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綜合美媒及美國紐約市政府公告,紐約市長亞當斯宣布將「南布魯克林碼頭」改造成為全美最大離岸風電港口設施之一,作為處理大型特殊離岸風電發電機零件組裝、營運及維修基地,以支持紐約州發展長島大西洋岸Empire Wind 1 及 Beacon Wind等離岸風電計畫,並預估可創造13,000個工作機會,平均每年為紐約市帶來13億美元投資,亦有助紐約市2040年實現100%使用清潔能源的目標。 目前美國紐約州正進行5項離岸風電開發計畫,預期提供全州超過240萬戶家庭用電及121億美元綜合經濟效益,紐約州長霍楚本年1月宣布最新完成Empire Wind 2 與Beacon Wind離岸風電計畫合約,包括政府及民間承諾投資港口設施約6.44億美元,其中南布魯克林碼頭超過2.87億美元。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2022年3月7日報導,俄烏戰事發展更加凸顯歐洲須解決能源供應問題之急迫性,如同處理Covid-19疫苗取得之機制,歐盟正為能源供應問題研議退場機制(exit strategy),並改善對俄羅斯天然氣進口供應失衡之能源結構,以利歐盟27國更具安全保障之供應來源。 在不違反與歐盟在「國家復甦暨韌性計畫」(PNRR)之生態轉型承諾,義大利總理Mario Draghi偕綠色環保轉型部長Roberto Cingolani與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在布魯塞爾進行會商時提出三大建議,包括分散能源供應來源、降低義大利對俄羅斯能源之依賴、設定天然氣價格上限(price cap)及共同儲存能源。在存儲天然氣議題方面,義大利目前儲備容量率為39%,高於歐盟儲備容量率(30%),義國將於2022年3月10-11日於法國召開之歐盟會員國首長會議中提出建立共同儲備能源議題。 義大利外交部部長Luigi Di Maio表示為保障能源穩定,義大利已立即採取行動,與其他能源供應國加強合作,致力調整並制定短中長期之天然氣供應規畫。日前Di Maio部長已與義大利ENI能源集團執行長Claudio Descalzi前往阿爾及利亞,洽商增加天然氣供應事,並獲得阿國承諾將增加供應20億立方公尺(cubic meter)。 另義國D總理與卡達國王Tamim bin Hamad Al-Thani通電,並告知Maio部長將在訪問阿爾及利亞後前往卡達進行兩天之訪問。Maio部長在與卡達高層晤時,獲得卡達承諾將強化與義大利之能源夥伴關係。卡達一年生產天然氣超過1,770億立方公尺,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亦為義大利液化天然氣(LNG)之第三大進口來源,僅次於俄羅斯及阿爾及利亞,義大利向卡達進口69億立方公尺,約占義大利進口總量之10%,遠低於俄羅斯之40%。

A:西班牙ABC日報2022年3月3日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危及西班牙未來數月勞動力市場。截至2022年2月底西班牙失業人數減少1萬1,394名,全國失業人數為311萬1,684名;以就業人數而言,增加6萬7,111名,全國總就業人數為1,969萬4,272名。另在已簽訂之144萬4057份工作合約中,有31萬6,841份屬長期工作合約(contratos indefinidos),占總合約之22%,顯示西班牙就業情況趨於穩定。惟任士達(Randstad)人力資源諮詢公司指出,儘管2022年2月西班牙就業成長率為4.48%,預計未來數個月在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及消費者物價指數(IPC)上漲至逾7%之影響下,西國就業成長速度恐將放緩至2.9%。 西班牙企業及工會團體指出,由於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及物價上漲等因素,恐將影響西國經濟及就業。西班牙企業家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Organizaciones Empresariales, CEOE)認為,應謹慎觀察就業市場發展。西班牙中小企業聯盟(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la Pequeña y Mediana Empresa,Cepyme)認為,在供應鏈短缺、原物料價格上漲及通貨膨脹日益高漲及戰爭之不確定性等因素下,歐洲及西班牙經濟成長及就業恐將受到影響。 西班牙勞動者工會聯盟(Confederación Sindical de Comisiones Obreras,CCOO)認為,戰爭將使當前經濟局勢情況更加複雜。西班牙勞工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UGT)指出,俄烏戰爭對各個產業造成之影響將難以估計。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及讀賣新聞本(2022)年3月4日報導,鑒於俄羅斯產LNG占日本進口LNG總量約8%,考量烏克蘭危機倘進一步升溫,恐造成俄羅斯LNG出口滯礙,為避免日本LNG供應出現缺口,日本商社刻正評估將部分銷售至其他國家之LNG改供應日本之可能性。由於LNG容易汽化,無法長期儲存,爰如何靈活確保即時且剛好之供應量至為重要。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資料,2020年日本LNG進口總量為7,450萬噸,其中俄羅斯產LNG約占8.2%,僅次於澳洲、馬來西亞及卡達,為日本第四大進口來源國。如何降低日本對俄羅斯產LNG之依賴為目前能源安全保障上之重要對策,惟電力或瓦斯公司要找到新的供應商並不容易。 日本電力或瓦斯公司通常為確保LNG穩定供給,皆與產地簽署長期契約。例如廣島瓦斯公司每年約進口40萬噸之LNG,其中約有5成係以長期契約方式自俄羅斯購買。而JERA、東北電力、東京瓦斯等公司使用LNG約有1成係依賴俄羅斯供給。該等公司雖可改自即期市場採購LNG,惟即期市場受氣溫及LNG生產動向影響甚鉅,供需不穩定,倘仰賴即期市場採購LNG,將不利企業經營及能源穩定供給。 日本商社及電力公司目前評估將部分用於「交易(Trading)」之LNG轉供應日本國內市場之可能性(謹註:「交易」用LNG指的是日本商社或電力公司為營利目的於採購後不進口至日本,改轉賣至其他國家之LNG)。由於JERA、東京瓦斯等大型都市瓦斯公司及日本商社每年約「交易」1,000萬噸之LNG,高於日本自俄羅斯進口之LNG總量。日本大型電力公司評估倘將該等LNG優先供應日本國內,應可減少日本對俄羅斯產LNG之依賴。 2020年日本為全球LNG最大進口國,2021年被中國超過後仍為全球第2大進口國。由於LNG在化石燃料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較少,為過渡至清淨能源前重要之低碳排燃料,在近年減碳排風潮下,各國皆積極確保LNG供給量,即便俄羅斯沒有侵略烏克蘭,LNG供給量仍將吃緊。 日本經營顧問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代表新村直弘表示,目前日本面臨酷暑或寒冬之際,LNG即期價格將大幅上升之風險,特別是倘俄羅斯產天然氣之市場流通量減少,將進一步使歐洲市場LNG即期價格高騰,進而影響亞洲市場LNG即期價格走向。目前已經可看出LNG價格高騰之端倪。本年3月2日美國期貨市場中亞洲LNG即期價格已上漲至每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38美元,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5倍以上,歷年3月因天氣回暖,能源需求減少,LNG價格皆呈下降趨勢,本年則呈現居高不下之走勢。

A:依據日本經濟新聞本年3月4日報導,日本政府已於本(3/4)日決定採取追加因應措施,以緩和因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致使國際原油價格飆漲之影響。除將應國際能源總署(IEA)所請,釋出日本石油儲蓄計750萬桶外,另將把補貼原油進口業者之補助金上限自每公升原油5日圓提升至每公升25日圓。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於本(3/4)日內閣會議後舉辦記者會,表示日本政府將採取複數措施,將國際原油價格飆漲對國民生活及企業活動之負面影響最小化。日本政府相關因應政策方向摘陳如下: 針對因原油價格飆漲周轉不靈之中小企業,提供諮詢窗口及低利息融資。 透過地方政府補貼煤油購買費用及暖氣費用。 針對漁業及溫室農業業者,擴大補貼重油價格差額。 針對計程車業者補貼液化石油氣漲價後之價格差額。 將把補貼原油進口業者之補助金上限自每公升原油5日圓提升至每公升25日圓。 前述追加措施將自2021年度預算預備金3,600億日圓中編列相關預算,預計將於本年3月10日起正式實施。其中對原油之補助金預算約占3,500億日圓,補助期限至本年3月底。4月後將視國際原油市場動向另行檢討是否採取進一步因應對策。 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岸田文雄於同年3月3日晚間之記者會中表示,倘原油價格進一步上漲,政府將不排除任何選項,審慎評估所有可能性,準備進一步之因應政策。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萩生田光一則強調政府亦將進一步推動使用清淨能源之汽車普及,並強化推動節能。

A: 日刊港都新聞本(2022)年3月4日報導,日本水產研究教育機構(水研機構)於本(2022)年3月2日宣布,有關日本種鰻魚謎樣之大洄游,可能利用太陽軌道作為線索決定游泳方向。該研究成果發表在Spiringer Nature刊載於《科學報告》。為釐清日本種成鰻在產卵洄游過程之游泳生態,該機構水產資源研究所之研究團隊在2010年和2012年利用水產廳之漁業調查船「照洋丸」進行調查,成鰻裝置超音波發射器,在產卵洄游初期經過日本近海及產卵場馬里安納海南側等進行放流追蹤調查。 在馬里安納海域北側放流之鰻魚向南洄游,南側放流之鰻魚向北遊,在光線難以到達之中深層,可能以太陽軌道作為線索決定游泳方向。 另發現鰻魚每秒之平均游泳速度白天為26-40公分,夜間為29-41公分。 日本鰻種鰻苗採捕量仍處於低點,2014年6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將其列入瀕臨滅種IB類,因此保護及恢復日本鰻資源至為急迫。水研機構期待:「為恢復日本種鰻魚資源,有必要增加産卵親魚,目前尚未瞭解鰻魚産卵洄遊機制,因此優先保護棲息場所,並盼開發繁殖放流種苗之育成及放流方法實用化,俾對増加返回馬里安納海域之産卵親魚數量有所貢獻」。 按日本種鰻魚在馬里安納海域産卵孵化後,蛻變成鰻線後洄游第1站抵達台灣,業者所捕撈之鰻線(線)被稱為頭期鰻,也為日本養殖業夢寐以求對象。儘管我國養殖鰻魚仍是重要出口品項,也是東亞捕撈鰻線重要據點,但對鰻魚之洄游機制及完全養殖技術掌握似仍有限,日本相關研發作法值得參考。

A:加州州長紐森周二發表他上任以來第四份、亦是本屆任期最後一份的州情咨文。他提到俄國侵烏和國內分裂傷害民主,又提及多項重要民生議題,呼籲團結解決。 《沙加緬度蜂報》報道,在沙加緬度市中心州自然資源大樓內發表州情咨文的紐森說,不是只有俄國侵烏危及民主,專制主義和「非自由衝動」亦在美國內滋長,「煽動恐懼和試圖分裂我們」。他又指出,「國家憤怒機器的代理人」正在蠶食投票權、找少數族裔為代罪羔羊、召喚陰謀論和積極利用焦慮者的憤怒。 紐森形容,這是「我們得一起面對的威脅,並證明會有更好方法前進—那就是加州模式」,「加州模式意味拒絕舊有二進制,尋找新方法去解決大問題。」 紐森去年州情咨文面對罷免投票,今年則面對連任選戰和對民主黨恐成一場硬仗的中期選舉。紐森將加州定位為全國楷模︰一座努力保護環境、少數族裔和工人的同時,仍提供州民和全球角落經濟機會的州。 氣候變化亦是紐森州情咨文的重點之一。他提到加州是解決氣候變化的領袖,但認為不能短視想法解決問題。 紐森承認俄烏戰事不穩造成汽油飆升,提到他正與州議會合作提議「還富於民」。根據州長辦說法會是採取退稅形式。他今年又建議撥款220億元解決環境問題,如校巴電動化、修葺建築和封蓋油井,另撥100億元助推行零排放車輛,正等候州議會審批。 紐森等加州官員的防疫措施被指拖垮經濟。最新數據顯示,加州經濟回復疫前水平九成,低於共和黨主政的德州和佛州分別95%和97%。紐森提到去年12月全國職位有25%來自加州,疫情最壞時新創的企業比德州和佛州加總起來還要多。他重申雖然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但加州仍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也會繼續支持加州勞工。 至於為人詬病的無家可歸問題,紐森指加州數年前沒有有效的策略應對,但今日已有改變,大力投資地方助解問題。 加州過去兩年暴力案和財物罪案急升引起關注。紐森透過喚起當年遭遇刺身亡的總統初選參選人羅伯特‧甘迺迪,突顯安全的重要性,「我們的做法是不會對今日的現實漠不關心,也不會重蹈過去嚴厲政策所造成的失敗」,會向地方執法部門和檢控官撥款查案和加強檢控,同時撥款數百萬元設立新計劃杜絕罪案根源。 紐森今年州情咨文僅長18分鐘,比之前數年的短。他最後以擁抱加州價值作結,「擁抱多元也尋求共識,追求更好連繫,勿用表演政治和當下的迷因製造分裂,而是團結起來邁向共同目標。」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3-09/%e4%bb%bb%e5%85%a7%e6%9c%80%e7%9f%ad%e5%b7%9e%e6%83%85%e5%92%a8%e6%96%87-%e7%b4%90%e6%a3%ae%e7%9f%a2%e8%a8%80%e9%82%84%e5%af%8c%e6%96%bc%e6%b0%91/3966467  

A:烏俄戰事進入第二周,不只西方國家政府下重手針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連跨國大型民營企業也相繼出於制裁及安全考量,紛紛宣布撤出俄國及烏克蘭市場或暫停門市經營。 麥當勞、星巴克(Starbucks)、可口可樂(Coca Cola)、百事可樂(Pepsi)等深具美式風格的企業,均於8日宣布暫停烏俄地區業務,其中麥當勞與星巴克更宣布仍會續付薪資予俄籍與烏籍員工。 麥當勞執行長凱普辛斯基(Chris Kempczinski)在一份給員工的公開信中說:「我們所堅守的價值觀,不允許我們對於烏克蘭正發生的動亂視而不見,因此公司決定關閉俄國850間、烏克蘭108家分店,目前尚無法預測何時復業,但由於這些地區的員工全心全意投入麥當勞品牌,兩國共計約6萬2000名員工仍繼續敘薪。」 麥當勞是這波宣布對俄制裁的企業中受影響最大者;不像肯德基或星巴克在俄羅斯的門市幾乎都是加盟店,麥當勞在俄國的營運據點有84%都是直營門市,且烏俄兩國的收益占麥當勞每年營收的9%,宣布制裁對於麥當勞而言也有不小的傷害。 星巴克原沒有跟進政府制裁的打算,只在4日表示把該公司於俄國的收益全數捐給烏克蘭進行人道主義救援,但8日政策轉彎,宣布關閉俄國130間分店,同時繼續支付俄籍員工薪水;執行長強生(Kevin Johnson)說:「透過這個決定,我們將繼續以行動體現我們的價值觀。」 可口可樂也宣布暫停俄羅斯業務、退出俄國市場,並發表聲明指出該公司永遠與正受苦受難的烏克蘭人同在,但並未詳述太多細節;百事可樂雖也跟進,但表示出於人道立場,只暫停飲料銷售、投資計畫與促銷活動,至於牛奶、嬰兒配方奶及嬰兒食品的攸關民生必需的業務仍將繼續維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48/6151707?from=wj_catelistnews  

A:匈牙利政府於2022年3月7日宣布,該國自即日起解除因疫情所實施之邊境管制措施。 任何人不論國籍及其抗疫防護措施,可經由公路、鐵路、水路及航空方式進入匈牙利,但仍須符合一般入境規定(例如持有效的旅行證件)。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3)月9日引述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當日最新公佈統計,去(2021)年民間企業部門全年共計創造67.77萬個就業機會,年成長率為3.5%,甚至比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前之 2019 年底多出32萬多。   去年第4季受薪階級就業人數增加11.79萬,較第3季成長 0.6%,經校正回歸較上月初估數據均向上微調。相對之下,前(2020)年民間就業機會則是在連續5年成長後,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幅流失32萬個就業機會。   一向被視為就業市場風向儀之臨時工就業機會在去年第4季強勢成長,增加4.23萬個工作機會,成長率為5.4%,首次超越疫情前水準。 2021 年底較 2019 年底成長 6.3%,即增加4.91萬個就業機會。   除了工業部門外,所有產業之受薪階級就業均已超越疫情前水準。工業就業(不含短期臨時工)去年第4季僅微幅成長0.2%,而前( 2020) 年全年則衰退1.7%,即減少5.5萬個工作機會;因此,去年年底工業就業人數仍低於疫情前水準,較 2019 年底衰退1.1%,少了3.39萬個工作機會。   而市場三級產業(tertiaire marchand )(不含臨時工)就業則再度放緩,僅增加5.69萬個就業機會,微幅成長0.5%。該部門就業受相關防疫限制措施之影響相當顯著,前年全年減少30.68萬個就業機會,衰退 2.6%,幸而於去年強勁反彈,全年總計增加49.09萬個就業機會,成長率4.3%,該年底就業人數亦比 2019 年底多出18.41萬,增加 1.6%。營建業(不含臨時工)第4季就業人數再度增加0.4%,大幅高出疫情前6.76萬個就業機會,增加幅度為4.7%。另一方面,非市場三級產業(tertiaire non marchand)之就業人數第4季微幅下降0.1%,主要因為占該部門就業人數三分之二的公務部門就業人數下降,但仍比 2019 年底多出10.43萬,成長 1.3%,據分析應是保健衛福部分大幅增加雇用6.1萬所致。

A:塞爾維亞總統Aleksandar Vucic於2022年3月9日宣布,將自次(10)日起禁止玉米、小麥、麵粉及烹飪用植物油等產品出口,以確保該國及該地區的價格穩定。 V總統表示,近日塞國出口植物油數量較一般水準增加109%,政府須及時採取行動。此外,為緩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塞國政府於2022年1月下旬再度將糖、麵粉、葵花籽油、豬肉及含脂量2.8%牛奶售價凍漲在2021年11月15日水準的措施展延90天。 依據塞國統計局數據,塞國2021年生產354萬公噸小麥及624萬公噸玉米;塞國穀類生產協會估計2021年出口180萬公噸小麥及160萬公噸玉米。

A:據本地媒體報導,匈牙利華為公司頃完成其在匈國Paty市的歐洲供應中心(European Supply Centre)現代化工作。該供應中心為華為在中國以外的最大供應中心,每月處理6萬筆貨物,供應全球50多國華為相關產品,經過現代化後預期處理的貨物更將大幅成長。 該供應中心更新後將使用當地的5G網絡及無人駕駛搬貨機,同時員工亦將使用擴增實境眼鏡操作設備。 匈國創新科技部Laszlo Gyorgy次長在該供應中心開幕儀式上表示,華為此項現代化工程是匈牙利處在5G技術發展最前端的最好例子。 查匈牙利華為公司成立於2005年9月,2009年在匈國設立製造廠,2013年設立物流中心,2020年設立研發中心,在匈國總投資超過15億美元,聘僱約2400名員工,主要生產提供電信設備、伺服器、雲端及5G網路設備等,出口超過50個國家,2019年在匈國營業額為770億福林(約合2.2億歐元)。匈牙利華為於2021年10月初與英商Vodafone及匈牙利東西聯運物流公司簽署合作協定,將在匈國東北部邊境的Fenyeslitke市建立一個歐洲首座使用5G全自動起重機裝載作業之智慧鐵路轉運站,預計2022年第1季完工,每年約可處理100萬個標準貨櫃,將成為歐洲最大智慧型鐵路貨物轉運站。

A:法國CNEWS新聞台本(3)月8日邀訪該國農業食品部長 Julien Denormandie就俄烏戰爭發表評論,D部長表示憂心戰事恐將造成1年至1年半內出現全球糧食危機。   D部長首先保證俄烏衝突不致使法國糧食出現匱乏,影響該國國內農產食品供應自主性,即使是小麥亦供給無虞。然而,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合計占全球小麥出口的三成,俄烏戰爭必將引發“價格效應”,造成小麥價格波動與生產成本增加,尤以動物飼料最明顯,但不至於使國內糧食短缺。   渠進一步表示憂心在未來 12 至 18 個月內恐將爆發國際糧食危機,尤其是地中海沿岸之南歐與北非國家,該等國家甚為依賴俄羅斯與烏克蘭之小麥出口,且當地不巧又遭逢重大乾旱,造成農作收成不佳。   D部長呼籲包括法國在內之歐洲國家應在未來一年大幅增產小麥與其他食品原料,如玉米及葵花籽等,以肩負起產糧使命,濟弱扶傾,對經貿合作或地緣政治夥伴負責。   法國雖不太可能出現小麥短缺,但D部長警告,俄烏戰事造成牲畜飼料價格上漲,將使畜牧業面臨嚴重衝擊。因此,法國政府刻正研擬相關經濟社會韌性計畫(plan de résilience économique et social),以協助國內消費與生產雙方因應俄烏戰爭之嚴峻考驗。

A:資料來源:今日農業(Agrarheute)、德國農業部(BMEL)) 文號:1114030028號   德國聯邦農業部長Cem Özdemir(綠黨)將於2022年3月11日邀請七大工業國組織(G7)農業首長召開特別會議,線上討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對於國際糧食安全之影響。 農業部長Cem Özdemir表示,俄羅斯侵略不僅違反國際法,帶給烏克蘭人民痛苦,危殆的局勢也對全球糧食供給產生衝擊,普丁總統的個人戰爭正危及全世界。現階段德國與歐盟的糧食供應雖相對安全,但預計歐盟以外的部分國家,將出現嚴重的供應瓶頸,特別是目前已因乾旱形成糧食短缺的地區,情況恐日趨嚴峻。工業化國家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可能面臨農產品價格飆升問題,嚴重影響民生。德國作為G7輪值主席,須思考如何為穩定世界糧食市場做出貢獻,實現糧食安全。 德國媒體評析,本次會議將聚焦2項主題進行討論:1. 俄烏戰事對全球糧食安全之影響評估;2.G7如何協助全球農產品市場與糧食生產維持開放及穩定。除G7成員國外,德國亦將邀請烏克蘭農業部長與相關國際組織,包含歐盟執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非洲聯盟駐蘇丹特派團(AMIS)等代表與會,集思廣益,因應俄羅斯侵略加劇部分地區糧食短缺問題。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09   PAP, The First News,   波蘭國家(中央)銀行(NBP)的利率制定機構警告稱,由於全球供應鏈瓶頸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經濟衝擊,波蘭的通貨膨脹率在整個2022年將保持在創紀錄的水準。   波蘭貨幣政策委員會(RPP)在3月8日周二的1份聲明中表示,在升息75個基點之後,2022年的年物價增長率將有50%的可能性落在9.3%至12.2%之間。 相較於RPP在去(2021)年11月份預測今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範圍為5.1-6.5%。2023年,CPI 將下降為7-11%,其次是2024年為2.8-5.7%。   RPP還將波蘭2022年的GDP成長率下調至3.4-5.3%,概率為50%,而去年11月的預期為3.8-5.9%。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成長1.9%至4.1%,2024年成長 1.4%至4%。RPP承認2021年全球經濟強勁成長,並觀察到全球供應鏈中斷仍在繼續,國際航運成本仍然很高。俄羅斯於2月24日對烏克蘭的軍事入侵加劇了這種情況,引發了全球總體經濟形勢進一步發展的不確定性。   RPP表示,這反映在金融市場情緒明顯惡化和一些貨幣貶值上。波幣(PLN;茲羅提)與其他地區同行一起受到烏克蘭危機的沉重打擊,兌美元和歐元匯率均跌至過去二十年來未見的水準。RPP還表示,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的價格以及一些農產品的價格再次上漲。同時,全球供應鏈中斷仍在繼續,國際運輸成本仍然很高。   然而,RPP 觀察到,儘管地緣政治挑戰和不確定性增加,波蘭經濟仍然強勁,失業率處於創紀錄的低水平。週二的升息是自RPP開始當前的升息週期以來連續第6次升息,參考利率現在已升至3.50%。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09   PAP, The First News,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將波蘭2022年的GDP成長預測從之前的5.0%下調至3.6%。根據標準普爾3月8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波蘭GDP將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別成長3.2%和2.7%。   該報告稱,標準普爾還將波蘭2022年的通貨膨脹預測上調3.1個百分點,至年均CPI為8.5%。該報告沒有為其預測提供任何理由。而在排名前三的評級機構中,波蘭獲得穆迪(A2)的最高評級。惠譽和標準普爾對波蘭的信用評級為A-,前景穩定。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09   PAP, TVP World, IAR,    歐盟執委會於3月9日週三表示,歐盟已同意對另外14名俄羅斯寡頭執政者(oligarchs)實施制裁,凍結與白俄羅斯中央銀行的關係,並遏制白俄羅斯3家最大的貸款銀行。   歐盟執委會在1份聲明中表示,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實施的新制裁措施包括將白俄羅斯銀行Belagroprombank、Bank Dabrabyt和白俄羅斯共和國開發銀行(Developmen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Belarus)排除在SWIFT銀行系統之外。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新聞稿,新實施的制裁將禁止與白俄羅斯中央銀行進行與儲備或資產管理有關的交易,以及對與白俄羅斯的貿易和投資提供公共融資。歐盟還將對160名個人實施限制性措施,其中包括14名寡頭執政者和主要經濟部門的知名商人,這些部門為俄羅斯聯邦提供可觀的收入來源,包括冶金、製藥、電信和數位產業。   然而,波蘭的立場認為,歐盟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實施的所有制裁,最近的配套限制措施是迄今為止最弱的。歐盟對波蘭所提出將所有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銀行從SWIFT網絡中切斷的呼籲並未包括在內,也未包括對能源部門的制裁。   波蘭提議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煤炭、天然氣和石油。就在幾天前,歐盟國家代表討論阻止石油進口的可能性,但各國之間沒有達成一致協議。因此,第四波配套限制措施將不包括阻止俄羅斯船隻進入歐洲港口,儘管許多歐盟國家都要求這樣做。

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媒體(secoloditalia.it)2022年3月8日報導,俄烏戰爭可能將造成義大利農業損失至少80億歐元。巴黎泛歐交易所(Euronext Paris)軟質小麥價格上漲至每噸超過422歐元將對歐洲烘焙業者造成極大衝擊,自2022年初起主要穀物價格漲幅約在40%-50%。 據義大利相關產業協會對小麥價格持續高漲提出警示表示,將有數十家烘焙業者面臨倒閉風險。又據手工職人聯合會(Unione artigiani)理事長Stefano Fugazza表示,俄烏衝突開始後約10 天,軟質小麥粉價格已上漲40-50%,惟為與客戶維持良好關係,烘焙業者只能自行吸收,無法轉嫁此成本給消費者。另義大利消費者協會(Assoutenti)理事長Furio Truzzi表示,預計未來數星期,義大利麵條、麵包、餅乾及糖果等食品之零售價格將會受到影響。 依據義大利農業聯合會(Confagricoltura)報告,俄烏戰爭剛始時全球軟質小麥及玉米價格即分別上漲13%及29%。另依據農產品市場研究機構(ISMEA)最新調查指出,不僅是用於烘焙食品之穀類價格上漲,因玉米及黃豆價格上漲,畜牧飼料價格自2022年初至今已上漲40%,加上自2月初起能源成本增漲70%,目前牛奶平均生產成本為每公升46分(歐元)。 據義大利農牧協會(Coldiretti)表示,俄烏戰爭亦危及義大利農產品出口至俄烏兩國,預估將損失約10億歐元,超過2021年出口金額;倘2021年義大利對俄羅斯出口(主要產品為義大利麵、葡萄酒及氣泡酒)金額約為6.7億歐元,將較2020年成長14%,此類農產品出口至烏克蘭約為3.5億歐元。​  

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由芬蘭環保署(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芬蘭食品公會(Finnish Food and Drink industries’ Federation)、芬蘭旅遊協會(Finnish Hospitality Association, Mara)、芬蘭零售協會(Finnish Grocery Trade Association)及芬蘭包裝協會(Finnish Packaging Association)共同簽署2022至2027年自願性綠色政綱協議(a voluntary Green Deal Agreement),以最具效率且符合歐盟要求的方法,達到減少一次性塑膠杯和食品塑料包裝使用量之目標,同時鼓勵創造新解決方案和商機。歐盟指令(EU Directive)要求歐盟會員國採取強勢且永續的國內措施和監督機制,使2026年一次性塑膠用品使用量低於2022年,以減少包括在海域的塑膠廢棄物,同時促進循環經濟。 芬蘭環保部署長Emma Kari表示,減少一次性塑膠用品使用量不僅獲得一般大眾和企業支持,也取得相關重要機構的響應。欲減少的一次性塑膠用品主要為外帶食品的包裝,包括外賣外帶飲食,水果塑膠盒,三明治三角形塑膠盒,優酪乳外帶杯,及超市熟食外帶塑膠盒等。 為達到歐盟指令和綠色政綱協議的目標,參與簽署各方均同意將目標以公噸數來計量,且2024至2026年包裝物的部分塑料總量不可超過2022年總量,同時應找尋替代包裝原料,非僅注重減少塑料使用。簽署各方可各自採取該產業適用之方法,例如以多次用包裝物或非塑料包裝取代一次性塑料包裝物,或向消費者索取一次性塑料包裝物使用費。如果綠色政綱協議無法達標,芬蘭政府將透過立法達到減塑的目標。 近兩年因為疫情及防疫措施使塑膠包裝品用量明顯成長。芬蘭包裝協會表示,雖然塑膠是高功能且安全的包裝原料,但透過綠色政綱協議使各方自願性實施最佳且最合適措施,共同合作減少塑膠對環境的危害。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財政部長Mikael Damberg與金融市場部長Max Elger於昨(3月8日)日就俄烏戰爭後,於歐盟共同決議後,說明針對俄羅斯實施包括從3月12日以後更多俄羅斯銀行被排除在SWIFT外、凍結俄羅斯中央銀行的國際儲蓄、禁止某些銀行的金融補助、禁止匯歐元現金至俄羅斯、禁止俄羅斯公民儲存超過10萬歐元、禁止銷售可轉讓之歐元有價證券或基金給俄羅斯客戶等相關金融制裁。 同時,兩位部長也說明俄羅斯方的反擊,包括俄羅斯央行停止支付外國貸款者票面利率(coupon rate)、禁止外國業者出售俄羅斯資產、凍結資金以保住盧布價格。目前,因為上述的金融措施,已造成俄羅斯開始出現財務危機,盧布兌美金已貶值50%,俄羅斯股市亦大跌(包括在倫敦股市上市的俄羅斯企業股票也大跌)。 Damberg財政部長指出瑞典與俄羅斯的經濟關聯性有限,雖然未來情勢發展不明確,但評估瑞典經濟情勢仍屬穩定。Elger金融市場部長亦表示瑞典金融呈現穩定狀態,瑞典銀行業與俄羅斯金融市場交易量甚低,但認為仍要緊密追蹤後續發展。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