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印度衛生暨家庭福利部(Ministry of 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於本 (2020) 年2月11日以政府公報公告,針對「2017年醫材法(Medical Devices Rules, 2017)」及「1945年藥品暨化妝品法(Drugs and Cosmetics Rules, 1945)」進行若干修正,自本年4月1日起醫材法擴大適用於藥品之規範。印度政府並於同日公告,前述法規修正後,醫材及藥品經銷商之權責亦將於明(2021)年3月1日起被納入規範。 有關上述醫材及藥品經銷商之權責規範,印度律師務所Khaitan & Co法律分析如次: 界定經銷商從事與藥品相關商業行為:1.銷售其他製藥商生產的藥品;2.具有代理商或任何其他資格銷售該等藥品;3.與製藥商簽有銷售之協議;4.經銷商名稱清楚標示於銷售的藥品。 經銷商承擔責任:經銷商與製藥商皆有確保藥品品質及符合相關規範之責任,修法前由製藥商承擔全部責任。 經銷商資訊標示:新法規定經銷商名稱及地址等資訊需明確標示於藥品最內層至最外層的所有包裝之上,倘藥品包裝係小型或分裝小包裝,則准以標示經銷商名稱即可。 生效日期:上述經銷商權責新規定將於明(2021)年3月1日起被納入規範實施。 新法意涵:1. 避免大型藥商卸責:據印度衛生暨家庭福利部轄下的藥品管制局(Drugs Controller General of India, DCGI)於2018年所做調查顯示,由於僅製藥商有責確保藥品品質,許多大型藥商向小型的契約製藥商採購藥品再進行銷售,藉以規避法律責任。上述新法上路後,從事藥品經銷的大型藥商須遵守新法規。2.確保藥品品質:新法將有效遏止未獲核准、次級及假冒藥品的銷售,有助確保及提升市售藥品的品質。3. 明確界定經銷商:由於新法規定經銷商與製藥商需簽訂銷售協議,經銷商必須重新檢視目前的生產契約是否包含經銷規範,未來才有資格進行銷售,至於無意被歸類為經銷商的業者,亦需調整目前的契約內容。4.擴大賠償範圍:依據生產契約,製藥商向來僅需針對不良或不符規定產品給予經銷商損害賠償,但未來經銷商需與製藥商重新協商界定賠償範圍,才能符合新法之規範。
A:印度出口商聯合總會(Federation of Indian Export Organizations, FIEO)會長S K Saraf於本(4)月7日致函印度莫迪總理略以,新冠型病毒疫情爆發使全球多國包括印度皆實施封城防疫措施,限縮國內外經貿發展,印度出口業者平均承受50%以上的取消訂單損失,其中皮革、地毯、手工藝品及成衣等勞力密集產業更承受75%以上的訂單損失,上述衝擊前所未見,呼籲政府儘速提出紓困方案以協助業者渡過此難關。 Saraf會長續表示,出口訂單大幅下滑嚴重影響印度外匯收入並擴大經常帳赤字,外人投資亦受影響。慮及印度國內產業在封城措施結束後,勢必以大規模裁員,節省營運成本及縮減開支。為因應疫情對國內產業及經濟造成結構性之損害,建請政府提出財政紓困,以解決業者金流短缺問題。具體建議如次: 提供融資貸款:政府應規劃3,000億盧比(約40億美元)解決出口業者流動性資金短缺,並提供貸款補貼至明(2021)年3月為止。 放寬償貸規定:針對出貨前後,所有以外幣或盧比計價給予融資貸款。在到期應付帳款,可豁免契約性質或金額之限制,給予90至180天的額外之寬限期。另以外幣計價取得融資,倘慮及盧比貶值致外幣金額高於管制限制,銀行不得要求業者需押付保證金,以活絡資金融通。 確保業者有充分金流:建議政府提供業者之貸款額度,足以支付6個月員工薪資、租金及電費等流動現金;此外,針對在封城前即具備良好銀行債信的業者允以不需提供任何額外的擔保或書面文件,可於6個月的償付延期到期後再以18期分期付款償付貸款。 提高出口獎勵:商品出口促進計畫(Merchandise Export from India Scheme, MEIS)的獎勵應提高2%至明年3月止,針對勞力密集產業出口業者則應提高4%,並在出口履約前就發放,以免業者金流短缺,業者亦可運用此資金支付商品暨服務稅(GST)及所得稅等稅金,減少業者資金之壓力。 放寬出口獎勵規定:針對因關務系統缺失及出貨單據填列等行政程序上小缺失,而被拒絕申請MEIS獎勵措施者,建議商工部貿易局給予業者一次性豁免。 寬鬆出口履約規定:針對取得事先出口許可、資本財出口促進計畫(Export Promotion for Capital Goods, EPCG)及出口特區計畫(Export Oriented Unit, EOU)的業者,倘因疫情致未能出口履約,給予一次性的豁免信貸利息及罰金,僅須被課徵基礎關稅,以避免不需要行政訟源。 加速退稅:所有與出口有關的稅金申退,如關稅及GST,應在申核後15天內退發以免業者金流短缺,對於風險評比較高的業者則可要求提出抵押擔保。 短期免付保險金:建議雇主得免予支付3個月社會保險公積金(Employee Provident Fund, EPF)及地方保險金(Employees’ State Insurance, ESI),降低雇主需同時發放薪資及支付保險金的財務壓力。此外,上述建議免予3個月支付,將造成政府1,890億盧比財政負擔,可僅提供給出口營收至少在50%以上的業者。 給予GST減免:針對受疫情衝擊嚴重之旅宿、航空服務業,給予為期1年50% 的GST(貨物服務稅運費補貼:為鼓勵出口業者利用空運爭取時效,應提供50%的運費補貼。
A:通關作業:依據印度海關公告第02/2020號指令自2月20日起至5月30日為止,採每周7日每天24小時通關制度;財政部則對外宣布該制度至6月30日為止。 易腐爛農食產品通關:印度海關建議進口業者須提出說明文件,以利海關審核通關;若通關貨物經審須依據1962年海關法第18條進行貨物安全審查程序,則通關可能受到影響。 封城或防疫貿易限制:印度海關表示,在此期間除商工部貿易局公告禁止出口及列入重要物資法規範之防疫物資(包括口罩、防護裝備、呼吸器、防疫用藥品及清潔用品等)外,貿易規定仍依據「2015-2020貿易政策」(FTP)規定,現行FTP政策已於本年3月31日屆期,商工部已宣布展延1年。 貨物滯留等費用:依據印度海運部第7號及第8號命令,港口、船舶海運服務自3月22日起至4月14日暫停徵收或收取貨物滯留或處罰金;航空部分,印度民航部宣布至4月16日23:59為止各航空貨物站減收50%之滯留費用。 有關貿易救濟調查案件:DGTR持續以電話或電郵進行調查作業,若有需出席公聽會或會議,業者有其困難可向DGTR提出,DGTR可能要求被調查公司以電郵提供相關資料。此外,若法律上期限在封城期間,依據印度最高法院解釋任何法律規定之屆期日得以展延,財政部負責貿易救濟案件之AD/SG關稅徵收,則解釋可展延至6月29日。惟此節仍需向財政部提出。此外,若反傾銷或防衛措施案件之申訴期適逢封城期間,亦可向DGTR提出展延申請。
A:美國川普總統於本(4)月5日致電印度總理莫迪盼印度恢復治療瘧疾奎寧藥出口,以協助美國病患治療新冠型病毒肺炎。本(7)日川普總統更於白宮表示,盼印度就恢復出口給予明確回覆,暗示否則可能對印度進行貿易報復(retaliation)。 印度自3月25日已將奎寧及其製成之配方藥列為防疫重要物資並禁止出口,本(7)日印度外長Anurag Srivastava表示印度將研議恢復治療或防疫藥品出口至鄰國友邦或受疫情影響之國家,以回應上述美國川普總統之關切。 此外,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FT)於本(7)日公告解除3月3日限制出口之24項(註:3月3日禁止出口為26項,尚有2項禁止出口)活性藥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及其製成之配方。有關恢復治療瘧疾奎寧藥出口,印方則尚未做出最後決定及公告。
A:印度商工部對外貿易局(DGTR)於本(4)月7日公告(Notification No. 59/2015-2020,如附件)檢疫試劑(Diagnostic Kits, HS Code:3822)由開放允許出口(free)修正為限制出口(restricted)。上述出口限制規定,除HS Code 3002及3006項下之產品外,任何在上述HS Code 3822及其他HS Code範圍之內的Diagnostic Kits均列為限制出口項目。上述規定,DGTR局長於4月4日簽署日起立即生效。 此外,依據本月3日舉行之跨部會會議評估至6月底為止,印度防疫物資需求估計:2,700萬片N95口罩、5萬組呼吸器、160萬篩檢試劑、1,500萬套個人醫療用保護裝備及殺寄生蟲藥物。
A:韓國現代車廠(Hyundai)在停產三周後於今日恢復Nošovice廠的生產作業,一開始將僅安排兩個排班而非原先的三個排班。該公司表示與供應商的都已完美規劃,這將使得3,300名自家員工和直接供應商的8,700名員工恢復工作。由豐田、標緻-雪鐵龍合資成立的TPCA廠也希望本週恢復生產。Škoda Auto車廠的停產時間已延長至4月27日,該司廠長Jaroslav Povšík說明情況確實很糟糕 ; 他說資產流動性用完後,相關憂慮正逐漸增深。AutoSAP捷克汽車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汽車行業中有15.1%的公司解雇了員工,另有41.5%的公司將在4月份考慮裁員。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4,000人失業,其中大多數是簽約臨時工。
A:PAQ Research研究的一項調查顯示,有47%的受訪者擔心失業,其中15%最擔心長時間失業問題,5%受訪者表示已經失業。52%的受訪家庭收入減少,其中23%爆減了71-99%。65%的受訪者的儲蓄無法維持超過半年,其中12%的儲蓄甚至無法維持一周。社會學家Daniel Prokop先生表示說,有14%的家庭正在考慮尋求根本辦法,如貸款、販售商品或尋找更便宜的租處。
A:捷克衛生部長Adam Vojtěch表示,儘管沒有要求上班族一定得在家上班,但他個人還是建議到4月底仍保持在家辦公的模式。他說如果雇主要他們的員工到公司上班,那即意味著更多的人在公共場所流動,這並非好事。如果疫情朝著正面方向發展,那麼上班作息可能會在5月恢復正常化。他說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所有商店禁止營業規定將會逐步開放,至於餐廳最初只能營業到一個固定時間,而夜生活直到夏天才恢復。他說屆時也可以允許舉行小型活動。他說分階段實施是必須的,以便知道解禁是否導致疫情傳染急劇上升。商店將仍然實施兩公尺的社交距離規則,並提供乾洗手液和一次性手套,並且這種情況還會持續數月之久,另外出門戴口罩有可能在6月份將不再是強制性要求。
A:根據秘魯媒體報導,為降低COVID-19在秘魯擴散,秘魯政府於本(109)年3月16日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國人不得外出,因此一半以上的經濟活動接近停擺。 秘魯經濟研究機構指出,有1/4勞工於緊急狀態實施後即失業,而觀察疫情走勢,中短期仍無法有效控制,可能要到第3季才可能復工,預估本年GDP將衰退3至7%。 秘魯經濟暨財政部近期雖將本年經濟成長率由4%調降至2%,惟該預期仍較民間機構依實際情況評估樂觀甚多。
A:面對COVID-19的到來,拉丁美洲各國領導者採取不同之處理方式,其中秘魯Martín Vizcarra總統係第一個採取全國性居家隔離的拉美國家,當時(3月15日)秘魯僅有71例即大膽決定進入緊急狀態,此舉也證明對控制疫情有正面幫助,獲全國87%支持。另阿根廷、哥倫比亞及智利總統亦因較早對疫情做出鎖國動作,民意支持度均上升。 反觀墨西哥及巴西,兩者均將經濟利益列為優先考量,一再忽視權責機關對病毒嚴重性之告戒,巴西Jair Bolsonaro總統甚至干涉聖保羅等州政府所採取的封城措施,直到病毒擴散程度已超出預期才鬆口,惟為時已晚,渠等未來之政治生涯勢必與後續死亡人數脫離不了關係。 (註:迄至4月12日巴西死亡人數累計1,223人,墨西哥296人) 據初步觀察,優先採取隔離措施的領導者在此危難階段較受支持,但後續如何維持鎖國所產生之經濟損失才是真正的考驗。以秘魯為例,有1/4勞工於緊急狀態實施後隨即失業,面對廣大的貧窮弱勢團體,政府提供的補助及紓困方案明顯不足,隨著隔離期限不斷延長,社會秩序恐將隨飢餓而失控,這將成為各拉美領袖嚴峻的挑戰。
A:巴西中微小企業協會(Sebrae)以及FGV基金會近日合作進行調查顯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引發的經濟危機,導致巴西1720萬家微小型企業收入減少達89.2%,主因為巴西各州和市政府法令限制當地經濟活動,僅允許藥房、麵包店和市場等能夠保持人們最低限度生活部門繼續運作,而對於餐廳和小吃店,僅允許其提供外賣服務。 Sebrae調查顯示,在採取社會隔離措施後,巴西微小企業一周以來平均銷售量與正常運營時期相比減少69.3%。另只有3.2%表示並沒有感覺有任何明顯變化,2.5%認為收入有所成長。自2017年以來,微小型企業在巴西GDP中所占比重為30%。現今由於缺乏面對危機能力,巴西微小企業在GDP占比可能會減少。
A:根據西班牙ABC日報報導,西班牙公債曾於1902年西國失去古巴及菲律賓殖民地戰爭後,因承襲古巴債務,西國外債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23.61%;隨後西國政府致力於降低公債之比例,於2007年將公債比例降至歷史新低之35.6%,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後,公債比例逐年增加,並於2014年升至100.7%,於2019年年底降至95.5%,嗣於2020年2月維持於95.8%;惟此次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西班牙公債恐再度大幅增加。 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EOE)預估西國公債占GDP之比介於108%-115%,將視疫情影響時間之長短而定。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預估西國公債比將上升至105.3%;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則預測將高達120%,因歐洲央行(BCE)將可能購買歐元區債券之6.7%,以緩衝各國政府之財政因應計畫,而西國因應疫情紓困措施之費用將以債務支付,且本年度之增稅計畫亦將無法實施。 西國國家預算方面,依據歐盟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研究中心之研究資料,西國通過自國家預算因應疫情之計畫金額僅約占GDP之0.7%,相當於88億歐元,低於其他國家如德國(4.4%)、荷蘭(1.6%)、丹麥(2.1%)、英國(1.4%)、法國(1.1%)、希臘(1.1%)及義大利(0.9%)。惟西國原訂於本年度增加課徵營業稅、社保費及石油稅,均已停止,將影響國家之稅收,且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EOE)預估,2020年西國政府須增加支出之調薪及退休金預算約為250億歐元至300億歐元間。 西國財政赤字方面,西國原訂2020年財政赤字將自2.4%增至2.5%,惟因疫情之影響,各財政及顧問公司則預估西國本年財政赤字占GDP之比將介於7.5%至11%之間。瑞士信貸集團預測西國財政赤字率為8.6%。
A:根據西班牙ABC日報報導,自受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影響以來,西國觀光及旅宿業損失達1,700億歐元,其中觀光業方面,損失金額介於550億歐元至900億歐元間,年度減少32.4%;旅館業方面,年銷售額將可能減少550億歐元,減少約40%,損失68萬個工作機會及影響20萬7,000名勞工;航空業方面,西國航空業僱用員工約75萬人,而於聖週假期間,一般航班約有7萬1,000航次,本(2020)年聖週則停飛7萬次航班,減少95%,航空業者已再度向政府申請融資以避免破產倒閉。 西國政府因疫情嚴重,自本年3月15日宣布進入國家警戒狀態(Estado de Alarma),並自3月30日起禁止非民生必要及特殊需求者離家,除無國際觀光客外,西國人民亦禁止自由移動,對西國觀光業可謂雪上加霜。儘管西班牙政府已做好本年夏季完全無外國觀光客之準備;惟究竟是否採取完全關閉邊境之管制或部分開放,於國內政壇引起熱烈討論。 西國政府自4月13日起開放建築業、工業及無法居家工作者恢復上班;爰西班牙內閣委員會議亦針對疫情期間是否開放部分國內觀光方案進行討論,例如「鄉野旅遊(Turismo Rural)」取代「待在家中防疫(Quedarse en casa)」、「開放私家車自行前往城鎮」及「在無感染風險下共乘踏青」等,惟交通部José Luis Ábalos部長表示,倘未能於本年夏季嚴格執行防疫措施,第2波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將可能於本年9月再次爆發。西國工業、觀光暨貿易部Reyes Maroto部長則表示,觀光產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12%,並創造全國13%之就業機會,西班牙國內觀光業於疫情過首先復甦至為重要,惟並未說明西國本年夏季是否將開放國際旅遊。 觀光業為西國重要產業,產值約1,76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 12%,2019年觀光客人數8,370萬人,抵達或過境西國機場旅客為2億7,500萬人次,西國人民於7-9月間旅遊人數達6,11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於6-8月間旅遊西國人數為3,344萬人次,西國年度觀光收入達920億歐元,航空業僱用員工約75萬人,整體觀光業直接僱用及相關員工人數則約250萬人。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本(109)年4月14日引述義國商業總會(Confcommercio)針對為遏制新冠病毒(Covid-19)而施行封城等措施,如何衝擊義國經濟之研究報告顯示,義國本年3月份消費與去(108)年同期比較急速萎縮31.7%,4月份GDP亦或將滑落13%。 該報告指出,自3月份最後一個星期起,觀光業即減少95%外國旅客,汽車註冊數減少82%,未使用虛擬銷售平台之服飾類及餐飲業達100%,餐飲業即使持續外送服務之業務量仍縮減68%;預計首季消費將減少10.4%,GDP萎縮則應達3.5%。 該總會表示,國家及國際組織之政策措施可能大幅減輕因銷售活動減少而造成的收入損失之壓力,將大部份轉化為公共赤字,即為主權債務。一般而言,義國傾向於透過以非常低之成本提供充足資金流動,減少危機造成之影響。 此外,該總會亦認為義國重新開放後的經濟復甦前景充滿未知數,因直至2019年年底,義國仍尚未恢復2007年經濟危機前之個人可支配收入及消費水準。簡言之,義國經濟重建工作本已持續多年仍未見明顯改善,長年以來,義國經濟風險主要在於其經濟結溝邊緣化,缺乏注入國際化、技術創新及可長期持續的經濟成長動能之活水,而犧牲的將是年輕一代。
A:依據奧媒新聞報本(109)年4月14日報導,奧地利政府自4月14日逐步放寬營業限制,特定產業如:DIY建材行(Baumärkte)及園藝百貨,以及營業場所面積小於400平方公尺以下者,被准許開業,惟尚未擴及大型零售業者。 曾擔任檢察官之法律學者Georg Krakow認為,政府此作為恐有違憲法保障之基本權利,並將付出昂貴代價。倘大型零售業者亦能針對顧客人數進行管制,配合實行每20平方公尺僅允許一位顧客進入,或是縮小營業場所,未有限制其營業之理由。 顧問公司Taylor Wessing之律師Andreas Schütz,將不准縮小營業場所之限制視為專制,恐有違平等待遇原則及憲法保障之職業自由,且大面積營業場所應更能降低職員及顧客之被感染風險。S氏認為,權利受損之零售業者應可向政府求償。 報導指出,奧國政府針對COVID-19疫情,所修改或訂立之法案適法性仍須由憲法法庭裁定,目前相關之案件已有約20例,惟依照目前抗疫規劃,6月份才會重新開庭,因限制措施受損之相關爭議,或將於措施解除後才能獲得裁定。 行政法庭發言人於4月13日呼籲,即便當前有採取特別措施之必要,政府仍不該違背基本權利;尤其受到批評的是,屬於位階較低的公告(Erlas)、指令(Anordnung)不該凌駕於「自由」等基本權利之上。
A:依據奧國媒體ORF本(109)年4月14日報導,截至4月10日,奧地利經濟服務中心(AMS)已收到40,704家奧國企業,針對其608,607個員工提出縮短工時申請,較前一週多出約20萬人次。4萬多件申請案中,有23%來自零售業,12%來自餐飲服務業,以及11%來自建築業;以地區來看,以維也納(9,279案)、下奧地利邦(7,429案)及上奧地利邦(5,696案)為多。 高需求使奧地利勞動部將縮短工時補助預算,自30億歐元再度提高至50億歐元。至4月10日止,已批准20,651件申請案,總計28億歐元補助額。目前之申請補助期間可追溯至3月1日,總補助期間最高3個月,倘符合條件,可再延長3個月,補助範圍包括:社會保險雇主負擔金額,以及縮短工時者依薪資級距可領取80%-90%之淨薪資補償,學徒補償率則為100%;另最高單月縮短工時比率可達100%,惟3個月之最高平均縮短工時比率為90%。
A:根據土耳其自由日報報導,土耳其汽車合資集團(TOGG)於本(4)月13日宣布,歐盟智慧財產權辦公室(EUIPO)已接受其設計登記申請。根據TOGG聲明,該公司已完成設計過程另一重要進展,此註冊智慧產權將於未來五年內有效,此期間內將可防止TOGG的汽車設計被其他公司全部或部分仿冒。另一方面,TOGG目前於亞洲及美國的註冊申請面臨停頓,應能於今年完成註冊。 到2030年止,TOGG將會生產五款不同型式的汽車─SUV、轎車、c-掀背車、b-SUV及b-MPV等,並且擁有自己的智慧及工業財產權。預期設廠的投資將達到220億土耳其里拉(約37億美元),且將雇用4,323名員工,其中包括300名合格專業人員。 由TOGG的工程師為全部五個款式汽車所需設計的電動車平台,將會是原始並具專利,此平台將會提供最大的效能、舒適性、耐用性及安全性。政府對該些土耳其的國產車將提供稅務減免及獎勵等協助。
A: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期:109年4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54/P200號(商情文號:第154號) 商情本文: 英國首席談判代表David Frost與歐盟首席談判代表Michel Barnier將於明(15)日洽談未來視訊談判的日期以及恢復英國脫歐談判,以進行洽談有關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若非全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到目前這個階段,歐盟與英國應已完成三輪談判。 英歐談判包括將過渡期延長至兩年的選擇,將英國保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中直到2022年底,由於延期都必須在6月底前談判確定並獲得批准,且一旦設定了新的過渡期的新期限,過渡期將無法進一步延長。 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堅稱不會延長過渡期,但他的策略是基於歐盟和英國進行密集的談判以敲定一項新的貿易協定,以緩和英國脫歐後的衝擊,但原本的計畫被疫情打亂,現在,英國政府必須考慮英國「封城」造成私營部門的沉重損失。目前,英國實際上仍然是歐盟成員國,但在歐盟機構和其他機構中沒有任何代表,也沒有任何投票權。但是,隨著2021年初歐盟下一個7年預算週期的開始,情況將會改變,即使延長,英國也不會被包括在新預算內,因此它將自動成為其資助的外部計劃。
A:參考資料: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期:109年4月14日 文號:駐英經(109)經字第153/P200號(商情文號:第153號) 商情本文: 英國電信(BT)集團前董事主席Mike Rake加入華為公司英國分公司,擔任非執行董事,渠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危機促使他決定加入該公司。 在BT集團任職期間與華為公司合作後,渠與這家中國公司保持密切的關係,BT集團以125億英鎊收購行動電信運營商EE,從而加強與中國供應商的關係。此外,近十年來,BT集團使用華為公司作為供應商,為中國公司打開了國際市場。 近期英國政府限制5G及超寬頻網絡的英國電信公司使用的華為公司設備數量的決定,加劇中國及英國間緊張局勢。 對此部分保守黨人士就華為公司在英國關鍵國家基礎設施中的作用展開辯論。上個月,Mike Rake警告說,進一步限制使用華為設備的做法可能會在英國脫歐後的格局中損害英國,並可能損害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這將大大挫敗政府發展超寬頻網絡的計畫。本周一(4月13日)華為公司高级副總裁張國威呼籲英國政府不要進一步限制其在英國5G部署中的作用。
A:依據以色列媒體Nocamels報導,自本年3月以來,以色列衛生部就開始使用該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Diagnostic Robotics的解決方案進行遠端監測患者,利用該公司的技術平台分析患者的臨床症狀和潛在的健康狀況,產生個人對武漢肺炎的風險報告,提供醫護人員下一步指導方針。資料獲得方式為透過手機簡訊發送匿名問卷來完成每天患者的答復,該問卷不僅可以監測症狀,還可以大程度地減少患者與醫療團隊的直接接觸,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遠端檢查過程可以通過可視化的流行病熱點圖(heatmap),使衛生官員能夠不斷評估疫情的傳播趨勢和進行預測分析,使政府能夠建立模型,並在社區和醫療機構不堪負荷前,在必要時迅速進行干預。 除了與以色列衛生部合作外,Diagnostic Robotics的技術已與以色列所有的健康維護組織(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on)及紅大衛盾會(Magen David Adom)等緊急醫療機構的服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