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資料翻譯整理:駐義大利代表處經濟組 據義大利安莎通訊社(Agenzia ANSA)2022年3月18日報導,Covid-19疫情進入尾聲,義大利政府公告至2022年底將階段性解除各項相關防疫措施之時間表如下: 2022年4月1日:完全解除因應Covid-19所實施之全國緊急狀態;解散義大利防疫專家委員會,惟將成立一個至2022年12月31日止之特別業務單位,協助在過渡期間完成疫苗接種等相關事項;解除疫情顏色分區系統,惟將持續監測疫情發展情形;廢除50歲以上就業人士須持有疫苗接種之超級綠色通行證(Super Green Pass)規定(惟仍須罰款),僅須經由快篩陰性即可持有之一般綠色通行證(Green Pass);搭乘公共汽車等大眾交通工具不再需要持有綠色通行證,惟仍須配戴FFP2口罩至2022年4月30日止;進入政府機關、商店、銀行、郵局或煙草雜貨店(tabaccaio)將不再需要出示綠色通行證;戶外座者不再需要綠色通行證,惟除外國觀光客用餐仍須出示綠色通行證;不再限制體育場等大型設施之人數容量,在持有一般綠色通行證情形下容積可至100%;即使未接種疫苗者,不再需要與Covid-19陽性患者接觸後進行隔離,惟須自主健康管理並配戴FFP2口罩,檢測陽性患者須自我居家隔離。 2022年5月1日:幾乎不再需要出示綠色通行證。至4月30日止,公共餐廳、國家考場、監獄訪視、長途交通旅行仍須出示一般綠色通行證;餐飲內用、美容中心、遊戲中心、舞廳、室內大型會議及運動賽事仍須出示接種或痊癒之綠色通行證;自5月1日起包括學校之所有室內場所皆不再需要佩戴口罩。 6月15日:解除包括針對學校工作人員、軍隊、警察及公共救護人員、地方警察、各級監獄管理工作人員及國家網路安全工作人員等強制接種疫苗規定,惟維持醫護人員及老年療養中心(RSA)工作人員之相關規定。 6月30日:結束私部門之遠距智慧辦公(Smart working)模式,惟健康情形脆弱之員工仍可維持彈性工作(lavoro agile)。 12月31日:結束醫護人員及老年療養中心工作人員之強制疫苗接種規定,並在2022年12月31日止前,僅允許持有接種疫苗之超級綠色通行證者之家庭成員及訪客進入前述醫療機構探訪。
A:第28屆東協經濟部長非正式會議甫於3月16日以線上方式召開,並啟動東協貨品貿易協定(ATIGA)的升級談判。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暨工業部(MITI,簡稱貿工部)部長阿茲敏(Mohamed Azmin)頃表示,馬國將參與推動東協貨品貿易協定(ATIGA)升級談判,盼能儘早取得解決方案以達致共識。馬國強調需要推進各國全面和包容性的參與談判,以便利益相關者關切的問題能夠解決。上述談判對強化區域貿易至關重要,以建設一個全面、可持續和競爭力強的東協。 東協經濟部長在前述會議已透過柬埔寨在2022東協主席年提出的經濟合作優先倡議。 此外,東協經濟部長亦就東協在推動後疫情時代振興復甦方面的努力,深入交換意見和看法,包括延長河內行動計畫架構內必需品非關稅措施處理瞭解備忘錄的期限至2024年,以及擴大瞭解備忘錄的東協必需品清單。 東協部長亦就經濟合作優先事項達成共識,包括升級東協─澳洲─紐西蘭自由貿易區架構,以促進數位初創系統,涉及微型及中小企業的女性等。 針對檢討東協─印度貿易協定,馬國作為東協─印度經濟關係的協調員,已敦促各方加速批准涉及的範圍,以在東協經濟部長和印度的特別協商時,啟動東協商品貿易協定的談判檢討。 東協經濟部長持將持續與東協商業諮詢委員會(Asean-BAC)積極磋商,關注重振旅遊業、航太產業、協助微型及中小企業,以及促進數位經濟發展。 在經濟一體化下,東協秘書處、東協和東亞經濟研究所,刻正對馬國於去(2021)年9月提出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倡議,敲定最終的概念說明。 “以上資訊為駐馬來西亞代表處經濟組提供”
A:據美媒報導,在國際油價飆升和通膨壓力下,美國政府採雙管齊下因應措施:對外尋求與沙烏地阿拉伯特、委內瑞拉或伊朗等合作開拓油源,對內則是3月9日在CERAWeek 能源會議上要求美石油業者時提高產能。 過去1年多來拜登政府擱置美加跨越十幾州的「拱心石輸油管道」計畫,還凍結百分之二十六的聯邦土地的新鑽探租約,惟目前美國近八成的能源消耗來自化石燃料,每天消耗大約兩千萬桶石油,約佔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不易擺脫對化石燃料的重大需求,相關業者對聯邦政府近期釋出提升產能之善意,仍持保留態度,聲稱倘美政府不再試圖讓能源業者破產,願意幫忙提升產能,並要求政府確認使用所有可用能源來恢復能源獨立性,為市場需求提供確定性。 業者另要求開放更多聯邦土地用於能源開發,縮短核准鑽油執照的時程,目前聯邦政府對申請開發油源需要60到90天核准,反觀德州政府批核則僅需2天;此外,數以千計的鑽油案卡在訴訟戰之中,無法進入實質開發階段。 然而,面對能源衝擊,仍有反對石化業者聲浪。因為氣候變化的壓力並未緩解,尤其美西的野火季節一年比一年發生得更早,居民危機意識提高,近日有兩百多個環境和原住民組織,要求拜登總統引用通常在戰時使用的國防生產法,使企業生產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其他環境友好型材料。
A: 根據本處駐在國媒體報導,S&P本(3)月18日指出,由於秘魯政局持續動盪,導致投資信心下降,限縮經濟展望,爰將其信用評比自BBB+調降至BBB級。 此係惠譽國際(Fitch)之後,第二個調降秘魯信用評等之國際信評機構,凸顯金融市場對秘魯當前政治情勢之憂慮。S&P另同步對秘魯未來前景發表看法,認為秘國拉長觀察期仍能由負面轉為穩定,並預期政府將持續調整財政,使欠債在未來2至3年間維持在GDP 30%以內。
A:依據國際媒體經濟學人分析,智利Boric執政團隊需優先處理之三大議題包括 (一)進行稅制改革,以使全國稅收占GDP比率提高5%:新政府擬將稅收占GDP比率由21%提高至26%,此須制訂有效稅制以抑止富人逃稅及避稅行為、提高所得稅及採礦特許權費率,所新增稅收將用於改善醫療服務、挹注退休基金及減輕就學貸款壓力。 (二)進行退休金改革:目前智利民眾退休金係由私人退休基金公司管理,因所領取退休金微薄而遭致民怨,雖前政府頃通過每月可領取230美元之「老年保障年金」,惟Boric允諾將廢止私人營運退休基金制度,並將挹注預算成立新的國家退休基金。 (三)於制憲大會內推動制訂民眾可接受之新憲法:制憲大會完成新憲修訂後,須於本年10月交由公投表決,倘屆時民眾公投拒絕最初由Boric於社會抗爭所倡議之新憲法,將對Boric政府產生極大殺傷力;預期新憲將包括社會公平、環境議題、政府分權、原住民自治等,另一重點為新憲法需能鞏固智利體制確定性,以使投資者回復信心。
A:依據國際媒體經濟學人報導分析,智利Boric總統未來執政將面臨多項難題: (一)與Boric同屬之左派及中間偏左議員並未在智利國會占大多數席次。 (二)前政府為平息民怨,於疫情期間大量發放補助金,且允許民眾預先提領30%退休基金,此雖有助於經濟復甦,惟一旦停止上述措施,將可能出現經濟緊縮及衰退。 (三)為改善前政府執政造成大量財政赤字,Boric表示將大幅負縮減22%之政府支出。 (四)通貨膨脹問題嚴重,專家估計本年通膨指數將惡化至8%。 (五)智利南部原住民持續抗爭,參雜犯罪組織操弄,暴力叛亂情勢恐複雜難解。 (六)2019年10月智利發生史上規模最大社會抗爭,為回應民眾抗議之社會公平訴求而促成公投決議制定新憲法,惟制憲大會內有眾多極左派勢力,因此新憲內容是否為大眾接受實為未知。
A:據經濟學人報導,智利新任總統Gabriel Boric年僅36歲,為智利史上最年輕總統,亦是自智前總統Salvador Allende以來最左派領導人,渠不但於本(111)年3月11日就職典禮前特別走向Allende前總統雕像致意,並於就職演說中引述Allende前總統之社會理想及銅礦國有化作法等,均顯示Boric極嚮往並擬效法Allende前總統之社會主義施政方向。 該媒體評論表示,Boric於競選時曾提出將成立國有發展銀行及國營鋰礦公司,另一方面卻又承諾將恪守撙節預算原則並與私部門達成協議;嗣為贏得第二輪選舉,渠改採中間偏左派經濟學者建議,且承認須以漸進方式進行改革,顯示Boric雖心中嚮往社會主義,惟仍須理性思考實際施政方向。
A:美國西岸的碼頭工人將在未來幾個月,與港口營運商展開新一輪勞動契約談判,由於擔心勞資談判陷入僵局,使海運的瓶頸再度緊縮,許多美國廠商已經趕著急運貨物,甚至預先運送今年聖誕購物季的商品。 洛杉磯港與長堤港合併起來的洛杉磯港區,是美國最大進口港,每年處理40%的美國貨櫃進口量,尤其是來自中國等東亞生產商的消費產品。新冠疫情造成洛杉磯/長堤大塞港後,洛杉磯港區外長時間都有數十艘貨輪排隊等著入港,去年更是屢創塞港紀錄。 現在,從華盛頓州到南加州,從西雅圖到洛杉磯,美西29個港口碼頭、共約2.24萬名碼頭工人,即將協商7月1日到期的勞資合約,勞資談判原本就經常會耗時數個月,罷工停工是家常便飯,現在遇上新冠疫情的塞港,許多美國進口商已不敢押注今年稍後順利運貨的可能性,直接趕緊提前發貨。 海運諮詢公司GSC表示,大型零售商很清楚若是洛杉磯堵住,其他港口的分攤能量有限,所以提早買下貨運量,從美東、墨西哥灣等其他港口分散運輸,甚至已提前運送耶誕假期的商品。中小型零售商沒有能力這樣提前作業,只能先「等等看」局勢演變。 全美零售協會(NRF)2月已呼籲碼頭工人與港口營運商儘快談判新合約,避免加劇貨運瓶頸,但是從排班、港口自動化到最尖銳的薪酬問題,勞資雙方有非常多歧見,2014到2015年期間針鋒相對的勞資雙方,就曾造成南加州大塞港。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7/6181818
A:全球油價急速飆升,加上電動汽車的技術開始成熟,消費者的需求開始轉變,全國也掀起興建充電站的浪潮。據了解,部分充電站在烏克蘭戰事爆發前已經規劃,但也有些是在俄烏開戰後緊急上馬。 美聯社報道,儘管電動車售價仍然偏高,但需求相當強勁,行業研究公司《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便表示,去年全國售出近50萬輛電動汽車。為了配合這個趨勢,各州紛紛擴大充電網絡,其中新澤西州21日撥款100萬,準備在州內24個旅遊熱點,安裝電動車充電站。新州公用事業委員會主席菲奧達利索(Joseph Fiordaliso)表示,當這批設備投入使用後,遊客可以放心遠遊,不用擔心汽車能否續航回家。 根據規劃,新州目前共有625個汽車充電站。新一批設施將出現在阿斯伯里公園(Asbury Park)、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海洋城(Ocean City),以及數個州立公園和森林。項目資金來自州府預算,州府公交部門也宣布,將在坎頓(Camden)的1個巴士站設立充電站。 與此同時,毗鄰紐約市的新州霍博肯(Hoboken)也宣布,將會利用聯邦資助新建6個充電站。來自當地的聯邦參議員曼倫迪茲(Bob Menendez)表示,聯邦既然已經撥款,推動電動車發展並減少碳排,州府就需把握機會,為下一代創造更清潔的環境。 除了新州之外,華盛頓州的貝靈厄姆(Bellingham)將在未來2年內,增加90個充電站;緬因州波特蘭市(Portland)也與民間企業簽訂為期10 年的協議,準備在當地安裝40多個充電站;北卡、密歇根、西維珍尼亞等地也有類似計劃。 據了解,其他國家也正推動車用充電站,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今年便有164個充電站投入使用。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3-22/%e7%b7%a9%e8%a7%a3%e9%ab%98%e6%b2%b9%e5%83%b9%e5%a3%93%e5%8a%9b-%e9%9b%bb%e5%8b%95%e8%bb%8a%e5%85%85%e9%9b%bb%e7%ab%99%e6%80%a5%e5%a2%9e/3988059#page3
A:如果Z世代租屋者具有某種指標意義的話,那麼,可以說灣區住房租賃市場已經再度炙手可熱。 房地產顧問公司Yardi Matrix指出,近幾個月來,舊金山和聖荷西大都會區是美國大學生和研究生遷入人口增長最快的兩個地區。數據顯示,從2020年到2021年,17歲到25歲的Z世代年輕人對舊金山和東灣公寓的需求增長了一倍,增幅為全美最大。同一時期,Z世代對聖荷西公寓的需求也增長了50%。大部分的增長發生在2021年下半年,因為這個時期防疫規定開始放寛。 Yardi Matrix資深分析師雷斯勒(Doug Ressler)說:「我們看到住房租賃市場逐漸恢復舊觀,舊金山灣區的租屋者顯著增加,其中以Z世代租屋者的增幅最大。」 在新冠疫情開始的第一年,由於辦公室關閉、人們輪班工作或改為遠距工作,許多年輕租屋者搬回家中與家人同住,或搬到租金較便宜、生活型態不同的偏遠城鎮。為了吸引租客,聖荷西、舊金山、屋崙和矽谷的高級公寓大幅削價,使灣區租金暴跌。 不過,灣區許多城市的租金目前已差不多恢復到疫前的水準。根據Apartment List公布的數據,聖荷西兩房公寓2月的中位數租金為2491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4%,舊金山上漲15%到2710元,屋崙上漲2%到1930元,而全美去年中位數租金漲幅更高達近18%。 柏克萊業主協會(Berkeley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執行董事古布蘭森(Krista Gulbransen)表示,東灣房東近來收到的租屋申請有所增加,但受到國際學生人數因疫情限制減少的影響,柏克萊加大校園周邊的空房增加許多。 古布蘭森指出,許多地區的市場價格仍未恢復到疫情的水準,她認為可能需要三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恢復。 對年輕專業人士而言,擁有房屋的重要性沒有老一輩人認為的那麼高。Apartment List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擁有房屋對個人成功非常重要的Z世代的比例,只有嬰兒潮世代的一半。 不過,Apartment List的沃納克(Rob Warnock)指出,這項調查的結果並未反映出人們在置產這件事上的重大情感變化。他說,年輕一代是被迫租屋,因為要湊足購屋頭期款對許多人來說太難了。沃納克說:「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是經濟負擔能力的問題。」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519/6182538?from=wj_catelistnews
A:總統拜登21日警告,俄羅斯可能對美發動網絡襲擊,美國企業和關鍵基建設施必須加強防禦,避免系統遭受滲透。 綜合Politico及CNN報道,拜登政府表示,連月來一直有情報顯示,俄方可能向美國動手,莫斯科因烏克蘭戰爭面對西方制裁後,更可能發動報復攻擊。和以往不同的是,拜登這次是以總統身分,而不是以行政部門的名義發出警告,也表示俄方的攻擊已經進入計劃階段,不再停留在可能的層級。 當局並未公開情報的具體內容,但副國家安全顧問紐伯格(Anne Neuberger)在21日的白宮記者會上表示,俄方長期在為網絡攻擊進行「籌備活動」,包括掃描不同的網站,尋找各種軟件的漏洞等,這次莫斯科正設法攻擊美國的網絡或者基建設施,但對方也可能臨時喊停計劃,未必會發動襲擊。 據悉,聯邦政府上周已經舉辦秘密簡報會,邀請最有可能遇襲的企業和政府部門,向他們分享抵抗襲擊的對策。拜登這次在聲明中也表示,官方將繼續竭盡全力,阻止外國黑客的非法活動,必要時更會回應這些舉動。拜登同時說,聯邦政府無法獨自應付問題,原因是本土大多數關鍵基建由私營企業擁有、營運,企業和網絡營運商必須加強防禦,國土安全部的網絡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亦會與民間合作,快速共享訊息以及提供指引,共同保護網絡安全。 聯邦政府建議私營企業,可採取多個步驟防範攻擊,包括登錄系統時使用多重身分驗證;諮詢網絡安全專家的意見,堵塞已知的網絡漏洞;更改網絡密碼,防止黑客使用被盜的賬號;以及將數據加密、備份,以及培訓員工等等。為此政府除了國安部之外,能源部、財政部也參與行動,向大型銀行和電力公司說明黑客的威脅,同時降低民間舉報門檻,聯邦調查局(FBI)也表示,俄國黑客可能以勒索軟件攻擊美國企業。在烏克蘭戰事爆發前,烏國政府曾經遭受連串網絡攻擊,但程度未如部分專家想像般嚴重。 而在俄軍入侵3個多星期以來,網絡攻擊也未曾是重點,俄軍2月24日進入烏克蘭後,為烏克蘭以及歐洲提供互聯網服務的美國企業Viasat,因為衛星數據機受到攻擊而離線。有官員透露,當局正在調查Viasat的事件是否與莫斯科有關。 https://www.singtaousa.com/2022-03-22/%e7%a7%81%e4%bc%81%e5%8d%b3%e5%88%bb%e5%8a%a0%e5%bc%b7%e7%b3%bb%e7%b5%b1%e5%ae%89%e5%85%a8-%e6%8b%9c%e7%99%bb%e8%ad%a6%e5%91%8a%e4%bf%84%e6%88%96%e7%99%bc%e5%8b%95%e7%b6%b2%e6%94%bb-2/3989003
A:醫療用品製造商United Safety Technology, Inc.(USTI) 於2020年成立,製造各種醫療用品因應新冠肺炎,該公司將在馬州Baltimore郡Tradepoint Atlantic物流中心投資3.5億美元建立工廠,將創造2000個就業機會。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一次性醫用手套需求暴增,而美國作為全球橡膠手套最大市場,國內生產量卻少於全球產量1%。 USTI將在Tradepoint Atlantic物流中心建立醫用橡膠手套(nitrile exam gloves)生產線,目標每月可生產3.75億雙的醫用手套,並於2023年開始生產。 Tradepoint Atlantic物流中心位於Baltimore郡,占地約3300英畝,為多式聯運物流(multimodal logistics)及工業中心。該地區有便利的鐵路、水路運輸及高速公路,亦是USTI選擇在此設廠原因。 消息來源:馬里蘭州州長官網 https://governor.maryland.gov/2022/03/16/video-and-photo-release-governor-hogan-touts-major-medical-manufacturing-investment-at-tradepoint-atlantic/
A:匈牙利央行(MNB)於2022年3月21日網站發布新聞表示,匈牙利央行是全球首先發布其氣候相關財務揭露(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CFD)的中央銀行及匈國國內第一家金融機構。 MNB發布的揭露報告主要參考 G20 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設立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的建議,儘可能找出、衡量及公布與央行的營運活動及金融工具相關的氣候風險,以提供國內金融業者指引。 MNB依據氣候相關風險兩大類,即轉型風險及實體風險,分析金融資產組合的氣候曝險。在衡量氣候風險時,除國際間通用的指標建議外,MNB亦輔以現行央行做法,並考慮自身金融資產組合的特殊性。 MNB表示,氣候變遷會影響價格穩定、金融穩定及永續發展,係各國央行須優先處理的議題。匈牙利中央銀行法於2021年修法明文規定MNB支持實現環境永續性,而價格穩定是首要目標。因此,MNB發布首次全面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其主要動機是審查央行的運作,評估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氣候相關風險,支持國際慣例並為國內金融事業單位樹立榜樣,也是匈牙利實施綠色金融的關鍵步驟。 匈牙利央行計劃每年發布TCFD,也鼓勵國內金融及公共部門跟進。MNB本報告請參考以下連結:https://www.mnb.hu/en/publications/reports/the-mnb-s-climate-related-financial-disclosure/the-mnb-s-climate-related-financial-disclosure-2022。
A:依本地媒體2022年3月17日報導,布達佩斯運輸中心(BKK)及公車營運商ArrivaBus於3月16至18日在首都測試波蘭商Solaris Urbino 12氫能示範公共汽車,以觀測車輛運行、耗能、乘坐舒適度等資訊。 該氫能巴士使用氫燃料電池,在車輛運行過程中排放水蒸氣而非廢氣,因此完全零碳排,這款極安靜的巴士充電一次可行駛逾350公里,充電亦僅需數分鐘。Solaris氫能巴士自2019年推出以來,已接獲近150 張訂單,在其同類產品中非常成功。 ArrivaBus隸屬於德國鐵路集團,已參與布達佩斯大眾運輸逾20年。該公司為增加使用環保車輛,過去2年也測試德曼汽車MAN、賓士、比亞迪及Ikarus等品牌的純電動車。 為配合歐盟於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2019 年通過的布達佩斯行動計畫(Budapest Mobility Plan 2030)重要目標之一即為在首都公共運輸使用現代環保的車輛。BKK已與本地公車業者合作多次測試零碳排公車,其長期目標是公共運輸車輛將必須為零碳排。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22 Polish News Bulletin Economic Review取材自Rzeczpospolita 21.03.2022 波蘭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Ludwik Kotecki表示:今天沒有人擔心對抗通膨會導致更高的失業率。由於人口狀況,波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遇到這個問題。K氏並表示:近期的烏克蘭戰爭是主要問題所在,越是展望未來,不確定性就越大,包括它可能產生的正面影響。這種影響是否真的會發生還不清楚。投資會從俄羅斯流出,但會流向波蘭嗎?第一本能反應是逃離波蘭。近年來,波蘭的經濟政策對投資者來說,算不上特別鼓勵,投資佔GDP的比重一直處於歷史低點;此外,波蘭還面臨著歐盟資金流入的缺口,即使歐盟之經濟復甦基金撥款下來,也無法填補這個缺口。因此,波蘭今年和明年的投資增長將疲軟,甚至可能在 2024 年仍然如此。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22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money.pl, 21.03.2022 波蘭政府和在野陣營正在討論對俄羅斯資產和因烏克蘭戰爭而未從俄羅斯撤出或暫停其活動的公司實施制裁。波蘭政府提出了三個針對克里姆林宮的制裁方案: (1)沒收俄羅斯公司和實體的波蘭資產,為俄羅斯的戰爭提供資金,(2)對尚未退出俄羅斯市場的公司徵收額外稅,(3)允許國防開支增加超出預算限制。波蘭政府發言人Piotr Müller 在評論這些提議時指出,第一和第三項措施尚有待對憲法進行修改。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22 Polish News Bulletin取材自businessinsider.com.pl, 21.03.2022 波蘭農業部宣布,應波蘭和其他成員國的要求,歐盟執委會提交一項決定草案,允許波蘭農民能在依禁令而休耕之農地上進行耕作。根據草案,可利用休耕地生產糧食和動物飼料,鑑於烏克蘭戰爭,歐盟執委會的決定是出於確保歐盟糧食安全的需要。歐盟執委會的決定預計將於下周公布,波蘭農業部正努力將這些規定落實到國內法。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22 PAP, IAR, TVP World, REUTERS, THE GUARDIAN 到目前為止,許多國際公司已經從俄羅斯撤出,制裁它的經濟。但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如此。來自一個歐洲國家的公司頑固地頂住退出俄羅斯業務的壓力。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Renault)公司宣布不會停止在俄羅斯的業務,儘管許多國際公司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關閉了在俄羅斯的業務。 幾家法國公司已決定留在俄羅斯,包括Leroy Merlin、歐尚(Auchan)和迪卡儂(Decathlon)公司等,這些都是法國擁有的大型商店,它們都屬於一個控股公司。這導致國際社會對這些公司的強烈反對,包括呼籲消費者抵制。 雷諾公司繼續在俄羅斯營運的決定得到了法國政府的支持,法國政府名義上在此衝突中支持烏克蘭。馬克宏(Macron)總統多次表示,他堅決致力於促成和平以結束敵對行動,但法國支持其公司決定維持在俄羅斯的業務營運,這表明法國企業的經濟利益優先,甚至法國總統宣布他正試圖透過談判迅速結束衝突的聲明也是為了確保法國在俄羅斯擁有的企業的不間斷營運。法國政府是雷諾公司最大單一股東(15.01%,領先第二大單一股東日產0.01%)這一事實不容忽視。 雷諾公司擁有俄羅斯汽車製造商AvtoVAZ 67.6%的股份,此係於2018年完成對該公司的收購。根據次年「莫斯科時報」(Moscow Times)發表的1篇文章,該公司的數據經公佈,2018年是AvtoVAZ公司首次在10年內實現盈利。雷諾集團在2019年和2020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21年才反彈,這意味著它仍然處於不穩定的財務狀況。 雷諾公司在俄羅斯擁有3個汽車工廠,分別位於莫斯科(Moscow)、伊熱夫斯克(Izhevsk;在歐洲的俄羅斯,但在烏拉爾山脈腳下)和托利亞蒂(Tolyatti;在前者的南部,靠近哈薩克斯坦邊境)。由於制裁以及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許多公司拒絕繼續與俄羅斯進行貿易,雷諾公司被迫定期關閉它們或限制它們的營運,原因是在獲取製造車輛所需的電子子系統供應方面存在問題。 波蘭公共廣播業者波蘭廣播電台(Polish Radio)表示將停止為法國零售商Leroy Merlin公司投放廣告,儘管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該零售商仍繼續在俄羅斯營運。 波蘭廣播電台在3月21日週一稍晚時候在其的網站宣布與這家法國家居裝修和園藝巨頭斷絕廣告關係的舉措。波蘭公共廣播公司在1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不贊成法商Leroy Merlin公司決定繼續甚至擴大其在俄羅斯市場的業務營運,儘管俄羅斯對獨立的烏克蘭進行野蠻侵略,並且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人民犯下許多罪行。 波蘭廣播電台表示,該公司不會與任何在俄羅斯開展業務、支持Vladimir Putin犯罪政權的公司保持廣告聯繫。該公司並在線上聲明補充稱,波蘭廣播電台的決定是一個像徵性的決定。其旨在表明,有比利潤和金錢更重要的事情。星期二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27天。波蘭政府週二報告稱,波蘭已經接收超過214萬名逃離受俄羅斯襲擊烏克蘭的難民。
A: 資料蒐集:波蘭/駐波蘭代表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2022.03.22 PAP, IAR, stat.gov.pl 波蘭中央統計局(GUS)報導,2022年1-2月波蘭的建築商完工的房屋比2021年同期減少0.1%。該統計局表示,從1月初到2月底,波蘭全國大約建造完成33,700套住房。該局並補充稱,1月和2月的房屋開工總數約為29,700套,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1.6%。 同時,波蘭中央統計局還報告稱,2月份波蘭建築和裝配行業的整體產出年比率成長21.2%,月比率成長 5.8%。波蘭中央統計局今年稍早時候報告稱,去年波蘭的建築商完成約234,700套新房,比2020年增加6.3%。
A: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經濟顧問Eric Chaney本(2022)年3月18日接受法新社(AFP)專訪,針對俄烏戰爭引發之全球經濟影響發表看法。 謹查,C氏前曾於本(3)月15日與十數名經濟學家共同發起「停止資助俄羅斯」行動,指出俄國雖遭遇金融制裁,卻仍藉由輸銷化石燃料賺取大量外匯,進口國形同助俄侵烏。因此,渠等呼籲歐盟應全面停止進口俄國石油、對俄國天然氣課徵進口稅,以及透過稅收移轉協助低收入戶因應能源價格飆漲。 C氏訪談重點略以: (一)俄國侵烏行動遭國際制裁,即將自毀經濟發展。其貨幣盧布遭排除於國際金融體系之外,自2022年初以來已貶值32%,且歐美國家已禁止對俄輸出部分關鍵產品及技術。如不儘快停止戰爭,經濟恐將陷入長期衰退及通膨螺旋。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俄國2022年GDP將下跌7%,經濟活動永久性下降15%~20%。普亭總統之「轉向亞洲」政策,實係將俄國經濟帶往長期蕭條;選擇與西方國家隔絕,最終只會落為中國權力之附庸。 (二)全球經濟因俄烏衝突面臨多重且大規模之供應衝擊,項目包括: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煤炭)、食品(小麥)、化學肥料(鉀肥、氮肥)及工業原料(鎳、鈦)。因供不應求,全球價格持續上漲。在俄烏衝突發生前,全球已因原物料價格上漲及供應鏈瓶頸面臨短期停滯性通膨風險;現因俄烏戰爭引發衝擊加劇,大幅降低經濟活動,恐演變為長期風險。如持續陷入僵局,因調整供應鏈成本高昂且耗時,全球經濟將更難恢復穩定。 (三)針對法國財經部長Bruno Le Maire前曾表示,俄烏戰爭帶來之經濟衝擊類似1973年之石油危機,C氏認為目前之震盪幅度較小,並指出兩時期之區別: 1.1973~1974年原油價格上漲370%,而2021~2022年之漲幅預計180%,僅為前者之60%。 2.目前已開發國家對於石油之依賴程度及能源密集度均低於1973年。例如,法國2019年石油消費額對GDP占比較1973年低71%,對於化石燃料價格變化之敏感度亦降低3.5倍。即便現今電價顯著上漲,衝擊幅度仍將比1973~1974年低3倍。 3.1973年之全球經濟相互依存度遠不如今日,當時中國、蘇聯及印度等國參與全球貿易之程度尚淺。如今國際貿易已由中國主導,其出口額占全球總出口額之12.2%,進口占11.2%。假設中國受到之經濟衝擊小於西方國家,全球經濟或可避免大幅動盪;而此一緩衝情況在1973年並不存在。 (四)據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預估,油價高漲可能使法國2022年GDP減少0.7%,歐元區則將衰退1.4%。法國中央銀行則將2022年GDP預估值由原3.4%下修至2.4%,2023年由2%下修至1.5%。相較之下,1973年石油危機後,1974~1975年之GDP則暴跌6個百分點。 (五)俄烏戰爭將改變歐盟財政政策走向,對預算赤字之標準將轉為寬鬆。為因應停滯性通膨、軍費開支、收容難民成本,以及加速投資能源基礎設施以擺脫對俄依賴,均將增加公共支出。C氏建議歐盟可運用預期通膨升高導致實際利率下降之時機,對外發行債券籌措資金,暫時擱置通膨率2%之目標。