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21號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Dr. Habeck部長(綠黨)希望利用德國復興信貸銀行開發銀行(KfW)的貸款計畫,來援助因烏俄戰事而陷入困境的公司,以確保資金流動性。渠在與工商企業代表會晤後表示,相關計畫可類似於KfW在新冠病毒疫情中的援助。此外,德國政府也擬進一步緩解高價能源帶給經濟及公民帶來的壓力。不過,針對禁止自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或煤炭等能源之呼籲,渠則堅決反對。 H部長雖並未公開貸款計畫涵蓋範圍及具體援助內容,但認為KfW能承擔此一重任。 迄今為止,德國希望今年第2季經濟能逐漸擺脫新冠疫情、成長更強勁。然而,近日爆發之烏俄戰事恐將成為經濟負擔。所有企業皆會受到制裁俄羅斯的影響,如果生產停滯不前,德國經濟預期將出現衰退。 德國企業在俄羅斯約投資200億歐元,僅74億歐元享融資擔保,其餘未獲保障。另與俄羅斯之間,尚有由國家擔保的110億歐元Hermes出口信用擔保。 此外,Dr. Habeck明確表示,德國不支持、甚至公開反對其他國家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天然氣或煤炭的呼籲。近年來德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無法在幾個月內結束,操之過急將危及國家社會和平。然而,德國正在努力減少依賴,例如透過建立煤炭與天然氣儲備裝置,並提高節能效率。已不供電的燃煤電廠將暫保留,否則能源價格將繼續飆升。 綠黨除已呼籲降低高速公路速限外,也擬對聯邦公路及地方城鎮訂定最高速限。交通委員會綠黨主席Susanne Menge表示,此舉每年可節省逾90億公升的汽油及柴油。
A:資料來源: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20號 (中) 三、貴金屬方面 德國自俄羅斯進口的金屬商品在其經濟發展中與能源扮演相同重要的角色。2020年自俄羅斯進口之貴金屬約占12%。對德國產業較重要之貴金屬說明如下: 1.鎳、鈦金屬: 2020年德國自俄羅斯進口約44%的鎳、41%鈦。鎳為生產電動車電池、燃氣輪機及鋼材之關鍵原材料,尤其鋼鐵為工業之母,對機械產業及整體工業發展相當重要;而鈦運用於塗料產業、鋼鐵產業、醫療生技及汽車產業。 2.鈀金: 俄羅斯與南非為全球鈀金最重要來源國,鈀金用於燃油車輛之觸媒轉化器,作為觸媒以減少有害廢氣排放,若缺少來自俄羅斯的供應,恐進一步加劇汽車產業供應鏈問題。在燃油車居主流之際,鈀金在現今汽車產業仍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大宗商品專家布赫霍爾茨(Buchholz)認為,即使向俄羅斯實施全面貿易制裁,德國尚有其他供應來源,且德國企業通常維持數月庫存,短期尚不致於危及生產,但迅速尋找取代俄羅斯之替代來源,則是德國企業當務之急。 整體而言,即使缺少俄羅斯的貴金屬,德國工業依然能夠持續運作,但成本明顯更高。烏克蘭戰事導致貴金屬價格大幅攀升。鎳價在1周內自每噸24,000美元上升到26,000美元;鋁價自2月初的每噸3,100美元,上漲至2月下旬約3,500美元。
A:匈牙利中央統計局於2022年3月2日發布統計,匈牙利2021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為7.1%,使全年度成長率達到7.1%。依本(第2次)發布數據,第4季經濟成長從前次(2月15日)發布的7.2%向下修正,但全年成長數據未變。 中央統計局指出,與冠狀病毒危機前一年2019年相比,2021年GDP成長2.1%。經季節調整後,第4季 GDP 較前年同期成長7.0%;與上一季相比,成長2.0%。 觀察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各業別成長情形,工業成長9.8%、建築業成長15.8%、服務業成長6.2%、農業減少2.2%。依支出分,民間消費增加4.3%、政府消費增加4.8%、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增加6%、出口增加10%、進口增加8.2%。 ING 銀行首席分析師Peter Virovacz表示,第4季經濟成長受到建築業異常強勁表現的支持,成長21.4%;而工業部門儘管出現零件短缺及供應鏈中斷,但表現出人意料的好,使出口增加;惟渠對未來能否維持此動態成長持懷疑態度,擔心俄烏戰爭對供應鏈的影響。ING集團已將對 2022 年 GDP 成長的預測由6.2%下調至5.7%,認為存在強烈的下行風險。 K&H銀行高級分析師 David Nemeth 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的低基期效應,匈國2021年經濟顯著成長,亦將使2022年 GDP 成長約 5.5%,惟仍須留意俄烏戰爭、上升的通膨壓力及疫情流行等可能的風險。
A:資料來源: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20號(上) 西方國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俄羅斯祭出如出口限制、金融管制及將俄羅斯部分銀行排除於Swift之一系列制裁,至今雖尚未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但未來不排除其可能性。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專文從德、俄整體貿易、能源、貴金屬及農業等面向,分析倘對俄羅斯實施全面貿易制裁,德國經濟可能面臨之衝擊,重點摘要如下: 一、整體貿易 近年來俄羅斯對外貿易因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遭受西方制裁明顯萎縮。2012年,俄羅斯貿易總值約800億歐元,2021年已降至不及600億歐元。此外,德國為俄羅斯僅次於中國第2大貿易夥伴,但俄羅斯僅排名德國第13大貿易國,單就此而言,俄羅斯對德國的外貿依存度較德國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要高得多。 2021年,德國向俄羅斯出口260億歐元貨品,僅占德國出口總額的1.9%,主要為機械、化學產品及汽車;而2020年德國自俄羅斯進口215億歐元商品,由於能源價格大漲,2021年飆升至330億歐元,占德國進口總額2.7%,其中約65%為石油、天然氣及煤炭,由此可見,德國能源確實高度依賴俄羅斯。 二、能源方面 2021年俄羅斯原油占德國原油進口總額約35%,天然氣占55%,無煙煤(Steinkohle)為50%。即使俄羅斯完全切斷供應,德國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庫存尚能支持數月,短、中期德國政府勢必尋找其他供應來源;長期而言,德國將加速發展再生能源,方能徹底擺脫對石化能源之依賴。但短期間能源價格勢必大幅上漲,使生產成本及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3)月4日報導,全球三成穀物貿易依賴黑海國家,當船隻因俄烏戰爭爆發不再冒險前往取貨,人類與牲畜食用所需之穀物如小麥、玉米等的供應將出大問題。令法國穀商業界領袖不禁感嘆,戰爭時期的農業更具深刻戰略意義。 法國穀農要求自下一耕作期起增加境內穀類產量,以滿足一向依賴俄羅斯與烏克蘭進口的其他歐洲和北非國家之市場需求,搶攻全球市占率。法國穀物自給自足,每年一半(近 6千萬噸)產量出口;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國與加拿大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增加種植面積。 歐盟在部分會員國施壓下亦於日前同意釋放歐盟之農業潛在產能,至少可減輕豬隻家禽養殖業面臨玉米等飼料短缺之部分風險。但並非所有空置農地均能支援增產,根據明( 2023) 年 1 月 1 日即將生效之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農民必須在下期播種時在現有休耕地外再增加 4%之休耕面積,此部分或許可供歐盟暫時調度之用。 報導指出,根據法國穀農與農會代表估計,法國小麥產量須增加 10% 至 15% 才能彌補黑海因戰爭衍生之缺口。儘管近期”穀”價飆升鼓舞生產商,但考量相關休耕面積限制與氮肥價格飛漲,增產目標似乎亦非一蹴可幾。歐盟近日並將針對化肥取得提供相關輔導與補助措施,並擬動用 4.5 億歐元之危機儲備金,設法緩解歐盟農民壓力。
A:資料來源:德國新聞(tagesschau) 文號:1114030017號 德國REWE、Penny、Aldi及Netto等零售連鎖集團不約而同,宣布不再銷售俄羅斯產品。雖然受影響的品項有限,但企業所彰顯之形象意義重大。 為因應烏俄戰事,德國若干連鎖超市正下架俄羅斯產品。零售集團 REWE宣布,將不再販售俄羅斯生產食品,此也適用集團旗下的Penny廉價超市連鎖店。 上述集團雖不再訂購俄羅斯產品,但庫存及市面上現有的產品暫不銷毀,而是留待出售或提供給食物銀行(Tafel Organisation),作為緊急、暫時的膳食援助之需。 另廉價連鎖超市如Aldi Nord與Aldi Süd也發布不再銷售俄羅斯產品。Aldi Süd表示,僅0.7升瓶裝的伏特加酒(Wodka)受到影響,將無限期停售,希望為企業形象樹立標竿。 德國最大的食品零售商Edeka也刻正檢視其商品項目,以全面瞭解是否有來自俄羅斯的製品及品項種類,特別是這些食品製造商背後與俄羅斯金融寡頭之關聯。 長期以來,Edeka總部與俄羅斯的製造商並無任何積極的業務關係。該集團漢堡總部負責全國採購,但不能排除一些地方自營商提供俄國商品之可能性。 另一家Netto廉價連鎖超市也於此前宣布抵制俄羅斯商品。該商在德國8個聯邦擁有340家門市,數量僅次於其丹麥母公司Salling Group。總計約有糖果、即食料理食品及烈酒共15項商品將下架。
A: 旨揭研討會由法國財經部企業總局(DGE)於本(3)月3日假Paris Sante Campus以虛實整合模式辦理,會中16個歐盟會員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法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盧森堡、荷蘭、波蘭、羅馬尼亞及斯洛維尼亞)針對醫療IPCEI(歐盟共同利益重大計畫)簽署聯合宣言(Manifesto)。 本次會議歷時7.5小時,探討議題包括:(一)疫情及醫療物資短缺下確保歐盟醫療自主、(二)歐盟策略野心及醫療產業政策之關鍵、(三)產業界及新創企業合作之智慧財產權挑戰、(四)醫療產業去碳化是否成為生產回流阻礙、(五)生物製造創新為生技產業競爭力關鍵、(六)數位醫療(E-health)評估醫療數據之挑戰等。歐盟執委會內部市場執委Thierry Breton、衛生執委Stella Kyriakides、法國財經部產業權理部長Agnes Pannier-Runacher、衛生部長Olivier Veran及財經部企業總局Thomas Courbe局長等均蒞臨致詞,本組沈玥彣秘書線上出席。謹彙整會議重點如下: 法國財經部產業權理部長Agnes Pannier-Runacher致詞: 疫情凸顯歐洲醫療產業脆弱體質,歐洲80%的活性藥物成分(API)仰賴進口(尤其是中國、印度)。目前醫療產業面臨創新療法興起及抗藥性等重大挑戰,歐盟成員國需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歐盟已因應醫療迫切需求開展許多重要計畫及倡議(如展望歐洲計畫、對抗癌症、建置歐洲衛生數據空間、成立歐洲公衛緊急整備與因應專責機構等),本次歐盟多國宣示透過醫療IPCEI進行緊密合作,以取得全球領導地位。目前已有9個歐盟成員國在IPCEI架構下公布投資徵案計畫,另德國雖為該計畫最主要倡議國之一,但因國內預算程序尚未完備爰本次非簽署國。 醫療IPCEI計畫3大發展主軸包括(1)推動藥品生產流程去碳化、(2)打擊抗藥性並因應罕見疾病等重大議題、(3)推動因應未來危機之創新療法(如基因治療、細胞療法等),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如突破性創新科技),並協助歐盟醫療產業因應重大挑戰。目前歐盟已規劃於本年6月及11月分兩階段先行通知(pre-notify)執委會計畫之相關細節,年底前將再提出醫療器材、醫療科技(Medtech)、數位醫療等領域計畫。法國於法國振興計畫中對180件醫療產業再工業化及生產回流案件提供資金協助,並已宣布將於醫療IPCEI架構下提供15億歐元資金(現已徵得300多案,其中以創新療法為主),同時「創新醫療2030」計畫中將再投入75億歐元,以因應未來醫療重大挑戰。 歐盟內部市場執委Thierry Breton致詞: 歐盟須建立具有韌性之醫療生態系並因應重大挑戰,例如疫情凸顯疫苗研發及製造之重要性,歐盟作為全球最重要mRNA疫苗製造地區,於上(2021)年生產新冠肺炎疫苗達30億劑。未來歐盟將與產業界緊密合作,強化產品製造能量,並預期潛在短缺以便及時因應危機。上年9月歐盟宣布將成立之歐洲公衛緊急整備與因應專責機構(HERA),2022年至2027年間預算達60億歐元,將即時因應醫療危機之實際需求。 醫療產業在全球疫情當下儼然成為全球供應鏈策略、地緣政治及國家權力競合之核心(如美國曾採取疫苗及疫苗成分出口禁令),因此歐洲應積極推動生產回流及透過醫療IPCEI促進新發展,強化政府與民間合作,俾確保歐盟供應鏈自主及製造領導地位。未來數月之內歐盟將再舉辦產業合作論壇進行深入討論。 歐盟衛生執委Stella Kyriakides致詞: 疫情突顯歐盟成員國須共同努力強化產業體質及韌性,創設HERA、推動醫療IPCEI等,正說明歐盟成員之團結一致。歐盟將持續推動對抗癌症計畫、建置歐洲衛生數據空間、修正醫藥法規等,並確保病患能公平地取得醫療照護。然而,建立產業鏈並非短期內一蹴可幾,歐盟執委會透過與產業界緊密對話機制,針對全球藥品短缺、對外依賴導致供應鏈脆弱性等重大議題進行研析,未來將修正相關法規並鼓勵創新研發,確保歐盟醫療產業供應鏈安全。 歐盟的「歐洲廠房(Fab EU)」計畫,將擴大歐盟在藥物活性成分之生產能量,以因應未來醫療危機。 法國衛生部長Oliveir Veran致詞:渠個人於3週前辦理歐盟衛生部長非正式會議,會中歐盟各國在建置HERA、對抗罕見疾病、推動醫療創新、技術移轉、再工業化及確保病患福祉等宣示強大的決心,未來歐盟將持續推動確保病患取得非健保體制涵蓋之藥品,打擊抗藥性並鼓勵創新研發。目前歐洲活性藥物成分80%仰賴進口,因此建構醫療產業主權為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優先推動事項,透過推動醫療IPECI,建立醫療產業供應鏈並重新定位歐盟在全球之重要地位。 法國財經部企業總局Thomas Courbe局長致詞: 為因應疫情突顯之產業鏈主權問題,歐盟在復甦計畫架構下,已積極推動醫療關鍵物資製造回流,如法國已投入17億歐元推動醫療產業生產回流,並為35項打擊疫情之關鍵產品提供8億歐元資金;另透過投資徵案成功建置PCR篩檢及疫苗製造能量。為掌握藥品及醫療器材之製造主權,發展創新療法為解決之道,尤其HERA將協調歐盟各國之醫療產業創新策略,因應醫療危機之實際需求。法國亦將設立醫療創新局,專責發展醫療對應措施(對抗生化戰、放射線、生化威脅等)、打擊新興疾病及處理相關採購作業等。 法規工具對於歐洲醫療產業政策亦扮演關鍵角色,例如法國透過醫院之藥品固定採購價格機制,作為吸引廠商製造回流之經濟誘因。醫療IPCEI將積極推動創新療法研發、打擊抗藥性、對抗罕見疾病等優先事項。如同B執委強調建構綠色產業鏈之重要性,法國乙醯胺酚之生產回流投資案即是聚焦於藥品製造過程之去碳化,可望減排5分之4。另一方面,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優先推動55套案(Fit for 55),推動產業去碳化及因應發展關鍵新興產業之挑戰。為維持歐盟醫療產業競爭力,需建立一套因應環境變遷的一致標準,建立公平競爭環境,消弭目前歐洲產品與亞洲20%至40%之價格差距。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04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ueller宣布,波蘭將從歐盟預算資金5億歐元中之部分資金,用於對逃離烏克蘭戰爭的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Salon24新聞入口網站向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ueller詢問,波蘭是否會從歐盟獲得任何財政援助,以處理迄今為止從烏克蘭抵達波蘭之超過600,000名難民。Muelle表示,就人道主義援助而言,是的。已經做出決定……已經明確表示,歐盟正在籌集約5億歐元用於人道主義援助,其中一些資金也將流向波蘭。 波蘭政府發言人Mueller告訴Salon24新聞入口網站,目前波蘭正在花費自己的資金來幫助難民,因為等待任何來自國外的轉移資金是沒有意義的,現在需要的是幫助。週五稍早時候,波蘭總理辦公室負責人 Michal Dworczyk 在國會人道主義援助和國際人道主義法小組(Parliamentary Team for Humanitarian Aid and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會議後告訴記者,今天幫助難民的所有資金都來自波蘭預算或來自波蘭各種機構。 週四,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在訪問布加勒斯特(Bucharest)期間表示,歐盟將從歐盟預算中部署至少5億歐元用於人道主義支持,以應付這場戰爭造成的後果,無論是在其國內還是鄰國,以及難民。
A: 波蘭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04 PAP, IAR, Reuters 波蘭國家原子能機構(PAA)於3月4日週五表示,在俄羅斯軍隊佔領鄰國烏克蘭的一座巨大核電站後,波蘭的輻射水準沒有增加。波蘭國家原子能機構(PAA)在1份聲明中表示,波蘭民眾「目前沒有風險」。該機構正在不斷分析來自國家輻射監測系統的數據。 據路透社報導,烏克蘭當局週五表示,俄羅斯軍隊佔領其紮波羅熱核電站(Zaporizhzhia Nuclear Power Plant),並且在與烏克蘭捍衛者的激烈戰鬥中,該建築群內的一座建築物被點燃。對歐洲最大的核電站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站可能發生核災難的擔憂已經在該地區引發恐慌,隨後當局稱一座被確定為培訓中心的建築物的大火已經被撲滅。路透社援引美國能源部長Jennifer Granholm的話稱,沒有跡象顯示該工廠的輻射水準升高,該工廠提供烏克蘭總發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04 PAP, The First News, 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波蘭在3月份將創紀錄有5艘油輪運送液化天然氣(LNG)至波蘭海岸的一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波蘭天然氣壟斷企業PGNiG公司執行長Pawel Majewski於3月4日週五告訴 Business Insider Polska,在再氣化(regasification)後,5艘油輪的每1艘將運送1至1.2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這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該公司從來沒有在1個月內處理過這麼多油輪。 Majewski執行長續觀察到,幾年來,該公司一直在實施兼容的多元化戰略,以獨立於一個方向的天然氣供應,此顯然是提及俄羅斯。考慮到這一點,該公司正在顯著增加從卡達(Qatar)和美國運交波蘭之液化天然氣的交付量。自2016年碼頭開放以來,波蘭已處理了150艘液化天然氣油輪。 Majewski執行長表示,再氣化後的液化天然氣將超過170億立方公尺。根據PGNiG 公司老闆表示,波蘭現在的天然氣庫存是儲氣槽容量的60%,這個水準可以讓波蘭在沒有更多供應的情況下在嚴冬生存1個月。西方因俄羅斯襲擊烏克蘭而對俄羅斯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但由於歐洲對俄羅斯碳氫化合物的巨大依賴,一直未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交付進行制裁。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04 PAP, TVP World 波蘭經濟研究所(Polish Economic Institute; PIE)的專家評估稱,由於西方世界實施的經濟制裁,俄羅斯的GDP將在2022年下降約15-20%。正如該研究所所指出的,俄羅斯會比烏拉圭更窮,莫斯科本身也會遭受巨大損失。 PIE主任Piotr Arak強調,西方迄今實施的制裁將對俄羅斯經濟造成滾雪球效應。 盧布(俄羅斯貨幣)的全面崩潰正在限制有利可圖的進口,產品短缺將導致生產停滯,通貨膨脹將加速飆升……(俄羅斯)經濟將長期崩潰。 據該研究所的經濟學家稱,實施的制裁將導致俄羅斯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約15-20%,使其比每個歐盟國家都要窮,但也比烏拉圭(Uruguay)等一些南美國家還要窮。 PIE專家強調稱,即使在武裝入侵烏克蘭之前,俄羅斯還是一個相對貧窮的國家——其人均GDP僅為德國財富的51%,使俄羅斯處於智利和希臘之間(就GDP而言)。 正如該研究所所指出的那樣,西方實施的制裁將導致俄羅斯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以及俄羅斯最大經濟集聚(agglomerations)的經濟活動放緩。在他們看來,俄羅斯最大的兩個經濟區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佔俄羅斯出口38.5%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6.4%)。 另據該研究所稱,俄羅斯的出口結構多元化程度較差,歐盟的禁運將使其出口減少1,350億歐元。據數據顯示,歐盟是俄羅斯商品的最大接收(進口)國。2020年,俄羅斯33.8%的出口產品銷往歐盟27個會員國,是中國(15%)的兩倍多。 正如經濟學家指出的那樣,2021年俄羅斯75%以上的出口僅由5個產品組組成:石油和天然氣、焦炭和精煉石油產品、金屬、化工產品和煤炭。 據PIE稱,與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有關的制裁將給俄羅斯預算帶來最大損失。2021 年這些原材料出口的利潤為俄羅斯預算貢獻了36%的收入,而在前幾年,此一比率通常更大。據分析人士稱,此制裁應該還會打擊到其他有利可圖的出口商品,如貴金屬和半貴金屬、鋼鐵、鐵和化肥。 該研究所總結稱,對俄羅斯和歐盟經濟相互依存關係的研究顯示,如果發生任何報復,俄羅斯經濟遭受此類制裁的影響將遠遠超過歐洲。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3月2日報導,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前,西班牙每年財政缺口已逾300億歐元。由於西班牙政府規劃調漲社會福利金(pensiones)、公務員薪資、增聘公務員及調高最低基本薪資等措施,爰須擴大政府收入,以達到財政收支平衡。為取得歐盟資金援助,西班牙與歐盟協議於2023年第1季進行稅收改革措施,其中加徵環保稅(impuestos verdes) 係最具爭議之議題。儘管加徵環保稅有助因應氣候變遷,且為歐盟執委會(Comisión Europea)重要議題,惟近來能源價格上漲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能源危機等因素,恐影響西班牙經濟復甦及加徵環保稅之政策。 西班牙中央銀行(Banco de España)總裁Pablo Hernández de Cos表示,通貨膨脹問題持續時間,恐較原預期久。由於西班牙環保稅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1.8%,而歐盟平均為2.4%,爰儘管施行有其難度,西國政府仍盼縮小與歐盟環保稅稅率之差異。 西班牙專家建議逐步調漲環保稅,優先補助最受該政策影響之族群。第1階段為將柴油稅與汽油稅稅率調整為相同,預計可徵得25億歐元,第2階段則為對碳氫化合物(hidrocarburos)徵稅,倘其價格上漲10%,可增加10億歐元之稅收。另亦建議取消牌照稅(impuesto de matriculación),改以汽車實際行駛所造成之汙染程度課稅,以鼓勵民眾淘汰老舊車輛,甚至可設置定點偵測器,政府依據民眾所駕駛車輛之距離及地區,徵收通行費或基礎設施使用費用等。前述作法不僅可防治汙染、更可避免塞車及提供道路養護資金。 專家另建議加徵機票稅,預估將可徵得15億歐元稅收。惟考量航空業受疫情衝擊極大,實際課徵稅收恐有其難度。專家另亦提出課徵一次性使用塑膠包材稅及垃圾廢棄物清潔稅,惟目前仍在討論階段。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3月3日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危及西班牙未來數月勞動力市場。截至2022年2月底西班牙失業人數減少1萬1,394名,全國失業人數為311萬1,684名;以就業人數而言,增加6萬7,111名,全國總就業人數為1,969萬4,272名。另在已簽訂之144萬4057份工作合約中,有31萬6,841份屬長期工作合約(contratos indefinidos),占總合約之22%,顯示西班牙就業情況趨於穩定。惟任士達(Randstad)人力資源諮詢公司指出,儘管2022年2月西班牙就業成長率為48%,預計未來數個月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及消費者物價指數(IPC)上漲至逾7%之影響下,西國就業成長速度恐將放緩至2.9%。 西班牙企業及工會團體指出,由於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及物價上漲等因素,恐將影響西國經濟及就業。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 CEOE)認為,應謹慎觀察就業市場發展。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la Pequeña y Mediana Empresa,Cepyme)認為,在供應鏈短缺、原物料價格上漲及通貨膨脹日益高漲及戰爭之不確定性等因素下,歐洲及西班牙經濟成長及就業恐將受到影響。 西班牙勞動者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認為,戰爭將使當前經濟局勢情況更加複雜。西班牙勞工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UGT)指出,俄烏戰爭對各個產業造成之影響將難以估計。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3月1日報導,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INE)資料,西國2022年1月底累計消費者物價指數(IPC)為1%,2022年2月則增加為7.5%,係自1989年以來新高。另自2021年10月迄今通貨膨脹上漲之幅度,亦為過去30年來所絕無僅有。西班牙Funcas儲蓄基金會(Fundación de las Cajas de Ahorros, Funcas)分析指出,由於通貨膨脹情形脫序及烏克蘭戰爭影響,西班牙2022年之經濟成長恐須下修。 西國經濟家分析,物價水準驟增不僅將影響西國2022年經濟成長,甚至恐將影響2023年之表現。Funcas經濟學家María Jesús Fernández認為,未來幾個月短期通貨膨脹下降時,已上漲之商品價格並不會下降,將使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及貧窮問題加劇,使企業及勞工均受影響。另西國總體經濟發展不甚樂觀,國際經濟情勢突顯西國經濟之脆弱性,西國財政政策調整空間有限,爰任何強制性貨幣政策均可能對西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使西國陷入高負債風險。 物價高漲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工會與企業近日內將協商勞工集體調薪幅度。企業認為為避免惡性通貨膨脹,應考量當前經濟情勢及戰爭因素,調薪幅度應扣除能源上漲,爰建議宜參考2021年核心通貨膨脹率(la inflación subyacente),約為3%。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 CEOE)呼籲應謹慎處理調薪問題。西班牙外換銀行研究中心(BBVA Research) 專家Camilo Ulloa認為,目前不宜調漲公務員薪資及社會福利金(pensiones)或增稅。EthiFinance金融研究公司主權分析負責人Antonio Madera認為,2022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將為6%,為避免惡化經濟,政府應採謹慎政策,並反對政府加稅。 西班牙經濟暨數位轉型事務部(Ministerios de asuntos económicos y transformación digital)表示,為於短期內減輕消費者電費壓力,已調降電力加值稅(IVA),並提議歐盟加速改革電價計費系統,以解決電費中長期問題。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2月28日報導,根據西班牙2022年2月26日政府公報(Boletín Oficial del Estado),西班牙政府公告第一階段「數位套案(Kit Digital)」援助計畫,將提供5億歐元協助西班牙百萬家中小企業發展數位化,目前員工人數介於10人至49人間之企業自2022年3月15日起可申請價值1萬2,000歐元之數位劵(Bonos digitales)補助,用以開發如創建網站、網路社群管理、電子商務及智慧企業等各種數位化解決方案。 西班牙政府於2021年11月25日通過「數位套案」計畫,預計於2022年至2024年3年內提撥總金額30億6,700萬歐元,協助西國中小企業發展數位化,此計畫為西國復甦計畫(Plan de Recuperación)重點之一,資金主要來自「下世代歐盟(Next Generation EU)」基金,此基金則來自歐盟同意協助提供西國經濟復甦之1,400億歐元基金,運用期限至2026年。 依據西班牙企業發展中心(Directorio Central de Empresas, DIRCE)至2021年1月之統計,西班牙中小企業家數為336萬1,898家,占西國總企業家數99.9%,而員工人數高於250人之大企業僅4,672家。中小企業又區分為僅負責人1人之公司計187萬9,126家,員工人數1-9人之公司134萬5,244家,員工為10-49人計11萬7,534家,員工有50-249人者有1萬9,994家。此外,依據西班牙勞工部(Ministerio de Trabajo y Economía Social)之統計,西班牙除上述中小企業外,尚有331萬2,234名自營業者。 「數位套案」計畫則將援助企業對象業分為企業人數少於3名員工、3名至9名員工及10名至49名員工等3類,而此次公布之申請方案主要針對10名至49名員工之企業,惟申請之業者亦須符合前兩年營業額累計為10萬歐元或2021年營業額達5萬歐元。 西班牙自營業者協會聯盟(Federación Nacional de Asociación de Trabajadores Autónomos, ATA)及專業人士與自營業者協會(Unión de Profesionales y Trabajadores Autónomos, UPTA)指出,西國政府刻正研究企業員工人數少於3人之企業及自營業者之「數位套案」申請方案,自營業者申請條件之ㄧ為2020及2021年兩年之營業額至少須為7萬歐元或2021年營業額為3萬5,000歐元以上。 申請「數位套案」之企業需至西班牙政府acelerapyme.gob.es網站填寫自我診斷測試(Test autodiagnóstico),先行評估企業數位化程度,一旦獲審核通過,企業可透過前述網站提供之數位化經理人(Agentes digitalizadores)或數位化目錄(Catálogo de digitalizadores)申請各項數位化服務,前述網站將自2022年3月10日正式上線。
A:依據智利當地媒體報導,智利最大零售集團Cencosud頃公布2021年營收金額達147億美元,較2020年營收122.95億美元成長19.6%。據該集團總經理Matías Videla表示,受益於電商管道促進銷售、購物商場回復營業、改善營業流程而增進效率等因素,促使集團營收傳出捷報,渠並表示本年將透過應用人工智慧及數據分析等新科技,使顧客更加滿意該集團提供之服務及購物經驗。 謹查Cencosud為一上市的跨國零售集團,目前是智利最大、南美洲第三大零售業集團,與巴西GPA集團及墨西哥Walmart de México y Centroamérica集團共同佔據南美零售市場。Cencosud集團旗下事業體計有超市、百貨公司、家飾五金連鎖店、購物商場及金融服務等,在智利、阿根廷、巴西、哥倫比亞及秘魯等國設有Jumbo、Gbarbosa、Bretas、Santa Isabel、Metro及Wong等大型連鎖超市,Paris及Johnson百貨公司,easy及blaisten等知名家飾五金連鎖店,另於南美各國經營50座購物商場,店面總計達1,545間。
A:參考資料:Financial Times 日期:111年3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80/P200號(商情文號:第180號) 商情本文: 英國收入超過1萬英鎊的自我評估納稅申報者,預計自2024年4月起將全面採用稅賦數位化系統(Making Tax Digital)。因此適用族群應參與稅賦數位化系統測試,以確保系統開發順利。預計約有430萬位自僱人士和房東將轉而使用稅賦數位化系統。 然而,英國稅務暨海關總署(簡稱HMRC)1月數據則顯示,只有9人正在測試稅賦數位化系統,此引發一陣憂心。HMRC對於測試參與者的限制,是少有志願者參與測試系統的原因之一,已有人士呼籲擴大系統測試規模,才可使測試結果更具代表性且才能真正改善系統;若系統已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被識別與解決,當系統正式向數百萬用戶啟用時,問題更將堆積起來進而造成HMRC更大的負擔,但新冠疫情實為HMRC增加更多工作,致使可能更無資源擴大志願者資格進行測試。 儘管如此,HMRC已重申將測試稅賦數位化系統中每個項目,並承諾在2024年4月前解決問題。Saffery Champness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Zena Hanks表示,由於英國正在經濟復甦之路上,估計報稅業務將多倍成長,因此對於自我評估納稅申報者而言,若可在2024年前花費多一點時間與金錢將可避免在2024年系統啟用後面臨高昂代價或複雜的窘況。如可將會計系統轉成雲端會計系統,此可確保未來稅賦數位化系統所需記錄保存,且可更輕鬆地管理業務等;部分系統月費僅約20英鎊,若將節省的時間納入考量,使用新系統超乎其值。
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3月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181/P200號(商情文號:第181號) 商情本文: 英國鐵路監管局(Office of Rail and Road)最新數據顯示,僅管防疫措施已在去年夏季放鬆,國內火車營運業者在7月1日至9月30日的營運規模只有疫情前的84.7%。根據截至今年2月底的臨時時間表,在過去12月內約有25%的火車時段被削減。2021年最後1季官方數據預計於3月17日公布。倫敦交通協會(London TravelWatch)主管Emma Gibson表示,多數火車業者運行的列車規模與Omicron變種病毒爆發前相似,但與2020年3月新冠疫情前相比仍有差距。 在鐵路服務尚未恢復疫情前規模之際,全國鐵路票價調漲3.8%,為自2013年1月以來最大漲幅。而即日起,來往倫敦和布萊頓的年票將增加194英鎊,達5302英鎊;來往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的年票也將增加105英鎊,達2865英鎊。另倫敦市長兼倫敦交通管理局主席Sadiq Khan亦已宣布,倫敦地鐵與公車票價自本日上漲4.8%。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議員Sarah Olney表示,票價調漲對已面臨物價飆升的家庭無疑是另一打擊。Hargreaves Lansdown顧問公司資深分析師Susannah Streeter表示,高漲的通勤費用可能進一步削弱員工重返辦公室的意願,而更加鞏固混合工作模式趨勢。
A:奧媒「標準報」(Der Standard)日前報導,根據國際併購顧問公司i5invest及科技投資顧問公司i5growth研究報告,至2021年底,歐洲共有132家獨角獸企業。其中, 奧地利有6家上榜,與瑞典並列歐洲第4名。前3名依次為:英國41家、德國25家、法國23家。 歐洲前5名獨角獸企業分別為:Fintech Klarna (估值375億歐元,瑞典)、Checkout.com (估值354億歐元,英國)、Revolut (估值278億歐元, 英國)、Northvolt (估值97 億歐元, 瑞典) 、Global Switch (估值96億歐元, 英國)。 奧國估值最高之獨角獸企業係估值34.7億歐元之Bitpanda(金融科技業),其次為:Gostudent(網上教學)、TTTech Auto(車駕人工智慧)、Tricentis(工業自動化軟體測試商)、Copa-Data(工業自動化軟體供應商)、Loxone(智能家具解決方案)。 另,上述報告列出未來24個月內可能成為獨角獸企業潛力之「待獨角獸企業」(Soonicorns)之歐洲企業253家,以國家別排名,奧國排名第5(12家),前4名依次為:英國(73家)、法國(32家)、瑞士(19家)、荷蘭(13家)。 奧地利12家「待獨角獸企業」依字母順序排名及業務範圍為:Adverity(軟體數位分析平台)、Anyline(智慧移動大數據蒐集)、blackshark.ai(3D數位地圖)、Ixolit(電子商務解決方案)、Logsta(智慧物流)、Meister(遠距工作解決方案)、Planradar(商業軟體設計)、Refurbed(智慧電子產品翻修)、Storebox(倉儲管理程式)、Tourradar(網上旅遊規劃平台)、Tractive(寵物追蹤解決方案)及USound(音頻公司)。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土耳其電信(Turk Telekom)公司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簽署瞭解備忘錄(Mou),將在土耳其合作發展5G網路。土耳其運輸及基礎設施副部長Omer Fatih Sayan蒞臨位於巴塞隆納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簽約會場表示,華為過去20年已對土耳其基礎設施做出重要貢獻,盼望未來能以國內及國家生產製造持續貢獻。 華為已經將其全球19個研發中心之一置於土耳其,且已雇用超過750名工程師,易利信也已在土耳其建立一座研發中心。土耳其電信執行長 Umit Onal表示,在運輸、健康、教育、農業、娛樂與都市化等方面特別需要5G解決方案。Huawei土耳其分公司執行長 Jason Lee表示,從開始在土耳其發展以來,土耳其電信已是該公司策略夥伴。 根據MoU,作為5G合作一部分,此兩家公司初期會聚焦於智慧農業應用以及遊戲上。在過去幾年,一些科技公司,如小米、OPPO、三星、TECNO Mobile及TCL等已在土耳其進行投資,對該國經濟與創造新工作多有貢獻,Realme及Vivo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