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菲媒報導,菲美協會(Philippine-US Society)執行長Hank Hendrickson在出席菲律賓經濟特區管理署(PEZA)舉辦對美商線上招商活動時表示,美國拜登政府似乎對前總統川普於2016年訪問馬尼拉時提議洽簽之菲美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不感興趣。惟美國仍承諾將持續穩健推動菲美雙邊經濟關係,並加強在清潔能源、5G網路以及數位化政府等方面的投資。 二、渠對於拜登政府未打算完成川普政府擬洽簽菲美FTA之目標表示遺憾,雙方目前係在菲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推動經貿關係。兩國政府持續透過「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國務院及大使館等管道,推動雙邊貿易投資促進及便捷化。雙方政府另就特殊關切議題進行討論,包括延長美國給予菲國普遍化優惠關稅措施(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之談判,渠認為值得密切關注進展。 三、 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代辦Heather Variava亦表示,雖然對雙邊FTA缺乏興趣,但美國瞭解菲國刻正努力招商,盼吸引在5G網路、清潔能源、政府數位化,以及其他相關先進科技領域之投資,美國願提供相關協助。並強調透過菲美雙邊「戰略對話」(Strategic Dialogue),進一步深化及擴大雙邊關係,因應疫情及區域問題帶來之共同挑戰。去(110)年11月舉行的雙邊戰略對話議題包括氣候變遷因應行動、潔淨能源轉型、數位化及網路合作以及高品質之基礎建設發展等。 四、PEZA署長Charito B. Plaza說明,目前約有420家美國公司投資在菲國經濟特區,總投資金額達 4,006.6 億菲律賓披索,僱用 33萬906名菲律賓人。在 PEZA 註冊之主要美國公司包括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 Bank)、美國電力轉換公司(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Corp.)、On Semiconductor Philippines、Cypress Manufacturing Ltd.、Moog Controls Corp.及Google Services Philippines Inc.等。
A:日期: 111年1月14日、1月18日 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 ( https://www.afr.com/policy/health-and-education/one-in-three-expected-to-catch-covid-19-as-economists-sound-alarm-20220114-p59oan https://www.abc.net.au/news/2022-01-13/sydney-news-rapid-covid-test-fines-hard-to-police-minister-says/100753328 專家預估澳洲Omicron疫情於1月中下旬達高峰,年底前每三人中恐將有一人確診,自發性隔離恐將成常態,缺工、斷鏈、限縮實體消費將衝擊中小企業,第三劑疫苗、口罩、快篩劑是解方。 根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傳染病專家Peter Collignon預估,到今(2022)年年底,恐將有數百萬澳大利亞人感染。根據1月14日AFR報導,澳洲全國有361人接受新冠肺炎重症治療,其中184人(超過五成)在新南威爾斯州。 在防疫與經濟(含吸引投資)考量下,政府需要更多中長期思維來適應病毒,除了免費口罩和快速測試外,還應該激勵企業改善辦公環境中之通風。 前財政部經濟學家漢密爾頓預估本波疫情要到2月中旬才達到頂峰,將影響0.5%至1.5%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小企業將會是受到最大衝擊的族群。 澳洲於1月18日新冠死亡人數創新高,係自新州Omicron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死亡人數36人最高的紀錄(維州22人、昆州16人),計有530多人死亡(每日平均近約30人)。 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斯州已將陽性感染者的隔離規則自兩週14天削減至10天;據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已改為5天,而英國在日益增長的政治壓力下正考慮廢除所有對陽性病例的隔離措施。 澳洲財長Josh Frydenberg表示,運輸零售缺工壓力未解,未免影響經濟復甦係朝縮短隔離至5天規劃,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員工短缺及對經濟復甦干擾問題。 此外,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AFR),在食品及零售、倉儲和運輸部門無症狀且檢測呈陰性之密切接觸者無需隔離即可重返工作崗位後,似仍無法緩解澳洲境內旅宿及零售行業的缺工壓力。 澳洲衛生部長衛生部長Greg Hunt亦表示,目前澳洲尚無「零隔離」規劃,但F財長承諾,健康環境的設定將保持「務實和符合比例原則」pragmatic and proportionate)。 新州政府宣布將對沒有確實申報自行篩檢陽性結果者至新州衛生廳Service NSW網站,將開罰$1,000澳元罰款。 另世界冠軍網球選手Novak Djokovic因不符合澳洲移民署入境防疫規定,未提交有效不需施打疫苗之醫療證明(加上於去年分別確診Delta及Omicron疫毒)及不實申報入境前14天之旅遊史,經澳洲聯邦最高法院依法取消其簽證並於1月17日要求立即離境,三年內不得入境澳洲之裁定。 澳洲免疫技術小組(ATAGI)建議政府將第3劑疫苗推廣至5-11歲兒童,尤其是高風險者,並建議與第2劑施打間隔為2-4個月。ATAGI也建議,患有免疫力功能低下之成年人亦應在第3劑接種後4個月再接種第4劑疫苗。
A:亞洲時報報導,挪威電信集團(Telenor Group)已同意將其電子支付Wave Money的股權出售給Yoma Strategic領頭的財團。1日17日宣布交易的聲明稱,兩家公司達成協議,Telenor將以5,3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Wave Money51%的股份給Yoma Strategic的子公司。這筆交易對該公司的估計為1.04億美元,仍待緬甸中央銀行(CBM)的批准。業內消息人士稱,本案由新加坡上市公司Yoma Strategic領頭的財團成員,包括緬甸網絡提供商Frontirr及台灣風險投資公司WTT Investment。Telenor證實,WTT Investment及Frontiir是收購財團的成員,該筆交易是挪威Telenor退出緬甸的下一步重大舉措,交易完成後,Yoma Strategic將成為掌控Wave Money的最大股東。 約10年前,受時任總統U Thein Sein政治及市場改革的吸引,Telenor投資逾10億美元建置緬甸的電信及行動支付基礎設施。Wave Money成立於2016年底,是國內貨幣轉移及數位支付解決方案的領先業者,2020年間經辦的匯款及支付總額為87億美元,約佔緬甸GDP的12%。 Telenor在聲明中表示,已與Yoma Strategic的合作,確保任何人都可以使用Wave Money的市場領先的移動錢包APP,以數位方式收付資金,在店內或線上進行非接觸式安全支付。Yoma執行官兼Wave Money董事長Melvyn Pun表示,從長遠來看,此交易強化Yoma在緬甸建立強大金融及技術生態系統的願望。稍早Yoma集團因價值1.3億美元的仰光半島飯店合資案暫停而受挫,主因在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後,德國Metro及英國Dulwich在內的商業夥伴相繼停止運營或退出緬甸。Telenor決定退出Wave Money反映出外國投資者信心的渙散,也突顯外資能否以負責任的方式撤離緬甸的困境,包括Telenor停滯中的電信業務出售案。 2020年6月,中國的螞蟻金服試圖投資7,350萬美元收購Wave的少數股權,但現在新投資者只支付5,300萬美元即取得Wave 51%的多數股權。螞蟻金服在2021年2月後放棄對緬甸的投資,原因是緬甸剛剛起步的數位經濟遭受越來越多的壓制。據英國數位隱私及網絡研究集團Top10VPN估計,緬甸政府在2021年的網絡中斷造成3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緬甸政府再提出最新措施,對行動數據營收徵收15%的商業稅,及對新SIM卡的銷售徵稅2萬緬幣(11美元)的新商業稅。專家表示,持續不斷的銀行及現金問題也打擊線上支付系統的前景。緬甸獨立學家(IEM)在2021年8月關於緬甸軍方接管政權後銀行業危機的報告中表示,金融危機的延宕將扭轉電子支付發展的長期趨勢,意指獲得信貸的機會減少、儲蓄減少、投資減少及經濟成長放緩。
A:一、 依據世界銀行2021年10月7日公布之報告顯示,儘管巴拉圭總體經濟之穩定性及紀律性,為全球能妥善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國家之一,惟2021年其債務已增至國民生產總額(GDP)之35.5%,並在改善其人力資本指數方面面臨嚴峻挑戰,該報告內容摘譯略以: 過去20年,由於巴拉圭穩健之總體經濟政策,2003-2019年期間,經濟年平均成長4.1%,同時維持低公債、外債,以及低通貨膨脹率,且國際貧困線以下(即每日消費5.5美元)之人口比例自39.3%下降至 15.4%,超越區域之平均值,吉尼係數(即衡量不平等現象)亦調降9% 儘管武漢肺炎疫情中斷巴拉圭2020年初之經濟反彈,然在貨幣及財政等雙重刺激措施下,如擴大現金轉帳計畫,使得疫情對該國負面影響減至最低,且物價上漲亦有助2020年下半年之經濟成長。爰此,疫情期間,巴拉圭GDP萎縮幅度小,中度貧困占總人口18%,僅上升2.6%,為該區域受影響最小之國家之一,極端貧困(即每日消費1.9美元)甚至略減少0.8%。儘管社會貧困及不平等仍顯著,世界銀行則建議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改善公共服務品質及官僚體系。鑑於巴拉圭對天然資源高度依賴,有效管理及減緩與氣候變遷相關之風險尤為關鍵。 預估GDP成長4.3%:由於全球市場需求復甦,預計2021年巴拉圭 GDP 成長 4.3%。黃豆及大豆油價格上漲將有助抵消乾旱現象對農業之不利影響。另隨著大宗物資價格及全球經濟表現趨於穩定,預估巴拉圭2023 年之經濟成長將逐漸放緩至3.9%,並預計貨幣政策將趨正常化,致通貨膨脹回到目標區間。在各部門勞動收入增加下,預計2023年貧困情形將恢復至武漢肺炎疫情前之水準。 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 2021年11月2至4日實地訪查巴拉圭,並於同月5日提出之報告內容略以: 預估GDP成長4.5%:巴拉圭政府積極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經濟復甦仍表現強勁,由於製造業、建築業及服務業快速成長,預計GDP將自2020年之下滑0.6%反彈至2021年之4.5%。儘管通貨膨脹現象受全球大宗物資及石油價格上漲所致,惟巴拉圭貨幣政策仍有效控制通膨,利率於2021年10月上升至7.6%,預估仍將維持至2022年。 限制政府赤字超越占GDP上限:為使政策有效因應未來衝擊與挑戰,減緩公債上升實有其必要性;IMF認為巴拉圭逐步恢復財政責任法(FRL)中對赤字應僅占GDP之1.5%上限極為重要。2022年巴拉圭擬將政府赤字限縮於占GDP之3%以內為其重要目標,並刻正於國會進行審議改革,以提高支出效率;另建議採取提高政府稅收之有效措施,以因應未來數年公共投資及社會政策之龐大支出。 加強非農業部門發展:建議除特別加強治理、商業環境、衛生及教育外,另強調氣候變遷因素下,對非農業部門多樣化經濟發展之重視亦係重要關鍵,以確保更顯著、更環保,以及更具包容性之經濟成長。 另與巴國政府就技術援助計畫、加強國家反洗錢,以及恐怖主義融資系統(AML / CFT)等多項議題交換意見。
A:北加州灣區現在哪些工作最難找到雇員?軟體工程師?還是餐飲業勞工?根據求職網站Indeed的統計,兩者現在要招到雇員所花費的時間幾乎一樣長,這代表大量勞工辭去工作另尋新工作和更高薪資的趨勢,可能正在重塑灣區的就業市場。 Indeed 1月12日對全美和灣區招聘廣告刊出後超過60天仍保持開放的工作進行統計,發現許多需要科技專業知識的工作花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找不到員工,餐飲業和旅遊業工作則能較快找到員工。不過,像切肉師和程式設計師這些工作,灣區找到員工的時間似乎要比美國平均時間要長,這可能是加州疫情期間經濟復甦速度緩慢的一個徵狀。 統計結果顯示,灣區最難找到員工的工作是部門經理,62%的職缺超過60天還找不到人做,其次是軟體工程部經理(59%)、獸醫(58%)、資深軟體工程師(55%)、機器學習工程師(54%)、韌體工程師(54%)、切肉師(53%)、研究員(52%)、資深數據科學家(52%)和後端開發人員(52%)。 而灣區現在最容易找到員工的工作是行為技術師(behavior technician),只有11%的職缺在超過60天後還找不到員工,其次是保安人員(12%)、看護工(14%)、二廚(15%)、送貨司機(15%)、卡車司機(16%)、櫃台人員(17%)、排班負責人(17%)、執照護士(17%)和管家(17%)。 前加州就業發展局局長(Employment Development Department,簡稱EDD)、現任Duane Morris律師事務所律師柏尼克(Michael Bernick)說:「這些數據和我們從2021年6月以來一直看到的情況一致。」 柏尼克表示,即使在去年聯邦失業救濟金停止發放後,加州許多職缺也一直找不到雇員。他認為,害怕病毒、育兒責任、學校是否開放的不確定性都是原因。 灣區委員會(Bay Area Council)經濟研究院(Economic Institute)資深總監藍道夫(Sean Randolph)有些訝異地說:「我以為現在請人依舊非常困難。許多企業現在都提供比過去更好的薪資和福利,特別是人手短缺的餐飲業和服務業,求職者現在有更多選擇。」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68/6044887?from=wj_catelistnews
A:微軟公司提議砸687億美元收購遊戲巨人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成為遊戲產業最勁爆的新聞。儘管這樁交易勢必引來反托辣斯當局關切,要順利完成交易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可能的贏家與輸家已呼之欲出。 巴隆周刊(Barron's)報導,消息傳出後,美國遊戲類股18日全面勁揚,包括遊戲開發商藝電(Electronic Arts)和Take-Two Interactive股價大漲,反映投資人預期其他科技巨頭可能跟進微軟腳步,也分別展開收購行動。 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團隊就指出,微軟擬收購動視暴雪,加上Take-Two最近同意買下手遊開發商Zynga,在在顯示遊戲產業整併風潮方興未艾。他點名「刺客教條」(Assassin's Creed)遊戲開發商Ubisoft和波蘭的遊戲開發工作室CD Projekt是潛在收購標的,因為「對潛在出價方有吸引力」。 但不是每家遊戲公司都是贏家,Sony公司的股價19日就在東京暴跌13%。分析師指出,微軟若吞下動視暴雪,將躍為營收第三高的遊戲公司。微軟遊戲事業營收目前排名第三,僅次於騰訊和和Sony。 Sony股價應聲下挫,顯示投資人擔心微軟可能把動視暴雪熱門遊戲,像是「決戰時刻」(Call of Duty)系列,變成微軟Xbox平台專屬遊戲,將來不再見於Sony的PlayStation平台。不過,微軟此舉可能踩到監管地雷,就在華府、布魯塞爾反托辣斯當局磨刀霍霍向科技巨人之時。 微軟有意併購動視暴雪,對蘋果公司也是一記當頭棒喝,因為動視暴雪旗下手機遊戲陣容堅強,包括熱門手遊「糖果傳奇」(Candy Crush)和行動版的「決戰時刻」。蘋果最近在行動遊戲方面麻煩纏身,最出明顯的就是因為App Store下架「要塞英雄」(Fortnite)而與該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大打訴訟戰。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7/6046008
A: 綜合此間消息,近兩年新冠肺炎期間,由於中國在抗疫表現較歐美等國家更為積極,因此在其本土疫情獲控後,即透過「防疫外交」及「疫苗外交」在拉丁美洲大量捐贈及銷售疫苗及防疫物資(呼吸器、防護用具、氧氣、口罩等),化身為救世主協助陷入緊急衛生急難、迫切需要防疫物資之拉美國家,深化其區域影響力。 中國對拉美國家之大量捐贈手段,與已開發國家推動之COVAX機制緩慢官僚程序呈明顯對比,並優化其有力於危機中快速馳援之高效率形象。拉美最先取得中國捐贈之國家為委內瑞拉,後為玻利維亞、厄瓜多及阿根廷等國,亦不乏雖擁有經濟資源,卻尋覓不到醫療物資供給方之國家,例如墨西哥AMLO總統即曾在國際場合感謝中國為唯一在緊急局勢給予救助之國家。綜上,本次疫情對中國擴大其在拉美勢力確有助益。 專家指出,拉美國家左傾之政治趨勢亦為中國創造有利局勢,例如委內瑞拉、古巴、厄瓜多前總統Rafael Correa、玻利維亞前總統Evo Morales、阿根廷前總統Cristina Kirchner、薩爾瓦多總統Nayib Bukele、秘魯總統Pedro Castillo以及尼加拉瓜總統Daniel Ortega等人在政治傾向上均與中國相近。 報導另陳,中國不做賠本生意,阿根廷、厄瓜多、巴西、墨西哥、古巴或委內瑞拉均接受中國合作提案(包括5G、高速鐵路、港口、衛星、借貸、孔子學院等)而致債台高築,當前區域內諸多國家均面臨無法償還債務之壓力,勢必給予中國更多籌碼逼迫該等國家之政治妥協。由此可見,中國係以長遠之策略角度進行策畫,而執政者之政治傾向有助其滲透。其中,中國已於去年底成功唆使尼加拉瓜與臺灣斷交,而宏都拉斯即將於本(1)月27日上任之Xiomara Castro總統,亦曾在選前宣稱當選後考慮與中國建立正式關係等節可見一斑。 儘管近年中國在拉美之直接投資稍有趨緩,2020年中國在基礎建設之投資仍有24個總值180億美元之計畫持續進行中。其與各國之雙邊外貿關係則持續加強,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於拉美暨加勒比海組織會中指出,2020年雙邊貿易超過3,000億美元,2021年可望達到4,000億美元,可見中國在拉美之重要性與日俱增。然美國在拜登領導下亦不願將其後院拱手讓給中國,近來推出之「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基礎建設投資計畫」盼可與中國「一帶一路」抗衡。拉美目前處於美中兩強之三角關係拉力賽中,因此對拉美領導者而言,此刻若僅與一國靠攏並非明智之舉,應在夾縫中尋找對其最大利益。
A: 綜合駐地媒體報導,近來由中國國企「五礦資源有限公司(MMG)」所有之「拉斯邦巴斯(Las Bambas)」露天銅礦產區,因當地居民不滿採礦活動負面影響其農作產量,自上(2021)年11月19日封鎖該銅礦的主要運輸道路49天,迫使礦區全面停工。 秘魯係世界第二大銅礦生產國,拉斯邦巴斯銅礦位於秘魯「阿普裏馬克(Apurímac)」區,係秘魯第四大、世界第九大銅礦產區,此大型露天銅礦位於海拔4,000公尺高地,探明儲量1,050萬噸,銅礦石儲量690萬噸,每年可生產約40萬噸銅,佔全球供應量2%。 長期以來該銅礦產區需借道一條當地道路,將礦石運至港口,該運輸道路經常面臨所在地之「瓊比維卡省(Chumbivilcas)」居民抗議卡車揚塵污染其家園,卻未獲足夠之經濟補償,因而自2015年起即不斷以封鎖道路方式表達不滿。2015年9月曾發生超過一萬名居民聚集抗議並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導致4人死亡且迫使當局宣佈實施緊急狀態前例。 瓊比維卡的社區和五礦資源有限公司於上年10月至12月間在政府協調下經歷4次協商,終於12月30日在秘魯總理Mirtha Vásquez居間協調下達成初步協議,在居民提出之11項要求中,包括提高社區回饋金及輔助當地微小企業發展等6項已取得共識,仍有5項須進一步協商。五礦資源有限公司目前已重啟相關開採工程,惟昨(6)日再次傳出地區住民主張擁有該爭議道路土地權狀,不滿政府在未與協商情況下,逕將之收歸國有的侵權作為,要求左翼總統卡斯蒂優(Pedro Castillo)親於1月14日現身協商,否則將再次封鎖道路。 拉斯邦巴斯礦區停產事件在秘國引發不少爭議,其中上任不久之C總統在選舉中得到當地社區的大力支持,然而政府現為提振秘魯經濟,亟需積極吸引投資,因此其支持者之作為令C總統處境相當尷尬。 查秘魯係全球主要金屬出口國之一,白銀、銅、鋅的產量都位居世界前矛,礦業亦為秘魯經濟引擎之一,惟抗議和衝突經常導致秘魯的採礦和石油業務中斷,相對提高國內外投資者疑慮。中資企業五礦資源於2014年4月以約60億美元代價向瑞士Glencore公司收購本礦區,去年上半年該中資公司營收來源近80%來自本礦區,重要性可見。
A:本處駐在國主流媒體「管理報」(Gestión)於本(1)月11日採訪IDB總裁Mauricio Claver Carone就秘魯經濟情勢及該行在秘工作計畫交換意見,相關重點略以: C總裁表示,渠對秘魯近年發展持樂觀態度,其中秘魯於上(2021)年經濟成長13%,超過各界預期,財政赤字亦管控得當,目前僅佔GDP 2.8%,在如此健全基礎上,若干專家預估秘魯本年經濟成長將低於3%,恐低估秘國發展實力。 C總裁另稱,卡斯迪優(Pedro Castillo)總統上年上任時,渠曾與C總統及其經貿幕僚會面共商IDB與秘魯之合作計畫。IDB在秘魯已有62年之歷史,2021年係該行對秘魯投注最多資金的一年達15億美元,本年將再加碼5億美元至20億,主要運用在基礎建設及能源等專案貸款,以及秘政府重視之改善教育、衛生基礎建設、氣候變遷、農村水利、環境衛生、女性經營之微小型企業及農村網路通聯等議題之計畫性貸款。 C總裁表示樂見C總統及其幕僚團隊積極落實與IDB之各項合作,認為秘魯政府已恢復國家整體之穩定發展體質;渠近期另與業者交流發現,秘魯本地業者及跨國企業對現任政府態度已有轉變,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已減緩,樂見秘魯本年可望重回投資者關注市場之列。 針對媒體詢問秘國政局不穩一節,C總裁復稱,秘魯現階段已有相當穩健之發展,在經濟財政部及中央銀行帶領下,經濟可望步入正向發展並交出亮眼之成績。復強調本(2022)年哥倫比亞及巴西將舉行大選,相較下投資者應對秘魯之政治與市場穩定度更具信心。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2022年1月19日 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於本(1)月19日以「史國各界均關切史王國會開議演說之經濟方向」(All eyes on Speech from the Throne for economic direction)為題,報導史瓦帝尼大學 (UNESWA)經濟學者Sanele Sibiya對史王演說內容之看法,認為史國上年經濟受武漢肺炎疫情及政治動盪影響,未來史王國會之開議演說暨全國性對話將備受矚目,各界亦期待史王對未來經濟動向之指引,此對史國整體政經穩定極有助益。 該報導亦引用S學者相關建言指出,史國投資業者均極為關切政治動盪情形,史王未來國會開議演說不僅可指引史國人民未來經濟發展方向,亦可確保投資環境之安全,提振投資者之信心。 此外,由於史國政府經常帳收支短缺暨財政預算赤字之情形,S學者建議政府相關建設計劃,例如道路整建及基礎建設案,應直接雇用史國當地公司及史國人民。爰此,渠及史瓦帝尼校長協會(Eswatini Principals Association, EPA)主席Welcome Mhlanga均呼籲史國政府應廢除2018年第3條法規(謹註:Circular No.3 2018法規豁免貝里斯政府援助計畫在當地採購商品及服務之一般稅款[General Sales Tax, GST],且該援助計畫之物品及勞務可直接依據雙邊合約進行),期以增加史國財政稅收,進而改善史國目前凍結增聘公務員,解決目前史國教師短缺及學校教育品質情形。M主席同時建議史國應提供小學免費教育、提供弱勢幼童津貼,並針要求富有家庭之教育費徵收額外費用。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19 PAP, The First News, 歐盟執委會於1月19日表示,歐盟將對波蘭6個地區額外提供1.36 億歐元的資金,以幫助他們對抗疫情並為數位和生態轉型計畫提供資金。 歐盟凝聚力執委Elisa Ferreira表示,這筆資金是根據歐盟凝聚力和歐洲領土恢復援助計畫(EU's Recovery Assistance for Cohesion and the Territories of Europe programme ; REACT-EU)授予的,將幫助這些地區加強其衛生系統,從而更佳地應付這一流行病,並且將數位和生態技術引入其經濟。 波蘭獲得資助的6個地區是小波蘭(Małopolskie)省、波莫爾斯基(Pomorskie)省、扎霍德尼奧波莫爾斯基(Zachodniopomorskie,)省、盧貝爾斯基(Lubelskie)省、瓦爾明斯科-馬祖爾斯基(Warmińsko-Mazurskie)省和Świętokrzyskie 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19 TVP Info 據波蘭TVP Info報導,在烏克蘭多個政府網站遭到互聯網攻擊後,波蘭總理Mateusz Morawiecki在波蘭網絡空間(Polish Cyberspace; ALFA-CRP)導入了第一級恐怖威脅警報。它將在全國范圍內適用,直到本週末(1月23日星期日晚上11:59),因為公共行政部門將有義務在警報期間加強對ICT系統安全性的監控。 波蘭數位部表示,導入 ALFA-CRP 級別具有預防性 - 它與最近幾天在烏克蘭發生的網絡攻擊有關,指的是近年來最大的此類事件,導致近70個政府網站被封鎖。 由於這次攻擊,對Diia平台(相當於波蘭的mObywatel應用程式app)的瀏覽使用也被切斷了。據該部引用微軟威脅情報中心(Microsoft Threat Intelligence Center)稱,該惡意軟體被用來破壞受感染設備上的數據。 該法令是在緊急事件小組在政府安全中心舉行會議後,在與內政和行政部長以及國內安全局局長協商後簽署的。 ALFA-CRP 警報級別是在發生涉及公共管理機構的ICT系統或作為關鍵基礎設施系統遭到恐怖威脅時導入的。 最近,ALFA-CPR級別(degree)是在12月6日至12月10日在卡托維茲舉行的聯合國數位峰會 - IGF 2021期間生效。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1.18 TVP World, Reuters 據波蘭公共無線廣播電台(IAR)報導,微軟(Microsoft)公司以687億美元收購「使命召喚」(Call of Duty)擁有者Activision Blizzard,這是視訊遊戲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該公司越來越傾向於投資「元宇宙」(metaverse),該公司認為這將為其帶來巨額利潤。 Microsoft於1月18日週二宣布的全現金交易是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將增強其在蓬勃發展的視訊遊戲市場上的火力,在該市場上該公司與領先的騰訊公司(Tencent)和索尼公司(Sony)展開競爭。 此收購還代表這家美國跨國公司對「元宇宙」的賭注,人們可以在虛擬線上世界中工作、娛樂和社交,正如其許多最大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做的那樣。高階主管們談到Activision每月4億活躍用戶是這筆交易的一大吸引力,以及這些社區在微軟公司的各種元宇宙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Microsoft迄今為止已避免Google和Facebook面臨的那種審查,但這筆交易將使其成為世界第三大遊戲公司,這將使該公司受到立法者的關注。 這筆交易是在Activision Blizzard疲軟之際進行的,Activision Blizzard擁有「使命召喚」(Call of Duty)、「糖果粉碎」(Candy Crush)、「暗黑破壞神」(Diablo)、「守望先鋒」(Overwatch)、「星際爭霸」(Starcraft)和「魔獸爭霸」(Warcraft)等遊戲品牌。在交易宣布之前,其股價受到員工性騷擾和幾位高級管理人員不當行為的指控的打擊,自去年創下歷史新高以來已下跌超過 37%。 Microsoft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說,對於Activision Blizzard來說,推動其新的文化承諾至關重要,他並補充稱,這次收購的成功將取決於它。 根據研究公司 Mordor Intelligence 的數據,2021年全球視訊遊戲市場價值1,737 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到3,144億美元。 作為三大遊戲機製造商之一,Microsoft已經可以在該領域佔據重要的灘頭陣地。近年來,該公司一直在進行投資,例如以數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我的世界」(Minecraft)製造商Mojang Studios和Zenimax。該公司還推出了一項名為Xbox Cloud Gamin 的流行雲端遊戲服務,擁有超過2,500萬用戶。
A:據法媒Les Echos本(1)月17日報導,法國國民議會業於本月16日以215票同意、58票反對及7票棄權之結果,通過參議院就旨揭法案之修訂版本,惟因有60名議員持反對立場,爰提交予憲法委員會審查是否侵犯人民基本自由。法國政府原盼法案於本月15日生效實施,恐將因此延至本月20日後,刻等待憲法委員會之答覆。 前述法案之爭議主要在於實施對象之年齡、身分驗證管控及罰則。目前獲兩院通過之法案版本要點如下: 疫苗通行證僅採用疫苗接種紀錄及6個月以內之康復證明,不再如此前之健康通行證(pass sanitaire)可納入病毒檢測證明。原需管控健康通行證之公眾場所及大眾交通工具,均將以疫苗通行證取代。換言之,僅持有陰性檢測證明者,將無法出入前述場合。如為集體用餐場所或因緊急家庭或健康因素必須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則可例外放行。 12~15歲民眾可維持使用原健康通行證,另如出入醫療院所或療養機構亦僅需出示健康通行證。此外,對於已安排疫苗接種計畫之民眾,自2月15日起,必須於施打第2劑疫苗後之4個月內追加第3劑疫苗,始可保有疫苗通行證之有效性。 按規定需管控通行證之場所,其管理者如有充分理由懷疑持證者非本人,可要求出示帶有照片之身分證件。未落實管控之機構,首次違規即罰款1,000歐元,相較於目前違規3次始開罰更嚴格。 違規使用他人之通行證者,罰款由現行之135歐元提高至1,000歐元。此外,偽造通行證者更將遭判刑5年及罰款7萬5,000歐元;但於犯行後30日內補打疫苗則可免罰。 如狀況許可,民間企業應遵從政府防疫政策(如目前規定應予員工每週3至4日居家上班),未配合實施之企業恐面臨罰款,以每名員工500歐元計,上限5萬歐元。 法國經濟分析委員會(CAE)於本月18日發布報告指出,法國自去年7月中旬實施健康通行證制度以來,迄12月底止,全國疫苗接種率由原本預計可達上限之65%,提高13個百分點至78.2%;死亡人數降低32%,近4,000人。此一成效優於實施類似制度之義大利(+9.7個百分點、1,300人)及德國(+6.2個百分點、1,100人),係因法國政策溝通明確,且係由中央推動通行證制度,而非由地方決策實施。此外,法國亦是具有最多抗拒疫苗人數而克服施打障礙的國家,以致於初期接種進度稍顯落後,尤以占染疫死亡人數95%之60歲以上民眾居多。另法國去年下半年經濟活動亦因該制度減少損失60億歐元;惟此數字僅為保守預估,因未納入實施封城之情境。
A:綜整法媒昨(18)日報導,繼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本(1)月初公布最新企業援助措施後,總理Jean Castex續於昨日宣布新增紓困措施,以協助受第5波疫情管制措施衝擊之餐飲旅宿業。 本次新增之紓困措施共有2項,重點略以: (一)員工數少於250人之企業,如於去(110)年12月及本年1月因疫情管制損失超過30%之營業額,可獲員工薪資總額提撥之社會保險分攤金(cotisations salariales)20%補助。 (二)營業額損失超過65%之業者,除可申請全額補助其員工之部分失業薪資以外,亦可獲優待免繳雇主社會保險分攤金(cotisations patronales)及員工社會保險分攤金20%補助。 據法國餐飲業公會表示,自政府於本月初強制企業實施員工每週3~4日居家上班,以及禁止在餐飲商家站立消費後,餐飲業生意急遽下降30%~50%。另一方面,自疫情發生以來,已有超過23萬名員工離開相關行業,迄今仍未能招募足夠人手;當現有員工染疫或為確診接觸者而無法出勤,業者因缺工亦不得不縮減營業範圍,可謂雪上加霜。因此,業界代表將續與財經部密切協商,擴大企業紓困範圍,協助未達紓困標準之業者度過難關。
A:資料來源: 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2年1月19日 史國主流平面媒體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1)月19日以「史國儲備金達史幣86億元,相當於該國3.6個月進口額」(E8.60bn Reserves Equate to 3.6 Months of Imports)為題,報導史國2020/2021年度第三季儲備金情形。 該報導指出,史國2020/2021年度第三季儲備金達86億史幣,相較第二季增加3.6%,增加主要係因來自「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outhern African Customs Union, SACU)分配款、開發夥伴貸款資金、當地銀行外匯交易淨流入,史國儲備金雖已達國際一般門檻,即儲備金相當於3個月進口額,惟仍未達「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共同目標,即6個月所需進口額。 該報導亦指出,儘管2021年史國第二季實質GDP成長1.5%,惟2021年第三季實質GDP衰退2.1%,係2020年第二季因封城後導致首次衰退。這次衰退主要因服務業部門表現不理想所致,特別是批發及零售業衰退5.9%。雖然史國服務業部門表現不理想,惟工業部門及農業部門皆有所成長。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10045號 德國化工大廠科思創(Covestro)正與澳洲商Fortescue Future Industries (FFI)推動歐盟第一項氫氣供應協議,未來科思創每年將向FFI採購10萬噸綠色氫。由於化工產業使用石化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該公司在轉換綠色氫製程後,預估將減少約90萬噸之二氧化碳排放量。FFI預計自2024年起開始為科思創提供綠色氫。 此外,德國鋼鐵產業亦希望導入綠色氫製程,僅Thyssen-Krupp鋼鐵公司在初步轉換階段,每年即需約2萬噸氫氣,預估至2050年需求將達到72萬噸。 由於澳洲擁有充足陽光及風力,可以合理價格生產大量再生能源,創造生產綠色氫之良好條件。FFI去年宣布至2030年以前每年計劃至少供應1500萬噸綠色氫,為德國氫能戰略目標之30倍。德國國家氫能戰略計畫設定:至2030年將建置年產50萬噸綠色氫產能。 2021年11月中旬,Fortescue創辦人Andrew Forrest於德國聯邦經濟部與科思創、巴斯夫、林德、RWE、Thyssen-Krupp等知名公司高層洽談。Forrest表示許多德國廠商向其表達合作意向。 德國除透過自國外進口氫氣滿足需求外,德國許多企業亦競相投入電解製氫領域,氫氣生產進入百家爭鳴階段。 2021年底新創公司Sunfire為切入氫能產業籌資1.09億歐元,並收購金屬專業製造公司MTV,為Sunfire在Dresden電解槽製氫廠提供關鍵零組件。預計2023年投入運營,將成為德國第一家裝機容量500 MW之電解製氫廠,未來則計劃擴大至1 GW。 另德國化工大廠巴斯夫與西門子能源合作,預定在Ludwigshafen市建造一個用於製氫的PEM(質子交換膜)電解槽,產量將達50 MW,期望藉此擴大其在降低化學生產中CO2排放方面的領先地位。
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10044號 這個冬天對德國許多人來說相當難熬。聯邦經濟部部長哈貝克(Dr. Robert Habeck)於日前參加由「商報」舉辦的能源峰會中受訪時表示,近來由於部分以低價搶攻德國電力及天然氣市場的廠商,因無法繼續依合約價格供應電力及暖氣而紛紛倒閉,造成民眾必需中途轉換其他電力或瓦斯公司,不但民眾荷包失血,也連帶引發無謂的額外社會成本。低價供應商為搶攻電力交市場主打的「永遠低價」保證,但卻無法保持永遠的價格競爭力,一旦原料來源上漲馬上入不敷出,這種不具彈性的商業模式必須改革,使得電力及暖氣供應體系更趨透明。 對於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急劇上漲的能源價格及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情況是否會發生變化,以及能源轉型可能導致能源成本進一步增加,哈貝克部長表示,雖然未來電價走勢無法斷言,惟適當擴建設置以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便能使未來對於進口石化燃料的依賴降低,我們首先必須加大對於風力渦輪機、太陽能板、生產氫氣的電網以及電解槽投資,繼續降低使用成本。 高昂的電價對於電力公司及消費者均帶來壓力,部分電力公司不得不減少產量,以免發電越多賠錢越多。對此哈貝克部長說明,無人能預料到這個冬天的事態發展,當前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全球對天然氣需求增加。但自2023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EEG)的附加費將取消,將大大減輕消費者負擔。另德國將於2045年實現碳中和,所有產業和部門都必須實現減排,長遠來看,我們必須擺脫化石燃料的生產。 此外,各種資助計畫,尤其是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 (IPCEI),協助產業在電池生產、晶片、氫氣生產數位化及在基礎產業的氫氣使用方面之轉型。 為確保有足夠的氫氣可用,德國2030年的目標電解能力將從5兆瓦(GW)提高到10兆瓦,也將制訂基礎設施計畫,確立大型電解槽並展示可生產氫氣地點,支持業者向外發展,在國際上爭取氫氣供應合同。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1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1/P200號(商情文號:第51號) 商情本文: 英國就業市場在Omicron變種病毒來襲後持續蓬勃發展,12月招聘情形仍熱絡。英國稅務暨海關總署(HMRC)數據顯示,隨著就業市場在疫情下持續復甦,英國企業薪資單員工數於12月增加18萬4000人,共有2950萬就業人口,比疫情前多40萬9000人。儘管近幾月就業成長率放緩,但2021年第4季職缺創新高達1.2萬個。國內失業率仍持續下降,截至11月的3個月中已降至4.1%。 另一方面,英國2021年11月實際薪資則自2020年7月以來首次呈現下降,民眾越來越擔心今年高漲通膨與飆升的能源價格等問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儘管11月份平均薪資實以年成長3.5%的速度增長,但考量通貨膨脹影響,使勞工薪資實際減少;在英國2021年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5.1%下,國內實際薪資下降1.6%。 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資深經濟學家Hannah Slaughter指出,英國失業率下降令人鼓舞,但實際薪資在十年內已第3次下降,前2次包括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大受衝擊推高物價,以及金融危機後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國內實際薪資亦下降;現英國社會再次面臨薪資、荷包縮水的情形。英國總工會聯盟(TUC)秘書長Frances O'Grady也表示,對於就業人口增加感到開心,但也對勞工實際薪資緊縮感到憂心。
A:參考資料:ONS, Financial Times, BBC, The Telegraph, The Irish Times 日期:111年1月19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52/P200號(商情文號:第52號) 商情本文: 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成長達5.4%,高於11月年成長之5.1%,且上漲幅度高於經濟學家原預期之5.2%,是自1992年來最高。當月CPI月成長為0.5%,與2020年12月上漲0.3%相比亦略升。2021年12月物價上漲為普遍趨勢,包括食品和非酒精飲料價格、外食費用以及聖誕節前餐飲、家具、家居品、服裝鞋類等價格均上漲。2021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再次上漲超越經濟學家的預期,且各方預期通貨膨脹情形將在春季進一步擴大,如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預計將在4月份調漲高達50%,此加劇英國家庭生活成本危機。 另外,用於考量火車票價等部門公共服務價格的12月零售價格指數(RPI)也從11月7.1%上升至12月7.5%。 已有數據顯示,英國薪資成長未能跟上生活成本增長的速度。2021年11月份正常薪資(不包括獎金和通膨調整)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英國智庫財政研究所(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 IFS)所長Paul Johnson表示,除低收入戶家庭持續受到最大的衝擊,實際上有許多人,包括中等收入族群,過去10年的薪資成長速度均未能真正跟上物價增長速度,因此目前國內通貨膨脹創新高的情勢無疑將再次使許多人苦惱。 英國央行於去年12月成為全球首國在疫情後升息的央行,估計最新數據將再次提高央行進一步升息的壓力。英央行預測,在考量能源費用持續飆升背景下,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恐在該月監管能源價格上限調漲後進一步上升至6%左右。Capital Economics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學者Paul Dales更認為,依當前數據推算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上升到7%,恐高於英國央行於12月升息時原預測之高點6%;儘管預期通貨膨脹將在攀升高峰後回落,但2022年全年通貨膨脹率恐將維持4%以上,並要到2023年4月才會降回央行2%目標。渠尚預測,英國央行可能於2月份升息,將央行利率調整為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