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 日期:111年3月11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01/P200號(商情文號:第201號) 商情本文: 英國金融監管局(FCA)已向加密貨幣ATM業者發函,要求終止營運行為。根據Coin ATM Radar網站,英國現有81台比特幣ATM機,幾乎分布在便利商店或是高檔市場;這些機器由至少八家未獲FCA許可的業者經營,因此均被告知必須關閉機器並從市面上移除。FCA擔心這些機器的背景調查很少,特別是小額存款,可能成為洗錢漏洞;在英國提供加密資產交換服務的ATM均應向FCA註冊並遵守英國洗錢法規,境內註冊的加密資產業者則都未獲准提供加密貨幣的ATM服務,係此類服務在英國經營實為非法行為,消費者不應使用。倘若不遵守規則,FCA將可禁止非法公司經營其他金融業務、可處以罰款或提出刑事檢控。 FCA對加密貨幣設有嚴格法規,要求欲提供買賣比特幣或其他數位資產的英國公司必須通過檢查,作為註冊公司的一步。數據顯示,只有33家公司於加密資產公司登記冊上,而有22家列在臨時名單,臨時名單的業者將只可延續交易到本月底,另有110家被指名未註冊的業者已關閉。 最近,Gidiplus比特幣ATM業者才在試圖推翻FCA拒發許可證的司法審查中敗訴。FCA向該公司表示,其對存款少於250英鎊的用戶之身份檢查過少,將有用戶透過存入少量資金以逃避檢測的風險。Gidiplus公司Olumide Osunkoya表示,該公司機器已關閉,將之出售給東歐買家,原因在於東歐地區的檢查較不嚴格。英國最大Blockchain.com加密貨幣公司執行長批評FCA,稱其立場將使英國加密貨幣創新落後歐洲。  

A:依據奧媒「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日前報導,奧地利新冠防疫措施自2022年2月底起逐步解封,消費者進出賣場及店鋪防疫規定隨之放寬,惟實體零售業似乎未完全復原,目前全國平均商店空置率9%,較2019年疫情前之7.3%仍然偏高。此外,奧國小城鎮平均商店空置率逾20%,甚至有高達29.5%者。 奧國Location+Markt企業諮詢公司分析指出,奧國零售業在疫情前後之商店總面積依行業別各有消長,面積增加之行業如:民生必需品(2019年10.9%,2021年11.8%);服務業、休閒娛樂、運動用品(2019年9.6%,2021年9.8%);餐飲業(2019年13.2%,2021年13.7%)。商店總面積減少之行業如:家具、電子產品、家居用品(2019年29.8%,2021年27.0%);服飾業(2019年29.2%,2021年28.8%)。 奧國零售業協會會長Rainer Will表示,奧國零售業商店總面積減少是消費者購買習性變化之明顯證明。近幾月通膨與高物價恐使零售業店面流失情形加劇。依據該協會日前所作之問卷調查報告顯示,79%民眾明顯感覺近幾月物價大幅上漲。14%受訪民眾認為,即便是生活必需品亦須自我克制,減少購買以對抗不斷上升之通膨。 Location+Markt分析師Hannes Lindner指出,烏俄戰爭導致能源價格不斷上漲,不論對大賣場或小店家皆造成衝擊。尤其是油價漲幅大,使消費者購物取向可能選擇離家較近之店家。位於大城市郊區之大賣場或將面臨顧客流失嚴峻考驗,這些賣場裡之商家恐再度面臨生存挑戰。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根據瑞典國家經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NIER)的資料顯示,近期瑞典物價高漲,有些商品價格甚至上漲100%,未來可能漲價的商品包括棕櫚油、肉品和奶製品。消費者和食品製造商均感受到物價上漲的壓力。 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基本民生用品漲價,自然會讓人對於未來生活經濟感到擔憂。食品製造商已開始漲價,雖然短期內消費者可理解漲價背景,但如果長此以往,製造商憂慮可能的裁員潮,最先受到影響為進口外國低成本商品之瑞典餐廳和食品製造商,因為屬於低利潤產業,更容易受到成本變動的影響。 根據瑞典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月通貨膨脹率高達4.5%,為近30年來的新高。推動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為食物價格和油價上漲。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去年瑞典冬季電價即因能源不足而高漲,近期更因俄烏戰爭,致使能源價格持續高漲。能源產業市場分析專家表示,雖然夏日可能因為電量需求低而出現電價短期下降,但如果該戰爭仍無停火跡象,使天然氣供應受阻礙,將造成能源價格仍持續上揚,除了造成民眾與交通運輸業的經濟壓力大增,亦將加劇今(2022)年冬季電價漲勢。 專家認為,瑞典近兩年頗受爭議的南北供電不均衡,南部供電不足,北部所生產電力又無法順利輸送至南部,然此一急迫問題在獲得解決之前,電價可能仍將維持在高點。

A:資料來源 :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為了達到2025年至少一半汽車銷售為電動車及自行開發50%軟體的目標,瑞典中資汽車企業Volvo Cars將於斯德哥爾摩成立科技研發中心,將招募約700名員工,該中心主要負責包括軟體研發、數據研究、商品處理、線上銷售與使用經驗等項目,以提供客戶透過更個人化且價格透明的平台購買安全且永續的電動車。  

A:依據德國媒體Handelsblatt報導指出隨著俄烏戰爭爆發為確保能源供應充足德國巴伐利亞邦邦長Markus Söder呼籲核電廠運作時間延長三到五年,Söder邦長表示核電廠運作時間延長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此議題屬政治問題,Söder邦長指出在目前俄烏戰爭爆發緊急情況下三到五年內這將是一個過渡期,核電廠可以生產廉價的電力,同時不會對氣候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聯邦經濟部國務秘書Michael Kellner表示德國政府正在研究因應明年冬天的所有選項,然而目前似乎看不出核電廠將如何為下一個冬天提供顯著之助益因為它們也需要燃料而燃料並非容易取得。與此同時Kellner國務秘書指出德國希望在2030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炭因此德國應大規模加速擴展可再生能源並盡速擺脫對煤炭之依賴。   在安置烏克蘭難民議題上預計近期聯邦政府將設立一個由各邦政府參與之委員會研商後續安置措施,巴伐利亞邦邦長Markus Söder表示此議題需聯邦政府與各邦政府進行協調,同時邦政府亦需要聯邦政府的財政支持。  

A:資料來源: 瑞典新聞總匯(Mundus News)    瑞典每日新聞報 (DagensNyheter)評論,油價不斷上漲,近(3月9)日更高達破紀錄的每公升28瑞典克朗(約81.7新台幣),嚴重影響瑞典消費者與運輸交通產業。而歐洲對於俄羅斯能源的高度依賴,該報評估俄羅斯每日可因能源銷售,從歐盟獲得2.85億美元挹注。 除了能源外,因為氣候變遷與電動車需求,相關金屬原物料的價格也同樣高漲,包括電動車電池所需之鎳和鋰。俄羅斯佔有全球市場7%產量的鎳價格,今(2022)年以來已上漲75%,鋰價格則在一年內高漲600%。瑞典應該思慮如何減少對於此類原物料的依賴度。  

A:依據德國媒體Wirtschaftswoche報導指出德國聯邦政府計畫至2026年在氣候保護和能源安全投注2000億歐元,其中德國聯邦財政部部長Christian Lindner表示該資金將運用於氣候保護相關面向上如減少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化氫經濟及擴建電動汽車充電站等。此外財政部部長Christian Lindner接續表示此計畫不僅涉及能源轉型投資亦包括整體經濟和社會轉型,其中Lindner部長並期待能加速簡化行政官僚繁瑣程序改革的腳步。   該報導指出相較剛卸任之聯邦政府原先計畫,新聯邦政府大幅增加此一領域預算,由前任聯邦政府原規劃之1100億歐元增高至2000億歐元。綠黨表示欣見德國聯邦政府增加氣候保護和能源安全相關預算,預估此計畫將加速德國能源轉型並降低德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其中綠黨聯邦議員Katharina Dröge指出此計畫是聯邦政府政策之一大成功,特別在俄羅斯對烏克蘭侵略戰爭之背景下德國更需增加可再生能源之投資並強化自身能源安全。  

A:The Star 2022.03.14 南非經濟組摘譯 南非柑橘協會(Citrus Growers’ Association, CGA)日前表示,南非出口俄羅斯柑橘佔總出口量7%至10%(約112萬箱),受各國對俄羅斯禁運影響,以及該區域衝突導致南非柑橘亦難以出口至烏克蘭,勢必衝擊南非本(2022)年柑橘出口,該協會要求政府協助開拓其他市場,以分散風險。 該協會表示受疫情影響,國際肥料價格持續上漲,國際運費翻轉3倍至4倍,歐洲港口擁塞,通關時間自24日延長至90日,烏惡衝突後國際油價大幅上漲,恐將進一步推升運費及國際肥料價格。

A:出處:Dutch News, 2022/03/1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雇主協會警告:烏克蘭戰爭可能引發1970 年代式的經濟衰退   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荷蘭雇主協會 VNO-NCW 警告,不要低估烏克蘭戰爭帶來的經濟危險,可能引發 1970 年代式的經濟衰退。   日前荷蘭中央統計局CPB公佈,由於能源價格飆升,2022年的平均通膨率可能為5.2%,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可能更迫使通膨雪上加霜。   VNO-NCW理事長 Ingrid Thijssen 表示,歷史上發生的每一次能源危機均導致經濟衰退。許多公司發現很難轉嫁上漲的價格,此外,從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進口的重要原材料正處於停滯狀態,而其他來源的原材料價格則高得離譜。   Thijssen 表示,目前的經濟預測主要集中在與俄羅斯經貿關係的直接影響,而戰爭的間接影響正在迅速增加,例如金融市場已開始呈現不確定性。   VNO-NCW 正密切關注戰爭對產業的影響,除了對人類苦難和歐洲安全的擔憂外,重要的是確保不會引發更多不必要的經濟問題。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3/14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宣佈一系列能源危機補助措施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政府宣佈一系列抑制能源價格飆升並保護消費者購買力的補助措施。   荷蘭社會部長 Karien van Gennip 表示,一系列補助措施包括低收入戶將獲得 800 歐元的一次性補貼金,此外亦將調降燃料消費稅和能源增值稅,總額為 28 億歐元,將至少持續六個月。   Van Gennip部長表示,包括領取政府福利金者的低收入戶,將從其戶籍所在地的市政當局領取 800 歐元的能源補貼費,比先前已領到的 200 歐元多出600 歐元。   此外,從 4 月 1 日起,每公升無鉛汽油的燃油消費稅調降 0.17歐元,柴油則調降0.11 歐元。目前汽油的消費稅和增值稅約占售價的一半,柴油則佔40%。7 月 1 日起,天然氣與電費增值稅亦將從 21%調降至 9%。   荷蘭Amsterdam、Rotterdam、The Hague和Utrecht四大城市議員聯名致函眾議院表示,政府對低收入戶的補貼不足,每戶應補助 1,000 歐元而非800 歐元,如此,低收入戶才能承受不斷調漲的能源費。  

A:依據瑞士聯邦經濟國務秘書處(SECO)3月14日公布之2022年瑞士國內經濟景氣預測,該局專家預估瑞士2022年的經濟成長率(經調整後)從原先預估的3.0%下修為2.8%,主要因素為受到烏克蘭戰爭及通貨膨脹的影響。另預測瑞士2023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0%。 該局對2022年瑞士經濟成長預測數據如下: 經調整後的經濟成長率2.8%,私人消費成長3.6%,政府消費衰退0.7%,營建投資衰退0.5%,設備投資成長3.4%,出口成長4.2%,服務輸出成長8.5%,進口成長4.7%,服務輸入成長8.0%。     資料來源: 瑞士聯邦經濟國務秘書處(SECO) 日期: 2022年3月14日

A:土耳其每日晨報(Daily Sabah News)報導,伊斯坦堡商會 (ITO)主席Şekib Avdagiç表示,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導致與船運公司貨幣爭議,造成貨物通關交付出現問題,土耳其應積極發展以盧布與俄羅斯交易之貿易機制。 A主席表示,與俄羅斯合作的業者視西方國家撤出莫斯科為新契機,允許使用俄羅斯本國貨幣交易尤為重要,渠強調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前曾於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通話時提出,土俄貿易除歐元和美元,可使用盧布及人民幣。渠個人另建議可使用黃金。 A主席補充表示,伊斯坦堡商會及業者均認為土耳其正在採行的經濟模式及金融工具,已有效減緩市場波動,穩定土耳其里拉匯率。另渠讚賞土國政府為舒緩地緣政治風險對經濟衝擊所採行措施。經濟部門即時建立密切監測機制,並與所有生產業者對話等作法,有助問題解決及適當政策形成。 渠亦建議政府持續採行相關措施協助業者,譬如提高航空運輸競爭力以便交付訂單、尋找替代出口方案等,另針對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哈薩克、喬治亞、白俄羅斯和塔吉克等國貿易之業者,則可減免稅賦以降低出口成本。 A主席另提醒,伊斯坦堡拉雷利區(Laleli)業者主要出口市場為俄羅斯、東歐及高加索地區,應密切關注該區業者動向,並建議針對俄羅斯及烏克蘭之貿易,可考慮延長出口應收賬款之法定期限。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50號   由於勞資談判無法達成共識,部分德國機場周一(3月14日)上午發生機場安檢人員罷工事件。 為加大施壓,德國服務業工會(Ver.di)已預報,訂明(15)日擴大規模,選定德國最大的幾座機場,包括:法蘭克福(Frankfurt),漢堡(Hamburg)、斯圖加特(Stuttgart)、卡斯魯爾(Karlsruhe)等舉行罷工。屆時預估各機場將只保留少數人力,負責處理轉機旅客運輸作業,擬自上述機場起飛旅客,將無法處理。 德國最大機場-法蘭克福機場營運商Fraport公司預估,3月15日約有7萬9千多名旅客需要疏運,其中絕大多數均會受到影響。 代表勞方之德國服務業工會(Ver.di)以及代表資方之聯邦空運業安全協會(BDLS)原本已就工資調整事項磋商多次,惟因意見分歧談判無果,不意勞工方突以發動罷工增大施壓。 周一上午的臨時罷工事件導致杜塞道夫(Düsseldorf)機場290架次班機取消160班。科隆(Köln/Bonn)機場原訂136班次,取消82班次。柏林機場Berlin Brandenburg則約有三分之二班機停飛。 Ver.di工會代表全德約2萬5千名機場安檢人員,與資方代表聯邦空運業安全協會BDLS已經進行3輪談判,磋商調薪事宜,惟均以破局告吹。下一回合談判預定3月16至17日舉行。 Ver.di要求:時薪調高1歐元、簽約期以每12個月為周期不應減短。

A:Business Day 2022.03.14 (駐南非代表處經濟組譯)   南非標準銀行除在南非外另在其他17 個非洲國家設立據點,最近亦收購 Liberty保險公司股份,使其能夠將保險商品整合到其業務中,另闢收入來源。此外,標準銀行管理資產 (AUM) 之金額為 1.4 兆蘭特,為非洲第三大公司。 標準銀行執行長 Sim Tshabalala 3月11日公布該行整體收益,2021年度增長 57% ,收益達 250 億蘭特。該銀行於 2021 年 7 月宣布將花費約 110 億蘭特,購買Liberty公司約 46% 之股份,以提供從銀行、資產管理、保險到財富管理之全方位服務。此舉將整合銀行、保險公司及資產管理公司業務,擴大在非洲市場之市佔率。 標準銀行在非洲大陸設立之據點使其可觸及非洲市場約 7 億客戶,這尚未包括南蘇丹與衣索比亞,標準銀行該地區仍處發展階段,但可能為標準銀行帶來 1.26 億潛在客戶。

A:根據丹麥玉蘭時報於3月12日報導,在整個歐洲面臨俄烏戰爭不確定性,夾雜能源短缺,電力和能源價格飆升和各國積極脫離仰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之際。風機和太陽能電池的綠電生產不足已被確定為丹麥於2030年實現減少 70%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標的主要障礙之一。儘管如此,丹麥的風機在有風運轉時,被德國電力商要求關機,可獲德國政府補貼支付費用給風機經營者,鑒於儲綠能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德國電力商在風機電力生產過剩時要求丹麥風機關機,對德國電力商來說,更有經濟利益可圖。收到支付款的其中一家名為Ausumgaard農場兼風機經營者Kristian Lundgaard-Karlshøj指出,德國的補助系統有問題,並希望能利用該農場4架風機所產生的電力來供應其有機永續農場營運所需。 經營丹麥 energinet.dk電網之負責人 Jeppe Danø 亦同意,因德國北部與丹麥緊密相連,2020年德國能源企業支付5.3億丹麥克朗來停止丹麥風機運轉,降低8.2%的風機發電量並關閉丹麥熱電廠。  2021 年又支付 3.08 億丹麥克朗給丹麥風電經營者以降低7.3%的風機發電量。 德國北部電網所能接收的電量大於所需而要求風機關機,這是個問題。 Wind Denmark 的電力市場經理 Søren Klinge 代表風機經營者和風機公司解釋為什麼停止的是丹麥風機,而不是德國風機。 渠指出,這是因為德國系統營運商要求停止德國境內的風機經營者不得不支付補償每小時千瓦費用為約8分歐元,因此下調丹麥電力生產相較比較便宜。 在德國北部,除了風機之外,沒有太多其他方法可以降低發電量。渠評估至少需要5年甚至8年的時間,德國電網才能將多餘的電力輸送到德國南部,因而無法避免不停止風機運轉之舉。  丹麥能源組織 (Dansk Energi) 的負責人 Lars Aagaard 不認為此舉為很瘋狂。渠指出,如果支付風機經營者停止他們的風機比擴展基礎設施較處理很少使用的峰值負載便宜,那麼這可能不是一個壞主意。因此,未來讓大量能源消耗者靠近風機和氫氣工廠是一個好主意。

A: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3月11日報導,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之影響,國際市場原油及石油價格全面上漲。依據2021年3月10日「歐盟石油公報 (Boletín Petrolero de la Unión Europea)」資料,油價已連續上漲6週。歐盟於3月6日至12日當週95無鉛汽油(la gasolina de 95 octanos)平均含稅價格為每公升1.68歐元,柴油(el gasóleo)平均每公升含稅價格為1.581歐元,為前述歐盟石油公報自2005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價格。 自2021年12月20日起,西班牙汽油與柴油價格持續上漲。過去2.5個月以來,汽油價格上漲13.8%,柴油價格則上漲17.6%;過去7天汽油價格上漲5.6%,柴油則上漲4.4%。倘加滿55公升汽油油箱,需支付逾92歐元,較於2月27日至3月5日當週增加4歐元,較12月20日增加11歐元;而加滿柴油油箱,需支付約87歐元,較2月27日至3月5日當週增加4.6歐元,較12月20日增加13歐元。據瞭解,油價上漲除前述戰爭之外,疫情後經濟復甦市場需求增加,產油國家未增加生產、市場預期及制裁俄羅斯等因素,均推動油價上漲。 油價上漲除影響一般民眾日常生活外,亦影響製造業、漁業及運輸業等。西班牙道路運輸國家委員會(Comité Nacional del Transporte por Carrera, CNTC)係由貨運、計程車及客運業者所組成。為因應能源價格波動引起之危機,CNTC近日要求西班牙政府儘速採取緊急應變措施。西班牙加油站業者聯合會(Confederación Española de Empresarios de Estaciones de Servicio, CEEES)則要求政府調降汽油及柴油之營業加值稅(IVA),將其稅率自目前之21%減至10%。

A: 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022年3月10日報導,2021年西班牙安達魯西亞(Andalucía)自治區農產食品業出口金額為12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惟近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使該自治區農產品出口之不確定性增加,其中主要受影響產品為橄欖油及食用橄欖。俄羅斯係西班牙僅次於美國之食用橄欖出口之第2大市場,同時俄羅斯及白俄羅斯均為西國橄欖油重要市場,占總出口量之3%。西國橄欖油及橄欖油渣工業暨出口商協會(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la Industria y Comercio Exportadora de Aceite de Olivo y Aceite de Orujo de Oliva, Asoliva) 執行長Rafael Pico表示,歐盟每年出口至俄國橄欖油總數為2萬7,000公噸,其中50%係源自西班牙,爰倘俄烏戰爭衝突耗時愈長,則西國橄欖油業者之損失則愈大。 西班牙食用橄欖工業及出口商協會(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Exportadores e Industriales de Aceitunas de Mesa, Asemesa)指出,西班牙為全球第一大食用橄欖生產及出口國,2021年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出口食用橄欖至俄羅斯及烏克蘭金額為3,420萬歐元,其中以黑橄欖為主。另前述2市場占西國食用橄欖總出口量之8%。 除橄欖油及食用橄欖外,西國安達魯西亞自治區韋爾瓦(Huelva)及赫雷斯(Jeréz)等葡萄酒出口亦受俄烏戰爭影響。韋爾瓦Onucop葡萄酒合作社經理Luis Bermúdez表示,該合作社紅、白葡萄酒年產量為100萬瓶,其中70%至80%主要係出口至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俄烏戰爭發生第1週仍有交易,惟迄今已無訂單消息。 儘管俄羅斯採取之經濟制裁措施是否影響西國橄欖油輸銷仍存變數,惟俄烏戰爭已造成俄國盧布貶值及俄國市場橄欖油價格上漲40%,影響民眾消費。戰爭另使西國自烏克蘭進口之葵花油數量驟減,使該項商品缺貨,爰商品替代效果是否使西國國內橄欖油價格上漲,則仍待觀察。

A: 綜整西班牙「ABC日報」及「國家報(El País)」2022年3月9日報導,西班牙Orange電信與Másmóvil電信於2022年3月8日宣布將合併西班牙業務,未來將各持股50%,合併後公司市值將為196億歐元,其中Orange電信為81億歐元,Másmóvil電信含其巴斯克地區之子公司Euskaltel電信為115億歐元,預計合併後新公司營業收入將可達75億歐元,息前及稅前營業收入(Ebitda)為22億歐元。雙方預計於2022年第2季簽署合併案協議,並於2023年第2季完成業務合併。 2021年Orange電信員工為6,799人,寬頻用戶數量為388萬戶,行動手機使用人數為1,284萬人,同期Másmóvil電信員工為1,900人,寬頻用戶數量為292萬戶,行動手機使用人數為1,143萬人。兩家公司合併後,寬頻用戶總數將逾681萬戶,行動手機使用人數為2,428萬人,電視用戶數量為150萬戶及固定電話使用戶數為700萬戶,總用戶人數將逾Vodafone電信公司,成為西國僅次於Telefónica電信公司之第2大電信公司。合併後之新公司執行長可能將由Másmóvil電信現任總裁Meinrad Spenger擔任,非執行董事及財務主管則由Orange電信人員擔任。 Orange電信與Mámóvil電信合併後,將進軍使用人數達1,600萬用之超高速光纖網路市場(Red de fibra óptica ultrarápida),亦將積極拓展西國5G及「光纖到府FTTH (Fibra hasta el hogar)」網路市場。 西班牙勞工聯盟(Unión General de Trabajadores, UGT)表示,由於近20年西國市場公司併購及重組,已解僱4萬4,000名勞工,爰擔心前述電信公司合併案成案後,亦將進行公司重整及解僱工作性質重複人員。消息指出,併購案後Másmóvil電信受影響員工人數為1,000人,Orange電信受影響員工人數則為3,300人。惟前述2家電信業者均否認,合併案將影響員工工作機會。  

A:法媒新工廠(L’Usine Nouvelle)本(3)月12日引述半導體產業研究機構VLSI Research資訊指出,相較於全球其他晶片製造大國,歐洲在晶片之投資規模最小,甚至於本(2022)年投資額比美國、南韓及臺灣少了7倍之多。   歐盟執委會上(2)月8日公布之歐洲晶片法案已為發展晶片產業設立遠大願景,預計於2030年前促成430億歐元投資,以達成市占率由10%擴增至20%之目標,法案中亦規劃投入200億歐元吸引具先進技術之非歐洲晶片業者(如英特爾、台積電或格羅方得等)來歐設立大型工廠(megagabs)。   VLSI Research研究機構統計顯示,自2019年起,歐洲雖於半導體領域投入雙倍投資,預計本年投資規模可達70億美元,然而卻是全球主要晶片供應地區中,投資金額最小,甚至落後於本年投資額100億美元之日本。此外,美國預計本年投入500億美元,不若以往大幅落後南韓跟臺灣,本年度終於可與上述兩國一較高下。然而,歐洲同期之投資金額卻僅僅有7分之1的規模。   VLSI Research統計指出,2021年全球晶片產業投資成長36%,預計本年度將成長23%,投資金額超過1,800億美元水準,而南韓、美國及臺灣則將佔全球投資額82%。在歐洲的投資方面,義法合資的意法半導體持續擔任歐洲投資領航者,投資金額預計為350億歐元,超越德商英飛凌的230億歐元。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