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據汶萊經濟策劃及發展處(JPKE)統計資料顯示,該國上(2019)年1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較前(2018)年同期上升0.3%,亦較上(11)月微升0.2%。   12月份汶萊主要消費品價格漲幅較顯著者為餐飲與旅館(上漲5.2%)、家具、家用設備及日用品維修(成長2.7%)、休閒與文化(上漲1.6%)、服裝與鞋類(成長0.5%)、保健(上漲0.7%)、雜項產品及服務(成長0.7%)、通訊(上漲0.3%)及教育(上漲0.3%)。下跌之項目為交通(下跌2.3%)、房屋、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下跌1.6%)及非酒精飲料與食品(下跌0.4%)。   汶萊2019年消費者物價指數,較2018年下跌0.4%。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依據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為止,馬國外匯存底為1,01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之1,030億美元減少1.26%,亦較上(2)月28日之1,034億美元減少1.64%。   馬國經常帳持續維持盈餘,現有外匯存底仍處於穩定水準,可供支付7.7個月之進口所需或償付約1.1倍之短期外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頃發布消息稱,該機構維持馬來西亞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至「A-」評級,但下修主權評等展望,從「穩定」調低至「負面」。 同時亦預測馬國經濟可望於明(2021)年強勁復甦,可達5.8%。   另一方面馬國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表示,全球許多國家已先後推出顯著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措施來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對經濟的衝擊,而這也造成數個先進和新興經濟體主權信貸評級被調低。馬國透過果斷及全面性的措施來應對該病毒以及全球經濟衝擊,其中近期公佈2,600億馬幣(約合596.3億美元)的「關懷人民中小企業(附加)配套」及振興經濟配套措施,將「保護人民、扶持商業和強化經濟」列為3大主軸。前述措施推出的公共衛生、財政、貨幣和金融措施旨在保障社會脆弱族群的生活、減輕工商界尤其中小企業的現金壓力及保留就業機會。前述措施將為本(202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帶來2.9%漲幅,估計這類完善措施將強化馬國的基礎,以便從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中搶佔先機。   馬國銀行和企業持有顯著的外國資產,將繼續維持健康的國際收支、經常帳盈餘及充裕的外匯存底。截至2019年底,馬國外幣資產達9,240億馬幣(約合2,119.3億美元),其中94.5%為外幣資產,超過41.4%的總外債,加上彈性的匯率,上述資產將繼續成為應對潛在外部衝擊的重要緩衝器。目前馬國聯邦政府債券約有96%以馬幣發售,而外資持有馬國政府債券比例從2016年的34%最高峰減少至現有的21.5%水準。   馬國擁有健全金融系統、強大國內機構投資者、充裕緩衝能力及完善政策架構的韌性優勢應對該病毒,而這些因素和持續強化決策架構的努力將繼續為馬國經濟在當前艱難時刻給予扶持。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公布調查報告顯示,受新型冠狀病毒及全國行動管制措施衝擊,馬國零售業銷售額恐銳減60.7%,全年下跌可達5.5%,為22年來首次萎縮。上一次馬國零售業出現負成長係1998年,即亞洲金融危機的第一年。當年馬國的零售業萎縮20%。   前述調查顯示,本年1月馬國零售業銷售較上(2019)年同期下降13.8%,主因農曆新年銷售不佳和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銳減; 2月零售業銷售繼續萎縮20.1%,此糟糕表現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迅速傳播及外國遊客大量劇減所致;3月零售業銷售加速下降28.9%,因3月最後兩周受到全國行動管制措施開始落實的影響,導致本年第一季馬國零售業銷售負成長18.8%。   馬國4月份零售業銷售預測將重挫60.7%,係基於必需品零售商4月前兩周全國行動管制措施期間的零售銷售表現以及非必需品零售商幾乎零收入來估計。第三階段全國行動管制措施實施期間(自4月15日至28日),必需品零售商可在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下逐步營業,少數非必需品零售商也可在4月的最後兩個星期營業。   RGM調查機構預測馬國本年第二季零售業銷售將下跌9.3%。此預測加入了4月份為期4周的全國行動管制措施以及伊斯蘭齋戒月節期間預期的銷售在內因素。倘馬國國內經濟從本年下半年起復甦,該調查機構預測馬國本年第三與第四季零售業成長預估值分別為2.5%及3.3%。2020年馬國零售業表現預計仍下降5.5%。   至於馬國雜貨零售商的業務於全國行動管制措施的第一周(3月18日至3月24日)成長20.9%,因馬國民眾急於儲存糧食,第二周(3月25日至3月31日)則增長9.5%。在前述措施實施期間,約有12萬6,000家零售商仍續營業,占馬國零售商店總數約37%,估計其營業額占總零售額之35%。另一方面,約20萬9,000家零售商店在同一時期被迫關閉。在此期間,73萬2,000名零售業員工被迫留在家中不能工作,而非必需品零售商則需要支付大部分營運成本,即使他們的零售店仍然關閉。零售商的營運成本包括零售場所租金、員工薪資、水電費、總公司支出、保險、廣告及促銷費用、維修及保養費用。停業的6周內,非必需品零售商仍需支付大約143億馬幣(約合33.1億美元)的總成本,其中員工成本支出共61.8億馬幣(約合14.3億美元),包括薪資、補貼及公積金等。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於本(4)月10日宣佈自本(2020)年4月15日至28日延長實施「全國行動管制措施」(movement-control order ),即第三階段之行動管制,該期間禁止一切社交活動、關閉所有學校與宗教場所、限制公民出國及外國籍旅客入境,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蔓延。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亦於4月10日晚宣佈9項領域將在前述行動管制措施期間逐步開放,包括理髪店(只限剪髪)、洗衣店(不包括自動洗衣店)、眼鏡店、五金店及電子與電器店等。其他如機械及器材產業、航太產業、營造業以及與營造相關的服務項目、汽車產業及維修、與法律相關的服務、與石油與天然氣相關的服務、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研發活動及特定領域運作的實驗室以及傳統和輔助醫藥或中醫師服務。慕尤丁首相因馬國民間組織及民眾反對,爰於4月13日再度禁止理髪店、美容院及眼鏡店在前述行動管制措施期間營業。   在前述管制禁令下,馬國國內貿易暨消費者事務部(Ministry of Domestic Trade and Consumer Affairs)將嚴格監督食材供應、日常用品及防護用品,如口罩及洗手液等擁有充足供應。   馬國國防部部長依斯邁沙比利(Ismail Sabri)指出,第三階段全國行動管制措施於本(15)日實施,警方將不會再開罰單予違反該措施的人士,而採取「逮捕、扣留及控上法庭」,以起威懾作用。根據1988年馬國傳染病控制及防範法令(342法令)第24條,倘罪名成立,初犯者將面對兩年監禁,而第二次重犯則將監禁5年。   另一方面,馬國本年4月14日新增176件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確診病例。截至本年4月14日止馬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飆升至4,987件並出現82件死亡病例,已治癒出院者2,478人。馬國目前已進入後期遏制(Late Containment)階段。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的首輪問卷調查顯示,46.6%受訪的自僱人士表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失業,而倖免保住飯碗者當中,逾七成則表示儲蓄只能维持低於一個月的生計。農業和服務業受到該病毒的衝擊較其他產業大,各占21.9%及15%。在農業領域中,漁業的失業率達33%,農業和畜牧业則占21.1%。至服務業方面,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占35.4%,緊接着為交通及倉庫業占18.7%。   馬國統計局自本(2020)年3月23日起至31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对馬國經濟及個人造成的衝擊展開問卷調查,獲16萬8,182名15歲以上的受訪者參與;估計每10名受訪者中9人的收入比平常銳減。   該調查顯示,逾三分之二或71.4%的自僱人士的儲蓄只能维持低於一個月的生計。只有6.2%的受訪者表示財務無壓力,52.6%的受訪者表示財務受到嚴重衝擊。工作年資低於一年的69.7%受訪者表示其儲蓄不足以维持一個月的生計。年資違21年至30年的11.4%受訪者以及年資30年以上的11.7%受訪者的儲蓄則最高能維持4個月的生計。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2020)年4月14日透過視訊參與「東協領袖新冠疫情特別峰會」時,呼籲各成員國加強合作,並提出下述3項建議,以共同因應疫情: 東協各國應彼此提供有關新冠疫情的最新情況,在須共同處理的議題上,例如從他國撤僑亦應相互合作。東協可利用科技分享資訊,例如東協智慧城市網可成為最佳分享平臺,為日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做出更充分的準備。 東協應合作保持貿易航線和供應鏈通暢,尤其是醫療用品和食品等必要物資的流通性。若各國完全封鎖邊境,東協無法共同生產物資,將造成經濟傷害,同時加重失業情況。 東協亦應加強韌性,因應未來的經濟衝擊,以平衡、理性的方式,同時兼顧衛生和經濟需要,制定一套共同準則,敘明如何實施或放鬆旅遊和貿易限制,以及相關保障措施。 針對國際規則在疫情危機中能否維持和受尊重,及各國信心是否減弱,李顯龍總理感到擔憂,渠呼籲東協各國不應彼此疏離,而應盡全力加強彼此合作與互信,渠提議,東協仍應力求於本年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並推動與歐盟的全面航空運輸協定磋商。 東協10國原定於本年4月6日至9日舉行「第36屆東協領袖峰會」,惟因疫情取消,改以視訊方式召開「東協領袖」和「東協+3(中、日、韓)領袖」新冠疫情特別峰會。 李顯龍總理在「東協+3領袖」峰會上強調,各國應保持一定程度的貿易和經濟活動,以在疫情緩和後,讓更多員工保住飯碗,各國經濟亦能更快復甦。各國亦應制定策略,安全可控地恢復人員流動,包括探討如何繼續航空運輸,及何時、如何解除旅遊限制。

A:

A:

A:

A:

A:

A:

A:印度政府為防堵新冠病毒疫情在境內蔓延,自上(3)月25日實施21天全國性封城及社交疏離措施,除與民生及基本及必需服務外一律禁止,造成出口業者無法如期出貨履約。為降低疫情及防疫措施對經濟衝擊,印度商工部部長Piyush Goyal於本(4)月8日邀集出口推廣組織,盤點受影響的產業。據稱,商工部商貿部門次長Anup Wadhawan亦致函內政部次長,請其針對需趕在本(4)月底前交貨的出口製造業者,在要求員工遵守防疫衛生及社交疏離的條件下,允許部分人力復工進行生產。 由於印度主要出口市場面臨疫情衝擊,各界預估印度本(2020)年對外整體貨品出口將大幅衰退13%至32%。印度出口商聯合總會(Federation of Indian Export Organizations, FIEO)會長S K Saraf於本(4)月7日致函印度莫迪總理中即指出,印度出口業者平均承受50%以上的取消訂單損失,其中皮革、地毯、手工藝品及成衣等勞力密集產業更承受75%以上的訂單損失,衝擊前所未見。印度出口業者盼政府允許一半人力復工,除可維持基本營收以支付租金及員工薪資外,亦可避免閒置的移工被迫返鄉造成防疫漏洞及社會隱憂,同時可避免中國大陸業者趁機搶市。印度Punjab、Rajasthan及Maharashtra等州亦紛紛向政府表達盼允許製造業復工。 FIEO已向印度政府建議提出3,000億盧比(約40億美元)的零利率貸款資金,以解決出口業者流動性資金短缺,避免在封城措施結束後,勞力密集產業業者為節省營運成本及縮減開支而被迫大規模裁員。FIEO也建議政府免除雇主需支付員工的3個月社會保險公積金(Employee Provident Fund, EPF)及地方保險金(Employees’ State Insurance, ESI),降低雇主需同時發放薪資及支付保險金的財務壓力。

A:出處:Financieele Dagblad , 2020/04/1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IMF預測2020年荷蘭經濟將衰退7.5%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預測: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打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一旦全球疫情大流行持續更久,損失將可能更慘重。   IMF預計2020年荷蘭的經濟將衰退7.5%,衰幅遠高於幾星期前荷蘭中央計劃局(CPB)預計的介於1.2%至7.7%之間。   IMF指出:全球許多國家面臨多重危機,例如健康衝擊、國內經濟扭曲、外銷下降、資本流動逆轉和商品價格暴跌等。   對經濟復甦至關重要的是今年下半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將趨緩,各國政府可以緩解各種因應措施,但IMF認為經濟復甦存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進展如何,不僅取決於大流行的過程,還取決於疫苗的開發速度、遏制疾病爆發的措施的效果以及其他未知的各種發展因素。   IMF確認了三種備選方案,第一種情況:病毒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到控制,第二種情況,2021年將再度爆發,最後一種情況是前兩種情況兼有,上述三種情況將導致2021年的經濟成長率進一步下降3%至8%。   IMF對政府和中央銀行最近幾週採取的支持措施持積極態度,該會主席Kristalina Georgieva估計世界各國已經預留了約8萬億美元來因應,並預計金額將進一步增加,決策者必須確保社會不會停滯不前,並且公司必須在疫情嚴重階段結束後盡快重新啟動,政府和央行的作用將增強。   IMF稱:現在政府不僅應該幫助企業,且應在經濟重新開始運轉時提供幫助,應考慮為公司員工提供補貼,以避免長期失業。

A:出處:NIS , 2020/04/15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電動汽車銷售穩定成長   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CBS)的數據顯示:荷蘭的全電動汽車(FEV)已經超過10萬輛大關。   今年年初,共有107,000輛插電式汽車上路,較2019年同期增加63,000輛,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內,目前荷蘭可用插電式充電柱充電的汽車共有198,000輛。   汽車銷售成長首次完全歸功於純電動私家車,之前售出的車型大多數都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但自從此種車型不再享有政府的優惠稅率後,情況就起了變化。   目前私家車有2.3%有充電功能,一年前僅為1.6%,相對便宜的電動汽車的銷量最高。   荷蘭車輛協會RAI主席Steven van Eijck表示:很高興見到日漸成形的荷蘭車輛電動化,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全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的不斷成長,電動汽車因此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CBS報導:超過82%的FEV是公司用車,而私家車中僅占12%,使用公司提供的電動汽車者,繳納的車稅較低。   2019年售價為45,000歐元的電動汽車稅為4%,2020調高為8%,在新稅率生效前,2019年12月新電動汽車的銷量創新高,達22900輛,2019年全年售出的446,114輛私家車中,共有63,000輛為FEV。

A:國際貨幣基金(IMF)本(4)月份發布之全球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指出,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若能於本(2020)年下半年獲得控制,且各國採取之封城等防疫措施逐步取消,預測本年全球經濟將下滑3%,明(2021)年可回復常態並增長5.8%。   根據該報告,IMF將土耳其本年經濟成長預測下修至-5%,另預測明年將復甦成長5%;消費者物價指數部分,IMF預估本年及明年均為12%。   另關於土耳其經常帳收支占GDP比重,IMF預測本年為0.4%、明年為-0.2%;失業率本年預測為17.2%、明年為15.6%。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4.15  Polish News Bulletin   據波蘭發展基金(Polish Development Fund; PFR)執行長Pawel Borys表示,波蘭的公司約有50-60%已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所致危機的影響。該基金假定可能有350,000至400,000 家的波蘭企業最終將會尋求金融的支持。   Borys執行長強調,波蘭發展基金(PFR)將盡力於4月份的第4週讓這些公司取得資金融通。該基金的支持計畫金額為1000億波幣,旨在為公司保護工作及確保金融的流動性。Borys執行長表示,對微小企業、中小企業及大型企業參與此計畫的資格要件是公司的月或年營收減少25%。該項計畫的申請期限將開放至7月底止。在該計畫內,250億波幣資金是保留供微小企業運用,500億波幣資金是供中小企業運用,而250億波幣資金是供大型企業運用。該項計畫已送交歐盟執委會審核中。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4.15  Po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ING BSK及Pekao銀行是首先提供與波蘭國家發展銀行(BGK)合作之流動性基金(FGP)組合產品的銀行。此流動性基金(FGP)是波蘭國家發展銀行(BGK) 的一項新計畫,旨在對那些遭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Covid-19 epidemic)負面影響的中型及大型企業提供幫助。   迄至目前,已向微小企業、中小企業提供那些BGK擔保加持的最低額度貸款(de minimis loans)。Pekao銀行已核准150億波幣的額度,而ING BSK銀行核准130億波幣的額度。此新的金融工具已提供給該二銀行現有的客戶。ING BSK銀行副總裁Michal Boleslawski表示,目前的情況需要對其客戶提供特殊的支持,以幫助他們業務的營運。Pekao銀行副總裁Magdalena Zmitrowicz表示,為支持其客戶,該銀行正在進行一些依賴國內公共基金及歐盟基金的計畫。另相關的新聞報導,Alior銀行總裁Krzysztof Bachta宣布,放款銀行正在推動一項波蘭國家銀行為中型及大型企業擔保的循環貸款(revolving loans)。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0.04.15 Publish News Bulletin   波蘭Credit Agricole銀行經濟學家最新預測,波蘭GDP到2020年將萎縮3.8%,而兩週前的預測值為下降2.1%。由於波蘭總理認為COVID-19疫情將會在5月或6月達到高峰, 而非4月, 代表當前的經濟限制措施會再延長。經濟學家強調,這些措施中最重要的與停課有關,他們認為暑假前不會恢復上課。另按使用信用卡進行交易的數據顯示,此類購買的下降幅度遠遠超過3月底至4月初的預期。 意即第二季消費將下降20%, 投資減少4.6% (2019年同期成長6.9%)。專家預計,到2021年下半年利率將上升0.50%。 另按IMF最新公布預測, 波蘭2020年GDP衰退4.6%, 2021年成長4.2%; 通膨率2020年3.2%, 2021年2.6%; 失業率2020年9.9%, 2021年8%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