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本(2019)年12月11日發佈的最新經濟分析師調查報告顯示,經濟分析師預測新加坡本年全年經濟增長0.7%,略高於三個月前預測的0.6%。 受到全球製造業需求出現上升趨勢、以及中美貿易局勢緩和帶動,經濟分析師自去(2018)年3月以來首次調高對今年全年經濟成長預測。先前,兩度維持預測,但之後四度下調預測,從去年12月的2.6%,在本年3月、6月和9月分別調低至2.5%、2.1%和0.6%。 經濟分析師也預測2020年經濟增長為1.5%,雖較上次調查的1.6%略低,但預測範圍從先前的介於1%和1.9%,上調為介於1.5%和1.9%之間。 貿工部上月發布本年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從0%至1%修正為0.5%至1%,主要是因為製造業表現有所改善。新加坡本年第3季經濟與去年同期相比擴張0.5%,優於此前預測的0.3%。經濟分析師預測,第4季經濟增長為1%。 聯昌國際私人銀行經濟分析師宋生文表示,新加坡經濟其實還未全面復甦,即便真的取得0.7%增長,也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成長。但比起之前大家擔心新加坡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現在的市場情緒無疑好轉許多。

A: 根據高力國際提供給聯合早報的資料顯示,包括共用工作空間和服務辦公室在內,新加坡目前約100名業者經營超過200個靈活工作空間,總出租面積為370萬平方英尺,比去(2018)年增長約70萬平方英尺,但增幅已從去年的35%修正至24%。高力國際新加坡研究部主管宋明蔚認為,靈活工作空間增長已經到達瓶頸,再加上中央商業區可用商業空間減少,預計2020年靈活工作空間的增幅將修正至24%。 宋明蔚認為市場將通過兩種形式進行整併,一是業者和房地產發展商和辦公樓業主聯手合作,二是大公司收購小業者。隨著市場競爭加劇,業者也需要提供更與眾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脫穎而出。高力國際報告顯示,新加坡8成靈活工作空間都位於中央商業區,其中萊佛士坊一帶最為密集。不過,位於烏節路、政府大廈和美芝路的空間也有增加趨勢。 高緯環球統計則顯示,新加坡共用工作空間總面積達230萬平方英尺,其中由WeWork、JustCo和IWG等主要業者經營的空間面積超過100萬平方英尺,比去年的60萬平方英尺增長近7成。高緯環球東南亞區研究部主管李敏雯指出,隨著全球經濟放緩,更多公司將調整成本預算,可能考慮更靈活和可負擔的辦公空間解決方案,這對共用工作空間來說是利多消息,可能會有更多跨國公司承租。 但由於經濟逆風過大,情況可能不會那麼樂觀。辦公樓租賃市場若疲弱,承租戶也因經濟低迷而面對現金流問題,導致無法繳納租金,共用工作空間的利潤也會受限。對此,業者需要格外小心。隨著行業增長放緩和市場逐漸飽和,李敏雯預計新加坡共用工作空間市場將迎來整合,未來也會有更多項目以聯營形式推出。具有區域或全球業務網路的業者能爭取到更多投資,也能通過合作來分擔風險,比小業者更具優勢。 除了辦公樓,酒店和商場也成為共用工作空間據點。本(2019)年重開的萊佛士酒店,就有1萬5,000平方英尺被共用空間業者The Great Room租用。IWG旗下的Spaces也進駐萊佛士坊一號的商場和111索美塞的零售空間。

A:資料來源 : 每日新聞報 (DagensNyheter) 瑞典中央銀行委員會向金融市場部長Per Bolund提交關於新版《瑞典中央銀行法案》的最終報告。部分金融分析師表示,該新法將賦予央行更多金融貨幣政策的彈性空間。央行委員會希望維持瑞典央行的獨立性,取得更多權力,但同時央行也將接受更嚴格的審查。該委員會主席Mats Dilón認為應該給予財務委員會更多資源追蹤金融活動,另外,總委員會的責任應入法,並由國家審計署審查央行有無違法情事。報告建議之一是將執行委員會成員從6人減至5人,這項建議將降低行長的權力。最新法案報告目前正由相關機構審視並提出意見,可望於2023年生效。

A:資料來源 : 每日新聞報 (DagensNyheter) 因瑞典文化部長Amanda Lind 在11月出席瑞典筆協會頒發給仍在中國監獄的桂明海Tucholsky Prize獎項,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便發言以制裁威脅瑞典,並將Amanda Lind 列為不受歡迎人物,雖然中國官方並沒有任何相關發言,但是瑞典產業仍然擔心可能的影響。根據瑞典統計局資料,2019年1-9月瑞典對中國出口商品超過515億瑞典克朗,占同期瑞典出口總額4.5%,比出口到法國、義大利及波蘭多,幾乎與出口到英國持平。因此,桂從友日前在哥德堡聲明將對瑞典進行文化和貿易制裁,引起瑞典企業高度關注。Business Sweden 貿易秘書 David Hellgren表示,對於瑞典,中國是一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出口市場,當然企業會憂慮。雖然瑞典政府還未收到中國官方通知,研究中國議題學者Kristina Sandklef認為,非官方的抵制可能已經開始,例如最近減少的中國赴瑞典訪團。但是Kristina Sandklef認為,如果只是針對經濟和貿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制裁,對於瑞典經濟影響有限。她以挪威與北京斷絕六年多的外交關係為例,根據挪威統計局資料,挪威對中國的出口從2010年外交衝突開始時的130億挪威克朗增加到2018年的210億挪威克朗。因為挪威有中國感興趣的技術及產品,如深海石油開採技術等,這使雙方的經濟貿易關係仍持續發展。對於Volvo汽車來說,中國是重要市場,Volvo今年8月在中國銷售額增長25%,向中國銷售近9.5萬輛汽車。該公司發言人Stefan Elfström認為在中國未有任何具體措施前,該公司不予置評。有關中國駐瑞典大使揚言對瑞典進行文化及貿易制裁一世,上星期五(12月5日)歐盟表態支持瑞典。

A:西班牙Expansión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西班牙本(2019)年第3季房價較上一年同期成長4.7%,為自2016年第4季以來最溫和之漲幅;其中,新成屋房價成長6.6%,中古屋成長4.4%。倘與第2季比較,第3季房價則減少0.6%。去年西班牙房價上漲幅度超過6%,惟自2019年開始,其成長一直呈現放緩狀態。整體而言,各大自治區房價年度成長率均放緩,馬德里自治區自成長6.5%降至4.6%,穆爾西亞(Murcia)自5.5%降至3.7%,拉里奧哈(La Rioja)則自6.2%降至4.4%。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報導,西國經濟成長趨緩已影響西國之稅收,2019年1-9月公共收入成長 4.3% 較2018年同期6.3%為低,而至2019年10月,西國稅收已減少19億歐元,其中增值稅(IVA)僅成長2.4%,較2019年初成長4%已顯著減少,除消費減少外,新屋銷售減少亦影響增值稅之收入。儘管增值稅減少及就業人數減少,已影響政府之公共收入,惟西國個人所得稅(Impuesto sobre la Renta de las Personas Físicas,IRPF)卻因薪資提高而增加5.9%,蓋2019年1月起,西班牙最低薪資調漲22.3%,西國稅務署(Agencia Tributaria)資料顯示,該調薪使約900萬勞工受惠,公務員薪資亦增加2.5%,退休金增加1.6%;勞工薪資增加,使得社保局稅收增加8%,約40億歐元;因此,儘管西國因經濟放緩政府收入較2018年減少,西國財政部及中央銀行仍預估,西國2019年之財政赤字仍能些微下降。西國若干經濟專家則表示,調漲薪資雖增加政府收入,卻使西國放緩之經濟失去復甦動力,經濟停滯不前情形恐將更加惡化。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人才諮詢服務公司「光輝國際(Korn Ferry)」研究報告預測,明(2020)年西班牙平均薪資可望成長2.6%,扣除通貨膨脹1.5%後,實質薪資則成長1.1%。整體而言,全球平均薪資可望成長4.9%,扣除通貨膨脹率2.8%後,實質薪資成長2.1%,預計以亞洲及美國實質薪資成長幅度最大,分別增加3.1%及2.8%。以國家分析,明年實質薪資成長幅度較大之國家分別為土耳其(+7.9%)、烏克蘭(+7.3%)、印度(+5%)、中國(+2.9%)、義大利(+1.8%)、墨西哥(+1.7%)、葡萄牙(+1.5%)、德國(+1.4%)、美國(+1.4%)及西班牙(+1.1%)。該報告係收集超過130個國家之2萬5,000家企業及2,000萬名勞工薪資數據編製,負責人Don Lowman表示,預計2020年薪資平均成長率將高於2019年,惟近由於年來全球化為經濟成長帶來嚴峻挑戰,導致多數企業擔憂失去市場占有率而畏懼調增產品價格;全球產品在價格競爭下,實質薪資之調增未來恐將影響企業營運之穩定性。西班牙企業家組織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CEOE)理事長Antonio Garamendi提出警告稱,西班牙政府應謹慎思考2020年提高最低基本工資政策;西班牙勞動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秘書長Mari Cruz Vicente則強調將盡力在集體談判促成調增薪資條例,以強化消費、經濟成長及創造就業機會。

A:西班牙「ABC日報」報導,依據西班牙自營業者協會(Asociación de Trabajadores Autónomos,ATA)統計,西班牙自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由自營業者經營之小型零售店面自81萬2,668家降至77萬8,936家,總計減少3萬3,732家,萎縮4.2%,平均每年縮減近8,500家。西班牙零售業過去幾年除面臨經濟成長放緩影響外,亦受到電子商務崛起、欠缺世代傳承(Relevo Generacional)、人口流失,以及各大城市市中心租金調漲等因素,迫使多數小型零售店面遭受關閉或歇業之窘境。以自治區分析,在過去4年中以阿斯圖里亞斯自治區(Asturias)小型零售業者受到負面影響最大,大幅減少8.6%;其次為坎塔布里亞自治區(Cantabria,-8.5%)、阿拉貢自治區(Aragón,-8.1%)、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區(Castilla y León,-8.0%)、巴斯克自治區(País Vasco,-8.0%)、加利西亞自治區(Galicia,-7.3%)及拉里奧哈自治區(La Rioja,-7.0%)。ATA協會理事長兼西班牙企業家組織聯盟(CEOE)副理事長Lorenzo Amor表示,目前小型零售業者正面臨電子商務、數位化營運及人口流失之挑戰,此一趨勢迫使商家必須調整為數位化營運模式。許多小鄉鎮之小型零售業者儘管已升級為數位化經營模式,亦仍無法增加其銷售數量;鄉村之年輕族群仍漂向大城市,客源流失,迫使小型零售店面僅能選擇關閉,小型鄉鎮已逐漸失去商業動能。

A:參考資料:BBC News、Independent日期:108年12月11日文號:駐英經(108)經字第435/P200號(商情文號:第435號) 商情本文:根據BBC新聞及獨立報10日報導,英國發電公司Drax計畫其位在英國北約克郡發電廠的碳捕獲量將於2030年超過其碳排放量。該發電廠已經逐步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改由可再生燃料來生產電力,此外也使用碳捕獲及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將捕捉的二氧化碳壓縮儲存於北海之下。Drax公司表示計畫以兩種方式來減少碳排,其一為永續種植樹木,樹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木質顆粒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其二為利用碳捕獲技術吸收燃燒木材時產生的二氧化碳。Drax公司去年獲得政府7.89億英鎊的補貼,即每天約220萬英鎊,該補貼將於2027年到期,目前Drax計畫擴大規模,使碳捕獲量達到每年數百萬噸,勢必將要求政府延長補貼。然而利用生物燃料發電引發部分環保人士抗議及科學家質疑,若增加樹木砍伐將對氣候不利,燃燒木材所產生的能量比燃燒煤炭少,且木材通常需遠距離運輸,運輸過程中也會釋放二氧化碳。此外捕獲燃燒生物質所產生的碳這點本身也有問題,碳捕獲技術能否大規模的與生物質燃燒廢棄結合尚未得到證實。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de、Handelsblatt、n-tv)作者:駐德國代表處經濟組(e-mail:Germany@moea.gov.tw)文號:1084120017號 歐盟執委會已批准對歐洲電動汽車電池生產的大規模補貼,共有7個國家計劃在財政上支持建立歐洲電池製造廠。除德國之外,法國、比利時、芬蘭、義大利、波蘭及瑞典也將參與這重大項目,援助金預計達32億歐元,上述國家也希望未來能有50億歐元的私人投資加入。 掌管競爭事務的歐盟執委會委員Margrethe Vestager表示,歐洲的電池製造對歐洲的的經濟及社會具有戰略意義,在淨化交通及能源領域提供巨大機會,另有助於創造就業、永續發展及競爭力。該項目應於2031年完成。 德國聯邦經濟部部長Peter Altmaier將歐盟決定描述為「德國及歐洲汽車製造的巨大成功」,目標是「製造最具創新性及永續發展的電池,從而確保歐洲創造價值及就業工作」。現在是時候快速啟動這具體項目。A部長並宣布,德國有5家公司參與此一歐洲聯盟:BASF化學集團、BMW汽車製造商、Peugeot子公司Opel、比利時回收集團Umicore,以及電池製造商Varta。德國最多可獲得12億5,000萬歐元的金額補貼。渠另希望「非常迅速」批准這5家公司的申請計畫,最遲在2020年年中,德國也能以工業規模生產電池。 關於鋰電池的生產,應儘可能達到耐用且充電時間短。此外,也應比目前可用的電池更安全、更環保。電池是電動汽車中最具價值的組件,同時對車輛的吸引力至關重要。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說法,電池聯盟的17個參與者中大多數來自工業,渠等將與70多個外部合作夥伴(包括公共研究組織)合作。它涉及整個價值鏈中的項目:從原材料的提取加工到現代化學材料的生產,以及電池暨模組的設計,再到舊電池的回收及再利用,例如存儲系統。 隨著傳統驅動系統轉向電動汽車,德國及其他歐洲汽車製造商正面臨危機,汽車製造中所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少,這也恐導致裁員。 目前全球超過80%的電池在亞洲生產,歐盟執委會副主席Maros Sefcovic警告,競爭對手未來可能掌控電動車市場。鑒此,歐盟還必須為環境的兼容性設定嚴格的監管標準。如果亞洲製造商的規格不符,將可能會被禁止進入歐洲市場。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政府為了建立手機使用者中央資料庫,要求手機業者配合執行未來手機門號新申請者,將提供包括姆指指紋等之生物辨識資料,並記錄身份證件種類、號碼,掃瞄身證證件及父親名字、出生日期及地址等資料。新手機門號申請政府招標案,仍在緬甸政府交通及通訊部郵政暨電信局進行中,並未說明新規定何時生效,緬甸郵政暨電信局指出,加入生物辨識資料之目的主要係在防止手機使用者透過行動網路從事犯罪行為。緬甸時報針對提供生物辨識資料事,訪問了相關利害關係者,反對者擔心個資及個人上網習慣及偏好資料,易被不法人士竊取,而產生網路犯罪之風險,惟民間電信申請業者則多數贊成,認為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將透過網路加密,防止生物辨識資料外洩,同時亦可防止透過手機行動上網之從事網路犯罪行為。

A:緬甸時報報導,歐盟於緬甸推動智慧紡織及成衣永續計畫,已獲全球知名零售商H&M、Bestseller、C&A等支持,緬甸紡織成衣供應鏈亦同時配合執行,重點聚焦於教育訓練、社會及工作環境滿意度改善等,教育訓練以健全職場溝通、人才資料管理系統建置、職場安全及健康、化學及廢棄物管理及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緬甸勞動、移民暨人口部Myo Aung秘書長表示,歐盟對於改善緬甸勞工工作條件及企業社會責任持有堅定不移的立場。另歐盟駐緬甸合作發展Pedro Campo Llopis副代表稱,自2013年起緬甸成衣業出口,已有驚人的成長,歐盟市場居重要市場,尤其為緬甸女性創造可觀的就業機會,智慧紡織及成衣計畫係使緬甸成衣業轉型為更具永續經營性。另依據緬甸智慧紡織成衣計畫Jacob Clere負責人表示,自2016年在緬甸成衣製造協會支持下,有約299家成衣、紡織等廠商共同支持緬甸智慧紡織成衣計畫,使緬甸生產符合永續生產規範之理念,以獲歐盟消費者之青?,未來歐盟企業將增加對緬甸成衣業的投資。

A:緬甸時報報導,緬甸商務部修訂的法律草案將要求許多公司獲得另一層政府的批准,並使各部會能夠進一步規範經濟的廣泛領域。政府在最新貿易法案草案中缺乏明確性和政府干預的餘地,在已經困難的商業環境中引入了更多的官僚主義和保護主義,已使仰光企業界感到震驚。 緬甸Tilleke&Gibbins律師事務所Ross Taylor律師警告,認為這項法律的起草者已經混淆了,促進貿易的思想和規範商業的理念。 因此該草案的目標與最近的政府思想和政府立法的方向相反,違反了貿易和服務的自由化方向及目標。根據緬甸時報所看到的法律草案,如果獲得批准,新法律將授權政府以確保國家利益為藉口,對由他們決定的產品,可採取價格控制措施。除了任何價格穩定措施,旨在確保公共利益和商業利益之間的適當平衡之外,沒有說明如何執行。雖然緬甸商業部否認計劃發布不允許外國公司投資的零售和批發業務的限制清單,但企業界擔心,該立法如果獲得批准,將有權發布受到限制的商品清單。另依據緬甸時報 本年7月份報導,該貿易法案將建立一個由部長組成的貿易發展機構,該部門將與商務部一起發布限制物品清單和非關稅法規,並監管商業行業。根據法律修訂草案,新的貿易發展委員會將由一位副總統主持。競爭委員會主席U Than Myint將擔任副主席。除一名成員外,其他所有成員還將擔任部長。該委員會的職能主要是就貿易發展向有關政府部門提出建議,並組成委員會和小組委員會進行同樣的工作。Audier and Partners會計師事務所常駐董事Eddy Jabnoune表示,委員會和委員會的多元化,將模糊了行政部門的職責,給予公務員留下了很大的裁量權。擬議的立法還要求公司進行商業註冊證書以開展貿易活動。政府各相關部會將公佈需要申請證書的企業清單和個體商人的商業登記的進一步規定。違反規定者,將被處以嚴厲的刑罰:罰款或長達三年的監禁,以及沒收商業資產。緬甸的貿易商,分銷商和外國服務公司都將屬於服務貿易法的範圍。該部應與其他有關部會合作,就允許、限制和限制那些服務業務的活動做出決定。Jabnoune先生警告說,政策和細節的缺乏將導致更多的官僚要求和企業的法律不確定性。Tilleke&Gibbins律師事務所Ross Taylor律師表示,在緬甸建立外國服務業也包括在服務貿易的法律定義中。所定義的術語可以涵蓋會計和律師事務所,諮詢公司,教育公司,諮詢業務,媒體,公共關係機構,金融服務公司,即使這些業務也必須遵守法律有關其特定部門的信息並獲得特定於業務的許可證。法律的意圖是在每個商業領域引入更高水平的許可證。為什麼不知道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企業已經必需根據其業務領域來遵守特定的註冊要求。每個許可證要求都有腐敗風險。隨著緬甸試圖提高其營商便利度排名,目標應該是剔除過多的許可要求,而不是增加更多的許可要求。貿易法案的起草得到了德國發展機構GIZ的支持。緬甸時報已致函該國商業部,以徵詢該法律背後的理由以及其打算如何減輕商業界疑慮。惟鑑於商務部的任務是促進貿易,該報目前尚未了解,為何需要立法成立新機構進行規範國內之商業經營。

A:緬甸Mizzima雜誌報導,在中國試圖將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地區轉變為航運和工業樞紐的同時,當地人擔心由於新規定限制了傳統習俗,他們被排除在外,未來稻田和柚木林將被夷為平地,成為一個龐大的北京支持的工廠區和深海港口,這將是其鄰近的巨型企業通往印度洋的門戶。但該邦對發展的承諾,將伴隨著對捕魚限制,因為航道已被中國船隻使用,這種情況破壞了當地基層民眾的生活和生計。未來在建造Khaukphyu深海港口之後,緬甸漁民將面臨限制,由於中國油輪正在使用該港口,在傳統漁場捕魚是非法的。兩年前的殘酷軍事行動破壞了該邦北部的邊緣地區,並引發了成千上萬的羅興亞穆斯林流亡,但若開邦中部卻毫髮無損。儘管許多國家和公司仍然對在該邦投資感到迷茫,但中國卻沒有這種憂慮。緬甸商業中心(MCRB)Vicky Bowman主任表示,進一步的海上天然氣開發和發電站已經與幾乎沒有考慮任何潛在的環境影響評估下進行談判。儘管緬甸當局面臨著侵犯人權的指控,但新加坡,日本和泰國也與中國競爭,以與資源豐富的國家合作獲得經濟利益。領袖翁山蘇姬在最近對日本日經新聞的採訪中表示,緬甸歡迎所有願意與我們合作的朋友。惟過去曾發生緬甸當地的強烈反對情緒,導致已經停止了投資案進行,例如在克欽邦北部由北京政府支持的密松大壩,該項目因全國範圍的反對而陷入停頓,並被前登盛政權擱置。如今耗資13億美元若開邦Kyaukphyu深海港口和經濟特區是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係為遍及全球的眾多基礎設施項目中的一項重要計畫。另方面,Kyaukphyu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的Soe Win表示,緬甸絕對處於更強的談判地位。渠告訴法新社:我們緬甸有控制權。他還堅持說,經濟特區將帶給該地區40萬個工作崗位,當地人將排隊等候,並且他們將獲得非常好的安置搬遷協議。但是農民索蒙格努(Saw Maung Nu)的土地被劃為被4,200英畝(1,700公頃)的土地吞沒的土地之一,他對此感到恐懼,此為多數若開邦基層民眾的疑慮。

A:緬甸Mizzima雜誌報導,緬甸優馬銀行(Yoma Bank)與MC Easy小額信貸有限公司簽署了48億緬甸元的融資資金協議,以支持Easy Microfinance在緬甸的小額融資業務。這筆新資金是Easy小額信貸公司自Yoma銀行獲得原有的80億緬元的現有資金的基礎上,它將計劃做為貸款予另外16,000名借款客戶,特別是微型企業家和小型企業主為目標,為他們的業務需要種子資金進行的金融服務融資操作。自緬甸新立法允許緬甸銀行於2016年向小額信貸機構貸款以來,Yoma Bank已為全國11多家小額信貸機構提供了創新的資金解決方案。自從2018年Yoma Bank與Easy小額信貸公司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開始以來,通過Yoma Facility透過其在緬甸全國21個分支機構,使用Yoma Facility向Easy Microfiance的借款人提供逾128億緬幣融資貸款。 該銀行致力於為人民建設更好的緬甸為願景,改善該國微型企業的信貸管道。小額信貸部門在接觸市場中的微型和小型企業方面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該銀行正在貸款組合中積極瞄準小額信貸領域,相信透過此項新的資金運用方式,將能夠支持更多微型企業在緬甸之營運與發展。Easy Microfinance公司Frank Snieders董事總經理稱,該公司對Yoma銀行的一貫支持感到高興,這將幫助Easy Microfinance擴大其地域覆蓋服務範圍,並向更多的小型企業家提供其產品,使他們能夠獲得融資,這將使他們能夠發展業務,創造就業機會並改善生活及生計。我們為Easy Microfinance為緬甸執行金融普惠大眾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感到驕傲。

A:緬甸時報報導,畜牧業聯合會(Myanmar Livestock Federation)U Mya Han會長表示,隨著畜牧業的穩定增長,明年牲畜飼料的需求預計將達到400萬噸。該協會在上週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由於畜牧業的快速增長,從2018年到2020年,動物飼料總需求成長了33%。需求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依據去年全球農業信息網報告,緬甸的飼料生產由外國公司控制,外國公司佔國內銷售的60%左右。U Mya Han會長表示,畜牧業在該國經濟以及確保糧食安全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人口增長,人民收入增加和城市化,緬甸對畜牧產品的國內需求一直在增加,未來三十年內持續增加。根據2019年1月發布的全國牲畜基準調查報告,緬甸畜養950萬頭牛,180萬頭水牛,210萬隻綿羊和山羊,580萬頭豬,7,000萬隻雞和火雞,鴨,鵝等共890萬隻。

A:依據美國彭博社網路報導指出,緬甸商工總會(UMFCCI)Zaw Min Win主席日前接受媒體訪問表示,隨著美中貿易戰導致全球供應鏈轉移,緬甸政府應優先考慮提供充足電力和縮短運輸時間,以吸引投資設廠。緬甸尚有條件吸引一些來自中國轉移過來的投資,因為享有美國和歐盟貿易優惠關稅,但很遺憾地,緬甸迄今尚無足夠的基礎設施。 亞洲開發銀行估計,從2017年到2030年,緬甸在交通,能源和電信方面將面臨1,2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Zaw Min Win會長續表示,另方面必須解決土地所有權糾紛,和提高勞工素質技能等,將可改善緬甸的前景,同時補充說明(2020)年11月大選不太可能破壞緬甸經濟增長。依據世界銀行預估,2022年緬甸的經濟增長將達7%,即使國內衝突,包括若開邦問題仍存在下行風險,因為它們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方向。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ISTAT)本(108)年12月10日最新單月工業生產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預估10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與較9月份減少0.3%,8月份至10月份之平均季度產出則下降0.6%。經季節調整,單月指數在短期內僅有消費財略有成長0.3%,能源及資本財則分別縮減1.9%及0.8%,中間財則保持穩定。經日曆調整,與去(107)年同期相比,10月份整體指數趨勢衰退達2.4%(本年與去年10月份的工作日同為23天),1至10月份平均值則較去年同期減少1.2%。另從指數曲線趨勢及日曆影響等因素觀之,10月份之消費財部門僅出現適度成長(0.5%),相反地,中間財(-4.8%)及資本財(-3.4%)則出現顯著萎縮,能源財則無變化。經濟活動產業部門中成長趨勢最大的係基本藥品及成品(+3.6%)、食品飲料及煙草工業(+ 3.0%)與其他工業(+2.8%);跌幅最大的則係運輸工具製造(-8.6%)、採礦業(-8.1%)與冶金及金屬產品製造(-6.9%)。

A:緬甸商務部於10月31日公佈2020年進口汽車之製造年份限制公告,公告中文譯文如下; 緬甸聯邦政府汽車及相關作業進口監督委員會第60/2020號公告2020年10月31日緬甸聯邦政府與汽車及相關作業進口監督委員會雙方同意,公佈2020年進口汽車之製造年份限制。2020年限制進口汽車製造年份之公告1. 汽車及相關作業進口監督委員會就2020年進口汽車之製造年份限制規定如下:a) 老車或舊車方案(Consignment系統在內)i. 轎車(限1350CC及以下):製造年份限2017-2020年(左駕)ii. 貨運車: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iii. 客運車: (Mini Bus/ City Bus/ Express Bus),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b) 個人車主方案i. 轎車(限1350CC及以下),製造年份限2018-2020年(左駕)ii. 貨運車: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iii. 客運車(Mini Bus/ City Bus/ Express Bus):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c) 一般性執照申請進口車(FOC系統,申請國外汽車捐贈執照在內)i. 轎車:製造年份限2018-2020年(左駕)ii. 公務車:製造年份限2016 - 2020年(左駕)iii. 重型機(如推土機,挖掘机等):製造年份限2011-2020年iv. 消防車:製造年份限2011-2020年(左駕)v. 救護車:製造年份限2011-2020年(左駕)vi. 殯儀車:製造年份限2011-2020年(左駕)vii. 相關宗教車: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viii. 客運車(Mini Bus/ City Bus/ Express Bus):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 d)緬甸國家部門用車申請i. 轎車(限1350CC及以下),製造年份限2018-2020年(左駕)ii.公務用車: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iii. 重型機:製造年份限2011-2020年iii. 客運車(Mini Bus/ City Bus/ Express Bus):製造年份限2016-2020年(左駕)注意事項:a. 申請捐贈至緬甸國家之消防車與救護車,製造年份限至2006年為止,除左駕外也允許進口右駕。b. 未在公共交通路上駕駛之車輛,如Excavator , Bulldozer ,Wheel Loader , Vibratory Roller ,Clamp Loader , Motor Grader , Road Roller Compactor ,Bridgc Cranc , Gantry Cranc , Towcr Cranc , Pilling Machine r,Crar,vler Drill / Crane , 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 ,Mobile Crane ,Rough - Terrain Crane ,Forklift , Boom Lift , Asphalt Finisher等,只允許至進口前15年內生產之車輛。c.國際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可依前述1(a),(b)所列條規,允許在汽車展廳/中心購買。原文可至: https://www.commerce.gov.mm/sites/default/files/auto%20mobile.pdf查詢。

A:印度商品及服務稅(GST)委員會將於本(12)月18日開會討論是否需調整GST稅率結構。由於目前手機、布料、鞋子、拖拉機、電腦等最終產品之GST較手機電池及零件、紗線、拖拉機零件、電腦螢幕等原料及零組件之GST低,印度政府考慮調升最終產品之GST以增加稅收。以手機為例,目前GST為12%,但手機電池及零件之GST卻為18%;布料的GST為5%,但紗線的GST卻為12%;1,000盧比以下的鞋子的GST為5%,但其布料及皮革材質的GST卻為12%;拖拉機的GST為12%,但其零件的GST卻為18%,以上種種皆造成稅率結構倒置。另由於業者可從原料及零件等進項產品申請退稅(input tax credit),反造成政府需支付龐大的退稅金額予廠商,有手機製造商去(2018)年即獲高達410億盧比(約新臺幣205億元)的退稅。印度中央及地方政府對此已組成調查委員會,蒐集最終產品及初級產品GST稅率結構倒置的情形。印度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M S Mani認為,針對過去2年有經歷過多次因GST稅率改變受到影響的特定產業,政府必須修正其稅率倒置的情形。印度PwC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Pratik Jain則認為,政府不應調升最終產品之GST,因為5%及12%稅率的產品多為一般民眾日常所用的必需品,稅率調升恐引發強烈民怨。印度政府此次考慮調整GST稅率結構,無非是想解決稅收嚴重短缺的問題,依據印度官方數據顯示,本(2019)年4月至11月期間的稅收為3兆2,836.5億盧比,與年度預算案對同期的稅收預估金額5兆2,600億相比少了將近40%。此外,印度本年7月至9月的GDP成長率下跌至4.5%,係過去6年來最低,主要原因在於製造業的附加價值在過去2年多來首次呈現緊縮。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