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德國商報(Handelsblatt) 文號:1114030032號 德國於2020年6月公布國家氫能戰略,並擬訂投入9億歐元發展氫經濟,預計至2030年德國對氫能需求整體將達90至110TWh。然而至今德國輸送氫氣管線基礎設施建設進展卻十分緩慢。 以Get H2氫能發展計畫為例,天然氣網路運營商Open Grid Europe GmbH(OGE)始終未完成將下薩克森邦Lingen至Gelsenkirchen天然氣管線用於運輸氫氣之轉換,主因為仍需等待聯邦政府明確之補助政策。此亦影響計劃在Lingen為魯爾區客戶興建氫電解工廠合作夥伴RWE之建廠進度。 然而造成輸氫管線布建緩慢之因素,應與要求所有權分拆之規定,以及不明確之融資政策有重大關係。此外,OGE等天然氣網路運營商希望通過向天然氣與氫氣客戶聯合收費機制,為氫能基礎設施投資籌措資金,然而政府拒絕讓天然氣消費者承擔氫氣運輸網絡的建置成本。因此將造成導入氫製程之工業用戶投入成本高漲,以致對於轉換氫製程怯步。此亦成為電解廠建設停滯不前的另一要因。 此外,另一個爭議癥結為輸氫管路之規模。根據德國國家天然氣運輸公司協會(FNB Gas)計畫,2030年德國約需要5,100公里輸氫管線,其中1,400公里的管路必須新建。然而巴伐利亞邦只有Ingolstadt站點,而巴符邦則完全未規劃管路通過,須至2050年輸送網絡計畫,才通過巴伐利亞邦其他地區及巴符邦。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專家Falko Ueckerdt表示,各方均同意儘快建立輸氣網絡是當務之急,但目前開發一個風電場平均需時7年,他懷疑2030年是否有足夠的綠氫,需要用到5,000多公里的輸送管路。聯邦政府計劃至2030年德國電解製氫產能將達到10 GW,預期屆時德國國內生產加上進口,可供應30至50 TWh的綠色氫。在他看來,先在北威邦及德國北部其他地區布建1,000到2,000公里管路,足以連接鋼鐵產業等重要客戶之生產據點。 包括Agora Energiewende及Germanwatch等顧問公司及非政府組織等對氫的廣泛使用持懷疑態度機構,擔心「鎖定效應(lock-ins)」發生:即空有規模龐大的輸氣網路,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綠氫,只好繼續輸送天然氣或灰氫。批評稱,天然氣運輸業者想藉興建大型輸氫網絡以維持其商業利益。
A:資料來源: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及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2022年3月10日 一、史國主流兩大家平面媒體史瓦帝尼時報(Times of Eswatini)與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於本(3)月10日均以大篇幅報導史瓦帝尼王家航空公司(Royal Eswatini National Airways Corporation, RENAC)向法國航空(Air France)旗下子公司購得兩架Embraer ERJ145型50人座飛機已於昨(9)日飛抵史國,預計自本年6月初往返辛巴威首都哈拉雷、南非約翰尼斯堡、開普頓及德班等地國際航線,以促進史國與各國交通銜接。 二、史瓦帝尼時報指出,史瓦帝尼王家航空公司(RENAC)自1998年關閉後,史國便無國際航班。為讓史國民眾可搭乘屬於史國航空公司之班機,並增進史國與非洲鄰國之交通往訪,史國政府爰決定透過RENAC以約4,750萬史鍰(約310萬美元)價格採購前述兩架飛機,並投資逾1億史鍰以重啟史國國家航空公司,史國規劃兩架飛機使用至少可達15至20年。史王呼籲民眾及RENAC應珍惜該兩架飛機,並呼籲航線票價應讓每位民眾可以負擔,俾供史國人民均可享有航空服務之便利。 三、RENAC執行長Qiniso Dhlamini接受史瓦帝尼觀察家報採訪時表示,史航往返約翰尼斯堡、開普頓、德班及哈拉雷之航線,係因該四地均有國際機場,有助史國與國際旅客銜接。史王重要幕僚Sihle Dlamini表示,發展史國自有之航空係推動史國發展之關鍵,讓史國重新燃起晉升第一世界國家之夢想。 四、謹查,目前史國航空對外聯絡均須由南非約翰尼斯堡O.R. Tombo國際機場轉機,且僅能搭乘南非Airlink航空。若史航順利依計畫營運往返約翰尼斯堡、開普頓、德班及哈拉雷航線,將可提供旅客更多轉機選擇並縮減商旅飛行時間,有助改善史國經商便利度。
A:依據匈牙利中央統計局2022年3月11日發布初步統計,匈牙利2022年1月工業生產年增率為8.9%,經季節調整後,年增率為7.1%,較上(2021)年12月增加1.9%。其中,製造業(占94%)成長7.4%、能源部門成長15.3%、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成長14.9%。 以製造業言,占比達22%的運輸設備(汽車)業產值於連續6個月衰退後轉為正成長,較上年同期增加6.8%,其中成車成長18%,零配件減少2.8%。占製造業比重達11%的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類略減0.2%,其中消費性電子成長9.4%,但電子零組件及機板則衰退9.1%。至於電機設備製造,電池及蓄電池成長20%,馬達及發電機則衰退2.7%。 另中央統計局同日亦公布2022年1月份對外貿易數據,匈國出、進口值各為102.88億歐元、104.85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各成長15%及31%,逆差為1.96億歐元,已連續7個月貿易逆差。
A:出處:NL Times, 2022/03/1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總理:烏克蘭加入歐盟需要時間,沒有捷徑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歐盟27國領導人於3月10日巴黎凡爾賽峰會上決定,歐盟將加強與烏克蘭的聯繫,以支持烏克蘭走上歐盟之路。荷蘭總理Mark Rutte隨後對荷蘭新聞 NOS 強調,成為歐盟成員的過程漫長, 但短期內,必須確保支持烏克蘭總統Zelenskyy與其政府。 波蘭與波羅的海國家希望歐盟同意讓烏克蘭成為候選成員國,並盡快同意讓其加入,但荷蘭和其他幾個歐盟國家卻不想縮減繁雜冗長的加入程序。Rutte總理特別強調烏克蘭加入歐盟沒有捷徑。 Rutte總理表示,歐盟各國領導人短期內將針對實際問題協助烏克蘭,例如提供武器與人道援助。
A:美媒報導「5G手機晶片價格下跌,有助擴大5G手機服務」,指出5G技術已從高階智慧手機(550美元以上)運用到中階智慧手機(250至550美元),目前5G手機晶片平均價格約40至45美元,並可望在本年底或明年初下降至20美元,手機製造商將可在150美元左右的低價手機安裝5G晶片,並預估未來2至3年全球約80% 5G手機價格可低於200美元。 美媒指出,5G技術的可負擔能力較先前世代快,我國等亞洲晶片製造商將研發5G晶片列為首要任務,有助5G晶片價格降低,以及推動5G廉價手機生產。根據市研公司Counterpoint統計,2021年全球智慧手機約42%支援5G服務,預估本年達54%,明年增至66%;去年美國智慧手機則約58%支援5G服務,預計本年達83%,明年增至 89%。
A:柬埔寨資本利得稅延遲至2024年實施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1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隨著柬埔寨政府為經濟復甦制定一系列刺激計畫,資本利得稅的實施又延遲2年,以降低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柬埔寨財經部日前公告表示,該部已向洪森總理提交展延資本利得稅實施的請求,並獲同意。因此,資本利得稅將從2024年1月1日開始實施。 柬埔寨財經部表示,資本利得稅原訂於2021年1月1日實施,因疫情爆發曾延遲至2022 年1月1日實施,現今柬國政府已決定將該稅的實施日期再延遲2年,訂為2024年1月1日實施,旨在配合目前在新常態與病毒共存的背景下,實施國家「2021-2023年經濟復甦戰略架構計畫」,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並減少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柬埔寨的資本利得稅並非新稅,因為柬埔寨的企業一直在支付資本利得稅。現在的區別在於此法將適用於個人,尤其是計劃出售不動產—房地產的人。資本利得稅涵蓋透過出售獲得的資本,包括不動產、租賃、投資/金融資產、商品(許可證與品牌)、智慧財產權及外幣等。柬埔寨的資本利得稅是對出售資本資產後獲得的收益徵收20% 固定稅率;但柬國政府與外國大使館的資產,或稅務居民擁有的自用住宅將可豁免徵收資本利得稅。
A:2021年柬埔寨與歐盟雙邊貿易49.8 億美元,年增4.6%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1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2021年柬埔寨與歐盟(EU)雙邊貿易為45億歐元,約為49.8 億美元,年增 4.6%。柬埔寨向歐盟出口的主要產品包括稻(精)米、紡織品、鞋類、旅行用品及自行車,而柬埔寨自歐盟進口的主要產品涵括建築材料、食品與飲料、電子產品及醫藥產品等。 柬歐雙方日前舉辦「第11屆柬埔寨-歐盟聯合委員會會議」,討論經濟復甦措施、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技術合作、市場准入等議題,以及為進一步優化經商業環境(包括新投資法)與柬埔寨經濟多元化所做的努力進行意見交流。雙方承諾進一步加強合作,以確保柬埔寨的投資環境保持開放、便利、具競爭力,並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 上述會議另就區域與全球貿易發展交換意見,包括東協及泛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最新情況、歐盟-東協區域貿易關係及世貿組織改革的最新情況等。雙方另協議下一次會議將於2023年在布魯塞爾舉行。
A:美媒報導,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 已根據CDC建議延長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口罩令至4月18日,美CDC表示將於4月18日前依據依疫情狀況再度評估口罩令規範。目前美國50州州政府均因疫情降溫陸續鬆綁口罩令,部分州政府已解除室內公共空間口罩令,惟美國旅客於飛機及公車等大眾交通運工具仍須配戴口罩。
A:柬埔寨根據RCEP向中國出口鞋類 資料來源:高棉時報(Khmer Times),2022年3月11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柬埔寨商會會長兼東協商業諮詢委員會主席Kith Meng日前與東協經濟共同體副秘書長Satvinder Singh舉行線上會議時表示,柬埔寨根據今(2022)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已成功向中國出口鞋類產品。 RCEP原有15個成員,到目前為止,已有11個國家批准該協定,覆蓋約30%的全球人口,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約30%,占全球貿易約28%。在上述會議中,Meng主席還提出東協商業諮詢委員會的優先方向符合並支持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提出的共同主題。此外,東協商業諮詢委員會也參與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東協旅遊走廊架構實施、數位經濟以及物流與供應鏈問題等議題。 Meng主席表示,私營部門提出多項有關貿易便捷化的建議,包括需要實施東協非關稅措施的共同原則、成立非關稅措施專家諮詢小組、促進低成本交付計畫及開放東協一致性的商品代碼等。
A:根據馬來西亞零售調查機構(Retail Group Malaysia,簡稱RGM)頃發布消息稱,上(2021)年第四季馬國零售業飆漲26.5%,較第三季萎縮27.8%表現優異,主因聖誕節與農曆新年兩大節慶,帶動12月的銷售額高漲,消費者重返商業中心和購物中心的實體店進行大採購。惟2021年銷售仍萎縮2.3%,主因去年前9個月的低迷銷售,拖累全年表現。該機構考量農曆新年節慶和政府進一步放寬標準作業程序(SOP)調高本(2022)年第一季成長預測值至16.5%;全年則預估可成長6.3%。 縱觀2021年第四季馬國零售業次領域表現參差不齊,百貨商場和超市的表現最強勁,共成長31.1%,全年則萎縮7.8%; 其中百貨商場第四季銷售成長42.9%,全年下跌11.7%;超市及大賣場第四季銷售萎縮3%,全年下跌10.4%。同期,便利店的銷售進一步成長13.6%,全年則成長3.3%。 馬國零售調查機構預期2022年零售業銷售可成長6.3%,國內零售業在經歷近三年的新冠疫情衝擊後,盼能於本年迎來強勁復甦,惟仍潛存風險與挑戰,主因「Omicron」新變種病毒仍在全球擴散。同時物價上漲,將影響馬國家庭消費者的購買力,短期內利率可能調高,亦對消費者的購買力帶來負面衝擊。鳥克蘭戰爭將影響全球消費品的供應鏈,導致石油和商品價格高漲。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頃發布消息稱,儘管受到 新冠疫情的衝擊與挑戰,然檳城州的產業,尤其電子電機、機械與配備、醫療技術和其他先進領域持續表現優異,2021 年批准的製造業投資件數為111件,金額達762.24億馬幣(約182.79億美元),創新高紀錄,較2020年成長421.96%。 2021年檳城州的顯赫記錄超越過去的表現,其中歸功於英特爾電子和 Ibiden Electronics的投資項目,並超過 2012 年至 2020 年的累計投資額(175.3億美元)。 曹首長強調稱,檳城州強大的產業系統及充裕的人才庫,使企業能夠實現供應鏈彈性和營運優勢,這對於緩解全球供應鏈中斷和重組帶來的影響尤為重要。此外,渠認為這些投資可望為國內帶來巨大的供應鏈機會,這對國內企業而言是個好兆頭,並進一步鞏固檳城州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財政部部長東姑賽夫魯(Tengku Zafrul)頃於國會答覆詢問時表示,由於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導致國際油價飆漲,馬國的燃料補貼已增加10倍,並可能繼續增加。因此,馬國政府將檢討以及調整相關補貼機制,並將援助和補貼重點放在弱勢群體和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目前馬國消費者僅需支付每公升2.05馬幣(約0.4916美元)購買RON 95無鉛汽油,但3月份的汽油實際成本已達每公升3.70馬幣(約0.887美元)。這意味著馬國政府須支付每公升1.65馬幣(約0.3957美元)的差價。 自2021年起,全球原油價格就出現了明顯上升趨勢。本(2022)年1月國際原油價格為每桶85美元,較去(2021)年同期每桶55美元價格成長54.55%。因此,馬國政府須承擔補貼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的漲價,其補貼已自2021年1月的2億馬幣(約2,398萬美元)增加至本年1月的20億馬幣(約4.8億)以上,漲幅更高達10倍。 近期俄烏衝突已造成原油價格上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係2014年以來新高紀錄。隨著這一增長趨勢,馬國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的補貼每月將逾25億馬幣(約6億美元)。若全球油價維持在每桶100美元,馬國全年的補貼將達280億馬幣(約67.15億美元),相較2021年的補貼為110億馬幣(約26.38億美元)。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引述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ISCA)於本(2022)年3月10日針對「2022財政年度預算案及稅務」舉辦小組研討會時表示,儘管星國政府延遲及分階段調高消費稅(GST),企業對2022年經濟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但業者目前正面臨電價上漲、俄烏情勢干擾供應鏈等不確定性因素,因此商家正考慮將成本上漲的壓力轉嫁給消費者及客戶。該協會預期未來成本增加情況令業者擔憂,盼局勢儘快平息,否則企業將面對不斷積累的成本壓力。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副局長李伯勝指出,星國政府已實施相關計劃協助企業因應成本壓力,例如:新加坡能源局於2022年1月推出「臨時電力合約輔助計畫(TRECS)」,協助用電量較大的商業用戶。但長遠及永續因應成本上升,企業可利用包括「生產力提升計劃(Productivity Solutions Grant)」及「技能創前程企業補助(SkillsFuture Enterprise Credit)」等措施擴大營收。 新加坡管理大學會計學院會計系教授岑義隆於研討會中表示,星國政府於2020年提撥逾1,000億星幣(735.87億美元)保障經濟從疫情中復甦;2021年星國經濟出現強勁反彈;2022年雖面對烏克蘭危機,但經濟前景仍樂觀,目前全球通貨膨脹已是既定事實,企業應把握機會拓展海外市場。
A: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於本(2022)年3月10日指出,由於俄羅斯及烏克蘭情勢緊張,造成油價持續上漲,自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新加坡汽油零售商有3家陸續於2天內調高價格,另2家則維持不變。儘管汽油價格是由市場機制決定,但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正密切關注,確保市場保持開放及具競爭力,一旦發現有違市場競爭的行為,例如協議漲價,將援引競爭法令調查,並堅定執法。 新加坡消費者可透過消費者協會燃油零售價格比較網站「Fuel Kaki」,比較各零售商油價及各種折扣。該網站顯示,截至3月10日下午2時,星國5家汽油零售商95辛烷值(Octane 95)汽油價格,每公升介於3.03星幣(2.23美元)至3.23星幣(2.38美元)。 星國政府將持續監督零售油價走勢,不排除提供額外補助配套予計程車及私召車駕駛,以協助應付油價上漲。另亦關注深受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目前新加坡提供各種因應措施,包括:「小商家復甦津貼」協助受疫情衝擊商家,以及「臨時過渡性貸款計畫」及「中小企業營運資金貸款計畫」緩解現金流問題。 陳詩龍部長表示,由於全球天然氣價格持續波動,電費可能繼續上漲,企業成本將進一步攀升。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已採取系列措施,穩定能源供應,包括確保發電公司擁有充足燃料儲備、建立備用燃料設施及延長「臨時電力合約輔助計畫」至2022年5月。
A: 據日本經濟新聞本(3)月10日報導稱,日本政府預定自本(2022)年3月18日起,原則上將禁止對俄羅斯出口高科技產品,本次被納入規制對象涵蓋半島體及通訊設備等57項產品及技術。 上述日本政府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之制裁措施,主要係依照「日本外滙及外國貿易法」政令修訂後採取實施;其中,有關禁止出口的商品對象包括半導體、信號處理設備、通訊設備、傳感器、雷達及航海設備等31項高科技產品與26項軟體尖端技術。 目前日本對俄羅斯出口半的導體產品雖不多,惟已涵蓋大部分出口的商品。本次日本政府採取對俄羅斯的制裁品項,基本上內容與美國及歐盟(EU)大致相同。另外,未來日本政府並將與美國及歐盟(EU)共同協商,進一步篩選可對俄羅斯之軍事、造船及宇宙航空等制裁打擊的產業領域。
A:The Star 2022.03.10 南非經濟組摘譯 南非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SA)公布南非2021年GDP成長率為4.9%,遠高於2020年之GDP成長率為 -6.4%,此為過去14年以來最高,包括製造業、服務業及金融業景氣均持續自疫情衝擊下恢復。 然該局表示,2021年1月南非GDP為1.126兆蘭特,2020年1月則為1.47兆蘭特,經濟規模萎縮1.8%,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南非2021年第4季建築業衰退1.9%,已連續第五季呈現衰退,而礦業、農業景氣自2021年7月暴動後已持續恢復,加上第4季迎來連續假日,消費需求大增,該季GDP成長率為1.4%,高於第三季之-1.7%。 分析家表示南非老舊之基礎建設恐難支撐礦業、製造業及農業景氣恢復,而2022年前半年烏俄衝突將推升國際油價,南非復開始輪流分區限電,預期南非2022年GDP成長率為1.7%至2.2%之間。
A:資料來源:越南Vnexpress及年輕人報,2022年3月5及6日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上美國及歐洲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以致越南對俄羅斯進出口活動因運輸時間延遲及複雜支付流程而大受影響。 根據越南海關統計,2021年越南出口俄羅斯金額達32億美元,其中農林漁產品占5.5億美元;越南自俄羅斯進口金額達23億美元。越南出口至俄羅斯主要產品為電腦、電子零組件、電話機、紡織品、咖啡及電器產品,而越南自俄羅斯進口主要產品為小麥、玉米及化肥。在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衝突中,上述進口產品呈現供應不足及價格飆升跡象。 至於烏克蘭,越南與烏克蘭雙邊貿易金額雖低於10億美元,惟烏克蘭係越南之傳統商業夥伴。2021年越南與烏克蘭雙邊貿易金額達7.2億美元,年增51%,其中越南主要出口電腦及鞋子至烏克蘭。 越南工商部歐美司頃表示,隨著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軍事衝突,在俄羅斯受美國及歐洲制裁期間,越南對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及相關市場之生產、貿易、物流及支付活動將受衝擊。目前由於交易風險升高、缺乏船運,加上高昂運輸成本,越南多家企業被迫停止出口俄羅斯,另尋可卸載貨品之港口或將貨品轉運至其他市場。 以腰果業為例,鑒於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衝突,引發全球地緣政治不穩,越南腰果協會(Vinacas)頃向越南農業及農村發展部提交建議書,提議將2022年腰果出口目標自38億美元下調至32億美元,年減約4億美元。 越南平福省1家生產及出口腰果企業表示,目前俄羅斯客戶已停止下單,越南企業亦因擔憂出口風險而拒絕簽署新合約。該企業代表指出,目前貨品無法直運至俄羅斯,致使運輸過程倍加複雜,加上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排除俄羅斯更增添支付困難。Vinacas協會秘書長鄧黃江(Dang Hoang Giang)表示,目前輸往俄羅斯之貨品需通過德國或荷蘭港口轉運,惟何時始能運抵俄羅斯是未知之數,且成本難以估算。 2021年俄羅斯進口越南腰果金額達6,180萬美元,占越南腰果出口值之1.63%。鄧秘書長表示,俄羅斯雖非主要出口市場,惟軍事衝突已對其他市場造成骨牌效應,並將影響越南腰果原料採購價格。 至於粗糠(Bran)市場,由於全球價格大幅上揚,自2022年3月初起,越南粗糠工廠一直在國內尋找新原物料供應商。俄羅斯與烏克蘭係全球用於食品及動物飼料生產之2個小麥主要出口國,而上述國家小麥出口減少導致價格攀升。東南亞國家,其中包括越南,進口上述2國小麥占總值之20%,缺乏船運及高昂運輸成本將導致越南進口商被迫與俄羅斯停止貿易,轉從澳大利亞、南美及南非等國家尋找新替代來源。 越南農業部表示,該部正密切關注俄烏軍事衝突發展,並與相關產業公協會及越南國家(中央)銀行配合,為當地企業提供協助,另亦將與原物料進口商協調,尋求穩定貨物價格之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越南企業亦需嘗試將原本擬出口至俄羅斯之產品輸銷其他市場,並充分利用各項自由貿易協定,以達收益最大化及市場多元化目標。
A:日期:111年3月8日 來源:新南威爾斯政府、新州災害緊急救援中心、雪梨晨峰報(SMH)、9 NSWS https://www.nsw.gov.au/regional-nsw/regional-recovery-programs/storm-and-flood-recovery https://www.ses.nsw.gov.au/flood-awareness-nsw/sydney-rivers/georges-river/ https://www.smh.com.au/national/nsw/nsw-floods-live-updates-woman-found-dead-in-stormwater-canal-in-sydney-s-west-as-weather-worsens-across-state-evacuation-orders-issued-across-city-south-coast-20220308-p5a2q3.html https://www.qld.gov.au/community/disasters-emergencies/disasters/money-finance/types-grants/emergency-hardship-assist 繼昆州洪災災情稍稍緩解後,暴雨雲帶往南移向昆州及新州邊界,光24小時就降下創記錄的820毫米的暴雨,創下當日降雨量新高。大雪梨西南區城鎮如Bankstown.A. 昨(3/7)日降下180豪米的雨量,Marrickville Golf Course亦降下147毫米雨量,其他地區降雨量都超過115豪米,鄰近的George River亦因暴雨導致洪水災情淹沒民宅,已有上千名民眾被迫撤離,800多居民暫時被安置在緊急救置中心。而新州東北部地區,目前初估致少有2,000間房至因洪災嚴重毀損無法居住。 氣象局提醒民眾,未來48小時內,仍需嚴防強風暴雨,暴雨已由新州北部往南移至雪梨市中心及南邊臨海地區城鎮如Shoalhaven 及Illawarra等,Illawarra高速公路更出現路基被挑空的情況,未來大雪梨地區及新州與維州邊界亦需嚴防豪大雨及洪水發生。 新州災害緊急救援中心(SES)表示,已增派人員救助受災戶,並審查1萬個受災地區建築物安全,確定安全無疑後,將由州政府的災後重建單位來協助,災區亦將由軍方及警方亦協助災後復原清理的協助,惟受災戶期政府能盡快協助災後救援及重建速度。 另新南威爾士州和澳大利亞政府已承諾投入超過 7.9 億澳元來支持受洪災影響地區的恢復、維修和重建工作,其中3.9億澳元用於災後清理、小型企業及非營利事業組織重建基金(每企業可獲5萬澳元重建基金)及生產製造商可獲得超過7.5萬的特別災害補助。另外2 億澳元用社區重建、基礎建設及環境重建及災後經濟發展等。 新州州政府災後復原計劃包括: 1. 8000 萬澳元於風暴洪災企業災後重建計劃 ——針對中小型生產者企業的重建。 2. 2500 萬澳元於農村土地持有者補助金 – 針對不符合現行補助計劃的農村土地所有者提供援助,協助受影響地區的長期災復重建,並由新南威爾斯州農村援助局管理。 3.區域青年社區協調員倡議 - 建立社區自我重建能力,支持年輕人加入災後重建。 4 . 5250 萬澳元的社區地方基礎設施恢復計劃——幫助受災地方政府社區基礎設施重建。 另設立一個 2 億澳元的基礎設施改善基金(Infrastructure Betterment Fund),以支持重建和提高在最近的風暴和洪災及 2019-20 年叢林大火中受損的公共設施的抗災能力。 另昆士蘭州州政府亦公布5項緊急災難救濟金,包含: 緊急困難援助(Emergency Hardship assistant) –協助受災戶生活所需如食物、衣服、醫療用品或臨時住宿的直接基本需求。受災戶每人可申請180 澳元,家庭可獲得最高 900 澳元的緊急救難金,可向昆州社區復原中心(Community Recovery Portal)於受災7天內出申請。 基本生活服務困難補助金(Essential services hardship assistance grant)-協助受災戶基本生活所需援助如:水、電、瓦斯及污水系統等生活補助金,每人可獲得 150澳元,家庭最高可獲得 750 澳元。 家庭生活用品補助金(Essential household Contents grant) - 受災戶若沒有投保或無法申請保險,將有資格獲得經濟援助,以資助洪災居民已損壞的基本家居用品,例如床、床單和白色家電等。成人最高可獲得 1,765 澳元,夫妻/家庭最高可獲得 5,300 澳元的補助金。 建築物結構安全補助金(Structure assistant grant)-受災戶若沒有保險,或無法申請保險,可獲得一次性房屋修繕補助金。每人最高可獲得 10,995 澳元的補助金,夫妻/家庭最高可獲得 14,685澳元的補助金。 基本服務安全和重新連接補助金(Essential service safety and reconnection grant)- 受災戶若沒有保險或無法申請保險,可獲得補助金,協助洪災受損的生活基本服務設施如下: (1)檢查:每項需要重新連接的基本服務(電力、天燃氣、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或化糞池系統)的安全檢查費用高達 200澳元 維修:最高 4200 澳元修繕工作,以重新連接基本服務(例如,重新水電管線佈線等)。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3月10日報告,美國本(2022)年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長7.9%為40年來最高水準,月增長高達0.8%,主要由汽油、食品及住房成本推動,汽油(+6.6%)占月增長近1/3,已部分反映烏俄衝突,預期本年3月數據將更全面呈現烏俄戰爭影響。至除去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與能源「核心CPI」月增長0.5%,年增長6.4%亦創1982年7月以來新高。 美國聯準會主席Jerome Powell先前曾表示本月15日至16日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可能宣布升息25基點,並預計本年稍晚再次升息以防止通膨惡化,惟烏俄戰爭推高能源與大宗商品價格,加劇供應鏈瓶頸,為美國聯準會決策帶來不確定性。 美媒指出烏俄戰爭對美國經濟整體影響仍不明朗,美國聯準會升息尚須一段時間才可產生效益,短期內通膨可能維持高點。部分經濟學者則認為本年稍晚通膨預期放緩,然消費者不會迅速感受壓力減輕,薪資成長速度並未跟上通膨,本年2月經通膨調整後平均時薪下降2.6%,已連續11個月減少。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報告,美國最新每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仍近歷史低點為22.7萬,另職缺則保持高點為1,130萬,顯示美國勞動市場呈現穩定復甦趨勢。 美國勞工部3月10日公布最新每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2.7萬,較前一週21.6萬增加1.1萬,申請人數雖小幅增加,然仍近歷史低點,顯示勞動市場需求依然強勁。另截至2月26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49.4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1%,較前一週146.9萬增加2.5萬。 另勞工部3月9日公布本年1月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報告,美國職缺仍維持高點連續7個月超過1,000萬,本年1月為1,130萬,惟已較去年12月1,140萬略為減少,其中其他服務業(+13.6萬)及耐用品製造(+8.5萬)為增長較多類別。本年1月勞工辭職人數從去年11月高點450萬逐步降至430 萬,離職率則降為2.8%;裁員人數略增至140萬,裁員率為0.9%;招聘人數增至650萬,招聘率則升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