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1月6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6/P200號(商情文號:第16號) 商情本文: 英國Kantar市場研究公司分析,由於牛肉品、鹹味食品(Savoury)和護膚品等價格大幅上漲,國內12月份物價飆升3.5%,英國消費者於聖誕節慶期間,在食品雜貨消費方面上每月平均多支出近15英鎊,每月增幅為自2018年1月以來最大。儘管近幾週新鮮培根、沐浴產品及烈酒等商品價格下降,但該公司發現12月份雜貨價格加速上漲,較11月份成長2.1%增加近1.5%。在截至12月26日的四週內,超市食品雜貨總銷售額上升至117億英鎊,僅比2020年底之歷史新高記錄低0.2%。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Omicron變種病毒快速傳播,許多消費者返回超市採買,2021年12月超市客流量為自2020年3月以來最多;相比之下,超市網路銷售額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3.7%,占總銷售額的12%。與2019年最後12週數據相比,所有主要連鎖超市銷售額均成長,而與Marks & Spencer超市合作的Ocado網路超市則是同期間唯一銷售額與2020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長的零售業者。 英國最大Tesco連鎖超市在2021年聖誕節慶期間占有主導地位,截至12月26日的12週內Tesco超市的市場占比上升為27.9%,比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0.6%,且包括Aldi與Lidl等折扣超市的表現也略為改善,Waitrose超市表現也有成長。 另外,英國消費者大舉購買超市自有品牌的高檔產品系列,使此類產品銷售創新高,消費者於12月單月花費6.27億英鎊,與2020年同期相比成長近7%。數據也顯示,聖誕節慶傳統食品如Mince pie和巧克力等仍很受歡迎,但新代素食產品銷量也有所成長。
A: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質量新聞網之資訊指出來自美國阿肯色州的沃爾瑪(Walmart)公司被發現19項資安漏洞且未及時處置,違反網路安全法,已遭深圳市公安局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並責令改正。 報導亦指出此一處分雖然稀鬆平常,但公布之時機卻引人注目。上週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警告沃爾瑪,如果將採購自新疆的產品下架,將會遭到消費者報復。 上個月,中國社交媒體用戶聲稱沃爾瑪已停止在連鎖店銷售來自新疆的產品,因此威脅要取消他們在的Sam’s club會員資格並進行抵制。 沃爾瑪自1996年進入中國,在深圳開設第一家店以來,最多達到逾400家商場、20多家家配送中心。惟因零售業競爭激烈且中國政治環境變趨嚴峻,致營業額逐漸下滑,從2016年到2020年,沃爾瑪關閉80家門店。2021年已陸續關閉32家。據報載出,沃爾瑪中國2019年和2020年的淨銷售額均出現下滑,2021年前9個月,沃爾瑪中國87.35億美元的銷售額僅占沃爾瑪整體銷售額的2.16%。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07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 表示,下週政府應該會公佈第二輪減稅方案的細節,以減輕波蘭受通貨膨脹的打擊。政府在2021年底推出了第一個抗通貨膨脹保護措施(anti-inflation shield),以對抗波蘭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率。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於1月7日週五在1份初步估計的報告中稱,波蘭12月份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比率上漲8.6%。 Morawiecki總理在接受 Interia入口網站採訪時表示,下週政府將通知公眾「是否以及何時」導入抗通貨膨脹保護措施「2.0」。政府仍在制定細節,並估計第二套減稅方案的成本可能在60億至70億波幣(13億至15億歐元)之間。 Morawiecki總理強調,一旦通貨膨脹開始下降,稅率將逐漸恢復到通常水準。然而,他補充稱,在高通貨膨脹期間臨時減稅對波蘭家庭非常重要。根據Morawiecki總理表示,波蘭的通貨膨脹率不應超過10%。然而,波蘭人民必須記住,超過8%已經令人擔憂。經濟學家估計,波蘭的(第一個)方案將可把通貨膨脹高峰值降低1.5個百分點。透過第二個方案,波蘭政府將降低通貨膨脹預期,這是未來通貨膨脹的主要驅動因素。 波蘭最初的保護措施包括減少燃料消費稅,以及暫時免除燃料零售稅。另波蘭政府還在等待歐盟批准一項對特定食品暫時廢除徵收加值稅。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ueller週五向新聞局(PAP)表示,抗通貨膨脹保護措施 2.0將是週二內閣會議的主題,隨後亦將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其細節。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05 PAP, The First News, 在波蘭首都華沙市政廳與克拉科夫空氣品質分析業者Airly公司簽署協議後,華沙將接收歐洲最大的空氣品質監測感測器網絡(network of sensors for air-quality monitoring)。該協議於2021年12月30日簽署,將在華沙的每個地區和17個合作城市中安裝感測器,全天24小時實時監測總共165個獨立地點的空氣品質。 這些設備將監測最危險的顆粒物PM1、PM2.5、PM10以及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的飽和度,數據將透過可公開瀏覽的免費物聯網網頁iot.warszawa.pl 以及移動應用程序Warszawa 19115提供給居民。這些設備將設於華沙理工大學指定的地點。它們是公共服務建築,也是道路及公園附近的燈柱。該協議還預見未來將透過另外100個感測器擴展網絡的可能性。除了向居民提供有關空氣品質的可靠信息外,該計畫的目的還在於突顯污染物飽和度較高的地區。對這些領域的分析將使採取有效行動和啟動旨在限制城市空氣污染的組織變革成為可能,例如透過導入「低排放區」(low emission zones)或更佳地針對諸如更換壁爐的補貼訊息等行動。 華沙市政廳空氣保護和氣候政策辦公室主任 Marcin Morawski表示,在華沙與參與合作的城市建設感測器網絡是該等城市居民高度期待的計畫,因為它為居民提供了有關當地空氣品質的可靠信息。該系統對該城市政府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為了成功管理空氣品質問題,首先需要對其進行充分分析。 Airly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Airly Public董事會主席Michał Misiek表示,該公司非常自豪該公司的報價符合所有競爭標準,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該公司將向華沙居民提供他們呼吸的空氣有關其空氣品質的準確數據。該公司也很高興並讚賞華沙作為歐洲第一個首都決定採取如此具有開創性和雄心的步驟來對抗空氣污染。 Airly公司成立於2016年,一直致力於全球35個國家/地區的空氣分析。該公司必須在2022年4月之前在華沙實現感測器網絡,屆時它將可供公眾使用。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2022)年1月6日引述Politico Europe報導指出,法國國家資訊自由委員會(CNIL)裁定,谷歌(Google)與臉書(Facebook)兩大集團之cookies設定,使其網路用戶無法輕易拒絕存取,因此分別予以開罰1.5億歐元及6,000萬歐元。 CNIL自許為法國國民隱私之守門員,認為該兩大集團用於針對性廣告之數位追蹤cookies設定作法違反相關規定,迫使用戶較難以拒絕其存取,部分設定用語亦有誤導嫌疑,因此決定開罰。兩大平台需先上繳前述罰款,並於3個月內限期改善,否則每延遲1日就需額外支付10萬歐元之逾期罰款。 CNIL此次對谷歌之鉅額罰款創下該會設立以來最高金額紀錄,僅次於2020年12月同樣針對谷歌cookies作法爭議所祭出之1億歐元罰款。此罰款係根據權益受影響用戶人數,以及該集團收集cookies訊息間接促成廣告收入之可觀利潤,所綜合權衡考量之合理金額。媒體指出,目前谷歌已承諾改進,臉書亦將研議改善之道。 自2018年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DPR)生效後,網站須徵求用戶同意方能將cookies存入電腦中,簡化用戶同意或拒絕存取之步驟。為加強落實相關規定,CNIL於2020年10月公布細則作業規定,並提供半年緩衝期,自去(2021)年4月開始正式生效執行。隨後CNIL陸續對違規企業機構發出正式通知,除谷歌與臉書外,亦包括消費品電商、網路旅遊業者、租車公司、銀行業者及眾多地方當局等。違規罰款最高可達企業年度營業額之 2%。
A:據法媒Le Moci本(2022)年1月6日報導,RCEP已於本年1月1日生效,由亞洲15國組成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對於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極具象徵意義。該項協定涵蓋20億人口及30%全球GDP,預計於20年內取消90%之貨品關稅、簡化貿易程序,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之目標。 報導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指出,RCEP可望增加每年全球貿易近5,000億美元至2030年,並提高每年全球收入達2,630億美元。其中RCEP區域可增加2,450億美元收入,並創造280萬個工作機會。 法國外貿顧問委員會(CCEF)新加坡及亞太區域理事會主席Michel Beaugier表示,在RCEP區域生產附加價值達40%之貨品即可在成員國間自由流通,因此建議法商善加運用此規則,在地生產半成品(semi-production)。在貿易方面,法國智庫Jacques Delors機構經濟學家Elvire Fabry表示,歐盟雖為受影響最多之地區,但經估算,出口額僅將降低1.7%。法商在RCEP區域之競爭力及能否掌握當地蓬勃發展之中產階級,均為其須面臨之挑戰。 F經濟學家指出,自2019年印度退出RCEP談判後,中國隨即掌握該協定之重要地位,此一發展反將有益於歐盟。RCEP國家對於中國霸權十分謹慎,正在尋求多元抗衡力量,但因不願受美國治外法權(extraterritorialité)之制裁威脅,使歐盟成為其等之理想合作對象。 B主席表示,法國中小企業對於歐盟未加入RCEP感到惋惜,替代方案將為與其成員國個別簽署貿易協定,然目前相關談判似多陷入停頓。2015~2020年間,歐盟雖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印尼密切協商,但尚無結論。此外,歐盟亦已與馬來西亞(2010)及泰國(2013)啟動談判;菲律賓亦為其目標國家之一。
A:根據義大利經濟發展部本(2022)年1月7日公告,義國政府為持續落實後疫情經濟振興計畫「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經濟發展部將執行40個投資計畫,投入共22億歐元強化汽車、半導體、生技化工、環境保護、觀光、鋼鐵、時裝、家具、食品加工、設計等關鍵件產業,以提升產業鏈競爭力。 經濟發展部長Giancarlo Giorgetti表示,22億歐元中將有7.5億用於數位轉型計畫、10億用於環境轉型相關投資,計畫包含建造大型工廠生產電池、太陽能板及風能組件等,經發部將全力支持義大利產業進行環境及數位轉型,復甦經濟的同時創造更多本土就業機會。 經發部投資計畫將以發展合約(Contratti di Sviluppo)方式進行,獲投資之標的企業須保證聘用符合經發部條件之勞工,以保障本土勞工權益。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Robert-Koch-Institut 文號:1114010012號 德國聯邦與各邦總理甫於本(1/7)日下午舉行疫情峰會,會中決議,為因應變種病毒繼續擴散,將採取較為嚴格之防疫措施。即日起,所有餐飲、酒吧、咖啡館等營業場所,限定僅持有完整2劑接種疫苗,或已經康復證明者(即2G),另再加當日有效之快篩陰性證明,始得進入。也就是俗稱之2G+(2G加強版)。新規定全國適用,無關各邦確診指數高低差異。 已打第3劑(加強針)者,可免另具快篩陰性證明。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者,禁止進入相關營業場所。 峰會亦決議,未來將以酒吧為加強查核重點行業。此外,俱樂部、舞廳即日起不得營業,舞會及舞蹈活動亦禁止舉辦。 為鼓勵民眾接種意願,凡已打過加強針(3劑)者,將予最大限度之鬆綁。另,已完整接種疫苗者(2劑)及已痊癒之入境者,可縮短居家隔離日數,由原定之14天縮短為10天。如欲提前解除隔離限制,須於滿7天後接受PCR或較完整之血清檢驗(非快篩),證明未染疫。 德國本(1/7)日記錄新增新冠肺炎確診56,335例,死亡增264人。近7日每10萬人新增確診指數升至303.4。完整接種2劑疫苗者占總人口之71.6%,已完成3劑接種者占41.6%,惟仍有25.5%人口未接種疫苗(不包括5歲以下約占總人口數4.8%之嬰幼兒,因尚無可供注射之核可疫苗)。 德國聯邦RKI研究所針對各國入境旅客採取各相應之限制措施,因均不定期滾動修正,有需要者請參考該所隨時公布之最新訊息(有英文版),網址如下: https://www.rki.de/DE/Content/InfAZ/N/Neuartiges_Coronavirus/Risikogebiete_neu.html
A:依據奧媒標準報2022年1月7日引述不動產仲介商Remax預估,奧地利房市之高需求及猶疑不決之賣家,導致奧地利房價在2022年將持續走升。奧地利房價分別於2020年及2021年增加3.3%及1.8%,預估2022年將大漲7.1%,尤其低價位標的之平均漲幅恐達9%,主因為原屬中價位買家在預算考量下,湧入低價位房屋市場。 Remax認為,2022年具綠地,以及與鄰近住宅有相當距離之房屋,將是熱門標的;而商用不動產市場之整體動能將低於住宅市場。另,由於房價漲幅高於租金,住宅投資報酬率將下降,住宅價格尤以福拉爾貝格邦及克恩騰邦漲幅最大。
A:根據瑞士中央銀行(SNB)發布之新聞稿,該行初步預估2021年央行全年獲利約為260億瑞郎。其中外幣匯率方面獲利略低於 260 億瑞士法郎,在持有黃金方面估值損失約 1 億瑞士法郎。 另瑞士中央銀行表示將從此獲利金額中提出60億瑞士法郎給政府,3分之1的金額分給瑞士聯邦政府,3分之2的金額分給瑞士共26個地方邦。 資料來源: 瑞士中央銀行(SNB) 日期: 2022年1月7日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發布之最新統計資料指出,2021年12月份瑞士登記的失業人口為12萬1,728人,比上月份增加5,484人,失業率為2.6%;與2020年同期相比則減少4萬1,817人,減少25.6%。 另12月份年輕人(15-24歲)的失業人口為1萬0,569人,比上月份減少182人 (-1.7%),比2020年同期減少7,125人 (-40.3%)。 中年(50-64歲)的失業人口為3萬7,754人,比上月份增加1,691人 (+4.7%),比2020年同期減少7,776人 (-17.1%)。 在12月份登記的求職者為20萬9,676人,比上月份增加3,327人,比2020年同期減少5萬0,642人 (-19.5%)。12月份有登記的職缺為4萬7,531個。 另該局表示,預估2021年全年的平均失業率為3.0%,2020年的平均失業率為3.1%。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 日期: 2022年1月7日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與ABC日報2022年1月4日報導,2021年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與晶片短缺使西班牙及歐洲許多汽車廠生產減少。依據西班牙汽車及貨車製造商協會(Anfac)、汽車經銷商聯合會(Faconauto)及汽車、貨車暨機車銷售商自治公會(Ganvam)之統計,2021年西班牙汽車銷售計85萬9,477輛,較2020年微幅增加1%,惟與2019年銷售量125萬8,251輛相較,則減少32%,西班牙汽車銷售量連續2年均受到打擊,主因為私人購車之意願降低。 2021年西班牙汽車銷售量以租賃汽車公司增加最多,計15萬2,326輛,較2020年增加58.5%;企業用汽車銷售量計33萬4,514輛,增加2.1%;而私人汽車銷售量為37萬2,637輛,則大幅減少12.8%,其減少因素除個人對經濟復甦欠缺信心外,主因係製造商無法交付市場需求之車款。西班牙汽車經銷商指出,市場上已預約購買卻由於零件不足無法組裝生產之車輛數目超過20萬輛。 2021年西班牙銷售汽車種類仍以汽油車最多,另第3名為柴油汽車,惟汽油車及柴油車均有下降趨勢,而油電混合汽車、電動汽車、天然氣及氫能源汽車則均有增加之趨勢。2021年西國汽油車銷售38萬7,931輛(占45.14%),減少8.42%,柴油汽車銷售17萬1,164輛(占19.91%),下降27.44%。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銷售21萬9,423輛,成長59.67%,純電動汽車銷售2萬3,686輛,增加32.14%,天然氣汽車銷售1萬4,043輛,成長7.33%,氫能源汽車銷售9輛,較2020年增加2輛。 2022年西班牙汽車銷售成長因素包括:晶片供應能否恢復正常及西國經濟復甦能否帶動租賃汽車業與私人汽車購買,而其影響關鍵則為觀光業之復甦與否。Faconauto預測,2022年西班牙汽車銷售量將介於90萬至97萬輛之間。Ganvam則認為,2022年晶片供應問題仍將持續,且西國政府課徵汽車牌照稅,而該項稅捐預估將使購車成本增加約1,000歐元,汽車銷售量減少10萬輛,爰西班牙汽車銷售量預計需至2023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西班牙電動汽車企業發展促進協會(Aedive)與Ganvam均盼2022年西國純電動汽車銷售能超過10萬輛,並於2030年將西國汽車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重提高至15%,使西國成為歐洲電動汽車生產重鎮。Anfac則表示,西國汽車業正積極發展電動汽車,以實現2050年氣候中和目標,並呼籲西國政府應增加公共充電站及合併汽車牌照稅與道路稅等措施。 摩托車銷售方面,儘管亦同樣受到疫情、零組件短缺及國際海運塞港之影響,惟受汽車銷售減少之影響,使摩托車之銷售增加。2021年西國摩托車銷售量為19萬3,324輛,較2020年增加5%。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1月3日報導,歐盟執委會提案將核能及天然氣能源列為綠色能源,惟西班牙政府則反對此提議。西班牙生態轉型及人口挑戰事務部部長Teresa Ribera表示,無論是否持續投資核能及天然氣,前述能源均不應分類為綠色及永續能源,惟前述2種發電技術在能源轉型中均可扮演重要角色,爰提議將其列入琥珀色過渡能源。儘管核能發電不會排放溫室氣體,惟其廢棄物恐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另複循環發電廠之二氧化碳排放量雖較燃煤發電廠為低,惟其發電動力來源仍為石油燃料。 此次歐盟執委會將核能及天然氣列入碳排放量低之綠能次級能源分類,係為逐步淘汰燃煤。依據該草案,歐盟將核發給各成員國於2045前年興建完成之核電廠及2030年前興建完成之天然氣廠綠色能源標章。由於法國3分之2用電係來自核能,爰支持前述草案,而德國刻正運用天然氣取代燃煤,爰部分人士表示支持歐盟天然氣標章。惟德國副總理兼聯邦經濟部長Robert Habeck表示,核能技術具有高危險性,核予綠色能源標章恐係錯誤決定,另亦對天然氣列入綠色能源表示質疑。奧地利政府對核能及天然氣列入綠能亦表示反對,認為核廢料之高輻射可存在數千年,將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並非永續綠能。 西班牙第二副總理兼勞工暨社會經濟部部長Yolanda Díaz表示,綠色分類規範將引導國際及國內能源業者及投資人之脫碳計畫,為實現2050年氣候中和目標極為重要之能源產業,爰認為歐盟應重新考量上述綠色能源標章,以避免違背科學實證及社會需求。 歐盟本提案要求各會員國於2022年1月12日前表明立場,並將於4個月後舉行辯論,屆時盼能獲得歐洲議會之同意。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與ABC日報2022年1月4日報導,根據西班牙勞工暨社會經濟部與西班牙融合、社會安全暨移民部公布資料,截至2021年年底,西班牙全國就業人數共計1,982萬4,911名,較2020年增加77萬6,478名,成長4%,成長率係自2005年以來最高。 在西班牙解除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管制措施、擴大疫苗接種及增加家庭消費後,2021年2月以來西國失業人數已連續下降10個月,至2021年底西國全國失業人數共計310萬5,905名,較2020年同期減少78萬2,232名,為自2007年以來最低。其中2021年西國25歲以下青年失業人數共22萬2,594名,較2020年減少14萬403名,減少38.7%。倘與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前相較,失業人數減少14萬142名,前揭資料顯示,西班牙就業市場已擺脫疫情影響。 倘以自治區分析,2021年西班牙所有自治區之就業人數均成長。其中加納利群島自治區就業人數增加6.4%,巴利阿里群島自治區增加5.5%,馬德里自治區則增加4.97%。倘以實際就業人數計算,2021年就業人數增加最多之自治區為馬德里自治區,為16萬606名,續為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增加13萬5,469名,安達魯西亞自治區,增加12萬9,596名及瓦倫西亞自治區,增加8萬4,920名。 疫情後不僅西國失業減少,且領取自營業者補助及勞工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之人數亦減少︰2021年12月底西國領取ERTE人數為10萬2,548名,其中非受新冠肺炎影響而領取補助者以汽車製造業為主,人數約2萬名,而其中1,415名係拉帕爾馬島(La Palma)火山爆發受害者。 儘管在歐盟會員國中,西班牙及希臘為高失業率國家,惟2021年西班牙新增加之就業人數已彌補2020年之就業衰退。西班牙政府盼於2022年上半年,全國就業人數增加至2,000萬名,且失業人數逐漸減至300萬名以下。為促進西班牙就業市場復甦,西班牙馬德里企業聯合會(CEIM)呼籲,政府應採取更適當之措施刺激就業。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EPYME)則認為,2022年經濟復甦速度將逐漸減緩,且企業成本將急劇增加,爰應謹慎以對。另傳統上,1月為就業較不熱絡月份,加上目前Ómicron變種病毒大量蔓延,2022年1月就業市場已稍有減緩之趨勢。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1月5日報導,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2021年11月西班牙國際觀光客共計334萬8,451名,與2020年同期相較成長54%,與2019年同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相較,減少28.2%。西國2021年1月至11月累計國際觀光客人數共計2,820萬9,412名,與2019年同期相較減少5,000萬名,減少64.5%。另西國2021年11月觀光客收入為37億4,793萬歐元,與2020年同期相較,成長64%,與2019年同期相較,減少26%。西國2021年1月至11月累計觀光客收入共計312億7,380萬歐元,與2019年同期相較減少560億歐元,減少64.2%。 以2021年11月分析,英國再次成為西班牙主要觀光客來源國,人數共計54萬7,458名,占總觀光客人數之17.8%,為西班牙帶來觀光收入高達6億3,700萬歐元,占觀光總收入之17%,續為法國之49萬6,579名及德國之47萬9,403名。倘以2021年1至11月為統計期間,法國則為主要之觀光客來源國。以觀光目的地分析,2021年11月最受國際觀光客喜愛目的地為加納利群島自治區,觀光客人數為100萬名,續為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為60萬4,925人及安達魯西亞自治區48萬5,504人。另2021年1至11月最熱門之觀光目的地為巴利阿里群島自治區。 依據INE此次公布資料,西班牙觀光業對國內生產總額(GDP)之貢獻,自2019年之1,547億3,700萬歐元減少至2020年之614億600萬歐元,共減少933億3,100萬歐元,減少逾60%。觀光業產值占西國GDP之比例則自2019年之12.4%降至2020年之5.5%。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Exceltur)估計,自發生疫情起迄今,西班牙觀光業已損失1,640億歐元。 儘管西班牙觀光業復甦呈成長之趨勢,惟新冠肺炎(COVID-19)Omicron變種病毒是否影響2021年12月觀光業之復甦,則仍待統計觀察。西國大型觀光業者認為,由於2021年年底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增加,許多其他國家已採限制措施,爰2022年觀光業之發展仍將充滿變數。
A:一、法國自本(111)年1月1日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業於網站發布以「振興、力量、歸屬」為題之推動計畫(Programme for the French Presidency of 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內容涵蓋(一)一般事務、(二)涉外事務、(三)經濟與財政事務、(四)司法與內政、(五)就業、社會政策、健康與消費者、(六)競爭力、(七)運輸、通訊與能源、(八)農漁業、(九)環境及(十)教育、青年、文化與體育等10篇,共計75頁。 二、該計畫第6篇「競爭力」主要說明,歐盟將優先強化戰略自主性,打造具主權、創新及結合數位與生態轉型之知識型產業化歐洲。為此,歐盟將優先推動55套案(Fit for 55),並面對產業去碳化及發展關鍵新興產業等挑戰。重點摘要如次: (一)內部市場與產業: 1.歐盟內部市場即將邁入第30年,透過整合財政及社會目標,推動數位及生態轉型,持續排除妨礙貨品、服務及資本單一市場之不正當障礙。 2.檢視執委會第二份單一市場年度報告,強化執行內部市場規範,並優先處理其提出之單一市場緊急應變工具(Single Market Emergency Instrument)。 3.推動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以規範數位平台內容仲裁(content moderation)與擴大交易平台(marketplace)義務,及推動數位市場法 (Digital Market Act)使歐洲擁有專門法規工具規範數位平台守門人(gatekeeper),確保市場公平性及可競爭性。 4.由執委會提出法案加強消費者對產品環境相關資訊之瞭解,強化消費者保護及避免不正當商業行為(如計畫性汰舊),加強公共採購對數位及生態轉型之貢獻。 5.因應新興科技及風險,修訂通用產品安全指令(General Product Safety Directive),以確保貨品市場一致性架構;修訂修費者信用指令(Consumer Credit Directive)以因應受數位科技發展及疫情影響而轉變之慣例;修訂電子商務指令(Directive on Distance Marketing of Consumer Financial Services),納入創新技術及後續的產業規範。本年2月10日至11日將於史特拉斯堡召開有關消費者保護之部長會議。 6.建立歐盟法規架構,推動產業發展及消費者保護,包括統一充電規格、修訂機械條例(Machinery Regulation),為營建產品上市、取得車用市場資訊(access to in-vehicle data)等建立調和性架構;起草歐洲污染物(二氧化碳除外)排放新標準,以因應七期排放法規(Euro 7)之實施。 7.運用歐盟在全球框架下之產業優勢,建立更具韌性之歐洲產業生態鏈,支持生態及數位轉型,強化歐洲製造能量以管理對外依賴程度。 8.運用歐洲共同利益重大計畫(IPCEIs),建立健康、氫能、電子及歐洲雲端之價值鏈、關鍵產業及技術,包括建立產業聯盟及展望歐洲聯合承諾(Horizon Europe’s Joint Undertakings),以歐盟預算支持針對戰略研究成立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俟執委會公布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後,討論如何規範國外補貼扭曲內部市場等重要議題。 9.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續推動執委會有關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之提案,優化法規體系並增加對中小企業吸引力;強化歐盟-全球地理標示保護體系,鞏固法規架構,以確保遵守國際規範及貿易夥伴履行其承諾;支持成立歐洲統合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以因應企業殷切需求;防範文學藝術資產買斷條款(buyout clause)、促進創作者競爭力保護及推動文創產業等,討論全球環境下著作權之有效性,同時打擊直播運動賽事及文化內容之盜版行為。 (二)研究與創新: 1.設立高等教育、研究及創新領域3大目標包括(1)推動「歐洲研究領域」及建構「歐洲創新領域」,創造高等教育、研究、創新及社會服務之綜效,以振興經濟;(2)形塑具國際面向之歐洲政策,提升歐盟之全球實力,強化研究領域之吸引力;(3)培養歐洲青年之歸屬感。 2.歐盟創新委員會(EIC)透過執行Acclerator Pilot計畫及針對具創新力之新創企業及微型企業建置專屬基金,推動研究與新興科技結合。本年5月11日將辦理歐洲突破性科技研討會。 3.執行展望歐洲計畫(Horizon Europe)科研計畫架構,並追蹤城市、海洋、土壤、因應氣候變遷及癌症等五大任務領域;修正公私領域合作夥伴關係之內容。 4.推動與非歐盟國家於研究創新領域之國際合作,以支持歐洲價值及全球標準規範,尤其是智慧財產權領域。本年3月8日至9日將於馬賽舉辦上述主題之研討會。 5.在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uratom)架構下維持並發展核能領域專業技能,強化歐盟執委會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及研究基礎建設(research infrastructure)之重要性。 (三)太空: 1.過去幾年歐盟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哥白尼地球觀測衛星系統(Copernicus)等旗艦計畫已成為全球指標,將持續促進歐洲創新及戰略自主,鞏固全球競爭地位。 2.起草安全連接倡議(Secure Connectivity constellation),確認歐盟對太空交通管理(space traffic management)之立場,並討論哥白尼計畫之未來發展確保其至2035年之有效性。本年2月16日將於土魯斯舉辦太空部長非正式會議及哥白尼計畫研討會。
A:綜合美媒暨美國勞工部相關報告,美國勞工部1月6日公布截至1月1日當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0.7萬,較前一週20萬增加7千,雖較彭博社預測19.5萬高,然仍接近歷史低點,反映企業雖面臨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快速傳播,惟因需求強勁且勞工辭職率高,雇主避免裁員並極力挽留員工。然美媒指出,未來幾週首次申請人數可能因假期臨時工作結束等季節性因素造成波動較大。 美國勞工部1月4日公布2021年11月「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報告,去年11月職缺高達1,060萬,雖較10月1,100萬低,然仍處於高點,其中金融與保險(+8.3萬)及聯邦政府(+2.5萬)等類別增加較多。根據勞工部及求職網站Indeed 統計自去年6月起每個月均超過1千萬職缺,惟僅約690萬失業民眾積極求職,顯示職缺與求職者間差距極大,求職者難以填補高水準的職務空缺。另去年11月勞工辭職人數達450 萬,離職率亦從10月2.8%升至與9月相同創紀錄的3%,Indeed表示受新冠疫情衝擊的低薪產業仍為離職率上升的主因,且就業市場選擇機會多,民眾尋找更高薪資的工作。 就業保險保障勞工失業率:截至12月25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75.4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3%,較前一週171.8萬人增加3.6萬;就業保險勞工失業率較高的州及屬地依序為:阿拉斯加州(3.1%)、美屬維京群島(2.6%)、紐澤西州(2.3%)、加州(2.2%)、明尼蘇達州(2.2%)、波多黎各(2%)、伊利諾州(1.9%)、麻州(1.9%)、紐約州(1.8%)及羅德島州(1.8%)。
A:資料來源:越南工商報,2022年1月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房地產諮詢企業DKRA研究及發展部門經理阮煌(Nguyen Hoang)頃表示,2021年胡志明市及周邊地區住宅房地產市場發展不一,其中胡志明市住宅市場供應及需求均呈現下降跡象,惟同奈省持續在別墅及居住房屋供應資源居領先地位。 因胡志明市土地資源愈發稀缺,周邊區域土地市場在供應市場中持續占重要地位,例如同奈及隆安省為土地供應主要省份,占新增供應總量之68%。公寓市場方面,新銷售項目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及平陽省,惟供應及需求分別僅達2020年之70%及65%,尤其胡志明市公寓供應及需求較2020年大幅下降,創2015年以來新低。 據越南專家及市場分析單位預告, 2022年住宅房地產市場展望,土地供應及需求將復甦,尤其胡志明市周邊省份如隆安省、同奈省、平陽省及巴地頭頓省,惟胡志明市土地將持續處於稀缺狀態。土地將持續成為投資房地產之首選。至於公寓市場供應,胡志明市及平陽省將持續領先,惟隆安省及西寧省預估將出現供應資源稀缺。 隨著越南經濟及社會發展,過去5年越南胡志明市房地產市場強勁成長,同時多項法規變動,例如房地產經營法變更,允許外國人在越南購買住宅用地;推出種新型房地產如公寓式酒店(Condotel)及住商混合公寓(Officetel)等;為適應新冠肺炎疫情及社區隔離政策,逐漸出現線上投資房地產平臺之新投資模式。 另一方面,越南房地產亦有待改善之處,例如毫無實際因素而引起之虛擬土地熱潮;首次售價上升惟再次交易價下跌之矛盾現象;高端房地產持續創新售價;高級公寓占主要供應來源,一般公寓卻嚴重稀缺等問題。 據越南DKRA總經理范林(Pham Lam)表示,2022年是越南重整房地產市場最佳時機,將該行業引領至更好前景,俾達與周邊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房地產相同榮景。
A:資料來源:越南政府報網站2022年01月05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越南總理范明正(Pham Minh Chinh)與各省市地方政府頃於2022年1月5日召開視訊會議,總結2021年工作成果,並貫徹中央及第15屆國會通過之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計畫結論及決議。 與會代表建議持續完善法律體制,排除投資障礙,促進公共投資,進一步授權,並採取財政、貨幣,及支持性政策以協助經濟社會復甦及發展。 越南總書記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在會議上表示,期盼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更加廉正無私,更有效率運作。 范總理指出2021年越南政府之10大工作成果亮點如下: 1. 新冠肺炎疫情已初見成效,疫苗外交工作及疫苗接種進度均加速推進;靈活調整各項防控疫情策略,以及發布各項有助經濟復甦之補助政策等。 2. 2021年第4季越南GDP成長快速反彈回升,高達5.22%。 3. 宏觀經濟穩定,通膨控制良好。 4. 外人直接投資持續成長。 5. 對外貿易總額超過6,680億美元,年增22.6%,創歷史新高,有助經濟快速復甦。 6. 數位轉型及新創企業大有進展。 7. 文化發展,民生福祉日益受到重視。 8. 致力完善法律體制,改革行政程序,優化經商投資環境等。 9. 政冶社會穩定,國防安全鞏固。 10. 外交活動取得許多重要成果,其中疫苗外交戰略有助加速越南疫苗接種進度。 范總理指出,越南國會通過2022年發展經濟社會之12大項任務要點如下: 1. 安全適應、靈活、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並積極促進經濟恢復成長,致力GDO成長達6%至6.5%,及人均所得達3,900美元。 2. 建全法律體制。 3. 加快經濟結構轉型速度,以提高產能、品質及競爭力。 4. 同步發展基礎設施及現代化。 5. 提高教育品質,發展人力資源,並推動與科學研究結合。 6. 促進區域連結,以及推動經濟區與都市發展規劃之審核進度。 7. 發展文化,創造公平社會。 8. 管理與有效使用土地及資源。 9. 提高政府管理效能。 10. 鞏固並加強國防安全。 11. 提高外交效能,主動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12. 促進訊息傳播。 范總理要求落實2022年各項任務及目標,目標為團結紀律、主動適應、安全有效及恢復發展。 范總理表示,越南將大力調整經濟結構與更新增長模式,實現出口市場多樣化,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協定帶來之契機,促進農產品出口達500億美元,加強環境保護工作,以及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產業等。 范總理並強調,越南政府將持續完善法律體制,密切關注國內外情勢,並及時採取相應及靈活措施,以期在任何情況下均能確保國防安全,提供旅居海外越南人協助,有效進行領事保護工作等。雖然越南在2021年面對許多困難與挑戰,惟最終仍取得良好成果。因此,2022年將繼續奮鬥,戰勝疫情,促進經濟復甦及發展,維持社會秩序與政治穩定,確保國防安全,以及提升民生福祉等。
A:依據Coop集團2022年1月6日新聞稿,瑞士Coop集團2021年總銷售額約為318億瑞士法郎,較上年成長16億瑞士法郎,漲幅為5.4%,並為連續第2年突破銷售紀錄。 Coop集團之零售部門規模為瑞士第二大,2021年該部門淨銷售額約為196億瑞士法郎,成長2.6%。生產及批發部門淨銷售額約為137億瑞士法郎,成長8.4%。 另2021年Coop集團網路商店總銷售額約為30億瑞士法郎,成長13.4%。 資料來源: Coop集團新聞稿 日期: 2022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