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美國消費經濟又傳來好消息,商務部公布10月美國消費支出10月成長0.3%,優於9月的0.2%增幅,近期僅次於7月的0.5%增幅,主要反映一般家庭增加採購電器用品和汽油,抵銷新車購買降溫的衝擊。這份報告顯示美國第4季經濟仍然穩定成長,經濟學家估計第4季GDP可望比去年同期成長1.7~2%,雖低於第3季的2.1%和第1季的高峰3.1%,但卻足以粉碎經濟將走入衰退的負面傳聞,凸顯美國經濟在美中貿易戰關稅升高的過程中,仍然屹立不動搖。10月份消費支出穩步成長的同時,扣除食物和能源的核心通脹(PCE)則比上月溫和小漲0.2%,年增率1.6%,低於9月的1.7%,持續低於央行的政策目標2%,顯示美國物價表現溫和。民眾所得方面,10月收入比前月持平(為13個月最差),低於9月的0.3%增幅,反映9月因政府一次性支付給農民補貼美中貿易戰損失的高基期,但工資成長0.4%,優於前月的0.1%,顯示民眾實質工資持續良性成長。工資持續穩步成長,將有利於第4季消費支出。由於消費在GDP的貢獻占比達70%,第3季消費同比增長2.9%,強勁支撐GDP成長2.1%,抵銷企業投資因貿易戰而降溫的衝擊,預估第四季的情況也與第三季類似。
A:資料來源:大紀元新聞網美國統計局和住房及城市發展部聯合發布報告顯示,9、10兩個月全美新建住宅銷售以12年來最快的速度成長,這是住房需求強勁、房市持續看好的最新跡象。報告顯示,10月美國獨立屋年銷售量為733,000戶。與此同時,9月新屋銷售量從初值701,000戶大幅上升至738,000戶。這是自2007年以來,新房銷售最強勁的兩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10月新屋銷售量則大幅上升32%。10月新屋價格中值為316,700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3.5%。此外,近期其它數據也顯示美國房市改善,並可能推動第4季經濟成長。數據顯示,主導房地產市場的二手房10月銷售上升,新屋開工量和建房許可量也創下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就地區而言,10月西部和中西部新房銷售量較9月上升,東北部和南部下降。
A:華爾街日報隨著全球各個國家及公司努力處理氣候變遷之際,對新核能發電廠不再進行投資,可能意味著未來全球碳排放將會升高。低碳能源的主要提供者,核能發電廠正在努力生存下去,但卻面臨各種風險因素衝擊。美國設計核反應爐的西屋電力(Westinghouse Electric Co.)及FirstEnergy Solutions Corp.電力公司去年已經申請第11章破產保護。這些電力公司在努力建廠之際,亦面臨與廉價的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競爭。FirstEnergy表示,其核電廠盈利能力不足以繼續營運,本年7月底俄亥俄州議會通過10億美元財政援助。另信用評級公司惠譽集團(Fitch Group)於6月份下調西屋電力的評級,指出由於環境風險、政治/監管阻礙以及低廉的天然氣價格等的因素,導致對新核電廠的需求減少。西屋公司在美國東南部建造的4個核反應爐預算超支數十億美元,於2017年申請破產保護。加拿大的布魯克菲爾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於去年年初從東芝公司(Toshiba Corp.)手中收購西屋公司。烏克蘭的車諾比(Chernobyl)及日本福島(Fukushima)核電廠的致命事故對公眾留下深刻影響,激起人們對未來核災的恐懼。但擁核人士認為,幾乎所有核能電廠排放極少量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一些專家表示,核能在替代石化燃料的轉換過程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西屋電氣執行長Patrick Fragman表示,核能問題的核心是一個複雜因素,它是資本密集型,但另一方面也有不確定性。電力價格不穩定及不可預測的政治因素,亦降低對核能投資的吸引力。
A:華爾街日報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數據,從2000年到2017年,已開發國家核能年發電量下降13%。惟中國的新核能發電量在此期間占三分之二以上。已開發國家對新核電站不再進行投資,可能意味著能源轉型至碳密集型,到2040年可能會使全球碳增加4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使脫碳成本增加800億美元。除了公眾擔憂因素之外,新核電廠的建造成本和時間也更加不可預測。核電廠興建計畫需要相對較高的前期資本支出和較長的興建時間,此阻礙核能發展。事實上,核電廠計畫所需大量資本支出通常來自固定的電費收入,廉價天然氣的興起和能源轉換的加速,卻帶來改變。2019年,天然氣價格即下跌21%,為今年表現最差的商品之一。
A:華爾街日報2019年,法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商Electricite de France, EDF股價下跌近三分之一。EDF公司在全球經營73座核反應爐,但該公司負債累累,維修成本不斷攀升,最近亦推遲新核電廠的開發。法國興業銀行電力產業分析專員Emmanuel Turpin表示,過去20年得到的教訓是,作為資產類別,新核電廠很難通過股票市場獲得融資。近幾個月,投資者對EDF之類的公司股票給予重擊,部分原因是核電計畫成本超支,債務水平呈螺旋式上升等。EDF位於英國的Hinkley Point C核電廠計畫,原定於2025下半年投入營運,但由於延誤,預算超出近20億美元。該公司位於法國的Flamanville 3核電廠預計在十年後投產,但花費是最初估算成本的三倍以上。EDF負責新核能計畫的資深執行副總裁Xavier Ursat表示,核電廠需要政治意願及決策的穩定。如果有足夠的穩定性,並可以為投資人創造收益,那麼公司就能夠獲得融資。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2019.12.03)依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署(DANE)資料,哥倫比亞今(2019)年10月出口金額達33億1,950萬美元,較去(2018)的37億6,870萬美元,減幅達11.9%。哥倫比亞銀行(Bancolombia)表示,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已對哥國出口造成相當影響,此趨勢一旦持續,將造成哥國貿易赤字持續成長。哥國國家統計署表示,10月份出口衰退主要係原油及油品的出口金額年減24.6%所致,與哥倫比銀行分析相符行。2019年10月哥國原油及礦產出口占比達52.4%、工業產品占24.1%、農產及食品占18.6%、其他產品占4.9%。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2019.12.10)哥倫比亞勞工及企業代表於本年12月10日舉行明(2020)年度基本工資調升協調會議,會中資方代表建議調升幅度為4.5%,勞方代表則為8.1%,雙方間之差異達2萬9,800披索(約8.8美元)。目前哥國基本工資為82萬8,116披索(約244美元),如依勞方代表之提案,明年基本工資將調升為89萬5,193披索,較今年增加6萬7,000披索,另依哥國勞工法,月薪未達2倍基本工資勞工,資方需給付交通津貼補助,此部分勞方代表則提案由目前的9萬7,032披索調升為10萬4,806披索。資方方案則為基本工資86萬5,381披索,交通津貼10萬1,398披索。上述基本工資調升協調會議將持續舉行,預計在12月15日前達成調升共識,惟哥國政府有權以加開臨時會方式,將定案日期延至本年12月30日。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2019.12.10)依據哥倫比亞國家稅賦暨關稅署(DIAN)資料,哥倫比亞今(2019)年前11個月政府稅收達148兆披索(約435億美元),年增11.6%。其中進口關稅達23兆7,700億披索,年增14.7%,其他國內稅收達124兆2,000億披索,年增11.0%。今年11月單月稅收達14兆6,800億披索,較去(2018)年同期的13兆1,100億披索,增幅達12.0%。前3大稅收來源分別為:加值稅(IVA)占總稅收的36.3%,所得稅占31.3%,關稅占17.2%。
A:資料來源:哥倫比亞El tiempo日報2019.12.10本年12月10日哥倫比亞首次出口牛肉至沙烏地阿拉伯,出口商為Athena Food,總重25公噸。目前哥國牛肉已成功出口全球15個國家,其中6個為北非及中東國家,包括約旦、埃及、黎巴嫩、利比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哥國今年迄今共出口約1萬公噸牛肉,金額逾3,400萬美元,主要出口目的國為俄羅斯,金額達2,100萬美元。
A:資料來源:駐哥倫比亞代表處經濟組整理哥倫比亞自本年11月21日、11月27日、12月4日及12月10日陸續舉行4次全國大罷工,11月21日罷工首日及翌(22)日街頭打砸及趁火打劫等暴力事件頻傳,哥京政府爰於本年11月22日實施42年來首次全市宵禁,惟嗣後罷工規模有逐漸縮小趨勢,抗議方式亦逐漸轉趨和平。依據Gallup公司之調查,有高達70%的哥國民眾支持罷工及抗議遊行運動,惟多認為應以和平方式進行。參與罷工遊行民眾來自勞工、學生、原住民等各領域,主要訴求包括:反對政府勞工退休年金及稅改草案、要求政府履行與FARC游擊隊簽署之和平協議、確保教育品質、確保社會運動領導人生命安全(2019迄11月已有155社會領袖遭毒品及非法礦產等犯罪團夥殺害)等。11月27日第2次罷工期間,更造成哥國披索兌美元匯率首次跌破3,500披索兌1美元大關,惟之後隨罷工情勢和緩,12月11日披索匯率回升至3,3387披索兌1美元。哥倫比亞政府統計自本(2019)年11月21日起迄今,4次全國大罷工期間經濟損失逾1兆4,000億哥幣(約4億美元),杜傑總統已展開與社會各界國是對話,盼儘早結束罷工,讓哥國經濟與民眾生活回復常軌。此外,罷工期間除部分暴力份子破壞公車及車站等公共設施外,道路癱瘓亦造成民眾時間損失,此外,商業、會展及活動業、觀光業、運輸業、餐廳等均係主要受衝擊產業。依據哥國全國商業總會(Fenalco)資料,罷工活動造成哥國商業每天1,500億披索(約4,400萬美元)之損失。根據哥國智庫ANIF資料,哥國自2010年迄今共計發生25次大規模罷工運動,造成之經濟損失高達9兆披索。
A: 依據日本農業新聞本年12月11日報導辦理。 日本政府10日由安倍首相召開「農林水產業及地區活力創造本部」會議,並決定「農業生產基盤強化計畫」,以因應 輸出導向型產地之發展及農業經營者不足等問題,相關經費將於2019年追加預算及2020年預算中編列。 該計畫主要內容及設定之目標為: 在農水省中成立統籌輸出機關,以擴大輸出:另將擬定下一個輸出金額目標(目前目標是2020年輸出1兆日圓)。 擴大生產肉用牛及乳牛:利用日美貿易協定及預期中國大陸將解禁和牛輸入,和牛生產數量由2018年18.9萬公噸,至2035年度擴大為30萬公噸。 配合新需求,強化園藝作物生產體系:因應加工及業務用市場對蔬菜之需求,2030年度時,與實際需求者之直接交易數量擴大為145萬公噸,減少對進口之依賴。 調整水田農業型之高收益作物:至2025年時,培育500個經營高收益作物之產地,補助有關水田之基礎建設、機械、設施,並協助開拓通路。 智慧農業之實地操作及推動數位政策化:2022年時,利用無人操縱機施灑農藥面積擴大為100萬公頃,2025年時實現核心農業經營者全部能活用資訊。 擴大新進農業人員之來源領域及促進其長期務農:促進就職冰河期之40年代人員務農、支援50年代人員參加農業研修活動。 輔導包含梯田等丘陵地區之基礎建設及促進社區活力:活化社區資源,2024年度時,輔導設立250個特色社區。 強化遭逢嚴重天災時之因應措施:因颱風受損之農地、溫室等迅速復原、推廣農業收入保險及園藝設施農業保險。 強化豬瘟等家畜疾病之因應對策:儘速檢討、修正家畜傳染病預防法。
A:印度商品及服務稅(GST)委員會將於本(12)月18日集會討論是否需調整商品及服務稅(GST) 稅率結構,以增加政府稅收,倘該委員會決定調整,新制將於明(2020)年4月1日起,也就是自下一個財政年度開始實施,印度消費者需對更高的GST稅率做好心理準備。目前印度的GST稅率分為28%(佔GST總稅收22%)、18%(占60%)、12%(占13%),另有針對民生必需品的5%、3%及1%(三者共占5%)。印度中央政府考慮將5%的稅率調升至6%及8%之間,每月可增加100億至300億盧比(約新臺幣50億至150億元)的稅收,並廢除12%的稅項,但地方各州對此抱持不同看法。印度南部Kerala州財政首長Thomas Isaac表示,由於5%稅率產品多為衣服及食品等民生必需品,攸關貧窮民眾之生計,政府若決定調升該稅項恐引起民眾強烈反彈。渠並表示,K州已向政府建議將18%的稅項調升至22%(每月可增加1300億盧比稅收)或25%,由於該稅項產品為稅收大宗且非涉民生必需品,因此較適合被調升稅率,且較能大幅增加政府稅收。印度北部Bihar州副州長Sushil Modi亦表示調升5%稅項對增加稅收沒有多大幫助,政府反倒應該調升18%的稅項。印度另一北部州Punjab州則向政府建議,應將5%及12%稅項合併成10%,並將18%及28%稅項合併成20%或22%,可使GST稅制簡化為2種稅項,同時可增加政府稅收。印度PwC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Pratik Jain亦持類似看法,渠認為,若印度政府決定將5%稅降調升至8%,應同時將12%及18%稅項合併成15%或16%,使GST稅制簡化為3種稅項,亦即分別針對一般產品、民生必需品及奢侈品進行課稅。
A: ●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8)年12月11日報導,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已向三菱商事等多家日本企業詢問共同出資開發北極圈油田計畫之意願,期於2030年日?量能達200萬桶。此計畫若能付諸實施,對依賴中東原油的日本來?,有助分散採購地。日方將詳細評估政治風險和盈利性等再決定是否參與。 ●近期即將訪日的俄羅斯石油公司CEO Igor Sechin將向日本政府和日商說明北極圈資源開發計畫「Vostok Oil」,並邀請日方出資。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三井物?、丸紅、國際石油開發帝石等預定出席。「Vostok Oil」開發額約1,570億美元(約17兆日圓),預定在多個礦區進行生?,期2030年的日?量約200萬桶,與奈及利亞?量不相上下。 ●該油田開發計畫擬藉輸送管將原油送至北極海沿岸的裝運港,油輪在破冰船的前導下,經由白令海峽輸出至亞洲,對原油需求激增的印度和大陸企業對該開發計畫亦有興趣。日本的原油約9成仰賴自中東出口,若能擴大自不須經荷姆茲海峽的俄羅斯進口原油,將有助於穩定日本的能源採購。 ●美國因油頁岩革命迅速擴大原油?量,俄羅斯似有以「Vostok Oil」開發計畫對抗美國的商業意圖,普丁政權將以稅制優惠等提供相關協助。
A: ●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108)年12月12日報導,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5)於本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一郎會上演說表示,日本的煤炭政策截至COP25未變,無法承諾廢止煤炭火力發電;然英國、法國及德國等歐洲主要大國均提出未來全面廢止煤炭火力發電方針,擺脫仰賴二氧化碳發電已成為大勢之所趨。 ●《巴黎協定》將自2020年起正式啟動,目標將地球升溫限制在工業革命前2度C以內。日本自2011年發生東京電力福島核災事故後,其國內核電廠全部停止運轉,且重啟前景未明,故日本的電力公司相繼宣布新增設可提供廉價且穩定發電之煤炭火力發電廠計畫,此引發國際社會批評聲浪。小泉環境大臣指出,核准煤炭火力發電為經濟產業大臣之權責,環境大臣權限有限,點出日本政府部門管轄權的矛盾。 ●企業及投資家決定投資時逐漸重視環保,對煤炭火力尤是反感,國際上自煤炭火力撤資動作頻繁。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特別顧問末吉竹二郎警示,若日本被國際視為支持煤炭火力發電的國家,對日本企業將成為一大風險。全球以再生能源提供所有電力作為投資條件的企業有增加趨勢,若日本不擺脫仰賴炭發電,在供應鏈逐漸國際化情勢下,自日本出走的日本企業恐會增加。
A:資料來源:The Star 2019年12月9日報導 丹麥金融監理機構(Financial Supervisory Authority)日前表示,銀行業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及負利率挑戰後,將再迎來新興金融科技公司新創之支付工具競爭。 銀行經營時得以收集大量客戶個人資訊,然因法規限制,銀行蒐集個人資訊後僅能基於營業目的自行使用,不得任意分享第三人,惟行動支付公司目前尚未受到規範,顯然對銀行業不公平。 G20「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本(2019)年2月公布報告表示,Google、Amazon及Alibaba等新興金融科技公司透過社群網站蒐集大量個人資料,相關新創金融公司若再取得融資後即可展開行動支付服務並迅速達成市場規模,傳統銀行業務將受到嚴重衝擊。 儘管FSB報告表示中國因過度開放支付市場,導致市場90%被兩大行動支付公司佔有,破壞市場競爭性,但歐盟PSD2指令草案即將開放行動支付市場,由於掌握大數據將有利掌握消費者需求,行動支付產業應納入規範。
A:資料來源:The Star 2019年12月10日報導 南非投資控股公司Sekunjalo日前宣布與中國大陸「超腦鏈」(Ultrain)區塊鏈開發公司合作,透過Sekunjalo擁有之「泛非洲電子商務平台」(Pan-African e-Commerce Platform),在非洲發展最新之金融平台:African Chain 3.0。相關投資合作內容將進一步於2020年非洲聯盟在衣索比亞首都Addis Abeba舉行之會議中進行說明。 Sekunjalo公司表示,未來大眾將可透過African Chain 3.0進行金融支付及清算,預計並將提供借貸服務,包括旅遊業、奢侈品零售、製造業供應鏈、分享經濟、健康照護、零售、娛樂媒體及新能源產業等與工業4.0有關之產業將可使用區塊鏈進行交易,提升經營便利性,促進企業信用可靠性。 南非投資控股公司Sekunjalo總裁Mr. Iqbal Survé曾擔任金磚五國(BRICS)商業委員會(Business Council)主席,其並表示Sekunjalo與Ultrain公司曾在「一帶一路網絡」(Belt and Road Networks)及「一帶一路非洲計畫」(Belt and Road African Fund)等平台展開合作協商。未來Sekunjalo公司亦將與Ultrain公司共同提撥部分利潤成立慈善基金,提供非洲青年及婦女有關區塊鏈支付系統訓練課程。
A:資料來源:The Star 2019年12月10日報導 南非總統Mr. Cyril Ramaphosa日前表示,儘管南非國營企業債臺高築且經營不善,但相關國營企業仍保有相當財產、優良人才等資產,政府仍將積極掌握國營電力公司Eskom、國營航空公司South Africa Airline等重要國營企業經營權。未來南非政府將透過透明程序,洽尋策略性夥伴提供國營企業需要之融資及技術,提升經營效率以持續推動經濟成長並創造就業率。 由於南非工會相當擔心國營企業未來可能民營化,並採取裁員等減少成本支出策略,R總統發言將有助於減緩政府與工會緊張關係。 目前South Africa Airline董事會表示將對外商務援助計畫,據此南非政府亦同意提供20億斐鍰融資及20億斐鍰保證,以協助該公司度過財務難關;另南非政府已指定Eskom新任執行長推動新營運計畫,並積極推動將Eskom轉型為發電、輸電及配電三家公司,以提升經營效率。
A:資料來源:The Star 2019年12月10日報導 國際信評機構Moody’s日前公布最新金融產業報告表示,由於政府對銀行機構紓困(Bail-out)有其能力限制,而南非金融機構資本主要來自民間且南非銀行遵守「巴賽爾協議III」(Basel III)要求之資本流動緩衝比例,南非將於2020/2021年度成為非洲第一個允許銀行向民間要求紓困(Bail-in)之國家,以維持銀行永續發展並有利大型債權人利益。 該報告另指出非洲銀行業2020年展望預期呈現負面,主要原因為非洲國家主權債過高,具高逾期清償風險,若政府主權債信評被調降亦將提高對政府放款銀行被倒債風險,曾受政府紓困之銀行亦將因此受到影響。 另由於全球景氣停滯、企業信心不足、國際貿易爭端等國際性因素,加上預期非洲地區2020年度GDP成長率僅有4.1%,不足以推升平均國民所得,亦導致整體經營環境不利銀行業。 整體而言東非、西非經濟貨幣聯盟(West Africa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及埃及GDP成長率可達6%,南非及其他石油出口國GDP成長則仍然緩慢。
A:資料來源及時間:2019年12月2日Business Day媒體報導。石油和天然氣Total集團和清潔能源開發商Gigajoule公司已於本年11月底簽署聯合開發協議,將向莫三比克進口天然氣,此開發合作案將帶動南非天然氣市場之發展。依據南非整合資源計畫(Integrated Resource Plan)暨南非能源路線圖,未來2030年將發展3000百萬瓦天然氣發電供應整體國家電網。此計畫將有助於未來南非天然氣市場之發展。該項目將把液化天然氣(LNG)輸送到莫桑比克首都Maputo附近的Matola港之浮動存儲暨再氣化裝置。該設施將連接到附近的火力發電廠,並透過Matola天然氣公司供應至南非天然氣網絡(註:Matola天然氣公司是Gigajoule主要股東)。市場分析家評估此天然氣管道網絡、港口基礎設施以及與南非天然氣管道網絡之連接計畫將耗資約3.5億美元(51億南非幣)。未來規劃2,000百萬瓦之天然氣發電廠發造價成本約為28億美元。渣達銀行南部非洲油氣主管Paul Eardley-Taylor樂觀該開發計畫,此將有助於解決區域能源挑戰。
A:資料來源及時間:2019年12月5日Business Day乘車應用程序Bolt公司規劃擴大南非服務業務一倍,增加至少包括30個以上城市及郊區,挑戰Uber南非市場霸主地位 (註:Bolt原公司名稱Taxify,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籌資超過2 億美元) 。市場分析家指出,Bolt積極拓展擴大尚未開發之市場,尤其開發中國家市場,俾爭奪競爭對手市場。因此,南非係Bolt主要投資目標市場之一。目前南非市場,Bolt和Uber乘車市場占有率分別約25%比75%(1:3)。Uber今年近期表示已達到100萬應用程序用戶。Bolt首席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Markus Villig表示 Bolt著重在歐洲及非洲市場拓展,已顯現Bolt此成功的市場戰略,因此,南非目前係Bolt全球主要市場之一。Bolt乘車服務在非洲大陸7個國家/地區運營,最初在約翰內斯堡推出,然後擴展到較小的城市。因此,未來將繼續推動至南非自由州、北開普敦省、東開普省以及西北地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