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根據義大利媒體本(2022)年1月19日報導,頃於去年初由飛雅特及寶獅集團合併而成的世界第四大車商Stellantis近日慶祝成立周年,執行長Carlos Tavares多次表示儘管義大利工資較低,但該集團義大利工廠的組裝成本仍高過其他歐盟國家的廠區,甚至達到兩倍之多,其中能源價格就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影響該集團在義大利Termoli市的巨型工廠投資計畫,據悉該集團正在與義大利政府持續交涉,最快可於本年三月公布對義大利投資的相關細節。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1月19日報導,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旅展(Fitur)於2022年1月19日至23日展出,此係新冠肺炎(COVID-19) 爆發後,第2次展出。本屆計有107個國家,近7,000家業者展出,預計參觀買主為6萬人次,而一般參觀民眾約為3萬人次,與2021年相較成長50%。   西班牙凱克薩銀行(Caixa Bank)董事長José Ignacio Goirigolzarri於2022年1月18日舉辦之第11屆旅遊業領袖論壇表示,觀光業為西班牙經濟復甦不可或缺之關鍵性產業,認為西班牙觀光業可於2022年恢復至疫情前80%以上。西班牙工業、貿易暨觀光部部長María Reyes Maroto Illera強調,西國2021年1月至11月累計國際觀光客人數約2,810萬人次,與2020年全年相較增加約1,000萬人次,儘管與2019年之8,350萬人次相較差異仍大,惟在2021年第4季Ómircon變種病毒爆發前,觀光客人數已恢復至疫情前3分之2,顯見觀光業恢復迅速。   歐盟援助基金之分配為第11屆旅遊業領袖論壇主要議題之一。Illera部長表示,觀光業將獲34億歐元補助以加強產業數位化、普及化及永續性發展。Exceltur 理事長Gabriel Escarrer認為,以大型業者而言,前述援助金額明顯不足,且歐盟援助基金之分配欠缺整體策略規劃,爰建議西國政府於推動經濟轉型暨復甦策略計畫(Perte)時,應搭配獎勵民間私人投資措施,以增進觀光業利益。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2年1月19日報導,依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於本年1月18日資料,由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車用晶片不足及供應鏈短缺,2021年歐洲汽車市場新車銷售量僅達970萬部,與2020年相較減少2.4%,係1999年以來新車銷售表現最差之年份。 以汽車市場銷售表現而言,2021年德國銷售量為260萬部,減少10.1%,法國銷售量為166萬部,增加0.5%,西班牙銷售表現持平,增加1%,義大利銷售量則增加5.5%。 以汽車集團銷售表現而言,2021年福斯汽車(Volkswagen)集團銷售表現位居第1名,銷售量為294萬4,117部,與2020年相較減少3.7%,續為擁有PSA、Fiat及Chrysler品牌之Stellantis集團,銷售量為237萬8,979部,減少1.6%。雷諾汽車(Renault)集團銷售量為109萬3,539部,減少10.9%。擁有Hyundai及Kia品牌之韓國現代集團銷量為101萬8,563部,逆勢成長21.1%。BMW集團銷售量為85萬8,762部,成長1.3%。Toyota集團銷售量為76萬178部,增加9.6%,Daimler集團銷售量為67萬8,574部,減少11%,福特汽車銷售量為52萬3,970部,減少19.2%。 以汽車品牌銷售情形而言,2021年福斯汽車位居第1名,銷售量為127萬4,137部,與2020年相較減少6.2%,Peugeot汽車銷售量為72萬4,383部,減少2.3%,Renault汽車銷售67萬8,736部,減少17.1%,同期Toyota汽車銷售量為71萬2,574部,成長10.2%,BMW汽車銷售量為68萬2,895部,亦成長1.2%。 展望歐洲電動汽車市場契機,福斯汽車及Bosch工業集團宣布將合作設廠,從事汽車用電池之研發及生產製造。前述合作初步規劃將設立6座電池廠,於2030年生產規模將達700千兆瓦時,據悉其中1座電池廠將設於西班牙。

A: 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1月18日報導,西班牙「銀行資產重組管理公司(Sareb),又稱壞帳銀行」,係於2012年成立,旨在接收西班牙問題銀行所持有之不良資產,已以逾500億歐元收購近20萬件不動產。依據Sareb官網資料,目前該銀行尚持有14萬4,000件房地產,市值逾300億歐元。西國政府原規劃Sareb出售資產獲利,並於2027年結束任務,惟該銀行經常性虧損,歐盟統計局(Eurostat)要求西班牙政府將其壞帳列入西班牙公共資產負債,爰西班牙政府將於2022年1月18日舉辦之部長會議通過Sareb銀行國有化法規。 Sareb目前54.1%之資本係來自銀行及保險公司投資(謹註︰Santander銀行持有22.53%、Caixabank銀行持有12.24%、Sabadell銀行持有6.65%、Kutxabank銀行持有2.53%,其他金融機構則持有10.49%),其餘45.9%之資本則為西國政府之「銀行重建基金(Frob)」所持有。待西國政府通過Sareb國有化法規後,須與前述持有Sareb資本之金融機構協商股權轉讓事宜,未來政府則可擁有Sareb全部股份。 西國政府自2021年4月起,與前述金融機構進行非正式討論,惟仍未取得具體共識及方案。部分銀行盼西國政府以稅收優惠換取股權,西國政府則盼以象徵性金額收購股權,惟不論協商結果,Sareb國有化似為必然趨勢。與西班牙社會勞工黨(PSOE)共組內閣之眾志成城黨(Unidas Podemos)則盼將Sareb國有化,並將Sareb所持有之房地產改為公共住宅,以提供弱勢族群合理租金之住宅及推動租賃住宅市場改革。隨著Sareb即將邁向國有化,或將納入租賃市場改革計畫,惟其後續規劃仍未獲西班牙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之正面回應。

A:西班牙Cinco Dias日報2022年1月17日報導,依據西班牙非營利組織樂施會(Oxfam Intermon)貧富不均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西班牙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逾1百萬民眾遭遇嚴重物質貧窮,同期約2,300萬名民眾之收入成長29%,全球其他地區情況亦類似。前述非營利組織指出,疫情危機後每26小時誕生ㄧ名百萬富翁,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衛生及經濟危機下,全球前十大富人之收入倍增。 前述報告指出,疫情加劇遺產繼承金額之差異。以全球而言,登記有案之百萬富翁收入增加5兆美元。以1999年至2021年而言,全球1%最富有之富人賺取全球增加財富之38%,為全球最窮困50%民眾收入之20倍。該報告另指出,疫情後全球前10大富人99%之稅收均獲得豁免,金額逾80億美元,該筆金額足以購買新冠肺炎疫苗予全球民眾所需。 當全球富有國家中央銀行提供巨額資金拯救經濟活動時,多數財富係到達富人手中,使股市及其他經濟活動成長活躍,僅少數富人日益富有,全民負擔公共債務金額卻日益增加。鑒此,樂施會要求西班牙政府修改新版稅收改革白皮書規範,善用歐盟基金以減少貧富不均問題及因應氣候變遷。前述報告另分析不同收入族群與全球暖化之關聯性,顯示全球最富有之1%富人之碳排放量,係全球最窮困50%之窮人碳排放量之2倍。

A:綜整西班牙ABC日報及國家報(El Pais)2022年1月15日報導,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西國2021年累積消費者物價指數(IPC)為6.5%,而扣除能源、生鮮食品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則為2.1%,西班牙物價上漲率為自1992年以來最高。西班牙經濟學家財務協會理事長Antonio Pedraza指出,依據西班牙政府資料,2021年經濟成長率約為4.9%,由於同期通貨膨脹率為6.5%,儘管西國政府認為物價上漲係過渡現象,可望於2022年初結束,惟西國經濟成長已為通貨膨脹所抵消。爰P理市長認為,通貨膨漲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所造成之危機,程度相近。 依據INE資料,能源價格上漲之壓力已轉嫁至整體經濟,使通貨膨脹大幅增加。2021年8月在IPC統計之56項商品與服務中,僅有10項價格上漲幅度逾2%,惟至2021年年底,已有26項。以產業而言,2021年價格上漲幅度較高者包括住宅及水電業,上漲23.3%、交通運輸業上漲10.9%、食品及非酒精飲料上漲5.0%、旅宿餐飲業上漲3.1%及家庭用品與家具上漲2.1%。另以商品項目而言,2021年價格上漲幅度較高者則包括電費上漲72%、液化燃料上漲45.4%、液化碳氫化合物上漲33.3%、旅館與住宿上漲31.9%及食用油上漲30.5%等。 西班牙財經智庫Funcas儲蓄基金會認為,通貨膨脹問題於2022年開始幾個月仍將繼續,IPC將維持在5%至6%之間,至春季之後,商品價格將逐漸下降。部分業者已將上漲之商品生產成本轉嫁至最終消費者價格,使民眾購買力下降及消費減少,導致企業獲利減少,影響西國經濟復甦。 自2021年3月起,西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即高於歐元區平均水準,且差距持續擴大,2021年底西班牙累積消費者物價指數為6.5%,高於歐元區平均5%。西班牙中央銀行總裁Pablo Hernadez de Cos表示,業者與勞工應協議共同分攤物價上漲之成本,不應僅由單一方面承擔或透過調漲薪資因應,以避免物價持續上漲,而影響西班牙產業競爭力。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1月14日報導,2021年夏季西班牙觀光業已顯著復甦,惟新冠肺炎(COVID-19)新變種病毒Omicron蔓延,使感染人數大增,影響西班牙觀光業之復甦。由於2021年12月許多旅館預約均被取消,觀光客大幅減少,加上自2021年4月起西國消費者物價上漲、電力價格飆漲及商品供應危機等,均使西班牙觀光業至少需延至2023年,才能全面復甦。 根據西班牙精緻旅遊協會聯盟(Exceltur)調查統計,近3分之2觀光業業者認為須待2023年,其營業額方可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其中13%業者認為須待2023年之後,觀光業才可復甦。Exceltur預估2021年西班牙觀光業產值為885億4,600萬歐元,較2019年1,547億3,800萬歐元減少42.8%,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7.4%,與2020年之5.5%相較則微幅增加。另Exceltur預測,2022年第1季西班牙觀光業營業額與2019年同期相較將減少33.2%,倘疫情逐漸好轉,則2022年4月復活節將再次成長。由於觀光活動增加,西國觀光業者認為,2022年營業收入將可增加470億歐元,儘管仍未能恢復至疫情前水準,惟與2019年相較,將僅減少12.5%。 Exceltur表示,2021年西國觀光業復甦主要客源係以國內觀光客為主,國際觀光客較2019年減少約5,000萬人次,觀光整體收入減少約600億歐元,主因係亞洲觀光客人數大幅減少。同時並認為,2022年西班牙觀光業仍將以國內遊客為主,預計國內旅客人數將恢復至2019年之水準。在國際觀光客部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認為,未來幾個月西班牙之遊客主要來源國將為德國、法國及北歐,而非來自英國。 為促進西班牙觀光業復甦,Exceltur副理事長José Luis Zoreda認為,2021年西國運用歐盟援助基金分配予觀光業之計畫並未有顯著效果,爰建議政府應透過經濟轉型及復甦策略計畫(Perte)提供150億歐元,協助西國觀光業,並展延即將於2月底到期之無薪假補助措施(ERTE)至2022年年底。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10047號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大眾汽車與博世於2022年1月18日公布合作意向書,將共同建置車用鋰電池製造、組裝與維修工廠。 大眾汽車與博世將在2022年底前,各派遣40名人員審視設廠可行性並準備成立合資企業,並盼未來在技術與製造成本上領先業界。實際上,博世自2018年起即著手評估設立鋰電池工廠之可行性,儘管在技術上可行,惟當時管理階層判斷成本過高,將導致公司承擔財務風險。未料電動汽車市場成長態勢較當時預估明顯,另由於疫情及全球物流不順等多重因素造成之瓶頸,使德國電動車鋰電池面臨供應安全風險。大眾汽車與戴姆勒集團(Daimler;賓士汽車所屬集團)已投資數十億元建立鋰電池工廠,以便降低對亞洲供應鏈依賴。另一方面,德國汽車製造商亦不斷向博世施壓,要求其改弦更張。 促成本次合作關鍵在於大眾汽車願與博世共同分擔財務風險,大眾汽車總裁Herbert Diess表示,汽車製造商具有製造車用電池的義務,亦應在財務上承擔可能衍生的風險。鑒於博世對於在集團內建立自有車用電池產線仍有所猶豫,未來合作模式可能由博世代管大眾汽車集團之鋰電池工廠。大眾汽車表示,藉由此次合作,歐洲鋰電池製造商將有機會運用專業與技術,發揮更大影響力。 依據德國聯邦經濟及氣候保護部統計,鋰電池需求將由2019年約200吉瓦時(GWh),增加到2030年之2,000吉瓦時以上;另依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預估,電動汽車將囊括超過60%之鋰電池需求(註:美國特斯拉公司於德國柏林近郊之「超級工廠」,將具有100吉瓦時之鋰電池製造產能)。此外,德國經理人雜誌(Manager Magazin)分析指出,德國汽車電池每年高達數十億元規模之市場,現階段主要由亞洲企業掌控(如中國寧德時代),不僅大眾汽車,其他汽車製造大廠亦甚為依賴亞洲鋰電池供應鏈。本次大眾汽車與博世宣布合作,可望為德國鋰電池產業在歐洲甚至全球車用電池版圖上,扳回一城。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 文號:1114010046號   這段時間以來,貨運行業發生不少變化,好壞皆有。一方面,車輛裝備愈加精良,並配有駕駛輔助系統,可減少意外風險;另一方面,運送路線與停車位的競爭衝突不斷,再加上夜晚貨品、防水油布或燃料油箱易遭盜竊,則為其負面影響。此外,時間壓力與經常性的交通擁堵,令貨運司機這項職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幅降低。目前全德國專業司機短缺名額多達80,000人,且數字持續增加。每年德國約有30,000名司機退休,但新入行的人數則僅有17,000名。 現今考取卡車職業駕照需要花費數千歐元,而在以前則可利用服役期間取得相關執照。儘管法規作法轉趨嚴格,但其職業形象及社會認同價值則顯低落,東歐貨運公司普遍存在廉價勞動力之社會傾銷(Sozialdumping)也是一大問題。 約在2020年春季,受新冠疫情影響,貨運司機短缺情況開始出現。來自東歐的司機駕駛回到所屬國家,許多人再也沒有回來西歐,而選擇在當地或其他國家就業,現在則是有不少人因染疫而無法工作。德國聯邦貨運協會BGL董事會發言人Dirk Engelhardt表示,據會員公司回報,駕駛短缺程度雖不大,但個位數到兩位數的短缺比例顯示供應鏈正承受額外壓力。貨運代理商Rüdiger Elflein說明,在巴伐利亞邦,約有5%到10%的駕駛因染疫生病,且目前空缺很難遞補。 新的歐盟法規也導致貨運專業駕駛難覓。自2021年起,貨運公司必須提供住宿,駕駛人無法再像從前在卡車中度過每周法定休息時間,但相關費用會從駕駛工資中扣除,此類情形較常見於東歐運輸公司。 有鑒於歐盟自 2022 年 2 月起,將要求卡車每6到8周須返回貨運代理的原註冊國,BGL主張增加德國聯邦貨物運輸局工作人員、加強海關等相關單位查驗,以促進行業遵守規定及公平競爭。BGL估計,歐洲運輸市場的 40%現已由東歐貨運代理商所接管,德國運輸物流業雖希望藉由業者公平競爭來確保更多年輕卡車司機獲得更高工資,但成本恐因競爭激烈而很難轉嫁予客戶。

A:資料來源:越南年輕人報, 2022年1月18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國際勞工組織(ILO)於最新公布之「世界就業暨社會展望:2022年趨勢」報告下調2022年全球勞動市場復甦進度,並預估2022年至2023年新冠肺炎新變種,尤其是Delta及Omicron疫情傳播,將使全球失業率上升。   針對越南狀況,該組織預估2022年越南勞工失業人數將攀升至130萬人,至2023年始將逐漸下降,預計達120萬人。2022年預計越南失業人數排名東南亞第2位,僅次於印尼之610萬人。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GSO)資料,2021年第3季越南失業率高達3.72%,創自2020年上旬越南疫情爆發以來新高。越南經歷多次疫情爆發,嚴重打擊越南生產重鎮如胡志明市、平陽省、同奈省、北江省及北寧省等。據統計,2021年第3季越南15歲以上之勞工數為4,920萬人,季減190萬人、年減210萬人。同時,因受長期封城影響,越南約220萬勞工脫離生產區,選擇回鄉並拒絕復工,以致越南南部目前仍嚴重缺工。   ILO警告,社會不平衡將弱化各國經濟、財政及社會結構,並將對勞工結構及收入留下長期影響。根據ILO報告,至2023年歐洲及北美洲地區將率先復甦,東南亞、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復甦進度則相對較慢。

A:依據當地媒體swissinfo.ch及世界經濟論壇(WEF)2022年1月17日網站資料,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原本預計於本年1月間於瑞士Davos舉行,因新一波疫情將正式年會延至夏季,一月改為舉行「達沃斯議程」視訊會議(The Davos Agenda,17-21January);除習近平於開幕首日演講外,亦將邀請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等進行主題演講;另美國總統醫療顧問Anthony Fauci將擔任「科技合作與Covid-19」主題之與談人。   習近平於演說中表示,全球應避免於疫情中使用冷戰思維、堅持單邊主義、引發地緣政治緊張,應堅持「拆牆而不築牆、開放而不隔絕、融合而不脫鉤」。全球在疫情期間應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協調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目標。領袖應合作縮小全球南北發展差距及技術斷層,並強調中國已對全球捐贈超過20億劑疫苗,計畫再增加10億劑的疫苗,包含對非洲捐贈6億劑的疫苗及東南亞1.5億劑的疫苗。   該視訊會議演講影片可自WEF網站點閱:weforum.org/events/the-davos-agenda-2022/programme。   資料來源:瑞士媒體swissinfo.ch、世界經濟論壇(WEF)網站資料 日期: 2022年1月17日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月18日引述丹麥統計局之數據,因能源費用於2021年高漲, 製造廠商之能源費用亦隨之大幅膨脹超過300%,亦導致製造廠商的成本上揚,消費產品價格於2022年恐將也隨之飆升。   Sydbank 首席經濟分析師 Søren Kristensen 指出,過去一年在預估未來消費者價格時並沒出現顯著的增加, 但目前的通膨率已上升至 3% 以上,預計未來幾個月,大量的商品價格將進一步攀升。  當製造商價格上漲 33% 時,這證明通膨浪潮真正的存在,目前因廠商尚未將賬單轉嫁給消費者,爰預計廠商將逐漸轉嫁賬單給消費者,2022年將會是更貴的一年。   丹麥商總 (Dansk Erhverv) 首席經濟分析師 Tore Stramer 亦認同並指出, 渠不排除價格將繼續上漲到 2022 年。目前整個歐洲疫情升級也可能延長加重供應鏈和全球商品短缺問題, 這亦將轉變商品的消費模式。 如果企業成本持續增加,它將加速經濟並導致丹麥的消費價格加速上漲 。  

A: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魏家祥表示,馬國將推動以數位化及節省能源為主要策略的港口綠色政策,例如混合橡膠輪胎式龍門架(hybrid rubber tyred gantries)、減少交通車輛、使用更多再生能源如太陽能,以及在港口內的碼頭安裝更多自動化設備,除符合國家交通政策外,並減少碳排放量30%。   上述措施係針對關丹港口財團有限公司對環境永續的承諾,同時將引導該港口自2021年至2030年的發展和運作。   馬國與中國大陸關丹產業園及格賓工業園吸引不少外資,如馬國新迪輪胎製造公司(Maxtrek Tyres)盼2024年起能為關丹港口增加1萬4,000個標準貨櫃(TEUs)的處理量。另外,Bosai Minerals Group Co Ltd公司預計將投資106億馬幣(約25.35億美元)在焦炭─電力─鋁鐵合金工業專案,而馬國與中國大陸關丹產業園的最大投資企業─聯合鋼鐵(大馬)集團公司亦已投資58.4億馬幣(約13.97億美元)。   作為關丹港口數位化轉型計畫和關丹港2020年至2025年策略規劃的一部分,關丹港提高服務和貨櫃處理量的策略須滿足所有這些要求。因該港口已達到了其當前處理量的50%,改進港口的系統應該包括新的專業貨櫃碼頭作業系統,多用途碼頭作業系統和物聯網(IoT)自動化。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接見東協美國商業理事會(US-ABC)時代讀首相依斯邁沙比里之致詞稿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於本(2022)年3月18日在馬國正式生效。渠盼美國企業能在此協定下龐大的投資機會中獲益,且馬國將繼續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推出親善及務實的政策,以努力吸引外資。   根據馬國投資發展局(MIDA)的統計數據顯示,馬國去(2021)年前9個月共核准3,037項製造業、服務業及原產品產業投資計畫案,總投資金額為1,778.42億馬幣(約424.44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51.48%。   去(2021)年前11個月,馬國的總貿易額首次突破2兆馬幣,達2兆104億馬幣(約4,795.23億美元) ,較前(2020)年同期成長24.6%,讓馬國對於成為投資人首選的投資中心目標充滿信心。   美國自2015年起成為馬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國,儘管2020年的全球貿易呈現赤字,但是馬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依然成長8.2%,達426億美元。2021年前11個月,馬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成長20.7%至473.5億美元。   美國亦為馬國製造業的第二大外人直接投資國。馬國與美國未來尚有許多成長空間,尤其馬國的經濟規模亦將隨東協市場而擴張。   馬國首相盼US-ABC繼續支持東協和馬國,促進馬國的數位轉型計畫,為推動未來在數位領域更大的合作。馬國政府經常與馬國美國商會(AMCHAM)、美國駐馬國大使館交流,這有助於讓馬國成為一個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以及成為東協的供應鏈中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1月18日引述丹麥統計局數據,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 2018年一個家庭的平均消費總額約為 318,100 丹麥克朗, 此數字至 2020 年降至 313,400 丹麥克朗,爰反映丹麥民眾之消費習慣受疫情影響導致消費總額下跌。   Sampension 營銷和客戶諮詢經理 Anne-Louise Lindkvist 指出: 自新冠肺炎爆發, 許多民眾的日常生活因受封鎖限制約束而自然顛覆既有之消費習慣,例如減少上餐廳用餐及出外旅行。 由統計局之餐廳及飯店類統計數據可看到,2018 年此類別之平均消費為 18,900 丹麥克朗,至 2020 年則降 13,600 丹麥克朗。   另統計數字反映不少民眾於疫情間嘗試戒菸,菸草消費額於2020年達1994年以來之最低紀錄,平均消費額為1,624 丹麥克朗。惟酒精產品於2020 年之平均消費總額達到 2011 年以來之最高水平 5,065 丹麥克朗。   L氏指出 2021 年,丹麥人的消費仍易受新冠危機的影響,但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預期今年將有望朝著疫情前的消費模式方向發展。

A:綜整美媒報導,美國兩大電信公司Verizon與AT&T於1月19日啟動C波段的5G網路服務,然因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及航空公司擔憂飛行安全問題,將推遲機場附近相關服務。   C 波段無線頻譜介於3.7至3.98GHz間,可長距離傳輸大量數據,為5G網路的最佳頻譜。Verizon與AT&T已投資數十億美元以獲取頻譜使用權及升級網路設備,例如Verizon去年耗資455 億美元在聯邦無線頻譜拍賣,AT&T則超過230 億美元,兩家營運商另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網路相關設備,預期C 波段下載峰值速度可較LTE 網路快達10倍。   Verizon預計本月紐約、洛杉磯及舊金山等主要城市9,000 萬用戶可使用新5G網路,AT&T計劃本年底C波段可覆蓋達7,500 萬名用戶;Verizon及AT&T先前已提供部分5G服務,其中低頻譜(low-band)涵蓋區域雖廣,然與之前速度大致相同,毫米波(millimeter-wave)速度較快,惟僅限較小區域如體育館,第三大電信商T-Mobile使用收購Sprint公司取得的5G中頻段2.5GHz頻譜,稱可涵蓋全美約1.86 億用戶。   Verizon 及AT&T原定去年12月啟用C波段,然因飛安問題已推遲兩次,FAA擔憂5G恐干擾無線電高度計等飛機儀器,影響飛行安全,多家航空公司均因安全考量調整或延後部分往來美國航班,經拜登政府與電信商、航空公司及監管機構協調後,Verizon 與AT&T表示,將暫緩機場附近的5G服務直到問題獲解,然各電信業者強調已有近40國家使用C 波段均無飛安干擾問題。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1月20日報導,加拿大市調公司「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 評估全球6,914家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選出在永續發展方面表現最好的100家公司,於1月19日公佈「2022年全球百大永續企業」(The 100 most sustainable corporations of 2022),星國共有3間企業上榜,分別是排名全球第5的「城市發展」(CDL)、第72的電信公司「星和」(StarHub),以及第75的「凱德投資」(CapitaLand Investment)。 「城市發展」已連續13年入選,是該榜單中全球排名最高的房地產開發商。該公司公告指出,排名從第40躍升至第5,是自2010年以來的最佳表現,並且連續第4年成為該榜單中全球排名最好的房地產開發商。CDL將努力加強減碳,以實現203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並持續利用現有和新興的科技創新來減少建築能源消耗。CDL首席執行長郭益智亦表示,該公司加入實現淨零排放的全球趨勢、為環境脫碳盡一份力時,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公司加入。只有透過與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者合作,才能對價值鏈產生積極的影響,共同建立一個更有彈性和永續發展的未來。 我國的「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積電;TSMC)在此項評比中排名全球第44。

A: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2)年1月20日報導,新加坡大華銀行(UOB)針對東協市場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等六國進行研究調查指出,由於疫苗接種率提升,以及外部需求穩健,東協經濟預計持續復甦,預計本年第一季經濟增長5%,優於去(2021)年第四季的4.5%。 前揭報告重點如下: 投資前景看好:最新數據顯示大部分東協市場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均高於50,對製造業是一個好的開始。儘管去年持續受疫情影響,流入東協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依然強勁,代表投資者仍對該區域展望抱持信心;其中,去年前三季流入新加坡的外國直接投資為870億美元(約1,177億星幣),比前年成長近34%。 星國經濟將持續成長:在製造業和出口的帶動下,新加坡經濟預計持續成長,半導體、生物醫藥製造、交通、儲存、金融和出口貿易領域的表現將保持強勁。 看好中國本年的經濟展望:雖然中國去年第三季的經濟表現低於預期,但只要需求還在,以及美國和歐洲的擴張週期持續,中國出口將保持良好的表現,預計出口和貿易盈餘將復甦。此外,中國的政府債務約60%,該比重低於美國的100%和日本的200%,代表中國更有能力來因應企業債務或家庭債務問題。 星幣升值走勢:星幣匯率與「彭博摩根大通亞元指數」(Bloomberg JPMorgan Asia Dollar Index)在過去一年走勢一致,星幣「名義有效匯率」(S$NEER)已逐漸走強,代表市場對星國經濟的信心增強,星幣會比區域貨幣走勢更強。而利率上升對黃金價格走勢不利,但隨著經濟復甦,需求正逐漸回暖,金價預估維持在1,800美元左右,與前一季持平。

A:土耳其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有東西方橋樑之稱,東與伊朗、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及喬治亞接壤,南與伊拉克及敘利亞交界,西與希臘和保加利亞為鄰,面積約為78萬平方公里。 土國製造業主要為紡織成衣、石化、食品加工、鋼鐵及汽車工業。能源發展是土國建國百年計畫的重要一環,主要為興建風力發電廠、提升太陽能總裝機容量及興建地熱能發電廠,以增加當地再生能源使用率。為加入歐盟,土國長期以來執行與歐盟經貿市場調和政策,歐盟亦成為土國最大外資來源,最大外銷市場。

A:瑞士 瑞士為中歐內陸國家,西與法國交界,北與德國接壤,東與奧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公國為鄰,南與義大利相連。國土面積為4萬1,285平方公里。瑞士屬內陸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主要產業重點集中在化學及製藥產品、鐘錶業、機械、電機及金屬加工業、醫療器材製造業、銀行業;其中,瑞士製藥業以出口為導向,所生產的藥品90%出口至其他國家,而機械和電子產品亦為瑞士重要出口項目,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柱之一。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