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2)年2月份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7,284家,較上月衰退44%,登記資金約計85.2兆越盾,衰退55.7%;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4,071家,衰退78.7%。本年前2個月越南新成立之企業家數為20,300家,較去(2020)年同期成長11.9%,登記資金約計277.6兆越盾,衰退17.1 %;恢復營運之企業家數為22,300家;待辦理解散手續停止營運之企業家數為8,900家,成長6.3%,完成解散手續之企業家數為3,300家,衰退9.4%。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本(2022)年2月份越商赴海外之投資金額約計4,450萬美元(包含新登記金額及增減資)。其中,新登記之投資案件數為21件,投資金額約計5,170萬美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2.4倍;減資案件數為2件,減資金額為720萬美元。在投資產業別方面,礦物開採產業約計3,350萬美元,批發零售業投資金額約計1.51億美元,銀行、金融、保險產業920萬美元。本年前2個月越南投資地點共有8個國家及地區,寮國居首位,投資金額約計4,820萬美元,其次為新加坡740萬美元、 美國290萬美元、中國大陸130萬美元、韓國57.5萬美元。
A:越南國會常務委員會頃就勞工1個月及一年加班時數調整議決草案進行討論。越南勞動部部長陶玉容(Dao Ngoc Dung)已代表政府向越南國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去(2021)年由於疫情爆發,數百萬勞工失業。自去年第4季起各家企業恢復生產營運活動,對勞工之需求激增。協助受疫情影響之勞工及業者是必要工作,及時回應民眾、勞工之生活需求,以及業者對勞工之需求,在疫情爆發的情況下靈活安排生產經營活動。惟依照現行越南勞動法第107條勞工加班時數每月不得超過40個小時,紡織、鞋業、水產加工等若干產業之勞工加班時數每年為200至300個小時。越南政府及各部會已收到各協會、企業就生產現況及困難之反應,尤其渠等最大困難是缺少勞工,並盼可協商調整勞工加班時數,以恢復生產經營活動。同時在短期內越南勞動法第107條應獲調整,以協助業者恢復生產,勞工有工作,增加收入,穩定生活。 爰此,越南政府已擬定勞工1個月及一年加班時數調整議決草案,其中建議將勞工1個月加班時數自不得超過40個小時調增72個小時,1年不得超過300個小時,並擬適用於所有產業。 日本商會,越南水產加工出口協會、越南紡織協會、越南鞋業協會、越南電子協會等若干協會亦建議1年勞工加班時數自不得超過300個小時調增至400個小時。
A:據越南工商部與財政部之跨部公告,自本(2022)年3月11日起E5 RON92汽油大幅調漲28,980盾/公升 (約為1.26元/公升)、RON95 油價調漲29,820越盾/公升(約為1.03元/公升)、柴油調漲至25,260越盾/公升(約為0.93元/公升)、煤油調漲至23,910盾/公升(約為1.1元/公升)、重油調漲至20,980越盾/公升(約為0.91/公升)。
A:據越南計畫投資部外人投資局表示,本(2022)年前2個月越南外資資金約計50億美元,較去(2021)年衰退8.5%。其中,新登記外資案件數為183件,成長45.2%,投資資金約計6.31億美元;增資案次數142件,增資資金約計36億美元。 本年前2個月越南投資來源國共有51個國家及地區,其中新加坡排首位,投資資金17億美元,占34.2%;韓國排名第2,投資資金14億美元,占28.2%;中國大陸排名第3,投資資金5.38億美元,占15.3%。 本年前2個月越南重大外資案如:北寧省VSIP工業區投資開發計畫增資9.41億美元,韓商越南Samsung Electro-mechanics公司在太原省之投資案增資9.2億美元。 據越南外人投資局稱,越南政府已落實許多措施及時協助業者紓困,減少損失並擴大經營活動,爰越南外資吸引活動取得樂觀成效。
A:據媒體引用沙烏地港務局(Saudi Ports Authority, Mawani)最新統計報導,沙烏地本(2022)年2月各港口總計處理80萬3,000個20呎標準貨櫃(TEU),較去(2021)年同期增加1.36%, 貨運量則年增17.5%至2,440萬公噸,其中轉運貨櫃年增3.41%至42萬1,000個。 上述統計亦顯示,此間沙烏地各港口總計進口汽車年增37.76%至7萬輛、旅客運輸量年增53.15%至7萬2,000人次、車流量年增6.3%,另因全球供應鏈失衡,食品運輸量年減2.05%至160萬公噸、牲口運輸量年減62.98%至10萬6,000頭。 為提升各港口之國際航運及貨運量,Mawani於前(2020)年新增4條航運線,並於去年7月宣布與民間企業共同投資Jeddah Islamic Port、King Abdulaziz Port (Dammam)、Ras Al-Khair Port、Jizan Port、Yanbu Commercial Port、King Fahad Industrial Port (Jubail)、King Fahad Industrial Port (Yanbu)、Jubail Commercial Port等8個港口發包興建多功能航運站,此為沙烏地2030願景(Saudi Vision 2030)政策及國家運輸暨物流業發展策略(National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Strategy, NTLS)之重要一環,目標使沙烏地城為國際物流及聯結樞紐,並使運輸及物流業在GDP占比自目前的6%提升至10%。
A:綜合捷克媒體Hospodářské noviny本(2022)年3月9日及10日報導,為因應俄烏戰事造成之燃油價格飆漲,捷克財政部於3月9日公告,取消將生質原料混入燃油之強制規定及減免12噸以下的轎車、貨車及卡車之道路稅,以減少對捷克運輸業者之衝擊。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認為,先前生質燃油政策僅有利特定業者,而取消道路稅可直接幫助中小企業。 捷克汽油及柴油的價格突破新高,本週二(3月8日)柴油價格於一天內增加2.15克朗,達每公升47.47克朗,汽油上漲1.7克朗,達每公升45.21克朗。鄰近國家則選擇其他方法抑制油價,波蘭透過降低燃油增值稅,匈牙利及克羅埃西亞設定燃油價格價格上限。 捷克內閣成員與學者對最新政策持不同意見,捷克貿工部部長Jozef Síkela表示,取消將生質原料混入燃油之強制規定對抑制油價達不到立即的效果;經濟學家Danuše Nerudová則認為取消道路稅無法抑制燃油價格上漲,促使民眾增加使用個人交通工具,降低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意願。
A:安倍晉三前首相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特使身分,於3月10日前來馬來西亞展開三天官式訪問,以慶祝日本與馬來西亞建交65週年和馬國向東學習政策40週年。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uhammad Azmin)頃會晤安倍晉三前首相,雙方就雙邊關係和經濟課題,包括加強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東向政策40週年,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日本將主辦2025 年的大阪世博會展開交流。 近年來馬、日兩國都在擴大合作,包括針對新冠疫情的措施、智慧城市發展、通訊基礎設施以及能源轉型以實現淨零排碳。雙方一致認為須共同努力應對新的挑戰時代,尤其是在全球供應鏈中斷相關的問題和經濟振興。 2021 年,日本為馬來西亞全球第 4 大貿易夥伴及東亞地區僅次於中國大陸第二大貿易夥伴,而馬來西亞則為日本第十大貿易夥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1,489.8億馬幣(約359.9億美元),其中馬國對日本的出口額為 752.7 億馬幣(約181.7 億美元);進口額則為 737.1 億馬幣(約177.9 億美元)。 截至2021年,日本在馬國共累積2,709項製造業投資計畫,為馬國最大製造業投資計畫的外資來源國,累計落實投資額達 909 億馬幣(約276 億美元),創造 33萬7,280 個就業機會。主要投資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化學與化工產品產品、非金屬礦物產品和交通設備。 先前安倍晉三亦曾赴國家皇宮晉見馬國國家元首阿都拉陛下,稍後並與馬國首相依斯邁沙比利會面,兩人就雙邊貿易關係和新冠疫情等課題交換意見。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1月份工業生產指數較2020年同期成長4.3% (其中製造業成長6.8%,電力成長7.7%,礦業萎縮5.1%),較市場預期之成長5.1%為差。製造業產能增加之領域包括電子與電機產品成長14.4%,木製品、傢俱、造紙與印刷成長8.6%以及食品、飲料及菸草成長6.7%。 2022年1月份之工業生產指數較2021年1月份萎縮1.4%;其中製造業指數下跌1.8%,礦業指數下跌0.5%,電力指數則下跌0.02%。 馬國經濟學者指出,製造業與電力指數分別上漲,使馬國2022年1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成長4.3%。另出口導向型製造業成長6.7%,而依賴國內市場的製造業則成長7%。隨著馬國政府允許更多經濟活動在國家復甦計畫重新開放,預期2022年2月生產活動將持續升溫。 另一方面,馬國2022年1月製造業銷售額成長13.1%至1,390億馬幣(約333.33億美元);主要成長動力來自食品飲料暨菸草產品(20.6%)、石油、化學、橡膠及塑膠(成長15.7%)以及木製品、傢俱、造紙與印刷成長(13.1%)。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和日本主要電子製造商ROHM-Wako電子公司(RWEM)頃發布發聯合聲明稱,該日商將投資9.1億馬幣(約2.18億美元)擴大其在馬國吉蘭丹州的電子零組件廠,使馬國繼續成為半導體和汽車全球價值鏈的關鍵樞紐,並將為馬國創造340名高技能就業機會。 馬國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表示,上述日商在馬國設廠係基於東協地區長期策略的決定,彰顯該公司對本地高技能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人才庫充滿信心。該擴建計畫亦符合馬國國家投資願景,使馬國成為策略投資中心。 ROHM-Wako電子公司總裁橋本秀紀(Hideki Hashimoto)則表示,該公司將持續在馬國投資,其工廠擁有熟練和可靠的勞動力,而擴張對該公司的持續業務和創新增長至關重要。 該公司位於吉蘭丹州的新建築物樓高三層,面積約2萬9,580平方公尺的,將於2022年第一季動工,預計於2023年8月全面竣工。該廠為回應全球對半導體的強勁需求,同時將擴大寬線電晶體和柵極驅動積體電路的組件產能,主要用於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這些組件亦將用於該公司現有的分立半導體生產,例如用於音訊和視頻設備、電視機、筆記型電腦、手機等各種電子消費產品的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和鐳射二極體。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Google與Temasek電子經濟報告(e-Conomy)指出,越南冷鏈物流業近2年來由於藥物與疫苗進口訂單刺激以及食品遞送與電子商務突破性成長,預計至2025年可達150億美元。據專家分析,中等收入階層日益增加,致使消費者對新鮮且品質高之有機產品之需求量增加,爰此冷鏈物流需求促進冷鏈投資趨勢與新市場開發商機。越南C&W總經理裴莊表示,與區域裡其他發達市場相比較,越南冷鏈物流業仍在萌芽階段且仍零星分散。2019年越南冷鏈市場收入約1.69億美元,在疫苗分配與加工水產品以及消費等需求成長之情況下,預計至2025年越南冷鏈市場可達2.95億美元,即年成長率約12%。整體上,冷藏倉庫集中聚落,大部分係在工業區或河港、海港;越南冷鏈物流市場分為商業冷藏倉庫與自主運作冷藏倉庫;在南部由於水產業與農業發達,因而冷藏倉庫市場較為發展。由於專業用之冷藏倉庫短缺,需求高於供給;且冷鏈設備投資成本較高,惟租賃需求與租架增加將成為投資者願意建置冷藏倉庫之驅動力。目前部分從事農產品、水產品加工之越南廠商(包括Thaco、Minh Phu、Sotico、Vina T&T等)逐漸主動投資冷鏈;另,專業提供冷鏈物流服務之廠商(ABA Cooltrans、Tan Bao Logistics等)亦決定在各地大量投資建置冷藏倉庫。 然而,越南冷鏈物流業仍需面對與處理許多障礙與挑戰後方能升級,包括投資成本高、企業之專業能力(溫度保管、一條龍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冷藏倉庫、冷藏車隊以及其他設備等投資)。以中、長期來看,基礎設施開發係冷鏈供應成長之要素,包括專業物流中心與多方式媒合。此外,越南跨境交易作業(包括時間與成本)仍有需多努力改善空間;作業文件遵守與進出口成本等跨境交易成本與區域裡其他大部分國家競爭力仍不佳。 據越南Savills更新資料顯示,目前越南冷藏倉庫開發能力為0.116立方公尺/人,居亞太地區第3位,次於中國大陸(0.132立方公尺/人)、日本(0.315立方公尺/人),惟高於澳大利亞與菲律賓1.4~3.1倍。目前約80%冷鏈需求來自食品產業。
A:菲律賓是東南亞國家中距離臺灣最近的國家,臺菲雙方不僅地緣關係緊密,雙邊經貿往來也非常熱絡,我國對菲律賓主要出口產品為電機電子產品及石油提煉物為主,菲國出口至我國產品則以電子及半導體零件為主,近年菲國經濟表現亮麗,內需市場龐大,人口年輕且消費能力強,吸引國際企業青睞前往投資。更多資訊請下載下列菲律賓國家檔。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據曼德勒豆類交易商稱,全國各地種植的冬季葵花籽油作物開始大量進入市場,特別是來自曼德勒省及實皆省的葵花作物。去年,葵花籽油作物的價格為每袋5萬緬幣(每袋包含27緬斤葵花作物)。然今年每袋的價格已升至7萬緬幣。過去葵花僅混合其他作物栽植,現在葵花的栽培量逐年增加,因其種植成本屬農民可負擔,緬甸政府也敦促農民種植更多葵花作物。今年,有更大量葵花進入市場,葵花籽油是保持心臟健康的好選擇。 曼德勒的業者表示,目前在部分地區,葵花籽油正在生產中,國內市場葵花籽油的價格合理,售價為每緬斤6,000-6,500緬幣。葵花籽粕也可以用作畜牧飼料。葵花作物可分為烤葵花及油籽兩種類型,烤葵花種植在伊洛瓦底江、東枝及Aungban地區的河岸上,至於油籽則在全國各地都有種植。
A:緬甸全球新光報報導,緬甸海關表示,在當前小預算年度(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截至2月25,緬甸礦產出口額達到2.417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的4.485億美元減少2.068億美元。根據商務部的統計,在2020-21財年,緬甸礦產出口額為8.956億美元,較2019-20財年的18.7億美元大幅減少9.752億美元。礦產出口暴跌主因為COVID-19的影響,其相關防控措施也使所有活動停止。 此外,緬甸寶石業者表示,克欽邦的Lonkhin、Phakant、Mawlu及Mawhan等寶石玉石產地,已從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底暫停開採,以支持資源永續開發,並確保玉石及寶石礦的安全及高效營運。根據自然資源暨環保部的統計,到目前為止,已有1,250多個礦區獲准在可控範圍內進行小型、中型及大型挖掘,其中大部分在曼德勒省及實皆省。在限制自然資源的開採後,前幾年林產及礦產出口大幅度下降。2016年暫停開採許可,但在2年之後,緬甸的採礦業已向當地及外國投資者開放迄今。根據新規定,外國企業可以投資面積達50萬英畝(約20.2萬公頃)的大型礦區,而當地企業則可以投資各種類型的礦區。投資者可以申請開採金、銅、鉛及錫等礦石的探勘及生產許可證。約80%的礦產通過海運出口,其餘的20%則透過邊境貿易出口鄰國。
A:奧地利位在歐洲中部,北接德國及捷克、東鄰斯洛伐克及匈牙利、南接斯洛維尼亞及義大利、西鄰瑞士及列支敦士登,多瑙河由西而東貫穿北部全境,自古即為歐亞交通孔道。全國土地面積83,871平方公里,西部與南部為阿爾卑斯山區與丘陵地佔全國面積74%,東部及東北部為平原及盆地約佔全國面積26%。 奧地利的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準高,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木材加工、水力發電等,加入歐盟使奧地利直接進入統一的歐盟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外資。
A:一、隨著人工智慧(AI)更廣泛地被應用於業務流程外包行業,菲律賓數位經濟總收益至2030年預計成長至國內生產總值(GDP)之12%。在3月10日由Digital Pilipinas主辦之視訊論壇中,貿工部次長Rafaelita M. Aldaba表示,數位經濟2021年為菲國創造170億美元之收益,預計2025年將成長至250億美元,2030年將繼續增加至920億美元。 二、A次長表示,許多菲律賓新創公司均能迅速掌握新趨勢及採納新科技,並提供政府解決新冠肺炎疫情之方案,加速數位轉型亦為菲國數位經濟成長奠定基礎。貿工部去(110)年5月表示,該部發表之國家人工智慧路徑圖將協助菲國公司數位轉型,透過人工智慧來維持或增加各行業之競爭力,並鼓勵外國投資者在菲國開展業務。 三、菲國目前有50家新創科技公司運用人工智慧,包括金融科技、電子商務及數位健康等產業。該路徑圖另將透過公私合作(PPP)建立一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該中心將成為菲國科學家及研究人員研究將人工智慧應用於精準農業、醫療保健和智慧城市等領域之平台。A次長表示,對新科技、數位化和創新的投資也是對韌性、永續性、競爭力及長期成長的投資,均為經濟復甦所必需。
A:據媒體報導,沙烏地-希臘企業暨投資論壇( Saudi-Greek Business Forum)於本(2022)年3月13日在沙國首都利雅德舉行,沙烏地投資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部長 Khalid Al-Falih、希臘產業暨投資部(Ministry of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部長 Adonis Georgiadis等兩國政府及企業代表參加,雙方於活動中探討合作領域,尤其看好沙烏地觀光產業前景。 沙烏地投資部部長表示,沙烏地將透過國家投資策略(National Investment Strategy)於2030年前帶動總值3兆2,700億美元之投資商機,觀光(含宗教觀光)為首要發展產業,目標為觀光業新增50萬間房間,每年造訪沙烏地人次達100萬,並將觀光產業在GDP占比從10%提升至15%,使GDP達到1兆8,600億美元規模。
A:依據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發布之新聞稿,在本年2月份共計有98萬1,835位旅客於蘇黎世機場入出境。另搭乘瑞士境內航線旅客計72萬6,947人次,轉機旅客為25萬0,900人次,比例為26%。載客航班架次為1萬1,566航班,增加145%,載客航班的旅客人數平均為111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37%;貨運流量則為3萬5,324公噸貨物,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加24%。 資料來源: 瑞士蘇黎世機場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 日期: 2022年3月11日
A: 美國川普總統於2017年1月上任,其經貿政策以「美國優先」為基礎,一改美國過去力推「自由貿易」,改為強調美國優先之「公平貿易」,運用反傾銷稅、平衡稅、201防衛條款、232國安條款、301條款等貿易工具強化美國產業競爭力,並藉以處理與中國大陸貿易失衡問題。 美中貿易摩擦產生之主要原因包括:(1) 鉅額貨品貿易赤字:2018年美對陸貨品貿易赤字增加至約4,192億美元,佔美貨品貿易赤字48%;(2)產能過剩:中國大陸由國家主導經濟運行並對市場進行干預,對產業不當補貼,造成產能過剩;(3)竊取智慧財產:中國大陸傾國家力量,使用不符合自由貿易與公平原則政策,強制技術轉移及竊取智慧財產權。 因此2017年8月14日川普總統簽署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就中國大陸在智慧財產權、創新及科技之法律、政策、及措施或行為是否損及美國利益啟動301調查,並於2018年3月22日公布調查結果,認為中國大陸:(1)以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強迫美商技術轉移;(2)以非市場價格要求美商技術授權;(3)政策性支持陸企在美投資以獲取尖端技術;(4)網路竊取美商營業秘密等。 USTR據此陸續公布產品清單,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關稅。
A:附件清單包括: 1.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301關稅清單1 (340億美元產品加徵 25%關稅) 2.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301關稅清單2 (160億美元產品加徵 25%關稅) 3.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301關稅清單3 (2000億美元產品加徵 25%關稅) 4. (1)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301關稅清單4A (2019年9月1日生效,加徵關稅自2020年2月14日起由15%降為7.5%-1200億美元產品清單A) (2)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301關稅清單4B (原訂2019年12月15日生效,目前暫不加徵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