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巴拉圭牛肉公會(Cámara Paraguaya de la Carne,CPC)主席Daniel Burt表示,俄羅斯為巴拉圭牛肉主要出口國,直到上週五前巴拉圭牛肉仍進口俄羅斯無虞,然在烏俄戰爭影響下,目前已暫停出貨,直到情勢回復正常。渠指出,除持續關注最新消息外,巴國牛肉亦正尋找替代市場。 (二)巴拉圭動物衛生暨品質局(SENACSA)局長José Carlos Martin表示,巴拉圭牛肉出口之物流不確定性約60%,其中包括無法收到貨款,及其他風險等。2021年俄羅斯為巴拉圭牛肉第2大出口國,出口重量7萬9,212公噸,出口金額3億1,350萬美元;其中巴拉圭牛肉輸銷俄羅斯占巴拉圭牛肉總出口量20%,牛內臟則占50%。 (三)2021年巴拉圭其他主要出口市場包括:智利排名第1,出口重量13萬5,191公噸,占總量44%,出口金額7億1,250 萬美元;第3為臺灣(1億6,260萬美元)、巴西第4(1億4,460萬美元)、以色列第5(1億490萬美元)、烏拉圭第6(2,330萬美元)等。2021年巴拉圭牛肉出口重量32萬6,698公噸,出口金額15億9,800萬美元。 (四)巴拉圭生產商會聯盟(Unión de Gremios de la Producción,UGP)理事長Héctor Cristaldo表示,黃豆出口暫無風險。儘管俄羅斯係巴拉圭黃豆主要出口市場之一,惟僅占總出口量12%,加上2022年乾旱因素,黃豆產量過低,截至目前為止,俄烏戰爭並未對巴拉圭農業造成重大影響。2021年,巴拉圭黃豆主要出口依序為阿根廷(占總量72%)、俄羅斯居次(12%)、巴西第3(12%),以及秘魯第4(1%)。此外,突尼斯、埃及、烏拉圭、西班牙、加拿大、美國、塞內加爾、韓國,以及日本亦均為主要市場,占總出口量3%。 (五)另據巴拉圭穀物暨油籽出口商協會(CAPECO)統計資料,2021年巴拉圭黃豆出口重量630萬公噸,出口金額29億7,500萬美元。61家穀物糧商出口排名如后:Cargill以14%出口量居首,其他依序如次Sodrugestvo(近14%)、Viterra(13%)、Cofco(9%)、ADM(9%)、Agrofertil (6%)、Copagra(5%)、Bunge(5%)、LDC(4%)、LAR( 3 %)、Cooperativa Colonias Unidas(3%) 等。數據顯示,2022年黃豆產量預估僅400萬公噸,即減產約64%。小麥出口量自2021年至2022年1月,亦創下10年來最差紀錄,出口重量9萬2,970公噸,較2020年同期之12萬9,492公噸,銳減3萬6,522公噸,負成長28%。

A: 依據法國政府本(3)月3日新聞稿,財經部產業權理部長Agnes Pannier-Runacher、數位事務國務部長Cedric O於法國產業用5G任務小組主席Philippe Herbert遞交報告之場合公布:(一)因應5G發展挑戰之法德投資徵案、(二)加速推動5G產業架構下徵案結果及(三)「法國2030投資」計畫推動通訊網絡新科技等措施。   前揭報告說明,法國5G應用現況顯示須5G試驗能量仍待加強,俾於未來數年縮短與他國差距。法國產業用5G發展之七大阻礙為:(一)頻率取得、(二)產業生態系須強化、(三)設備及服務不足、(四)5G取得須簡化、(五)布署產業用5G能量不足、(六)對健康、環境及社會影響之質疑有待釐清及(七)法國及歐洲產業用5G生態系欠缺能見度且未臻成熟。   為消除上述不利因素,法國政府採取措施如下: 協助取得頻率以鼓勵產業用5G應用:政府將簡化「使用2.6GHz頻段之使用費」法規,以簡化頻率取得,並針對仍處試驗階段之3.8GHz-4GHz頻段提出短期措施;   發布「產業用Fablab 5G校園」徵案:前述場域應邀集所有相關參與者(如產業人士、電信商、設備商、整合商、供應商及專家等)群聚一堂,為推動5G應用於生產製程數位化,提出服務及輔導方案。   發布法德投資徵案:接續上(2021)年,再次徵求5G產業專網應用,以回應兩國業界對連接性之需求,強化5G生態系自主權;有需求之業者可於下(4)月8日前提出,財經部將協助廠商媒合。   法國政府針對31件投資案促成4.78億歐元投資案(其中1.79億歐元為公共投資),本次公布針對尖端研發之獲選案件(投資規模4千7百萬歐元,其中1千9百萬歐元為公共投資)如下:(一)協助行動通訊商布署5G及6G新認知無線電技術之法商Spectronite「6G轉向計畫」;(二)增設海底光纖纜線之法商Alcatel「海底網路之32+對光纖計畫」;(三)法商Weaccess與Arelis-LGM、Grolleau合作發展5G獨立組網小型站之「5G匯流計畫」;(四)法商Firecell與Stellantis、Axians、Euroutils、Miodex、TMF、AW2S及Sequans合作開發之5G專網連線工具超精準定位系統並於Stellantis工廠進行試驗之「5G GEO計畫」;(五)Seamless Waves推動可重設定、安全及低耗能之次世代晶片所用5G基地台,應用國防及安全領域之「I-COM 5G計畫」;(六)法商Kapteos與CEA-Leti及巴黎高等電信學校合作發展天線測試之突破性解決方案,透過共用平台提供產業整體需求(自研發至生產)解答的「TopTen計畫」;(七)Ekinops與IDIL、Le Verre Fluore、Orange、PhLAM、Photonics Bretagne聚落合作開發超出C波段之DWDM傳輸研究之「Simbade計畫」。   P-R產業權理部長表示,支持工業製程自動化流程之5G為法國競爭力關鍵,政府將協助產業界持續進行再工業化及數位化。O國務部長則指出,產業用5G任務小組報告讓政府瞭解目前發展5G之重大挑戰,未來政府將透過結構性調整,縮減與其他國家之些微差距。  

A:資料來源: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30022號   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於近日委託智庫進行民意調查,詢問德國民眾是否支持政府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施以制裁措施等問題。謹綜整相關重點及媒體評析如次: 一、該項民意調查於2022年2月28日至3月2日間進行,計有1,320位民眾完成訪問。調查對象包含電話訪問863人(概分市話六成、行動網四成)、以及網路問卷回收457人。詢問問題為:倘德國因對俄羅斯施加制裁,而1. 導致能源供應瓶頸、2. 造成能源價格及生活支出增加、3. 企業受衝擊等負面影響,是否仍支持相關制裁措施?結果68%的受訪者表示,確實擔心俄烏戰事可能導致德國能源供應減少,但仍支持。66%受訪者表示,即使造成能源價格及生活支出增加,仍支持政府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另65%受訪者表示,即使會使企業受衝擊,德國也應對俄國制裁。 二、受訪民眾中,德國6大政黨(社民黨SPD、綠黨Grünen、自民黨FDP、基民盟CDU/CSU、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左黨Linke)支持者均有,惟僅AfD支持者(註:2021年國會大選AfD全德得票率約為10.3%)表示,倘制裁俄羅斯導致能源供應問題,則不予支持(反對比例高達80%以上)。以上結果除顯示制裁俄羅斯係現階段德國社會普遍共識,另由於AfD支持者多數集中於薩克森邦(Sachsen)等前東德經濟發展較不發達地區,當地平均所得較德國其他地區低,對能源價格更為敏感,生活必需支出更容易受價格波動影響,同時反映在政治傾向與對政策之支持。 三、此外,依據該項民意調查結果,有超過六成以上民眾認為美國及烏克蘭係值得信任之夥伴。認為烏克蘭值得信賴者占63%,認為不值得信賴者占20%。而認為美國可信賴者約60%,但同時也有31%德國人認為美國不可靠。約有9%受訪民眾認為中國值得信任(較前次+2%),認為中國不值得信賴者則達82%。僅有6%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是可信賴之國際夥伴(較前次大減11%),而且有高達90%德國人不信賴俄國,此在在顯示國際社會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之反應與立場,已影響德國人民觀感。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3月4日就業報告,美國本(2022)年2月就業人數新增67.8萬,為去年7月以來最大增幅,失業率則從4%降至3.8%,勞動參與率略升為62.3%,係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佳水準,預期美國聯準會本月中將升息以抑制高通膨。   美國本年2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67.8萬,本年1月則上修為48.1萬,去年12月亦上修為58.8萬;失業率從4%降至3.8%,更接近新冠疫情前水準3.5%,失業人數小幅回落至630萬,相較疫情前則為570萬人;勞動參與率微幅增至62.3%,為疫情爆發以來高點,更接近2020年2月水準63.4%;民間企業平均時薪較前一個月增長0.1%,過去一年成長5.1%,增長幅度雖處歷史高點,惟已較前一個月減緩,然經通膨調整,薪資成長仍無法跟上通膨,勞工實際薪資正在減少。   經濟學者認為Omicron疫情趨緩,紐約及加州等全美各州政府陸續放寬新冠防疫規定,以及家庭儲蓄減少等因素,均有助推動民眾重返就業市場,美國本年春季勞動市場預期將強勁成長,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石油等商品價格上漲,為整體經濟及勞動市場復甦帶來變數。   美國各產業類別就業增長情形:本年2月民營就業人數增長65.4萬,政府就業增加2.4萬;多數類別呈成長趨勢,其中休閒餐旅(+17.9萬)、專業與商業服務(+9.5萬)、醫療照護(+6.4萬)、營造業(+6萬)、運輸與倉儲(+4.8萬)、零售業(+3.7萬)、製造業(+3.6萬)、金融服務(+3.5萬)及社會援助(+3.1萬)為主要增長類別。   主要族群失業率:2月成年男性失業率為3.5%(1月為3.8%)、成年女性3.6%(3.6%)及青少年10.3%(10.9%);族群方面,非裔失業率為6.6%(6.9%)、西班牙裔4.4%(4.9%)、亞裔3.1%(3.6%)及白人3.3%(3.4%)。

A: 據約旦時報報導,本(111)年2月26日至3月4日新增39,979例,截至4日晚,累計確診1,654,677例,死亡13,882例,PCR檢測確診率為20.36%。 報導指出,約旦衛生部表示,自去年1月13日全國疫苗接種以來,約旦共有4,693,794人接受第一劑疫苗,4,385,762人接受第二劑疫苗,576,264人接種第三劑疫苗。 根據報導,約旦目前有67,959例活躍的COVID-19病例,本周共有704名COVID-19患者入院,807名康復患者已經出院。關於醫院容量,在北部地區COVID-19患者隔離床位的佔用率達11%,ICU病床的佔用率達26%,呼吸機的佔用率為9%,均在可控範圍。

A:根據媒體報導,阿根廷中央銀行(BCRA)為控管因進口持續成長而導致的外匯損失,於本(2022)年3月3日發佈A7466號公告,將介入綜合進口監控系統(SIMI)申請流程,並自本年3月4日起至年底採取新外匯措施。 SIMI進口許可證原由阿國生產部及聯邦稅務管理局(AFIP)負責發放,惟從4日起,由央行為SIMI許可證增訂類別(A或B),進口商將依所屬類別取得換匯額度:   A 類:將維持與迄今相同之處理方式。   B 類:進口貨品必須在阿國海關清關後,至少180天方能與外匯市場換匯。 央行對此說明,對於資本財品、COVID-19疫情所需之相關貨品、轉出口之臨時進口貨品,以及受非自動許可證約束商品之進口,將維持目前進入外匯市場的規定。阿國政府表示,這不代表將由央行授予SIMI,此本為生產部的權限。 若SIMI所核准的額度小於該支付的金額,進口商需在至少 180天期限內,為其差額尋找貸款。 此外,對於A類SIMI,進口商須依據以下兩種計算中較低金額者,進入外匯市場: 2021年總FOB進口金額加上5%。 2020年總FOB進口金額加上70%。 在統計2020年及2021年的FOB進口金額時,將會依據 SEPAIMPO系統中,各進口商登記名下所允許的外匯額度計算。至於新進口商或上述統計未達5萬美元者,核准限額訂定為5萬美元。

A:根據瑞士中央銀行(SNB)發布之新聞稿,該行於2021年全年獲利為263億瑞士法郎。其中外幣匯率方面獲利為257億瑞士法郎,在持有黃金方面估值損失約1億瑞士法郎。   另瑞士中央銀行表示將從此獲利金額中提出60億瑞士法郎給政府,3分之1的金額分給瑞士聯邦政府,3分之2的金額分給瑞士共26個地方邦。   資料來源: 瑞士中央銀行(SNB) 日期: 2022年3月7日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發布之最新統計資料指出,2022年2月份瑞士登記的失業人口為11萬7,970人,比上月份減少4,298人,失業率為2.5%;與2021年同期相比則減少4萬9,983人,減少29.8%。 另2月份年輕人(15-24歲)的失業人口為1萬0,129人,比上月份減少271人 (-2.6%),比2021年同期減少7,199人 (-41.5%)。 中年(50-64歲)的失業人口為3萬6,643人,比上月份減少1,225人 (-3.2%),比2021年同期減少1萬0,645人 (-22.5%)。 在2月份登記的求職者為20萬1,909人,比上月份減少4,958人,比2021年同期減少5萬7,826人 (-22.3%)。 1月份有登記的職缺為6萬7,826個,增加9,414個職缺。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事務局(SECO) 日期: 2022年3月7日

A: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IBGE)甫於2022年3月4日公佈,2021年第4季巴西GDP成長0.5%,全年GDP成長4.6%,最主要由服務業成長4.7%及工業4.5%帶動,另農業部門衰退0.2%。彌補了2020年疫情期間經濟衰退情勢。 據巴西瓦加斯基金會(FGV)指出,本年及2023年仍將是經濟復甦緩慢的2年,預估經濟成長率分別為0.30%及1.50%,低於全球平均水準。巴西經濟研究院則預估,本年經濟成長為0.6%,2023年為1.1%,人均GDP成長為0.4%,並認為自2024年起巴西經濟才可能有超過2%之成長,較可能為巴西平均每年以2.4%之經濟成長率,至2029年才得以恢復到2013年高峰期之水準。2021年巴西平均國民所得達到4萬688巴幣,比疫情前(2019年)少1%,比2013年的歷史高點少7.7%。1981到2021年間,巴西人均GDP平均每年成長0.7%,惟2011至2020年10年間則平均每年減少0.6%。本年巴西經濟預估可小幅成長但人均GDP仍將呈現減少現象。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3月6日報導,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歐洲局勢緊張,繼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27)日宣布將大幅追加國防軍備預算須達年度GDP的2%,丹麥國會各黨派於6日,亦達成歷史性國安協議,亦將於2033年之前擴增國防軍備預算達GDP之2%, 相當於525億丹麥克朗, 並將於6月1日舉行對是否加入歐盟戰備公約之公投。   總理梅特指出,為不再仰賴俄羅斯瓦斯供應目標,丹麥將必須通過修改預算法來資助國防軍備預算的擴幅,這意味著丹麥每年總共將增加 180 億丹麥克朗的國防成本,預期丹麥將出現適度的公共財政赤字。   提交該協議的自由黨主席Jakob Ellemann-Jensen表示 ,這對丹麥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透過這項協議將向北約和歐盟的盟友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    近年來,丹麥的國防軍備支出約為其GDP之 1.4%,今年的國防預算約為 360 億丹麥克朗,爰丹麥將在 2033 年達成北約組織(NATO)成員國長期以來延宕的國防軍備預算目標。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首屆世界國防展(World Defense Show, WDS)於本(2022)年3月6日在首都利雅德舉行,盼吸引國際投資及技術移轉。主辦單位之一的沙烏地軍事產業公司( Saudi Arabian Military Industries, SAMI)總裁暨執行長Ziad Al-Musallam於活動中表示,SAMI將配合政府推動國防產業在地製造,並創造相關就業,目標於未來在地生產及供應陸、海、空三軍所需之電子設備。 A執行長指出,沙烏地為全球前10大軍事進口國之一,且2020年國防支出在GDP佔比約8.4%,顯示需求極高,SAMI已與多家國際大廠成立合資企業,將全力推動國防產業及創造就業,有助經濟多元化發展及降低對進口依賴。

A:依據瑞士聯邦委員會2022年3月4日公告,瑞士繼本年2月28日決定採行歐盟於2022年2月23日及25日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後,並於3月4日公告修正的法令(RS946.231.176.72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situation in Ukraine)並於當日開始實施。主要措施與貨品貿易與金融服務相關,例如禁止軍商兩用貨品、與軍事及科技有關貨品、以及與國防安全有關的貨品出口俄羅斯。   聯邦委員會強調,對俄羅斯的制裁無礙瑞士的中立性,例如禁止軍民兩用物資出口俄羅斯是避免相關物資用於軍事;瑞士也會注意制裁的同時不會妨礙人道救援。聯邦委員會將持續關注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發展並相應調整。   資料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公告 日期: 2022年3月4日

A:2021年柬埔寨吸引中國投資23.2億美元 資料來源: 柬華日報,商業經濟,2022年3月6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依據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21年柬埔寨雖受疫情影響,但依然吸引大批中國投資,達23.2億美元,與2020年的13.9億美元相比,增長67%,中資占外資總額53.4%,仍居柬埔寨最大的外資來源國。   柬埔寨工業、科學、技術和創新部指出,柬中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是吸引更多中國投資者到柬埔寨投資的主要因素。此外柬埔寨去年底通過的新投資法及政治穩定的環境,成為外國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投資者在柬埔寨投資的首選。柬埔寨的疫苗高接種率,使柬埔寨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完全開放各行各業的經濟活動,這也是吸引外國投資者和遊客的有利條件之一。   中國對柬埔寨的投資以房地產、服裝、鞋類及旅遊用品以及農業領域等為主。柬埔寨商會副主席林恆表示,「一帶一路」是吸引更多中國投資者來柬埔寨的主因,中國的投資,尤其是疫情期間,對於幫助促進柬埔寨經濟,為柬埔寨人民創造新就業機會相當重要。柬中自貿協定和RCEP協定都為柬埔寨產品出口提供更大的市場。   2021年柬埔寨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近112億美元,年增38%,其中柬國對中國出口額約15.1億美元,年增39%;柬國自中國進口額達96.3億美元,年增37%。  

A:2021年柬埔寨吸引外人直接投資43.5億美元 資料來源: 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4日 編輯單位: 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根據柬埔寨發展委員會(CDC)日前公布之報告,2021年柬埔寨吸引43.5億美元的固定資產投資。報告稱,中國是東南亞國家的第1大外國投資者,占該國去年總投資的53.4%。柬埔寨去年吸引中國企業直接投資23.2億美元,比2020年的13.9億美元激增67%。報告顯示,美國與新加坡是柬國2021年第2和第3大投資者,投資額分別為1.63億美元和1.21億美元。   中國對柬埔寨的投資激增,柬埔寨工業、科學、技術及創新部國務秘書兼發言人Heng Sokkung表示,柬中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是要因,協助柬國吸引更多外人直接投資,尤其是中國到柬埔寨投資。此外,在「一帶一路」倡議架構下,也推波助瀾成為柬中貿易及投資增長之主因。

A:資料來源:ECHO經濟報   根據2022年1月最新數據,比利時失業人數自2020年至2021年下降13.5%,總計336,538人(其中316,750人為求職者),創失業人數新低紀錄。若以行政區進一步細分,法蘭德斯區失業人數下降19.2%,瓦隆區和布魯塞爾區失業人數則分別下降9.8%和9.2%。   儘管2021年疫情危機持續籠罩,但比利時經濟活動從該年度3月起明顯回升,全國各地就業需求呈爆炸式成長,各行政區之官方求職網站皆登錄大量工作機會。荷語區官方求職網站VDAB表示,與2021年1月相比,2022年1月工作機會增加58%,該數據在布魯塞爾區更高達106.5%。法語區官方求職網站Forem表示與2020年第4季相比,2021年底工作機會增加61%。

A:新聞來源:Commerce News Agency (2022/03/06)   泰國商務部貿易談判局副局長Ms.Chotima Iemsawasdikul表示,商務部常任次長Mr. Boonyarit Kalayanamit於3月2日代表泰國出席第41屆東協經濟整合高層工作小組會議(High Level Task Force on ASEAN Economic Integration, HLTF-EI),會中討論東協關鍵經濟議題之推動進展、東協經濟共同體2025年願景(AEC Blueprint 2025)、2025年後之東協發展願景及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計畫。會中並強調針對新挑戰加速制定行動計畫之重要性,如推動東協第4次工業革命(4IR),以加速東協數位轉型,以及在農業、能源及交通等領域推動循環經濟,以促進永續發展。   會中另討論東協對於推動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之戰略及立場,以制定相關減碳指導方針,鑒於推動碳中和已成為全球關注議題,東協將持續就相關細部內容進行討論。   此外,亦就東協未來之潛力貿易夥伴進行討論,包括孟加拉表示有意就東協-孟加拉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行可行性研究,以及未來將加強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合作,以學習WEF成功經驗並提升東協之整體影響力。本次會議討論建議事項將提交至3月16至17日舉辦之第28屆東協經濟部長非正式會議(AEM Retreat)。   據統計,2021年泰國與東協貿易總額超過1,107億美元(1美元約等於28.29元新臺幣),成長17.1%,其中泰國出口額約達650億美元,成長17.2%,主要出口品包括汽車、設備及零組件、橡膠製品、電腦、電子設備及零組件;泰國進口額約達457億美元,成長16.9%,重要進口品包括電腦、設備及零組件、原油、化學品、電子電機零組件等。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3/0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總理和財政部長明確表示不會縮減政府的氣候目標預算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總理Mark Rutte和財政部長Sigrid Kaag已明確表示不會縮減政府設定的氣候目標預算規模,以因應國防支出與加強民眾購買力的支出。   外交部長 Wopke Hoekstra日前表示,鑑於地緣政治的發展,內閣聯盟協議的部分內容應重新協商,如國防預算應該增加,且須關注烏克蘭戰爭對整個國家預算的影響。渠建議政府應縮減某些計畫支出,但未明確指出是否為已設定的氣候目標。   Kaag部長立即做出明確回應表示,數百億歐元的氣候目標經費不可協商,政府應堅持執行已承諾的事,例如減少氣候變遷和改進教育。   Mark Rutte總理於3月3日表示,重大事項總是需要聯合協商,惟強調聯盟協議有效,不可能重新協商。在任何政策調整中,中低收入民眾的購買力將是主要關注點,不過此類協商不可能在短期內有所結果。  

A:馬來西亞首相署(掌管經濟事務)部長慕斯達法(Mustapa Mohamed)表示,至2025 年,數位經濟將可為馬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至少25.5%,相較2020年,數位經濟對馬國GDP的貢獻率為22.6%。   馬國政府為實現「我的數位」(MyDIGITAL)計畫的願景,需將馬國轉型為一個數位化和技術驅動的高所得國家,以及數位經濟的區域領導者。   慕斯達法部長稱,MyDIGITAL 計畫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係它歡迎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參與,以使國家能夠實現利益並克服數位化的挑戰。   馬國積極提升及改善寬頻網路以促進數位經濟的增長, 2020 年城市家庭和鄉村家庭的網路普及率分別為 93.5% 和 83.9%。目前 4G(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的人口普及率為 95%,人均電子支付交易逾 170 次。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魏家祥頃表示,馬國和泰國與柬埔寨的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VTL)計畫將於3月15日正式啟動。已完成接種疫苗的旅客將允許在無需隔離的情況下,飛往泰國曼谷和普吉島,以及柬埔寨金邊。   隨著與泰國及柬埔寨的討論有了成果,馬國增設了泰國及柬埔寨的VTL,作為與東協國家共同重開國際邊境的努力。這些路線預計將協助雙邊的經濟復甦,特別是重振受疫情重挫的旅遊業。   馬國與泰國的VTL,兩國特定的航空公司將提供吉隆坡—曼谷航線每天最多六趟航班,吉隆坡—普吉島航線每天最多有四趟航班。根據雙方協定,將不時增加額外的路線。   至於和柬埔寨的VTL,兩國特定的航空公司將提供吉隆坡—金邊航線每天最多二趟航班,且可根據市場需求不時增加額外的路線。   在VTL舉措下,各國指定的航空公司將為這些VTL航線提供服務。相關機構將在近期內發出相關的標準作業程序及衛生指南。旅客必須遵守衛生指南,以享用VTL所帶來的便利。”   馬國政府將繼續與泰國和所有其他東協鄰國,根據當時的情況討論未來重新開放其他航線的安全性問題。馬國已於去(2021)年11月開放和新加坡的VTL,自本(3)月16日起,與新加坡的VTL將從吉隆坡擴大到檳城,初期每天會有四趟往返新加坡和檳城的航班。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於國會答詢相關「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本效益分析(CBA)的提問時表示,馬國參與CPTPP,並不會導致藥品與醫療用品價格上漲。馬國法令保護產品專利權(Patent)長達20年內,將制定保護公共利益和福利的政策,特別是涉及衛生、環境及安全方面。   根據馬國政府所展開的成本效益分析,即使馬國簽署CPTPP,在不違反任何CPTPP條款的情況下,仍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促進經濟發展。CPTPP不會影響馬國談判最佳價格的能力,尤其是在醫療及醫藥產品和服務方面。   馬國貿工部展開的成本效益分析結果將在近期內提呈給內閣,然後再向公眾公布。   另一方面,若要簽署及落實CPTPP,馬國需要修訂14項法令,其中9項已完成,另5項有待修正的法令,分別是1955年雇用法令、1959年工會法令、沙巴州勞工法令第67章節、砂拉越州勞工法令第76章節,以及1998年通訊暨多媒體法令。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