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71號   鑒於近來德國與部分國家國防預算持續調增,總部位於杜塞道夫(Düsseldorf)的軍備商「萊茵金屬集團」(Rheinmetall)正為訂單熱潮加緊備料。執行長Armin Papperger表示,原本該公司預估,2022年軍用商品銷售額比上年約可成長10%,但目前俄烏戰事令預期可能上增至20%。到明年中,Rheinmetall將在德國、英國及澳大利亞新聘1,500至3,000名員工,以處理預期的大量訂單。儘管訂單仍有待簽訂落實,但預計到年底將擴大招聘,現已有700到800個聘僱廣告,惟現有設備上族應付,暫不需要新建工廠。 Rheinmetall現有員工約24,000名,在德國擁有5家工廠,另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奧地利、瑞士、義大利、匈牙利、南非及澳大利亞等地皆有生產。由於俄烏戰事爆發,若干歐盟國家宣布調增國防預算。德國聯邦政府希望為國防軍裝備設置1,000億歐元的專項基金。據Papperger稱,僅彈藥一項就計劃投資200億歐元,已接獲軍方「許多詢問」。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Rheinmetall向德國政府提出價值420億歐元的長期供貨方案,產品內容涉及坦克、彈藥、軍用卡車及其他物品。 據P執行長的說法,德國聯邦國防軍的彈藥庫存極少,而Rheinmetall可以在6到12個月內交付價值120億歐元的彈藥。軍用卡車的交貨時間約為12個月,Boxer輪式裝甲車長達18 個月,Puma步兵戰車24個月。粗略估計,Rheinmetall三分之二的銷售額來自軍備,另三分之一的業務來自汽車供應商。除了彈藥、坦克及裝甲運輸車,該商還生產武器與防空系統。 Rheinmetall目前的訂單金額累計約達245億歐元,再創新高,前景樂觀:2022年銷售額增幅可望在15%與20%之間,銷售報酬率攀升逾11%(上年:10.5%)。

A: 法國迴聲報(Les Echos)本(3)月17日報導,法國卡斯提總理於16日公布之產業韌性緊急計畫(Plan de resilience),盼透過多項經濟紓困措施,協助受俄烏戰事及能源價格飆漲衝擊之產業及企業度過難關。 本次政府公布之產業紓困相關措施重點如下: 高耗能企業:政府預計提供高耗能企業補貼總額達2,500萬歐元,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表示,不論企業所屬產業或規模大小,符合以下3項條件且確有經營困難事實,即可申請補貼:(1)氣電能源支出占營業額 3%以上;(2)該項支出自俄烏戰爭以來至少增加 40%;且(3)本(2022)年營運有所虧損。政府主要係補助額外增加能源支出之50%,將在符合歐盟規範下進行,細節後續再發布。L-M部長指出,目前尚無法確切瞭解相關業者的家數,但預計涵蓋產業包括金屬冶煉、化學、紙板、食品(尤其是製糖廠)及部分農業生產等。 農業:政府將補助農業化肥、穀物及能源支出,法國農業部長Julien Denormandie重申法國並無食物短缺之虞,但因化肥、穀物及動物飼料價格暴漲,將採強而有力措施協助業者因應。針對油價部分,農民將受益於非道路柴油 (GNR)每公升稅前降價15分之優惠,另上年能源產品國內消費稅(TICPE)」可提前報銷。在動物飼料部分,政府自3月中旬起將針對因俄烏戰爭產生之額外成本,提供畜牧業者4個月的補助,預計補助總額為4億歐元。此外,政府考慮針對不在上述補助範圍,卻因成本高漲而財務惡化之業者,提供雇主社會保險費用減免措施(預計6千萬歐元),並將原訂本年之化肥監管措施、推廣有機肥使用並運用休耕地以增加產量等。 漁業:補貼漁船油料支出:政府重申維繫漁撈作業之決心,考量油料成本占漁船費用支出超過3分之2,自本月16日至7月31日止,專案補助漁用柴油每公升35分。同時,地方政府亦將另為漁民提供額外補貼。 運輸業:加速核退TICPE稅(且改以每月作為基準,以納入每月價格波動),業界使用油料每公升減價 15分,與一般消費者相同;然而上述措施不符眾多資方組織(如公路運輸聯盟FNTR、運輸及物流聯盟Union TLF及歐洲公路運輸業者組織OTRE)之期望,渠等呼籲應提供直接補助措施,盼政府能提供業界專用之優惠限價油料制度。報導指出,總理已責成交通部長Jean-Baptiste Djebbari邀集業界代表共同研商額外補助模式,補助預算額度為3億歐元。 營建業:政府對於無法如期履約之公共建設承包業者免予開罰。卡斯提總理指出,由於營建業深受建材及燃料價格波動衝擊,公共建設承包商若證實確因俄烏危機影響無法如期履約者,公務部門應破例視為無法預期之不可抗力因素,而不予執行調價或逾期違約罰則。  

A:資料來源:德國能源與水力產業協會(BDEW)、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30070號   全德最具指標性之「德國能源與水力產業協會」(BDEW,具1,800個會員,包含德國前4大能源供應商Eon、Vattenfall、EnBW、RWE及地方公用事業均為其成員)於2022年3月16日發布報告,建議全德務須儘速大規模建置太陽能發電面板,俾減少對俄羅斯能源進口之依賴、實現能源自主與氣候目標。 BDEW指出,目前德國聯邦政府訂定2030年太陽能發電容量達200 GW之目標,可謂雄心勃勃。據BDEW估算,全德目前太陽能總發電量能約為59 GW,爰自本年起,全德每年平均至少須增加15 GW太陽能面板之設置,始可能達標。然而,過去2年來,每年新增太陽能面板量能約僅5 GW左右,因此,每年15 GW之目標甚具難度。 BDEW呼籲政府須儘快消除現有障礙,以便自本年起大幅增設太陽能面板。BDEW主席Kerstin Andreae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顯現德國對化石燃料進口之高度依賴。為免受制於人並實現氣候目標,德國必須加速再生能源擴張,太陽能將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能源,且其設置形式多樣,可配合建物與地形選擇不同應用類型之彈性,係一大優勢。 BDEW建議,德國必須檢視與排除太陽能面板設置速度無法加快之瓶頸,建議行政部門大幅增加設置太陽能面板招標量、透過立法,規定全德1%土地面積應運用於太陽能面板擴建、公共建築應強制安裝及採用太陽能系統,另並應提高一般民眾參與,使全民均可自太陽能面板建案中獲益。 謹按:德國目前約有9%電力來自太陽能發電。聯邦政府前於2021年11月執政聯盟協議中(由德國社民黨SPD、綠黨Grünen、自民黨FDP等3執政黨聯合發布),已提議新建商業建物之屋頂,須強制安裝太陽能面板。惟相關提案是否落實,以協助德國如期達成2030年太陽能200 GW發電量之目標,目前成效似不理想。

A: 本(111)年2月下旬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對巴西農業影響及衝擊主要為; 巴西與俄羅斯存在貿易逆差,2021年巴西自俄羅斯進口總額56億9,800萬美元,其中化學肥料進口額計34億7,700萬美元,俄羅斯則對巴西貿易逆差,出口額僅15億8,700萬美元。而巴西與烏克蘭之雙邊貿易額不高。巴西所需的化肥83%為進口,其中自俄羅斯進口佔20%,是主要供應者。 化肥:巴西農牧部表示,目前化肥庫存對不會影響本年6月將收成之作物,已有庫存或已進行施作。惟本年10月起為黃豆及玉米的夏季收成期,恐因化肥供應減少,影響巴西農業生產。但巴西農民已感受化肥漲價之壓力,自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巴西進口的化肥價格,已飆漲129%。 玉米:俄烏戰爭導致玉米價格飆漲,巴西農牧部預測,如果巴西本年收成一如預期,將超越阿根廷,成為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僅次於美國。根據預測,2021-22年期收成將增加29%,強勁的全球需求以及有利的匯率,預估可巴西玉米出口量在2022年成長67%。惟倘戰爭延續,肥料進口受阻帶來的衝擊恐超越價格上漲之利益。 小麥:巴西2021/2022期預計生產1,400萬噸小麥,而進口量預計為650萬噸,阿根廷是巴西最大的小麥供應國,自俄烏進口不多,但俄烏衝突已造成小麥國際價格上揚45%,較2021年上漲1倍,推高民生基本物價成本。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3)月18日報導,鑒於俄烏戰爭演變及其衍生經濟衝擊具高度不確定性,OECD日前雖未循例發布經濟成長率預測,但仍警告此場戰爭恐將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減少1%。   OECD秘書長Mathias Cormann表示,歐洲一向與俄國貿易往來密切且甚依賴其能源供應,受害最深,歐元區 GDP恐因此減少1.4%。此外,原俄烏主要供應之能源與農產原料價格因戰事飆漲,恐將造成全球價格平均額外上漲 2.5%,歐洲則平均額外上漲 2%,惟仍因該國對俄烏依賴程度高低與產業類別而有不同。   除上述消費與投資之社經打擊外,當務之急係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之空前人道主義危機,OECD認為除歐盟各國均應分攤大批難民之安置重擔外,另一要務則是優先對低收入家庭與受害最大之企業伸出援手,提供臨時補助。   至於金額來源,OECD呼籲應由天然氣與石油公司近來因能源漲價而獲之 2,000 億歐元超額收益來支付。B首席經濟學家總結指出,長期而言,各國須加強投資創新效率,以降低對俄國能源之依賴並擺脫化石燃料。

A: 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社會紛紛對俄羅斯採取經濟、金融及禁運等一連串影響深遠之制裁。俄烏出口均受阻,造成大宗作物、天然氣及石油價格飆漲,雖巴西除化肥外,就上述產品對俄羅斯及烏克蘭依賴度不高,但俄烏戰爭所帶來之「價格效應」已造成巴西2月份通膨值超過2015年來之歷史水準,累積12個月通膨率達10.54%。 另,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於3月11日宣布油價漲價,預計將使巴西本年通膨率由原預估之5.65%,隨著油價調漲恐超過6%,甚至接近7%。巴西貨幣政策委員會(Copom)為因應持續性通膨,已於3月15日決議將基準利率(Selic)調升至11.75%。金融市場預估Copom委員會5月將續調升基準利率,並於2023年維持高利率水準,以緩解巴西通貨膨脹加劇之壓力。

A:巴西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Copom)宣布將基準利率由10.75%調高至11.75%,該委員會表示,預計在5月時會再度調升1%左右。此次係巴西央行自2021年3月以來第9次調升,也是2017年2月以來之最高利率水準。 受俄烏戰爭影響,使幅員遼闊多以貨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巴西境內,近日因油價上漲導致通膨問題雪上加霜。爰巴西央行盼以升息之方式來減少通膨上漲之速度,並表示,現行利率之調整可有效抑制通貨膨脹之惡化,該委員會未來也將視經濟實際狀況進行貨幣調整。巴西央行升息之決定符合金融市場預期,市場未受巴西加息劇烈震盪。惟經濟學家指出,高利率使貸款成本增加,不利於生產及消費,將使企業及全國經濟復甦步伐放緩。

A:綜合美媒及美國聯準會3月17日報告,美國本年2月工業生產增長+0.5%,其中製造業增長+1.2%、礦業增加+0.1%、公用事業則降低-2.7%;產能利用率從77.3%增至77.6%,創近3年高點,惟較1972至2021年長期平均低1.9%。   本年2月製造業成長強勁增長+1.2%,為4個月來最大漲幅,多數產業類別均出現增長,僅汽車暨零件降幅較大為-3.5%,倘剔除表現不佳的汽車暨零件,製造業生產則增長+1.5%,顯示晶片短缺仍限制汽車生產,且全球供應鏈脆弱與原物料成本攀升,亦增加製造業復甦複雜度;公用事業生產降低-2.7%,顯示全美回復季節性平均溫度,暖氣需求減少;礦業生產微幅增長+0.1%,較上月增長1.3%為低。   展望美國製造業未來發展,倘與歐洲製造商相比,美國製造商與俄羅斯相關供應鏈較少,中國重新實施封城等新冠防疫措施恐為更大潛在威脅,美國製造業近期仍將呈現溫和成長趨勢。

A:綜合美媒及美國勞工部3月17日報告,美國最新每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1.4萬,較前一週22.9萬減少1.5萬,較華爾街日報預測22萬為佳,繼續維持近歷史低點;另截至3月5日當週,連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141.9萬,相當投保就業保險勞工的失業率為1%,較前一週149萬減少7.1萬,為1970年2月底以來最低水準。   經濟學者指出,美國勞動市場需求強勁,預期未來數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仍呈現下降趨勢,然烏俄戰爭加劇高通膨情況,以及潛在新冠變種病毒傳播將為短期最大風險。

A:保加利亞索菲亞環球電子報(Sofia Global)報導,根據保加利亞國家統計局(NSI)最新數據,該國本(2022)年2月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10%,創2008年10月(10.9%)以來新高。 去(2021)年2月保加利亞CPI仍呈現負0.1%,惟過去12個月呈現大幅上漲。以月份比,本年2月為 1.4%,1月份為1.5%,2月份食品及非食品價格較上(1)月上漲3.2%及 0.8%,服務價格下跌 0.2%,與去年同期相比,前述價格則分別上漲13.2%、10.3% 及5.8%。 倘調整至符合歐盟標準CPI,本年2月保加利亞CPI月增1.2%,年增則達8.4%,創2008年11月(8.8%)以來新高。上漲最多類別則為交通成本(16%)、食品和飲料(13.1%)、住房及公用事業價格上漲 (12%),而該三類別即佔歐盟CPI一籃子商品與服務約48.5%。  

A: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報導,Çanakkale 1915大橋訂於本(3)月18日舉行落成典禮,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Erdoğan)將親自出席揭幕。 該橋橫跨達達尼爾海峽,連接Çanakkale省Gelibolu區歐洲一側及安納托利亞側Lepseki區,未來亞洲及歐洲間旅行僅需6 分鐘;該橋亦將成為伊斯坦堡 Silivri及Savaştepe 地區高速公路之連接點。 本日開通儀式後,Çanakkale 1915大橋將被公認為世界主跨最長吊橋,其主跨長度為 2,023公尺,超過日本明石海峽大橋32 公尺。該橋總高度為 318公尺,僅次於伊斯坦布爾 Yavuz Sultan Selim 大橋,為土耳其為第二高橋樑,第三高之建築。 Çanakkale 1915大橋高度及開通日期具有其歷史意義, 3月18日是Çanakkale勝利 107 週年和烈士紀念日,另橋長2023,亦為對20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100週年之祝賀。 土國交通部長 Adil Karaismailoğlu 表示,Çanakkale 1915大橋比原計畫提前一年半建成,預計可為土國帶來約 4.11 億歐元之經濟效益。另執政黨副主席Bülent Turan亦表示,該橋將成為土耳其旅遊業的明珠,振興土國旅遊業、農業和工業。  

A:根據丹麥新聞媒體於3月17日報導,爭議多年的丹麥軍事預算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再次成為焦點,政府亦於6日達成歷史性國安協議,將於2033年之前擴增國防軍備預算達GDP之2%, 相當於到 2033 年丹麥每年的國防開支將增加 180 億丹麥克朗。據丹麥國防部數據至2021年目前服兵役之軍人99%為志願役,目前總兵役人數為4,770 名其中有 3,463 名男性和 1,307 名女性。   眼前俄烏戰爭反映丹麥內部軍防能力需擴增, 許多政黨希望在明年即將到期的國防協議談判之前,確定擴增徵兵人數。保守黨希望這個數字漲一倍,丹麥人民黨認為應該增加兩倍,而自由黨尚未有一個確定數。 目前3黨同意為加強軍備能力應延長現在為期四個月的入伍培訓是絕對必要的。   一名獨立丹麥國防軍事專家Hans Peter Michaelsen 指出,即便擴增兵役人數為加強丹麥軍事防備首要訴求,但培訓一名後備兵,需要良好的軍事教育,且需要時間。徵兵本身並不是目的,而只是在急需時備有強力的防禦後備部隊的一個手段。 渠指出,如果需要從徵兵中從招募為戰鬥部隊,需至少12-18個月的培訓才能養成戰鬥士兵。丹麥可能在 2024 年才能開始實施更長的兵役教育, 徵兵需要時間,金錢及空間,而且必須權衡有更多徵兵是否有相對的可用資源利益。丹麥需要分析應該擁有什麼規模的防禦力以及將擁有什麼樣的任務。 現在最大的主要挑戰是這些國防經費應該花在什麼地方。 渠另指出, 不僅在徵兵上, 在武裝部隊的採購方面, 亦必須分析購買的國防新設備是否符合未來國防所需。此外, 目前的癥結為很難預測獲取和建立的的軍事能力是否能迎合未來安全政策情景, 2033 年全球發展為何,仍難以預料。   哥本哈根大學軍事研究中心的分析師Jens Wenzel Kristoffersen 認為,現在應由武裝部隊來確定未來會接手哪些任務以及需要什麼。

A:根據丹麥財經媒體於3月17日報導, 全球對俄羅斯的制裁大增, 導致俄羅斯持續威脅在該國的外國公司將被強制國有化的可能。 據丹麥統計局及央行之數據, 2019年丹麥對俄羅斯的直接和間接投資達 750 億丹麥克朗,丹麥在俄羅斯開設 155 間分公司和擁有將近21,500 名員工。如果真的走到強制國有化的這一步會是什麼樣子呢? 以下為丹麥兩位教授對俄羅斯威脅國有化的評估:   根據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CBS 之公司法教授 Søren Friis Hansen 的說法,俄羅斯有兩種選擇。一種可能性是 , 俄羅斯政府將接管公司本身的管理,並且將繼續盡其所能生產,但是,這取決於公司的情況,因為如果公司需要來自母公司的商品、服務或融資,這可能會很困難; 第2個選項是,俄羅斯可能會選擇接管該公司的股份,這樣國家就會成為所有者。   根據奧胡斯大學經濟學教授Philipp Schröder的說法,最“文明的方式”將是,俄羅斯政府獲得該公司的多數股權,但該公司仍能獲得一部分利潤。但我認為他們將不會, 表面上聽起來俄羅斯不在乎外國公司,不再想做生意,但其實是只想自營,因為己有員工。   無論俄羅斯選擇怎麼做,F教授指出,俄羅斯的公司仍將面臨制裁帶來的問題。這將使與外國母公司的合作變得困難。即使外國母公司持續經營在俄羅斯的分公司,母公司在子公司的盈利或融資方面會遇到問題,並將會面臨許多困難。 渠強調,從東德,俄羅斯將私營公司國有化的歷史角度來看,強制國有化也不是很成功。很少公司在共產主義垮台中倖存下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公司不是已經破產,或者是即將破產。   DI 的副主任Peter Thagesen指出, 誰將成為強制國有化的失敗者? 毫無疑問,俄羅斯。因為俄羅斯將永遠無法再次吸引外國投資。  

A:資料來源:德國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 文號:1114030073號   根據德國聯邦疾病防治研究所Rober Koch Institut(簡稱RKI)公布截至2022年3月18日凌晨03:00止之統計,最近24小時內,德國新增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病例數297,845(前一日+294,931),為自疫情以來新高紀錄。 最近7日平均每10萬居民染疫指數也連續第15日升高,首度突破1,700點關卡,來到1,706.3,較前7日升幅約22.4%。 自疫情發生以來,累計德國共有1,828.7萬餘人染疫。亦即全德8,315萬餘人口中,平均21.99%居民曾經染疫。 近24小時因COVID-19死亡人數226人(前一日278),累計全國因COVID-19已有12.6萬人病故。全德之COVID-19死亡率目前約為0.69%。 德國目前疫苗接種情形呈現極為緩速增加之現象,全國近76.5%居民至少接種過1劑新冠疫苗,打過2劑人口比例約75.8%,打過「加強劑」(第3劑)之比例約58.1%。但仍有23.5%之德國人不願接種(反對現有疫苗)或不能接種(例如因重病或其他過敏體質),總數約1,950萬人。另約占人口4.8%之0至4歲嬰幼兒(約400萬人)尚無獲授權之疫苗可供接種,也就是說,全德仍有約2,350萬人沒打過疫苗,占總人口之28.3%。目前德國僅有少數人接種第4劑新冠疫苗,其中包括70歲以上高齡者、醫療院所職工、或經醫師評估需再注射補強針者。 根據RKI每周四定期發布之一周疫情通報,新近德國疫情發燒不退,主要與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的亞型變種BA.2散布迅速有關。RKI分析,Omicron亞型變種BA.2上周隨機抽樣占所有新增確診之比重約50%,而本周四則來到62%。不過,RKI特別註明,經比對BA.2變種的重症與死亡率並不高於其他變種,民眾無須過慮。 由於德國聯邦政府已訂於3月19日之後取消絕大多數防疫管制,僅留極少數之配戴口罩規定(如:大眾運輸系統密閉空間內、進出醫療院所等),且3月21日起,大多數辦公場所也不再限定應採取遠距或居家工作為主,因此部分地方政府為防疫情失控,仍依照德國傳染病管理法之授權,保留部分較中央訂定較為嚴格之現有管制作法。目前已知多數地方政府有意延長現有管制措施至4月初,再視情況調整寬嚴程度。

A:出處:NL Times, 2022/03/18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希望將離岸風能產量增加一倍   荷蘭時報NL Times報導,荷蘭政府正投入數十億歐元以建造更多的離岸風電場。新的風電場的發電量必須比當前增加一倍,至2030 年增加 10 gigawatts的電力。擴建離岸風電是為了幫助荷蘭工業綠化,並實現 2030 年的氣候目標。   據消息人士指出,擴建離岸風電計畫幾乎已具體成型,荷蘭氣候與能源部長 Rob Jetten 和基礎設施與水資源管理部長 Mark Habrbers 希望在3月18日的內閣會議中敲定最終細節。   目前荷蘭在 IJmuiden 和 Egmond aan Zee 附近有離岸風電場,並正在 Zeeland 海岸建造風力發電園區。但由於歐盟氣候目標更加嚴格,因此荷蘭需要生產比原定目標11 gigawatts更多的風能。   荷蘭政府希望在北海再建造 750 至 800 台大型風力發電機,計畫場址位於南荷省與北荷省海岸幾十公里處。實現此目標所需的數十億歐元將主要來自氣候基金,內閣於聯盟協議中已指定 350 億歐元作為實現氣候目標用途。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 本(2022)年2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229.5億美元,較上(1)月份減少25.6%,惟較去年同期成長13.2%。累計本年前2個月南出口金額約53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2%,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142.9億美元,成長24.1%,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395億美元,成長5.9%。 本年前2個月計有9項產品之出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71.6%,其中有4項出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手機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83.0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1%;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出口金額78.1億美元,成長7.4%;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60億美元,成長6.9%;紡織成衣品58.71億美元,增加30.9%。

A: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本(2022)年2月越南進口金額約252.8億美元,較上(1)月份減少14.2%,惟較去年同期增加21.9%;其中越資企業進口金額為82.8億美元,減少17%,外資企業進口金額170億美元,減少12.7%。累計本年前2個月越南進口金額約54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5.9%,其中越資企業之進口金額為182.5億美元,增加16.9%,外資企業進口金額364.8億美元,增加15.4%。 本年前2個月計有13項產品之進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之71.6%,2項進口金額逾50億美元,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進口金額134.21億美元,增加26.4%;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67.77億美元,減少0.8%。 在進出口市場部分,本年前2個月,中國仍為越南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金額為208億美元;對中國逆差134億美元,增加78.8%,越南對歐盟順差約55億美元,增加56.6%;對日本順差5.66億美元;對韓國逆差65億美元,增加24.4%;對東協逆差15億美元,減少18.1%。 本年2月份貿易逆差23.4億美元,前2個月貿易逆差約9.37億美元;其中越資企業係逆差39.6億美元,而外資企業(含原油)則順差30.2億美元。

A:越南政府頃於本(2022)年3月17日頒布第38/NQ-CP號決議有關2022年至2023年防疫、抗疫計畫,其中訂定各項目標,具體如次: 保障新冠疫苗接種覆蓋率:至本年第一季末,完成12歲至18歲以下者第二劑接種、18歲以上者第三劑接種;於本年9月前完成5歲至12歲以下者接種。 控制疫情蔓延:各級政府具備防疫、抗疫方案;民眾遵守適合之防疫措施、企業、團體機構進行疫病傳染風險評估並更新、呈報評估結果;提出符合疫情不同階段情勢之彈性且適當的病例發現與監督策略;將新冠死亡比例減少至亞洲平均比率以下。 提高衛生體系能力、加強投資採購醫療設備以及各級醫療診所急救品質、提供預防醫療與基層醫護適當的待遇制度。 保護容易遭受疫情影響之弱勢對象,包括高年齡者、有慢性疾病者、身心障礙者、孕婦、孤兒、少數民族、都市移工等。 保證防疫、抗疫資訊宣導:保證提供民眾完整、正確且即時之防疫、抗疫措施;所有團體機構、企業皆使用QRCODE來管理人員進出與輔導民眾依主管機關進行資訊申報;100%從事疫苗接種、檢測、診治之單位即時、充分更新相關資訊。 保障防疫與經濟社會復甦發展及維持民眾生活穩定同時進行。

A: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資料顯示,本(2022)年2月份來越國際旅客約2萬9,500人次,較上(1)月份增加49.6%,並較去年同期增加169.6%。累計本年前2個月來越之國際旅客人數4萬9,20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71.7%;其中以運輸工具別統計,利用空運來越之旅客人數為4萬3,20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35.4%;由陸路來越之旅客人數近6千人次,減少41.7%;海運來越之旅客人數僅為28人次,減少53.3%。 以旅客國別統計,前2個月亞洲地區來越之旅客人數為3萬2,723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2.1%,其中主要市場來越之旅客統計如次:中國旅客7,079人次,減少31%;韓國旅客為8,643人次,減少30.2%;日本旅客為2,755人次,增加71.5%;台灣旅客為4,394人次,增加209.4%;寮國旅客為3,519人次,增加39.4%。 歐洲旅客部份,前2個月份來越之旅客為1萬13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298%。美洲地區來越之旅客近4,826人次,增加442.2%。澳紐旅客為1,364人次,增加430.7%。非洲旅客為201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6.9%。

A:資料來源:‌https://ec.europa.eu/eurostat/documents/2995521/14358239/2-17032022-AP-EN.pdf/7bd82074-c752-a9bf-dfce-8e9b4eaf666e?t=1647426403308​    歐盟統計局於2022年3月17日公布本年2月通膨數據,歐元區本年2月通膨5.9%,較1 月 5.1%為高,去年同期數據為0.9%。歐盟本年2月通膨6.2%,較 1 月5.6%為高,去年同期數據為 1.3%。   歐盟個別國家部分,本年2月通膨最高為立陶宛(14.0%)、愛沙尼亞(11.6%)、捷克(10.0%)、比利時(9.5%);通膨最低的為馬爾他及法國(均為4.2%),葡萄牙、芬蘭及瑞典(均為4.4%)。與 1 月相比,僅荷蘭與波蘭通膨稍降,其餘25個成員國通膨均上升。   歐盟統計局指出,2月份拉高歐元區通膨主要因素為能源(上漲3.12百分點)、服務業(上漲1.04 百分點)、食品、酒精和煙草(上漲0.90百分點)和非能源工業產品(上漲0.81百分點)。   另據彭博社2022年3月17日報導,2月份能源價格飆漲使歐元區通膨幅度高於預期,加上烏克蘭戰爭對經濟帶來高度不確定性,也對歐洲央行縮小財政刺激規模帶來挑戰。歐洲央行總裁Christine Lagarde重申其承諾,將以漸進、靈活方式結束大規模資產收購及提高利率。歐元區官員對經濟前景仍樂觀,即使有戰事,歐元區19 個國家地區經濟持續復甦,勞動力市場也處於1970 年代以來的最佳狀態。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