指示停用百貨公司、電影院、體育館、飯店等商業設施、限制舉辦大型活動及學校停課等;(3)要請企業銷售食料品及醫藥品等必需物資,若無正當理由拒絕時,可強制徵收運用;(4)要請或指示醫療及食品相關業者協助輸運疫苗及食料品等緊急物資,若有隱弊囤積者,將處予罰款或刑責。 上述日本緊急事態宣言,並非如目前歐美各國實施「封城(lockdown)」具有強制力,仍遵重國民的自由與權利,且並沒有禁止日本民眾外出及上班,亦無關閉地鐵、巴士等大眾運輸工具。另,將成立顧問小組建議政府基本應變措施。 日本政府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的法源依據,是上(三)月中旬國會通過之「新型流感等特別措施法」,在新型流感外加新冠肺炎修訂而成。其發佈須兩情況要件:(1)若疫情對國民生命構成「嚴重危害」;(2)且若疫情迅速傳播恐對經濟造成巨大衝擊時;首相就可宣佈國家緊急狀態。   

A:資料來源:越南法律圖書館,2020年3月30日 越南政府於2020年3月30日簽發第37/2020/NG-CP號議定,增修2015年11月12日第118/2015/ND-CP號議定投資法施行細則中有關適用投資優惠之項目,以符合2017年中小企業補助法第33條第1項a點之規定。 據該新議定,越南政府將中小企業補助法規範之部分投資經營活動,適用於越南政府第118/215/ND-CP號議定中附錄I之投資優惠產業項目,包括: - 投資經營中小企業產品經銷通路; - 投資經營中小企業創新育成機構; - 投資經營補助中小企業技術機構; - 投資經營中小企業新創協同工作場所。 本議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生效。詳細公告內容刊登於越南法律圖書館www.thuvienphapluat.vn網站,中譯內容僅供參考,倘有疑義,應以越文版為準。

A: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0年4月2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預估,2020年第1季越南蔬果出口 額約8.3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1.5%。 根據統計,2020年3月前15日,越南蔬果出口達1.525億美元,較2019年3月前15天成長4.8%。 累計2020年1至3月15日,蔬果出口金額逹6.81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6.3%。據越南海關總局預估,2020年3月,蔬果出口達3億美元,較2020年2月成長18.2%,但較2019年3月同期減少15.8%。 據越南工商部進出口局信息,主要為疫情影響,導致2020年前兩個月越南蔬果出口金額為3億美元,較2019年減少29.4%。中國大陸目前為越南最關鍵之農產品出口市場,雖然2019年越南對泰國出口蔬果逹352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365.8%;對老撾出口970萬美元,成長270.4%;對臺灣出口890萬美元;成長112.4%;對俄羅斯出口達820萬美元,成長246.1%等,均明顯上升,但仍無法填補越南出口至中國大陸之下降金額。 至2020年3月上旬,儘管越南對中國出口蔬果逐漸趨於穩定, 但對其他蔬果出口市場並不樂觀。由於Covid-19流行病蔓延到歐洲,美國,日本及南韓等主要出口市場時,由於疫情不可預測之背景下,蔬果加工產品的消費量將增加,因此工商部建議蔬果行業應主動對生產活動作出調整及貨源準備,以未來期間內促進出口。 下午 05:13 標題:2020年第1季越南蔬果出口金額可達8.31億美元 編輯資料: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0年4月2日 據越南海關總局預統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至2月越南蔬果出口金額約3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29.4%,累計2020年1月至3月15日止,蔬果出口金額逹6.81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6.3%,預估3月全月蔬果出口金額將可達3億美元,2020年第1季越南蔬果出口金額將達8.3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1.5%。 2020年1月至3月15日止,越南蔬果對中國大陸以外地區之出口呈現增加趨勢,對泰國出口金額3,520萬美元,較2019年同期大幅成長365.8%;對寮國出口970萬美元,成長270.4%;對臺灣出口890萬美元,成長112.4%;對俄羅斯出口820萬美元,成長246.1%。 由於中國大陸目前仍為越南主要之農產品出口市場,儘管自2020年3月上旬起,越南對中國大陸之出口逐漸恢復穩定,疫情期間對中國大陸出口減少之缺口仍大。加上歐洲、美國、日本及南韓等主要出口市場需求仍不穩定,因此工商部建議蔬果業者應調整生產及適時備妥貨源,以因應未來出口需求恢復時可以及時供應。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