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來源 : 芬蘭政府 (Finnish Government)                  為達到2030年重點產業減碳50%及2035年碳中和之芬蘭氣候目標,芬蘭政府已加強採行相關措施,確保減碳570萬噸之目標,前述重點產業包括農業、交通運輸業、建築物特定暖氣與資源回收管理。 芬蘭氣候部長Emma Kari 表示,芬蘭政府致力於氣候中和與減碳目標,將更為清楚且加強重點產業的施行措施。此次俄烏戰爭事件更確認芬蘭政府一直以來的氣候政策及2035年碳中和目標之正確路線,即脫離依賴化石能源,使芬蘭成為無化石燃料之福利國家,加速綠色轉型的重要性日趨增加,且可靠綠色解決方案帶來工作機會。 芬蘭部會層級氣候變遷能源政策工作小組(Ministerial Workding Groupo on Climate and Energy Policy)將依氣候變遷政策計畫(Medium-term Climate Change Policy Plan)所得意見,制定未來重點產業之施行措施,包括鼓勵物業友善氣候之投資,如使用地熱或採購綠能車輛、逐步淘汰汽油暖氣設施等。 另,針對農業減碳措施,將提高減碳目標至2030年40萬噸,同時提高農業利潤,採行措施包括改善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技術、減少乳牛甲烷排放量、準備氣候糧食計畫(Climate Food Programme)等。交通運輸減碳措施則包括持續準備碳交易以弭補國家或歐盟政策可能不足之處、加強改用生質能同時提高生質能發電至4 TWh。

A:資料來源 : 挪威新聞摘要 (PS Norway)     隨著綠能產業成為挪威重點發展產業之一,挪威能源公司Trønderenergi和能源投顧公司Hitecvision共同成立一家綠能公司,雙方各持股50%,共同開發綠色能源及新能源科技。Trønderenergi旗下的Tension公司,將轉移主要業務為氫能源與電力分配,各19%和60%至新成立的公司。Hitecvision則提供主要的資金來源。

A:法國費加洛報(Le Figaro)本(3)月21日報導,俄國入侵烏克蘭不到一個月已震撼全球糧食供應鏈。報導分析,近年來法國家庭自炊或湧入鄰近農場採購在地食材之消費型態逐漸興起,新冠疫情爆發更使其加速盛行;加上消費習慣轉變為更加注重健康飲食,致表面上選用本地食材、國產農產品或食品短鏈供應似乎已成飲食消費模式之新支柱,惟上(2)月底開打之俄烏戰爭卻凸顯出法國仍不可能完全百分百在地生產所有食材之現實。   報導指出,俄烏兩國出口全球三成的小麥,僅烏克蘭就佔全球葵花籽油貿易之50%,除了超市貨架上油瓶,還有多種日常加工食品,如吐司、洋芋片、甜甜圈或調理包等均有使用。而歐洲農民為幼苗施肥之肥料中也有 25%來自俄國。   戰事封鎖黑海港口停運,不僅晉身新 ‘黃’金的葵花籽油供應受威脅,預計麵包肉品很快也會間接因飼料穀價波動而上漲。疫情與地緣政治危機再度凸顯飲食消費對世界貿易之依賴;法國農經研究所 Inrae經濟學家指出,前(2020) 年疫情爆發,在地消費旺盛,亦是全球農產品貿易最密集之一年。   雖然法國乳製品、穀類、肉品或糖可自給自足,但百分百完全僅消費國產蔬果、蛋白質、家禽或魚類,卻非一蹴可幾,去年法國與歐盟 26 個會員國之農產品貿易逆差達30億歐元,“法國農場”之招牌近年來似乎略顯遜色。儘管在地消費意識抬頭,歐盟「從農場到餐桌策略」近來卻漸引發質疑等,諸多挑戰勢必使糧食主權問題再度成為西方政策之核心,毫無疑問亦將成為法國總統大選熱門議題之一。

A:出處:NIS News Bulletin, 2022/03/21 單位:歐洲地區/荷蘭/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   荷蘭政府支持歐盟協調採購天然氣   荷蘭新聞簡報NIS News Bulletin報導,荷蘭氣候部長Rob Jetten與其他歐盟國家部長磋商後表示,荷蘭支持歐盟成員國協調採購天然氣。   Jetten部長表示,先前荷蘭一直反對政府干預天然氣市場,但由於現在天然氣變得越來越稀缺、昂貴,歐盟希望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因此歐洲國家必須共同努力。   Jetten部長認為,歐洲國家在世界市場上協調購買天然氣是一項具體措施,可在短期內緩和歐盟的能源危機。荷蘭、法國和比利時即為在採購方面進行專家合作的例子。   Jetten 部長表示,荷蘭政府準備提供資金擔保,激勵相關能源公司為冬季供氣,期望至 2022年10 月 1 日止,荷蘭明年冬天的天然氣儲量至少達 90%,而2021年冬天開始時,荷蘭的儲氣量處於歷史新低紀錄。Jetten 部長亦考慮指定一專責單位,負責儲存足夠天然氣相關事宜。  

A:參考資料:The Guardian 日期:111年3月18日 文號:駐英經(111)經字第219/P200號(商情文號:第219號)   商情本文: 英國歷史悠久的TM Lewin男裝品牌在不到兩年時間內二度宣布進入破產管理。該品牌於疫情前經營約150家門市,在2020年6月首度宣布進入管理程序後便關閉所有實體門市,只經營網路業務。Interpath Advisory財務顧問公司聯合管理者Will Wright及Chris Pole表示,自該品牌收購以來其業務仍受到疫情負面影響,係大型活動和社交聚會減少降低消費者對襯衫的需求,且居家工作潮也使西裝和正裝的需求大幅下降;僅管該品牌已在疫情初重組轉而專注網路銷售,損失仍無法復原。 TM Lewin品牌由Thomas Mayes Lewin和Geoffrey James Lewin於1898年成立,於1903年搬至Jermyn Street知名襯衫街。該品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英國皇家空軍和英國陸軍供應制服,在1980年代後期移到海外生產之前生產地是在Essex郡Southend城。TM Lewin品牌於2020年被美國Stonebridge私募股權集團的Torque Brands公司收購,品牌的聯合管理者現目標為出售該品牌業務,潛在買主包括Marks & Spencer與Next公司。 除TM Lewin品牌,Gieves & Hawkes訂製男裝品牌於2021年1月進入清算程序,原名為Thomas Pink的Pink Shirtmaker襯衫品牌於同月由新母公司LVMH宣布關閉所有店面,最近重新在網上推出。另為訂製服裝類別的Austin Reed品牌與Jaeger品牌於2020年11月進入破產管理,並在2021年1月由Marks & Spencer公司併購。

A:法國媒體Ouest France本(3)月20日報導,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當日於RTL電台受訪時表示,自俄烏戰爭開打以來,法國已凍結俄國寡頭在境內價值近8.5億歐元之資產,其中包括遊艇、公寓及銀行賬戶。   渠指出,目前已扣押境內近30處不動產及公寓,價值約為5.39億歐元,以及兩艘遊艇,價值1.5億歐元等;共計有近8.5億歐元之俄羅斯寡頭在法境內財產與資產遭到凍結。惟因未涉刑事犯罪,不屬查封沒收,無法收歸國有後予以拍賣。   此外,俄國中央銀行220億歐元的資產亦已被法方凍結。L-M部長表示,此波國際社會制裁行動重傷俄羅斯,尤其將強力打擊該國政府與普丁總統。   自上(2)月底自俄國入侵烏克蘭挑起戰事後,西方國家陸續採取一連串經濟制裁措施,俄國亦不甘示弱,以反制裁作為回應。報導最後指出,俄國央行日前因制裁效應表示暫難公布總體經濟預測;且上月底為提振盧布,將基準利率由9.5%緊急調升至20%,驟增兩倍多。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83號 ​   為爭取勞工更佳調薪幅度,德國服務業工會(Ver.di)預報,訂明(22)日再次發動機場安檢人員放下工作。 與上周二(3/15)類似,本次罷工仍將以德國各主要機場為主要發動地點,包括:法蘭克福、柏林、布萊梅、漢堡、漢諾威、斯圖加特、杜塞道夫等地。 Ver.di工會代表指出,上周二發動短暫罷工顯然未能引起資方重視,16與17日雙方會談調薪又再度破局。因此經會員決議,將再發動罷工。 下一回合談判暫訂本周四(3/24)展開。Ver.di提出之要求不變:時薪調高1歐元、簽約期以每12個月為周期不應減短,且應全國各地機場一體適用。 Ver.di表示,資方目前僅同意每小時調薪0.38歐元,且僅針對時薪13歐元以下之低薪級者適用,勞方無法接受。

A:耶路撒冷時報3月初報導,以色列衛生部經過數月的研究,不再將大麻二酚(CBD)納入危險藥物條例,允許使用及進口到以色列。   以色列此前曾多次考慮將CBD從其危險藥物清單中刪除,但直到去年12月以國衛生部長Nitzan Horowitz表示,該部正在成立一委員會研究從清單中刪除含有CBD的物質或產品的影響。該委員會由Assuta Medical Centers主席Joshua Shemer教授領導,最近完成研究並提交衛生部發表。該委員會建議衛生部將CBD從危險藥物清單中刪除,前提是最大濃度不超過0.2%。   衛生部表示,目前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CBD用於食品和化妝品的安全性,因此,至少在兩年內,不會批准任何CBD產品被用作食品、營養補充劑或化妝品的成分。   以色列藥妝連鎖店Super-Pharm於3月中旬宣布將自葡萄牙公司Agrivabe進口醫療用大麻。

A:資料來源:德國環保部、潔淨能源網路(Clean Energy Wire) 文號:1114030082號   德國聯邦環保部(BMUV)2022年3月17日宣布,德國將支持歐盟提案,自2035年起禁售使用內燃機引擎之汽車。此次表態,顯示德國已揚棄先前對使用合成燃料之內燃機汽車應例外允許之主張。 德國為傳統內燃機引擎汽車生產大國,爰過去均持續抵制為傳統汽車內燃機引擎訂定明確淘汰期限。汽車產業亦呼籲政府,希望藉由使用碳排較低之合成燃料,為內燃機引擎汽車延續生命。 BMUV(現由綠黨主政)3月17日發表聲明,表態支持歐盟執委會草案,2035年起停售內燃機汽車及輕型商用車(如貨車)。由於德國新屆聯邦政府在2021年11月組閣協議(由德國社民黨SPD、綠黨Grünen、自民黨FDP等3執政黨聯合發布)中曾表示:「自2035年開始,可使用合成燃料之車輛始可註冊」,為內燃機引擎命脈之延續預留伏筆,爰BMUV最新主張已形同推翻執政黨間原先共識。 由產業面觀察,內燃機引擎除攸關德國傳統汽車製造商(如福斯VW、賓士Mercedes-Benz、寶馬BMW)商業利潤外,許多中小企業亦依賴生產及研發內燃機引擎零件維生(例如:火星塞、燃油噴射系統、排氣系統、變速箱及油箱),這些零件將在電動車時代逐步淘汰。爰終止使用內燃機引擎之問題,在德國所引發之效應,尚涉及人民生計與汽車供應鏈轉型重組之討論。 由於越來越多歐盟國家制定淘汰內燃機引擎之政策,預示將為德國核心之汽車產業帶來龐大挑戰,尤其對政府影響力甚鉅之「德國汽車產業協會」(VDA,德國3大傳統汽車製造商均為成員)與聯邦交通部(現由親商之自民黨FDP主政)是否支持BMUV政策,抑或將造成聯邦政府內部風暴,值得後續觀察。

A:以色列Elco集團的Electra Consumer Products,在收購Yeinot Bitan連鎖超市不到一年後,即宣布已與法國公司家樂福簽署諒解備忘錄,將在以色列開設家樂福大賣場。   根據協議,Yeinot Bitan旗下的150多家分店超市將逐步轉換為家樂福分店,第一家以色列家樂福將於2022年底營運,家樂福自有品牌產品亦將在夏季前,開始在Yeinot Bitan分店銷售。   家樂福是迄今進入以色列的最大國際零售商。家樂福與Electra Consumer Products之間的經銷協議為期二十年,並可再延長二十年。

A:以色列最低月薪原定於4月份提高100以幣至5,400以幣,但勞工黨(Labor)、Meretz黨及藍白黨(Blue & White)要求更大幅度的漲幅,惟遭到以國財政部和雇主協會的反對,導致提高基本薪資提案被擱置,以色列議會冬季會期在3月10日結束,休會到逾越節過後,5月8日重新召開才能繼續討論本案。以色列約有410萬名受雇員工,其中超過100萬名員工係領取基本薪資(5,300以幣)。以色列全國平均薪資為12,000以幣(2021.12)。   以國議會休會,也推遲了財政部長Avigdor Liberman履行2月份向中小型企業補償的承諾,亦即因Omicron病毒造成營業額損失35%以上的中小企業,可獲得高達60萬以幣的補助金(grants)。

A:資料來源:德國明鏡周刊電子報(Der Spiegel) 文號:1114030081號   俄國入侵烏克蘭不僅造成烏國生產的車用纜線交貨中止,由於戰況陷入膠著,未來幾周可能還要面臨來自俄羅斯鈀金及鎳之供應短缺,德國汽車產業原物料供應不順問題恐雪上加霜。  鈀金係用於燃油車之觸媒轉化器,作為觸媒以減少有害廢氣排放,鎳則為生產電動車電池之原料。瑞士銀行分析師預測,由於受到國際鎳價上漲帶動,電動車電池原料成本已暴增40%以上,換算後估計每輛電動車價格將漲價約2,300歐元。  然而不僅電動車生產受到原物料上漲影響,依據瑞銀估計,汽柴油車輛生產成本也因用於觸媒轉化器的鈀金價格大漲而增加約700歐元。此外,根據瑞銀的研究,由於汽油每公升上漲約60美分,目前燃油花費年均增加約700歐元。但至目前為止,由於電價上漲幅度相對溫和,電動車駕駛成本僅增加約150歐元。此外,烏克蘭戰爭可能促使執政當局更積極推廣電動車,以減輕對化石燃料之依賴。  歐洲最大車廠VW福斯集團總裁Herbert Diess在3月15日之年度記者會上表示,該公司電動車訂單接到手軟,尤其某些熱門電動車車款,例如保時捷電動Taycan之訂單已經排到2022年底。寶馬銷售總監Pieter Nota在記者會上也發出類似訊息,預計今年的整體汽車銷售量將與去年相當,但電動車需求相當強勁,預計電動車出貨量可望倍增。  Diess指出,俄烏戰事導致之原材料價格上漲雖造成營運壓力,但部分成本可透過提高生產效率來抵消,且由於電動車產量增加,每輛車的生產成本逐漸下降。此外,新一代電動車電池亦產生重大革命,將使用鋰、鐵及磷酸鹽製成,不需使用鎳,特斯拉已宣布其Model 3及Model Y平價車款將改用磷酸鋰鐵電池。與此同時,寶馬等車廠則可望使用更多回收鎳,例如寶馬新一代電動車SUV iX之電池,已使用將近50%回收鎳。  目前各大車廠均設法降低原物料短缺所帶來之營運壓力,但短期內仍無法大規模轉用其他替代品,因此無法完全擺脫俄羅斯原物料供應缺口。如由於鈀金作為觸媒轉化器中觸媒角色並非那麼容易替換,必須經過車廠漫長而昂貴認證程序。

A:歷經多年後,以色列政府將著手進行農業改革。以色列農業部與財政部於3月15日記者會上宣布,作為2021-2022年國家預算批准的農業改革一部分,將透過降低蔬果進口關稅、更多蔬果種類選擇、以色列農產品標誌、直接補助農民及投資等方式,鼓勵農業競爭、提升以國農業創新與科技,並降低國民生活成本。   此外,還將開放更多外國農業勞工進入,增加6,000個外籍農業勞工的工作許可,讓總外籍農業勞工配額達到3.1萬名。直接補助與投資則用於農業創新及提高生產力、研發、投資環保農業,四年共投入3億以幣建立農業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兩年投入6.65億以幣用於農產品海外推廣、農產品出口、農村地區規畫及發展等。   依據以色列農業部官網,關稅將立即降為零的蔬果清單包含蒜頭、豌豆、蘆筍、芹菜、蘑菇、無花果、酪梨、鳳梨、木瓜、莓果、荔枝、枇杷、芒果、萊姆、芝麻,以及肥料與殺蟲劑。   政府宣稱農業改革將可讓以色列每戶家庭每年節省820以幣。(1以幣約合新台幣8.7元)

A:以色列中央統計局公布,2月份以色列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0.7%,將過去12個月的通脹率推高至3.5%,遠高於以色列央行1%至3%的年度通脹目標範圍。   以色列財經媒體Globes提到,俄烏戰爭的影響開始顯現,尤其是全球市場石油價格的上漲,預計3月份的年物價膨脹率將超過4%。由於以色列通膨開始上漲,以色列央行於2月份時宣布將開始把歷史低點的0.1%利率逐步上調。

A:根據媒體報導,皇家恩菲爾德(Royal Enfield)重機在阿根廷由Simpa集團代理組裝生產,該集團於今年2月已運送首批15輛重機至烏拉圭,預計2022年將出口約250輛至烏拉圭及巴拉圭。Simpa集團剛從阿國布省Campana市舊廠遷至Pilar工業區,每年可生產約2萬輛機車。 皇家恩菲爾德機車為英國知名復古機車,自1970年以來一直在印度清奈市(Chennai)生產,阿根廷為該公司在印度以外的第一個組裝國。 在阿根廷機車使用國產零件比例非常低,甚至低於汽車,車輛的國產零件比例為40%,其他60%來自南方共同市場,然而對機車的國產零件要求卻未達10%。Simpa集團對此表示,S公司目前國產零件使用率高於10%,若要提高該比例,一方面需仰賴當局政府提出之刺激優惠政策,同時亦取決於供應商是否有能力提供所需之產品。

A:根據捷克媒體Expats.cz本(2022)年3月21日,為應對持續大量湧入捷克的烏克蘭難民,捷克政府已於3月17日通過「烏克蘭法」(Lex Ukraine),協助烏克蘭難民取得工作及醫療權利,並已表態將延長國家緊急狀態。 捷克於本年3月4日起進入為期30天之緊急狀態,為持續在有彈性的法律框架下協助烏克蘭難民,捷克政府將延長國家緊急狀態,並盼取得國會支持。另捷克政府業於3月17日通過烏克蘭法,使烏克蘭難民無需工作許可證即可在捷工作,且難民可享有捷克公共醫療保險及與在捷外籍人士平等之就業機會,亦可申請每個月5,000克朗的人道補助,最長至六個月。 為迫使俄國停止戰爭,歐盟內部刻就對俄制裁措施進行討論,捷克財政部部長Zbyněk Stanjura認為波蘭提出全面斷絕與俄國貿易往來之提案並無必要,因目前歐盟對俄國實施之經濟制裁措施已獲成效。捷克政府本週將針對波蘭前述提案與派遣國際維和部隊赴烏等2項提案,進行內部討論。  

A:據報導,沙烏地港務局(Saudi Ports Authority, Mawani)頃於2022年3月20日推出智慧港口發展計畫(Smart Ports initiative),將與沙烏地電信公司(Saudi Telecom Co., STC)、瑞典電信大廠愛利信(Ericsson)、中國華為(Huawei)公司、沙烏地環球港務公司(Saudi Global Ports Co.)、紅海航運站公司(Red Sea Gateway Terminal Co.)、杜拜環球港務公司(DP World)等多家科技及航務公司合作,促進國內各港口自動化,進而提升區域及全球競爭力。 根據上述計畫,沙烏地將協助各港口導入第4次工業革命(4IR)帶來之最新科技,包括5G行動通訊技術、雲端運算服務、網路安全維護等,同時提升綠能使用率以確保航運及港務可永續及環保發展。 另根據沙烏地2030願景政策(Vision 2030)及國家運輸暨物流業發展策略(National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Strategy, NTLS),沙烏地目標成為聯結3大洲之國際物流樞紐,除上述港口智慧化發展計畫外,政府亦計劃將空運貨物量翻倍提升至450萬公噸,另盼透過大眾運輸、鐵路網、機場擴建及發展等計畫吸引總計5,500億里雅(約1,500億美元)投資,使民間企業在港口發展貢獻占比提升至90%。

A: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沙烏地去(2021)年12月為中國大陸第2大石油供應國,次於俄羅斯,惟中方為打擊逃漏稅及非法交易而調降民營煉油業者進口配額,沙烏地本(2022)年1月至2月回升為中方最大石油供應國,俄羅斯對中供應則減少9%。 上述統計顯示,本年1月至2月中國大陸共自沙烏地進口1,461萬噸原油,平均每日進口181萬桶,低於去年同期的186萬桶,自俄羅斯則共進口1,267萬噸,平均每日進口157萬桶,低於去年同期的172萬桶。 媒體指出,由於烏克蘭與俄羅斯軍事衝突持續,且國際對俄相繼祭出制裁,導致國際能源業者對於俄國石油供應產生疑慮而調整採購來源,預期本年3月中國大陸自俄進口原油將持續下降,沙烏地仍將為中方最大供應國。

A: 根據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發布之統計資料顯示,馬國本(2022)年2月份總貿易額為1,847.55億馬幣(約440.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出口額為1,022.72億馬幣(約243.82億美元),成長16.8%;進口額為824.83億馬幣(約196.65億美元),成長18.4%;貿易順差達197.89億馬幣(約47.18億美元),成長10.7%。 2022年2月份馬國前十大出口市場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日本、香港、泰國、越南、韓國、印度及臺灣。馬國主要出口項目仍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占該國總出口額之38.77%,較去年同期成長25.8%。其他主要出口產品有精煉石油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棕油、金屬製品、液化天然氣、機械、配備及零件、光學及科學儀器、棕油製品及橡膠製品。 馬國2022年2月份十大進口來源分別為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日本、臺灣、印尼、泰國、韓國、印度及越南。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電子與電機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精煉石油產品、機械設備及零件、金屬製品、交通設備、鋼鐵製品、光學及科學儀器、加工食品及棕油。 2022年2月份馬國與我國貿易總額為94.73億馬幣(約22.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6.5%;對我國出口金額為34.82億馬幣(約8.30億美元),成長31.5%,我國為馬國第10大出口國;自我國進口金額為59.91億馬幣(約14.28億美元),成長23.7%,我國居馬國第5大進口來源國。馬國自我國主要進口產品項目為積體電路、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汽油、記憶體及燃料油。馬國出口至我國主要產品項目為處理器及控制器,不論是否併裝有記憶體、轉換器、邏輯電路、放大器、計時器及計時電路或其他電路、積體電路、礦物質石油腦、燃料油及供計量或檢查半導體晶圓或裝置之儀器及器具。 馬國市場分析師認為,馬國2月份出口數據表現亮眼,主因係電子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25.8%,精煉石油產品、化學與化學產品及棕油的海外需求強勁,分別成長9.6%、28.2%及58.9%,帶動馬國2月份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16.8%,為自2020年9月以來連續18個月成長。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里表示,由於通膨對低收入群體(B40)帶來衝擊,馬國將自5月1日起實施1,500馬幣(約358美元)最低薪資制,惟初期將僅先適用於大型企業(big companies)與國營企業(Government-linked Companies,GLC),至於微型(micro companies,少於5位員工)將暫緩實施該薪金制。   馬國政府最近一次於2020年2月1日調整最低薪資,當時漲幅為100馬幣(約24美元),自1,000馬幣(約238美元)調高至1,200馬幣(約286美元)。   以馬國製造商聯合會為首之馬國企業界咸認為,馬國政府調高最低薪資之決策過於倉促,其漲幅高達25%,將對整體薪資成本產生連鎖效應,並對營業成本造成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經濟復甦,渠等爰呼籲馬國政府重新考慮該決定。   此外,根據馬國製造商聯合會與馬國經濟研究院(MIER)於1月5日至2月10日展開的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受訪企業認為,根據目前馬國的經濟狀況觀察,100馬幣(約24美元)是較可接受的漲幅。有鑑於此,該聯合會建議馬國政府採取漸進方式調高最低薪資,先於2022年第三季調高100馬幣,接著於2023和2024年逐步調高至1,500馬幣。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Inlin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