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據媒體引用最新市場數據報導,沙烏地國有電力公司Saudi Electricity Co. (SEC) 去(2021)年獲利自前(2020)年的30億3,000萬里雅大幅成長375%至144億里雅(約38億4,000萬美元),主因為政府推動電力產業法規及金融改革政策奏效。 上述數據亦顯示,SEC在電力銷售、供電服務開通費、輸電系統營收等都金額都見成長,使整體營收高達693億里雅,SEC董事會因此考慮年度分紅每股0.7里雅。

A:據沙烏地統計總局(GSTAT)最新統計,沙烏地去(2021)年第4季GDP較前(2020)年同期成長6.7%,去年全年GDP成長率則為3.2%,遠高於前年的-4.1%。 上述數據亦顯示,沙烏地去年GDP恢復成長,主因為非石油經濟成長6.1%,另石油經濟則小幅成長0.2%,其中,第4季民間消費及固定資產投資(fixed capital investment)分別成長9%及9.3%,出口則成長13.2%,顯示國內外需求自COVID-19疫情復甦情況良好。

A:越南總理府辦公室頃於本(3)月15日發布第1606/VPCP-QHQT號函傳達副總理范平明有關出入境管理規定之意見,其中: 同意自本月15日起針對外籍人士與海外越籍人士恢復疫情前出入境管理辦法與作業。 外交部主持、會同相關部會擬定各項雙邊、多邊出入境政策,並繼續與各國諮商新冠疫苗互相承認、頒布外籍人士疫苗護照在越適用辦法、以及通知相關國家、地區有關越南出入境管理制度等改變。 衛生部訂定符合新常態之入境醫療標準。

A:綜據義大利媒體(Il Sole 24 Ore、ANSA)2022年3月14日報導,俄烏戰爭造成包括汽油等能源價格快速上漲,為減輕民生負擔,義大利政府現刻正研議並最快將於本星期通過有關電費及暖氣用天然氣帳單分期付款機制(即期支付帳單之50%,其餘可分10期支付),以及降低汽油及柴油價格等措施。 據報導指出,為維持國家財政之穩定,義大利政府計劃將利用最近數個月自燃油費所徵收加值型營業稅(IVA)之額外稅收,做為實施此項措施之財政來源,並將對相關產業藉此謀取超額利潤情形進行干預。 根據義大利能源協會(Assopetroli-Assoenergia)統計,僅在2022年3月份燃油加值營業稅額外稅收(extragettito Iva)為2億歐元,預估2022年全年將為20億歐元,此額外稅收將至少可降低最終售價0.15歐元。又義大利中右翼政黨表示燃油各項稅賦過高,最終價格之64%來自於加值營業稅及消費稅(accise),該黨認為首先應降低消費稅,左翼政黨則呼籲應針對石油業者採取必要行動。 有關制定天然氣價格上限方面,義大利政府盼望歐盟達成協調目標;據義大利總理辦公室負責歐洲事務暨政策次長(Sottosegretario alla presidenza del Consiglio) Vincenzo Amendola在電視訪問時表示,在未來數星期內,義大利將與歐盟執委會共同研議天然氣價格控管機制。

A:為繼續執行政府第128/NQ-CP號決議有關「安全、彈性適應、有效控制疫情」暫時辦法,衛生部頃於本(16)日發布第1265/BYT-DP號函有關入境越南防疫辦法,重點如次: 對於空運入境者,應具備由檢測國家主管單位核發之出境前72個小時內之RT-PCR檢測結果陰性證書或是24個小時內快篩檢測結果陰性證書(2歲以下兒童除外); 對於陸運、海運、鐵運等其他方式入境者:亦適用空運檢測規定。倘尚未具備上述規定之陰性檢測結果證書,應於入境後前24個小時內進行RT-PCR或快篩檢測。倘檢測結果呈陰性,則可離開居留場所並依規定採取相關防疫措施。倘陽性者,應立即通知當地醫療單位,俾利取得即時因應輔導。 對於2歲以下兒童,不必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尚未施打疫苗者或尚未感染病毒者皆可入境、與父母親、親屬參加室外活動。 入境前應進行醫療申報,並依越南主管機關規定在越南居留期間安裝使用PC-COVID防疫管控應用程式。  入境後10天內應自行健康自主管理,倘發現疑為染上新冠病毒之症狀,應立即通知鄰近之醫療單位,俾利即時採取相關防疫管理辦法;經常遵守戴口罩、洗手殺菌等防疫辦法。 上開防疫規定取代衛生部第10688/BYT-MT號函有關入境者防疫規定以及第10943/BYT-MT號函有關短期工作(14天以下)入境者防疫規定等。 越南於本(3)月15日公布完全開放迎接國際觀光客後,所有入境越南之國際遊客將自本(16)日適用上述入境防疫規定。文化、體育暨觀光部將另針對國際觀光客頒佈更為詳細之施行細則。

A: 據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Singapore Commercial Credit Bureau)於本(2022)年3月15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星國商家對2022年第2季的「商業樂觀指數(Business Optimism Index)」,從第1季的5.91%下跌至5.35%。和去(2021)年同期比較,則是從3.94%強勁反彈。該中心是以銷售量、淨利、庫存、銷售價格、新訂單及招聘等6項作為前述指數的衡量指標。 上述調查報告指出,新加坡2022年第2季的銷售量、淨利、銷售價格、新訂單及招聘皆呈現擴張趨勢,但庫存從-0.75%萎縮至-1.49%。倘與2022年第1季比較,商家對第2季的銷售量、淨利、新訂單及招聘的樂觀指數都下跌,僅銷售價格從第1季的3.73%上升至第2季的5.22%。 倘以受訪者業別而言,金融及製造業最為樂觀。金融業的6項指標皆為擴張,其中庫存從第1季的0上升至第2季的7.69%。製造業亦是全部指標皆維持擴張,但銷量、淨利、新訂單及招聘的樂觀指數皆不如第1季,新訂單更從14.82%大幅下跌至3.70%。採礦業最不樂觀,所有指標陷入萎縮,招聘從0滑落至-40%。 據新加坡商務信貸資料中心總裁表示,新加坡2022年第2季的商業樂觀指數略有下跌,主要是因俄烏情勢帶給全球供應鏈中短期嚴重衝擊。全球供應鏈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已處於脆弱狀態,加上近期的地緣政治發展,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但新加坡防疫措施簡化及旅遊限制逐步放寬,內需產業成長前景仍然強勁,因此預期2022年第3季的整體商業前景將保持謹慎樂觀。

A: 由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設立的培訓機構「職總恆習(NTUC Learning Hub)」於去(2021)年12月針對450名員工及200名雇主進行調查顯示,星國勞動市場對聘僱數據分析及數位行銷專才需求極大,約半數員工及逾半雇主認同數據分析是重要技能,惟多數員工亦擔心數位化進展對工作的影響,盼雇主給予更大支持,協助提升技能。 約7成受訪員工認為新加坡就業市場前景還算樂觀,其中1成在找工作,6成不排除轉換職務。數據管理及數位行銷是較受歡迎的新興行業,但約8成受訪員工「擔心或有點擔心」數位化進展對工作的影響,其中3成認為其工作將因人工智慧技術而消失,29%認為科技應用將減少整體就業機會。 約9成受訪員工認同提升技能非常重要,並「同意或多少同意」雇主應更支持員工提升技能。約3成員工反映雇主不夠主動協助提升技能。62%員工表示會自行安排培訓,例如線上付費課程。58%員工認為,溝通能力是重要的基本技能,50%認為數據分析能力最重要。 76%受訪雇主表示對就業市場前景感到樂觀,65%正在招聘或有意招聘新員工。有意招聘的熱門職務包括數位分析(54%)、數位行銷(45%)及策略與營運工作(45%)。半數雇主認為,隨著工作向數位轉型,重新培訓員工及提升其技能是關鍵策略。約4成雇主認為採用科技將推動員工接受重新培訓或提升技能,而不致造成冗員。高達98%雇主「同意或多少同意」未來員工須兼顧「混合職務(hybrid roles)」。68%雇主認為,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重要基本技能,57%認為數據分析能力最重要。 整體而言,78%雇主在填補職位空缺遇到困難,因缺乏具備所需技能的人選。83%雇主表示正在培訓或有意培訓員工以實現業務目標,其中以製造業最為積極。約6成雇主表示,未來將透過內部或外部培訓協助員工提升技能。

A: 新加坡貿工部本(2022)年3月14日發布新聞表示,新加坡貿工部主管貿易關係部長兼交通部長易華仁(S Iswaran)同日已與法國外貿及經濟吸引力部長代理人(Minister Delegate)Franck Riester線上簽署「法國-新加坡數位與綠色夥伴倡議」(France-Singapore Digital and Green Partnership),同時發表聯合部長聲明。 謹摘陳前揭倡議重點內容如下: 倡議內涵: 新加坡與法國組成數位與綠色經濟夥伴關係,將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網路、金融創新、農業食品科技、醫療科技及教育科技領域展開合作。 該倡議旨在支持公私部門協力夥伴關係,以民間部門領頭的方式應用數位及綠色科技以提升經濟競爭力,並為兩國人民創造就業機會。 兩國將成立聯合工作小組,成員包含雙方官員代表,以監督該倡議之執行。 星國國際數位合作夥伴戰略:易華仁部長指出,該倡議是新加坡更大規模戰略的一部分,星國目標透過建立國際合作夥伴網路,讓新加坡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在快速成長的數位及綠色經濟中掌握發展機會。 星國刻正與歐盟推動數位夥伴關係:易華仁部長表示,在戰略層面上,該倡議將有助進一步探討及加強現有的多邊、區域及雙邊合作,包括星國與歐盟持續推動的歐盟-新加坡數位夥伴關係。 對於歐洲及東南亞間之合作具示範效果:易華仁部長及Riester部長在聯合部長聲明中表示,期許兩國在該倡議的架構下所做的努力,可對歐洲及東南亞之間的區域合作發揮引領效果。 星法持續強化雙邊經濟關係:該倡議也是新加坡與法國一系列更新及強化經濟關係計畫中的最新計畫。兩國承諾將發掘彼此在數位及綠色創新生態體系的加乘效益,將星法的經濟關係推到更高層次。 星法經貿關係概況: 新加坡與法國多年來維持密切的經貿關係。兩國在2012年10月簽署「策略夥伴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n Strategic Partnership),並於2017年3月簽署「法國與新加坡創新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n Innovation),將2018年定為「法國-新加坡創新年」。涵蓋法國的歐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EUSFTA)在2019年11月正式生效。 新冠疫情暴發後,兩國在2020年6月簽署聯合部長聲明,致力維持民生必需食品供應鏈的開放與連結。 法國是新加坡在歐盟的第2大貨品貿易夥伴及第4大服務貿易夥伴,同時也是星國第5大歐盟投資來源國。新加坡則是法國在東協成員國當中,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夥伴國,目前超過2,500家法國企業及300家新創公司在星國營運。

A: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於本(111)年3月14日向本地金融機構發出兩份通知書(Notices),公布針對俄羅斯所採取的各項金融制裁措施細節,並重申本地金融機構不得與指定俄羅斯銀行(banks)及實體(entities)有任何商務往來,同時應立即凍結這些銀行及實體的資產和資金。為確保這些措施得到落實,金管局並指示新加坡所有金融機構自即日起遵守通知書的規定。 金管局的第一份通知書(MAS Notice SNR-N01)規範針對俄羅斯的相關金融措施(Financial Measures in Relation to Russia): 制裁對象:「指定銀行」(Designated banks),包括俄羅斯外貿銀行(VTB Bank)、Vnesheconombank、Promsvyazbank,以及俄羅斯銀行(Bank Rossiya)等四家(通知書ANNEX);「指定實體」(Designated entities),即參與向俄羅斯運送軍事相關貨物或某些電子、電腦或電信物品活動的實體,這些實體將陸續被確認並增列到通知書中。 適用之新加坡「金融機構」(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s):包含新加坡的所有金融機構,如;銀行、金融公司、保險公司、資本市場仲介機構、證券交易所和支付服務之供應商。同時禁止數位支付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服務供應商為可能有助於規避制裁措施的交易行為提供服務。 制裁措施:包括禁止處理及凍結前述「指定銀行」及「指定實體」之資產(通知書第3條);禁止與前揭對象進行金融交易及提供金融服務(通知書第4條);禁止為俄羅斯政府和俄羅斯中央銀行,以及其所擁有、掌控或代表他們行事的任何實體,進行金融交易、提供金融援助或籌集資金的相關服務(通知書第5條);禁止與在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等地區從事某些領域活動的相關人員進行金融交易或提供金融服務。這些領域包括運輸、電信、能源以及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和生產等(通知書第6條)。 金管局的第二份通知書(MAS Notice SNR-N02)規範「不被禁止的支付和交易」(non-prohibited payments and transactions),包括: 支付指定銀行和實體的基本費用和某些服務的「合理費用」(reasonable fees),例如:保險費(insurance premiums)、雇員薪酬(remuneration of employees)、稅收(tax)、支付貸款(mortgage payments)、公用事業或電信費用(utility or telecommunication charges)以及為符合監管要求所需的費用(expense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compliance with regulatory requirements)等。 此外,制裁措施將不適用於提供審計、稅務、法律或工資服務而收取的合理專業費用及相關開支。惟金管局提醒,金融機構進行任何「不被禁止的交易或支付」活動時,必須保留準確、完整和可讀的紙本或電子記錄。 依據邇來新加坡媒體報導,新加坡金融體系對俄羅斯及烏克蘭整體曝險程度不高,新加坡三大銀行:星展銀行(DBS)、華僑銀行(OCBC)及大華銀行(UOB)前均曾對外表示專注東南亞業務,暫未受烏俄戰事影響;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亦表示在俄羅斯的投資總額僅約5億美元,占各自投資組合的比重極低(約0.1%),爰新加坡金管局此次制裁措施對星國金融體系之影響有限,其主要意義在宣示星國政府支持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之立場。

A:根據丹麥環境部於3月15日發布之新聞稿,綠色燃料對於逐步淘汰石化能源、減少氣候壓力、支持綠色成長和使歐洲脫離俄羅斯能源供應的控制至關重要。 廣泛的國會議員簽署一份加速PtX綠色燃料補助協議,旨為國內外的飛機、船舶、卡車提供綠色燃料,透過該協議使丹麥至 2030 年能建立 4-6 GW的電解能力目標。 該協議包括一項 12.5 億丹麥克朗的補貼計劃,政府將以招標的形式生產氫,為生產商提供更好的框架條件以及一些商業促進措施。 這意味自 2019 年以來,丹麥政府已投入至少 30 億丹麥克朗的資金優先用於發展PtX。   貿易和工業部長Simon Kollerup指出,丹麥公司已準備好開發和生產未來綠色燃料和綠色技術。 該協議旨在盡快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為新的綠色產業和出口商機奠定基礎,它將創造更多得綠色就業機會並加速公司在國內外的綠色轉型。

A:馬來西亞農業暨食品工業部部長羅納建迪頃於國會表示,俄烏衝突影響全球糧食供應,並將直接影響馬國的農產品進口,諸如肥料、小麥、穀類製品及植物和動物油。出口國預計會考慮採取保護措施,減少出口量,這將影響馬國農業產品進口,加上國際原油價格飆漲及其他出口國囤積小麥和穀類製品亦間接造成馬國食品價格上漲。 2021年馬國自白俄羅斯進口的氯化鉀(muriate of potash)為1億1,900萬馬幣(約2,833萬美元)。同年,馬國自烏克蘭進口葵花籽油(約9,500萬美元)、飼料(約1,617萬美元)、小麥及穀類。 另馬國自俄羅斯進口肥料,尤其是硝酸銨(ammonium nitrate)及尿素,進口額為1億5,736萬美元。馬國自俄羅斯及烏克蘭進口的食品雖僅占1.4%,但俄烏衝突將為全球糧食價格帶來嚴重影響,馬國亦無法倖免。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貿工部)副部長林萬鋒頃於國會表示,馬國政府意識到歐盟為馬國主要貿易夥伴之一的重要性,並刻正採取措施恢復馬國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MEUFTA)的談判。   2021年12月23日的最新討論中,馬國與歐盟皆注意到當前仍有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政府採購、土著政策、智慧財產權、地理標誌和清真等,並尋求就該協定的方向以進行談判。由於雙方對敏感問題缺乏瞭解,馬國內閣決定推遲2019年8月14 日的 MEUFTA 談判。   林副部長續稱,馬國針對「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本效益分析已然完成,並將於近期提呈給內閣審議。前述文件亦將上傳到馬國貿工部網站,以供公眾,尤其利害關係人參考。   馬國貿工部部長阿茲敏曾於上(2021)年11月18日與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聯合主持半導體圓桌會議,出席者包括13家在馬國營運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跨國企業,在該會議後,雙方同意草擬合作備忘錄。這項合作將有助馬國貿工部制定行動計畫以加強該國策略產品的供應鏈。這還將包括努力解決未來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或健康危機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會影響策略產品的生產,以滿足國內和國際需求。   林副部長指出,儘管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對馬國貿易的直接影響輕微,因俄烏兩個國家與馬國的貿易額僅占馬國總貿易額的 0.5%而已。2021年馬國出口至俄烏的出口額,分別占其總出口額的0.3%及0.1%;至於進口額則分別為俄羅斯(0.5%)與烏克蘭(0.1%)。然馬國需要關注該戰事對馬國貿易的間接影響,特別是在電子和電機等產業,馬國占全球晶片測試和封裝市場占有率約為13%。全球供應鏈的持續中斷、歐洲和涉及半導體產業的地區與國家的需求疲軟將對馬國的貿易產生間接影響。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國家能源公司(Tenaga,簡稱國能)頃發布消息稱,該公司已與南北大道公司(PLUS )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致力推動高速公路減碳運動,包括開放電動車充電網路、安裝能源效益監測系統,以及在休息站建築頂部安裝太陽能光伏電池板,以符合馬國政府於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   上述電動車充電站將選定數個具有高潛力的休息站安裝,而能源效益監測系統與太陽能電板,則選定在愛極樂(北部)休息站與打巴(北部)休息站頂部安裝,總產能逾360千瓦(kWp)。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新聞來源:韓聯社(2022年3月16日) 1.依據韓聯社本(3)月16日報導,受西方國家金融制裁俄羅斯影響,韓國多數信用卡如VISA、MASTER已無法在俄使用,惟銀聯(UnionPay)未參與制裁,爰與銀聯聯名之信用卡仍未停止服務,可續使用。 2. 銀聯聯名卡在韓國國內市場佔有率遠低於VISA、MASTER,惟憑藉年費低廉、移動結算便利等優勢,正不斷擴大市場。目前韓國信用卡的銀聯聯名卡年發行量約600萬張,接近韓國本土銀行巨頭新韓銀行卡的年發行量,約占韓國國內8大信用卡年發行量的18%。西方制裁俄羅斯將為銀聯擴大全球影響力提供良機。

A: 據金融數據科技公司Refinitiv統計,去(2021)年全球社會債券發行總額成長17%達1,930億美元,比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高約10倍。社會債券是永續發展債券(Sustainability Bond)的三項主要債券之一,其發行額佔永續發展債券的19.3%,僅次於綠色債券(4,890億美元)。由此可見,社會債券在永續發展投資市場的重要性,預期未來將扮演更重要角色。 社會債券是以改善社會問題為宗旨的金融債券,籌集的資金將用於社會責任項目,例如提供清潔飲用水、醫療保健及創造就業機會。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社會債券包括2021年韓國住房金融公司發行10億歐元(10.91億美元)社會債券,提供中低收入家庭抵押貸款,減輕其償債負擔。 另星展銀行及社會效應投資公司(Impact Investment Exchange,簡稱IIX)於2017年推出「Women's Livelihood Bond」,是一種「性別債券(gender bond)」,用以改善女性弱勢群體的生活,促進性別平等。2021年11月,聯合國婦女署、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及國際資本市場公會(ICMA)聯合推出促進性別平等永續發展債券的發行指導原則,提供相關項目案例,顯示未來性別債券將日益增多,用於解決工作場所及社會的性別不平等現象。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疫情推動社會債券發行活動,發行者及投資者均在尋求因應醫療風險、加速疫苗普及化、保障就業及改善經濟的方法。疫情逐漸緩和後,前述債券發行活動預計將減少,其他社會債券將增加。發行者多數為政府機構、國營企業及可跨越國界或國家利益的「超國家(supranational)企業」。金融機構將是發展社會債券市場的主要推手,推出的債券主要包括提供微型及中小企業融資以支持其業務成長及就業、可負擔得起的住房,以及協助女性創業的貸款。

A: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引述「東協加三(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SEAN+3 Macroeconomic Research Office,簡稱AMRO)」分析指出,東協加三國家銀行體系對俄羅斯銀行或經濟無直接風險,其中「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簡稱G-SIB)」對俄羅斯的風險也可控管。雖部分東協加三國家銀行在俄羅斯擁有業務或有跨境借貸關係,但風險小且可控管,預計不致對東協其他銀行體系產生廣泛的溢出效應。 俄羅斯外貿銀行(VTB)及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是最早被制裁的國有銀行,兩家銀行擁有半數俄羅斯銀行資產。VTB在中國、新加坡及越南皆有業務,但業務規模似乎不大,然而,鑒於俄羅斯兩大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一旦出現龐大信貸損失,可能暴露出迄今仍不透明的複雜聯繫。 另據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報告顯示,與10年前相比,亞太區銀行與俄羅斯業務有所減少。國際結算綜合銀行統計數據顯示,亞太區銀行對俄羅斯的債權額在2010年前呈現成長趨勢,在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後,則逐漸下跌。截至2021年第三季,全球銀行對俄羅斯的債權總額為1,047億美元,以法國(22.6%)、義大利(22.1%)、奧地利(16.3%)及美國(13.8%)佔比最高;亞太區以日本(8.8%)最高,其次為韓國。 穆迪分析公司表示,儘管亞太地區銀行與俄羅斯聯繫有限,但動盪局勢會帶來間接風險。近期俄羅斯金融機構被排除在全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支付網絡之外,岸外資產被凍結。隨著美國、歐洲、日本及其他國家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制裁已擴大至官方部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俄羅斯央行5,853億美元外匯儲備中,大部分在歐洲及北美,其中相當部分是黃金;中國及日本則分別佔13.8%和10%。 分析報告指出,俄烏情勢仍不斷惡化,幾乎每天有新的制裁措施出爐或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例如美國宣布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日本信用卡公司JCB跟隨威士(Visa)及萬事達(Mastercard)加入制裁行列,但相關制裁的影響仍未明朗。顯而易見,一系列制裁將刺激俄羅斯加強與中國的金融合作,俄羅斯已與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互換額度,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佔13.1%,歐元、美元及日元則分佔32.2%、16.4%及5.7%。

A:奧地利位在歐洲中部,北接德國及捷克、東鄰斯洛伐克及匈牙利、南接斯洛維尼亞及義大利、西鄰瑞士及列支敦士登,多瑙河由西而東貫穿北部全境,自古即為歐亞交通孔道。全國土地面積83,871平方公里,西部與南部為阿爾卑斯山區與丘陵地佔全國面積74%,東部及東北部為平原及盆地約佔全國面積26%。 奧地利的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準高,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木材加工、水力發電等,加入歐盟使奧地利直接進入統一的歐盟市場,帶來了更多的外資。

A:德國位於歐洲心臟地帶,東鄰波蘭、捷克,西接荷、比、盧及法國,南界瑞士、奧地利,北至丹麥及波羅的海。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由16個邦組成,首都與最大城市為柏林。德國氣候溫和,季節分明,人口約8,300萬,為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重要自然資源包括鐵礦、煤礦、草木灰、木材、褐煤、鈾、銅、天然氣、鹽、鎳等。

A:泰國位居中南半島之心臟地帶,東部及東南部與柬埔寨交界,南接馬來西亞,西鄰緬甸,東北及北部與寮國接壤,南臨暹邏灣,西南面印度洋,地處戰略要衝。泰國積極參與東協組織(ASEAN)及聯合國(UN)之相關會議及活動,2022年泰國更擔任APEC主席國。 台泰產業界持續有密切的互訪、合作與交流,在產業合作方面,透過臺泰產業鏈結高峰論壇,在食品生技、紡織、智慧城市、自動化及循環經濟等領域進行合作,並已有多項成果。

A: 奧克拉荷馬州州長Kevin Stitt、路易斯安那州州長John Bel Edwards和阿肯色州州長Asa Hutchinson於3月10日共同宣布將建立三州跨黨合作夥伴關係,以爭取成立一個開發和生產清潔氫供作燃料和製造原料之清潔氫區域中心。 2021年通過之《基礎建設、投資和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 IIJA)要求美國能源部 (DOE)應選擇並提供資金扶植清潔氫區域中心(Regional Hydrogen Hub)。依據該法案能源部的選擇標準應包括∶當地生產氫氣的原料是否充裕、潛在用戶、地理位置和對就業的潛在影響等因素。奧克拉荷馬州、路易斯安那州和阿肯色州爰協力規畫爭取此一計畫。三州州長均已指定各州能源和環境部門主管作為聯絡人以協調境內公民及研究機構共同促進氫開發和使用並研提計畫。 路州州政府發布之新聞稿指出,這三州的產業和地理特性適足以發展整個氫產業鏈,在協助解決工業、製造和運輸等高碳排產業進行脫碳亦獨具優勢,例如從奧克拉荷馬州到阿肯色州、沿著密西西比河到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的內陸航運系統;現有的聯運鐵路系統;貫通奧克拉荷馬州、阿肯色州到墨西哥灣的現有輸油氣管設施,以及州際高速公路。更重要的是,新的大型清潔氫氣生產中心即將上線,氫氣用途已進入示範階段。新聞稿並未提及若爭取成功時將如何分配預算及產業鏈架構。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